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83775U - 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83775U
CN216883775U CN202122916205.2U CN202122916205U CN216883775U CN 216883775 U CN216883775 U CN 216883775U CN 202122916205 U CN202122916205 U CN 202122916205U CN 216883775 U CN216883775 U CN 216883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t
graphite
base
guide
graphite bo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162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冲普
靳立峰
杨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ao Wuxi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Jing Long Su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Jing Long Su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bei Jing Long Su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162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83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83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837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Press-Shaping Or Shaping Using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包括基座、多个舟片靠板、多个导向条、推送装置。基座的前端形成有相互交叉的多个舟片定位槽以及多个陶瓷套定位槽,每个陶瓷套定位槽的前后两端均形成有石墨螺母定位槽;每个舟片靠板固定在基座的后端且与每个陶瓷套定位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舟片靠板垂直于舟片定位槽的长度方向;多个导向条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舟片靠板的一侧的上端且沿基座的前后方向延伸,每个导向条的上侧形成有引导部;推送装置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多个舟片靠板的上端,推送装置的对应于每个引导部的位置均设置有推送件。通过该石墨舟组装模具进行组装的过程中,无需多人密切配合即可完成石墨舟的组装,操作简单快捷且安全性高。

Description

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
背景技术
石墨舟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的重要辅材,由石墨舟片、陶瓷杆、陶瓷套、石墨卡块、石墨舟脚、石墨螺母等多种部件组装在一起。目前石墨舟的组装过程如下:
1)将石墨舟所需数量的陶瓷杆的一端拧上石墨螺母,再将陶瓷杆的另一端逐个穿过第一片石墨舟片的对应安装孔中,然后将该石墨舟片的对应石墨螺母的一面朝下,水平放置在组装平台上。
2)将相应数量的陶瓷套逐个穿在陶瓷杆上,再将第二片石墨舟片的安装孔对准相应的陶瓷杆,并缓慢向下以安装在第一片石墨舟片之上,然后按该步骤安装其余全部陶瓷套及石墨舟片,并在每个陶瓷杆的另一端拧上石墨螺母。
3)将石墨舟主体翻转九十度,再将石墨卡块、石墨舟脚等部件安装在石墨舟片的两端,从而完成石墨舟的整体组装。
上述石墨舟的组装过程需要2-3人密切匹配,例如两个人负责抬放石墨舟片以防止损坏,一个人负责安装陶瓷杆等部件。该组装过程对操作人员熟练程度、配合程度要求较高,而且组装过程中需要多次翻转石墨舟片,极易发生舟片碰撞的情况,导致组装完成的石墨舟存在损坏、精度不准等问题,而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对石墨舟的精度要求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通过该石墨舟组装模具进行组装的过程中,无需多人密切配合即可完成石墨舟的组装,操作简单快捷且安全性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的前端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间隔排列的多个舟片定位槽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且间隔排列的多个陶瓷套定位槽,多个所述舟片定位槽与多个所述陶瓷套定位槽相互交叉,每个所述陶瓷套定位槽的前后两端分别突出最前端与最后端的两个所述舟片定位槽且所述两端均形成有石墨螺母定位槽;
多个舟片靠板,每个所述舟片靠板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后端且与每个所述陶瓷套定位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舟片靠板垂直于所述舟片定位槽的长度方向;
多个导向条,多个导向条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舟片靠板的一侧的上端且沿所述基座的前后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导向条的上侧形成有引导部;
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多个所述舟片靠板的上端,所述推送装置的对应于每个所述引导部的位置均设置有推送件。
进一步地,石墨舟组装模具还包括:
两个舟片定位板,两个所述舟片定位板分别可左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位于多个所述舟片定位槽的左右两端的位置且垂直于所述舟片定位槽,两个所述舟片定位板上的对应于每个所述舟片定位槽的位置均形成有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位于多个所述舟片定位槽的左右两端的位置均形成有垂直于所述舟片定位槽的横槽以及垂直连接所述横槽的竖槽,所述竖槽的自由端远离所述舟片定位槽,所述舟片定位板设置在所述横槽内,所述竖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舟片定位板连接的滑块,所滑块上设有第一长孔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一长孔内的第一螺栓,所述竖槽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长孔的位置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栓相配合的第一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推送装置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拉杆、位于后端的固定杆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拉杆与所述固定杆左右两端的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分别可前后滑动地连接在其中两个所述舟片靠板的上端;
推送杆,所述推送杆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滑杆上,所述推送件设置在所述推送杆的对应于每个所述引导部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引导部为形成于所述导向条的上侧的导向槽,所述推送件形成为板块。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滑杆上均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孔,与两个所述滑杆相连接的两个所述舟片靠板的上端均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杆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二螺孔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二螺孔内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上端穿过所述滑杆的第二长孔,所述第二螺栓的上端形成有螺纹且设置有配合所述螺纹的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拉杆形成为圆杆。
进一步地,石墨舟组装模具还包括:
加强块,所述加强块包括与多个所述舟片靠板一一对应的多个,多个所述加强块均形成为直角三角形,每个所述加强块的第一直角边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舟片靠板上,每个所述加强块的第二直角边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条的靠近所述舟片定位槽的一端的下部形成有凸台。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所述舟片靠板、所述导向条以及所述推送装置均为电木板制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进行组装的过程中,无需多人密切配合即可完成石墨舟的组装,操作简单快捷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安装有陶瓷杆及石墨螺母的石墨舟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以及安装有陶瓷杆及石墨螺母的石墨舟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的舟片定位块以及滑块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的推送装置的爆炸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的舟片靠板、导向条以及加强块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1.基座;2.舟片靠板;3.导向条;4.舟片定位槽;5.陶瓷套定位槽;6.石墨螺母定位槽;7.引导部;8.推送件;9.石墨螺母;10.石墨舟片; 11.舟片定位板;12.卡槽;13.横槽;14.竖槽;15.滑块;16.第一长孔;17. 第一螺栓;18.第一螺孔;19.推送杆;20.拉杆;21.固定杆;22.滑杆;23. 第二长孔;24.滑槽;25.第二螺孔;26.第二螺栓;27.加强块;28.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包括基座1、多个舟片靠板2、多个导向条3、推送装置。基座1的前端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间隔排列的多个舟片定位槽4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且间隔排列的多个陶瓷套定位槽5,多个舟片定位槽4与多个陶瓷套定位槽5相互交叉,每个陶瓷套定位槽5的前后两端分别突出最前端与最后端的两个舟片定位槽4且两端均形成有石墨螺母定位槽6;每个舟片靠板2固定在基座1的后端且与每个陶瓷套定位槽5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舟片靠板2垂直于舟片定位槽4的长度方向;多个导向条3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舟片靠板2的一侧的上端且沿基座1 的前后方向延伸,每个导向条3的上侧形成有引导部7;推送装置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多个舟片靠板2的上端,推送装置的对应于每个引导部7的位置均设置有推送件8。
如图2-3所示,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进行组装的过程如下:
1)将推送装置推至舟片靠板2的最后端,再将相应数量的石墨螺母9依次放置在陶瓷套定位槽5的靠近舟片靠板2的一端的石墨螺母定位槽6内,然后将相应数量的陶瓷杆依次放置在导向条3的引导部7内。
2)按照石墨舟装配图纸标示的次序,将第一个石墨舟片10放置在基座1 的舟片定位槽4内,使得石墨舟片10上端的多个安装孔与多个陶瓷杆一一对应且下端的多个安装孔与多个陶瓷套定位槽5一一对应,向前拉动推送装置一段距离,使得推送件8推动陶瓷杆穿过上端的安装孔。
3)将相应数量的陶瓷套套在从上端安装孔突出的陶瓷杆上,并将相应数量的陶瓷套放置在陶瓷套定位槽5的紧挨第一个石墨舟片10的下端安装孔的位置处。
4)重复2、3步骤以完成其余陶瓷套及石墨舟片10的安装。
5)拉动推送装置使得陶瓷杆从最后一个石墨舟片10上端的安装孔伸出两个石墨螺母9厚度的距离,然后在每个陶瓷杆的两端分别拧上石墨螺母9并调整合适的拧紧力度。
6)将相应数量的陶瓷杆插入石墨舟片10的下端的安装孔内,然后在每个陶瓷杆的两端拧上石墨螺母9并调整合适的拧紧力度。
7)在石墨舟两端装上其余部件,从而完成石墨舟的全部组装,取下组装完成的石墨舟即可。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石墨舟组装模具进行组装的过程中,无需多人密切配合,仅靠一人即可完成石墨舟的组装且无需进行翻转,操作简单快捷,安全性高,避免了因翻转而导致的碰撞,有效地保证了石墨舟的精度。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石墨舟组装模具还包括两个舟片定位板11。两个舟片定位板11分别可左右滑动地设置在基座1的位于多个舟片定位槽4的左右两端的位置且垂直于舟片定位槽4,两个舟片定位板11上的对应于每个舟片定位槽4的位置均形成有卡槽12。
增设两个舟片定位板11后,在将石墨舟片10插到舟片定位槽4的过程中可同时将石墨舟片10的两端插到两个舟片定位板11的相应卡槽12内,使得石墨舟片10稳固性更高,不易晃动,从而提高了安装效率,另外舟片定位板 11可根据石墨舟片10的长度左右调整位置。
进一步地,如图4-5所示,基座1的位于多个舟片定位槽4的左右两端的位置均形成有垂直于舟片定位槽4的横槽13以及垂直连接横槽13的竖槽14,竖槽14的自由端远离舟片定位槽4,舟片定位板11设置在横槽13内,竖槽 14内设置有与舟片定位板11连接的滑块15,所滑块15上设有第一长孔16 以及配合在第一长孔16内的第一螺栓17,竖槽14的对应于第一长孔16的位置形成有与第一螺栓17相配合的第一螺孔18。
舟片定位板11可以根据石墨舟片10的长度调整位置。舟片定位板11通过滑块15上的第一长孔16与第一螺栓17的配合实现位置可调,第一螺栓17 的上端直径大于第一长孔16的宽度,当需要调整位置时,拧开第一螺栓17,然后滑动滑块15以带动舟片定位板11滑动,滑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再拧紧第一螺栓17即可,其中,一个横槽13及舟片定位板11可以对应多个竖槽14及滑块15。该滑动结构制作简单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推送装置包括框体、推送杆19。框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拉杆20、位于后端的固定杆21以及分别连接在拉杆20与固定杆21左右两端的两个滑杆22,两个滑杆22分别可前后滑动地连接在其中两个舟片靠板2的上端;推送杆19垂直连接在两个滑杆22上,推送件8设置在推送杆 19的对应于每个引导部7的位置。
该推送装置的结构为中字型,操作人员通过推拉拉杆20以带动整个推送装置前后移动,移动的过程中,推送杆19上的推送件8抵住陶瓷杆并带动陶瓷杆向前移动,该结构制作简单且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引导部7为形成于导向条3的上侧的导向槽,推送件8形成为板块。导向槽可以设置成半圆柱形,圆柱形的陶瓷杆放置在半圆柱形的导向槽内,上半部分突出导向槽,推送件8的下端正好抵住陶瓷杆的上半部分的后端处,推送件8向前运动时即可带动陶瓷杆一起运动,操作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如图6-7所示,两个滑杆22上均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孔23,与两个滑杆22相连接的两个舟片靠板2的上端均形成有滑槽24,滑杆22设置在滑槽24内,滑槽24内设有第二螺孔25以及配合在第二螺孔 25内的第二螺栓26,第二螺栓26的上端穿过滑杆22的第二长孔23,第二螺栓26的上端形成有螺纹且设置有配合螺纹的螺母。
在操作人员推拉拉杆20时,两个滑杆22可以在两个滑槽24内前后移动,其中一个滑槽24内可以设置前后两个第二螺栓26以起到限位作用。第二螺栓 26上的螺母直径大于第二长孔23的宽度,从而防止滑杆22从滑槽24内脱离。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拉杆20形成为圆杆,圆柱形的拉杆20更方便操作人员的抓握。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石墨舟组装模具还包括加强块27。加强块27包括与多个舟片靠板2一一对应的多个,多个加强块27均形成为直角三角形,每个加强块27的第一直角边连接在对应的舟片靠板2上,每个加强块27的第二直角边连接在基座1上。
组装过程中,推送框架与舟片靠板2之间需要反复的摩擦,摩擦次数过多,舟片靠板2可能会出现松动,从而导致导向条3歪斜,陶瓷杆无法对准安装孔。增设直角三角形的加强块27后,能够有效提高舟片靠板2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导向条3的靠近舟片定位槽4的一端的下部形成有凸台28。该凸台28突出引导部7,当推送装置将陶瓷杆被推送至最前端,陶瓷杆的靠近引导部7的一端脱离引导部7并位于凸台28上方,通过与凸台 28之间的空隙可以方便地完成石墨螺母9的安装。
进一步地,基座1、舟片靠板2、导向条3以及推送装置均为电木板制件。电木板是由绝缘浸渍纸浸以酚醛树脂,经烘焙、热压而成,机械强度良好、性价比较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的前端形成有沿左右方向延伸且间隔排列的多个舟片定位槽以及沿前后方向延伸且间隔排列的多个陶瓷套定位槽,多个所述舟片定位槽与多个所述陶瓷套定位槽相互交叉,每个所述陶瓷套定位槽的前后两端分别突出最前端与最后端的两个所述舟片定位槽且所述两端均形成有石墨螺母定位槽;
多个舟片靠板,每个所述舟片靠板固定在所述基座的后端且与每个所述陶瓷套定位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所述舟片靠板垂直于所述舟片定位槽的长度方向;
多个导向条,多个导向条分别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多个所述舟片靠板的一侧的上端且沿所述基座的前后方向延伸,每个所述导向条的上侧形成有引导部;
推送装置,所述推送装置可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多个所述舟片靠板的上端,所述推送装置的对应于每个所述引导部的位置均设置有推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个舟片定位板,两个所述舟片定位板分别可左右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基座的位于多个所述舟片定位槽的左右两端的位置且垂直于所述舟片定位槽,两个所述舟片定位板上的对应于每个所述舟片定位槽的位置均形成有卡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位于多个所述舟片定位槽的左右两端的位置均形成有垂直于所述舟片定位槽的横槽以及垂直连接所述横槽的竖槽,所述竖槽的自由端远离所述舟片定位槽,所述舟片定位板设置在所述横槽内,所述竖槽内设置有与所述舟片定位板连接的滑块,所滑块上设有第一长孔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一长孔内的第一螺栓,所述竖槽的对应于所述第一长孔的位置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栓相配合的第一螺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装置包括:
框体,所述框体包括位于前端的拉杆、位于后端的固定杆以及分别连接在所述拉杆与所述固定杆左右两端的两个滑杆,两个所述滑杆分别可前后滑动地连接在其中两个所述舟片靠板的上端;
推送杆,所述推送杆垂直连接在两个所述滑杆上,所述推送件设置在所述推送杆的对应于每个所述引导部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为形成于所述导向条的上侧的导向槽,所述推送件形成为板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杆上均形成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孔,与两个所述滑杆相连接的两个所述舟片靠板的上端均形成有滑槽,所述滑杆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内设有第二螺孔以及配合在所述第二螺孔内的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上端穿过所述滑杆的第二长孔,所述第二螺栓的上端形成有螺纹且设置有配合所述螺纹的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形成为圆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强块,所述加强块包括与多个所述舟片靠板一一对应的多个,多个所述加强块均形成为直角三角形,每个所述加强块的第一直角边连接在对应的所述舟片靠板上,每个所述加强块的第二直角边连接在所述基座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条的靠近所述舟片定位槽的一端的下部形成有凸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墨舟组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所述舟片靠板、所述导向条以及所述推送装置均为电木板制件。
CN202122916205.2U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 Active CN216883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6205.2U CN216883775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16205.2U CN216883775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83775U true CN216883775U (zh) 2022-07-05

Family

ID=82203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16205.2U Active CN216883775U (zh) 2021-11-25 2021-11-25 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83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07997U (zh) 一种电缆加工用剪切装置
CN216883775U (zh) 一种石墨舟组装模具
CN212162670U (zh) 一种易于安装的线缆桥架
CN111805093A (zh) 一种线缆卷材专用激光打标机
CN214925216U (zh) 一种用于开榫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213320637U (zh) 一种木材夹持机构
CN213247621U (zh) 一种不锈钢橱柜型材的组装装置
CN220709333U (zh) 新型霍尔直线电位器
CN220593480U (zh) 一种家具板材打孔装置
CN219504676U (zh) 一种衣架拼接定位装置
CN218532755U (zh) 一种具有辅助压紧功能的压铸模具
CN214002521U (zh) 一种应用在ffc排线加工的供料装置
CN216502965U (zh) 一种带有辅助对零组件的激光手持焊用固定夹具
CN220563473U (zh) 一种保温板生产用进料装置
CN214686852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微电脑切片机
CN218226883U (zh) 一种合成纸分切用固定装置
CN220354920U (zh) 多媒体会议平台的移动地轨
CN217736035U (zh) 一种带安装孔易拆卸的直线导轨
CN215903128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机床用零部件固定装置
CN217243306U (zh) 一种用于滑轨抽屉上的调节把手
CN209756044U (zh) 一种母线桥架的压弯设备
CN214785343U (zh) 混凝土梁内部薄壁型钢骨架结构
CN213081461U (zh) 插磁规装置
CN212397837U (zh) 一种五金模具用脱料板
CN220955441U (zh) 一种可移动安全爬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9

Address after: 214181 Standard Factory Building 2, Runzhou Road, Huisha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Cluster Zone, Wuxi,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ao (Wuxi)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055550 Jing Long Street, Ningjin County, Xingtai, Hebei

Patentee before: HEBEI JING-LONG SUN EQUI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