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34303U - 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 Google Patents

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34303U
CN216834303U CN202220557969.9U CN202220557969U CN216834303U CN 216834303 U CN216834303 U CN 216834303U CN 202220557969 U CN202220557969 U CN 202220557969U CN 216834303 U CN216834303 U CN 2168343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lligent control
landing
frame
parachuting
cont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55796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立锋
熊梦婕
许芃芃
刘虹谷
刘文雯
王沈策
胡巧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Fengl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22055796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343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343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343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包括智控滑行器、滑行轨道、着陆架和智能控制平台,两条滑行轨道平行设置,滑行轨道两端通过轨道支架支撑,智控滑行器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上的控制器、行走机构、升降机构,智控滑行器通过行走机构可滑动安装在滑行轨道上,滑触线与滑行轨道并行铺设,集电臂安装在智能滑行器上;智控滑行器通过升降机构与着陆架相连,控制器分别与行走机构、升降机构相连,智能控制平台与控制器进行无线通讯。本实用新型支持多人练习各种着陆动作,可模拟不同风速的着陆环境,使受训人员通过多次练习熟练掌握伞降着陆基本动作要领,支撑部队完成伞降着陆基础练习,增强实跳的安全系数,全面提高伞降练习质量。

Description

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背景技术
跳伞是危险性较高的活动,若出现特殊情况,或没有遵循正确程序,容易发生跳伞人员受伤或死亡事故。军事跳伞实地训练具有受伤率高、耗费时间多、成本投入大、组织保障困难等特点,还要受到场地和气候条件的限制。
为提高训练效率,减少危险与事故,国内外伞兵培训都在加强地面训练。国外先进国家已在九十年代就进行模拟跳伞训练。跳伞模拟训练设备可以让受训者在虚拟现实中进行训练,能够完全模拟真实跳伞当中的所有流程,可以保证跳伞人员的训练安全,大大缩短训练周期,并减少跳伞训练成本。
现有技术中已经开展了利用伞降模拟器进行跳伞训练的研究,例如现有技术中的某些伞降模拟器,主要将跳伞背带系统悬挂在训练装置的顶端,通过独立控制两侧支立的气缸的上下运动来控制背带系统的高低,从而模拟不同的空中姿态。但气缸的运动较为迟缓,并且由于气缸体积庞大,制造成本高,使得伞降模拟器整体高度不可能太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模拟程度高的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包括智控滑行器、滑行轨道、着陆架、滑触线和智能控制平台,两条滑行轨道平行设置,滑行轨道两端通过轨道支架支撑,所述智控滑行器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上的控制器、行走机构、升降机构,智控滑行器通过行走机构可滑动安装在滑行轨道上,滑触线与滑行轨道并行铺设,集电臂安装在智能滑行器上,智控滑行器行走过程中,集电臂与滑触线始终接触,给智控滑行器供电;智控滑行器通过升降机构与着陆架相连,控制器分别与行走机构、升降机构相连,智能控制平台与控制器进行无线通讯。
上述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变频器、行走电机、主动轮箱、主动轮和导向轮,所述主动轮箱固定安装在框架上,主动轮箱内设有行走电机,行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轴承与滑行轨道上的主动轮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外圈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框架上,第一轴承内圈一端与行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轴承内圈另一端与主动轮连接;第一变频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第一变频器的输出端与行走电机相连;所述主动轮箱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导向轮,通过导向轮防止行走机构行走方向发生偏转。
上述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变频器、升降电机、减速机、卷筒,所述升降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架安装在框架上,第二变频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第二变频器的输出端与升降电机相连,升降电机经减速机、联轴器后连接卷筒,卷筒上卷绕钢绳,模拟升降。
上述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所述轨道支架和智控滑行器上均设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上述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所述轨道支架上设有用于防止智控滑行器碰撞轨道支架的弹性防撞横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支持多人练习各种着陆动作,可模拟不同风速的着陆环境,使受训人员通过多次练习熟练掌握伞降着陆基本动作要领,支撑部队完成伞降着陆基础练习,增强实跳的安全系数,全面提高伞降练习质量。
2、本实用新型的智控滑行器以0-5米范围内的可调速度向前匀速运行,利用智控滑行器的卷筒和钢绳使训练人员呈抛物线轨迹运行,下降速度1-2米可调;可实现一键练习、一键复位、紧急制动等功能。
3、本实用新型支持自动回收复位,具备极限位置安全保护装置,工作效率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轨道支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包括智控滑行器1、滑行轨道2、着陆架3、滑触线5和智能控制平台4,两条滑行轨道2平行设置,滑行轨道2两端通过轨道支架6支撑,所述智控滑行器1包括框架7和设置在框架7上的控制器、行走机构、升降机构,智控滑行器1通过行走机构可滑动安装在滑行轨道2上,滑触线5与滑行轨道2并行铺设,集电臂安装在智能滑行器上,智控滑行器1行走过程中,集电臂与滑触线5始终接触,给智控滑行器1供电;智控滑行器1通过升降机构与着陆架3相连,控制器分别与行走机构、升降机构相连,智能控制平台4与控制器进行无线通讯。
如图3所示,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变频器、行走电机、主动轮箱204、主动轮202和导向轮205,所述主动轮箱204固定安装在框架7上,主动轮箱204内设有行走电机,行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轴承203与滑行轨道2上的主动轮202连接,所述第一轴承203外圈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框架7上,第一轴承203内圈一端与行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轴承203内圈另一端与主动轮202连接;第一变频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第一变频器的输出端与行走电机相连;所述主动轮箱204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导向轮205,通过导向轮205防止行走机构行走方向发生偏转。
如图4所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变频器105、升降电机104、减速机101、卷筒103,所述升降电机104通过电机安装架106安装在框架7上,第二变频器105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第二变频器105的输出端与升降电机104相连,升降电机104经减速机101、联轴器102后连接卷筒103,卷筒103上卷绕钢绳,模拟升降。
如图5所示,所述轨道支架6和智控滑行器1上设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301,用于检测智控滑行器1与轨道支架6距离;轨道支架6上设有用于防止智控滑行器1碰撞轨道支架6的弹性防撞横梁303。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安装在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上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301识别智控滑行器1的位置,若在指定位置则可通过指挥员进行着陆练习训练,若不在指定位置,指挥员可以利用智能控制平台4上的调节按钮手动调节智控滑行器1的位置。训练人员吊于着陆架3上,当指挥员按下智能控制平台4上的“出发”按钮时,智控滑行器1上的控制器接收到信号,此时智控滑行器1上的驱动行走电机使智控滑行器1以1m/s的速度直线行驶在滑行轨道2上,同时智控滑行器1上的钢绳由升降电机104控制以1m/s的速度下降,该阶段训练人员根据指令要求通过控制智控滑行器1上的着陆架3来实现伞降着陆练习,着陆时快速解脱伞包;整个阶段超声波测距传感器301持续识别智控滑行器1的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后,智控滑行器1停止运行。当指挥员按下智能控制平台4上的“返回”按钮,智控滑行器1以1m/s的速度在滑行轨道2上返回到初始位置,同时智控滑行器1上的钢绳以1m/s的速度上升,超声波测距传感器301识别智控滑行器1的位置,到达指定位置后,智控滑行器1停止运行。
整个系统具备极限位置安全保护装置,智控滑行器1上的超声波测距传感器识别前方障碍物位置,当距离小于2m时,智控滑行器1停止运行,保证练习安全。

Claims (5)

1.一种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智控滑行器、滑行轨道、着陆架、滑触线和智能控制平台,两条滑行轨道平行设置,滑行轨道两端通过轨道支架支撑,所述智控滑行器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上的控制器、行走机构、升降机构,智控滑行器通过行走机构可滑动安装在滑行轨道上,滑触线与滑行轨道并行铺设,集电臂安装在智能滑行器上,智控滑行器行走过程中,集电臂与滑触线始终接触,给智控滑行器供电;智控滑行器通过升降机构与着陆架相连,控制器·与行走机构、升降机构相连,智能控制平台与控制器进行无线通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包括第一变频器、行走电机、主动轮箱、主动轮和导向轮,所述主动轮箱固定安装在框架上,主动轮箱内设有行走电机,行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轴承与滑行轨道上的主动轮连接,所述第一轴承外圈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框架上,第一轴承内圈一端与行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轴承内圈另一端与主动轮连接;第一变频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第一变频器的输出端与行走电机相连;所述主动轮箱两侧对称设有若干导向轮,通过导向轮防止行走机构行走方向发生偏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变频器、升降电机、减速机、卷筒、剪刀叉,所述升降电机通过电机安装架安装在框架上,第二变频器的输入端与控制器相连,第二变频器的输出端与升降电机相连,升降电机经减速机、联轴器后连接卷筒,卷筒上卷绕钢绳,模拟升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支架和智控滑行器上均设有超声波测距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支架上设有用于防止智控滑行器碰撞轨道支架的弹性防撞横梁。
CN202220557969.9U 2022-03-15 2022-03-15 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Active CN2168343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7969.9U CN216834303U (zh) 2022-03-15 2022-03-15 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557969.9U CN216834303U (zh) 2022-03-15 2022-03-15 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34303U true CN216834303U (zh) 2022-06-28

Family

ID=82096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557969.9U Active CN216834303U (zh) 2022-03-15 2022-03-15 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343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53712B (zh) 一种伞兵跳伞训练模拟器及其方法
CN201949658U (zh) 二自由度程控威亚装置
CN106338377A (zh) 一种新型的水面飞行器水载荷试验装置
CN107154194A (zh) 用于伞兵训练模拟器中的操纵与动感仿真系统
CN109473910A (zh) 无人机架线系统及架线方法
CN201980831U (zh) 风力发电机组升降维护平台
CN109580166A (zh) 结构物垂直入水试验装置
CN215932896U (zh) 一种用于伞降训练的伞降模拟训练装置
CN216834303U (zh) 伞降模拟着陆训练系统
CN208737703U (zh) 一种伞兵跳伞训练模拟器
CN207052306U (zh) 一种双导轨燃料转运装置手动应急机构
CN112591108A (zh) 一种体感交互式跳伞模拟训练设备
CN212766775U (zh) 跳伞训练装备用飞机模拟装置
CN211454887U (zh) 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载人运动平台
CN208145452U (zh) 一种有轨蹦极装置
CN203386409U (zh) 一种航母拦阻索演示装置
CN110767020B (zh) 一种用于伞降模拟训练的载人运动平台
CN209232273U (zh) 一种电梯实训装置
CN208767697U (zh) 无人机架线系统
CN112591109A (zh) 一种跳伞全程模拟训练平台
CN220752884U (zh) 伞降模拟装置
CN202643143U (zh) 一种双向移动的高空作业物料提升装置
CN109100168B (zh) 空气呼吸器抗火焰吞噬试验用试验车
CN220465789U (zh) 一种伞降模拟训练系统
CN208223988U (zh) 一种模拟冲量的落锤冲击试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909

Address after: Room 4#-5G501,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Guilin National High-tech Zone, No. 108, Qilidian Road, Qixing District, Guilin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541004

Patentee after: Guangxi Fenglia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11201 No. 2 stone wharf, Yuhu District, Hunan, Xiangtan

Patentee before: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