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9591U - 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9591U
CN216889591U CN202122763013.2U CN202122763013U CN216889591U CN 216889591 U CN216889591 U CN 216889591U CN 202122763013 U CN202122763013 U CN 202122763013U CN 216889591 U CN216889591 U CN 216889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plate
limiting plate
main body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6301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凯
廖海燕
陈丽丽
庞珍珍
赵宇泓
卢杏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Zhan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Zhan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Zhan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Zhan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6301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9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9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9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50/00Energy efficient technologies in elevators,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e.g. energy saving or recuperation technologie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涉及电梯安装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梯主体、上限位板、上缓冲板和电梯井,电梯井内侧左右两端开设有固定槽,电梯井内侧卡接有电梯主体,电梯主体左右两侧卡接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电梯主体上下两端旋接固定有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梯主体、上限位板、上缓冲板和电梯井,解决了现有的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在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拆卸,增大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安装效率,且安全连接固定装置的功能性较为单一,不具有防止电梯蹲底和冲顶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由于现在的建筑楼层较高,为了减少高层人员上下楼梯花费的时间,减少上下运输大件货物所需耗费的人力物力,所以高层建筑中均会安装有电梯,其发明和使用为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电梯主要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组成,电梯通常是在高层建筑的电梯井内进行安装,在电梯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来连接固定装置将电梯固定在半空,以保证工作人员能够顺利的进行电梯的安装,并保证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1、现有的公开文献,CN211769644U—一种电梯安装用安全固定装置,电梯井的侧壁上通过固定机构固定连接有固定座,固定座的上表面上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多个缓冲机构,缓冲机构的上端放置有电梯,电梯放置在固定槽内部,现有的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大多为此类结构,提高了连接固定装置的电梯安装过程中的装卸速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通过缓冲弹簧降低电梯坠落时的冲击力,减少人员伤亡,但是连接固定装置在电梯在安装完毕后还是需要进行局部结构的拆卸,安装效率较低;
2、现有的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大多只能用作电梯安装过程中的连接固定,功能较为单一,且并不能有效防止在意外状况下电梯的蹲底和冲顶,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现有的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通过电梯主体、上限位板、上缓冲板和电梯井,解决了现有的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在安装完毕后需要进行拆卸,增大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安装效率,且装置的功能性较为单一,不具有防止电梯蹲底和冲顶的功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电梯主体、上限位板、上缓冲板和电梯井,所述电梯井内侧左右两端开设有固定槽,通过固定槽能够对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的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连接固定电梯主体在电梯井内侧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对电梯的安装,所述电梯井内侧卡接有电梯主体,所述电梯主体左右两侧卡接有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通过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能够在电梯主体进行安装时,对电梯主体在电梯井内的位置进行固定,保证工作人员在安装过程中的安全,且电梯安装完毕后不需要进行拆卸,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能够在出现蹲底和冲顶状况时,通过上限位板或下限位板卡接于固定槽内侧对电梯主体迅速进行紧急制动,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且能够在本实用新型进行检修时对电梯主体进行固定,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所述电梯主体上下两端旋接固定有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和上限位板、下限位板全部失灵时,进行缓冲减少由于蹲底和冲顶产生的冲击力对乘客造成的伤害,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主体前侧卡接有电梯内门,所述电梯主体左右两侧旋接固定有滑板,所述电梯主体左右两侧开设有收纳槽,通过收纳槽能够对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在不使用时进行收纳,避免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对电梯运行造成不良影响,通过滑板能够使电梯主体沿导轨进行运动,保证电梯主体在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限位板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卡板,所述上限位板相对于第一卡板另一端卡接于电梯主体的收纳槽内侧顶端,所述下限位板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二卡板,所述下限位板相对于第二卡板另一端卡接于收纳槽内侧底端,所述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一侧卡接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卡接于收纳槽内侧,在电梯安装的过程中,通过液压杆带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卡接于固定槽内侧,能够使电梯主体和电梯井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使工作人员能够安全快速的对电梯进行安装,在电梯安装完成后,通过液压杆带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转动收纳于收纳槽内,不需要进行拆卸,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够在电梯需要日常检修时进行使用,并能够在驱动装置失灵时,当电梯主体向上快速移动时,液压杆带动上限位板卡接于固定槽内进行紧急制动,当电梯主体向下移动时,液压杆带动下限位板卡接于固定槽内侧进行紧急制动,避免了电梯主体冲顶和蹲底的状况,降低了人员伤亡的概率,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
进一步地,所述上缓冲板底端和下缓冲板顶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架,所述限位架内侧位于电梯主体一端卡接有固定板,所述上缓冲板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上缓冲弹簧,所述上缓冲板通过上缓冲弹簧和固定板弹性连接,所述下缓冲板顶端四周焊接固定有下缓冲弹簧,所述下缓冲板通过下缓冲弹簧和固定板弹性连接,所述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通过固定板旋接固定于电梯主体上下两端,当电梯的驱动装置和上限位板同时失灵时,通过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能够减少由于蹲底和冲顶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井前侧贯穿开设有电梯出入口,所述电梯井内侧左右两端旋接固定有导轨,所述导轨位于固定槽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槽上下两端焊接固定有减震弹簧,所述固定槽上下两端通过减震弹簧和减震板弹性连接,通过导轨能够限制电梯主体在电梯井内的运行轨道,提高电梯主体运行的稳定性,提高乘客乘坐电梯时的舒适度,通过减震板和减震弹簧能够释放电梯主体快速移动时,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在和固定槽卡接时产生的应力,减少由于机械强度不足导致的上限位板或下限位板的损坏,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电梯主体通过滑板卡接于电梯井的导轨内侧,所述上限位板贴合于电梯井上侧的减震板底端,所述上限位板通过第一卡板卡接于电梯井的固定槽内侧顶端,所述下限位板贴合于电梯井下侧的减震板顶端,所述下限位板的第二卡板卡接于固定槽内侧底端,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进行紧急制动时,液压杆和上限位板、下限位板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大大提高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的机械强度,通过第一卡板和第二卡板卡接于固定槽内侧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主体在紧急制动时的制动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梯主体、上限位板和电梯井,解决了现有的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提高了连接固定装置的电梯安装过程中的装卸速度,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通过缓冲弹簧降低电梯坠落时的冲击力,减少人员伤亡,但是连接固定装置在电梯在安装完毕后还是需要进行局部结构的拆卸,安装效率较低的问题,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能够在电梯安装完毕后,通过液压杆收纳于电梯主体的收纳槽内侧,不影响电梯的正常使用,不需要进行拆卸,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限位板、上缓冲板和电梯井,解决了现有的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大多只能用作电梯安装过程中的连接固定,功能较为单一,且并不能有效防止在意外状况下电梯的蹲底和冲顶,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的问题,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能够在电梯安装的过程中,对电梯主体和电梯井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并能够在电梯进行日常维修时,通过液压杆带动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对电梯主体进行固定,并能够在电梯的驱动装置失灵时,通过液压杆使上限位板和下限位板卡接于固定槽内侧对电梯主体进行紧急制动,避免由于蹲底和冲顶导致的安全事故,当驱动装置和上限位板同时失灵时,通过上缓冲板和下缓冲板能够减少冲击产生的应力,大大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主体、上限位板和上缓冲板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梯井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电梯主体;101、电梯内门;102、滑板;103、收纳槽;2、上限位板;201、液压杆;202、第一卡板;203、下限位板;204、第二卡板;3、上缓冲板;301、上缓冲弹簧;302、限位架;303、固定板;304、下缓冲板;305、下缓冲弹簧;4、电梯井;401、导轨;402、电梯出入口;403、减震板;404、固定槽;405、减震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电梯主体1、上限位板2、上缓冲板3和电梯井4,电梯井4内侧左右两端开设有固定槽404,通过固定槽404能够对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的位置进行固定,进一步连接固定电梯主体1在电梯井4内侧的位置,电梯井4内侧卡接有电梯主体1,电梯主体1左右两侧卡接有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通过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能够在电梯主体1进行安装时,对电梯主体1在电梯井4内的位置进行固定,且电梯安装完毕后不需要进行拆卸,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 能够在出现蹲底和冲顶状况时,通过上限位板2或下限位板203卡接于固定槽404内侧对电梯主体1迅速进行紧急制动,且能够在本实用新型进行检修时对电梯主体1进行固定,电梯主体1上下两端旋接固定有上缓冲板3 和下缓冲板304,上缓冲板3和下缓冲板304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和上限位板2、下限位板203全部失灵时,进行缓冲减少由于蹲底和冲顶产生的冲击力对乘客造成的伤害。
其中如图3所示,电梯主体1前侧卡接有电梯内门101,电梯主体1左右两侧旋接固定有滑板102,电梯主体1左右两侧开设有收纳槽103,上限位板2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卡板202,上限位板2相对于第一卡板202另一端卡接于电梯主体1的收纳槽103内侧顶端,下限位板203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二卡板204,下限位板203相对于第二卡板204另一端卡接于收纳槽103内侧底端,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一侧卡接有液压杆201,液压杆 201卡接于收纳槽103内侧,在电梯安装的过程中,通过液压杆201带动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卡接于固定槽404内侧,能够使电梯主体1和电梯井4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在电梯安装完成后,通过液压杆201带动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收纳至收纳槽103内侧,避免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对电梯运行造成不良影响,不需要进行拆卸,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能够在电梯需要日常检修时进行使用,并能够在驱动装置失灵时,当电梯主体1向上快速移动时,液压杆201带动上限位板2卡接于固定槽404内进行紧急制动,当电梯主体1向下移动时,液压杆201带动下限位板203卡接于固定槽404内侧进行紧急制动,避免了电梯主体1冲顶和蹲底的状况,降低了人员伤亡的概率,通过滑板102能够使电梯主体1 沿导轨401进行运动。
其中如图3所示,上缓冲板3底端和下缓冲板304顶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架302,限位架302内侧位于电梯主体1一端卡接有固定板303,上缓冲板3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上缓冲弹簧301,上缓冲板3通过上缓冲弹簧301 和固定板303弹性连接,下缓冲板304顶端四周焊接固定有下缓冲弹簧305,下缓冲板304通过下缓冲弹簧305和固定板303弹性连接,上缓冲板3和下缓冲板304通过固定板303旋接固定于电梯主体1上下两端,当电梯的驱动装置和上限位板2同时失灵时,通过上缓冲板3和下缓冲板304通过上缓冲弹簧301和下缓冲弹簧305能够对应力进行释放,减少由于蹲底和冲顶产生的冲击力。
其中如图1、2、4所示,电梯井4前侧贯穿开设有电梯出入口402,电梯井4内侧左右两端旋接固定有导轨401,导轨401位于固定槽404左右两侧,固定槽404上下两端焊接固定有减震弹簧405,固定槽404上下两端通过减震弹簧405和减震板403弹性连接,电梯主体1通过滑板102卡接于电梯井4的导轨401内侧,上限位板2贴合于电梯井4上侧的减震板403底端,上限位板2通过第一卡板202卡接于电梯井4的固定槽404内侧顶端,下限位板203贴合于电梯井4下侧的减震板403顶端,下限位板203的第二卡板204卡接于固定槽404内侧底端,通过导轨401能够限制电梯主体1 在电梯井4内的运行轨道,在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进行紧急制动时,液压杆201和上限位板2、下限位板203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通过第一卡板202和第二卡板204卡接于固定槽404内侧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主体1 在紧急制动时的制动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通过减震板403和减震弹簧405能够释放电梯主体1快速移动时,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 在和固定槽404卡接时产生的应力,减少由于机械强度不足导致的上限位板2或下限位板203的损坏。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电梯进行安装的过程中,通过液压杆 201带动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卡接于固定槽404内侧,使电梯主体1 和电梯井4之间进行连接固定,保证工作人员在电梯安装过程中的安全性,在安装完毕后,通过液压杆201带动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收纳至收纳槽103内侧,能避免其对电梯正常运行造成的影响,本实用新型在电梯安装完成后不需要进行拆卸,大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安装效率,电梯正常运行时,通过滑板102和导轨401能够对电梯主体1的运行位置进行固定,保证电梯主体1在运行时的稳定性,提高乘客乘坐电梯主体1的舒适度,在驱动装置发生失灵时,通过液压杆201能够带动上限位板2或下限位板203的转动,在未进入固定槽404时和电梯井4内侧进行摩擦,降低电梯主体1的移动速度,在上限位板2或下限位板203进入固定槽404内侧后,通过液压杆201和上限位板2、下限位板203之间形成稳定的三角形,大大提高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的机械强度,通过第一卡板202和第二卡板204卡接于固定槽404内侧能够进一步提高电梯主体1 在紧急制动时的制动效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减震板403和减震弹簧405能够释放电梯主体1快速移动时,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在和固定槽404卡接时产生的应力,减少由于机械强度不足导致的上限位板2 或下限位板203的损坏,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并提高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在驱动装置和上限位板2同时失灵时,上缓冲板3和下缓冲板 304能够减少由于蹲底和冲顶产生的冲击力,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包括电梯主体(1)、上限位板(2)、上缓冲板(3)和电梯井(4),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4)内侧左右两端开设有固定槽(404),所述电梯井(4)内侧卡接有电梯主体(1),所述电梯主体(1)左右两侧卡接有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所述电梯主体(1)上下两端旋接固定有上缓冲板(3)和下缓冲板(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主体(1)前侧卡接有电梯内门(101),所述电梯主体(1)左右两侧旋接固定有滑板(102),所述电梯主体(1)左右两侧开设有收纳槽(1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限位板(2)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卡板(202),所述上限位板(2)相对于第一卡板(202)另一端卡接于电梯主体(1)的收纳槽(103)内侧顶端,所述下限位板(203)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二卡板(204),所述下限位板(203)相对于第二卡板(204)另一端卡接于收纳槽(103)内侧底端,所述上限位板(2)和下限位板(203)一侧卡接有液压杆(201),所述液压杆(201)卡接于收纳槽(103)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缓冲板(3)底端和下缓冲板(304)顶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架(302),所述限位架(302)内侧位于电梯主体(1)一端卡接有固定板(303),所述上缓冲板(3)底端四周焊接固定有上缓冲弹簧(301),所述上缓冲板(3)通过上缓冲弹簧(301)和固定板(303)弹性连接,所述下缓冲板(304)顶端四周焊接固定有下缓冲弹簧(305),所述下缓冲板(304)通过下缓冲弹簧(305)和固定板(303)弹性连接,所述上缓冲板(3)和下缓冲板(304)通过固定板(303)旋接固定于电梯主体(1)上下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4)前侧贯穿开设有电梯出入口(402),所述电梯井(4)内侧左右两端旋接固定有导轨(401),所述导轨(401)位于固定槽(404)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槽(404)上下两端焊接固定有减震弹簧(405),所述固定槽(404)上下两端通过减震弹簧(405)和减震板(403)弹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主体(1)通过滑板(102)卡接于电梯井(4)的导轨(401)内侧,所述上限位板(2)贴合于电梯井(4)上侧的减震板(403)底端,所述上限位板(2)通过第一卡板(202)卡接于电梯井(4)的固定槽(404)内侧顶端,所述下限位板(203)贴合于电梯井(4)下侧的减震板(403)顶端,所述下限位板(203)的第二卡板(204)卡接于固定槽(404)内侧底端。
CN202122763013.2U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 Active CN216889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3013.2U CN216889591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3013.2U CN216889591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9591U true CN216889591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0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63013.2U Active CN216889591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9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99187B (zh) 一种用于无曳引钢丝绳电梯的安全装置及多轿厢电梯系统
JP5501995B2 (ja)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105858399A (zh) 新型安全钳及电梯防坠落装置
CN216889591U (zh) 一种用于电梯安装的安全连接固定装置
CN114030966A (zh) 一种应对轿厢电梯冲顶情况的多重保护装置
CN213864918U (zh) 一种无井道电梯运行空间安全保护系统
CN209522445U (zh) 一种电梯机械吊装用缓冲装置
WO2019024143A1 (zh) 一种电梯用减震垫机构
CN110282524A (zh) 钢带曳引式家用平台
CN214359624U (zh) 一种高强度无机房观光客梯的缓冲器座
CN214269848U (zh) 浅底坑电梯顶吊式绕绳结构
CN214693065U (zh) 一种安全性高建筑用升降机
CN113213389B (zh) 一种紧凑式电梯安装平台
CN111332912A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
CN212356124U (zh) 一种电梯轿厢的坠落缓冲保护装置
CN217264098U (zh) 一种电梯故障紧急保护装置
CN211110547U (zh) 一种新型轿厢架结构
CN113979261A (zh) 一种自锁保护型电梯升降机
CN212475710U (zh) 无机房电梯
CN214455976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紧急救援装置
CN216836657U (zh) 一种电梯紧急制停安全钳
CN21036648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电梯绳轮减震装置
CN219314292U (zh) 一种电梯安全钳及带有此安全钳的电梯
CN218931379U (zh) 具有防溜功能的电梯
CN219116898U (zh) 垂直电梯用的应急止停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safety connection fixing device for elevator installation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705

Pledgee: Guangxi Guihui Financing Guarantee Co.,Ltd.

Pledgor: Guangxi zhanto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3450000166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