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57907U -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57907U
CN219657907U CN202320381825.7U CN202320381825U CN219657907U CN 219657907 U CN219657907 U CN 219657907U CN 202320381825 U CN202320381825 U CN 202320381825U CN 219657907 U CN219657907 U CN 2196579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adapter
collimating lens
light path
receiving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8182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斌
周寒姻
翟小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utu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utu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utu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utuo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8182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579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579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579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包括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在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在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发射端及第二发射端;其特征在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内部设置有与第二发射端配合使用的第二准直透镜及第四反射滤波片;采用准直光路,去掉了中间的准直透镜,将现有技术中包括汇聚、准直、再汇聚三个过程的光路精简为包括汇聚和准直两个过程的光路,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采用准直光路后缩短了器件长度,节约内部空间,降低设计难度和加工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光模块为目前最普遍使用于通讯领域的传输设备,是进行光电和电光转换的光电子器件。光器件作为光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送端把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接收端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光器件通常被称为BOSA,是一种将激光二级管(Laser Diode)、PIN-TIA(Transimpedance amplifier)、光学滤波片、金属件、陶瓷套筒(Sleeve)以及陶瓷插芯(Ferrule)集成在一起的光学器件。同轴封装的光器件,其适配器和激光器在一条轴上,装配方式简单,产品稳定性强。COMBOPON器件整合了两个发射器件和两个接收器件,将4路收发通道整合到一个器件里,提高了集成度,也可以同时兼容多种PON设备,同时由于将两发两收整合到一路光纤,也节约了光纤的铺设成本。
如图1-2所示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一种信号传输装置,包括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101,用于将适配器射岀的发散光源汇聚成准直光源,也可将入射的准直光源汇聚到光纤纤芯中,在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1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收端102和第二接收端103,第一接收端102和第二接收端103分别用于接收不同波段的信号,例如第一接收端102可以设置为1270的接收端TO-CAN,用于对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101入射的1270波段信号进行接收,第二接收端103可以设置为1310的接收端TO-CAN,用于对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101入射的1310波段信号进行接收,在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101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发射端104及第二发射端105,第一发射端104和第二发射端105发送不同波段的信号,例如可以设置为第一发射端104为1490 的发射端TO-CAN,用于发射1490波段信号,并入射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101的光纤中,可以设置为第二发射端105为1577的发射端TO-CAN,用于发射1577波段信号,入射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101的光纤中。
请参见图2,在现有技术中,在第二发射端105中激光器发射的1577波段发散光,经过1577发射TO-CAN的汇聚透镜1051后,光束汇聚射出,经过呈45°角放置的1490波段反射滤波片111后无影响继续汇聚,经过汇聚点后又呈发散状射出,然后经过准直透镜112后变为准直光射出,再经过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101汇聚后入射到光纤中实现传输,因此整个光路需要经过汇聚,准直,再汇聚的三个过程;一方面成本较高,生产效率低;另一方面较多的中间过程所需的器件长度和轴向空间也增多,因而提高了设计难度和加工成本。
基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信号传输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方案为: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包括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发射端及第二发射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发射端配合使用的第二准直透镜及第四反射滤波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分别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轴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接收不同波段的信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发射端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二发射端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发射端和第二发射端发送不同波段的信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接收端配合使用的第一反射滤波片、第二反射滤波片、及第一透射滤波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反射滤波片在轴向上相对第二反射滤波片及第一透射滤波片位于更远离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二反射滤波片及第一透射滤波片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反射滤波片的两侧,且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轴向夹角满足:第一反射滤波片>第二反射滤波片>第一透射滤波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接收端配合使用的第三反射滤波片及第二透射滤波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反射滤波片在轴向上相对第一反射滤波片位于更远离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位置,所述第二透射滤波片在径向上位于第三反射滤波片的外侧且靠近第二接收端的位置,且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轴向夹角满足:第三反射滤波片>第二透射滤波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发射端配合使用的第一准直透镜及第四反射滤波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准直透镜在径向上位于第四反射滤波片的外侧,且所述第四反射滤波片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轴向呈45度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准直透镜在轴向上相对第四反射滤波片位于更靠近第二发射端的位置,且在所述第二准直透镜与第四反射滤波片的轴向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的技术效果包括: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采用准直光路,去掉了中间的准直透镜,将现有技术中包括汇聚、准直、再汇聚三个过程的光路精简为包括汇聚和准直两个过程的光路,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采用准直光路后缩短了器件长度,节约内部空间,降低设计难度和加工成本。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发射TO提前装配好,降低耦合工艺难度,提高了生产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信号传输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由第二发射端朝向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光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信号传输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由第二发射端朝向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的光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内部与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配合使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内部与第一发射端和第二发射端配合使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如图3-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包括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用于将适配器射岀的发散光源汇聚成准直光源,也可将入射的准直光源汇聚到光纤纤芯中。
在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收端202和第二接收端20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接收端202和第二接收端203分别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垂直且第一接收端202和第二接收端203的朝向相反,第一接收端202和第二接收端203接收不同波段的信号。例如第一接受端202可以设置为1270的接收端TO-CAN,用于对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入射的1270波段信号进行接收;第二接收端203可以设置为1310的接收端TO-CAN,用于对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入射的1310波段信号进行接收。
在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发射端204及第二发射端20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发射端204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垂直,第二发射端205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平行,第一发射端204和第二发射端205发送不同波段的信号。例如第一发射端204可以设置为波段1490的发射端TO-CAN,用于发射1490波段信号,入射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内部的光纤中;而第二发射端205可以设置为波段1577的发射端TO-CAN,用于发射1577波段信号,入射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内部的光纤中。
如图5所示,在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接收端202配合使用的第一反射滤波片206、第二反射滤波片207、及第一透射滤波片208。且第一反射滤波片206在轴向上相对第二反射滤波片207及第一透射滤波片208位于更远离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位置,第二反射滤波片207及第一透射滤波片208在径向上位于第一反射滤波片206的两侧,且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夹角满足:第一反射滤波片206>第二反射滤波片207>第一透射滤波片20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反射滤波片206、第二反射滤波片207及第一透射滤波片208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夹角分别为77°、32°及0°。
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朝向第一接收端202的光路为:1270波长的光源,经过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射出为平行光,经过77°夹角的第一反射滤波片206后反射,又经过32°夹角的第二反射滤波片207的反射,再经过0°夹角的第一透射滤波片208后,入射到接收1270波段信号的第一接收端202中汇聚。
如图5所示,在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接收端203配合使用的第三反射滤波片209及第二透射滤波片210。且第三反射滤波片209在轴向上相对第一反射滤波片206位于更远离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位置,第二透射滤波片210在径向上位于第三反射滤波片209的外侧且靠近第二接收端203的位置,且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夹角满足:第三反射滤波片209>第二透射滤波片2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反射滤波片209>第二透射滤波片210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夹角分别为45°及0°
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朝向第二接收端203的光路为:1270波长光源,经过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射出为平行光,经过45°夹角的第三反射滤波片209后,再经过0°夹角的第二透射滤波片210后,入射到接收1310波段信号的第二接收端203中汇聚。
如图6所示,在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发射端204配合使用的第一准直透镜214及第四反射滤波片211。且第一准直透镜214在径向上位于第四反射滤波片211的外侧,且第四反射滤波片211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呈45度设置。
从第一发射端204朝向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光路为:1490波长的发散光源从第一发射端204发出,经过第一准直透镜214后变为平行光,再经过夹角为45°的第四反射滤波片211后,光路旋转90°射出,在经过第三反射滤波片209以及第一反射滤波片206后,由于它们均与1270波段信号配合使用因而对1490波长光源无影响,使得光路仍按原光路方向射岀,并经过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后汇聚,最后入射到其内部光纤中实现信号传输。
相对于图2,请参考图4,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的贡献在于: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内部设置有与第二发射端205配合使用的第二准直透镜213及第四反射滤波片211;且第二准直透镜213在轴向上相对第四反射滤波片211位于更靠近第二发射端205的位置,且在第二准直透镜213与第四反射滤波片211的轴向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器212。
从第二发射端205朝向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光路为:1577波长的发散光源从第二发射端205发出,经过第二准直透镜213后变为平行光,再经过隔离器212、夹角为45°的第四反射滤波片211后,经过第三反射滤波片209以及第一反射滤波片206后,由于它们均与1270波段信号配合使用因而对1490波长光源无影响,使得光路仍按原光路方向射岀,并经过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后汇聚,最后入射到其内部光纤中实现信号传输。
相比于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方案,采用准直光路,去掉了中间的准直透镜,将现有技术中包括汇聚、准直、再汇聚三个过程的光路精简为包括汇聚和准直两个过程的光路,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采用准直光路后缩短了器件长度,节约内部空间,降低设计难度和加工成本。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10)

1.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包括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接收端(202)和第二接收端(203),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另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发射端(204)及第二发射端(205);其特征在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发射端(205)配合使用的第二准直透镜(213)及第四反射滤波片(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端(202)和第二接收端(203)分别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垂直且所述第一接收端(202)和第二接收端(203)的朝向相反,所述第一接收端(202)和第二接收端(203)接收不同波段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射端(204)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垂直,所述第二发射端(205)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平行,所述第一发射端(204)和第二发射端(205)发送不同波段的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接收端(202)配合使用的第一反射滤波片(206)、第二反射滤波片(207)、及第一透射滤波片(20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滤波片(206)在轴向上相对第二反射滤波片(207)及第一透射滤波片(208)位于更远离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位置,所述第二反射滤波片(207)及第一透射滤波片(208)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反射滤波片(206)的两侧,且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夹角满足:第一反射滤波片(206)>第二反射滤波片(207)>第一透射滤波片(20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二接收端(203)配合使用的第三反射滤波片(209)及第二透射滤波片(2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反射滤波片(209)在轴向上相对第一反射滤波片(206)位于更远离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位置,所述第二透射滤波片(210)在径向上位于第三反射滤波片(209)的外侧且靠近第二接收端(203)的位置,且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夹角满足:第三反射滤波片(209)>第二透射滤波片(21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发射端(204)配合使用的第一准直透镜(214)及第四反射滤波片(2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准直透镜(214)在径向上位于第四反射滤波片(211)的外侧,且所述第四反射滤波片(211)与所述适配器和准直透镜组件(201)的轴向呈45度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13)在轴向上相对第四反射滤波片(211)位于更靠近第二发射端(205)的位置,且在所述第二准直透镜(213)与第四反射滤波片(211)的轴向之间还设置有隔离器(212)。
CN202320381825.7U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Active CN2196579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1825.7U CN219657907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81825.7U CN219657907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57907U true CN219657907U (zh) 2023-09-08

Family

ID=87856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81825.7U Active CN219657907U (zh) 2023-03-03 2023-03-03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579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939058B2 (en) Optical module for high-speed bidirectional transceiver
US5146516A (en) Optoelectrical sending and receiving apparatus
US6668113B2 (en) Compact optical assembly for optoelectronic transceivers
CN100562771C (zh) 改进光纤光耦合效率的设备
EP4131801A1 (en) Multi-channel light-receiving module
US10700781B2 (en) Transceiver with reduced filter insertion los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CN110673278A (zh) 光收发器件
US7477815B2 (en) Multi-mode fiber,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offset-launch, single-mode, long-wavelength,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transmitter
US20140099055A1 (en) Single-Fiber Bi-Directional Optical Transceiver
CN110794529B (zh) 一种光组件及其系统
CN211123389U (zh) 一种双透镜光发射子组件
CN109884753B (zh) 一种光接收组件以及组装方法
CN110806623A (zh) 光收发器件
US20050259916A1 (en) Multimode fiber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offset launch single mode long wavelength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 transmitter
CN219657907U (zh) 一种采用准直光路的信号传输装置
CN112612065A (zh) 同轴光纤传感器
CN211528767U (zh) 一种光组件及其系统
CN107037575B (zh) 一种离轴反射式光学天线及系统
CN112887030B (zh) 一种用于旋转关节的光信号传输系统及方法
CN212115320U (zh) 一种自由空间收发一体的光通讯器件
CN110651212B (zh) 一种多通道并行双向器件耦合装置
US20050220410A1 (en) Low reflectance optical coupling
CN112394458A (zh) 一种同轴封装40g光发射接收组件
CN114019621B (zh) 光模块器件以及光学组件
CN217981938U (zh) 一种单纤bosa结构及光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