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0595U - 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0595U
CN216890595U CN202220747967.6U CN202220747967U CN216890595U CN 216890595 U CN216890595 U CN 216890595U CN 202220747967 U CN202220747967 U CN 202220747967U CN 216890595 U CN216890595 U CN 2168905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udge
mud
concentration
cleaning
ex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479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方清
吴亮亮
庄利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Kcle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Kcle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Kcle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Kclea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7479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05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05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05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30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 Y02W10/37Wastewater or sewage treatment system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using solar energy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包括污泥浓缩系统和污泥脱水系统,污泥浓缩系统包括浓缩单元、出泥单元,其中浓缩单元包括浓缩筒、滤网筒、搅拌机构;污泥脱水系统包括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挤压滚筒、挤压板。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多螺旋片式搅拌桨设置,不仅增加污泥浓缩的效率,而且便于浓缩区内部的水汇聚并上涌后滤至滤水区,进一步提升污泥浓缩的效率和效果,降低浓缩后污泥的水含量,也降低污泥后续脱水难度和脱水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弧形挤压通道长度的延伸,且厚度变化率小,有效地提升脱水率,同时在同向运动所形成的弧形挤压通道传输下,便于脱水后的污泥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脱水效率。

Description

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伴随产生的污泥数量快速增加,污泥处理设备也是不断的更新换代,以满足污泥处理的需要。而在本领域中,污泥处理设备通常包括独立设置的浓缩单元和污泥脱水系统,进行污泥处理时,先利用浓缩单元对较稀的污泥进行浓缩,浓缩后水含量降低的污泥再进入污泥脱水系统脱水。
目前,所采用的立式污泥浓缩系统,基本上都是通过搅拌挤压的方式,将污泥中的挤出,但是,随着污泥的流动,越靠近污泥出口处的污泥,越难挤压,而且即使内部能够挤压出的水,水也无法顺畅的向外排出,因此,浓缩后水含量无法达到最佳标准,这样会增加后续污泥脱水系统脱水的难度,也会增加污泥脱水成本。
同时,所采用立式浓缩单元的对应出泥口基本上水平延伸,其包括自上而下距离逐渐变小设置的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位于两端部且与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构成出泥腔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以及翻转调节的安装在第一面板或第二面板底部的出泥挡板,其中通过出泥挡板翻转式调节出泥口的厚度,控制出泥量。
然而,这种翻转调节的模式,会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一旦形成出泥后,若想进行出泥量的控制,一般调整出泥厚度以实施出泥量的改变,然而,尤其是出泥厚度变小的调整过程中,若直接翻转调节,十分困难,难于操控;
2、翻转调节需要空间和密封,因此,随着出泥挡板的角度改变,其内部壁面顺畅度会改变,这样会影响出泥效率,进而影响出泥量;
3、排出污泥的厚度虽然保持一致,随着出泥挡板所提供压实力越靠近出泥口越小,因此,也会影响出泥量。
同时,所采用的污泥脱水系统由电渗透式和挤压滚筒挤压式两种较多,然而针对挤压滚筒挤压式而言,其主要通过挤压滚筒和对应挤压板所形成挤压通道,经过浓缩后的污泥进入挤压通道内进行再挤压脱水。
但是,针对上述的挤压通道而言,其形成长度较短,要想获得很好的脱水效率和效果,挤压通道的变化率非常大,这样一来,存在以下技术缺陷:
1、污泥自挤压通道中出泥的效率非常低,而且由于挤压通道过短,影响脱水率;
2、对挤压滚筒和挤压板所形成的应力是非常大的,因此,很容易导致变形,从而影响挤压通道的厚度变化率,进而影响脱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包括污泥浓缩系统和污泥脱水系统,污泥浓缩系统包括浓缩单元、出泥单元,其中浓缩单元包括浓缩筒、滤网筒、搅拌机构,浓缩筒和滤网筒之间形成滤水区,搅拌机构位于滤网筒内并形成浓缩区,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搅拌桨;污泥脱水系统包括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挤压滚筒、挤压板,其中挤压滚筒外壁与挤压板之间形成弧形挤压通道,弧形挤压通道具有进泥口和出泥口,弧形挤压通道长度为L,挤压滚筒的周长为C,搅拌桨包括多片相互交替缠绕在搅拌轴上的螺旋片,其中每片螺旋片外侧面贴合滤网筒内壁,且每片螺旋片的内侧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泥水通道孔,泥水通道孔沿着螺片缠绕方向延伸或者泥水通道孔有多个,且沿着螺片缠绕方向间隔分布,浓缩区内的水分别自搅拌桨与滤网筒之间、及自泥水通道孔向顶部运动后从滤网筒滤至滤水区;
1/2C≤L≤5/6C,挤压板由环形滤带构成,弧形挤压通道在进泥口和出泥口所形成的厚度分别为h1和h2,其中h2<h1,且自进泥口向出泥口的弧形挤压通道厚度逐渐变小,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出泥口处的出泥导向通道,环形滤带与挤压滚筒的运动方向一致并将污泥自进泥口向出泥导向通道传输。优选地,出泥单元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两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构成一个自上而下且自两侧向内倾斜的出泥腔,出泥腔的上部与出泥通道相连通,第一侧板的下端部与污泥脱水系统的挤压滚筒贴合,出泥单元还包括自外向内弯折的弹簧板、多连杆互锁式调节组件,其中弹簧板的折边与第二侧板的下端面对齐,且弹簧板上部固定在第二侧板内侧或外侧,下部向下延伸并与第一侧板的下端部形成出泥口,多连杆互锁式调节组件在多连杆保持相对锁定状态下调整弹簧板下部相对挤压滚筒的距离以调节出泥口的大小。在多连杆互锁下相对均衡地调整出泥口的宽窄,方便对出泥量精准地操控,同时所提供的压实力相对均匀,并且出泥口内壁相对平整、无翻转缝,便于污泥的顺畅出泥,结构简单,便于实施。
优选地,泥水通道孔位于螺旋片与搅拌轴的连接处。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确保搅拌轴处于相对湿润的状态,不仅有利于水汇聚并向上流动,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搅拌轴的粘泥率,从而提升污泥浓缩出水效率,而且降低搅拌桨的清洁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泥水通道孔有多个,多片螺旋片上泥水通道孔沿着搅拌轴长度方向上下间隔且对齐分布。这样的布局,不仅大幅度增加泥水浓缩的出水率,而且也十分方便水自浓缩区内部流至滤水区(主要原因,其形成了上涌的技术效果)。
优选地,多片螺旋片上泥水通道孔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多个绕着搅拌轴中心均匀间隔分布的缺口。这样一来,实现浓缩区内部的水能够均匀的向缺口汇聚,同时,也十分方便浓缩后的水上涌后排至滤水区。
进一步的,多片螺旋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齐设置。方便搅拌桨的成型,而且能够提供最佳的浓缩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每片螺旋片包括固定缠绕在搅拌轴上的片本体、连接在片本体外侧的弹簧板、以及设置在弹簧板外侧的柔性刮片,其中柔性刮片自外侧抵触贴合在滤网筒内壁。在此,通过弹簧板和柔性刮片所构成的刮刀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滤网筒磨损率、及噪音,而且避免污泥造成滤网筒的网孔堵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滤网筒的顶部设有口径逐步变小的接料斗,其中接料斗的上端部与进泥通道相连通。这样设计,形成漏斗式快速进泥效果,同时还能够避免泥浆乱溅。
此外,浓缩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滤水区且能够对滤网筒外周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在此,通过清洗机构的设置,以确保滤网筒的滤水效率,更有利于污泥的浓缩出水。
优选地,清洗机构与搅拌轴同步运动将滤网筒外周清洗。也就是说,可以在搅拌的过程实施滤网筒的同步清洗,或者浓缩处理完了,对滤网筒和搅拌桨同步清洗。
具体的,搅拌轴包括轴本体、形成在轴本体上下端部的上轴体和下轴体,下轴体通过轴座与浓缩筒、滤网筒的底部相对转动连接,上轴体自滤网筒和浓缩筒顶部穿出设置,其中上轴体内部形成清洗液通道,清洗机构包括位于滤网筒上方且与清洗液通道连通的第一清洗管路、自第一清洗管路远离上轴体端部向下延伸的第二清洗管路、以及排水管路和供水部件,第一清洗管路沿着滤网筒的径向延伸,第二清洗管路沿着滤网筒的轴向延伸。
本例中,直接在清洗管路上开设有清洗孔或者安装喷头,清洗液体自清洗孔或喷头喷出冲刷滤网筒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调节组件包括沿着出泥口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调节单体、用于将多个调节单体同步连接且同步调节的动力器。这样一来使得出泥口宽窄一致,便于出泥量的准确控制。
优选地,每个调节单体包括能够相对锁定的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其中第一调节杆自中部转动设置;第二调节杆的一端部与第一调节杆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部固定在弹簧板下部的外侧;第三调节杆两端部分别与第二侧板和第一调节杆的转动中心转动连接,动力器作用在每根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部,且用于驱动多根第一调节杆绕着转点同步转动调节。在此,三根杆的设置下,便于出泥口的宽窄定量调节。
优选地,在弹簧板下部的外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座,在第二侧板的外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座,第二调节杆自端部与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第三调节杆自端部与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其中第三调节杆两端部的转点、第二调节杆的转点三者构成闭合三角形。结构稳定,提供的作用力相当均匀,确保出泥的密实度相同,有利于出泥量的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动力器包括沿着出泥口长度方向延伸的动力压杆、与动力压杆一体设置且分别与每根第一调节杆远离弹簧板的端部活动连接的连接体、用于驱动动力压杆上下升降的驱动部,其中连接体在动力压杆的升降运动中拨动多根第一调节杆绕着转点转动。采用一根动力压杆的升降运动,使得多根第一调节杆同步转动。
优选地,在第一调节杆远离弹簧板的端部形成有沿着杆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连接体在滑动槽中移动以调节第一调节杆角度。通过连接体的直线运动,使得第一调节杆绕着转点翻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弹簧板的上部固定在第二侧板的外侧,弹簧板下部的内侧壁与第二侧板的下端面对齐,且向下延伸。这样便于污泥顺畅自出泥口出泥。
优选地,弹簧板的下部还设有柔性刮片,且自柔性刮片抵触在污泥脱水系统入泥通道的内壁。这样避免刮泥板造成入泥通道内壁的磨损,尤其是处于运动中的入泥通道内壁。
进一步的,柔性刮片固定在弹簧板下部的外侧。避免内置造成污泥输出阻碍。
此外,第一侧板的下端部位于第二侧板下端部的上方,且在第一侧板的下端部还设有阻泥板和柔性压板,其中通过阻泥板将第一侧板与挤压滚筒外壁过渡连接,柔性压板压设在挤压滚筒外壁。这样一来,阻尼板起到阻碍污泥自出泥口处外泄,同时避免污泥对挤压滚筒的挤压力过大,影响挤压滚筒转动速度。
优选地,环形滤带包括滤带本体、形成在滤带本体内的传输辊组,其中传输辊组辊包括多根绕着挤压滚筒中心间隔分布的挤压辊、出泥传输辊、中转传输辊,滤带本体套设在挤压辊、出泥传输辊、中转传输辊上且构成闭合的环形。这样一来,通过挤压辊形成弧形挤压通道的有效支撑,通过出泥传输辊将挤压后的污泥带出出泥导向通道,通过中转传输辊的中转传输,实现环形滤带的环形运动。
进一步的,挤压辊能够沿着挤压滚筒的径向活动调节设置。这样一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弧形挤压通道的厚度,以满足挤压需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出泥传输辊与挤压滚筒同步传动连接,挤压滚筒与滤带本体同步运动。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共用同一动力源,而且也便于挤压滚筒和滤带本体同步运动的控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内部形成有与滤带本体、及挤压滚筒构成闭合挤压腔的挤压座;与挤压座的挤压腔连通的负压抽真空机构,其中自出泥口至出泥传输辊之间的滤带本体与挤压座之间形成所述出泥导向通道,负压抽真空机构保持挤压腔内形成负压,挤压所脱出的水被抽出挤压腔。通过负压抽水,不仅方便自滤带本体所滤出泥水的收集,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挤压脱水率(避免滤孔出现堵塞,同时一旦有水即可吸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出泥传输辊与位于最上部的挤压辊齐平设置,构成出泥导向通道的滤带本体水平设置,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出泥导向通道入口和出口的入口导泥件和出口导泥件,其中入口导泥件包括沿着挤压滚筒长度方向延伸且下部抵触在挤压滚筒表面的入泥刮板、设置在入泥刮板顶部且弧形过渡至挤压座顶部的弧形导泥板;出口导泥件包括与出泥传输辊处所形成弧形通道对接并沿着切线方向延伸的卸泥接头、以及设置在卸泥接头内且抵触在滤带本体表面的出泥刮板。在出泥导向通道入口形成的导向和入泥刮板,方便污泥进入出泥导向通道,且在刮泥板的刮设下,降低污泥粘接在挤压滚筒表面的概率;在出泥导向通道出口形成的卸泥接头和出泥刮板,便于污泥自出泥导向通道中甩出,同时在出泥刮板的刮设下,降低污泥粘接在环形滤表面的概率。
优选地,卸泥接头内部形成有卸泥通道,卸泥通道与竖直方向形成的角度为30°~60°,出泥刮板构成卸泥通道的底壁。此时所形成的刮泥效果好,而且便于污泥的离心甩出,提高出泥率。
优选地,出泥口位于进泥口的上方,且进泥口上下延伸与挤压滚筒周向正切。这样有利于浓缩后的污泥进入出弧形挤压通道,增加脱水效率。
此外,挤压滚筒表面形成有滤水孔,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分别对挤压滚筒表面清洁的挤压滚筒清洁机构、分别对环形滤带的正面和背面清洁的滤带清洁机构,挤压滚筒清洁机构和滤带清洁机构同步清洁挤压滚筒和环形滤带。挤压滚筒自滤水孔将内部滤出的泥水收集,改善脱水率;同时,在清洁机构的设置下,避免滤水孔和环形滤带的滤孔堵塞,从而提升污泥挤压的脱水率。
进一步的,挤压滚筒清洁机构其位于进泥口和出泥口之间,滤带清洁机构位于环形滤带的移动路径的两侧,挤压滚筒清洁机构和滤带清洁机构均包括形成清洁腔的清洁座、位于清洁腔内的清洁滚刷、清洗液管路,其中清洗液管路包括与污泥浓缩筒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液管、与清洁座相连通的排水管;且挤压滚筒清洁机构和的清洁滚刷与挤压滚筒相向转动,位于环形滤带两侧的滤带清洁机构的清洁辊刷上下错位且同步相向转动。这样的布局,不仅结构合理,而且挤压滚筒外壁和环形滤带清洁后直接形成清洁的弧形挤压通道。同时,在清洁滚刷的相向运动中不仅有利于清洁,而且还有利于挤压滚筒和环形滤带的运动,尤其是环形滤带正背面错位相向运动中,进一步提升环形滤带的清洁效率和效果。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多螺旋片式搅拌桨设置,不仅增加污泥浓缩的效率,而且便于浓缩区内部的水汇聚并上涌后滤至滤水区,进一步提升污泥浓缩的效率和效果,降低浓缩后污泥的水含量,也降低污泥后续脱水难度和脱水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弧形挤压通道长度的延伸,且厚度变化率小,有效地提升脱水率,同时在同向运动所形成的弧形挤压通道传输下,便于脱水后的污泥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脱水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污泥浓缩系统的结构放大意图(省去出泥通道结构);
图3为图2中污泥浓缩系统的另一视角剖视示意图(省去出泥通道结构);
图4为图3中B-B向剖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出泥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6处A-A向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右视示意图;
图9为图1的后视示意图;
图10为图2的结构剖视示意图;
其中:Ⅰ、污泥浓缩系统;①、浓缩单元;1、浓缩筒;1a、进泥通道;1b、出泥通道;2、滤网筒;3、搅拌机构;30、搅拌轴;300、轴本体;301、上轴体;302、下轴体;31、搅拌桨;310、螺旋片;a、片本体;b、弹簧板;c、柔性刮片;k、泥水通道孔;32、搅拌电机;33、搅拌传动件;4、清洗机构;t、清洗液通道;g1、第一清洗管路;g2、第二清洗管路;g3、排水管路;5、接料斗;N、浓缩区;L、滤水区;②、出泥单元;C1a、第一侧板;C1b、第二侧板;C1c、第一端板;C1d、第二端板;q、出泥腔;C1、弹簧板;C2、调节组件;C20、调节单体;201、第一调节杆;h、滑动槽;202、第二调节杆;203、第三调节杆;C21、动力器;210、动力压杆;211、连接体;212、驱动部;C3、第一连接座;C4、第二连接座;C5、柔性刮片;C6、阻泥板;C7、柔性压板;
Ⅱ、污泥脱水系统;J1、挤压滚筒;J2、挤压板(环形滤带);J20、滤带本体;J21、传输辊组;J210、挤压辊;J211、出泥传输辊;J212、中转传输辊;J213、滤带张紧调节辊;J3、挤压座;J4、负压抽真空机构;40、真空水箱;41、抽气管;42、抽水管;43、真空泵;J5、出泥导向通道;J6、入口导泥件;60、入泥刮板;61、弧形导泥板;610、圆角部;611、倾斜部;J7、出口导泥件;70、卸泥接头;71、出泥刮板;J8、挤压滚筒清洁机构;J9、滤带清洁机构;80,90、清洁座;81,91、清洁滚刷;82,92、清洗液管路;820,920、进液管;821,921、排水管;Q、弧形挤压通道;c1,c2,c6、齿轮;c3,c7、同步链;c4、张紧齿轮;c5、动力齿轮;c8、传动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包括污泥浓缩系统Ⅰ和污泥脱水系统Ⅱ。
污泥浓缩系统Ⅰ包括浓缩单元①、出泥单元②。
具体的,浓缩单元①包括浓缩筒1、滤网筒2、搅拌机构3、清洗机构4。
结合图2所示,浓缩筒1呈圆柱状,且上下延伸,顶部形成有进泥通道1a,底部形成有出泥通道1b,其中出泥通道1b的下端部与污泥脱水系统Ⅱ入泥口对接。
滤网筒2,其位于浓缩筒1的内部,呈圆柱状,其中滤网筒2通过底座固定在浓缩筒1的靠近出泥通道1b的上部。
滤网筒2内部形成浓缩区N,滤网筒2外壁和浓缩筒1内壁之间形成滤水区L。
本例中,在滤网筒2的上部还设有一个接料斗5,接料斗5的口径自上而下逐步变小,且进泥通道1a的出料口位于接料斗5的正上方的一侧,也就是说,自进泥通道1a进入的泥浆,在进泥通道1a的漏斗式快速导向汇聚至浓缩区N,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快速进泥,而且还能够避免泥浆乱溅。
结合图3所示,搅拌机构3位于浓缩区N内,搅拌机构3包括搅拌轴30和搅拌桨31、搅拌电机32、搅拌传动件33。
搅拌轴30包括轴本体300、形成在轴本体300上下端部的上轴体301和下轴体302,下轴体302通过轴座与浓缩筒1、滤网筒2的底部相对转动连接,上轴体301自滤网筒2和浓缩筒1顶部穿出设置,且上轴体301通过轴承相对转动连接。
搅拌桨31包括多片相互交替缠绕在轴本体300上的螺旋片310,其中每片螺旋片310外侧面贴合滤网筒2内壁,且每片螺旋片310的内侧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泥水通道孔k,泥水通道孔k有多个,且沿着螺片310缠绕方向间隔分布,浓缩区N内的水分别自搅拌桨31与滤网筒2之间、及自泥水通道孔k向顶部运动后从滤网筒2滤至滤水区L。
每片螺旋片310包括固定缠绕在轴本体300上的片本体a、连接在片本体a外侧的弹簧板b、以及设置在弹簧板b外侧的柔性刮片c,其中柔性刮片c自外侧抵触贴合在滤网筒2内壁。在此,通过弹簧板b和柔性刮片c(尼龙刮片)所构成的刮刀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滤网筒磨损率、及噪音,而且避免污泥造成滤网筒的网孔堵塞。
本例中,泥水通道孔k位于片本体a与轴本体300的连接处。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确保搅拌轴处于相对湿润的状态,不仅有利于水汇聚并向上流动,而且能够有效降低搅拌轴的粘泥率,从而提升污泥浓缩出水效率,而且降低搅拌桨的清洁难度。
具体的,多片螺旋片310上泥水通道孔k沿着轴本体300长度方向上下间隔且对齐分布。这样的布局,不仅大幅度增加泥水浓缩的出水率,而且也十分方便水自浓缩区内部流至滤水区(主要原因,其形成了上涌的技术效果)。
结合图4所示,多片螺旋片310上泥水通道孔k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多个绕着轴本体300中心均匀间隔分布的缺口。这样一来,实现浓缩区内部的水能够均匀的向缺口汇聚,同时,也十分方便浓缩后的水上涌后排至滤水区。
同时,多片螺旋片310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齐设置。方便搅拌桨的成型,而且能够提供最佳的浓缩效果。
搅拌电机32固定在浓缩筒1的外侧,搅拌传动件33采用常规的链轮传动将搅拌电机32与上轴体301相传动连接。
清洗机构4与搅拌轴30同步运动将滤网筒2外周清洗。也就是说,可以在搅拌的过程实施滤网筒的同步清洗,或者浓缩处理完了,对滤网筒和搅拌桨同步清洗。
具体的,上轴体301内部形成清洗液通道t,清洗机构4包括位于滤网筒2上方且与清洗液通道t连通的第一清洗管路g1、自第一清洗管路g1远离上轴体301端部向下延伸的第二清洗管路g2、以及排水管路g3和供水部件,第一清洗管路g1沿着滤网筒2的径向延伸,第二清洗管路g2沿着滤网筒2的轴向延伸。
本例中,直接在清洗管路上开设有清洗孔或者安装喷头,清洗液体自清洗孔或喷头喷出冲刷滤网筒外周。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出泥单元②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板C1a和第二侧板C1b、位于两端的第一端板C1c和第二端板C1d,其中第一侧板C1a和第二侧板C1b、第一端板C1c和第二端板C1d构成一个自上而下且自两侧向内倾斜的出泥腔q。
第一侧板C1a的下端部与污泥脱水系统的挤压滚筒J1贴合,出泥单元②还包括自外向内弯折的弹簧板C1、多连杆互锁式调节组件C2。
具体的,弹簧板C1的折边与第二侧板C1b的下端面对齐,且弹簧板C1上部固定在第二侧板C1b外侧,下部向下延伸并与第一侧板C1a的下端部形成出泥口。
也就是说,弹簧板C1的上部通过螺栓件固定连接在第二侧板C1b的外侧,弹簧板C1下部的内侧壁与第二侧板C1b的下端面对齐,且向下延伸。这样便于污泥顺畅自出泥口出泥。
多连杆互锁式调节组件C2在多连杆保持相对锁定状态下调整弹簧板C1下部相对挤压滚筒J1的距离以调节出泥口的大小。
结合图3和图4所示,调节组件C2包括沿着出泥口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调节单体C20、用于将多个调节单体C20同步连接且同步调节的动力器C21。这样一来使得出泥口宽窄一致,便于出泥量的准确控制。
本例中,在弹簧板C1下部的外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座C3,在第二侧板C1b的外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座C4,其中第一连接座C3和第二连接座C4构成一组调节固定座,调节单体C20与调节固定座一一对应设置,调节固定座用于每个调节单体C20的多根杆互锁连接。
具体的,每个调节单体C20包括能够相对锁定的第一调节杆201、第二调节杆202和第三调节杆203,其中第一调节杆201自中部转动设置;第二调节杆202的一端部与第一调节杆201的一端部转动连接、第二调节杆202的另一端部固定在与第一连接座C3上;第三调节杆203两端部分别与第二连接座C4和第一调节杆201的转动中心转动连接,动力器C21作用在每根第一调节杆201的另一端部,且用于驱动多根第一调节杆201绕着转点同步转动调节。在此,三根杆的设置下,便于出泥口的宽窄定量调节。
因此,第三调节杆203两端部的转点、第二调节杆202的转点三者构成闭合三角形。结构稳定,提供的作用力相当均匀,确保出泥的密实度相同,有利于出泥量的控制。
动力器C21包括沿着出泥口长度方向延伸的动力压杆210、与动力压杆210一体设置且分别与每根第一调节杆201远离弹簧板C1的端部活动连接的连接体211、用于驱动动力压杆210上下升降的驱动部212,其中连接体211在动力压杆的升降运动中拨动多根第一调节杆201绕着转点转动。采用一根动力压杆的升降运动,使得多根第一调节杆同步转动。
在第一调节杆201远离弹簧板C1的端部形成有沿着杆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h,连接体211在滑动槽h中移动以调节第一调节杆201角度。通过连接体的直线运动,使得第一调节杆绕着转点翻转。
具体的,驱动部212可以采用丝杆的上下运动带动动力压杆210的升降。
此外,弹簧板C1的下部还设有柔性刮片C5,且自柔性刮片C5抵触在污泥脱水系统入泥通道的内壁。这样避免刮泥板造成入泥通道内壁的磨损,尤其是处于运动中的入泥通道内壁。
柔性刮片C5固定在弹簧板C1下部的外侧。避免内置造成污泥输出阻碍。
第一侧板C1a的下端部位于第二侧板C1b下端部的上方,且在第一侧板C1a的下端部还设有阻泥板C6和柔性压板C7,其中通过阻泥板C6将第一侧板C1a与挤压滚筒J1外壁过渡连接,柔性压板C7压设在挤压滚筒J1外壁。这样一来,阻尼板起到阻碍污泥自出泥口处外泄,同时避免污泥对挤压滚筒的挤压力过大,影响挤压滚筒转动速度。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污泥脱水系统Ⅱ包括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挤压滚筒J1、挤压板J2,其中挤压板J2由环形滤带构成,且挤压滚筒J1外壁与环形滤带之间形成弧形挤压通道Q。
具体的,弧形挤压通道Q在进泥口和出泥口所形成的厚度分别为h1和h2,其中h2<h1,且自进泥口向出泥口的弧形挤压通道厚度逐渐变小。
弧形挤压通道Q的长度为L,挤压滚筒J1的周长为C,C=3/4L,其中进泥口位于出泥口的下方,且进泥口处的弧形挤压通道Q上下延伸并与挤压滚筒J1的周向正切。这样不仅能够确保有足够的挤压空间,而且所形成空间的厚度变化率小,有效地提升脱水率;同时有进泥口的位置分布更有利于浓缩后的污泥进入出弧形挤压通道Q,增加脱水效率。
挤压滚筒J1的表面形成有滤水孔,挤压所产生的水是能够自滤水孔滤出的。
环形滤带包括滤带本体J20、形成在滤带本体J20内的传输辊组J21,其中滤带本体J20可以为常用的滤带布。
传输辊组辊21包括多根绕着挤压滚筒J1中心间隔分布的挤压辊J210、出泥传输辊J211、中转传输辊J212,滤带本体J20套设在挤压辊J210、出泥传输辊J211、中转传输辊J212上且构成闭合的环形。这样一来,通过挤压辊形成弧形挤压通道的有效支撑;通过出泥传输辊将挤压后的污泥带出;通过中转传输辊的中转传输,实现环形滤带的环形运动。
本例中,在传输辊组J21还包括滤带张紧调节辊J213,其中在滤带张紧调节辊J213的调节下调整滤带本体J20的松紧力度,以便于形成弧形挤压通道Q的滤带本体J20提供最佳的挤压效果。
挤压辊J210能够沿着挤压滚筒J1的径向活动调节设置。这样一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弧形挤压通道的厚度,以满足挤压需要。
出泥传输辊J211与挤压滚筒J1同步传动连接,挤压滚筒J1与滤带本体J20同步运动,且运动方向一致的将污泥自进泥口向出泥口传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共用同一动力源,而且也便于挤压滚筒和滤带本体同步运动的控制。
具体的,在挤压滚筒J1的端部形成有齿轮c1,在出泥传输辊J211端部也设有齿轮c2,然后采用同步链c3将两个齿轮c1、c2同步连接,同时通过张紧齿轮c4将同步链c3与电机所带动的动力齿轮c5传动连接,因此,在动力齿轮c5的输出下,挤压滚筒J1和滤带本体J20同步运动。
同时,出泥传输辊J211与位于最上部的挤压辊J210齐平设置,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内部形成有与滤带本体J20、及挤压滚筒J1构成闭合挤压腔的挤压座J3;与挤压座J3的挤压腔连通的负压抽真空机构J4,其中自出泥口至出泥传输辊J211之间的滤带本体J20与挤压座J3之间形成出泥导向通道J5,负压抽真空机构J4保持挤压腔内形成负压,挤压所脱出的水被抽出挤压腔。通过负压抽水,不仅方便自滤带本体所滤出泥水的收集,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挤压脱水率(避免滤孔出现堵塞,同时一旦有水即可吸出)。
具体的,负压抽真空机构J4包括真空水箱40、与真空水箱40相连通的抽气管41和抽水管42、与抽气管41连通的真空泵43,其中抽水管42连接在挤压座J3上且与挤压腔相连通。
构成出泥导向通道J5的滤带本体水平设置,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分别设置在出泥导向通道J5入口和出口的入口导泥件J6和出口导泥件J7。
具体的,入口导泥件J6包括沿着挤压滚筒J1长度方向延伸且下部抵触在挤压滚筒J1表面的入泥刮板60、设置在入泥刮板60顶部且弧形过渡至挤压座J3顶部的弧形导泥板61。在出泥导向通道入口形成的导向和入泥刮板,方便污泥进入出泥导向通道,且在刮泥板的刮设下,降低污泥粘接在挤压滚筒表面的概率。
本例中,弧形导泥板61与挤压座J3一体成型,且弧形导泥板61包括圆角部610、向内倾斜的倾斜部611,其中入泥刮板60固定在倾斜部611的外侧,倾斜部611的下端部形成导向斜坡,刮除的污泥沿着斜坡面导入圆角部610所形成的通道。
出口导泥件J7包括与出泥传输辊J211处所形成弧形通道对接并沿着切线方向延伸的卸泥接头70、以及设置在卸泥接头70内且抵触在滤带本体表面的出泥刮板71。在出泥导向通道出口形成的卸泥接头和出泥刮板,便于污泥自出泥导向通道中甩出,同时在出泥刮板的刮设下,降低污泥粘接在环形滤表面的概率。
本例中,卸泥接头70内部形成有卸泥通道,卸泥通道与竖直方向形成的角度为30°,出泥刮板71构成卸泥通道的底壁。此时所形成的刮泥效果好,而且便于污泥的离心甩出,提高出泥率。
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分别对挤压滚筒J1表面清洁的挤压滚筒清洁机构J8、分别对环形滤带的正面和背面清洁的滤带清洁机构J9,在清洁机构的设置下,避免滤水孔和环形滤带的滤孔堵塞,从而提升污泥挤压的脱水率。
本例中,挤压滚筒清洁机构J8其位于进泥口和出泥口之间,滤带清洁机构J9位于环形滤带的移动路径的两侧。
具体的,挤压滚筒清洁机构J8包括清洁座80、清洁滚刷81、清洗液管路82,其中清洗液管路82包括与污泥浓缩筒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液管820、与清洁座80相连通的排水管821。
本例中,清洁座80与挤压滚筒J1的外壁面形成相对闭合的腔体,其中腔体的上部通过进液管820与污泥浓缩筒的出水口连通,清洁滚刷81沿着挤压滚筒J1长度方向延伸,且绕着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挤压滚筒J1相向或反向转动刷扫挤压滚筒J1的表面,刷扫后的泥水自排水管821排出,从而利用浓缩所分离的水对挤压滚筒J1在运转中实施表面清洁,确保挤压滚筒表面滤水孔不易堵塞。
滤带清洁机构J9,其有两组且对应设置在滤带本体J20的正面和背面。
本例中,以正面为例,其滤带清洁机构J9包括清洁座90、清洁滚刷91、清洗液管路92,其中清洗液管路92包括与污泥浓缩筒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液管920、与清洁座90相连通的排水管921。
具体的,清洁座90内形成接水腔,且清洁滚刷91转动设置在接水腔内,浓缩筒的出水口通过支路分别与滤带本体J20正面和背面的两个接水腔连通。
本例中,正面和背面所对应的清洁滚刷91相向转动,具体的,采用两个齿轮c6啮合的方式实施相向转动,同时采用同步链c7与清洁滚刷81的传动齿轮c8传动连接,这样一来,确保挤压滚筒J1和滤带本体J20同步清洁,而且挤压滚筒外壁和环形滤带清洁后直接形成清洁的弧形挤压通道Q。
此外,正面和背面的清洁滚刷91上下错开设置,这样能够更好的实施滤带本体J20的清洁。
综上,本实施例的实施过程如下:
S1、污泥自进泥通道1a进入,通过接料斗5的导向汇聚将污泥送入浓缩区N,在搅拌桨31的转动中,逐步将污泥浓缩,泥水自滤网筒2滤至滤水区L,且在螺旋片310所形成的泥水通道孔k的设计下,位于浓缩区内部的泥水向泥水通道孔k汇聚,并向上涌动后自滤网筒2滤至滤水区L,浓缩区N内的水滤至滤水区L,污泥向出料通道1b输送,浓缩后的污泥进入下方的出泥腔q,在动力压杆210的上下升降过程中,使得第一调节杆201绕着中部转点向上或向下翻转,此时,由构成闭合三角形三个转点相对运动,使得弹簧板C1下部相对挤压滚筒J1靠近或远离,以调节出泥口的宽窄一致调节,浓缩后的污泥自出泥口排出;
S2、自污泥浓缩装置的出泥通道排出的污泥,进入挤压滚筒J1与环形状的滤带本体J20所形成的弧形挤压通道Q的入泥口,并在挤压滚筒J1和滤带本体J20运动挤压下,污泥自入泥口向出泥后输送,并且在输送过程中将挤压的负压水抽出和滤至挤压滚筒J1收集,同时经过挤压后的污泥进入出泥导向通道J5,并在滤带本体J20运动下,自卸泥通道排出,完成污泥的脱水,同时自滤水区L分别通过进液管820、920,将浓缩后的水分流至挤压滚筒清洁机构J8和滤带清洁机构J9,从而完成挤压滚筒J1和滤带本体J20的清洁。
因此,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优势:
(一)、通过多螺旋片式搅拌桨的设置,增加污泥浓缩的效率,不仅方便泥水的滤出,而且也便于污泥自进泥通道向出泥通道输送;在泥水通道孔的设置下,便于浓缩区内部的水汇聚并上涌后滤至滤水区,因此,进一步提升污泥浓缩的效率和效果,降低浓缩后污泥的水含量,也降低污泥后续脱水难度和脱水成本;通过弹簧板和柔性刮片所构成的刮刀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滤网筒磨损率、及噪音,而且避免污泥造成滤网筒的网孔堵塞;多片螺旋片上泥水通道孔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多个绕着轴本体中心均匀间隔分布的缺口,这样一来,实现浓缩区内部的水能够均匀的向缺口汇聚,十分方便浓缩后的水上涌后排至滤水区,同时,多片螺旋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齐设置,方便搅拌桨的成型,而且能够提供最佳的浓缩效果;清洗机构与搅拌轴同步运动,因此,在不影响浓缩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滤网筒的同步或者定时(定期)清洁,避免滤网孔的堵塞,提高滤水效率和效果;在进泥通道的漏斗式快速导向汇聚至浓缩区,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快速进泥,而且还能够避免泥浆乱溅;多连杆互锁下相对均衡地调整出泥口的宽窄,方便对出泥量精准地操控,同时所提供的压实力相对均匀;出泥口内壁相对平整、无翻转缝,便于污泥的顺畅出泥,同时结构简单,便于实施;阻尼板起到阻碍污泥自出泥口处外泄,同时避免污泥对挤压滚筒的挤压力过大,影响挤压滚筒转动速度;柔性刮片和柔性压板的设置,避免活动式入泥通道内壁造成的粘泥,同时避免入泥通道内壁的磨损。
(二)、通过弧形挤压通道长度的延伸,且厚度变化率小,有效地提升脱水率;在同向运动所形成的弧形挤压通道传输下,便于脱水后的污泥排出,从而进一步提高脱水效率;在负压抽水的前提下,进行污泥挤压,进一步提升脱水率;在入泥刮板和出泥刮板设置下,将挤压滚筒和滤带本体的上的污泥刮除,同时,在同步运动的清洁滚刷分别对挤压滚筒和滤带本体实施清洁,确保所形成弧形挤压通道的滤水孔处于畅通状态,便于脱水;采用污泥浓缩装置所形成的水进行挤压滚筒和滤带本体清洁,在清洁滚刷的相向运动中不仅有利于清洁,而且还有利于挤压滚筒和环形滤带的运动,尤其是环形滤带正背面错位相向运动中,进一步提升环形滤带的清洁效率和效果;在出泥导向通道设置在,便于污泥的排出,而且入口和出口的入口导泥件和出口导泥件辅助下,大幅度降低挤压滚筒和滤带本体表面的粘泥率,也便于后续的清洁;通过能够沿着挤压滚筒径向活动调节的挤压辊设置,能够根据挤压需要,随时调整弧形挤压通道的厚度;挤压滚筒和环形滤带同步运动且共用一个驱动,便于出泥的控制,节约成本;同时挤压滚筒和滤带本体的清洁滚刷也是同步运动且共用一个驱动,方便清洁的实施,节约成本。
(三)、浓缩后的水能够直接分流至清洁座内,且由与挤压滚筒同向运动和与环形滤带相向运动的滚刷分别对挤压滚筒和环形滤带进行刷扫清洁,然后,再将泥水收集,这样无需外部水加入实施清洁,且在清洁过程中,也能够实施清洁刷的自清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包括污泥浓缩系统和污泥脱水系统,所述污泥浓缩系统包括浓缩单元、出泥单元,其中所述浓缩单元包括浓缩筒、滤网筒、搅拌机构,所述浓缩筒和所述滤网筒之间形成滤水区,所述搅拌机构位于所述滤网筒内并形成浓缩区,所述搅拌机构包括搅拌轴和搅拌桨;所述污泥脱水系统包括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挤压滚筒、挤压板,其中所述挤压滚筒外壁与所述挤压板之间形成弧形挤压通道,所述弧形挤压通道具有进泥口和出泥口,所述弧形挤压通道长度为L,所述挤压滚筒的周长为C,其特征在于:
所述搅拌桨包括多片相互交替缠绕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螺旋片,其中每片所述螺旋片外侧面贴合所述滤网筒内壁,且每片所述螺旋片的内侧形成有上下贯通的泥水通道孔,所述泥水通道孔沿着所述螺片缠绕方向延伸或者所述泥水通道孔有多个,且沿着所述螺旋片缠绕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浓缩区内的水分别自所述搅拌桨与所述滤网筒之间、及自所述泥水通道孔向顶部运动后从所述滤网筒滤至所述滤水区;
1/2C≤L≤5/6C,所述挤压板由环形滤带构成,所述弧形挤压通道在所述进泥口和所述出泥口所形成的厚度分别为h 1和h2,其中h2<h1,且自所述进泥口向所述出泥口的所述弧形挤压通道厚度逐渐变小,所述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出泥口处的出泥导向通道,所述环形滤带与所述挤压滚筒的运动方向一致并将污泥自所述进泥口向所述出泥导向通道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多片所述螺旋片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齐设置;所述泥水通道孔位于所述螺旋片与所述搅拌轴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泥水通道孔有多个,多片所述螺旋片上所述泥水通道孔沿着搅拌轴长度方向上下间隔且对齐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多片所述螺旋片上所述泥水通道孔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为多个绕着搅拌轴中心均匀间隔分布的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单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滤水区且能够对所述滤网筒外周进行清洗的清洗机构,所述的搅拌轴包括轴本体、形成在轴本体上下端部的上轴体和下轴体,所述下轴体通过轴座与所述浓缩筒、所述滤网筒的底部相对转动连接,所述上轴体自所述滤网筒和所述浓缩筒顶部穿出设置,其中所述上轴体内部形成清洗液通道,所述的清洗机构包括位于所述滤网筒上方且与所述清洗液通道连通的第一清洗管路、自所述第一清洗管路远离所述上轴体端部向下延伸的第二清洗管路、以及排水管路和供水部件,所述的第一清洗管路沿着所述滤网筒的径向延伸,所述的第二清洗管路沿着所述滤网筒的轴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筒顶部设有进泥通道,底部设有出泥通道,所述出泥单元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位于两端的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构成一个自上而下且自两侧向内倾斜的出泥腔,所述出泥腔的上部与所述出泥通道相连通,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部与污泥脱水系统的挤压滚筒贴合,所述出泥单元还包括自外向内弯折的弹簧板、多连杆互锁式调节组件,其中所述弹簧板的折边与所述第二侧板的下端面对齐,且所述弹簧板上部固定在所述第二侧板内侧或外侧,下部向下延伸并与所述第一侧板的下端部形成出泥口,所述多连杆互锁式调节组件在多连杆保持相对锁定状态下调整所述弹簧板下部相对所述挤压滚筒的距离以调节所述出泥口的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沿着出泥口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调节单体、用于将多个所述调节单体同步连接且同步调节的动力器,每个所述调节单体包括能够相对锁定的第一调节杆、第二调节杆和第三调节杆,其中所述第一调节杆自中部转动设置;所述第二调节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一调节杆的一端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杆的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弹簧板下部的外侧;所述第三调节杆两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一调节杆的转动中心转动连接,所述动力器作用在每根所述第一调节杆的另一端部,且用于驱动多根所述第一调节杆绕着转点同步转动调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弹簧板下部的外侧固定设有第一连接座,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固定设有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调节杆自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调节杆自端部与所述第二连接座转动连接,其中第三调节杆两端部的转点、所述第二调节杆的转点三者构成闭合三角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器包括沿着所述出泥口长度方向延伸的动力压杆、与所述动力压杆一体设置且分别与每根所述第一调节杆远离所述弹簧板的端部活动连接的连接体、用于驱动所述动力压杆上下升降的驱动部,其中所述连接体在所述动力压杆的升降运动中拨动多根所述第一调节杆绕着转点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滤带包括滤带本体、形成在所述滤带本体内的传输辊组,其中所述传输辊组辊包括多根绕着所述挤压滚筒中心间隔分布的挤压辊、出泥传输辊、中转传输辊,所述滤带本体套设在所述挤压辊、出泥传输辊、中转传输辊上且构成闭合的环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泥传输辊与所述挤压滚筒同步传动连接,所述挤压滚筒与所述滤带本体同步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内部形成有与所述滤带本体、及所述挤压滚筒构成闭合挤压腔的挤压座;与所述挤压座的挤压腔连通的负压抽真空机构,其中自所述出泥口至所述出泥传输辊之间的所述滤带本体与所述挤压座之间形成所述出泥导向通道,所述负压抽真空机构保持所述挤压腔内形成负压,挤压所脱出的水被抽出所述挤压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滚筒表面形成有滤水孔,所述污泥脱水系统还包括分别对所述挤压滚筒表面清洁的挤压滚筒清洁机构、分别对所述环形滤带的正面和背面清洁的滤带清洁机构,其中所述挤压滚筒清洁机构和所述滤带清洁机构同步清洁所述挤压滚筒和所述环形滤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挤压滚筒清洁机构位于所述进泥口和出泥口之间,所述滤带清洁机构位于所述环形滤带的移动路径的两侧,所述挤压滚筒清洁机构和所述滤带清洁机构均包括形成清洁腔的清洁座、位于所述清洁腔内的清洁滚刷、清洗液管路,其中所述清洗液管路包括与污泥浓缩筒的出水口相连通的进液管、与所述清洁座相连通的排水管;且所述挤压滚筒清洁机构和的清洁滚刷与所述挤压滚筒相向转动,位于所述环形滤带两侧的所滤带清洁机构的清洁辊刷上下错位且同步相向转动。
CN202220747967.6U 2022-03-31 2022-03-31 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Active CN2168905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7967.6U CN216890595U (zh) 2022-03-31 2022-03-31 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747967.6U CN216890595U (zh) 2022-03-31 2022-03-31 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0595U true CN216890595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19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47967.6U Active CN216890595U (zh) 2022-03-31 2022-03-31 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05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46362Y (zh) 全自动污水净化机
CN114804574A (zh) 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US8672141B2 (en) Solid-liquid separating system
CN112897850A (zh) 一种双向调节的污泥压干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10946277U (zh) 一种纸浆过滤脱水装置
CN216677181U (zh) 一种煅烧滑石自动压滤机
CN216890595U (zh) 立式污泥浓缩、脱水一体机
CN218403946U (zh) 立式污泥浓缩系统
CN218166140U (zh) 立式污泥浓缩装置
CN108863009A (zh) 一种全封闭重型带式浓缩压滤机
CN114620915B (zh) 污泥浓缩脱水方法
CN117228827A (zh) 一种基于环保工程的膜生物反应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5804980B (zh) 一种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用自清过滤器
CN116603295A (zh) 一种市政污水集成化处理装置
CN114146491B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滤材清洗装置
CN115057555B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116078031A (zh) 一种脱硫废水零排预处理设备
CN217230519U (zh) 铝灰浆料脱水处理系统
CN115671859A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的过滤管道
CN114538737A (zh) 立式污泥浓缩系统
CN216918979U (zh) 滚筒挤压式脱水机
CN114644438A (zh) 立式污泥浓缩装置
CN114772895A (zh) 滚筒挤压式脱水机
CN111905420A (zh) 一种生活污水处理设备
CN219363478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叠螺压滤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