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58143U -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58143U
CN214658143U CN202120405495.1U CN202120405495U CN214658143U CN 214658143 U CN214658143 U CN 214658143U CN 202120405495 U CN202120405495 U CN 202120405495U CN 214658143 U CN214658143 U CN 214658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floor slab
composite
bottom plate
prestres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0549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文祥
黎加纯
王荣豪
许文杰
韩磊
陈敬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ite Architectur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ite Architectur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ite Architectur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ite Architectur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0549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58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58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58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包括底板和受压肋,所述受压肋呈长条状,数条受压肋平行设置在底板之上,所述受压肋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组锚固钢筋,每组锚固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受压肋的两侧,所述锚固钢筋一端嵌入至受压肋之中,另一端通过二次浇筑与底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保证了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同时,减少建材用量,降低了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叠合楼板绝大部分采用钢筋桁架叠合板,钢筋桁架叠合板存在明显的缺陷:1、混凝土底板最小厚度为60mm,自重大,造价高;2、抗裂能力低,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容易开裂或折断。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叠合楼板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使其既减少材料用量又增加了构件整体抗裂性能,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从而克服现有的叠合楼板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包括底板和受压肋,所述受压肋呈长条状,数条受压肋平行设置在底板之上,所述受压肋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组锚固钢筋,每组锚固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受压肋的两侧,所述锚固钢筋一端嵌入至受压肋之中,另一端通过二次浇筑与底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预应力钢丝。
进一步地,所述预应力钢丝的抗拉强度为1570MPa或1570MPa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受压肋的侧壁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地间隔设置数个贯通的梯形孔,用于穿管。
进一步地,所述梯形孔的开孔尺寸以及间隔尺寸均模数化。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钢筋围合成矩形环状,在矩形环的中部进行90°弯折使矩形环上半周竖直而下半周水平,锚固钢筋上半周嵌入至受压肋之中,下半周嵌入至底板之中,实现受压肋与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锚固钢筋沿受压肋的纵向,布置间距为300mm。
进一步地,所述受压肋采用抗压强度等级为C60或C60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预制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底板的厚度为30mm~35mm。
采用这样的设计后,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与传统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相比,底板的厚度更小,构件混凝土用量减少29%,钢筋用量减少10%,节省建材的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
2、在现场施工时,传统的钢筋桁架叠合楼板的整体厚度为底板60mm+ 现场后浇70mm,本实用新型底板35mm+现场后浇85mm,楼板总厚度减少了 10mm,可降低建筑物的地震力和基础造价;
3、构件重量减少29%,减少运输成本和碳排放,减少工地塔吊工作量;
4、刚度比常用的钢筋桁架叠合板增加了6.6%,抗裂性能远好于普通叠合板,运输过程和现场使用过程无裂缝产生。
附图说明
上述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的横向截面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的纵向截面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板;2-受压肋;3-锚固钢筋;4-高强预应力钢丝; 5-梯形孔;6-电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包括底板1和受压肋2,受压肋2先预制,然后切割成所需长度,再和底板1组合到一起。
所述底板1呈平面板状,底板1内部设有抗拉强度为1570MPa或1570MPa 以上的高强预应力钢丝4,起到抗拉作用。
优选的,所述底板1的厚度为30mm~35mm。
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数条受压肋2,所述受压肋2呈长条状,数条受压肋2平行布置,每条受压肋2上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地间隔开有数个侧向贯通的梯形孔5,即为电管6的预留穿孔。每条受压肋2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组锚固钢筋3,每组锚固钢筋3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受压肋2 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受压肋2采用抗压强度等级为C60或C60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预制而成,相比传统的叠合楼板受压强度更高。
优选的,所述梯形孔5的开孔尺寸以及间隔尺寸均模数化,更适用于与不同跨度的底板1进行组合,也便于后期施工中电管6的统筹布置。
所述锚固钢筋3是由钢筋围合而成的矩形环形体,在矩形环的中部90°弯折后使锚固钢筋3的上半周竖直而下半周水平,锚固钢筋3的上半周嵌入至受压肋2内部,锚固钢筋3的下半周通过二次浇筑的方式嵌入到底板1 之中,以此来实现底板1与受压肋2之间的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锚固钢筋3沿受压肋2的纵向,布置间距为30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相比传统的叠合楼板,通过底板1内的高强预应力钢丝4和受压肋2保证了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同时减小了底板1的厚度,混凝土用量减少29%,钢筋用量减少10%,整体重量减小了29%,节省了建材,降低了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和受压肋,所述受压肋呈长条状,数条受压肋平行设置在底板之上,所述受压肋沿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数组锚固钢筋,每组锚固钢筋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对称设置在受压肋的两侧,所述锚固钢筋一端嵌入至受压肋之中,另一端通过二次浇筑与底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内设置有预应力钢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钢丝的抗拉强度为1570MPa或1570MPa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肋的侧壁沿长度方向等间距地间隔设置数个贯通的梯形孔,用于穿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孔的开孔尺寸以及间隔尺寸均模数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钢筋围合成矩形环状,在矩形环的中部进行90°弯折使矩形环上半周竖直而下半周水平,锚固钢筋上半周嵌入至受压肋之中,下半周嵌入至底板之中,实现受压肋与底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钢筋沿受压肋的纵向,布置间距为3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受压肋采用抗压强度等级为C60或C60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预制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厚度为30mm~35mm。
CN202120405495.1U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Active CN214658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5495.1U CN214658143U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05495.1U CN214658143U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58143U true CN214658143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48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05495.1U Active CN214658143U (zh) 2021-02-24 2021-02-24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58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9620B1 (ko) 철근콘크리트 강합성 파형강판 구조물
CN103243804A (zh) 预应力薄壁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及其施工方法
CN113279501A (zh) 带撑排钢管钢板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CN210342375U (zh) 混凝土叠合板
CN214658143U (zh)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CN110409282B (zh) 一种基于永久性后张预应力uhpc套装模板的无腹筋预应力自养护组合梁及施工方法
CN218233999U (zh) 一种框架梁结构
CN111794421A (zh)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楼板
CN218346525U (zh) 一种预应力大跨度混凝土楼板
CN102852280A (zh) 一种带搁置头的预应力预制梁
CN112832441A (zh) 一种组合式预应力叠合楼板
CN213926975U (zh) 混凝土墙与预制压型钢板组合板连接结构
CN212582723U (zh) 一种设备底座梁
CN210288886U (zh) 一种frp约束cfst束组合柱
CN219569308U (zh) 一种预应力叠合板
CN218346548U (zh) 一种大面积预应力叠合板结构
CN220848250U (zh) 一种带肋叠合板
CN211080671U (zh) 一种内嵌墙板的钢-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CN220377543U (zh) 一种型钢混凝土柱节点结构
CN215330443U (zh) 一种全预制与叠合梁混合使用的预制梁柱节点连接构造
CN213539297U (zh) 桁架和具有其的楼板
CN202831390U (zh) 一种带搁置头的预应力预制梁
CN218933559U (zh) 一种双向交叉桁架叠合板
CN217000411U (zh) 一种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CN218933417U (zh) 钢结构模块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