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1735U - 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61735U CN216861735U CN202220542283.2U CN202220542283U CN216861735U CN 216861735 U CN216861735 U CN 216861735U CN 202220542283 U CN202220542283 U CN 202220542283U CN 216861735 U CN216861735 U CN 2168617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feboat
- swing arm
- rotating
- rope
- pulle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涉及船只下放技术领域,包括有船头吊挂装置及船尾吊挂装置,所述船头吊挂装置用于吊挂救生艇的船首,所述船尾吊挂装置用于吊挂救生艇的船尾,所述船头吊挂装置或所述船尾吊挂装置包括有:基础架构,其下端与母船体固定连接;转动摆臂,其下端与所述基础架构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摆臂用于吊挂救生艇,所述转动摆臂可以上下摆动;稳定绳索,绕设于所述基础架构及所述转动摆臂上,并由救生艇张紧,所述稳定绳索用于救生艇在所述转动摆臂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基础架构运动时稳定所述转动摆臂与救生艇的相对位置。稳定绳索使得救生艇在转动摆臂的带动下相对于基础架构下放时不会产生晃动,提高入水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只下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
背景技术
救生艇,在船只出事时供船员逃生用的小船,大型船只上都会有配备,一般来说下放救生艇都是比较紧急的时刻,必须让救生艇迅速并且稳定地掉落至海面上让受困者使用,虽然目前市面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下放装置,但传统的用吊艇索在救生艇两端降落救生艇的方式依旧是最平稳以及安全的方式。
例如,申请号为CN202120036830.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便提供了一种液压重力式救生艇吊艇架,包括吊艇架及横向固定装置;横向固定装置包括绑带、带式收紧器、Y形连接叉、转钩、挡环和止动销;绑带一端设置在带式收紧器上,绑带另一端固定连接在Y形连接叉的叉口一端,Y形连接叉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转钩,挡环设置在Y形连接叉上,在Y形连接叉上设有一销孔,止动销设置在销孔中;横向固定装置通过带式收紧器设置在吊艇架上。该实用新型具有能提高救生艇横向固定性能与稳定性的优点。
对于由吊艇架所牵引的下水的救生艇船只而言,放弃了快速下水,就需要在下水的平稳性上做更多的考量,因此在设计时最重要的是入水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包括有船头吊挂装置及船尾吊挂装置,所述船头吊挂装置及所述船尾吊挂装置平行设置于母船体上,所述船头吊挂装置用于吊挂救生艇的船首,所述船尾吊挂装置用于吊挂救生艇的船尾,所述船头吊挂装置或所述船尾吊挂装置包括有:基础架构,其下端与母船体固定连接;转动摆臂,其下端与所述基础架构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摆臂用于吊挂救生艇,所述转动摆臂可以上下摆动;稳定绳索,绕设于所述基础架构及所述转动摆臂上,并由救生艇张紧,所述稳定绳索用于救生艇在所述转动摆臂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基础架构运动时稳定所述转动摆臂与救生艇的相对位置。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稳定绳索通过多个滑轮与所述基础架构、所述转动摆臂及救生艇滑动连接,其中,多个滑轮分别为设置于所述基础架构上的基架滑轮、设置于救生艇上的救生艇滑轮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动摆臂上的摆臂滑轮,所述稳定绳索依次经过并抵靠所述基架滑轮、所述救生艇滑轮、所述摆臂滑轮并由所述基架滑轮、所述救生艇滑轮、所述摆臂滑轮张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稳定绳索一端通过自动钢索挂钩与所述基础架构连接,所述稳定绳索端部挂置于所述自动钢索挂钩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自动钢索挂钩包括转动部及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基础架构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铰接,且,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引导弧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抵抗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旋转的弹性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有电控触发部,所述电控触发部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固定部的铰接处,所述电控触发部用于控制所述转动部相对于所述固定部转动打开所述自动钢索挂钩与所述稳定绳索端部的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有定位钢索,所述定位钢索下端连接于母船体上,所述定位钢索上端连接于所述转动摆臂上,所述定位钢索抵靠于救生艇远离所述船头吊挂装置或所述船尾吊挂装置的侧面上并由救生艇张紧。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船尾吊挂装置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转动摆臂顶端的顶部吊杆,所述顶部吊杆与所述转动摆臂连接端的另一端通过绳索与救生艇顶端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转动摆臂上还设置有检查用的检查扶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通过设置稳定绳索使得救生艇在转动摆臂的带动下相对于基础架构下放时不会产生晃动,提高入水的稳定性;
2.本申请的稳定绳索通过自动钢索挂钩与基础架构连接,在救生艇下放到合适的位置后自动钢索挂钩会因为机械式的结构自动打开与稳定绳索之间的连接,救生艇摆动入水,由船侧优先入水继而引导船体入水,有效减少入水晃动频次;
3.进一步的,为防止自动钢索挂钩出现自动断开失败的情况,本申请在自动钢索挂钩上设置了电控触发部,电控触发部能为自动钢索挂钩提供瞬间的扭转力,使得自动钢索挂钩的转动部相对于固定部瞬间转动一下从而打开自动钢索挂钩与稳定绳索之间的连接关系。
进一步的或者其他细节的有益效果将在实施例中论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船头吊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稳定绳索稳定救生艇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稳定绳索绑定状态下船只下降状态示意图;
图5本申请救生艇解除稳定绳索绑定入水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自动钢索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自动钢索挂钩剖视图。
其中,1-基础架构、2-转动摆臂、3-稳定绳索、4-定位钢索、a-1-基架滑轮、a-2-救生艇滑轮、a-3-摆臂滑轮、31-自动钢索挂钩、311-转动部、312-固定部、313-弹性件、314-电控触发开关、3111-第一挡块、3212-第二挡块、21-顶部吊杆、22-检查扶梯、31-a-引导弧面、3-a-第一绳索段、3-b-第二绳索段。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母船体指的是救生艇入水前所置于的船体。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解释:
实施例:
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请参照图1、图2及图3,包括有船头吊挂装置及船尾吊挂装置,船头吊挂装置及船尾吊挂装置平行设置于母船体上,所述船头吊挂装置用于吊挂救生艇的船首,所述船尾吊挂装置用于吊挂救生艇的船尾,所述船头吊挂装置和所述船尾吊挂装置包括有基础架构1、转动摆臂2、稳定绳索3,其中,基础架构1通过螺栓结构固定于母船体上,而转动摆臂2的下端铰接于基础架构1上,转动摆臂2与基础架构1之间的活动连接由起艇绞车5控制转动摆臂2相对于基础架构1的转动及制动,转动摆臂2的上端设置有自然垂下的挂置索,船头吊挂装置及船尾吊挂装置的两条挂置索分别对救生艇的船尾及船头连接从而吊起救生艇,稳定绳索3设置于基础架构1及转动摆臂2上,且稳定绳索3部分抵靠在救生艇上并由救生艇张紧,稳定绳索3用于救生艇在转动摆臂2带动下相对于基础架构1运动时稳定转动摆臂与救生艇的相对位置。
具体一点,稳定绳索3通过多个滑轮来牵引救生艇,多个滑轮包括设置于基础架构1上的基架滑轮a-1、设置于救生艇上的救生艇滑轮a-2以及设置于转动摆臂2上的摆臂滑轮a-3,摆臂滑轮a-3的数量为两个,稳定绳索3的上端与转动摆臂2固定设置,之后依次通过两个摆臂滑轮a-3张紧,继而经过救生艇滑轮a-2并由救生艇滑轮a-2张紧,再通过位于基础架构1上的机架滑轮a-1进行张紧,然后稳定绳索3的下端通过自动钢索挂钩31与基础架构1连接固定。参照图1及图4,转动摆臂2下端通过铰接件2-1与基础架构1铰接,铰接件2-1即为转动摆臂2与基础架构1的铰接点,起艇绞车5的起艇牵引索与转动摆臂2相连接,起艇绞车5转动时实现对起艇牵引索的收绳或者放绳,当起艇绞车5收绳时,起艇牵引索的线程变短,转动摆臂2以图1中顺时针方向转动,转动摆臂2向上抬升,当起艇绞车5放绳时,起艇牵引索的线程变长,转动摆臂2以图1中逆时针方向转动,此时转动摆臂2带动救生艇向下转动,即图4中船体的位置变化状态(图中位于上方的救生艇为初始未下放救生艇的状态,下方倾斜的救生艇为转动摆臂2摆动下降救生艇后的救生艇位置状态),在下降的过程中,基架滑轮a-1、救生艇滑轮a-2、摆臂滑轮a-3依旧对稳定绳索3保持张紧的趋势,甚至于摆臂滑轮a-3、救生艇滑轮a-2与稳定绳索3的相对位置依旧保持不变,从而维持救生艇与转动摆臂2的相对位置;而稳定绳索3与基架滑轮a-1的相对位置在下降的过程中持续发生变化,至少在救生艇滑轮a-2及基架滑轮a-1之间的第一绳索段3-a与基架滑轮a-1与自动钢索挂钩31之间的第二绳索段3-b共线前(两者共线后转动摆臂2继续下降稳定绳索3将不再抵靠基架滑轮a-1),稳定绳索3依旧与基架滑轮a-1抵靠并由基架滑轮a-1维持稳定绳索3下半端的张紧,故而在上述时间段内,救生艇通过稳定绳索3的绑定处于平稳状态,不会出现晃动,但若继续下降稳定绳索3的长度有限,稳定绳索3在绷直状态下致使基础架构1卡住转动摆臂2,使得转动摆臂2无法继续下降,严重一点可能会致使转动摆臂2损坏。为方便理解,此处解释一下上文提到的共线,由于基架滑轮a-1抵靠稳定绳索3造成稳定绳索3在基架滑轮a-1处出现了折弯,使得稳定绳索3的第一绳索段3-a与第二绳索段3-b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而在转动摆臂2带动救生艇向下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绳索段3-a与第二绳索段3-b之间的夹角不断增大,直至角度达到180°后,由于基架滑轮a-1不再抵靠稳定绳索3,第一绳索段3-a与第二绳索段3-b之间的角度大小不再发生变化维持在180°,此时即为第一绳索段3-a与第二绳索段3-b的共线状态。
因此本申请中,稳定绳索3与基础架构1之间采用自动钢索挂钩31进行连接,在稳定绳索3离开基架滑轮a-1继续下降的过程中,自动钢索挂钩31会促使稳定绳索3的下端自动脱离,防止出现上述隐患。转动摆臂2上还设置有检查用的检查扶梯22,检查扶梯22方便平时工作人员上下转动摆臂2,对转动摆臂2上的结构进行检修。
再具体一点,请参照图6及图7,自动钢索挂钩31为钩型件,而稳定绳索3的下端为吊环结构,自动钢索挂钩31挂置于稳定绳索3的吊环结构上,自动钢索挂钩31包括转动部311及固定部312,固定部312与基础架构1固定连接,转动部311与固定部312铰接,转动部311可绕着与固定部312的铰接点旋转,转动部311与稳定绳索3下端的吊环结构接触面为引导弧面31-a,稳定绳索3在救生艇滑轮a-2及基架滑轮a-1之间的绳索段与基架滑轮a-1与自动钢索挂钩31之间的绳索段共线之后,转动摆臂2继续下降的过程中,稳定绳索3持续绷紧,施加于转动部311上的力持续变大,吊环结构与引导弧面31-a相互作用下促使转动部311相对于312转动,最终稳定绳索3的下端从基础架构1上脱落实现自动断开,刚断开时救生艇仍处于倾斜状态如图4中所示,但由于稳定绳索3断开,其倾斜状态不再有绳索对其进行维持,为维持自身的重心,救生艇以其与转动摆臂2连接点为基点进行摆动,救生艇在靠近水面的位置以摇摆的方式入水,即救生艇的船侧优先拍击水面继而整个救生艇入水,保证救生艇入水的稳定性在摆动过程中,救生艇以图4状态变为图5状态;请参照图6及图7,转动部311上设置有第一挡块3111,固定部312上设置有第二挡块3121,在第一挡块3111与第二挡块312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313,弹性件3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挡块3111及第二挡块3121固定连接,而弹性件313的作用是用于抵抗转动部311相对于312转动,弹性件313可以是压缩弹簧或者现有技术中具备弹性复位的标准件,由于弹性件313的支撑,常态下转动部311相对于固定部312定位,只有在受到强力作用下转动部311才会相对于固定部312转动,起到一定的限位,防止转动部311在常态下也能随意摆动,影响自动钢索挂钩31的使用;另外,基于上述结构的设置,自动钢索挂钩31与吊环结构通常情况下会自动引导断开,但不排除自动钢索挂钩31与吊环结构之间的引导失效的情况,故而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在转动部311与固定部312的铰接点处设置了电控触发部314,电控触发部314内部为电动激发装置,在接收到激发电信号后,电控触发部314会促使转动部311相对于固定部312转动,从而协助吊环结构从自动钢索挂钩31上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到的救生艇释放装置在不使用的时候,光靠稳定绳索3来稳定救生艇的位置抵御母船体平时行进的波动容易造成稳定绳索3的损坏,故而本申请的救生艇释放装置还包括有两条定位钢索4,定位钢索4的下端连接与母船体上,定位钢索4的上端连接于转动摆臂2上方,定位钢索4抵靠于救生艇远离船头吊挂装置或船尾吊挂装置的侧面上并由救生艇张紧,如此,在平时不释放救生艇时,在母船体行进中所产生的可能造成救生艇晃动的力由定位钢索4吸收,此时稳定绳索3不再受力,有效提高稳定绳索3的使用寿命,另外,定位钢索4这种对船体外侧面进行抵靠绷紧定位的方式相较于稳定绳索3的限位在平常的使用中更加稳定。
另外,由于对于救生艇来说其动力装置一般设置于船尾,故而船尾端一般偏重,故而本申请还在船尾吊挂装置的转动摆臂2顶端设置了顶部吊杆21,顶部吊杆21垂下绳索与救生艇尾部的顶端连接,平衡承重,防止出现救生艇向着船尾倾斜的情况,影响救生艇入水。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包括有船头吊挂装置及船尾吊挂装置,所述船头吊挂装置及所述船尾吊挂装置平行设置于母船体上,所述船头吊挂装置用于吊挂救生艇的船首,所述船尾吊挂装置用于吊挂救生艇的船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头吊挂装置或所述船尾吊挂装置包括有:
基础架构(1),其下端与母船体固定连接;
转动摆臂(2),其下端与所述基础架构(1)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摆臂(2)用于吊挂救生艇,所述转动摆臂(2)可以上下摆动;
稳定绳索(3),绕设于所述基础架构(1)及所述转动摆臂(2)上,并由救生艇张紧,所述稳定绳索(3)用于救生艇在所述转动摆臂(2)带动下相对于所述基础架构(1)运动时稳定所述转动摆臂(2)与救生艇的相对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绳索(3)通过多个滑轮与所述基础架构(1)、所述转动摆臂(2)及救生艇滑动连接,其中,多个滑轮分别为设置于所述基础架构(1)上的基架滑轮(a-1)、设置于救生艇上的救生艇滑轮(a-2)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动摆臂(2)上的摆臂滑轮(a-3),所述稳定绳索(3)依次经过并抵靠所述基架滑轮(a-1)、所述救生艇滑轮(a-2)、所述摆臂滑轮(a-3)并由所述基架滑轮(a-1)、所述救生艇滑轮(a-2)、所述摆臂滑轮(a-3)张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绳索(3)一端通过自动钢索挂钩(31)与所述基础架构(1)连接,所述稳定绳索(3)端部挂置于所述自动钢索挂钩(31)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钢索挂钩(31)包括转动部(311)及固定部(312),所述固定部(312)与所述基础架构(1)固定连接,所述转动部(311)与所述固定部(312)铰接,且,所述转动部(311)上设置有引导弧面(31-a)。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部(311)与所述固定部(312)的铰接处设置有用于抵抗所述转动部(311)相对于所述固定部(312)旋转的弹性件(3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其特征置于:还包括有电控触发部(314),所述电控触发部(314)设置于所述转动部(311)与所述固定部(312)的铰接处,所述电控触发部(314)用于控制所述转动部(311)相对于所述固定部(312)转动打开所述自动钢索挂钩(31)与所述稳定绳索(3)端部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定位钢索(4),所述定位钢索(4)下端连接于母船体上,所述定位钢索(4)上端连接于所述转动摆臂(2)上,所述定位钢索(4)抵靠于救生艇远离所述船头吊挂装置或所述船尾吊挂装置的侧面上并由救生艇张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尾吊挂装置还包括有设置于所述转动摆臂(2)顶端的顶部吊杆(21),所述顶部吊杆(21)与所述转动摆臂(2)连接端的另一端通过绳索与救生艇顶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摆臂(2)上还设置有检查用的检查扶梯(2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42283.2U CN216861735U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542283.2U CN216861735U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61735U true CN216861735U (zh) | 2022-07-01 |
Family
ID=82122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542283.2U Active CN216861735U (zh) | 2022-03-14 | 2022-03-14 | 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6173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3044A (zh) * | 2024-04-23 | 2024-05-28 | 威海德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救生艇悬挂系统 |
-
2022
- 2022-03-14 CN CN202220542283.2U patent/CN21686173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3044A (zh) * | 2024-04-23 | 2024-05-28 | 威海德创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救生艇悬挂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861735U (zh) | 一种救生艇释放装置 | |
NO743639L (zh) | ||
CN205396445U (zh) | 重力倒臂式吊艇架 | |
CN113492949B (zh) | 一种船舶救生用救生艇吊装装置 | |
KR101880730B1 (ko) | 트윈 텔레스코픽 보트 데빗 | |
NO802276L (no) | Krokutloeser-innretning. | |
JP3258493B2 (ja) | 船舶の起倒式フレームによる吊荷の振れ止め装置 | |
CN105151235A (zh) | 引航员从引航船安全转驳到工作艇的方法 | |
EP0045556B1 (en) | An anchor rack | |
US6095080A (en) | Tilting frame fold away swing boom skiff lift | |
CN216070406U (zh) | 一种救生艇降放装置 | |
CN216269778U (zh) | 可同时多个救生筏释放的救助艇吊架 | |
KR100210759B1 (ko) | 정박용 줄 하강기구 및 그 조작방법 | |
JP2000247573A (ja) | 水中浮遊物揚収支援装置及び方法 | |
US2347263A (en) | Coupling hook adapted to detachably connect small boats to the davit falls | |
CN208233300U (zh) | 一种新型艇架 | |
CN202279213U (zh) | 可自动释放的船舶救生装置 | |
CN209921552U (zh) | 一种下落平稳且安全性高的自由降落式吊艇架 | |
CN216232849U (zh) | 全封闭式高速救助艇用高安全性吊架 | |
US5216971A (en) | Catamaran righting apparatus | |
US28478A (en) | Suspending boats | |
JP3741516B2 (ja) | フック装置 | |
JP2001199386A (ja) | 長尺浮遊物の揚収方法および揚収装置 | |
CN114148456B (zh) | 一种无人艇自主脱钩的吊放装置 | |
CN118124806B (zh) | 一种直升机救援用稳定升降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