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61131U - 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 Google Patents

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61131U
CN216861131U CN202220813993.4U CN202220813993U CN216861131U CN 216861131 U CN216861131 U CN 216861131U CN 202220813993 U CN202220813993 U CN 202220813993U CN 216861131 U CN216861131 U CN 2168611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temperature sensor
temperature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81399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伟
张彦福
龙思习
臧默凯
王海松
苑玉泉
周瑞彬
杨尔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81399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611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611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611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涉及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和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实现方案为: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换热器、换热管路和控制器,换热管路内填充有换热液,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换热管路的输出端与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换热管路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散热装置和液泵;沿换热管路的延伸方向,加热器和散热装置分别位于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散热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公开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可以应用于对工作温度有特定要求的设备,以实现对设备的工作温度进行调节。

Description

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温度调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车辆和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一些设备对工作环境有着特定的要求,例如,针对某些只能在特定温度范围内工作的自动驾驶设备,为保证自动驾驶汽车快速识别周边环境,并安全、高效的完成在道路上行驶、停车等动作,往往需要高算力控制单元来分析、控制。高算力意味散热量比车辆常用的控制单元要大,当工作环境的温度过高或温度过低时,均有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基于此,相关技术中提出了可以在对工作温度有特定要求的设备上增设温度调节系统,以通过温度调节系统调节设备的工作温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换热器、换热管路和控制器,所述换热管路内填充有换热液,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对所述换热液进行加热的加热器、用于对所述换热液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换热液流动的液泵;
沿所述换热管路的延伸方向,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散热装置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之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和所述散热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运算装置,所述运算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所述自动驾驶车辆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运算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中,由于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加热器和散热装置,因此,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控制加热器或散热装置工作,以使流入所述换热器内的换热液的温度始终位于特定范围内。这样,可以将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应用于对工作温度有特定要求的设备,以实现对设备的工作温度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方案,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定。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运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示范性实施例做出说明,其中包括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细节以助于理解,应当将它们认为仅仅是示范性的。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做出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会背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同样,为了清楚和简明,以下的描述中省略了对公知功能和结构的描述。
请参见图1,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调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换热器100、换热管路和控制器,所述换热管路内填充有换热液,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10、用于检测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20、用于对所述换热液进行加热的加热器230、用于对所述换热液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240和用于驱动所述换热液流动的液泵250;
沿所述换热管路的延伸方向,所述加热器230和所述散热装置24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之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所述加热器230和所述散热装置24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换热器10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常见的换热器100,且所述换热器100包括供液体流通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进液口和出液口,其中,腔体的进液口形成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入端,腔体的出液口形成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出端。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流出的换热液可以通过所述腔体的进液口流入所述腔体,并可以通过所述腔体的出液口回流至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
当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应用于对工作温度有特定要求的设备时,可以将所述换热器100与所述设备连接,这样,流经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液可以与所述设备进行热量交换,以实现对所述设备的工作温度进行调节。其中,所述换热液可以是水、绝缘冷却液或其他液态介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可以靠近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设置,例如,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可以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以检测流入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的换热液的温度。具体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的探测端可以位于所述换热管路内部,当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也可以贴覆于所述换热管路的外壁。
相应地,上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可以靠近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设置,例如,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可以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以检测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流出的换热液的温度。具体地,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的探测端可以位于所述换热管路内部,当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也可以贴覆于所述换热管路的外壁。
上述加热器23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常见的加热器230,例如,所述加热器230可以采用PTC加热器230。具体地,所述加热器230可以位于所述换热管路的内部,当然,也可以贴覆于所述换热管路的外壁。这样,当所述加热器230处于工作状态,且换热液流经所述加热器230时,所述加热器230可以对换热液进行加热。
上述散热装置24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常见的散热装置240。例如,所述散热装置240可以包括散热风扇242,以通过所述散热风扇242对所述换热管路内的换热液进行冷却。
上述液泵25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常见的水泵,且所述液泵250位于所述换热管路的内部,且所述液泵250可以驱动所述换热液在所述换热管路和所述换热器100之间循环流动。
上述控制器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常见的控制器,例如,可以是各种类型的芯片、单片机、PCL等。此外,当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应用于特定设备时,所述控制器也可以复用所述特定设备中的控制单元。其中,可以预先在所述控制器中配置对所述加热器230和散热装置240的控制条件,例如,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检测到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流入的换热液的温度低于第一阈值时,可以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一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一检测信号时,控制所述加热器230工作,以通过所述加热器230对所述换热管路中的换热液进行加热,从而提高换热器100的问题。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加热器230工作的过程中,所述散热装置240处于非工作状态。
相应地,当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检测到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流出的换热液的温度高于第二阈值时,可以向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二检测信号,所述控制器在接收到所述第二检测信号时,控制所述散热装置240工作,以通过所述散热装置240对所述换热管路中的换热液进行冷却。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散热装置240工作的过程中,所述加热器230处于非工作状态。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
上述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所述温度调节系统所属设备的工作温度范围进行选取,例如,当所述设备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为0℃至100℃时,所述第一阈值可以为0℃,所述第二阈值可以是100℃。
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温度调节系统投入使用之后,可以使所述液泵250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这样,无论所述加热器230和散热装置240是否工作,所述换热液始终处于循环流动的状态,而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出端流出的换热液的温度可以视为与换热器100的温度相同,因此,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可以通过所述换热液实时监测所述换热器100的温度。并可以将监测的温度值反馈至控制器,以便于控制器基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加热器230和散热装置240的启闭状态。
此外,由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可以检测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流出的换热液的温度,即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可以检测流入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液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可以将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可以根据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加热器230和散热装置240的输出功率。例如,当所述加热器230工作过程中,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的检测结果指示所述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流出的换热液的温度过低,则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加热器230的输出功率增大。相应地,当所述散热装置240工作过程中,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的检测结果指示所述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流出的换热液的温度过高,则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散热装置240的输出功率增大。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温度调节系统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210、第二温度传感器220、加热器230和散热装置240,因此,控制器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210和第二温度传感器220的检测结果,控制加热器230或散热装置240工作,以使流入所述换热器100内的换热液的温度始终位于特定范围内。这样,可以将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应用于对工作温度有特定要求的设备,以实现对设备的工作温度进行调节。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路还包括输送管,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所述加热器230、所述散热装置240和所述液泵250分别安装于所述输送管上。
其中,所述输送管的输入端形成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所述输送管的输出端形成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相应地,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的探测端可以位于所述输送管内部,当然,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也可以贴覆于所述输送管的外壁。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的探测端可以位于所述输送管内部,当然,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也可以贴覆于所述输送管的外壁。所述加热器230可以位于所述输送管的内部,当然,也可以贴覆于所述输送管的外壁。所述液泵250位于所述输送管的内部。所述散热装置240可以设置于所述输送管的外壁,此外,所述散热装置240可以通过散热管道与所述输送管连通,以使所述换热液流经所搜散热管道进行散热。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所述输送管,并将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所述加热器230、所述散热装置240和所述液泵250分别安装于所述输送管上,以形成所述换热管路。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液的流量的流量计260,且所述流量计260和所述液泵25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其中,所述流量计260可以安装于所述输送管上,以通过所述流量计260监测流经所述输送管的换热液的流量。所述流量计260的具体安装方式与相关技术中常见的流量计260的安装方式类似,例如,所述流量计260的检测端可以位于所述输送管内。此外,所述流量计260还可以是超声波流量计260,在此情况下,所述流量计260可以安装于所述输送管的外壁。
上述液泵250可以是电动泵,且所述控制器可以控制所述电动泵的阀门开度。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所述换热管路包括流量计260,如此,所述流量计260可以检测所述换热管路内某一位置的换热液的流量,并可以将检测到的流量值实时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可以根据所述流量计260的检测结果控制所述液泵250的阀门开度,从而对流入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液的流量进行调节,有利于精确控制所述换热器100的工作温度。
可选地,所述换热管路还包括储液罐270,沿所述换热管路的延伸方向,所述储液罐270位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流量计260之间。
请参见图1,所述储液罐270的侧壁开设有进液口,所述储液罐270的底部开设有出液口。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换热管路中的换热液在流经所述储液罐270时,从所述储液罐270的进液口流入,并从所述储液罐270的出液口流出,所述储液罐270内可以填充所述换热液。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所述换热管路包括储液罐270,由于所述储液罐270内可以存储大量换热液,因此,可以增大所述液泵250的流量调节范围,且在所述换热管路内中的流量发生突变时,可以通过所述储液罐270进行缓冲,避免因所述换热液的流量突变而冲击所述换热管路中的部件的问题。此外,通过将所述储液罐270设置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流量计260之间,即所述流量计260的输入端与所述储液罐270的出液口连接,如此,所述流量计260的检测结果即为进入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液的流量,从而实现对进入所述换热器100的换热液的流量进行检测。
可选地,所述散热装置240包括散热管路241和散热风扇242,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第一子管和第二子管,所述散热管路24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子管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散热管路24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子管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子管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出端连接的一端形成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子管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入端连接的一端形成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
请参见图1,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和所述加热器230安装于所述第一子管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所述储液罐270、所述流量计260、所述液泵250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子管上。其中,所述加热器230位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与所述散热管路241之间。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位于所述散热管路241与所述储液罐270之间,所述流量计260位于所述储液罐270与所述液泵250之间。
上述散热风扇242可以安装于所述散热管路241的侧部,且所述散热风扇242的出风端面朝向所述散热管路241。这样,当所述散热风扇242开启时,可以实现对流经所述散热管路241内的换热液进行冷却。所述散热风扇242可以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这样,所述控制器可以通过控制所述散热风扇242开启或关闭,以实现对所述散热装置240的启闭状态进行控制。此外,所述散热管路241的外侧壁上还可以设置散热翅片,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散热管路241的散热效果。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子管和第二子管之间设置散热管路241,这样,换热液在所述换热管路中流动的过程中,可以流经所述散热管路241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散热管路241包括第一盘管。
其中,所述第一盘管可以呈螺栓状,或者,所述第一盘管可以为蛇形盘管。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散热管路241设置为盘管状,这样,可以延长所述换热液在所述散热管路241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对换热液的冷却效果。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100包括第二盘管。
其中,所述第二盘管可以呈螺栓状,或者,所述第二盘管可以为蛇形盘管。其中,所述第二盘管的输入端形成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盘管的输出端形成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出端。此外,所述第二盘管的外侧壁还可以设置换热翅片,以提高热量交换效果。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使所述换热器100包括第二盘管,这样,可以延长所述换热液在所述换热器100中的停留时间,从而有利于提高所述换热器100与其所属设备的换热效果。
可选地,所述换热器100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填充有所述换热液,所述换热液为绝缘换热液。
其中,换热器100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可以为开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进液口和出液口。
具体地,当所述温度调节系统用于对特定设备的工作温度进行调节时,可以将所述特定设备安装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使所述特定设备浸泡于所述换热液内。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浸泡式的换热器100,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换热器100与特定设备之间的换热效果。
请参见图1,在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接头280,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接头。所述换热管路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接头280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换热管路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接头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入端可拆卸连接。
该实施方式中,通过在所述换热管路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连接接头280和第二连接接头,如此,所述换热管路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接头280和第二连接接头与不同场景的换热器100连接,从而实现对不同场景的设备的工作温度进行调节。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运算装置,所述运算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
可以理解的是,请参见图2,所述运算装置还可以包括运算器300,由于运算器300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释放大量热量,从而导致运算器300的温度过高,而运算器300的温度过高时,将无法正常工作。此外,当所述运算器300处于低温环境下工作时,所述运算器300也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其中,所述运算器300可以是相关技术中常见的具有运算功能的控制器。
基于此,可以将所述温度调节系统的换热器100与所述运算器300连接,以通过所述温度调节系统对所述运算器300的工作温度进行调节。
其中,所述运算装置可以应用于各种运算场景,例如,所述运算装置可以形成自动驾驶车辆的计算单元。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运算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因此,所述运算装置可以实现上述温度调节系统的全部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驾驶车辆,所述自动驾驶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运算装置。
其中,所述运算装置可以形成所述自动驾驶车辆的计算单元。
该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自动驾驶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运算装置,因此,所述自动驾驶车辆可以实现上述运算装置的全部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应该理解,可以使用上面所示的各种形式的流程,重新排序、增加或删除步骤。例如,本公开中记载的各步骤可以并行地执行也可以顺序地执行也可以不同的次序执行,只要能够实现本公开公开的技术方案所期望的结果,本文在此不进行限制。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公开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根据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温度调节系统,包括:换热器(100)、换热管路和控制器,所述换热管路内填充有换热液,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的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210)、用于检测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出端的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20)、用于对所述换热液进行加热的加热器(230)、用于对所述换热液进行散热的散热装置(240)和用于驱动所述换热液流动的液泵(250);
沿所述换热管路的延伸方向,所述加热器(230)和所述散热装置(24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之间;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所述加热器(230)和所述散热装置(24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换热管路还包括输送管,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210)、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20)、所述加热器(230)、所述散热装置(240)和所述液泵(250)分别安装于所述输送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换热管路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换热液的流量的流量计(260),且所述流量计(260)和所述液泵(250)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换热管路还包括储液罐(270),沿所述换热管路的延伸方向,所述储液罐(270)位于所述换热管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流量计(26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散热装置(240)包括散热管路(241)和散热风扇(242),所述换热管路包括第一子管和第二子管,所述散热管路(24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一子管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散热管路(24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子管与所述换热器(100)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散热管路(241)包括第一盘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所述换热器(100)包括第二盘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换热器(100)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填充有所述换热液,所述换热液为绝缘换热液。
9.一种运算装置,所述运算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温度调节系统。
10.一种自动驾驶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算装置。
CN202220813993.4U 2022-04-08 2022-04-08 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Active CN2168611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3993.4U CN216861131U (zh) 2022-04-08 2022-04-08 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813993.4U CN216861131U (zh) 2022-04-08 2022-04-08 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61131U true CN216861131U (zh) 2022-07-01

Family

ID=82124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813993.4U Active CN216861131U (zh) 2022-04-08 2022-04-08 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611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9927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냉각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JP6987220B2 (ja) 電動モータの冷却方法および冷却装置
CN210680637U (zh) 车辆
JP2017105290A (ja) 駆動用バッテリの温度調整装置
CN110891397B (zh) 变流器的水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JP3722145B2 (ja) ハイブリッド電気自動車の冷却システム
TWI577578B (zh) 電動車之溫控系統
CN113725460A (zh) 一种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温度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4929000A (zh) 一种WBG和Si器件混合的电源水冷系统及其控制策略
CN216861131U (zh) 温度调节系统、运算装置和自动驾驶车辆
CN103253124B (zh) 半导体装置以及其冷却系统
CN106059323A (zh) 一种变频器的冷却系统
CN210805962U (zh) 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4953976B (zh) 一种车辆电驱动系统用智能散热控制方法
CN207133752U (zh) 一种用于计算机软件冲突导致的cpu过热的散热设备
CN205079328U (zh) 用于采暖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检测装置
CN212323044U (zh) 一种大功率燃料电池发动机温度管理系统
CN210283969U (zh) 车用燃料电池热管理系统
KR102589025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공조장치 제어방법
CN207106109U (zh) 用于热泵空调的制冷剂加热系统
CN206180747U (zh) 用于电机和电机驱动器的冷却机构
CN215474451U (zh) 冷却系统及具有其的电动客车
CN214249761U (zh) 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CN216958109U (zh) 一种燃料电池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CN213810807U (zh) 低品质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26

Address after: Floor 2-6 # 7, Technology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ark, No. 999 Xiuxian Road, Lingang Economic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330013

Patentee after: Nanchang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5 / F, building 1, No. 10, Shangdi 10th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100085

Patentee before: Apoll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