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57447U -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57447U
CN205557447U CN201620361545.XU CN201620361545U CN205557447U CN 205557447 U CN205557447 U CN 205557447U CN 201620361545 U CN201620361545 U CN 201620361545U CN 205557447 U CN205557447 U CN 2055574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ecological
dyke
eco
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6154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海
李志锋
脱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Orient Landscape Ecology Limited-Liability Co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Orient Landscape Ecology Limited-Liability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Orient Landscape Ecology Limited-Liability Co filed Critical Beijing Orient Landscape Ecology Limited-Liability Co
Priority to CN20162036154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574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574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574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所述生态混凝土堤防通过在堤顶设置生态绿化带,迎水面设置生态槽,堤身预埋排涝逆止阀管,将河道生态系统与河岸陆地生态系统进行连通,使堤防和河岸、河道形成生态循环系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自动循环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且能够促进原生态生物群落的形成成长,通过使用植物与混凝土材料的结合,不仅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具有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也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堤防,特别是涉及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背景技术
沿河、渠、湖、海岸或行洪区、分洪区、围垦区的边缘修筑的挡水建筑物称为堤防。堤防是世界上最早广为采用的一种重要防洪工程。筑堤是防御洪水泛滥,保护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措施。堤防约束洪水后,将洪水限制在行洪道内,使同等流量的水深增加,行洪流速增大,有利于泄洪排沙,此外堤防还可以抵挡风浪及抗御海潮。堤防的建设,一般都与河道整治密切结合。
渠道化的河岸和灰色的水泥与周围的景观极不协调,而且与生态觉醒后现代人们追求回归自然的需求不一致。同时,渠道化结构对河道坡面采取了封闭的形式,河道中的生物和微生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环境,很难生存下去,河道的自净能力遭到了破坏。各种水生植物也难以在坚硬的结构坡面上生长,各种水生动物也因此失去了生存环境而无法生存,严重破坏水生态系统。整个城市生态系统也因为不透水材料的阻隔而分割成两个部分,河道因此失去了其生态廊道作用。
同时,由于混凝土堤防不能蓄水,割断了地表径流与地下水的联系,城市地下水得不到补充,洪水在护岸内也不能正常蓄积,造成洪水位和枯水位相差很大,不但影响城市水资源的利用,而且给河道景观美化带来很大困难。
生态堤防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景观生态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美学等学科于一体的水利工程,它以保护河道系统中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创造和谐的自然景观为前提,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改造成水系统、土壤系统以及生物系统三者相互涵养的近自然状态。
在河湖建设中,堤防生态化代表着堤防技术的发展方向。生态堤防摒弃了渠道化、硬质化的护岸方式,利用植物或者植物与土木工程相结合,对河湖坡面进行防护,追求水域的自然地貌形态和自然断面形态,保持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达到具有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效果的堤防形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以解决上述问题,通过使用植物与混凝土材料的结合,不仅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具有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包括混凝土堤身,所述混凝土堤身顶部设有土壤槽,所述土壤槽底部设有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的渗水管,所述混凝土堤身的迎水面水平平行设有至少两排生态槽,所述生态槽内填充有土壤,所述混凝土堤身的迎水面还设有贯穿连接所述生态槽延伸至混凝土堤身底部的渗透花管,所述渗透花管上开具有孔洞,所述生态槽外侧设有弧形防冲挡板,所述混凝土堤身内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贯穿设置有排涝逆向阀管,所述排涝逆向阀管上设有逆止阀。
优选地,所述渗水管顶部设有过滤箱体。
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堤身的顶部还设有景观型堤顶护栏。
优选地,所述生态槽的有效深度为20~60cm,宽度为60~100cm,所述生态槽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40~80cm。
优选地,所述生态槽内的土壤为人工填充的河道底泥或河沙,或者所述生态槽内的土壤为自然沉积的泥沙。
优选地,所述生态槽内种植有两栖植物。
优选地,所述渗透花管的底部设有过滤槽。
优选地,所述渗透花管为PVC管,且所述渗透花管上开具有孔洞。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混凝土堤防通过在堤顶设置生态绿化带,迎水面设置生态槽,堤身预埋排涝逆止阀管,使堤防和河岸、河道形成生态循环系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自动循环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且能够促进原生态生物群落的形成成长,通过使用植物与混凝土材料的结合,不仅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具有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混凝土堤防重新构建了被混凝土堤防隔断的生态系统,通过管道以及生态槽和土壤槽中的植物、微生物将河道生态系统与河岸陆地生态系统进行连通,具有极强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在堤防上种植了植物,使得原本灰色的混凝土形成了绿色景观层,增强了景观效果。并且植物能够吸收河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极具生态净化功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生态混凝土堤防结构示意图;
其中,1~景观型堤顶护栏;2~土壤槽;3~过滤箱体;4~渗水管;5~排涝逆向阀管;6~生态槽;7~弧形防冲挡板;8~渗透花管;9~混凝土堤身;10~过滤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如图1所示,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混凝土堤防通过在堤顶设置生态绿化带,迎水面设置生态槽,堤身预埋排涝逆止阀管,使堤防和河岸、河道形成生态循环系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生态混凝土堤防包括混凝土堤身9,所述混凝土堤身9顶部设有土壤槽2,所述土壤槽2底部设有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的渗水管4,所述混凝土堤身9的迎水面水平平行设有至少两排生态槽6,所述生态槽6内填充有土壤,所述混凝土堤身9的迎水面还设有贯穿连接所述生态槽6延伸至混凝土堤身9底部的渗透花管8,所述渗透花管8上开具有孔洞,所述生态槽6外侧设有弧形防冲挡板7,所述混凝土堤身9内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贯穿设置有排涝逆向阀管5,所述排涝逆向阀管5上设有逆止阀。
如图1所示,所述生态混凝土堤防包括混凝土堤身9,混凝土堤身9能够极大地提高工程寿命,抗冲刷、防洪能力强,且性价比较高。所述混凝土堤身9顶部设有土壤槽2,通过设置土壤槽2能够填土种植植物,改变了传统混凝土堤防顶部为纯平面的结构,使得河道生态系统与河岸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的串联。所述混凝土堤身9的顶部还设有景观型堤顶护栏1,能够对游人进行有效的安全防护,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优选地,所述土壤槽2底部设有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的渗水管4,使得土壤槽2内的给水能够无动力自动排入河道。所述渗水管4的上端与所述土壤槽2底面相隔一段距离,进而使得土壤槽2内能够存留一定量积水,利于植物生长。更优选地,所述渗水管4顶部设有过滤箱体3,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槽2中的泥沙大量进入渗水管4中,堵塞渗水管4。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堤身9的迎水面水平平行设有至少两排生态槽6,所述生态槽6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40~80cm,具体排数可根据水文条件设置。所述生态槽6可与混凝土堤身9的迎水面垂直或者倾斜。优选地,所述生态槽6的有效深度为20~60cm,宽度为60~100cm,既能保证有效的种植面积,又能够保证结构的强度以及施工难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有效深度是指能够填充土壤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生态槽6内填充有土壤,所述生态槽6内的土壤为人工填充的河道底泥或河沙,或者所述生态槽6内的土壤为自然沉积的泥沙。当河道较为干净时,由于水面的涨落带来的泥沙沉积量很少,需要人工填充的河道底泥或河沙作为种植土壤,直接采用河道底泥或河沙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当地的微生物环境,获得更高的生态功效。由于河道水面的变化可能较大,所述生态槽6内种植两栖植物最为适宜,避免植物溺水,更有利于长期生存。所述生态槽6外侧设有弧形防冲挡板7,能够降低水流对生态槽6内土壤生物的冲刷,形成河岸堤防生态系统。
如图1所示,所述混凝土堤身9的迎水面还设有贯穿连接所述生态槽6延伸至混凝土堤身9底部的渗透花管8。优选地,所述渗透花管8为PVC管,寿命长,性价比高,易于施工。且所述渗透花管8上开具有孔洞,使得渗透花管8在排水的同时能够具有灌溉功能。优选地,所述渗透花管8可横向间隔1~2m设置,保证排水性能。进一步,所述渗透花管8的底部设有过滤槽10,防止河道中的泥沙进入渗透花管8内,堵塞管道。
进一步,所述混凝土堤身9内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贯穿设置有排涝逆向阀管5,将堤防外水系循环排到河道内,形成自动排涝,实现整体结构的自排水。所述排涝逆向阀管5上设有逆止阀,由于管道网络连接后,在河道水流的影响下,可能出现水倒灌的现象,而逆止阀则能够防止倒灌的发生,提高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混凝土堤防通过在堤顶设置生态绿化带,迎水面设置生态槽,堤身预埋排涝逆止阀管,使堤防和河岸、河道形成生态循环系统,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自动循环降低后期维护成本,且能够促进原生态生物群落的形成成长,通过使用植物与混凝土材料的结合,不仅具备一定的结构强度,能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同时具有能够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具有自我修复能力、具有净化功能,也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混凝土堤防重新构建了被混凝土堤防隔断的生态系统,通过管道以及生态槽和土壤槽中的植物、微生物将河道生态系统与河岸陆地生态系统进行连通,具有极强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在堤防上种植了植物,使得原本灰色的混凝土形成了绿色景观层,增强了景观效果。并且植物能够吸收河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极具生态净化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混凝土堤防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构建,其具体步骤如下:
A、修建生态混凝土堤防的基础,设置钢筋结构,预埋渗水管4、排涝逆向阀管5,并在所述渗水管4、排涝逆向阀管5内设置不锈钢链条。施工过程,各种预埋管道内设置不锈钢链条,便于后期进行管道疏通。
B、采用混凝土使用常规浇筑方法浇筑所述生态混凝土堤防的主体结构。
C、在土壤槽2、生态槽6中回填土壤,种植两栖植物。所述土壤可分层回填,形成微生物环境和营养物质环境,促进原生态生物群落的形成和成长。
D、采用常规养护方法对生态混凝土堤防进行养护。
通过上述构建方法,重新构建了被混凝土堤防隔断的生态系统,通过管道以及生态槽和土壤槽中的植物、微生物将河道生态系统与河岸陆地生态系统进行连通,具有极强的生态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在堤防上种植了植物,使得原本灰色的混凝土形成了绿色景观层,增强了景观效果。并且植物能够吸收河道中过剩的营养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极具生态净化功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8)

1.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包括混凝土堤身(9),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堤身(9)顶部设有土壤槽(2),所述土壤槽(2)底部设有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的渗水管(4),所述混凝土堤身(9)的迎水面水平平行设有至少两排生态槽(6),所述生态槽(6)内填充有土壤,所述混凝土堤身(9)的迎水面还设有贯穿连接所述生态槽(6)延伸至混凝土堤身(9)底部的渗透花管(8),所述渗透花管(8)上开具有孔洞,所述生态槽(6)外侧设有弧形防冲挡板(7),所述混凝土堤身(9)内沿河道方向倾斜向下贯穿设置有排涝逆向阀管(5),所述排涝逆向阀管(5)上设有逆止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管(4)顶部设有过滤箱体(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堤身(9)的顶部还设有景观型堤顶护栏(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槽(6)的有效深度为20~60cm,宽度为60~100cm,所述生态槽(6)垂直方向上的间距为40~8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槽(6)内的土壤为人工填充的河道底泥或河沙,或者所述生态槽(6)内的土壤为自然沉积的泥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槽(6)内种植有两栖植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花管(8)的底部设有过滤槽(1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混凝土堤防,其特征在于:所述渗透花管(8)为PVC管,所述渗透花管(8)横向间隔1~2m设置。
CN201620361545.XU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Active CN2055574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1545.XU CN205557447U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61545.XU CN205557447U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57447U true CN205557447U (zh) 2016-09-07

Family

ID=568067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61545.XU Active CN205557447U (zh) 2016-04-26 2016-04-26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5744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6014A (zh) * 2016-04-26 2016-07-13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及生态混凝土堤防的构建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56014A (zh) * 2016-04-26 2016-07-13 北京东方园林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及生态混凝土堤防的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86570B (zh) 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WO2016172991A1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206477311U (zh) 一种多层阶梯式生态驳岸系统
CN110725233B (zh) 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
TWI593855B (zh) An Artificial Waters System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Algae Bloom
CN105970875B (zh) 利用自然能量在海滩促淤固砂的方法
CN106702980B (zh) 防止沟壁土壤流失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构建方法
CN106320253A (zh) 一种多塘生态补水系统构建方法
CN105000748A (zh) 典型农田面源污染物“点-线-面”综合截控系统
CN203021406U (zh) 一种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
CN108612047B (zh) 一种河湖岸坡的生态修护结构
CN102926362B (zh) 一种农田排水的控污减排方法
CN207003363U (zh) 挡墙结构和河道护岸系统
CN205557445U (zh) 一种挂壁式生态混凝土堤防
CN110761241B (zh) 城市河道生态提防
CN104234007B (zh) 一种河流盐碱土质堤坡绿化方法
CN105804033B (zh) 一体式w型农田生态退水沟渠
CN109928573A (zh) 一种黑臭河道下沉式绿地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110028164A (zh) 一种拦截净化面源污染的湖滨带及其构建方法
CN207498888U (zh) 一种河漫滩湿地坑塘系统
CN205557447U (zh) 一种生态混凝土堤防
CN108166439A (zh) 一种河流微生境改善系统及方法
CN114651672B (zh) 一种淤泥质海岸生态修复和减灾空间系统
CN212506106U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CN105804005B (zh) 一种挂壁式生态混凝土堤防及其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