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506106U -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2506106U
CN212506106U CN202021030203.2U CN202021030203U CN212506106U CN 212506106 U CN212506106 U CN 212506106U CN 202021030203 U CN202021030203 U CN 202021030203U CN 212506106 U CN212506106 U CN 212506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planting
retaining wall
concrete
plan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03020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光今
刘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103020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2506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2506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25061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30Flood prevention; Flood or storm water management, e.g. using flood barrier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碎石垫层、C15素混凝土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层、种植土壤层和挡土墙,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素土夯实层、碎石垫层、C15素混凝土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层和种植土壤层,种植土壤层从高至低阶梯状铺设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第一种植层与第二种植层之间设有混凝土挡墙,第二种植层与第三种植层之间设有格宾石笼网挡墙,挡土墙位于底端用于稳定整个驳岸且自下向上依次为M5水泥砂浆砌筑毛石砌块挡土墙和C15混凝土压顶,本实用新型将河流与陆地交界处通过层级阶梯形式进行处理并设置适应不同环境的植物形成景观绿化带,增强河岸和水体的景观生态效益,同时提供良好的景观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态驳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背景技术
近些年随着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很多城市水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驳岸作为河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为了快速见效的防洪、排洪,很多自然弯曲的河岸采用工程硬化手段把河流固化、渠道化。这种处理岸线的方式破坏了河岸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养分等物质的循环,恶化了陆地上的植被空间,同时也使一些水生动植物失去了良好的生存、栖息场所。造成的这一系列生态破坏,使得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不断退化,河道污染问题频频发生,水质污染现象逐渐严重。人们必须不断的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去维护河流的良好环境。此外,传统的河岸工程设计中大多数驳岸处理偏硬质化,如浆砌块石驳岸、石笼驳岸等,景观效果差,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难以恢复。
目前河岸工程设计对此做出的策略为:将自然土坡堆积成弧形且在自然土坡内侧设置有水泥砂浆及防水涂抹,种植土与钢混结构层之间无缝连接,上铺草皮及绿化。这种做法:1)只作了单一的绿化与软化,只是在原来硬质驳岸的基础上通过工程措施增加了植物,生态效益有所提升,然后却不够充分,此驳岸未能考虑河流中其他生物(如鱼、虾等)的生存环境;2)此驳岸景观功能单一,且当遇到暴雨时,水位上升淹没驳岸后将严重影响植被生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将河流与陆地交界处通过层级阶梯形式进行处理并设置适应不同环境的植物形成景观绿化带,增强河岸和水体的景观生态效益,同时提供良好的景观效果。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碎石垫层、C15素混凝土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层、种植土壤层和挡土墙,所述素土夯实层铺设在最下面,且在素土夯实层上表面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碎石垫层、C15素混凝土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层和种植土壤层,所述种植土壤层从高至低阶梯状铺设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所述第一种植层与第二种植层之间设有混凝土挡墙,所述第二种植层与第三种植层之间设有格宾石笼网挡墙,所述挡土墙位于底端用于稳定整个驳岸,且该挡土墙自下向上依次为M5水泥砂浆砌筑毛石砌块挡土墙和C15混凝土压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种植层内嵌设有竖向的雨水溢流管,所述雨水溢流管上端比第一种植层高30mm-50mm且管口设有过滤网,所述碎石垫层内设有排水管,所述雨水溢流管下端与排水管相连,如此设置,在雨水季雨水过多时,能够有效即使的排出多余雨水,防止发生内涝现象,保护植物,设有过滤网使较大颗粒状的泥土不能进入管道,从而保护管道延长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层设置为与种植土壤层相同的阶梯状,如此设置,使阶梯状的种植土壤层结构更加稳定,以防因水位变化或日积月累的重力作用使种植土壤层变形影响整体的美观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碎石垫层、C15素混凝土层、C15混凝土压顶的铺设厚度均为100mm,如此设置,最优化选择铺设参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C15混凝土压顶上表面与最低水位齐平且比第三种植层高50mm-100mm,所述格宾石笼网挡墙上表面高出常水位100mm-150mm且比第二种植层高50mm-100mm,所述混凝土挡墙上表面高出最高水位100mm-150mm且比第一种植层高50mm-100mm,如此设置,使自然水体处于最低水位时,第三种植层内保留的水可通过格宾石笼网挡墙渗入第二种植层,为两个种植层内的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当水位处于常水位时,第二种植层与第三种植层内保留的水分可供植物正常生长;当水位处于最高水位时,水位依然低于第一种植层与第二种植层之间设置混凝土挡墙,防止第一种植层的植物不耐水淹没而失去景观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种植层内种植耐干旱植物,所述第二种植层内种植耐水淹植物,所述第三种植层内种植挺水植物,所述挡土墙外的自然水体内种植浮水植物或沉水植物,如此设置,使植物种类较多,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不同的栖息环境,提高生态多样性,同时有益于自然水体的净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在原本少有或没有景观的硬质驳岸上增添了有层次的植物景观,改善了河岸的生态环境,增加了生态效益;
2、本实用新型为水生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同时为河流中其他生物(如鱼、虾等)提供了更好的生存环境,有利于河流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恢复和水体的净化。
3、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当遇到暴雨时,水位上升淹没部分驳岸后也不影响植被生长,适用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的铺设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水位和植物种类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出进一步说明: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素土夯实层1、碎石垫层2、C15素混凝土层3、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种植土壤层7和挡土墙,所述素土夯实层1铺设在最下面,且在素土夯实层1上表面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碎石垫层2、C15素混凝土层3、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和种植土壤层7,所述种植土壤层7从高至低阶梯状铺设第一种植层18、第二种植层19和第三种植层20,所述第一种植层18与第二种植层19之间设有混凝土挡墙9,所述第二种植层19与第三种植层20之间设有格宾石笼网挡墙8,所述挡土墙位于结构的底端用于稳定整个驳岸,且该挡土墙自下向上依次为M5水泥砂浆砌筑毛石砌块挡土墙5和C15混凝土压顶6。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种植层18内嵌设有竖向的雨水溢流管11,所述雨水溢流管11上端比第一种植层18高30mm-50mm且管口设有过滤网12,所述碎石垫层2内设有排水管10,所述雨水溢流管11下端与排水管10相连,如此设置,在雨水季雨水过多时,能够有效即使的排出多余雨水,防止发生内涝现象,保护植物,设有过滤网12使较大颗粒状的泥土不能进入管道,从而保护管道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层4设置为与种植土壤层7相同的阶梯状,如此设置,使阶梯状的种植土壤层7结构更加稳定,以防因水位变化或日积月累的重力作用使种植土壤层7变形影响整体的美观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碎石垫层2、C15素混凝土层3、C15混凝土压顶6的铺设厚度均为100mm,如此设置,最优化选择铺设参数。
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C15混凝土压顶6上表面与最低水位齐平且比第三种植层20高50mm-100mm,所述格宾石笼网挡墙8上表面高出常水位100mm-150mm且比第二种植层19高50mm-100mm,所述混凝土挡墙9上表面高出最高水位100mm-150mm且比第一种植层18高50mm-100mm,如此设置,使自然水体处于最低水位时,第三种植层20内保留的水可通过格宾石笼网挡墙8渗入第二种植层19,为两个种植层内的植物提供生长所需的水分;当水位处于常水位时,第二种植层19与第三种植层20内保留的水分可供植物正常生长;当水位处于最高水位时,水位依然低于第一种植层18与第二种植层19之间设置混凝土挡墙9,防止第一种植层18的植物不耐水淹没而失去景观效果。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种植层18内种植耐干旱植物13,所述第二种植层19内种植耐水淹植物14,所述第三种植层20内种植挺水植物15,所述挡土墙外的自然水体内种植浮水植物16或沉水植物17,如此设置,使植物种类较多,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不同的栖息环境,提高生态多样性,同时有益于自然水体的净化,耐干旱植物13以开花草本植物为主,如波斯菊、鸡冠花、鼠尾草等;耐水淹植物14可选择如:鸢尾、鸭跖草、苔草等;挺水植物15可选择如:莎草、水葱、菖蒲等;浮水植物16可选择如:芡实、睡莲、荇菜等;沉水植物17可选择如:金鱼藻、狐尾藻、苦草等。
本实用新型在投入使用时:
种植在三个种植层内及自然水面的绿植改善了河岸生态环境,为河流中其他生物(如鱼、虾等)提供生存环境,使得河流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同时会形成有层次的景观,呈现出丰富的景观效果。
在河水处于最低水位时,河水漫过第三种植层20,经格宾石笼网挡墙8渗入第二种植层19的种植土壤内,提供两个种植层内植物赖以生存的水源;在河水处于最高水位时,河水漫过第二、第三种植层20,而不能没过第一种植层18,保证了第一种植层18内的植物不致因水淹而破坏河岸景观效果。
在暴雨时,当第一种植层18内水位高于设计值时,超出的雨水将在通过雨水溢流管11经排水管10输往市政雨水管排出,防止内涝现象产生而破坏河岸景观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包括素土夯实层、碎石垫层、C15素混凝土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层、种植土壤层和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素土夯实层铺设在最下面,且在素土夯实层上表面自下而上依次铺设碎石垫层、C15素混凝土层、防水钢筋混凝土层和种植土壤层,所述种植土壤层从高至低阶梯状铺设第一种植层、第二种植层和第三种植层,所述第一种植层与第二种植层之间设有混凝土挡墙,所述第二种植层与第三种植层之间设有格宾石笼网挡墙,所述挡土墙位于底端用于稳定整个驳岸,且该挡土墙自下向上依次为M5水泥砂浆砌筑毛石砌块挡土墙和C15混凝土压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层内嵌设有竖向的雨水溢流管,所述雨水溢流管上端比第一种植层高30mm-50mm且管口设有过滤网,所述碎石垫层内设有排水管,所述雨水溢流管下端与排水管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钢筋混凝土层设置为与种植土壤层相同的阶梯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垫层、C15素混凝土层、C15混凝土压顶的铺设厚度均为100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C15混凝土压顶上表面与最低水位齐平且比第三种植层高50mm-100mm,所述格宾石笼网挡墙上表面高出常水位100mm-150mm且比第二种植层高50mm-100mm,所述混凝土挡墙上表面高出最高水位100mm-150mm且比第一种植层高50mm-100mm。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种植层内种植耐干旱植物,所述第二种植层内种植耐水淹植物,所述第三种植层内种植挺水植物,所述挡土墙外的自然水体内种植浮水植物或沉水植物。
CN202021030203.2U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Active CN212506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0203.2U CN212506106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030203.2U CN212506106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2506106U true CN212506106U (zh) 2021-02-09

Family

ID=7438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030203.2U Active CN212506106U (zh) 2020-06-08 2020-06-08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250610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5531A (zh) * 2022-05-06 2022-07-22 重庆交通大学 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775531B (zh) * 2022-05-06 2024-05-03 重庆交通大学 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5531A (zh) * 2022-05-06 2022-07-22 重庆交通大学 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775531B (zh) * 2022-05-06 2024-05-03 重庆交通大学 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生态防渗岸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1697B (zh) 硬质钢筋混凝土护岸斜坡生态修复方法
WO2016172991A1 (zh) 一种无动力滨河景观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
CN110700186B (zh) 一种应对水文变化的消落带生态护坡系统
CN103643654B (zh) 植物篱河堤护坡生态治理的方法
CN106193247A (zh) 用于海绵城市的一体化雨水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4790346A (zh) 水库消落带岸坡防护松木桩-石笼网组合植生挡土墙
TWI593855B (zh) An Artificial Waters System for Ecological Control of Algae Bloom
CN110725233B (zh) 一种用于游荡性河流整治的生态护岸
CN106702980B (zh) 防止沟壁土壤流失的农田生态排水沟渠构建方法
CN112391997B (zh)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建设的生态河道堤岸结构
CN109469001B (zh) 一种河道生态系统重建结构及其构建运行方法
CN109399800A (zh) 一种河流湖泊径流污染梯级控制系统
CN211972073U (zh) 一种城镇生态河道断面
CN203080471U (zh) 一种扇形多阶梯式生态缓冲型护岸系统
CN110862192A (zh) 一种保护水源地的生态防污与护坡方法
CN207553247U (zh) 下凹绿地雨水利用与收集系统
CN105804033B (zh) 一体式w型农田生态退水沟渠
CN110761241B (zh) 城市河道生态提防
CN210559648U (zh) 梯级多段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池
CN205557445U (zh) 一种挂壁式生态混凝土堤防
CN209854660U (zh) 一种生态水利护坡
CN217923356U (zh) 一种格宾石笼驳岸结构
CN212506106U (zh) 一种阶梯式生态驳岸结构
CN109629510A (zh) 一种生态驳岸系统及其建造方法
CN114182686B (zh) 原木框体与资源化混凝土组合结构生态护坡及其构建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