CN216902731U - 高速断路器防护罩 - Google Patents

高速断路器防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902731U
CN216902731U CN202220534247.1U CN202220534247U CN216902731U CN 216902731 U CN216902731 U CN 216902731U CN 202220534247 U CN202220534247 U CN 202220534247U CN 216902731 U CN216902731 U CN 2169027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circuit breaker
speed circuit
plate
shie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342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凯
雷淑田
魏兴
宁波
马丹萍
杨春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Xian YongeJieTong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Xian YongeJieT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Xian YongeJieTo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Xian YongeJieTo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5342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9027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9027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9027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高速断路器的拆装复杂的技术问题。该防护罩的罩体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具有沿平行于其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垂直于容纳腔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合,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高速断路器进入;第一密封板覆盖在第一开口处,且第一密封板与罩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密封板覆盖在第二开口处,且第二密封板与罩体之间可拆卸连接。高速断路器可通过拆卸第一密封板或第二密封板,由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取出,从而无需将整个防护罩拆卸下来,由此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高速断路器的维修过程的拆卸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高速断路器防护罩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属于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断路器防护罩。
背景技术
高速断路器是轨道车辆牵引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高速断路器的主要作用是在列车正常运行时通过其吸合将架线接触网电源引入牵引主电路;当负载电路出现过电流,即超过设定值时其自动断开以保护负载主电路设备。相关技术中,为了让高速断路器吸合或断开瞬间所释放的电离气体扩散,从而防止其与周围金属部件之间产生放电现象,常在轨道列车上设置防护罩,并且将高速断路器设置在防护罩内。
然而,相关技术中,在维修高速断路器时,需将防护罩拆卸下来,导致高速断路器在维修过程中的拆装较为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用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高速断路器的在维修过程中的拆装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公开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如下:
一种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高速断路器;且所述容纳腔具有沿平行于其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合,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高速断路器进入;
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罩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覆盖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罩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公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速断路器防护罩通过在罩体的两端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即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沿着平行于容纳腔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同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垂直于容纳腔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合,即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结构相同,使得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由容纳腔内取出。并且,第一开口处覆盖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罩体之间可拆卸;第二开口处覆盖有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与罩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由此,当高速断路器需要进行维修时,只需将第一密封板拆卸后,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一开口取出;或者可以通过将第二密封板拆卸后,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二开口取出。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高速断路器需要从防护罩内取出时,只需通过拆卸第一密封板或第二密封板即可,无需将整个防护罩拆卸下来,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高速断路器的维修过程的拆卸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罩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底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底壁朝向所述高速断路器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口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中心线的方向贯穿所述底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罩体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顶板围设成所述容纳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顶板为一体结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板的外壁上设置有吊装件,所述顶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吊装件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加强件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加强件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顶板的内壁贴合,且与所述吊装件连接;所述加强件靠近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可拆卸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开口内延伸的加强筋,所述第一密封板覆盖在所述加强筋上,且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加强筋及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罩体的外壁和内壁均为光滑壁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为透明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四;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的右视图;
图10为图9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2为图10中B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与高速断路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与高速断路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00、罩体;110、第一开口;120、第二开口;130、第一侧板;140、第二侧板;150、顶板;160、安装口;170、铆钉;
200、第一密封板;
300、第二密封板;
400、加强件;410、第一加强板;420、第二加强板;
500、吊装件;510、吊装孔;
600、高速断路器;
700、加强筋;
800、加强条;
900、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高速断路器是轨道车辆牵引系统的关键部件之一,高速断路器的主要作用是在列车正常运行时通过其吸合将架线接触网电源引入牵引主电路;当负载电路出现过电流,即超过设定值时其自动断开以保护负载主电路设备。相关技术中,为了让高速断路器吸合或断开瞬间所释放的电离气体扩散,从而防止其与周围金属部件之间产生放电现象,常在轨道列车上设置防护罩,并且将高速断路器设置在防护罩内。
然而,相关技术中,在维修高速断路器时,需将防护罩拆卸下来,导致高速断路器在维修过程中的拆装较为复杂。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高速断路器防护罩,该高速断路器防护罩通过在罩体的两端设置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即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沿着平行于容纳腔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同时,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垂直于容纳腔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合,即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结构相同,使得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一开口或第二开口由容纳腔内取出;并且,第一开口处覆盖有第一密封板,第一密封板与罩体之间可拆卸;第二开口处覆盖有第二密封板,第二密封板与罩体之间可拆卸连接。由此,当高速断路器需要进行维修时,只需将第一密封板拆卸后,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一开口取出;或者可以通过将第二密封板拆卸后,使得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二开口取出。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高速断路器需要从防护罩内取出时,只需通过拆卸第一密封板或第二密封板即可,无需将整个防护罩拆卸下来,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高速断路器的维修过程的拆卸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至图14,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包括罩体100、第一密封板200和第二密封板300,罩体100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容置高速断路器;且容纳腔具有沿平行于其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在垂直于容纳腔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合,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用于供高速断路器进入;第一密封板200覆盖在第一开口110处,且第一密封板200与罩体100之间可拆卸连接;第二密封板300覆盖在第二开口120处,且第二密封板300与罩体100之间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罩体100设置于高压电器箱内,且罩体100的顶部可以与高压电器箱固定相接,从而使得罩体100能够稳定的设置于高压电器箱内。
示例性地,罩体100可以呈长方体状,其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结构与高速断路器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高度断路器能够位于罩体100内。另外,罩体100可以采用SMC复合材料,其属于玻璃钢的一种绝缘材料。SMC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密封防水性能、防腐蚀性能、防窃电性能、电绝缘性,从而保证了高速断路器的外部空间的绝缘性,进而防止了其与周围金属部件之间产生放电现象。除此之外,SMC材质还具有机械性能、热稳定性、耐化学防腐性等优异性能,从而使得罩体100的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地,罩体100的长度可以为610-650mm,例如610mm、616mm、635mm或650mm;其宽度可以为290-315mm,例如290mm、300mm或315mm;罩体100的高度可以为370-450mm,例如371mm、390mm、420mm或450mm。另外,罩体100的壁面厚度可以为2-4mm,例如2mm、3mm或4mm。当罩体100的长度为616mm、宽度为290mm、高度为371mm,其壁面厚度为3mm时,其重量约为6.15kg,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防护罩来讲,其体积减小了33.5%,其重量减小了65.8%,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防护罩的重量和体积,减少了产品成本,实现了防护护罩的轻量化和小型化。
另外,罩体100上设置的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的结构均与高速断路器的结构相配合,使得高速断路器能够通过第一开口110或第二开口120进出罩体100。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可以为矩形开口,且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均可以由罩体100的顶部延伸至罩体100的底部,从而更加便于高速断路器进出罩体100。
本实施例中,第一密封板200可以为矩形结构,即第一密封板200的结构与第一开口110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板200能够将第一开口110完全覆盖;第二密封板300可以为矩形结构,即第二密封板300的结构与第二开口120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二密封板300能够与第一开口110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第二密封板300能够将第二开口120完全覆盖,由此保证了罩体100内部为绝缘空间。
基于上述,通过在罩体100的两端设置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即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沿着平行于容纳腔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同时,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在垂直于容纳腔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合,即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的结构相同,使得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一开口110或第二开口120由容纳腔内取出;并且,第一开口110处覆盖有第一密封板200,第一密封板200与罩体100之间可拆卸;第二开口120处覆盖有第二密封板300,第二密封板300与罩体100之间可拆卸连接。由此,当高速断路器需要进行维修时,只需将第一密封板200拆卸后,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一开口110取出;或者可以通过将第二密封板300拆卸后,使得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二开口120取出。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高速断路器需要从防护罩内取出时,只需通过拆卸第一密封板200或第二密封板300即可,无需将整个防护罩拆卸下来,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高速断路器的维修过程的拆卸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罩体100上设置有两个开口,因此高速断路器可以任选一开口即可进出罩体100,从而使其进出罩体100的方向不受限制,进而更加便于高度断路器的拆卸与安装。
继续参照图1至图6,罩体100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130和第二侧板140、以及位于第一侧板130和第二侧板140顶部的顶板150,第一侧板130、第二侧板140以及顶板150围设成容纳腔。
示例性地,第一侧板130、第二侧板140和顶板150之间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通过将其设置为一体结构能够简化防护罩的安装工艺,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示例性地,罩体100的外壁和内壁为光滑平面,即未设置与罩体100一体成型的加强筋700和预埋的螺柱;即,第一侧板130、第二侧板140和顶板150的外壁面和内壁面均为光滑的端面,从而减小了模具的复杂程度,降低了模具的制作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150的外壁上设置有吊装件500,顶板150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件400,吊装件500与顶板150及加强件400连接。
示例性地,吊装件500沿罩体100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于罩体100的顶部,且吊装件500包括吊装底板,吊装底板可以通过铆钉170固定设置于罩体100的顶部;且吊装底板上设置有吊装孔510,通过此吊装孔510使得罩体100能够与高压电器箱固定相接。吊装底板的两侧垂直设置有吊装加强板,吊装加强板沿着罩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设置此吊装件500不仅能够便于将罩体100与高压电器箱固定相接,同时还能够对罩体100的强度起到加强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装件500可以为两个,其中一个靠近第一开口110设置,此吊装件500与顶板150及加强件400连接;另一个远离第一开口110设置且与第二开口120具有一定距离,此吊装件500与顶板150固定相接。或者,其中一个吊装件500靠近第二开口120设置,此吊装件500与顶板150及加强件400连接;另一个远离第二开口120设置且与第一开口110具有一定距离,此吊装件500与顶板150固定相接。两个吊装口之间的距离与高压电器箱的结构相配合,从而使得罩体100能够通过上述两个吊装件500稳定的与高压电器箱固定相接。
示例性地,继续参照图10至图12,加强件400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加强板410和第二加强板420,第一加强板410与顶板150的内壁贴合,且与吊装件500连接;加强件400靠近第一开口110设置,第二加强板420与第一密封板200可拆卸的连接。其中,此吊装件500靠近第一开口110或第二开口120设置。
也可以理解为,加强件400可以为弯折板结构,其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且与罩体100的顶板150的内壁相贴合,同时此端部通过铆钉170依次与顶板150和吊装件500相接,其另一端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罩体100的内壁面相接。
另外,加强件400可以为4个,其分别设置于罩体100顶部的四角处,通过设置此加强件400能够加强罩体100顶部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0的边缘可以设置有向第一开口110内延伸的加强筋700,第一密封板200覆盖在加强筋700上,且第一密封板200与加强筋700及第二加强板420可以通过紧固螺栓900连接。
示例性地,加强筋700可以为边框结构,其结构与第一开口110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加强筋700能够固定设置于第一开口110的内侧边缘处,第一密封板200覆盖于此加强筋700上。通过设置此加强筋700不仅能够对罩体100起到加强作用,同时还能够便于第一密封板200的安装,并且由于加强筋700向第一开口110内延伸,第一密封板200的端面与加强筋700的端面相贴合,从而使得第一密封板200与罩体100之间紧密相接,进一步保证了罩体100内部的绝缘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开口120的边缘可以设置有向第二开口120内延伸的加强筋700,第二密封板300覆盖在加强筋700上,且第二密封板300与加强筋700及第二加强板420通过紧固螺栓900连接。
示例性地,加强筋700可以为边框结构,其结构与第二开口120的结构相配合,使得加强筋700能够固定设置于第二开口120的内侧边缘处,第二密封板300覆盖于此加强筋700上。通过设置此加强筋700不仅能够对罩体100起到加强作用,同时还能够便于第二密封板300的安装,并且由于加强筋700向第二开口120内延伸,第二密封板300的端面与加强筋700的端面相贴合,从而使得第二密封板300与罩体100之间紧密相接,进一步保证了罩体100内部的绝缘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7和图8,罩体100具有位于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之间的底壁,底壁上设置有与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口160,底壁朝向高速断路器设置。换言之,罩体100的底部为敞口结构,通过设置此敞口结构能够便于高速断路器进行安装。
另外,罩体100的底壁还设置有加强条800,加强条800可以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底壁的两侧,同时加强条800沿罩体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由此,通过设置此加强条800能够进一步加强罩体100的强度。
综上可知,通过在罩体100的顶部设置吊装件500和加强件400、以及在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处设置加强筋700,同时在罩体100的底部设置加强条800,由此保证了罩体100在其内壁面上未设置加强筋700的前提下,仍具有足够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板200和所述第二密封板300为透明板,通过将其设置为透明结构,能够起到视窗的作用,即通过第一密封板200和第二密封板300可以观察高速断路器的状况。示例性地,第一密封板200后观察窗为透明的PC(聚碳酸酯)材质,且第一密封板200和第二密封板300通过可通过紧固螺栓900与罩体100紧固相接。
基于上述,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罩体100的两端设置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即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沿着平行于容纳腔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同时,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在垂直于容纳腔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合,即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120的结构相同,且使得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一开口110或第二开口120由容纳腔内取出;并且,第一开口110处覆盖有第一密封板200,第一密封板200与罩体100之间可拆卸;第二开口120处覆盖有第二密封板300,第二密封板300与罩体100之间可拆卸连接。由此,当高速断路器需要进行维修时,只需将第一密封板200拆卸后,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一开口110取出;或者可以通过将第二密封板300拆卸后,使得高速断路器可通过第二开口120取出。因此,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在高速断路器需要从防护罩内取出时,只需通过拆卸第一密封板200或第二密封板300即可,无需将整个防护罩拆卸下来,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高速断路器的维修过程的拆卸较为复杂的技术问题。同时,由于罩体100上设置有两个开口,因此高速断路器可以任选一开口即可进出罩体100,从而使其进出罩体100的方向不受限制,进而更加便于高度断路器的拆卸与安装。
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照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地,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实施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罩体,所述罩体内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高速断路器;且所述容纳腔具有沿平行于其中心线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在垂直于所述容纳腔的平面内的投影完全重合,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用于供所述高速断路器进入;
第一密封板,所述第一密封板覆盖在所述第一开口处,且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罩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第二密封板,所述第二密封板覆盖在所述第二开口处,且所述第二密封板与所述罩体之间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具有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之间的底壁,所述底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安装口,所述底壁朝向所述高速断路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口沿平行于所述容纳腔中心线的方向贯穿所述底壁。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包括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以及位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顶部的顶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顶板围设成所述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顶板为一体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的外壁上设置有吊装件,所述顶板的内壁上设置有加强件,所述吊装件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加强件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包括垂直设置的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与所述顶板的内壁贴合,且与所述吊装件连接;所述加强件靠近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所述第二加强板与所述第一密封板可拆卸的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边缘设置有向所述第一开口内延伸的加强筋,所述第一密封板覆盖在所述加强筋上,且所述第一密封板与所述加强筋及所述第二加强板通过紧固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外壁和内壁均为光滑壁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高速断路器防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板和所述第二密封板为透明板。
CN202220534247.1U 2022-03-11 2022-03-11 高速断路器防护罩 Active CN2169027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4247.1U CN216902731U (zh) 2022-03-11 2022-03-11 高速断路器防护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34247.1U CN216902731U (zh) 2022-03-11 2022-03-11 高速断路器防护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902731U true CN216902731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8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34247.1U Active CN216902731U (zh) 2022-03-11 2022-03-11 高速断路器防护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9027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47271A1 (zh) 模块化电池
CN216902731U (zh) 高速断路器防护罩
CN211019705U (zh) 一种便于接线和检修的电动车控制器
CN200986569Y (zh) 电表箱
CN213692757U (zh) 一种便于拆卸降低搬运强度配电柜壳体
CN220963177U (zh) 一种一体式断路器外壳
CN220475235U (zh) 一种风冷电控柜
CN220585098U (zh) 一种小型负荷开关
CN220830071U (zh) 电池包
CN212304452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环网柜壳体
CN219916820U (zh) 一种绝缘筒
CN220253379U (zh) 一种高安全性能的电池包用机箱
CN219843313U (zh) 配电盒箱体结构
CN220873752U (zh) 电池包
CN211508281U (zh) 一种新型柜体门板结构
CN218569594U (zh) 一种矿用分腔结构综合控制中心设备的箱体
CN217062388U (zh) 一种车载移动式锂电池的箱体
CN218385558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8072116U (zh) 一种电气控制柜
CN217788682U (zh) 一种多功能电池箱
CN215343801U (zh) 一种不锈钢结构的户外端子箱
CN116315389A (zh) 一种电池箱及新能源汽车
CN217182672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
CN214100544U (zh) 一种低压成套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CN219759832U (zh) 一种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