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5247U - 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5247U
CN216865247U CN202220635521.4U CN202220635521U CN216865247U CN 216865247 U CN216865247 U CN 216865247U CN 202220635521 U CN202220635521 U CN 202220635521U CN 216865247 U CN216865247 U CN 2168652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s
pipe gallery
wall plate
main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355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琼辉
陈康华
符惠玲
冯国强
刘伟
郭宗平
张卫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neng Yangpu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6355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52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52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52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And Supports For Tunn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所述管廊单元包括:壁板结构,所述壁板结构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壁板结构的外部适于与外部土体相抵接;所述壁板结构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纳工艺管线;加强筋结构,与所述壁板结构对应设置;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至少两层加强箍筋,所述加强箍筋均匀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单元,通过设置所述N边形结构,其中N>4,在截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所述壁板结构比矩形截面结构更节省物料,从而提高所述管廊单元的经济性;与圆形截面结构相比,所述壁板结构更利于支模和绑扎钢筋,减小了施工难度。

Description

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建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当工艺管道需要在地下穿行时,为了保护工艺管道并便于安装和检修,往往需要设置地下钢筋混凝土廊道,将工艺管道设置于其中。
传统的地下廊道,往往是四边形或圆形截面。其中,矩形截面跨度较大,受力不均匀,材料工程量大,造价较高,经济性较差;而圆形截面内侧环形钢筋在受拉过程中容易导致内壁裂缝开展,导致内壁混凝土保护层剥落或者地下水渗漏,且圆形截面廊道不利于支模和绑扎钢筋,耗时较大,经济效益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地下廊道整体结构受力不均匀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受力均匀的管廊单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单元,包括:
壁板结构,所述壁板结构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壁板结构的外部适于与外部土体相抵接;所述壁板结构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纳工艺管线;
加强筋结构,与所述壁板结构对应设置;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至少两层加强箍筋,所述加强箍筋均匀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内。
可选的,所述壁板结构呈空间对称分布;所述加强筋结构呈空间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
第一箍筋层,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内靠近外部土体的一侧;
第二箍筋层,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内远离外部土体的一侧;
所述第二箍筋层与所述第一箍筋层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一箍筋层包括N组第一主筋,N组所述第一主筋首尾顺次相连;
所述第二箍筋层包括N组第二主筋,N组所述第二主筋首尾交错相连,并与所述第一箍筋层形状相匹配;
N组所述第一主筋与N组所述第二主筋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每组所述第一主筋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主筋的轴线平行。
可选的,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所形成的内角均大于90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筋包括:
中间段,每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段的两端交错连接;
端头段,设置于所述中间段的两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箍筋层直接或间接连接。
可选的,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之间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点;
每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段之间相交形成第二交错点;
N组所述第一连接点与N组所述第二交错点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N组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相对应的N组所述第二交错点呈空间对称分布。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包括:综合管廊辅助配套设施和工程管线,以及上述的管廊单元。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单元,设置有壁板结构,所述壁板结构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壁板结构的外部适于与外部土体相抵接;所述壁板结构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纳工艺管线;通过设置所述N边形结构,其中N>4,与矩形截面结构相比,在截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所述壁板结构比矩形截面结构更节省物料,从而提高所述管廊单元的经济性;与圆形截面结构相比,所述壁板结构更利于支模和绑扎钢筋,从而减小施工难度,节省工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单元,还设置有加强筋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与所述壁板结构对应设置;所述壁板结构呈空间对称分布,所述加强筋结构呈空间对称分布,以使所述管廊单元的整体结构受力均匀;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至少两层加强箍筋,所述加强箍筋均匀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内;通过设置所述加强筋结构,与截面为圆形的管廊相比,所述管廊单元壁板钢筋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控制管廊内壁裂缝开展,从而增强所述管廊单元的防渗漏和防剥落的效果,提高所述管廊单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单元,设置有第一箍筋层和第二箍筋层;所述第一箍筋层包括N组第一主筋,N组所述第一主筋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二箍筋层包括N组第二主筋,N组所述第二主筋首尾交错相连,并与所述第一箍筋层形状相匹配;N组所述第一主筋与N组所述第二主筋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第一主筋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主筋的轴线平行;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箍筋层和所述第二箍筋层,以强化和/或优化所述管廊单元的力学性能,从而增强所述管廊单元的抗震和抗剪能力。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单元,所述壁板结构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加强筋结构与所述壁板结构对应设置;所述加强筋结构包括至少两层加强箍筋,所述加强箍筋均匀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内;且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所形成的内角均大于度;与截面为正方形的廊道相比,所述管廊单元的通过设置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且每相邻两条边所形成的内角均大于90度,在同样的截面积下,所述管廊单元的底板跨度更小,有利于减少场地土的开挖量,减少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廊单元,所述第二主筋包括中间段和端头段;每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段的两端交错连接,并相交形成第二交错点;每个所述第二交错点的两侧均设置有预设长度的端头段;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之间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点,N组所述第一连接点与N组所述第二交错点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在每个所述第二交错点的两侧设置预设长度的端头段,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在实现所述管廊单元受力均匀的同时,增强所述管廊单元顶角处的力学性能,提高所述管廊单元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廊单元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廊单元的箍筋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管廊单元的第二主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管廊单元的壁板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管廊单元的加强筋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壁板结构;
2、加强筋结构;20、加强箍筋;21、第一箍筋层;210、第一主筋;22、第二箍筋层;220、第二主筋;221、中间段;222、端头段;231、第一连接点;232、第二交错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垂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结合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管廊单元,包括:
壁板结构1,所述壁板结构1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壁板结构1的外部适于与外部土体相抵接;所述壁板结构1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纳工艺管线;
加强筋结构2,与所述壁板结构1对应设置;所述加强筋结构2包括至少两层加强箍筋20,所述加强箍筋20均匀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强筋结构2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的内部,所述壁板结构1与所述加强筋结构2可以是钢筋混凝土一体式结构;所述壁板结构1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N边形结构可以是正N边形结构,也可以是非等边N边形结构,一般应具有一定的对称性,以使整体结构受力均匀,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应调整,不仅限于图1中所示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所述壁板结构1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6,且所述N边形结构的各条边均相等,以使所述管廊单元整体结构受力均匀,避免因受力不均而导致避免开裂渗漏,从而增强所述管廊单元的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廊单元设置有壁板结构1,所述壁板结构1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壁板结构1的外部适于与外部土体相抵接;所述壁板结构1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纳工艺管线;通过设置所述N边形结构,其中N>4,与矩形截面结构相比,在截面积相等的情况下,所述壁板结构1比矩形截面结构更节省物料,从而提高所述管廊单元的经济性;与圆形截面结构相比,所述壁板结构1更利于支模和绑扎钢筋,从而减小施工难度,节省工期,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可选的,所述壁板结构1与加强筋结构2为钢筋混凝土一体式结构。
具体地,所述壁板结构1呈空间对称分布;所述加强筋结构2呈空间对称分布。
可选的,所述壁板结构1呈空间对称分布;所述加强筋结构2呈空间对称分布,以使所述管廊单元的整体结构受力均匀,避免因受力不均而导致壁面开裂,从而延长所述管廊单元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管廊单元还设置有加强筋结构2,所述加强筋结构2与所述壁板结构1对应设置;所述壁板结构1呈空间对称分布,所述加强筋结构2呈空间对称分布,以使所述管廊单元的整体结构受力均匀;所述加强筋结构2包括至少两层加强箍筋20,所述加强箍筋20均匀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通过设置所述加强筋结构2,与截面为圆形的管廊相比,所述管廊单元壁板钢筋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控制管廊内壁裂缝开展,从而增强所述管廊单元的防渗漏和防剥落的效果,提高所述管廊单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所述加强筋结构2包括:
第一箍筋层21,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靠近外部土体的一侧;
第二箍筋层22,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远离外部土体的一侧;
所述第二箍筋层22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对应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箍筋层21包括N组第一主筋210,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中任意相邻两组之间可以是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者焊接等成形方式,所述第一箍筋层21也可以是一体式弯折成形,可以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整,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情况;所述第二箍筋层22包括N组第二主筋220,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中任意相邻两组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绑扎搭接、机械连接或焊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箍筋层21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具有高度的对称性;所述第二箍筋层22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具有高度的对称性;所述第二箍筋层22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对应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壁板结构1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正六边形结构,所述加强筋结构2与所述壁板结构1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箍筋层21和与之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二箍筋层22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均为正六边形结构。
具体地,所述第一箍筋层21包括N组第一主筋210,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首尾顺次相连;
所述第二箍筋层22包括N组第二主筋220,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首尾交错相连,并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形状相匹配;
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与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每相邻两组之间固定连接;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每相邻两组之间固定连接。
可选的,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首尾顺次相连,且每相邻两组之间形成V字型结构;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首尾交错相连,且每相邻两组之间形成X字型结构。
具体地,每组所述第一主筋210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主筋220的轴线平行。
可选的,每组所述第一主筋210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主筋220的轴线平行,以使所述第一主筋210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主筋220在所述管廊单元内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得所述管廊单元的各侧壁之间的承力性能更加均衡。
结合图3、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管廊单元设置有第一箍筋层21和第二箍筋层22;所述第一箍筋层21包括N组第一主筋210,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首尾顺次相连;所述第二箍筋层22包括N组第二主筋220,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首尾交错相连,并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形状相匹配;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与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一一对应设置;每组所述第一主筋210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主筋220的轴线平行;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箍筋层21和所述第二箍筋层22,以强化和/或优化所述管廊单元的力学性能,从而增强所述管廊单元的抗震和抗剪能力。
具体地,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210所形成的内角均大于90度。
需要说明的是,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210所形成的内角指的是图2中“Q”的角度;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中每相邻两组之间所形成的内角与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中每相邻两组之间所形成的内角一一对应设置,且大小相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壁板结构1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加强筋结构2与所述壁板结构1对应设置;所述加强筋结构2包括至少两层加强箍筋20,所述加强箍筋20均匀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且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210所形成的内角均大于90度;与截面为正方形的廊道相比,所述管廊单元的通过设置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且每相邻两条边所形成的内角均大于90度,在同样的截面积下,所述管廊单元的底板跨度更小,有利于减少场地土的开挖量,减少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具体地,所述第二主筋220包括:
中间段221,每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段221的两端交错连接;
端头段222,设置于所述中间段221的两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直接或间接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中间段221与所述端头段222之间可以是一体式弯折成形,也可以是焊接成形,或者其他成形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调整。
可选的,所述第二主筋220包括中间段221及其两端的端头段222;每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段221的两端交错连接,形成X字型结构;所述端头段222与所述中间段221的端部固定连接。
具体地,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210之间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点231;
每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段221之间相交形成第二交错点232;
N组所述第一连接点231与N组所述第二交错点232一一对应设置。
可选的,在每个所述第二交错点232的两侧均设置有预设长度的端头段222,通过混凝土浇筑后形成钢筋混凝土构筑物。
具体地,N组所述第一连接点231和相对应的N组所述第二交错点232呈空间对称分布。
结合图4、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筋220包括中间段221和端头段222;每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段221的两端交错连接,并相交形成第二交错点232;每个所述第二交错点232的两侧均设置有预设长度的端头段222;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210之间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点231,N组所述第一连接点231与N组所述第二交错点232一一对应设置;通过在每个所述第二交错点232的两侧设置预设长度的端头段222,通过混凝土浇筑形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从而在实现所述管廊单元受力均匀的同时,增强所述管廊单元顶角处的力学性能,提高所述管廊单元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包括:综合管廊辅助配套设施和工程管线,以及上述的管廊单元。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
壁板结构(1),所述壁板结构(1)沿垂直于管廊单元长度方向的截面为N边形结构,其中N>4;所述壁板结构(1)的外部适于与外部土体相抵接;所述壁板结构(1)的内部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适于容纳工艺管线;
加强筋结构(2),与所述壁板结构(1)对应设置;所述加强筋结构(2)包括至少两层加强箍筋(20),所述加强箍筋(20)均匀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壁板结构(1)呈空间对称分布;所述加强筋结构(2)呈空间对称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结构(2)包括:
第一箍筋层(21),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靠近外部土体的一侧;
第二箍筋层(22),设置于所述壁板结构(1)内远离外部土体的一侧;
所述第二箍筋层(22)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箍筋层(21)包括N组第一主筋(210),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首尾顺次相连;
所述第二箍筋层(22)包括N组第二主筋(220),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首尾交错相连,并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形状相匹配;
N组所述第一主筋(210)与N组所述第二主筋(220)一一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第一主筋(210)和与之对应的所述第二主筋(220)的轴线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每相邻两组所述第一主筋(210)所形成的内角均大于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筋(220)包括:
中间段(221),每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段(221)的两端交错连接;
端头段(222),设置于所述中间段(221)的两端,适于与所述第一箍筋层(21)直接或间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
每相邻两组第一主筋(210)之间连接形成第一连接点(231);
每相邻的两段所述中间段(221)之间相交形成第二交错点(232);
N组所述第一连接点(231)与N组所述第二交错点(232)一一对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廊单元,其特征在于,N组所述第一连接点(231)和相对应的N组所述第二交错点(232)呈空间对称分布。
10.一种地下综合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综合管廊辅助配套设施和工程管线,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管廊单元。
CN202220635521.4U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Active CN2168652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5521.4U CN216865247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635521.4U CN216865247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5247U true CN216865247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23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35521.4U Active CN216865247U (zh) 2022-03-22 2022-03-22 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524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50363B (zh) 预制通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施工方法
CN108729564A (zh) 装配式建筑体系
CN216865247U (zh) 一种管廊单元和地下综合管廊
CN216505824U (zh) 筒节和塔体
CN105804274A (zh) 一种新型轻质砌块填充墙与框架结构连接结构及施工工艺
CN216914275U (zh) 塔筒段和塔筒
CN216198677U (zh) 塔筒段、塔筒以及风电塔
CN216914273U (zh) 塔筒段和塔体
KR101311207B1 (ko) 철골 철근 프리캐스트 콘크리트 기둥, 그 제조방법, 및 그 시공방법
CN216131033U (zh) 风电塔和塔筒
CN112343232B (zh) 一种组合式楼板、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CN104453013A (zh) 预制墙体构件以及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
CN208363349U (zh) 一种l型节点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CN208363350U (zh) 一种一字型节点装配式钢板混凝土剪力墙
CN214423121U (zh) 加强型箱梁及其横向串联结构
CN220565524U (zh) 一种大宽度预应力钢筋桁架叠合楼板
CN216515080U (zh) 一种应用波形钢腹板的哑铃型钢管混凝土拱肋结构
CN210856904U (zh) 新增拱片吊模体系
CN212956548U (zh) 一种内支撑与主体结构受力转换牛腿构件
CN220225460U (zh) 一种锚碇基础顶板用后浇带支撑系统
CN221000573U (zh) 一种不对称蝶形连拱拱桥结构
CN116971798B (zh) 拱形隧道结构及拱形隧道施工方法
CN214658143U (zh)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CN213390770U (zh) 一种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
CN218234361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特殊部位加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