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44675U -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 Google Patents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44675U
CN216844675U CN202220107313.7U CN202220107313U CN216844675U CN 216844675 U CN216844675 U CN 216844675U CN 202220107313 U CN202220107313 U CN 202220107313U CN 216844675 U CN216844675 U CN 216844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ring
ring fire
fire
outer r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10731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富佳
曾庆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Robam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10731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44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44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44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该燃烧器火盖包括分气座和可拆卸地座设于分气座的火盖,火盖包括内环火盖和设置在内环火盖的外周侧的外环火盖;分气座具有相互分隔的内环混气通道、中环混气通道和外环混气通道;内环火盖上设有内环火出火孔和中环火出火孔,外环火盖上设有外环火出火孔,内环火出火孔与内环混气通道连通,中环火出火孔与中环混气通道连通,外环火出火孔与外环混气通道连通。该燃烧器具包括燃烧器火盖。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火盖上设置混气腔,在极小火状态下,燃气流速过慢,在遇到燃烧过快的气源时易产生回火现象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不易产生回火等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灶具燃烧器具多为大气式燃烧器具,其中有不少的三环火燃烧器具应用于家用燃气灶中。三环火燃烧器具是指采用内环喷嘴供应内环火、中环喷嘴供应中环火、外环喷嘴供应外环火。为了降低燃烧器具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降低成本,一般的,可将外环火和中环火设计在外环引射管上,内环火由内引射管控制,从而达到优化结构和节约成本的目的。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两路燃烧气控制三环火焰的功能,通常在火盖上设置混气腔,在极小火状态下,燃气流速过慢,在遇到燃烧过快的气源时易产生回火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火盖上设置混气腔,在极小火状态下,燃气流速过慢,在遇到燃烧过快的气源时易产生回火现象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分气座和可拆卸地座设于所述分气座的火盖,所述火盖包括内环火盖和设置在所述内环火盖的外周侧的外环火盖;
所述分气座具有相互分隔的内环混气通道、中环混气通道和外环混气通道;
所述内环火盖上设有内环火出火孔和中环火出火孔,所述外环火盖上设有外环火出火孔,所述内环火出火孔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两者的进气端所在面共面设置;所述内环火出火孔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连通,所述中环火出火孔与所述中环混气通道连通,所述外环火出火孔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盖在所述内环火出火孔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的进气端未设置混气腔;
所述内环火出火孔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贯穿所述内环火盖。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盖的底端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凹台,所述凹台与所述分气座的上端面密封配合;
所述内环火出火孔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两者的进气端均开设于所述凹台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出火孔位于所述中环火出火孔之上,且所述中环火出火孔位于所述内环火出火孔与所述外环火出火孔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出火孔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均开设于所述内环火盖的外周壁;
所述内环火出火孔由内至外自高向低倾斜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火出火孔开设于所述外环火盖的外周壁。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火盖在所述外环火出火孔的进气端设有外环火混气腔,所述外环火混气腔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火盖上设有内环火盖补气孔,所述分气座上设有分气座补气孔,所述内环火盖补气孔与所述分气座补气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混气通道位于所述分气座补气孔的外周侧;
所述中环混气通道位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之间。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火盖,火盖可拆卸地座设于分气座,分气座具有相互分隔的内环混气通道、中环混气通道和外环混气通道,其中,该内环混气通道、中环混气通道和外环混气通道分别具有混气(一次空气与燃气的混合)的功能,内环火出火孔与内环混气通道连通,中环火出火孔与中环混气通道连通,由于内环火出火孔和中环火出火孔两者的进气端所在面共面设置,因此,一次空气混合燃气的混合气可直接地分别进入内环火出火孔和中环火出火孔,以形成内环火和中环火,同时,由于外环火出火孔与外环混气通道连通,可形成外环火。
可见,该燃烧器火盖中的内火盖和外火盖直接设置出火孔,且内环火出火孔和中环火出火孔两者的进气端所在面共面设置,与现有技术中,在内环火出火孔和中环火出火孔的进气端设置混气腔等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在混合气到达火盖处时,直接由相应的出火孔排出,从而在相应的出火孔的进气端不易出现回火和熄火爆音等现象。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器具,包括:炉头座和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火盖;所述炉头座包括内环喷射系统和外环喷射系统;
所述内环喷射系统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连通;
所述外环喷射系统包括外环混合腔和由所述外环混合腔形成的中环火混合支路和外环火混合支路,所述中环火混合支路与所述中环混气通道连通,所述外环火混合支路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内环喷射系统包括内环喷嘴、与所述内环喷嘴连通的内环引射管以及与所述内环引射管连通的内环混合腔;
所述内环混合腔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炉头座的上表面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二次空气补给孔、内环火空混气出口、中环火空混气出口和外环火空混气出口;
所述二次空气补给孔用于与分气座补气孔连通;
所述内环火空混气出口连通所述内环混合腔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
所述中环火空混气出口连通所述中环火混合支路与所述中环混气通道;
所述外环火空混气出口连通所述外环火混合支路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外环喷射系统还包括外环喷嘴以及与所述外环喷嘴连通的外环引射管;
所述外环引射管连通所述外环混合腔。
进一步的,所述中环火混合支路到所述中环火出火孔的距离远于所述外环火混合支路到所述外环火出火孔的距离。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烧器具,包括前述的燃烧器火盖;由此,该燃烧器具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同样包括燃烧器火盖所能达到的技术优势和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具的部分拆分示意图;
图3为分气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内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环火盖的俯视图;
图6为沿图5所示A-A线的剖视图;
图7为内环火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具的剖视图;
图9为炉头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炉头座的剖视图,其中,箭头所示为燃气的流动路径;
图11为炉头座的俯视图;
图12为沿图11所示B-B线的剖视图。
图标:
100-分气座;110-内环混气通道;120-中环混气通道;130-外环混气通道;140-分气座补气孔;
200-火盖;210-内环火盖;220-外环火盖;211-凹台;212-内环火盖补气孔;221-外环火出火孔;222-外环火混气腔;2111-内环火出火孔;2112-中环火出火孔;
300-炉头座;310-内环喷射系统;320-外环喷射系统;330-二次空气补给孔;340-内环火空混气出口;350-中环火空混气出口;360-外环火空混气出口;311-内环喷嘴;312-内环引射管;313-内环混合腔;321-外环喷嘴;322-外环引射管;323-外环混合腔;324-中环火混合支路;325-外环火混合支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燃烧器火盖,该燃烧器火盖包括分气座100和可拆卸地座设于分气座100的火盖200,火盖200包括内环火盖210和设置在内环火盖210的外周侧的外环火盖220;分气座100具有相互分隔的内环混气通道110、中环混气通道120和外环混气通道130;内环火盖210上设有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外环火盖220上设有外环火出火孔221,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两者的进气端所在面共面设置;内环火出火孔2111与内环混气通道110连通,中环火出火孔2112与中环混气通道120连通,外环火出火孔221与外环混气通道130连通。
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火盖,火盖200可拆卸地座设于分气座100,分气座100具有相互分隔的内环混气通道110、中环混气通道120和外环混气通道130,其中,该内环混气通道110、中环混气通道120和外环混气通道130分别具有混气(一次空气与燃气的混合)的功能,内环火出火孔2111与内环混气通道110连通,中环火出火孔2112与中环混气通道120连通,由于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两者的进气端所在面共面设置,因此,一次空气混合燃气的混合气可直接地分别进入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以形成内环火和中环火,同时,由于外环火出火孔221与外环混气通道130连通,可形成外环火。
可见,该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中的内火盖200和外火盖200直接设置出火孔,且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两者的进气端所在面共面设置,与现有技术中,在内环出火孔和中环出火孔的进气端设置混气腔等结构相比,本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在混合气到达火盖200处时,直接由相应的出火孔排出,从而在相应的出火孔的进气端不易出现回火和熄火爆音等现象。
其中,前述提到的“共面”可以为水平面共面或斜平面共面,其中,本实施例的附图显示为水平面共面。
为了进一步确保相应的出火孔的进气端不易出现回火和熄火爆音等现象,内环火出火孔2111、中环火出火孔2112和外环火出火孔221的形状可与内环混气通道110、中环混气通道120和外环混气通道130的形状相适配。
本实施例中,内环火盖210在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的进气端未设置混气腔;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贯穿内环火盖210,如此设置,可使一次空气混合燃气的混合气直接地分别进入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无需再次混合。
在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5至图8,内环火盖210的底端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凹台211,凹台211与分气座100的上端面密封配合;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两者的进气端均开设于凹台211的底面,在实现内环火盖210与分气座100安装的基础上,能够提高两者之间的密封性,同时,便于分气座100上的混气通道与对应的出火孔连通设置。
进一步的,参照图6,内环火出火孔2111位于中环火出火孔2112之上,且中环火出火孔2112位于内环火出火孔2111与外环火出火孔221之间,如此设置,可使中环火与内环火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隔,在使用状态下,内环火和中环火互不影响,确保充分燃烧;同时,燃烧器具工作时具有内环火、中环火和外环火,使得中环火能够弥补内环火与外环火之间的加热空白区,从而使锅具的底部能够均匀受热。
请继续参照图6,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均开设于内环火盖210的外周壁;其中,内环火出火孔2111由内至外自高向低倾斜延伸设置,如此设置,可使内环火盖210在内环火出火孔2111处具有阻挡汤汁的作用,在使用时可防止锅具内的汤汁溢出将内环火出火孔2111堵塞。
其中,内环火出火孔2111开设于内环火盖210的外周壁,即朝向火盖200的外侧设置,在使用极小火时仍可较大面积的加热锅具的底部区域。
参照图8,外环火出火孔221开设于外环火盖220的外周壁,以满足外环火的充分燃烧要求,其中,外界环境中的气体可作为外环火的二次空气补给。
请继续参照图8,外环火盖220在外环火出火孔221的进气端设有外环火混气腔222,外环火混气腔222与外环混气通道130连通。
由于外环火混气腔222与外环混气通道130连通,因此,一次空气混合燃气的混合气在到达外环火混气腔222与外环混气通道130的连通处时进一步混合,并在进一步混合后进入外环火出火孔221。
参照图3和图4,内环火盖210上设有内环火盖补气孔212,分气座100上设有分气座补气孔140,内环火盖补气孔212与分气座补气孔140连通,用于为内环火和中环火补充二次空气,使得燃烧更加充分。
进一步的,内环混气通道110位于分气座补气孔140的外周侧;中环混气通道120位于内环混气通道110与外环混气通道130之间,如此设置,能够使分气座100上的混气通道与火盖200上相应的出火孔以最短的连接距离一一对应设置,进而简化燃烧器火盖的整体结构。
参照图1、图9和图10,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燃烧器具,燃烧器具包括炉头座300和前述的燃烧器火盖;炉头座300包括内环喷射系统310和外环喷射系统320;内环喷射系统310与内环混气通道110连通;外环喷射系统320包括外环混合腔323和由外环混合腔323形成的中环火混合支路324和外环火混合支路325,中环火混合支路324与中环混气通道120连通,外环火混合支路325与外环混气通道130连通,可见该燃烧器具能够通过两路供气(即,内环喷射系统310为内环火供气,外环喷射系统320为中环火和外环火供气),实现三环火焰的加热,相比三路供气三环火焰的成本有所降低。同时,内环火盖210上的中环火和内环火分别由不同的燃气通路控制,可将内环火的最大火功率相应的减少,而不影响热效率和锅底的受热均匀性,不仅可满足日常的炖汤、熬汤、煮稀饭和热牛奶等的小火需求,解决汤汁溢锅和加热食物烧糊的问题,而且可实现最小火功率达到100~350W的极限小火功率。此外,中环火和外环火由同一燃气通路控制,可实现同步变化,即可同大同小。
具体的,参照图10,内环喷射系统310包括内环喷嘴311、与内环喷嘴311连通的内环引射管312以及与内环引射管312连通的内环混合腔313;内环混合腔313与内环混气通道110连通。
请继续参照图10,外环喷射系统320还包括外环喷嘴321以及与外环喷嘴321连通的外环引射管322;外环引射管322连通外环混合腔323。
其中,中环火和外环火的燃气分流设计在炉头座300的内部,其可先通过外环混合腔323进行充分混合后,再进行分流,如此设置能够更加充分地混合,且更加均匀。
可选的,内环喷嘴311和外环喷嘴321可分别与内环引射管312和外环引射管322螺纹连接。
参照图11和图12,炉头座300的上表面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二次空气补给孔330、内环火空混气出口340、中环火空混气出口350和外环火空混气出口360;二次空气补给孔330用于与分气座补气孔140连通;内环火空混气出口340连通内环混合腔313与内环混气通道110;中环火空混气出口350连通中环火混合支路324与中环混气通道120;外环火空混气出口360连通外环火混合支路325与外环混气通道130。
具体的,二次空气补给孔330与分气座补气孔140连通,并与内环火盖补气孔212连通,使用时,二次空气可依次通过二次空气补给孔330、分气座补气孔140、内环火盖补气孔212,进而为内环火和中环火提供二次空气,使得燃烧更加充分。
进一步的,中环火混合支路324到中环火出火孔2112的距离远于外环火混合支路325到外环火出火孔221的距离,如此设置,可使燃气距离外环火近,距离中环火较远,在同等气压下,外环燃气比中环燃气配比高,符合实际的配合需求。
具体的,可通过对中环火混合支路324和外环火混合支路325的路径设计,可实现中环火混合支路324到中环火出火孔2112的距离远于外环火混合支路325到外环火出火孔221的距离。
参照图10,本实施例提供的燃烧器具的燃气流动路径为:
通过内环喷嘴311可将燃气喷射至内环引射管312中,在内环引射管312的引射作用下将一次空气带入到内环引射管312中,此时,形成的内环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气进入内环混合腔313中进行充分混合,而后,内环混合气由内环火空混气出口340流程,并经内环混气通道110,最后由内环火出火孔2111流出,与此同时,与补入的二次空气进行燃烧形成内环火;
通过外环喷嘴321可将燃气喷射至外环引射管322中,在外环引射管322的引射作用下将一次空气带入到外环引射管322中,此时,形成的外环燃气与一次空气的混合气进入外环混合腔323中进行充分混合,而后,外环混合腔323分为两路,一路进入中环火混合支路324并由中环火空混气出口350流出,并经中环混气通道120最后由内环火出火孔2111流出,与此同时,与补入的二次空气进行燃烧形成中环火;另一路进入外环火混合支路325并由外环火空混气出口360流出,并经外环混气通道130,最后由外环火出火孔221流出,与此同时,与补入的二次空气进行燃烧形成外环火。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4)

1.一种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包括:分气座(100)和可拆卸地座设于所述分气座(100)的火盖(200),所述火盖(200)包括内环火盖(210)和设置在所述内环火盖(210)的外周侧的外环火盖(220);
所述分气座(100)具有相互分隔的内环混气通道(110)、中环混气通道(120)和外环混气通道(130);
所述内环火盖(210)上设有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中环火出火孔(2112),所述外环火盖(220)上设有外环火出火孔(221),所述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2112)两者的进气端所在面共面设置;所述内环火出火孔(2111)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10)连通,所述中环火出火孔(2112)与所述中环混气通道(120)连通,所述外环火出火孔(221)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3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210)在所述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2112)的进气端未设置混气腔;
所述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2112)贯穿所述内环火盖(2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210)的底端沿轴向向内凹陷形成凹台(211),所述凹台(211)与所述分气座(100)的上端面密封配合;
所述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2112)两者的进气端均开设于所述凹台(211)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出火孔(2111)位于所述中环火出火孔(2112)之上,且所述中环火出火孔(2112)位于所述内环火出火孔(2111)与所述外环火出火孔(2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出火孔(2111)和所述中环火出火孔(2112)均开设于所述内环火盖(210)的外周壁;
所述内环火出火孔(2111)由内至外自高向低倾斜延伸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出火孔(221)开设于所述外环火盖(220)的外周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火盖(220)在所述外环火出火孔(221)的进气端设有外环火混气腔(222),所述外环火混气腔(222)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30)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火盖(210)上设有内环火盖补气孔(212),所述分气座(100)上设有分气座补气孔(140),所述内环火盖补气孔(212)与所述分气座补气孔(140)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10)位于所述分气座补气孔(140)的外周侧;
所述中环混气通道(120)位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10)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30)之间。
10.一种燃烧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炉头座(300)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燃烧器火盖;所述炉头座(300)包括内环喷射系统(310)和外环喷射系统(320);
所述内环喷射系统(310)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10)连通;
所述外环喷射系统(320)包括外环混合腔(323)和由所述外环混合腔(323)形成的中环火混合支路(324)和外环火混合支路(325),所述中环火混合支路(324)与所述中环混气通道(120)连通,所述外环火混合支路(325)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30)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喷射系统(310)包括内环喷嘴(311)、与所述内环喷嘴(311)连通的内环引射管(312)以及与所述内环引射管(312)连通的内环混合腔(313);
所述内环混合腔(313)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10)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燃烧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头座(300)的上表面由内至外依次设有二次空气补给孔(330)、内环火空混气出口(340)、中环火空混气出口(350)和外环火空混气出口(360);
所述二次空气补给孔(330)用于与分气座补气孔(140)连通;
所述内环火空混气出口(340)连通所述内环混合腔(313)与所述内环混气通道(110);
所述中环火空混气出口(350)连通所述中环火混合支路(324)与所述中环混气通道(120);
所述外环火空混气出口(360)连通所述外环火混合支路(325)与所述外环混气通道(130)。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喷射系统(320)还包括外环喷嘴(321)以及与所述外环喷嘴(321)连通的外环引射管(322);
所述外环引射管(322)连通所述外环混合腔(323)。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烧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环火混合支路(324)到所述中环火出火孔(2112)的距离远于所述外环火混合支路(325)到所述外环火出火孔(221)的距离。
CN202220107313.7U 2022-01-14 2022-01-14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Active CN216844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7313.7U CN216844675U (zh) 2022-01-14 2022-01-14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107313.7U CN216844675U (zh) 2022-01-14 2022-01-14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44675U true CN216844675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840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107313.7U Active CN216844675U (zh) 2022-01-14 2022-01-14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446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35846A (en) Gas burner
US20070218414A1 (en) Gas burner
JP2006505761A (ja) 調理器用ガスバーナー
US20100279238A1 (en) Gas burner
WO2014127727A1 (zh) 一种鼓风式全预混集成灶
CN112664981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以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111964054B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内环火盖及应用有该内环火盖的燃烧器
CN114278938A (zh)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US7811082B2 (en) Gas circuit and pilot light system for cooking range
CN216844675U (zh) 燃烧器火盖及燃烧器具
CN111256126B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110657430A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CN210107391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A3101040C (en) Cooker burner
CN210069844U (zh) 预混燃烧器和预混燃气灶
CN213810616U (zh) 一种燃烧器及灶具
CN216868479U (zh) 燃烧器火盖及燃气灶具
CA3070126A1 (en) Multi-level gas burner having ultra low simmer
CN110848688A (zh) 一种上进风燃烧器
CN112393237A (zh) 一种燃烧器及灶具
CN211822509U (zh) 一种具有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110657429A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燃烧器
CN215863392U (zh)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燃烧器
CN212227022U (zh) 一种用于燃烧器的炉头、燃烧器及灶具
CN213872688U (zh) 预混燃气灶的炉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