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7247U - 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7247U
CN216887247U CN202123434468.6U CN202123434468U CN216887247U CN 216887247 U CN216887247 U CN 216887247U CN 202123434468 U CN202123434468 U CN 202123434468U CN 216887247 U CN216887247 U CN 216887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section
plate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3446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叶
张希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Yid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Yid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Yid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Yidian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3446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7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7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7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人机,包括机身;第一挂载支架,连接于所述机身的中部,所述第一挂载支架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挂载和第二挂载;以及第二挂载支架,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前端,所述第二挂载支架上设置有第三挂载。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解决了现有的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人机。
背景技术
随无人机技术的发展,无人机的应用已经覆盖了军用、警用、民用、工业等多种行业,无人机是一种以无线电遥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为主的不载人飞机。与载人飞机相比,它具有体积小、造价低、使用方便等优点,备受各行业的青睐。
无人机挂载指搭载到无人机上、为完成特定任务的设备,包括执行电子战、侦察和武器运输等任务所需的设备。行业内无人机所需完成的挂载有云台相机、喊话器、探照灯等,但现有的无人机挂载过于单一,需要频繁的返回基地去更换挂载,以适应不同任务的需求,影响了任务的执行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无人机,旨在解决现有的无人机在执行任务时效率不高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无人机,包括:
机身;
第一挂载支架,连接于所述机身的中部,所述第一挂载支架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挂载和第二挂载;以及
第二挂载支架,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前端,所述第二挂载支架上设置有第三挂载。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载为发声组件,所述第二挂载为照明组件,所述第三挂载为摄像组件。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挂载支架包括:
载板,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发声组件对称设于所述载板的两端;及
支撑杆,连接所述载板的中心和所述机身的中心。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载板包括上载板和下载板,所述上载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下载板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上载板,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发声组件对称设于所述下载板的两端,其中所述上载板和所述下载板分别设有供电接口,以实现电路的导通。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挂载支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身朝向地面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前端,所述摄像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杆包括折弯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折弯连接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机身朝向地面的一侧,所述第四段连接于机身的前端,所述摄像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挂载支架还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四段靠近所述机身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折弯处通过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机身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的折弯处通过所述第四连杆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雷达组件,所述雷达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段。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摄像组件包括:
安装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挂载支架;
连接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以及
摄像头,连接于所述连接架。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架包括:
第一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挂载支架;
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二挂载支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具有避让孔;
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
浮动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连接架穿过所述避让孔而与所述浮动板连接;以及
弹性件,连接所述浮动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气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技术方案中,在机身上设置了第一挂载支架和第二挂载支架,通过第一挂载支架可以用来搭载第一挂载和第二挂载,通过第二挂载支架可以用来搭载第三挂载,使得无人机可以同时搭载三个不同的挂载,无人机一次起飞后,可以完成多个与三个挂载对应的执行任务,不需要返回基地更换与任务对应的挂载,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拆装环节,保障了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第一挂载支架装配在机身的中部,并搭载有两个不同的挂载,而第二挂载支架装配在机身的前端,且只搭载有一个挂载,从而使得第二挂载支架的负载小于第一挂载支架的负载,重心在机身的中部,避免无人机因重心不稳而倾斜,从而可以保障无人机的平稳飞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实施例的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无人机实施例的另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449503240000031
Figure BDA00034495032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传统的无人机只能搭载一个云台挂载组件,例如,可以搭载摄像头去执行拍摄任务,也可以搭载喇叭去执行空中喊话任务。当一个任务执行完毕后,需要飞回基地去更换另一个云台挂载组件,以执行对应的任务,严重影响执行任务的效率。而且,共用的接口在频繁更换云台挂载组件后,容易出现松动而造成接触不良,影响产品的寿命。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机,设置了两个挂载支架,可以同时搭载三个云台挂载组件,在执行任务的时候,不需要返回基地更换云台挂载组件,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无人机,包括:
机身100;
第一挂载支架200,连接于机身100的中部,第一挂载支架200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挂载300和第二挂载400;以及
第二挂载支架500,连接于机身100的前端,第二挂载支架500上设置有第三挂载600。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在机身100上设置了第一挂载支架200和第二挂载支架500,通过第一挂载支架200可以用来搭载第一挂载300和第二挂载400,通过第二挂载支架500可以用来搭载第三挂载600,使得无人机可以同时搭载三个不同的挂载,无人机一次起飞后,可以完成与三个挂载对应的执行任务,不需要返回基地更换与任务对应的挂载,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拆装环节,保障了产品的可靠性,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第一挂载支架200装配在机身100的中部,并搭载有两个不同的挂载,而第二挂载支架500装配在机身100的前端,且只搭载有一个挂载,从而使得第二挂载支架500的负载小于第一挂载支架200的负载,重心在机身100的中部,避免无人机因重心不稳而倾斜,从而可以保障无人机的平稳飞行。需要指出的是,此处的负载,指的是挂载支架所搭载的挂载的总重量。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挂载支架500可以设置两组,能够提高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挂载300为发声组件,第二挂载400为照明组件,第三挂载600为摄像组件。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发声组件可以执行空中喊话任务,发声组件可以是喇叭或扬声器;通过设置的摄像组件可以执行图像拍摄任务,摄像组件可以是摄像头或相机;通过照明组件可以执行地面光照任务,还可以为摄像组件的图像拍摄提供足够的光源,保障图像的清晰。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挂载支架200包括:
载板210,照明组件和发声组件对称设于载板210的两端;及
支撑杆220,连接载板210的中心和机身100的中心。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载板210,可以方便的搭载照明组件和发声组件。载板21上可以设置有两个供电接口,其中一个供电接口与照明组件电连接,另一个供电接口与发声组件电连接,如此可以分别实现照明组件和发声组件的电路的导通。具体的,载板21可以为长方形板,也可以为正方形板,在此不做限定。载板21具有相对的两端,照明组件和发声组件设置载板210的两端,如此可以保持重心的平衡。为了方便载板21与机身100的连接,设置了支撑杆220,支撑杆220的一端与机身100的中心连接,另一端与载板210的中心连接,如此可以将载板210固定在机身100。优选的,支撑杆220与机身100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支撑杆220与载板210也通过螺栓锁紧固定。支撑杆220可以设置为一根或一根以上,在此不做限定。需要指出的是,当支撑杆220设置一根以上的时候,在与机身100平行的平面上,多根支撑杆220的连线的中心与机身100的中心在竖直方向重合,如此保障重心的平衡。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载板210包括上载板211和下载板212,上载板211连接于支撑杆220,下载板212可拆卸的连接于上载板211,照明组件和发声组件对称设于下载板212的两端,其中上载板211和下载板212分别设有供电接口,以实现电路的导通。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上载板211与下载板211可拆卸连接,可以方便更换下载板212,从而可以搭载不同的挂载。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二挂载支架500包括第一连杆510和第二连杆520,第一连杆510的一端连接于机身100朝向地面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第二连杆520的一端,第二连杆520的另一端连接于机身100的前端,摄像组件连接于第一连杆510。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第一连杆510,可以方便安装摄像组件。而且,第一连杆510的一端和机身100连接,另一端和第二连杆520连接,第二连杆520的另一端和机身100连接,如此可以在摄像组件的两侧提供支撑,使摄像组件能够稳定可靠的固定在机身100,保障无人机的平稳飞行。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杆510包括折弯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二连杆520包括折弯连接的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段连接于机身100朝向地面的一侧,第四段连接于机身100的前端,摄像组件连接于第二段,第二挂载支架500还包括第三连杆530和第四连杆540,第四段靠近机身100的一端与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折弯处通过第三连杆530连接,第一段靠近机身100的一端与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折弯处通过第四连杆540连接。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第三连杆530和第四连杆540可以增加第二挂载支架500的强度,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人机还包括雷达组件700,雷达组件700连接于第三段。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雷达组件700可以在无人机飞行时,监测无人机的前方是否有障碍,并及时避开障碍,保障无人机的飞行安全。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摄像组件包括:
安装架610,连接于第二挂载支架500;
连接架620,连接于安装架610;以及
摄像头630,连接于连接架620。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的安装架610可以方便的实现与第二挂载支架500的连接,利用连接架620可以将摄像头630固定在安装架610,而摄像头630可以拍摄图像。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安装架610包括:
第一安装板611,连接于第二挂载支架500;
第二安装板612,设于第一安装板611背离第二挂载支架500的一侧,且与第一安装板611间隔设置,第二安装板612具有避让孔;
连接杆613,连接第一安装板611和第二安装板612;
浮动板614,设于第一安装板611和第二安装板612之间,连接架620穿过避让孔而与浮动板614连接;以及
弹性件615,连接浮动板614和第二安装板612。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晃动,通过设置的弹性件615可以用来减震,避免摄像头630剧烈晃动而影响图像拍摄的质量。具体的,第一安装板611和第二安装板612是通过连接杆613固定连接的,第一安装板611和第二安装板612间隔设置,浮动板614设置在第一安装板611和第二安装板612之间,连接架620穿过设置在第二安装板612上的避让孔而与浮动板614连接,浮动板614和第二安装板612之间设置了弹性件615,在无人机晃动的时候,在弹性件615的作用下,可以缓冲无人机飞行时的晃动,保障浮动板614的稳定,从而使摄像头630可以稳定的拍摄图像。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弹性件615为气囊。
在该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中,气囊的结构简单,方便使用。气囊可以包括中间部以及位于中间部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浮动板614和第二安装板612设有通孔,中间部从穿过通孔,使第一端位于浮动板614背离第二安装板612的一侧,第二端位于第二安装板612背离浮动板614的一侧,如此可以方便的实现气囊的固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身;
第一挂载支架,连接于所述机身的中部,所述第一挂载支架上对称设置有第一挂载和第二挂载;以及
第二挂载支架,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前端,所述第二挂载支架上设置有第三挂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载为发声组件,所述第二挂载为照明组件,所述第三挂载为摄像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载支架包括:
载板,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发声组件对称设于所述载板的两端;及
支撑杆,连接所述载板的中心和所述机身的中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包括上载板和下载板,所述上载板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下载板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上载板,所述照明组件和所述发声组件对称设于所述下载板的两端,其中所述上载板和所述下载板分别设有供电接口,以实现电路的导通。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挂载支架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机身朝向地面的一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机身的前端,所述摄像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杆。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包括折弯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二连杆包括折弯连接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所述第一段连接于机身朝向地面的一侧,所述第四段连接于机身的前端,所述摄像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二段,所述第二挂载支架还包括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四段靠近所述机身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的折弯处通过所述第三连杆连接,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机身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段和所述第四段的折弯处通过所述第四连杆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还包括雷达组件,所述雷达组件连接于所述第三段。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组件包括:
安装架,连接于所述第二挂载支架;
连接架,连接于所述安装架;以及
摄像头,连接于所述连接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包括:
第一安装板,连接于所述第二挂载支架;
第二安装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背离所述第二挂载支架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板具有避让孔;
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
浮动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所述连接架穿过所述避让孔而与所述浮动板连接;以及
弹性件,连接所述浮动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气囊。
CN202123434468.6U 2021-12-31 2021-12-31 无人机 Active CN216887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4468.6U CN216887247U (zh) 2021-12-31 2021-12-31 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34468.6U CN216887247U (zh) 2021-12-31 2021-12-31 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7247U true CN216887247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10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34468.6U Active CN216887247U (zh) 2021-12-31 2021-12-31 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72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90375510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20190382133A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107310740B (zh) 一种云台相机和无人机
CN109690166B (zh) 云台减震装置及拍摄装置
CN106394915B (zh) 无人机多合一任务载荷
US20200336628A1 (en) Camera assembly and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WO2022143764A1 (zh) 一种具有防坠毁功能的警用无人机
CN216887247U (zh) 无人机
CN103754377A (zh) 航拍云台
WO2020037791A1 (zh) 云台减震结构、云台系统及无人飞行器
CN109791726A (zh) 用于控制移动设备的遥控器
CN111731465B (zh) 一种无人机用机身框架式结构及无人机
CN111634431A (zh) 一种便装卸的航拍摄像机减震支架
CN210047627U (zh) 一种无人机重心调节装置
CN212980542U (zh) 无人机抛投器
CN213008718U (zh) 一种可调节航摄仪拍摄角度的航测无人机
CN210592470U (zh) 吊舱减震机构
CN212797358U (zh) 无人机
JP2007260374A (ja) 無線操縦小型飛行機
CN108263626B (zh) 承载装置及飞行器
AU2017100027A4 (en) All-in-one payload of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CN221049973U (zh) 一种支持无线视频传输的无人机
CN215155601U (zh) 一种用于垂直起降无人机的起落架装置
CN211364985U (zh) 一种具有二三维相机一体多用途两轴云台无人机
CN218877605U (zh) 察打一体远程控制无人机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