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90091U - 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90091U
CN216890091U CN202123053779.8U CN202123053779U CN216890091U CN 216890091 U CN216890091 U CN 216890091U CN 202123053779 U CN202123053779 U CN 202123053779U CN 216890091 U CN216890091 U CN 2168900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miconductor wafer
cavity
protective layer
cmos circuit
op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05377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亚
刘尧青
储莉玲
金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xin Semiconductor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xin Semiconducto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xin Semiconductor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xin Semiconducto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05377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900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900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900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其包括:第一半导体圆片,其设置有第一空腔、CMOS电路和防护层,第一空腔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圆片的正面,CMOS电路设置于第一半导体圆片内且位于第一空腔的下方,防护层位于第一空腔的底部且位于所述CMOS电路的上方;第二半导体圆片,其为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单元,其包括固定结构、可移动结构和沟槽,第二半导体圆片与第一半导体圆片的正面相键合,第一空腔与可移动结构相对;第三半导体圆片,其与第二半导体圆片的背面相键合,第三半导体圆片的正面与第二半导体圆片的可移动结构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空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PID的产生,以对CMOS电路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式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CMOS(Complementary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具有保护作用的微机电系统结构。
【背景技术】
微机电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系统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主要民用领域是电子、医学、工业、汽车和航空航天系统,实际应用过程中,CMOS和MEMS往往同时存在。其中,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即微机电系统)结构包含固定结构和可移动结构,在对MEMS结构进行刻蚀形成固定结构及可移动结构的过程中,位于MEMS下层的CMOS电路会暴露于电浆刻蚀的氛围中,若未对CMOS层进行防护,感应电浆会对CMOS电路造成永久性的电浆感应损害PID(Plasma Induced Damage),该损伤会对电路及器件的功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其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PID的产生,以对CMOS电路进行保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其包括:第一半导体圆片,其设置有第一空腔、CMOS电路和防护层,所述第一空腔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的正面,所述CMOS电路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的下方,所述防护层位于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且位于所述CMOS电路的上方;第二半导体圆片,其为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单元,其包括位于芯片边缘的固定结构、位于芯片中间的可移动结构,以及位于所述可移动结构区域内且贯穿所述芯片的沟槽,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的正面相键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的正面与第一半导体圆片的正面相对,且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的可移动结构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第一空腔;第三半导体圆片,其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的背面相键合,所述第三半导体圆片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的背面相对,且所述第三半导体圆片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的可移动结构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空腔,其中,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对以形成腔体A,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的可移动结构悬置于所述腔体A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CMOS电路表面增加导电防护层材料,并进行接地;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PID的产生,对下层的CMOS电路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避免刻蚀过程产生的杂质残留在MEMS结构层的底部及侧面,引起MEMS结构的损伤或器件的失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机电系统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机电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图10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各步骤对应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除非特别说明,本文中的连接、相连、相接的表示电性连接的词均表示直接或间接电性相连。
请参考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机电系统结构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1所示的微机电系统结构包括第一半导体圆片1、第二半导体圆片3和第三半导体圆片4。通过半导体圆片级键合后,会进行半导体圆片切割的步骤以形成多个相互独立的芯片结构,即独立芯片。所述独立芯片再继续进行后面的封装。以半导体圆片切割前的角度来看,即半导体圆片级的角度来看,第一半导体圆片、第二半导体圆片和第三半导体圆片是三个独立的半导体圆片,以半导体圆片切割后的角度来看,即芯片级的角度来看,第一半导体圆片、第二半导体圆片和第三半导体圆片可以被理解为各个半导体圆片的晶片。
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上设置有第一空腔102、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101和防护层2。其中,所述第一空腔102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所述CMOS电路101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02的下方;所述防护层2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02的底部且与所述CMOS电路101相对(或且位于所述CMOS电路101的上方),且所述防护层2接地。所述防护层2的材料为导体,材料不做限定,可以为金属及多晶硅等材料。在图1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第一空腔102的底部设置有凹槽103,所述防护层2填充于所述凹槽103内。
第二半导体圆片3为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单元,其包括位于芯片(或晶片)边缘的固定结构301、位于芯片中间的可移动结构302,以及位于可移动结构302区域内且贯穿所述芯片(或晶片)的沟槽303。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相键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正面与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相对(或相邻),且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预先加工的第一空腔102(或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的第一空腔102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相对)。
第三半导体圆片4为传感器的封装盖子(Cap),其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背面相键合,所述第三半导体圆片4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背面相对(或相邻),且所述第三半导体圆片4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预先加工的第二空腔401。
也就是说,第一半导体圆片1和第三半导体圆片4分别与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正反两面相接触,键合后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第一空腔102和第三半导体圆片4的第二空腔401相对以形成腔体A,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悬置于该腔体A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腔A内为真空或为包含预定压强的正压气体。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中的微机电系统结构为CMOS-MEMS结构,其中MEMS数量和类型不做限定,所述MEMS可以为加速度计、麦克风、压力传感器、陀螺仪、湿度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集成产品。
请参考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的微机电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请参考图3-图10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在一个实施例中图2所示的各步骤对应的纵剖面图。图2所示的微机电系统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0、如图3所示,提供第一半导体圆片1,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上设置有第一空腔102和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电路101。其中,所述第一空腔102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所述CMOS电路101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02的下方。
步骤220、如图4所示,提供第二半导体圆片3,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为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单元。
步骤230、如图5所示,提供第三半导体圆片4,所述第三半导体圆片4的正面设置有第二空腔401。
步骤240、如图6所示,对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所述第一空腔102的底部进行刻蚀,以形成沟槽103。
步骤250、如图7所示,在所述沟槽103位置沉积导电材料,以形成防护层2,即所述防护层2填充于所述凹槽103内。其中,步骤240和步骤250的作用是在所述第一空腔102的底部形成所述防护层2,所述防护层2与所述CMOS电路101相对(或且位于所述CMOS电路101的上方),且所述防护层2接地。所述防护层2的材料为导体,材料不做限定,可以为金属及多晶硅等材料。
步骤260、如图8所示,将设置有防护层2的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正面相键合,键合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正面与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相对(或相邻)。
步骤270、如图9所示,对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键合后的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进行刻蚀,以形成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单元的固定结构301、可移动结构302和沟槽303,其中,固定结构301位于芯片(或晶片)的边缘,可移动结构302位于芯片的中间,沟槽303位于可移动结构302区域内且贯穿所述芯片(或晶片)。其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的第一空腔102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相对。
步骤280、如图10所示,将第三半导体圆片4与刻蚀后的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背面相键合,键合后,所述第三半导体圆片4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背面相对(或相邻),且所述第三半导体圆片4的正面的第二空腔401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相对。
也就是说,第一半导体圆片1和第三半导体圆片4分别与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正反两面相接触,键合后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第一空腔102和第三半导体圆片4的第二空腔401相对以形成腔体A,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悬置于该腔体A内。在一个实施例中,空腔A内为真空或为包含预定压强的正压气体。
综上可知,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方法制造的微机电系统结构为CMOS-MEMS结构,其中MEMS数量和类型不做限定,所述MEMS可以为加速度计、麦克风、压力传感器、陀螺仪、湿度传感器等以及它们的集成产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CMOS电路表面增加导电防护层材料,并进行接地;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或减少PID的产生,对下层的CMOS电路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避免刻蚀过程产生的杂质残留在MEMS结构层的底部及侧面,引起MEMS结构的损伤或器件的失效。
在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相连”、“连”、“接”等表示电性连接的词语,如无特别说明,则表示直接或间接的电性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第一半导体圆片(1),其设置有第一空腔(102)、CMOS电路(101)和防护层(2),所述第一空腔(102)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所述CMOS电路(101)设置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内且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02)的下方,所述防护层(2)位于所述第一空腔(102)的底部且位于所述CMOS电路(101)的上方;
第二半导体圆片(3),其为传感器的微机电系统单元,其包括位于芯片边缘的固定结构(301)、位于芯片中间的可移动结构(302),以及位于所述可移动结构(302)区域内且贯穿所述芯片的沟槽(303),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与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相键合,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正面与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相对,且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所述第一空腔(102);
第三半导体圆片(4),其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背面相键合,所述第三半导体圆片(4)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背面相对,且所述第三半导体圆片(4)的正面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的相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空腔(401),其中,所述第一空腔(102)和第二空腔(401)相对以形成腔体A,所述第二半导体圆片(3)的可移动结构(302)悬置于所述腔体A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电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层(2)的材料为导体;
所述防护层(2)接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电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圆片(1)的第一空腔(102)的底部设置有凹槽(103),所述防护层(2)填充于所述凹槽(103)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机电系统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微机电系统结构为加速度计、麦克风、压力传感器、陀螺仪或湿度传感器;
所述腔体A内为真空或为包含预定压强的正压气体。
CN202123053779.8U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 Active CN2168900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3779.8U CN216890091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053779.8U CN216890091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90091U true CN216890091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5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053779.8U Active CN216890091U (zh) 2021-12-07 2021-12-07 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900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748998B2 (en) Sensor module
US7863072B2 (en) Micromechanical diaphragm sensor having a double diaphragm
US10486964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a 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including bonding a MEMS substrate to a CMOS substrate via a blocking layer
EP2727136B1 (en) Process for a sealed mems device with a portion exposed to the environment
EP3249952B1 (en) Integrated structure of mems microphone and pressure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5721162A (en) All-silicon monolithic motion sensor with integrated conditioning circuit
KR101056612B1 (ko) 마이크로메카닉 결합-구성 요소 및 상응하는 제조 방법
EP2871455B1 (en) Pressure sensor
US8941193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hybrid integrated component
US10131538B2 (en) Mechanically isolated MEMS device
US8513041B2 (en) MEMS integrated chip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KR20160106754A (ko) 마이크로 기계 압력 센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9487391B2 (en) 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 (MEMS) device having a blocking layer formed between closed chamber and a dielectric layer of a CMOS substrate
US8796791B2 (en) Hybrid intergrated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thereof
JP2009016717A (ja)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4627948A (zh) 微机械传感器设备以及相应的制造方法
JP5417851B2 (ja) Mems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061578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Microstructure
CN216890091U (zh) 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
CN114148984A (zh) 一种微机电系统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KR20190061071A (ko) 스트레스가 커플링 해제된 미소 기계식 압력 센서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방법
US11208319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EMS unit for a micromechanical pressure sensor
US7023083B2 (en) Multi-layer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4073729B2 (ja) 容量素子を用いた力センサおよび加速度センサ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8405202B2 (en) MEMS packaging scheme using dielectric fen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