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2741U -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822741U CN216822741U CN202122959542.XU CN202122959542U CN216822741U CN 216822741 U CN216822741 U CN 216822741U CN 202122959542 U CN202122959542 U CN 202122959542U CN 216822741 U CN216822741 U CN 2168227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container
- shell
- outer shell
- cooking utensil
- head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所述内胆包括内壳体和设置在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内壳体和外壳体之间形成脉状管路,脉状管路内填充有传热介质,外壳体的侧壁设有开口,开口用于供导流管的一端插入,开口的外周还设置有第一定位槽。外壳体的侧壁较平整,且硬度较小,方便导流管的插入。外壳体的侧壁在第一定位槽处为平面结构,进一步增大了导流管和内胆的接触面积,同时第一定位槽还能够对导流管进行避让,方便导流管的插入定位,以及固定,降低了加工难度以及密封难度。脉状管路的强度较高,从而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管路状的结构,避免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空腔塌陷,影响传热介质的流动,进而影响内胆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渐提升,消费者对烹饪器具的外形、功能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生产厂家也对内胆的工艺材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以提升内胆的性能。其中,为了提高内胆受热时的均匀性,出现了均热内胆。
均热内胆为双层壁结构,两层内胆壁的夹层中灌入导热液,导热液受热汽化能够将热量快速带到温度较低的区域,从而实现瞬间将热量分散到内胆的各个区域。
通常情况下,内胆的灌液口设置在内胆的口部的翻边上,而内胆的口部一般为圆形,灌液口的不规则的边缘会影响内胆的外观。同时因为翻边经过拉伸硬化处理,造成该处的硬度很高,吹胀以及灌液时很难使该处的管路隆起;所以会造成该处吹胀以及灌液困难。
此外,不管是吹胀还是灌液,都需要在夹层中插入一根管路,通过管路进行导流,而由于内胆的表面设有涂层,使得表面较光滑,且翻边处为非平面结构,导致管路难以定位,管路容易在内胆上滑移,带来流体泄露、灌液困难等问题,进而加工难度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包括内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脉状管路,所述脉状管路内填充有传热介质,所述外壳体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导流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开口的外周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内壳体凹陷的第一定位槽。
所述内壳体具有与所述外壳体贴合的密封区,以及与所述外壳体分离的传热区,所述密封区间隔设置,所述传热区互相连通,以构成所述脉状管路,所述脉状管路呈网格状分布。
所述脉状管路内部真空。
所述脉状管路自所述内胆的底壁延伸至所述内胆的侧壁,所述脉状管路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的高度低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刻度线。
所述内壳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槽朝向所述内壳体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所述内胆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插入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
所述导流管的外周与所述开口密封固定。
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具有涂层,所述外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位置处为裸露区域。
所述外壳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内壳体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以及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内胆,所述内胆为上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侧壁,相较于传统设置于翻边的方式而言,所述外壳体的侧壁较平整,且硬度较小,方便导流管的插入。并且,所述开口的外周还设有所述第一定位槽,使得所述外壳体的侧壁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处为平面结构,进一步增大了导流管和所述内胆的接触面积,同时所述第一定位槽还能够对导流管进行避让,方便导流管从所述外壳体的一侧插入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的夹层中,方便导流管的插入定位,以及固定,并且方便导流管和所述开口处的密封,降低了加工难度以及密封难度。
此外,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形成有脉状管路,即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既有分离的区域,也有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贴合的区域,也就是说所述脉状管路向血脉管路一样延伸。相较于在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形成一个完成的空腔而言,所述脉状管路的强度较高,从而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管路状的结构,避免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内壳体之间的空腔塌陷,导致塌陷部位的管路堵塞,影响所述传热介质的流动,进而影响内胆的性能。
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脉状管路呈网格状分布。所述脉状管路呈网格状分布,一方面提高了所述脉状管路的结构强度,使其能够保证通常,另一方面还使得所述脉状管路的分布更加均匀,其内部的传热介质汽化后能够沿所述脉状管路快速且均匀地扩散至所述内胆的各个区域,从而提高了所述内胆的均热性能。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脉状管路自所述内胆的底壁延伸至所述内胆的侧壁,所述脉状管路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的高度低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刻度线。所述内胆在使用时,食物集中在所述内胆的中下部,所述内胆的开口处具有翻边,此处的食物较少,并且,所述内胆的底壁和所述侧壁的硬度较小,而翻边处的硬度较大。因此所述脉状管路分布于所述内胆的底壁和侧壁,既可以方便加工,便于所述脉状管路的吹胀及灌液,又无需将所述脉状管路延伸至所述内胆的开口处,保证均热效果的基础上,节约了成本。一般在使用时,食材都位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刻度线之下,而将所述脉状管路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的高度低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刻度线,可以更好的为内胆中食材进行传热,避免热量传递到所述内胆的边沿造成温度过高而烫手。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内壳体的厚度。所述外壳体的厚度较薄,进而在吹胀时,所述外壳体比所述内壳体更加易于吹胀变形,在注入吹胀介质时所述外壳体先于所述内壳体产生变形以使得所述传热脉管凸显在所述外壳体上,在所述内胆的内侧几乎看不到所述传热脉管的存在,从而使得所述内胆与食物接触的一侧较平整,避免食物破碎,并且保证了所述内胆的容积,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食物。
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以及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内胆,所述内胆为上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烹饪器具,其所述内胆具有较好的均热性能,从而在烹饪过程中,热量能够快速地分散在所述内胆的各个区域,使所述烹饪腔内各个区域的食物受热均匀,提高加热效率,以及食物的烹饪效果。
此外,用于吹胀以及灌液的所述开口设置于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且所述开口的外周还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槽,使得导流管与所述内胆的接触面较平整,方便导流管的插入、定位,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内壳体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内胆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内胆的部分区域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内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内壳体;11第二定位槽;12密封区;13传热区;
2外壳体;21开口;22第一定位槽;
3脉状管路;
4导流管;41导向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方式”、“实施例”、“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5所示,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包括内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内壳体1外侧的外壳体2,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之间形成脉状管路3,所述脉状管路3内填充有传热介质,所述外壳体2的侧壁设有开口21,所述开口21用于供导流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开口21的外周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内壳体1凹陷的第一定位槽22。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内胆的受热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胆是接触式受热的结构,通过发热盘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外壳体,实现受热。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内胆还具有磁感应层,以实现电磁加热,通过所述磁感应层在磁场中的反应实现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开口21的用途不做具体限定,其既可以用作吹胀、灌液、抽气中的任意一项或多项,而优选的,所述内胆的吹胀操作、灌液操作以及抽气操作共用所述开口21。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内胆在加工时,吹胀之前,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是紧密贴合的,二者之间并无间隙存在,通过将导流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开口21,使其位于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之间,并通过导流管向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之间通入吹胀介质(如气体),使所述内壳体1或所述外壳体2发生形变,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所述脉状管路3,然后再通过导流管向所述脉状管路3中灌入所述传热介质,以及进行抽真空操作,最后再将导流管取出,将所述开口21密封,或者将导流管的另一端封堵进行密封。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传热介质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水,以节约成本,也可以为其他物体,如氟利昂等,只要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气液相变即可。
本实用新型将所述开口2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2的侧壁,相较于传统设置于翻边的方式而言,所述外壳体2的侧壁较平整,且硬度较小,方便导流管的插入。并且,所述开口21的外周还设有所述第一定位槽22,使得所述外壳体2的侧壁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2处为平面结构,进一步增大了导流管和所述内胆的接触面积,同时所述第一定位槽22还能够对导流管进行避让,方便导流管从所述外壳体2的一侧插入所述外壳体2和所述内壳体1之间的夹层中,方便导流管的插入定位,以及固定,并且方便导流管和所述开口21处的密封,降低了加工难度以及密封难度。
所述外壳体2和所述内壳体1之间形成有脉状管路3,即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既有分离的区域,也有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贴合的区域,也就是说所述脉状管路3向血脉管路一样延伸。相较于在所述外壳体2和所述内壳体1之间形成一个完成的空腔而言,所述脉状管路3的强度较高,从而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管路状的结构,避免所述外壳体2和所述内壳体1之间的空腔塌陷,导致塌陷部位的管路堵塞,影响传热介质的流动,进而影响内胆的性能。
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脉状管路6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所述内壳体1具有与所述外壳体2贴合的密封区12,以及与所述外壳体2分离的传热区13,所述密封区12间隔设置,所述传热区13互相连通,以构成所述脉状管路3,所述脉状管路3呈网格状分布。
所述脉状管路3呈网格状分布,一方面提高了所述脉状管路3的结构强度,使其能够保证通常,另一方面还使得所述脉状管路3的分布更加均匀,其内部的传热介质汽化后能够沿所述脉状管路3快速且均匀地扩散至所述内胆的各个区域,从而提高了所述内胆的均热性能。
当然,所述脉状管路3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如蜂窝结构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脉状管路3内部真空。
当所述内胆受热时,由于所述脉状管路3内部为负压,所以降低了所述传热介质的沸点,所述传热介质能在很低的温度下沸腾气化,并吸收大量的热,同时所述传热介质汽化生成的气体以极快的速度把热量带到所述内胆的温度较低的区域,实现瞬间将热能分散到所述内胆各个部位。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脉状管路3自所述内胆的底壁延伸至所述内胆的侧壁,所述脉状管路3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的高度低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刻度线。
所述内胆在使用时,食物集中在所述内胆的中下部,所述内胆的开口处具有翻边,此处的食物较少,并且,所述内胆的底壁和所述侧壁的硬度较小,而翻边处的硬度较大。
因此所述脉状管路3分布于所述内胆的底壁和侧壁,既可以方便加工,便于所述脉状管路3的吹胀及灌液,又无需将所述脉状管路3延伸至所述内胆的开口处,保证均热效果的基础上,节约了成本。
一般在使用时,食材都位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刻度线之下,而将所述脉状管路3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的高度低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刻度线,可以更好的为内胆中食材进行传热,避免热量传递到所述内胆的边沿造成温度过高而烫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所述内壳体1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定位槽11,所述第二定位槽11与所述第一定位槽22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槽22朝向所述内壳体1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1内。
导流管插入所述开口21后,会直接与所述内壳体1接触,因此在所述内壳体1的相应位置设置所述第二定位槽11,使得导流管与所述内壳体1的接触面也为平面,且所述第二定位槽11能够对导流管进行避让,增大了导流管与所述内壳体1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摩擦阻力,方便导流管的定位,避免导流管与所述内壳体1接触时打滑。
而所述第一定位槽22朝向所述内壳体1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1内,即所述第二定位槽11的开槽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定位槽22的开槽面积,保证了导流管插入所述开口21后,能够抵顶于所述第二定位槽11内,避免加工误差导致所述第一定位槽22和所述第二定位槽11的相对位置发生偏移。
作为本实施方式的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4所示,所述内胆还包括导流管4,所述导流管4插入所述开口21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41。
所述导向斜面41的设置,对所述导流管4的插入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所述导流管4一端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定位槽11的形状适配,方便所述导流管4插入所述内壳体1和所述外壳体2之间的夹层中,并且能够方便密封,降低密封成本,避免流体泄漏。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导流管4的外周与所述开口21密封固定。
所述导流管4插入后,其外周与所述开口21密封固定,从而实现了所述导流管4的固定,并且保证了所述导流管4和所述开口21之间的密封,在吹胀、灌液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无需时刻对所述导流管4的位置以及密封进行调整,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导流管4的外周与所述开口21焊接固定,以提高连接强度,并且焊接后,熔融的金属将所述导流管4和所述开口21之间的缝隙封堵,同步实现了密封。
由于所述导流管4和所述开口21不可拆卸地固定,因此在灌液完成后,无需将所述导流管4取下,只需将所述导流管4多余外露的部分剪除,并将外露的一端封堵使其密封即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外壳体2的外表面具有涂层,所述外壳体2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槽22的位置处为裸露区域。
通常内胆表面的涂层较光滑,导流管难以抵在内胆的表面,因此将所述第一定位槽22设置为裸露区域,所述第一定位槽22内无涂层覆盖,使得所述第一定位槽22内的粗糙度较大,方便导流管的定位以及插入,导流管能够稳定地抵在所述第一定位槽22中,避免导流管偏移。
优选的,所述涂层为铝涂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3-4所示,所述外壳体2的厚度小于所述内壳体1的厚度。
所述外壳体2的厚度相较于所述内壳体1较薄,进而在吹胀时,所述外壳体2比所述内壳体1更加易于吹胀变形,在注入吹胀介质时所述外壳体2先于所述内壳体1产生变形以使得所述传热脉管3凸显在所述外壳体2上,如图5所示,在所述内胆的内侧几乎看不到所述传热脉管3的存在,从而使得所述内胆与食物接触的一侧较平整,避免食物破碎,并且保证了所述内胆的容积,使其能够容纳更多的食物。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以及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内胆,所述内胆为上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烹饪器具,其所述内胆具有较好的均热性能,从而在烹饪过程中,热量能够快速地分散在所述内胆的各个区域,使所述烹饪腔内各个区域的食物受热均匀,提高加热效率,以及食物的烹饪效果。
此外,用于吹胀以及灌液的所述开口21设置于所述外壳体2的侧壁,且所述开口21的外周还设置有所述第一定位槽22,使得导流管与所述内胆的接触面较平整,方便导流管的插入、定位,降低了加工难度,提高了加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对于所述烹饪器具的加热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腔的底部设置有发热盘,通过所述发热盘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内胆实现对食物的加热。在另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器具为电磁烹饪器具,即所述烹饪腔的下方设置有线圈,以实现电磁加热,所述内胆也相应地设置有磁感应层。
本实用新型中未述及的地方采用或借鉴已有技术即可实现。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包括内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内壳体外侧的外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和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脉状管路,所述脉状管路内填充有传热介质,所述外壳体的侧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用于供导流管的一端插入,所述开口的外周还设置有朝向所述内壳体凹陷的第一定位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具有与所述外壳体贴合的密封区,以及与所述外壳体分离的传热区,所述密封区间隔设置,所述传热区互相连通,以构成所述脉状管路,所述脉状管路呈网格状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状管路内部真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脉状管路自所述内胆的底壁延伸至所述内胆的侧壁,所述脉状管路在所述内胆的侧壁上的高度低于所述内胆的最大刻度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壳体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一定位槽朝向所述内壳体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还包括导流管,所述导流管插入所述开口的一端设置有导向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流管的外周与所述开口密封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的外表面具有涂层,所述外壳体对应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位置处为裸露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体的厚度小于所述内壳体的厚度。
10.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具有烹饪腔的锅体,以及置于所述烹饪腔内的内胆,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为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烹饪器具用内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59542.XU CN216822741U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59542.XU CN216822741U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822741U true CN216822741U (zh) | 2022-06-28 |
Family
ID=8210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59542.XU Active CN216822741U (zh) | 2021-11-29 | 2021-11-29 |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822741U (zh) |
-
2021
- 2021-11-29 CN CN202122959542.XU patent/CN2168227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822741U (zh) | 一种烹饪器具用内胆及烹饪器具 | |
CN206621205U (zh) | 液体加热容器 | |
CN211984966U (zh) | 加热容器和烹饪器具 | |
CN218484309U (zh) | 内胆及烹饪器具 | |
CN208925852U (zh) | 炖蒸器具 | |
CN113549527A (zh) | 一种单级水压串联夹套的大型酱油发酵罐 | |
CN206543123U (zh) | 一种锅底部含真空腔的均温锅具 | |
CN216724136U (zh) | 低糖饭烹饪器具 | |
CN206576734U (zh) | 一种防开裂双层均温锅 | |
CN215777246U (zh) | 一种蒸饭锅 | |
CN108113454B (zh) | 一种高导热性的均温锅 | |
CN217137493U (zh) | 烹饪容器及采用该烹饪容器的烹饪器具 | |
CN220038776U (zh) | 热水器用内胆组件及双胆热水器 | |
CN218484308U (zh) | 内胆及烹饪器具 | |
CN219353630U (zh) |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食品加工机 | |
CN215571220U (zh) | 一种双胆电热水器 | |
CN214452398U (zh) | 一种自动包边高频热合机 | |
CN217137594U (zh) | 烹饪容器及使用该烹饪容器的烹饪器具 | |
CN219550846U (zh) | 双胆组件及热水器 | |
CN218128082U (zh) | 一种真空电热器皿 | |
CN105571133A (zh) | 一种含有冷凝器的搪瓷内胆水箱 | |
CN219920832U (zh) | 一种适配电磁炉的双层保温壶 | |
CN211609172U (zh) | 用于蒸汽加热的烹饪锅具及蒸汽加热式烹饪器具 | |
CN219252535U (zh) | 一种分离式腔体 | |
CN220582728U (zh) | 内胆组件及电热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