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45115U - 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45115U
CN216845115U CN202220017327.XU CN202220017327U CN216845115U CN 216845115 U CN216845115 U CN 216845115U CN 202220017327 U CN202220017327 U CN 202220017327U CN 216845115 U CN216845115 U CN 2168451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stant heating
heating system
warm
temporary stor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1732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马明阳
刘宗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1732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451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451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451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所述即热系统包括换向阀和加热单元,换向阀具有净水进口、第一冷水出口和第二冷水出口,净水进口可选择地与第一冷水出口和第二冷水出口中的一个连通,以使即热系统具有冷水供给模式和热水供给模式;加热单元包括预热装置和即热装置;在热水供给模式下,即热装置选择性地启闭,以使即热系统具有温水供给状态和热水供给状态。所述供水设备包括净水机、水龙头以及设置于所述净水机和所述水龙头之间的流体路径上的所述即热系统。本申请中应用了上述即热系统的供水设备具有充足的出水量,并且能够具有无级调温功能,使供水设备能够响应快地向外界提供冷水、温水或热水。

Description

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存在在水龙头与市政水路之间接入净水机以对原水进行净化的技术,且现有技术中的净水机有两种结构类型:一种是净水机仅具有过滤原水的过滤单元,原水经过滤单元过滤后经由水龙头排出,要实现出热水的功能,需要在水龙头内集成上述加热单元,但是现有的净水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力推送原水至滤芯进行渗透过滤,以过滤原水中的杂质而获得净水,进而即热式水龙头能够得到净水并对其进行加热,但经过净水机净化的水流会变小,可能导致向即热式水龙头的供水量不足,水龙头热水的出水量小,响应速度慢,甚至会出现供向即热件的净水不足而导致即热件干烧现象的发生;另外一种净水机是既具有过滤原水的过滤单元,又具有对经过滤后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单元,从而在接入水龙头后能够实现出热水的功能,但是该类集成于净水机内的加热单元一般采用热罐和发热盘配合以对热罐内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方式,此加热方式无法实现无级调温功能,导致最终从水龙头内出来的热水温度恒定,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以解决即热系统出水流量小、响应时间长的问题,同时使即热系统可实现无级调温功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所述即热系统具有供水口,所述的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包括: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能够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连通的净水进口、以及分别能够与所述供水口连通的第一冷水出口和第二冷水出口,所述净水进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冷水出口和所述第二冷水出口中的一个连通,以使所述即热系统具有冷水供给模式和热水供给模式;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冷水出口和所述供水口之间的水流路径上,所述加热单元包括预热装置和即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具有温水暂存腔及分别与所述温水暂存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温水出口,所述温水出口与所述即热装置连通,所述即热装置设有能够与所述供水口连通的出水口;在所述热水供给模式下,所述即热装置选择性地启闭,以使所述即热系统具有温水供给状态和热水供给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的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还具有下述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预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温水暂存腔的预热罐、以及用于加热所述预热罐内的水的加热件,所述第一进水口能够与所述第二冷水出口连通。
所述即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出水口的即热件,所述即热件具有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二冷水出口和所述温水出口连通的第二进水口,所述预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温水暂存腔的预热罐,所述第一进水口能够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所述即热系统还包括电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温水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的抽水泵,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温的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电控板控制所述抽水泵运行以将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泵送至所述即热件加热。
所述预热罐包括用于围成所述温水暂存腔的罐壁,所述罐壁的至少部分区域采用双层壁结构,且所述双层壁内具有真空保温层;和/或,所述预热罐外包裹有保温件。
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预热罐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预热罐以将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所述预热罐包括用于围成所述温水暂存腔的罐壁,所述罐壁为单层壁结构。
所述预热装置和所述即热装置沿横向并排布置,所述即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装置的温水出口和所述即热装置的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的抽水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水设备,包括净水机和水龙头,所述净水机和所述水龙头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置有上述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
所述供水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用于检测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净水机运行并经所述第二冷水出口直接或间接向所述预热装置供水;所述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净水机停止向所述预热装置供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了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通过内置的换向阀,实现了即热系统冷水供给模式和热水供给模式的切换,能够实现水流路径的快速调整,提升响应速度;其中,即热系统的冷水供给模式通过净水机的净水出口与换向阀的第一冷水出口连通得以实现,第一冷水出口流过的水直接流送至即热系统的供水口处,最终从水龙头流出冷水;而即热系统的热水供给模式是通过净水器的净水出口与换向阀的第二冷水出口连通得以实现,第二冷水出口流过的水能够直接或间接进入温水暂存腔内,温水暂存腔内水的水温将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以使温水暂存腔内水保持于温水状态,温水暂存腔与供水口的水流路径之间设有即热装置,当即热装置开启时,从温水暂存腔流出的温水通过即热装置加热,最终使供水口流出热水,由于即热系统上游具有温水暂存腔持续提供水源,使得即热系统的出水量稳定,避免现有技术中出水量小的问题,并且将温水进行加热,水升到所需温度的时间将会缩短,进而提升了即热系统的响应时间,使即热系统可以更快地向水龙头供水;另外,当即热装置关闭时,温水暂存腔内的水可以不经加热地流向供水口,使即热系统在热水供给模式下还可以由供水口提供温水。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温水暂存腔的预热罐、以及用于加热所述预热罐内的水的加热件,所述第一进水口能够与所述第二冷水出口连通。通过加热件对预热罐内水的加热,使预热装置能够具备自加热功能,有助于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向即热装置能够持续提供温水,以便缩短即热系统的响应时间。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即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出水口的即热件,所述即热件具有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二冷水出口和所述温水出口连通的第二进水口,所述预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温水暂存腔的预热罐,所述第一进水口能够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第一进水口与出水口连通,使得进入预热罐的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是来自即热件加热过的水,从第二冷水出口流出的冷水(或从温水出口流出的温水)通过第二进水口流入即热装置内进行加热,由此,冷水或温水通过即热件加热至预设温度后排至预热罐内暂存,保证温水暂存腔内温水储备量的同时,能够实现即热系统的无级调温,使温水暂存腔内温水的温度更容易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即热系统还包括电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温水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的抽水泵,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温的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电控板控制所述抽水泵运行以将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泵送至所述即热件加热。通过温度检测元件对温水暂存腔内水温的监控,使当水温不在预设温度范围内,电控板能够及时控制抽水泵,将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泵送至即热件进行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水送回至温水暂存腔内储存。通过即热件反复地加热,使得温水暂存腔内的水能够稳定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预热罐包括用于围成所述温水暂存腔的罐壁,所述罐壁的至少部分区域采用双层壁结构,且所述双层壁内具有真空保温层;和/或,所述预热罐外包裹有保温件。温水暂存腔的罐壁采用双层壁结构,或者通过保温件包裹在预热罐外的方式,能够提升温水暂存腔的保温性能,降低温降速率,使抽水泵不必频繁地开启,进而节省能耗。
4.在所述第一进水口能够与所述出水口连通的实现方式中,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预热罐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预热罐以将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通过加热件加热预热罐的方式,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不必通过即热件加热回流的温水而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使其保温状态下的功耗以及响应时间均降低。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热装置和所述即热装置沿横向并排布置,所述即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装置的温水出口和所述即热装置的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的抽水泵。通过抽水泵实现预热装置向即热件的供水,提升了供水效率。且抽水泵的设置,使得预热装置和即热装置之间可沿横向并排布置,而不必在温水出口和第二进水口之间设高度差,缩小了整机的高度尺寸,有助于小型化。
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水设备,在净水机和水龙头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置了上述的即热系统,进而能够使供水设备具有充足的出水量,并且能够具有无级调温功能,使供水设备能够快速响应外界提供冷水、温水或热水的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供水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用于检测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净水机运行并经所述第二冷水出口直接或间接向所述预热装置供水;所述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净水机停止向所述预热装置供水。通过设置于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检测装置,使预热装置内始终具有充足的水存量,一方面,使即热系统在热水供给状态下具有稳定的出水量,另一方面,避免温水暂存腔内的水存量不足,而导致加热件对预热罐罐壁的干烧等情况。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系统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换向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预热装置的剖切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系统和水龙头的连接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系统的水路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系统的水路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即热系统的水路结构图。
其中,
1-即热系统,11-供水口;
2-换向阀,21-净水进口,22-第一冷水出口,23-第二冷水出口;
3-预热装置,31-温水暂存腔,311-第一进水口,312-温水出口,32-预热罐, 321-双层壁结构,33-温度检测元件;
4-即热装置,41-出水口,42-第二进水口;
5-电控板;
6-抽水泵;
7-水位检测装置;
8-水龙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申请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1,即热系统1具有供水口11,即热系统1包括换向阀2,换向阀2具有能够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连通的净水进口21、以及分别能够与供水口11连通的第一冷水出口22和第二冷水出口23,净水进口21可选择地与第一冷水出口22和第二冷水出口23中的一个连通,以使即热系统1具有冷水供给模式和热水供给模式。
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本申请中所述换向阀2采用一进两出式换向阀,包括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连通的净水入口、与供水口11连通的第一冷水出口 22、以及与加热单元连通的第二冷水出口23,并且净水进口21可选择地与第一冷水出口22和第二冷水出口23中的一个连通。
其中,即热系统1的冷水供给模式通过净水机的净水出口与换向阀2的第一冷水出口22连通得以实现,在冷水供给模式下,水流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通过净水进口21流入换向阀2内,此时,在换向阀2内净水进口21与第一冷水出口22导通,使水流可以从第一冷水出口22流出并流向与第一冷水出口22 连通的供水口11,以使供水口11处可流出冷水。
即热系统1还包括加热单元,加热单元设置于第二冷水出口23和供水口 11之间的水流路径上,加热单元包括预热装置3和即热装置4,预热装置3具有温水暂存腔31及分别与温水暂存腔31连通的第一进水口311和温水出口 312,温水出口312与即热装置4连通,即热装置4设有能够与供水口11连通的出水口41;在热水供给模式下,即热装置4选择性地启闭,以使即热系统1 具有温水供给状态和热水供给状态。
即热系统1的热水供给模式是通过净水器的净水出口与换向阀2的第二冷水出口23连通得以实现:
在热水供给模式下,水流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通过净水进口21流入换向阀2内,此时,换向阀2内净水进口21与第二冷水出口23导通,使水流可以从第二冷水出口23流出并直接或间接地通过温水暂存腔31的第一进水口311 进入温水暂存腔31内暂存,温水暂存腔31内水的水温将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以使温水暂存腔31内水保持于温水状态;
温水暂存腔31与供水口11的水流路径之间设有即热装置4,当即热装置 4开启时,从温水暂存腔31流出的温水通过即热装置4加热,最终使供水口 11流出热水,由于即热系统1上游具有温水暂存腔31持续提供水源,使得即热系统1的出水量稳定,避免现有技术中出水量小的问题,并且将温水进行加热,水升到所需温度的时间将会缩短,进而提升了即热系统1的响应时间,使即热系统1可以更快地向水龙头8供水;另外,当即热装置4关闭时,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可以不经加热地从温水出口312流向供水口11,使即热系统1 在热水供给模式下还可以由供水口11提供温水。
由上述对于即热系统1工作模式的分析可见,换向阀2实现了即热系统1 冷水供给模式和热水供给模式的切换,能够实现水流路径的快速调整,提升响应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供水口11”的具体形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实施例下,即热系统1的供水口11有且仅有一个,冷水、温水、热水均自该供水口11排出,这样的设置方式的好处在于,能够简化即热系统1内部管路的布设,利于实现小型化;在另一种实施例下,供水口11包括用于出冷水的第一供水口11、以及用于出温水或热水的第二供水口11,这种设置方式的好处在于,冷水与温水、热水的水流管路可以单独设置,以更精确的控制供水口11流出的水的温度,避免使用一个水流管路后导致原水温受冷或受热而改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对于温水暂存腔31内温水的来源不做具体要求,其可以采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方式一:如图4所示,预热装置3包括具有温水暂存腔31的预热罐 32、以及用于加热预热罐32内的水的加热件,第一进水口311能够与第二冷水出口23连通。
结合图7实施方式中示出的一种水路结构图看,温水暂存腔31的第一进水口311与换向阀2的第二冷水出口23连通,使得换向阀2内的净水可以直接从第一进水口311进入预热罐32的温水暂存腔31内,并且预热装置3还包括加热件,可以对预热罐32内的水进行加热,以使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得以维持于预设温度范围内。通过加热件对预热罐32内水的加热,使预热装置3 能够具备自加热功能,有助于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保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向即热装置4能够持续提供温水,以便缩短即热系统1的响应时间。在预热罐 32与即热件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置抽水泵6,当用户需要热水时,即热件开启,同时抽水泵6将预热罐32内的温水泵送至即热件进行加热,热水最终从即热件的出水口41流至供水口11;当用户需要温水时,即热件停止工作,抽水泵直接将预热罐32内的温水泵送至供水口11。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优选实施例,加热件采用PTC加热器,PTC加热器在任何应用情况下均不会产生如电热管类加热器的表面发红现象,进而确保了对预热罐32加热保温的使用安全性。另外,为了使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具有合理温度且容易维持该温度,本实施例下,将预设温度范围规定为为45℃-50℃,优先选取50℃。
实施方式二:如图5所示,即热装置4包括具有出水口41的即热件,即热件具有能够分别与第二冷水出口23和温水出口312连通的第二进水口42,预热装置3包括具有温水暂存腔31的预热罐32,第一进水口311能够与出水口41连通。
本实施例下,温水暂存腔31的第一进水口311与即热件的出水口41连通,并且即热件还通过第二进水口42与换向阀2的第二冷水出口23和温水暂存腔31的温水出口312分别连通,使得进入预热罐32的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是来自即热件加热过的水,从第二冷水出口23流出的冷水(或从温水出口312流出的温水)可以通过第二进水口42流入即热装置4内进行加热,由此,冷水 (或温水)通过即热件加热至预设温度后排至预热罐32内暂存,保证温水暂存腔31内温水储备量的同时,能够实现即热系统1的无级调温,使温水暂存腔31内温水的温度更容易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作为本实施方式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1,如图2所示,即热系统1还包括电控板5以及设置在温水出口312与第二进水口42之间的流体路径上的抽水泵6,预热装置3还包括用于检测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温的温度检测元件33,温度检测元件33与电控板5电连接,温度检测元件33检测到温水暂存腔31 内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电控板5控制抽水泵6运行以将温水暂存腔31 内的水泵送至即热件加热。
本实施例1在温水暂存腔31内设置温度检测元件33,优选地,温度检测元件33为设置于温水暂存腔31底部的NTC热敏电阻;当温度检测元件33检测到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电控板将控制开启温水出口312与第二进水口42之间的抽水泵6,抽水泵6将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泵送至即热件进行加热,当水温达到预设温度范围,温水将从即热件的出水口41 流回温水暂存腔31内继续保温储存。通过即热件反复地加热,有助于即热系统1实现无级调热,使得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能够稳定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实施例1中对于“抽水泵6”的设置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下述实施示例中的任意一种:
实施示例1:参照图8所示的一种水路结构图,抽水泵6设置在预热罐32 内温水暂存腔31的温水出口312和即热件的第二进水口42之间单独的流体支路上,并且,即热件的出水口41与供水口11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在启动状态下能够将出水口41向供水口11的流体路径单向导通,出水口41 与温水暂存腔31的第一进水口311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在启动状态下能够将出水口41向第一进水口311的流体路径单向导通。
当温度检测元件33检测到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抽水泵6和第二电磁阀启动,抽水泵6将预热罐32内的水泵送至即热件内进行加热,由于第二电磁阀启动,因此出水口41与第一进水口311之间导通,加热后的水可从出水口41流至第一进水口311,进而流入温水暂存腔31内。
当用户需要供水设备提供温水或热水时,抽水泵6和第一电磁阀启动,抽水泵6将预热罐32内的温水泵送至即热件,由于第一电磁阀启动,因此出水口41与供水口11之间导通,加热后的水可从出水口41流至供水口11,水龙头可流出温水或热水。
实施示例2:参照图9所示的一种水路结构图,抽水泵6设置在预热罐32、换向阀2与即热件连通的公共流体路径上,且在预热罐32与即热件之间单独的流体支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在启动状态下能够将温水出口 312与第二进水口42单向导通。并且,在即热件的出水口41与供水口11之间设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在启动状态下能够将出水口41向供水口11的流体路径单向导通,出水口41与温水暂存腔31的第一进水口311之间设有第二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在启动状态下能够将出水口41向第一进水口311的流体路径单向导通。
当温度检测元件33检测到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第三电磁阀、抽水泵6以及第二电磁阀开启,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可以在抽水泵6的作用下泵送至即热件,经即热件加热后,水可以由即热件的出水口41 流至温水暂存腔的第一进水口311内。
当用户需要供水设备提供温水或热水时,第三电磁阀、抽水泵6和第一电磁阀启动,此时,预热罐与即热件之间的流体路径在第三电磁阀开启的状态下导通,即热件与供水口11之间的流体路径也在第一电磁阀开启的状态下导通,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可以在抽水泵6的作用下泵送至即热件,再通过即热件的出水口41送至供水口11,即热件在开启状态下,供水口11可提供热水;即热件在关闭状态下,供水口11可提供温水。
在本实施例1下,为了增强预热罐32对其内部温水的保温效果,在一种实施示例下,预热罐32包括用于围成温水暂存腔31的罐壁,罐壁的至少部分区域采用双层壁结构321,且双层壁内具有真空保温层,能够防止热量的散失;在另一种实施示例下,预热罐32外包裹有保温件,同样使热量的散失得到抑制。上述两种实施示例均能够提升温水暂存腔31的保温性能,降低温降速率,使抽水泵6不必频繁地开启,进而节省能耗。
在另一种能够帮助预热罐32内水温维持于预设温度范围的实施例2下,预热装置3还包括用于加热预热罐32的加热件,加热件加热预热罐32以将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与前述实施例1中,通过抽水泵6协助来将预热罐32内水温维稳的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通过加热件直接加热预热罐32的方式,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不必通过即热件加热回流的温水而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使其保温状态下的功耗以及响应时间均降低。
作为上述实施例2的优选实施示例,预热罐32包括用于围成温水暂存腔 31的罐壁,罐壁为单层壁结构。
由于在上述实施例2中,预热装置3包括能够加热预热罐32的加热件,加热件可以作为热源向预热罐32提供所需热量,因此预热罐32的保温效果高且热损问题小,为降低成本,可使围成所述温水暂存腔31的罐壁采用单层壁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预热装置3和即热装置4沿横向并排布置,即热系统1还包括设置在预热装置3的温水出口 312和即热装置4的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的抽水泵6。
通过抽水泵6实现预热装置3向即热件的供水,提升了供水效率,使即热系统1能够更快地响应出水。且抽水泵6的设置,使得预热装置3和即热装置4之间可沿横向并排布置,而不必在温水出口312和第二进水口42之间设高度差,缩小了整机的高度尺寸,有助于小型化。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供水设备,在净水机和水龙头8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置了上述的即热系统1。
净水机连通即热系统1内换向阀2的净水进口21,以向即热系统1提供充足的净水水源,水龙头8接通即热系统1的供水口11。通过净水机和水龙头8 之间接通的即热系统1,使供水设备具有充足的出水量,并且能够具有无级调温功能,使供水设备能够响应快地向外界提供冷水、温水或热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供水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用于检测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7,控制装置与水位检测装置7电连接;水位检测装置7检测到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水位时,控制装置控制净水机运行并经第二冷水出口23直接或间接向预热装置3供水;水位检测装置7检测到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水位时,控制装置控制净水机停止向预热装置3供水。
本实施方式在温水暂存腔31内设置水位检测装置7,优选地,本实施方式下的水位检测装置7采用水位感应浮球,针对温水暂存腔31高度设有第一预设水位和第二预设水位,分别对应温水暂存腔31内存水不足的状态和温水暂存腔31内存水充足的状态。
当水位检测装置7检测到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水位时,控制装置控制净水机运行并经第二冷水出口23向预热装置3供水,供水的路径可以是由第二冷水出口23直接通过第一进水口311向温水暂存腔31内供水,也可以采用间接供水的方式,即由第二冷水出口23通过第二进水口42向即热件内供水,水经过即热件的加热再从出水口41排出并通过第一进水口311进入温水暂存腔31内储存。当水位检测装置7检测到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水位时,控制装置控制净水机停止向预热装置3供水。
通过设置于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位检测装置7,使预热装置3内始终具有充足的水存量,一方面,使即热系统1在热水供给状态下具有稳定的出水量,另一方面,避免温水暂存腔31内的水存量不足,而导致加热件对预热罐32罐壁的干烧等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净水机的启闭控制不完全取决于水位检测装置7,例如,在使用供水设备获取冷水时,净水机仍需启动,冷水通过净水机的净水出口- 换向阀2的净水进口21-换向阀2的第一冷水出口22-供水口11,最终从水龙头8内流出。而根据前述的分析,能够取决于水位检测装置7的是——预热装置3的温水暂存器内所存水量的多少。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所述即热系统具有供水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具有能够与净水机的净水出口连通的净水进口、以及分别能够与所述供水口连通的第一冷水出口和第二冷水出口,所述净水进口可选择地与所述第一冷水出口和所述第二冷水出口中的一个连通,以使所述即热系统具有冷水供给模式和热水供给模式;
加热单元,所述加热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冷水出口和所述供水口之间的水流路径上,所述加热单元包括预热装置和即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具有温水暂存腔及分别与所述温水暂存腔连通的第一进水口和温水出口,所述温水出口与所述即热装置连通,所述即热装置设有能够与所述供水口连通的出水口;在所述热水供给模式下,所述即热装置选择性地启闭,以使所述即热系统具有温水供给状态和热水供给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温水暂存腔的预热罐、以及用于加热所述预热罐内的水的加热件,所述第一进水口能够与所述第二冷水出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即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出水口的即热件,所述即热件具有能够分别与所述第二冷水出口和所述温水出口连通的第二进水口,所述预热装置包括具有所述温水暂存腔的预热罐,所述第一进水口能够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即热系统还包括电控板以及设置在所述温水出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的抽水泵,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温的温度检测元件,所述温度检测元件与所述电控板电连接,所述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到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温低于预设温度范围时,所述电控板控制所述抽水泵运行以将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泵送至所述即热件加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罐包括用于围成所述温水暂存腔的罐壁,所述罐壁的至少部分区域采用双层壁结构,且所述双层壁内具有真空保温层;和/或,所述预热罐外包裹有保温件。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装置还包括用于加热所述预热罐的加热件,所述加热件加热所述预热罐以将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罐包括用于围成所述温水暂存腔的罐壁,所述罐壁为单层壁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热装置和所述即热装置沿横向并排布置,所述即热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装置的温水出口和所述即热装置的进水口之间的流体路径上的抽水泵。
9.一种供水设备,包括净水机和水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机和所述水龙头之间的流体路径上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即热系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供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水设备还包括控制装置和用于检测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的水位检测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水位检测装置电连接;所述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净水机运行并经所述第二冷水出口直接或间接向所述预热装置供水;所述水位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温水暂存腔内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水位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净水机停止向所述预热装置供水。
CN202220017327.XU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 Active CN2168451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7327.XU CN216845115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17327.XU CN216845115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45115U true CN216845115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11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17327.XU Active CN216845115U (zh) 2022-01-05 2022-01-05 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4511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44686B2 (en) Water heating distribution system
JP7398791B2 (ja) 再循環流体加熱システム
CN216845115U (zh) 一种通配净水机的即热系统及供水设备
CN216875987U (zh) 多功能净饮机
CN215403168U (zh) 一种净水器
CN114294706A (zh) 多机并联供暖供水系统
CN219126004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
CN216863902U (zh) 水供给装置
CN220321595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
CN219147350U (zh) 凉白开制水系统以及饮水装置
CN113842030B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9206579U (zh) 一种净水机
CN220149277U (zh) 一种台式净饮机
CN214631625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20655379U (zh) 一种自带过滤管线净饮水机
CN114893333B (zh) 一种粗滤加热装置、粗滤加热系统及系统的控制方法
CN217763626U (zh) 水路系统和具有该水路系统的集成水槽
CN214631624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9318627U (zh) 一种两用热水器
CN216141276U (zh) 净水系统及饮水设备
CN220149278U (zh) 一种台式净饮机
CN220852590U (zh) 相变热水器
CN218821777U (zh) 一种换热装置
CN219126003U (zh) 一种净热一体机
CN219940352U (zh) 温度可调的净水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