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4998U -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4998U
CN216864998U CN202123440549.7U CN202123440549U CN216864998U CN 216864998 U CN216864998 U CN 216864998U CN 202123440549 U CN202123440549 U CN 202123440549U CN 216864998 U CN216864998 U CN 216864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inage
platform
ecological
draining
sl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405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春顶
雷茂哲
唐乐
贾平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Water Resources Pearl River Planning Surverying & Desig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Water Resources Pearl River Planning Surverying & Desig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Water Resources Pearl River Planning Surverying & Desig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Water Resources Pearl River Planning Surverying & Desig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405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4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4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4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堤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沿海堤通长设置,包括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和设在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内的堤身集水排水系统,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包括由临海侧至远海侧依次设置的一级排水平台、二级排水平台和三级排水平台,三级排水平台的高程大于二级排水平台的高程,二级排水平台的高程大于一级排水平台的高程,一级排水平台、二级排水平台、三级排水平台均为自临海侧至远海侧逐渐升高的缓坡,一级排水平台、二级排水平台、三级排水平台均与堤身集水排水系统连通。该排水结构既能抵抗迎水坡坡面冲刷破坏,又能快速将越浪水体排出堤外,防止海浪周期性叠加作用造成的生态海堤漫顶。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堤排水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海堤是我国沿海地区防御台风风暴潮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基础设施。我国已建海堤大多都是传统堤防型,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提高,建设以抗御台风风暴潮为主,兼顾绿化、湿地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目标的生态海堤成为海岸防护新模式。
与传统海堤相比,生态海堤对景观性、亲水性要求较高,堤顶设计高程较低,多采用允许越浪标准设计。当遭遇台风风暴潮时,越浪水体会对海堤迎水坡坡面造成冲刷破坏,并且海浪作用具有周期性,叠加容易造成生态海堤漫顶,危及生态海堤整体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抵抗迎水坡坡面冲刷破坏,又能快速将越浪水体排出堤外,防止海浪周期性叠加作用造成生态海堤漫顶的排水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沿海堤通长设置,包括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和设在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内的堤身集水排水系统,所述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包括由临海侧至远海侧依次设置的一级排水平台、二级排水平台和三级排水平台,所述三级排水平台的高程大于所述二级排水平台的高程,所述二级排水平台的高程大于所述一级排水平台的高程,所述一级排水平台、所述二级排水平台、所述三级排水平台均为自临海侧至远海侧逐渐升高的缓坡,所述一级排水平台、所述二级排水平台、所述三级排水平台均与堤身集水排水系统连通。
上述技术方案中,相邻两级排水平台的高程差为0.5~1.0m,各级排水平台的坡长为10~15m,各级排水平台的坡度为5%~10%。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堤身集水排水系统包括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碎石盲沟、排水沟、堤身集水井、排水涵管和拍门,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设在排水平台的表面,所述碎石盲沟位于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的下方且二者连通,所述排水沟设在排水平台的边缘,所述排水沟的下方设置堤身集水井且二者连通,所述碎石盲沟与所述堤身集水井连通,所述堤身集水井的排水端与所述排水涵管连通,所述排水涵管的排水端通向临海侧,所述排水涵管的排水端安装有拍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设在二级排水平台表面,所述碎石盲沟沿二级排水平台通长设置在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的下方,所述排水沟垂直于三级排水平台通长设在三级排水平台靠近二级排水平台的边缘。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堤身集水井与所述排水沟、所述碎石盲沟的连通处设有生态透水砌块。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级排水平台的表面和所述三级排水平台的表面均铺设花岗岩条石。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为具有4个上下贯通、上窄下宽的锥形缩颈方形孔口且外缘自嵌的正方形骑缝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通过具有坡度的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可以逐步降低海浪强度和海浪爬高,减少越浪量,从而减轻越浪水体对迎水坡坡面的冲刷,为迎水坡坡面排水减负;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设置有坡度还可以使越浪水体在重力作用下自流回海域。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和堤身集水排水系统的结合,提高了越浪水体的排水效率,有效降低了海浪周期性叠加作用导致海堤漫顶的风险,有利于提升海堤防御台风风暴潮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排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排水系统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10,一级排水平台11,二级排水平台12,三级排水平台13,堤身集水排水系统20,锥形四孔生态砌块21,碎石盲沟22,排水沟23,堤身集水井24,排水涵管25,拍门26,生态透水砌块27,花岗岩条石2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的高程以各级排水平台较低的一端距离海平面的距离进行计算。
本实施例的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沿海堤通长设置,如图1-2所示,包括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10和设在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10内的堤身集水排水系统20,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10包括由临海侧至远海侧依次设置的一级排水平台11、二级排水平台12和三级排水平台13,三级排水平台13的高程大于二级排水平台12的高程,二级排水平台12的高程大于一级排水平台11的高程。设计时,一级排水平台11、二级排水平台12、三级排水平台13的高程和坡长需根据挡潮标准、建设用地情况及景观功能需要综合设定。本实施例中,二级排水平台12的高程低于最高潮位0~0.5m,一级排水平台11、二级排水平台12、三级排水平台13的相邻两排水平台的高程差为0.5~1.0m,各级排水平台的坡长为10~15m,各级排水平台的坡度为5%~10%。一级排水平台11、二级排水平台12、三级排水平台13均为自临海侧至远海侧逐渐升高的缓坡。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三级缓坡形态的排水平台,海堤逐级抬高,以达到逐级降低波浪强度和波浪爬高、减少越浪量的目的;通过倾斜外海侧设置一定坡降,实现越浪水体在重力作用下自流漫坡回退至外海。本实施例的排水结构不仅可以满足生态海堤挡潮的基本功能需要,并且多级排水平台形成立体步道,可打造文化休闲水广场和休闲漫步道景观节点,为人们娱乐休闲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好去处。
一级排水平台11、二级排水平台12、三级排水平台13均与堤身集水排水系统20连通。通过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10和堤身集水排水系统20的结合,提高了越浪水体的排水效率,有效降低了海浪周期性叠加作用导致海堤漫顶的风险,有利于提升海堤防御台风风暴潮的能力。本实施例的一级排水平台11、二级排水平台12、三级排水平台13表面均铺设抗冲刷、耐久性好、自然化的护面材料,抵抗波浪冲刷,保护堤身安全。护面材料可以为条石、块石、混凝土板或生态砌块。
具体的,堤身集水排水系统20包括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21、碎石盲沟22、排水沟23、堤身集水井24、排水涵管25和拍门26。
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21设在二级排水平台12表面,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21的外形为正方形,具有4个上下贯通、上窄下宽的锥形缩颈方形孔口,外缘为自嵌式骑缝结构,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21采用不低于C30标号混凝土预制,单个生态砌块边长为40~60cm,厚度为30~50cm,方形孔口尺寸为4~8cm,孔口形成排水通道。根据景观生态功能需要,孔中可以填充种植土,种植景观观赏植物,丰富海堤滨海景观。在二级排水平台12表面铺设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21的基础上,一级排水平台11的表面和三级排水平台13的表面均铺设花岗岩条石28,条石尺寸60cm×40cm,厚度为20cm。根据铺装石材颜色的不同,可以设计个性化的图案铺装。
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21的底部设置碎石盲沟22,碎石盲沟22平行堤轴线纵向通长设置,横向垂直堤轴线每隔50~100m等距设置,碎石盲沟22厚度为50~100cm,底部倾斜堤身集水井24侧坡降为1%~2%,将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21收集的越浪水体导向堤身集水井24。
排水沟23设置在三级排水平台13边缘,平行堤轴线通长布置,底部倾斜与堤身集水井24相连通,排水沟23采用浆砌石、混凝土砌筑,底部倾斜堤身集水井24侧坡降不小于0.5%,排水沟23能够拦蓄三级排水平台13表面的部分越浪水体,并将越浪水体汇集到堤身集水井24。
堤身集水井24设置在排水沟23的下方并平行堤轴线等距分布,具有一定容纳空间,底部连接排水涵管25。本实施例中,堤身集水井24平行堤轴线每隔50m~100m等距设置,其尺寸需根据排水流量计算确定。堤身集水井24与碎石盲沟22、排水沟23连接位置设置开口,并在开口位置设置生态透水砌块27,以拦挡水中的碎石、垃圾,防止堤身集水井24淤积。
排水涵管25倾斜外海侧设置一定坡降,出口端设置拍门26,具有防止海水倒灌功能。本实施例中,排水涵管25与堤身集水井24一一对应,沿堤线每隔50m~100m等距设置,倾斜外海侧坡降为3%,拍门26需满足抗海水腐蚀的基本要求。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沿海堤通长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和设在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内的堤身集水排水系统,所述迎水坡坡面排水系统包括由临海侧至远海侧依次设置的一级排水平台、二级排水平台和三级排水平台,所述三级排水平台的高程大于所述二级排水平台的高程,所述二级排水平台的高程大于所述一级排水平台的高程,所述一级排水平台、所述二级排水平台、所述三级排水平台均为自临海侧至远海侧逐渐升高的缓坡,所述一级排水平台、所述二级排水平台、所述三级排水平台均与堤身集水排水系统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级排水平台的高程差为0.5~1.0m,各级排水平台的坡长为10~15m,各级排水平台的坡度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身集水排水系统包括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碎石盲沟、排水沟、堤身集水井、排水涵管和拍门,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设在排水平台的表面,所述碎石盲沟位于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的下方且二者连通,所述排水沟设在排水平台的边缘,所述排水沟的下方设置堤身集水井且二者连通,所述碎石盲沟与所述堤身集水井连通,所述堤身集水井的排水端与所述排水涵管连通,所述排水涵管的排水端通向临海侧,所述排水涵管的排水端安装有拍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设在二级排水平台表面,所述碎石盲沟沿二级排水平台通长设置在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的下方,所述排水沟垂直于三级排水平台通长设在三级排水平台靠近二级排水平台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堤身集水井与所述排水沟、所述碎石盲沟的连通处设有生态透水砌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排水平台的表面和所述三级排水平台的表面均铺设花岗岩条石。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形四孔骑缝生态砌块为具有4个上下贯通、上窄下宽的锥形缩颈方形孔口且外缘自嵌的正方形骑缝结构。
CN202123440549.7U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Active CN216864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0549.7U CN216864998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40549.7U CN216864998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4998U true CN216864998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50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40549.7U Active CN216864998U (zh) 2021-12-30 2021-12-30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4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172991A1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12211159A (zh) 一种生态护岸与生态驳岸组合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1040840Y (zh) 亲水消浪格型结构防波堤
CN109778798B (zh) 多级孔管堰分流放淤方法
CN109356090A (zh) 一种三角模块化生态型海堤
CN111501664A (zh) 一种生态海堤护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6864998U (zh) 一种生态海堤迎水坡排水结构
CN205557445U (zh) 一种挂壁式生态混凝土堤防
CN112411514A (zh) 一种用于铁路防护生态防风固沙系统
CN209555882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生态护坡
CN203668883U (zh) 架空式消浪观景平台结构
CN207260063U (zh) 多功能生态海堤架构体系
CN214883385U (zh) 一种城市山区河道生态护岸结构
CN214784037U (zh) 一种生态河道护坡
CN106522163A (zh) 一种用于河道的生态砖
KR100461664B1 (ko) 식생 호안블록의 설치구조 및 시공방법.
CN112359777A (zh) 一种城市山区河道生态护岸结构
CN216360698U (zh) 一种河道坡式生态护岸
CN105804005B (zh) 一种挂壁式生态混凝土堤防及其构建方法
KR20110083935A (ko) 친환경 복합 사방댐
CN217678882U (zh)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CN216864997U (zh) 一种多级消浪海堤结构
KR200231243Y1 (ko) 호안 식생용 블럭
CN205557447U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CN217480070U (zh) 山区河道多级生态护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