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8882U -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78882U CN217678882U CN202222037487.3U CN202222037487U CN217678882U CN 217678882 U CN217678882 U CN 217678882U CN 202222037487 U CN202222037487 U CN 202222037487U CN 217678882 U CN217678882 U CN 2176788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ver
- ecological
- pile
- bored concrete
- b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40000000218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927 cl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570 cla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65 Abomasum Anatomy 0.000 claims 1
- 240000008893 Cynodon dactylon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5000014676 Phragmites communis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10000001624 Hip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12 basement exca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91 sco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481 Brea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73 anch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95 organic fertiliz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03 river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65 rop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个沿河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前排灌注桩和后排灌注桩,双排桩中间设置起到截污作用的排水廊道,上面建设宽度2~3米人行滨水慢行系统,相邻灌注桩之间填充有若干个生态植草袋,生态植草袋中种植耐旱耐淹耐旱植物、水生植物,灌注桩远离河岸的一侧设置钢筋网,河底设置框格梁,相邻框格梁中间采用干砌大块石回填,石缝隙中回填种植土并种植水生植物及水下森林,灌注桩靠近河岸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旋喷桩依次并排设置且旋喷桩的排列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河岸岸上种植灌木带、乔木带,灌木带、乔木带之间设置宽度4~12米道路;河岸上靠近河边侧设置景观栏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河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城市内河道堤防沿线建筑物较为密集,河道综合整治及堤防改造时,房屋征迁困难,用地空间有限,河堤护岸建设成为直立的硬质护岸,同时,已建成的排水系统错综复杂,进入河道的污染源众多,造成河道及水环境治理后,依然存在河道重度污染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绿色、安全、环保的水生态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一些具有经济实力的城市已着手改造现状老旧、存在安全隐患、生态性较差的硬质护岸,一并解决河道水体污染问题。通常采用水工挡土墙或排桩+混凝土挂板结构或生态袋(植草带)等结构的护岸,在河岸上进行雨污分流等市政管网工程。
上述岸墙结构的缺点如下:
1、采用水工挡土墙结构,需要很大的施工工作面及开挖放坡空间,通常在临近建筑物的情况下,难以实施;
2、采用排桩+混凝土挂板结构,存在岸墙建成后全为混凝土硬质岸墙,生态和景观性较差,不符合现代生态治理河道的理念;
3、采用生态袋(植草带)结构,需要进行放坡开挖,成型后需要按一定的坡度比例叠放完成,以达到永久边坡的稳定性,其占地较多;
4、单独采用排水廊道,需要很大的施工工作面及开挖支护空间,投资较大,难以实施;
5、单独建设人行滨水慢行系统,需要重新设置基础,功能单一,费用较高。
6、若河岸上雨污分流等市政管网工程对污水截排不彻底,容易使河道水体持续污染,水环境治理工程效果大打折扣。
近期,许多城市相继出台相关要求,河道生态治理应从适宜生物栖息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工程对水文、水深、流速、底质、河道形态、断面形式及材料等多方面生境因子的影响,构建适宜生物栖息及繁殖的生境条件;护岸应根据河道功能需要刚柔结合,因地制宜,护岸材料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应选取具有较好透水性、有利于水体交换,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生态亲和性较佳材料。同时,为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要求,纠正雨污错接、控制径流污染、减轻排水防涝压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措施融入水系治理项目的建设之中。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多功能生态护岸结构来避免上述缺点的出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提高挡水强度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若干个沿河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前排灌注桩和后排灌注桩,前排灌注桩和后排灌注桩中间设置起到截污作用的排水廊道,排水廊道上面建设宽度2~3米人行滨水慢行系统及喜阴植物带和花卉景观带,前排灌注桩和后排灌注桩底端固定连接在河道两岸底部,临近河道侧灌注桩底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地梁,临近河道侧灌注桩顶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腰梁,前排灌注桩顶端设置有将若干个将前排灌注桩相连接的冠梁,所述腰梁、冠梁、地梁、排水廊道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腰梁与冠梁之间、腰梁与地梁之间填充有若干个生态植草袋,灌注桩远离河岸的一侧设置有钢筋网且钢筋网与腰梁、冠梁、地梁固定连接;生态植草袋中种植耐旱耐淹耐旱植物、水生植物;河底设置框格梁,相邻框格梁中间采用干砌大块石回填,干砌大块石缝隙中回填种植土并种植水生植物及水下森林;灌注桩靠近河岸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旋喷桩依次并排设置且旋喷桩的排列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相邻旋喷桩外侧面相接触;所述旋喷桩底端高度低于河道底端高度,旋喷桩顶端端面与冠梁下端面相接触;河岸岸上种植灌木带、乔木带,灌木带、乔木带之间设置宽度为4~12米道路;河岸上靠近河边侧设置景观栏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前排灌注桩和后排灌注桩之间增设的多道刚性连接的连梁,增大了双排桩支护结构整体的侧向刚度,能有效抵挡河道岸边的侧向压力;同时通过在灌注桩内侧设置一道密排的旋喷桩作为止水幕墙,减少成桩后两岸土体因水压力出现垮塌状况,提高了河道两岸的稳固性;在腰梁和冠梁间回填生态植草袋,并在临水侧固定连接不锈钢钢筋网,其可以有效避免河水对河岸的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同时在生态植物袋内的植被生长后,生态景观效果较好;在靠近河岸部位设置了排水廊道,对因为岸上市政排水系统未彻底进行雨污水分流,而进行了兜底截排,对改善河道水体水质、纠正雨污错接、控制径流污染、减轻排水防涝压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在排水廊道上不设置建设人行滨水慢行系统,在岸顶设置景观带及道路系统,能节约用地,减少投资;本方案具有安全、稳定、节约投资、节约工程建设用地、景观较好、河道截污治污效果显著等优点。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廊道与沿河排污口连接,收集初小雨及污水,其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排水廊道顶部设置人行滨水慢行系统,包括人行道及景观带。
进一步的,所述相邻旋喷桩外侧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若干个生态植草袋层叠交错设置且相邻生态植草袋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腰梁、冠梁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旋喷桩底端高度低于腰梁底端高度,旋喷桩顶端端面与冠梁下端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生态植草袋内装填有中粗砂、黏土,所述生态植草袋内种植有植被。
进一步的,所述河底设置的框格梁的横截面积为80cm×80cm,相邻两根中心间距为5.0-6.0米一根,相邻框格梁中间采用干砌大块石回填。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前排灌注桩和后排灌注桩之间增设的多道刚性连接的腰梁,增大了双排桩支护结构整体的侧向刚度,能有效抵挡河道岸边的侧向压力,增大了双排桩支护结构的抗倾覆安全系数。
2、在靠近河岸部位设置了排水廊道,对因为岸上市政排水系统未彻底进行雨污水分流,而进行了兜底截排,对改善河道水体水质、纠正雨污错接、控制径流污染、减轻排水防涝压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3、采用双排桩支护结构无需支设锚索,大大减少了对地下空间的占用,方便在临近建筑物边的河道进行施工。
4、掏空前排灌注桩相邻桩间的土壤,在腰梁和冠梁间回填生态植草袋;掏空后排桩相邻桩间的土壤,在腰梁和地梁间回填生态植草袋,并在临水侧固定连接不锈钢钢筋网,其可以有效避免河水对河岸的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生态景观效果及岸墙抗水流冲刷效果较好。
5、在排水廊道7上面建设宽度2~3米人行滨水慢行系统及喜阴植物带和花卉景观带,在岸顶设置灌木带、乔木带及道路系统,节约了用地,减少投资,使沿岸人们观水、亲水更加便捷。
6、在河底设置框格梁,起到对撑作用,使两岸护岸更加稳固;相邻框格梁中间采用干砌大块石回填,使河底抗冲刷效果更加明显;干砌大块石缝隙中回填种植土并种植水生植物及水下森林,使治理后的河底更加趋近与天然河道,生态及景观性较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图;
图中:1、前排灌注桩;2、后排灌注桩;3、旋喷桩;4、钢筋网;5、腰梁;6、生态植草袋;8、灌木带;7、排水廊道;9、道路;10、乔木带;11、耐旱耐淹耐旱植物;12、喜阴植物带;13、花卉景观带;14、人行滨水慢行系统;15、水生植物;16、框格梁;17、水生植物及水下森林;18、干砌大块石;19、地梁;20、景观栏杆;21、冠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个沿河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中间设置起到截污作用的排水廊道7,排水廊道 7上面建设宽度2~3米人行滨水慢行系统14及喜阴植物带12和花卉景观带13,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底端固定连接在河道两岸底部,临近河道侧灌注桩底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地梁19,临近河道侧灌注桩顶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1相连接的腰梁5,前排灌注桩1顶端设置有将若干个将前排灌注桩1相连接的冠梁21,腰梁5、冠梁21、地梁19、排水廊道7 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腰梁5与冠梁21之间、腰梁5与地梁19之间填充有若干个生态植草袋6,灌注桩1远离河岸的一侧设置有钢筋网4且钢筋网4与腰梁5、冠梁21、地梁19固定连接;生态植草袋6中种植耐旱耐淹耐旱植物 11、水生植物15;河底设置框格梁16,相邻框格梁16中间采用干砌大块石 18回填,干砌大块石18缝隙中回填种植土并种植水生植物及水下森林17;灌注桩1靠近河岸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3,旋喷桩3依次并排设置且旋喷桩3的排列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相邻旋喷桩3外侧面相接触;旋喷桩3底端高度低于河道底端高度,旋喷桩3顶端端面与冠梁21下端面相接触;河岸岸上种植灌木带8、乔木带10,灌木带8、乔木带10之间设置宽度为4~12米道路9;河岸上靠近河边侧设置景观栏杆20。
本实用新型通过竖直灌注在河道两岸边土体中的灌注桩及顶部和底部设置有冠梁21、腰梁5,对拟开挖的土体进行支护,桩后进行密排旋喷桩3止水,相邻灌注桩间土体挖除,回填生态植草袋,并在临水侧设置不锈钢钢筋网进行抗冲防护。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靠近河岸部位设置了排水廊道,对因为岸上市政排水系统未彻底进行雨污水分流,而进行了兜底截排,对改善河道水体水质、纠正雨污错接、控制径流污染、减轻排水防涝压力、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通过竖直灌注在河道两岸边土体中的灌注桩,及顶部和靠近靠近河道底部设置有冠梁21、腰梁5,使结构成为一个整体,增大了支护结构整体的侧向刚度,能有效抵挡河道岸边的侧向压力;灌注桩内侧设置一道密排的旋喷桩3作为止水幕墙,减少成桩后开挖土体因水压力造成的垮塌;临河侧掏空后的桩间及上下两冠梁21间回填生态植草袋6,并在临水侧设置不锈钢钢筋网,能有效应对河水对河岸的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植物生长后,生态景观效果较好,具有安全稳定、绿色、生态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根据河道两侧的地质条件,确定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的灌注桩的桩长、桩径、桩间距、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之间的间距,对灌注桩、腰梁5、冠梁21、地梁19、排水廊道6节面尺寸以及桩位进行确认和标记,根据施工要求,在平整场地后,在桩位上按照设定高度,采用钻孔灌注桩的方式完成所有灌注桩,灌注桩的桩顶均预留有锚固钢筋,且前排灌注桩1桩顶的高度高于后排前排灌2的桩顶高度,根据河道两侧的排水情况,确定排水廊道6的尺寸、高程,对排水廊道6的节面尺寸以及桩位进行确认和标记;采用现浇法完成排水廊道6,选择满足要求的种植土,根据河道水流流速、耐旱、耐淹等合理选择排水廊道6上面景观带植物类型,在灌注桩的桩顶以及临近河底浇筑一体成型的冠梁21、腰梁5 和地梁19,预留或预埋安装不锈钢钢筋网的孔位,选择满足要求的生态袋,袋子中装填砂土,配合比为粗砂:粘土=1:9,掺和有机肥料,根据河道水流流速、水深等合理选择植物类型,挖除相邻桩间及上下两冠梁21间现状土体,回填装好的生态袋;块石回填腰梁5临河侧开挖基坑,根据河道水流流速、水深,及植草袋所填材料的特性,合理选择不锈钢钢筋网的材料、直径、编制方式等;安装不锈钢钢筋网,根据河道水流流速,合理选择河底水生植物类型及合理选择干砌块石的大小,生态边坡植物成活养护。
Claims (9)
1.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直立生态护岸结构、排水廊道系统、人行滨水慢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包括若干个沿河道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所述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中间设置起到截污作用的排水廊道(7),所述排水廊道(7)上面建设宽度2~3米人行滨水慢行系统(14)及喜阴植物带(12)和花卉景观带(13),所述前排灌注桩(1)和后排灌注桩(2)底端固定连接在河道两岸底部,临近河道侧灌注桩底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相连接的地梁(19),临近河道侧灌注桩顶部设置有将若干个灌注桩(1)相连接的腰梁(5),所述前排灌注桩(1)顶端设置有将若干个将前排灌注桩(1)相连接的冠梁(21),所述腰梁(5)、冠梁(21)、地梁(19)、排水廊道(7)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腰梁(5)与冠梁(21)之间、腰梁(5)与地梁(19)之间填充有若干个生态植草袋(6),所述灌注桩(1)远离河岸的一侧设置有钢筋网(4)且钢筋网(4)与腰梁(5)、冠梁(21)、地梁(19)固定连接,所述生态植草袋(6)中种植耐旱耐淹耐旱植物(11)、水生植物(15),河底设置框格梁(16),相邻所述框格梁(16)中间采用干砌大块石(18)回填,所述干砌大块石(18)缝隙中回填种植土并种植水生植物及水下森林(17),所述灌注桩(1)靠近河岸的一侧设置有若干个旋喷桩(3),所述旋喷桩(3)依次并排设置且旋喷桩(3)的排列方向与河道的长度方向相一致;所述相邻旋喷桩(3)外侧面相接触;所述旋喷桩(3)底端高度低于河道底端高度,所述旋喷桩(3)顶端端面与冠梁(21)下端面相接触;河岸岸上种植灌木带(8)、乔木带(10),灌木带(8)、乔木带(10)之间设置宽度为4~12米道路(9),河岸上靠近河边侧设置景观栏杆(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灌注桩(1)和所述后排灌注桩(2)均由若干并排布置的灌注桩组合而成,相邻两根灌注桩之间留有间隙,将间隙间土壤掏空回填生态植草袋(6),生态植草袋(6)层叠交错设置且相邻生态植草袋(6)之间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灌注桩(1)和所述后排灌注桩(2)的底端均插入河道地下的硬土层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排灌注桩设置起到截污作用的排水廊道(7),排水廊道(7)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旋喷桩(3)外侧面相接触。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水廊道(7)顶部设置人行滨水慢行系统(14),所述人行滨水慢行系统(14)包括人行道及景观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河底设置框格梁(16)的横截面积为80cm×80cm,相邻两根中心间距为5.0-6.0米一根。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3)底端高度低于河道底端高度。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植草袋(6)内装填有中粗砂、黏土,所述生态植草袋(6)内种植有植被,植被为狗牙根、高阳毛、麦冬、芦苇中的一种或多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37487.3U CN217678882U (zh) | 2022-08-03 | 2022-08-03 |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037487.3U CN217678882U (zh) | 2022-08-03 | 2022-08-03 |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78882U true CN217678882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250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037487.3U Active CN217678882U (zh) | 2022-08-03 | 2022-08-03 |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78882U (zh) |
-
2022
- 2022-08-03 CN CN202222037487.3U patent/CN21767888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66520B (zh) | 电力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法 | |
CN212956380U (zh) | 一种利于排水的生态护坡 | |
CN105714736A (zh) | 一种新型生态沟渠及其建造方法 | |
CN206693140U (zh) | 一种水利工程护坡 | |
CN214832388U (zh) | 一种增强河岸稳固性的河道护岸结构 | |
CN217678882U (zh) |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 |
CN210507515U (zh) | 一种绿化型重力式挡土墙 | |
CN212896148U (zh) | 一种组合式生态护坡 | |
CN210216318U (zh) | 生态式河道边坡防护结构 | |
CN112343004A (zh) | 一种护岸工程的预制透水生态脚槽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5182302A (zh) | 一种用于城市河道的多功能直立生态护岸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113944138A (zh) |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自然型岸坡防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205804371U (zh) | 一种防护胀缩性岩土路堑边坡的结构 | |
CN110565577A (zh) | 一种渠道整治工程的生态修复方法 | |
CN215758827U (zh) | 一种适用于软弱地基的生态河道护岸 | |
CN213173541U (zh) | 一种用于城市建成区域河道的直立生态护岸结构 | |
CN210597203U (zh) | 一种生态护坡墙 | |
CN218842992U (zh) | 一种用于渠道的生态护坡结构 | |
CN217580226U (zh) | 一种集排水、加固和生态绿化于一体的边坡生态防护结构 | |
CN217053239U (zh) | 生态护坡结构 | |
CN214143521U (zh) | 景观滨水步道系统 | |
CN215252668U (zh) | 一种新型水库大坝防渗结构 | |
CN108411851A (zh) | 一种河海围垦区斜坡堤用混凝土板护面结构的施工方法 | |
CN218933167U (zh) | 一种盐渍土地区路基边坡防护结构 | |
CN216664011U (zh) | 一种水域边坡防护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