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0444U - 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0444U
CN216820444U CN202122976990.0U CN202122976990U CN216820444U CN 216820444 U CN216820444 U CN 216820444U CN 202122976990 U CN202122976990 U CN 202122976990U CN 216820444 U CN216820444 U CN 2168204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groove
side wall
heat
dissipation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769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庆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Kuanhe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Kuanhe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Kuanhe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Kuanhe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9769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04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04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04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包括罩壳和底板,通过在罩壳的侧壁和顶壁上分别设置第二散热槽和第一散热槽,由第二散热槽和第一散热槽共同组成散热空间,使得容纳空间内的热量经第二散热槽和第一散热槽分别从侧壁和顶壁流出,提高散热性能,在侧壁上设置通流槽,通流槽对应设置并形成通流空间,外界气流经通流槽进入至容纳空间内部,提高容纳空间内部的气流流通性能,进而通过外界引入的气流带动热量高效地从第二散热槽和第一散热槽流动,整体提高电源盒的散热性能,保证电气元件的工作稳定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盒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
背景技术
电源盒用于容纳电气部件,通过电器盒实现电气部件在内部或外部的电气连接,在电气部件工作时,其会发出较高热量,若不及时对其所发出的热量进行散热,将会直接影响各个电气部件的工作稳定性,因此,电源盒的散热稳定性将直接影响电气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以提高电源盒的整体散热性能,保证其内部电气部件的工作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包括罩壳和底板,所述罩壳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由所述罩壳和所述底板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安装电气部件;
在所述罩壳包括顶壁和围设在所述顶壁的四周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相连接,在所述侧壁设置接线端子排;
所述顶壁上第一散热槽,所述侧壁上设置第二散热槽,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第二散热槽相连通,由所述第一散热槽和所述第二散热槽共同组成散热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热量经所述第二散热槽从侧部流出且经所述第一散热槽从顶部流出;
在所述侧壁上还设置通流槽,所述通流槽设置在所述侧壁上,且所述通流槽分别设置在相对的所述侧壁上,外部气流经所述通流槽进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第二散热槽为通槽。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上设置开关部件。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槽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散热槽的长度尺寸。
进一步地,所述罩壳和所述底板为钣金材质。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罩壳的侧壁和顶壁上分别设置第二散热槽和第一散热槽,由第二散热槽和第一散热槽共同组成散热空间,使得容纳空间内的热量经第二散热槽和第一散热槽分别从侧壁和顶壁流出,提高散热性能,在侧壁上设置通流槽,通流槽对应设置并形成通流空间,外界气流经通流槽进入至容纳空间内部,提高容纳空间内部的气流流通性能,进而通过外界引入的气流带动热量高效地从第二散热槽和第一散热槽流动,整体提高电源盒的散热性能,保证电气元件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散热式电源盒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散热式电源盒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包括罩壳10和底板20,罩壳10与底板20相连接,罩壳10和底板20为钣金材质,由罩壳10和底板20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内用于安装电气部件。
在罩壳10包括顶壁11和围设在顶壁11的四周的侧壁12,侧壁12的底部与底板20相连接,侧壁12与底板20之间通过螺钉固定相连。
在侧壁12设置接线端子排,侧壁12上设置开关部件41。
顶壁11上第一散热槽31,侧壁12上设置第二散热槽32,第一散热槽31与第二散热槽32相连通,第一散热槽31与第二散热槽32为通槽,第一散热槽31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散热槽32的长度尺寸。
由第一散热槽31和第二散热槽32共同组成散热空间,在容纳空间内的热量经第二散热槽32从侧部流出且经第一散热槽31从顶部流出,通过在罩壳10的侧壁12和顶壁11上分别设置第二散热槽32和第一散热槽31,由第二散热槽32和第一散热槽31共同组成散热空间,使得容纳空间内的热量经第二散热槽32和第一散热槽31分别从侧壁12和顶壁11流出,提高散热性能。
在侧壁12上还设置通流槽33,通流槽33设置在侧壁12上,且通流槽33分别设置在相对的侧壁12上,外部气流经通流槽33进入至容纳空间内。
在侧壁12上设置通流槽33,通流槽33对应设置并形成通流空间,外界气流经通流槽33进入至容纳空间内部,提高容纳空间内部的气流流通性能,进而通过外界引入的气流带动热量高效地从第二散热槽32和第一散热槽31流动,整体提高电源盒的散热性能,保证电气元件的工作稳定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罩壳和底板,所述罩壳与所述底板相连接,由所述罩壳和所述底板共同围设形成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安装电气部件;
在所述罩壳包括顶壁和围设在所述顶壁的四周的侧壁,所述侧壁的底部与所述底板相连接,在所述侧壁设置接线端子排;
所述顶壁上第一散热槽,所述侧壁上设置第二散热槽,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第二散热槽相连通,由所述第一散热槽和所述第二散热槽共同组成散热空间,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热量经所述第二散热槽从侧部流出且经所述第一散热槽从顶部流出;
在所述侧壁上还设置通流槽,所述通流槽设置在所述侧壁上,且所述通流槽分别设置在相对的所述侧壁上,外部气流经所述通流槽进入至所述容纳空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槽与所述第二散热槽为通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上设置开关部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槽的长度尺寸大于所述第二散热槽的长度尺寸。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散热式电源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和所述底板为钣金材质。
CN202122976990.0U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 Active CN2168204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6990.0U CN216820444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76990.0U CN216820444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0444U true CN216820444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527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76990.0U Active CN216820444U (zh) 2021-11-30 2021-11-30 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04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8131792A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CN111385985A (zh) 电动车集成控制器
CN215336965U (zh) 一种电控盒散热机构以及空调器
CN118019293A (zh) 电源装置
CN216820444U (zh) 一种新型散热式电源盒
CN116232013B (zh)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CN210444231U (zh) 一种散热好的功率放大器
CN113038781A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217486729U (zh) 散热模块及工业电源
CN211128745U (zh) 电机控制器
CN113286498A (zh) 集成散热模组、车载充电机及电动汽车
WO2014162652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2034484U (zh) 电动车集成控制器
CN112701880A (zh) 一种功率电源的电容器模块绝缘散热方式
CN218386903U (zh) 一种充电器的散热外壳及充电器
CN212323972U (zh) 散热外壳及电源变换装置
CN218182533U (zh) 一种便于高效散热的wifi插座
CN215269250U (zh) 集成散热模组、车载充电机及电动汽车
CN211378593U (zh) 一种具有独立风道结构的伺服驱动器
CN217935155U (zh) 一种快速散热的充电器
CN212367109U (zh) 开关电源
CN113437037B (zh) 功率半导体的封装冷却装置
CN211240404U (zh) 壳体组件以及功率单元
WO2022227826A1 (zh) Igbt模组、电机控制器和车辆
CN219612468U (zh)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