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901050U - 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901050U CN216901050U CN202220441299.4U CN202220441299U CN216901050U CN 216901050 U CN216901050 U CN 216901050U CN 202220441299 U CN202220441299 U CN 202220441299U CN 216901050 U CN216901050 U CN 2169010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degree filter
- laser emitter
- filter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包括第一激光发射器、第二激光发射器、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一45°滤波片、隔离器、第二45°滤波片、第三13°滤波片、汇聚透镜、第四32°滤波片、适配器、第一探测器和第二探测器;本实用新型可以缩短光收发器件的总长,便于满足小型化封装要求;且简化了后端生产流程,也降低了后端耦合组件的复杂度,能提升耦合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COMBO PON方案,一般采用四个分立光器件,来实现两波长光发射和两波长光的接收,即采用2个TO封装的激光发射器,和2个TO封装的探测器;这种采用4个TO封装的光器件组合成的COMBO PON光收发器件,产品尺寸较大,不能满足小型封装的长度要求;另外每个光器件都需要分别进行耦合安装,操作繁琐、耦合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包括适配器,第一激光发射器发射的第一发射光依次透射第一透镜、第一45°滤波片、隔离器、第二45°滤波片、第三13°滤波片和汇聚透镜后再经适配器出射;
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射的第二发射光透射第二透镜后再经第一45°滤波片反射,再依次透射隔离器、第二45°滤波片、第三13°滤波片和汇聚透镜后再经适配器出射;
自适配器入射的第一入射光依次透射汇聚透镜和第三13°滤波片后,再经第二45°滤波片反射至第一探测器,
自适配器入射的第二入射光透射汇聚透镜后,再依次经第三13°滤波片和第四32°滤波片反射至第二探测器。
如上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第二激光发射器、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一45°滤波片设置在发射端金属壳体内,发射端金属壳体内位于第一激光发射器、第二激光发射器的背光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PD背光检测芯片和第二PD背光检测芯片。
如上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分别设置在第一TEC热电制冷器的冷面和第二TEC热电制冷器的冷面上,第一TEC热电制冷器的热面和第二TEC热电制冷器的热面均设置在发射端金属壳体上。
如上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发射的第一发射光的波长为1577nm;
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射的第二发射光的波长为1490nm;
第一45°滤波片的透射波长范围为1575nm~1580nm,反射波长范围为1480nm~1500nm;
第一入射光的波长为1310nm;
第二入射光的波长为1270nm;
第二45°滤波片的透射波长范围为1480nm~1580nm,反射波长范围为1260nm~1360nm;
第三13°滤波片的透射波长范围为大于1290nm,反射波长范围为1260nm~1280nm;
第四32°滤波片的反射波长范围为1260nm~1280n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封装在一个BOX封装的发射端金属壳体内,再与四通管体连接,相对于采用现有技术中多个分立的TO封装的光器件,可以缩短光收发器件的总长,便于满足小型化封装要求;且简化了后端生产流程,也降低了后端耦合组件的复杂度,能提升耦合效率。
2、通过第一45°滤波片将第一发射光和第二发射光进行耦合输出,生产工艺简单。且滤波片为通用物料,相对于其他专用合波器如PLC、AWG来说,物料成本低,供货渠道选择余地大,适于批量生产。
3、第一激光发射器和第二激光发射器发射的第一发射光和第二发射光,先分别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汇聚为平行光后,再通过第一45°滤波片合波进行同轴耦合,相比现有技术中激光芯片发射光束直接通过如PLC、AWG等合波器进行合波耦合来说,能降低光路耦合过程中的功率损失,可获得更大的耦合光功率,提升耦合效率及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射端;11-第一激光发射器;12-第二激光发射器;13-第一透镜;14-第二透镜;15-第一45°滤波片;21-第一探测器;22-第二探测器;3-隔离器;41、第二45°滤波片;42-第三13°滤波片;43-第四32°滤波片;5-汇聚透镜;6-四通管体;7-适配器;8-调节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为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应用作为combo pon的光收发器件,发射端和四通管体。
发射端1包括采用气密BOX封装的发射端金属壳体、发射端金属壳体内封装有第一激光发射器11(激光芯片)、第一透镜13;第一45°滤波片15;第二激光发射器12(激光芯片)、第二透镜14。其中,第一激光发射器11和第二激光发射器12分别位于第一45°滤波片15两侧,第一激光发射器11和第二激光发射器12的发射的第一发射光和第二发射光相互垂直并与第一45°滤波片15皆成45°角;第一透镜13位于第一激光发射器11与第一45°滤波片15之间,且第一透镜13的聚焦光轴与第一激光发射器11的发射光轴同轴;第二透镜14位于第二激光发射器12与第一45°滤波片15之间,且第二透镜14的聚焦光轴与第二激光发射器12的发射光轴同轴设置。
其中,第一透镜13和第二透镜14,可采用准直透镜,用于分别将第一发射光和第二发射光直接准直成平行光,可提升透过滤波片的耦合效率和良率;
另外,发射端金属壳体背向出光方向上设有贯穿发射端金属壳体侧壁的金手指电连接器,用于实现发射端金属壳体内外的电气连接。为保障激光器工作性能,第一激光发射器11、第二激光发射器12、第一透镜13、第二透镜14和第一45°滤波片15设置在发射端金属壳体内,发射端金属壳体内位于第一激光发射器11、第二激光发射器12的背光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PD背光检测芯片和第二PD背光检测芯片;同时为了避免过热导致激光芯片性能不稳定,第一激光发射器11和第二激光发射器12分别设置在第一TEC热电制冷器的冷面和第二TEC热电制冷器的冷面上,第一TEC热电制冷器的热面和第二TEC热电制冷器的热面均设置在发射端金属壳体上,从而加强散热,保证激光芯片环境温度稳定。
发射端1和适配器7设置在四通管体6相对的两侧,第一探测器21、第二探测器22设置在四通管体6另外相对的两侧;四通管体6内设置有隔离器3、第二45°滤波片41、第三13°滤波片42、第四32°滤波片43和汇聚透镜5。本实用新型中适配器7通过调节环8固定在四通管体6上。耦合时可根据实时耦合情况,通过调节适配器7嵌入调节环8的深度从而微调适配器相对于光路的轴向位置,进而获得更高的耦合效率。
光收发器件的具体工作光路如下:
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包括适配器7,第一激光发射器11发射的第一发射光依次透射第一透镜13(准直为平行光)、第一45°滤波片15、隔离器3、第二45°滤波片41、第三13°滤波片42和汇聚透镜5后再经适配器7出射;
第二激光发射器12发射的第二发射光透射第二透镜14(准直为平行光)后再经第一45°滤波片15反射,再依次透射隔离器3、第二45°滤波片41、第三13°滤波片42和汇聚透镜5后再经适配器7出射;
自适配器7入射的第一入射光依次透射汇聚透镜5和第三13°滤波片42后,再经第二45°滤波片41反射至第一探测器21;
自适配器7入射的第二入射光透射汇聚透镜5后,再依次经第三13°滤波片42和第四32°滤波片43反射至第二探测器22。
本实用新型中,根据具体应用需求,第一激光发射器11发射的第一发射光的波长为1577nm;
第二激光发射器12发射的第二发射光的波长为1490nm;
第一45°滤波片15的透射波长范围为1575nm~1580nm,反射波长范围为1480nm~1500nm;
第一入射光的波长为1310nm;
第二入射光的波长为1270nm;
第二45°滤波片41的透射波长范围为1480nm~1580nm,反射波长范围为1260nm~1360nm;
第三13°滤波片42的透射波长范围为大于1290nm,反射波长范围为1260nm~1280nm;
第四32°滤波片43的反射波长范围为1260nm~1280nm。
可选的,为保障第一探测器和第二探测器的耦合效率,以及避免串扰,可在第一探测器和第二探测器的TO管帽上封装有仅允许接收波长通过的0°滤波片以及将平行光聚焦到探测器光敏面上的透镜;将0°滤波片和透镜集成在第一探测器和第二探测器的TO管帽上,简化了生产流程,也能提升安装耦合效率。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包括适配器(7),其特征在于,第一激光发射器(11)发射的第一发射光依次透射第一透镜(13)、第一45°滤波片(15)、隔离器(3)、第二45°滤波片(41)、第三13°滤波片(42)和汇聚透镜(5)后再经适配器(7)出射;
第二激光发射器(12)发射的第二发射光透射第二透镜(14)后再经第一45°滤波片(15)反射,再依次透射隔离器(3)、第二45°滤波片(41)、第三13°滤波片(42)和汇聚透镜(5)后再经适配器(7)出射;
自适配器(7)入射的第一入射光依次透射汇聚透镜(5)和第三13°滤波片(42)后,再经第二45°滤波片(41)反射至第一探测器(21),
自适配器(7)入射的第二入射光透射汇聚透镜(5)后,再依次经第三13°滤波片(42)和第四32°滤波片(43)反射至第二探测器(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11)、第二激光发射器(12)、第一透镜(13)、第二透镜(14)和第一45°滤波片(15)设置在发射端金属壳体内,发射端金属壳体内位于第一激光发射器(11)、第二激光发射器(12)的背光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一PD背光检测芯片和第二PD背光检测芯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11)和第二激光发射器(12)分别设置在第一TEC热电制冷器的冷面和第二TEC热电制冷器的冷面上,第一TEC热电制冷器的热面和第二TEC热电制冷器的热面均设置在发射端金属壳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激光发射器(11)发射的第一发射光的波长为1577nm;
第二激光发射器(12)发射的第二发射光的波长为1490nm;
第一45°滤波片(15)的透射波长范围为1575nm~1580nm,反射波长范围为1480nm~1500nm;
第一入射光的波长为1310nm;
第二入射光的波长为1270nm;
第二45°滤波片(41)的透射波长范围为1480nm~1580nm,反射波长范围为1260nm~1360nm;
第三13°滤波片(42)的透射波长范围为大于1290nm,反射波长范围为1260nm~1280nm;
第四32°滤波片(43)的反射波长范围为1260nm~1280n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41299.4U CN216901050U (zh) | 2022-03-02 | 2022-03-02 | 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441299.4U CN216901050U (zh) | 2022-03-02 | 2022-03-02 | 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901050U true CN216901050U (zh) | 2022-07-05 |
Family
ID=82187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441299.4U Active CN216901050U (zh) | 2022-03-02 | 2022-03-02 | 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90105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27542A (zh) * | 2022-03-08 | 2022-05-24 | 山东华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高集成的10g combo pon olt光组件器件 |
WO2024146424A1 (zh) * | 2023-01-05 | 2024-07-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光组件及光模块 |
-
2022
- 2022-03-02 CN CN202220441299.4U patent/CN2169010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527542A (zh) * | 2022-03-08 | 2022-05-24 | 山东华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的高集成的10g combo pon olt光组件器件 |
WO2024146424A1 (zh) * | 2023-01-05 | 2024-07-1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光组件及光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901050U (zh) | 一种双发双收光器件 | |
CN201004104Y (zh) | 小型化致冷型光发射组件 | |
CN100562771C (zh) | 改进光纤光耦合效率的设备 | |
CN102043208B (zh) | 冷却式激光模块 | |
CN208283580U (zh) | 反射透镜、激光发射器、光发射组件及光发射接收组件 | |
WO2015043521A1 (zh) | 激光模组 | |
WO2020052515A1 (en) | Laser beam combining device with an unstable resonator cavity | |
CN113267856A (zh) | 一种收发共轴紧凑激光收发装置 | |
US12050351B2 (en) | Compact optical module including multiple active components and path changer component | |
CN113341510A (zh) | 一种简易光路及基于该光路的微型单通道盒型封装光器件 | |
CN213957685U (zh) | 光收发器件 | |
CN219657907U (zh) |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 |
CN215575799U (zh) | 一种combo pon光器件 | |
US7158549B2 (en) | Support structure for an optical device | |
CN214849532U (zh) | 同轴封装半导体光放大器 | |
CN113867688B (zh) | 基于光电共封装的量子噪声源模块及量子噪声源生成方法 | |
CN215813459U (zh) | 光学耦合结构、光发射次模块及光模块 | |
CN102868088A (zh) | 增强外腔反馈光谱合束半导体激光器反馈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2394458A (zh) | 一种同轴封装40g光发射接收组件 | |
CN214335303U (zh) | 一种采用同轴to-can工艺封装的eml tosa装置 | |
CN107037575A (zh) | 一种离轴反射式光学天线及系统 | |
CN220043424U (zh) | 一种利用波分复用器的收发共轴紧凑激光收发装置 | |
CN109683255A (zh) | 一种ld管芯以及一种tosa模块 | |
WO2021026774A1 (zh) | 一种多通道并行双向器件耦合装置 | |
CN215067435U (zh) | 一种收发共轴紧凑激光收发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