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12468U -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12468U
CN219612468U CN202321215630.1U CN202321215630U CN219612468U CN 219612468 U CN219612468 U CN 219612468U CN 202321215630 U CN202321215630 U CN 202321215630U CN 219612468 U CN219612468 U CN 219612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shell
accommodating cavity
circuit board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21563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建文
刘强
陈凯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far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21563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12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12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12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Rect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逆变器及电气设备,包括壳体、电路板组件、散热器、电感组件和风扇组件,壳体设置有收容腔,收容腔的腔底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电路板组件固定于收容腔内,电路板组件覆盖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电路板组件与收容腔的腔底之间存有第一间隙,散热器设置于壳体的表面,电感组件包括外壳和电感,外壳设置于壳体的表面,外壳设置有收容槽,电感收容于收容槽,风扇组件设置于收容腔内,风扇组件与电路板组件连接,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在收容腔和收容槽之间循环流动,当气流在第一间隙流动时,以将电感产生的热量与散热器进行热交换。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能够提升对电感的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气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储能的技术发展,储能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逆变器是储能系统中一个关键零部件,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供负载使用或者并网。
然而,在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目前,逆变器包括壳体、电路板组件和电感组件,电路板组件设置于壳体内,电感组件包括外壳和电感,外壳设置于壳体的表面,电感设置于外壳内,电感与电路板组件电连接,电感在工作时会产生热量,热量传递到外壳,通过外壳与外界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对电感进行散热,但是依靠外壳单一散热方式,散热效率比较慢,会导致热量积聚,以致损坏电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提升对电感的散热效率,避免电感因工作时发生热量积聚而损坏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逆变器,包括壳体、电路板组件、散热器、电感组件和风扇组件,所述壳体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腔底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电路板组件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路板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底之间存有第一间隙,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散热器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持,所述电感组件包括外壳和电感,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外壳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外壳设置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电感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电感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连接,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收容腔和所述收容槽之间循环流动,当所述气流在所述第一间隙流动时,以将所述电感产生的热量与所述散热器进行热交换。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托盘、功率板和输出板,所述托盘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底,所述功率板位于所述托盘下方,所述功率板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功率板与所述电感电连接,所述托盘承载所述输出板,所述输出板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托盘连接。
可选的,所述托盘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和托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底,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托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收容腔的第一壁面之间存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支撑板设置有若干过流通孔,所述功率板与所述托板之间存有第三间隙,所述若干过流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连通,所述托板承载所述输出板。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
可选的,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支架。
可选的,所述功率板设置有功率件;
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和若干第一散热片,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并且所述基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抵持于所述功率件,所述基板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外壳覆盖所述第三开口,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收容腔依次连通,所述若干第一散热片间隔固定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
可选的,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凹槽,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表面抵持。
可选的,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片。
可选的,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开关,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开关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开关自所述第四开口伸出所述收容腔,所述开关与所述输出板电连接。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包括上述的逆变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逆变器包括壳体、电路板组件、散热器、电感组件和风扇组件,所述壳体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腔底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电路板组件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路板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底之间存有第一间隙,所述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散热器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持,所述电感组件包括外壳和电感,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外壳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外壳设置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电感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电感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所述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连接,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收容腔和所述收容槽之间循环流动,当所述气流在所述第一间隙流动时,以将所述电感产生的热量与所述散热器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对电感的散热效率,避免电感工作时因散热慢产生热量积聚而发生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壳体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逆变器的风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逆变器;11、壳体;111、底壳;1111、第一开口;1112、第二开口;1113、第四开口;1114、第五开口;1115、第六开口;1116、第七开口;112、上盖;1121、第八开口;113、收容腔;12、电路板组件;121、托盘;1211、固定板;1212、支撑板;1213、托板;1214、过流通孔;1215、缺口;122、功率板;1221、功率件;123、输出板;124、连接件;1241、第一连接板;1242、第二连接板;13、散热器;131、基板;1311、第三开口;1312、凹槽;132、第一散热片;14、电感组件;141、外壳;1411、收容槽;1412、第二散热片;142、电感;15、风扇组件;151、支架;152、风扇;16、密封件;17、开关;18、输入端口;19、通讯端口;20、输出端口;21、面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锁紧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逆变器1包括壳体11、电路板组件12、散热器13、电感组件14和风扇组件15。电路板组件12设置于壳体11内。散热器13设置于壳体11的表面,散热器13与部分电路板组件12抵持。电感组件14设置于散热器13,电感组件14与电路板组件12电连接。风扇组件15设置于壳体11内,风扇组件15与电路板组件12连接。密封件16设置于散热器13,散热器13与壳体11夹持密封件16。其中,风扇组件15用于驱动壳体11内的气流循环流动,以对电感组件1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散热器13,避免热量积聚。散热器13用于对电路板组件1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和电感组件14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外界,从而对电感组件14和电路板组件12进行散热。
对于上述壳体11,请参阅图3,壳体11包括底壳111和上盖112,上盖112盖设于底壳111,底壳111与上盖112合围有收容腔113。底壳111设置有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设置于收容腔113的腔底,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均与收容腔113连通。
对于上述电路板组件12,请参阅图4,电路板组件12固定于收容腔113内,电路板组件12包括托盘121、功率板122、输出板123和连接件124。托盘121包括固定板1211、支撑板1212和托板1213。固定板1211固定于收容腔113的腔底。支撑板1212的一端与固定板1211连接,支撑板1212的另一端与托板1213连接,支撑板1212与收容腔113的第二壁面之间存有第二间隙,支撑板1212设置有若干过流通孔1214。功率板122位于支撑板1212的下方,功率板122覆盖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功率板122与收容腔113的腔底和之间存有第一间隙,功率板122与托板1213之间存有第三间隙,第一间隙与第二间隙连通,过流通孔1214分别与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依次连通,功率板122设置有功率件1221。输出板123承载于托板1213,输出板123与上盖112的内表面之间存有第四间隙,第四间隙与第二间隙连通,输出板123与功率板122电连接。连接件124包括第一连接板1241和第二连接板1242。第一连接板1241固定于收容腔113的第二壁面,第二壁面与第一壁面相对,第一连接板1241与托板1213连接。第二连接板1242固定于收容腔113的第三壁面,第三壁面分别与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垂直,第二连接板1242与托板1213连接,第二连接板1242和第一连接板1241使得托板1213固定更为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干过流通孔1214呈蜂窝状。支撑板1212设置有缺口1215,缺口1215分别与第一间隙、第二间隙和第三间隙连通。
对于上述散热器13,请参阅图2,散热器13包括基板131和若干第一散热片132。基板131固定于底壳111的表面,基板131盖合于第一开口1111,基板131的第一表面抵持于功率件1221,以对功率件1221接触散热,基板131设置有第三开口1311和凹槽1312。若干第一散热片132间隔设置于基板131的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若干第一散热片132用于增大散热器13的散热面积,提升散热器13的散热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逆变器1包括密封件16,密封件16设置于凹槽1312,密封件16与底壳111的表面抵持,密封件16用于防止水汽和灰尘进行收容腔113内。
对于上述电感组件14,请参阅图2,电感组件14包括外壳141和电感142。外壳141固定于基板131的第二表面,外壳141覆盖第三开口1311,外壳141设置有收容槽1411和若干第二散热片1412。收容槽1411、第三开口1311、第二开口1112和收容腔113依次连通,具体的,收容槽1411、第三开口1311、第二开口1112、第一间隙、第二间隙、若干过流通孔1214、第三间隙和收容槽1411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循环流道,收容槽1411、第三开口1311、第二开口1112、第一间隙、第二间隙、第四间隙和收容槽1411形成第二循环流道,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均用于供气流在收容槽1411和收容腔113之间循环流动。若干第二散热片1412位于间隔围绕外壳141的表面,若干第二散热片1412用于增大外壳141的散热面积,以提升外壳141的散热效率。电感142收容于收容槽1411,电感142与功率板122电连接,电感142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传递到外壳141,外壳141与外界气流进行热交换,以将热量散发出去,从而对电感142进行散热。
对于上述风扇组件15,请参阅图5,风扇组件15包括支架151和风扇152。支架151与托板1213连接。风扇152固定于支架151,风扇152用于驱动气流在第一循环流道和第二循环流道流动,使得气流在收容槽1411与收容腔113之间循环流动,从而使得气流与电感142进行热交换,当在气流在第一间隙流动时,气流与基板131进行热交换,从而将电感142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到基板131,进一步对电感142进行散热,提升对电感142的散热效率,避免电感142因通过外壳141的单一散热方式导致散热慢,使得热量积聚而发生损坏的情况。气流在收容槽1411与收容腔113之间循环流动同时,气流也与功率板122和输出板123进行热交换,然后再与基板131进行热交换,以对功率板122和输出板123进行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2和图4,逆变器1还包括开关17、输入端口18、通讯端口19和输出端口20。底壳111还设置有第四开口1113、第五开口1114、第六开口1115和第七开口1116。第四开口1113位于收容腔113的第四壁面,第四壁面与第三壁面相对,第五开口1114、第六开口1115和第七开口1116均位于收容腔113的第一壁面,第四开口1113、第五开口1114、第六开口1115和第七开口1116均与收容腔113连通。开关17、输入端口18、通讯端口19和输出端口20均收收容于收容腔113,并且开关17、输入端口18、通讯端口19和输出端口20分别自第四开口1113、第五开口1114、第六开口1115和第七开口1116伸出收容腔113,输入端口18均与功率板122电连接,开关17、通讯端口19和输出端口20均与输出板123电连接。将第四开口1113位于第四壁面,有利于开关17具有更大的走线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逆变器1还包括面板组件21。上盖112设置有第八开口1121。第八开口1121与收容腔113连通。面板组件21设置于第八开口1121处,面板组件21与输出板123电连接,面板组件21用于显示信息和供用户操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逆变器1包括壳体11、电路板组件12、散热器13、电感组件14和风扇组件15,壳体11设置有收容腔113,收容腔113的腔底设置有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均与收容腔113连通,电路板组件12固定于收容腔113内,电路板组件12覆盖第一开口1111和第二开口1112,电路板组件12与收容腔113的腔底之间存有第一间隙,散热器13设置于壳体11的表面,散热器13盖设于第一开口1111,散热器13与电路板组件12抵持,电感组件14包括外壳141和电感142,外壳141设置于壳体11的表面,外壳141覆盖第二开口1112,外壳141设置有收容槽1411,收容槽1411与第二开口1112连通,电感142收容于收容槽1411,电感142与电路板组件12电连接,风扇组件15设置于收容腔113内,风扇组件15与电路板组件12连接,风扇组件15用于驱动气流在收容腔113和收容槽1411之间循环流动,当气流在第一间隙流动时,以将电感142产生的热量与散热器13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对电感142的散热效率,避免电感142工作时因散热慢产生热量积聚而发生损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气设备实施例,电气设备包括上述的逆变器1,对于逆变器1的结构和功能可参阅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逆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置有收容腔,所述收容腔的腔底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电路板组件,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电路板组件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电路板组件与所述收容腔的腔底之间存有第一间隙;
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散热器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散热器与所述电路板组件抵持;
电感组件,包括外壳和电感,所述外壳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表面,所述外壳覆盖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外壳设置有收容槽,所述收容槽与所述第二开口连通,所述电感收容于所述收容槽,所述电感与所述电路板组件电连接;
风扇组件,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电路板组件连接,所述风扇组件用于驱动气流在所述收容腔和所述收容槽之间循环流动,当所述气流在所述第一间隙流动时,以将所述电感产生的热量与所述散热器进行热交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组件包括托盘、功率板和输出板,所述托盘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底,所述功率板位于所述托盘下方,所述功率板覆盖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所述功率板与所述电感电连接,所述托盘承载所述输出板,所述输出板与所述功率板电连接,所述风扇组件与所述托盘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盘包括固定板、支撑板和托板,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腔底,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和所述托板连接,所述支撑板与所述收容腔的第一壁面之间存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连通,所述支撑板设置有若干过流通孔,所述功率板与所述托板之间存有第三间隙,所述若干过流通孔分别与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三间隙连通,所述托板承载所述输出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路板组件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定于所述收容腔的第二壁面,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第二壁面与所述第一壁面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风扇组件包括风扇和支架,所述支架与所述托板连接,所述风扇固定于所述支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板设置有功率件;
所述散热器包括基板和若干第一散热片,所述基板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表面,并且所述基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开口,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抵持于所述功率件,所述基板设置有第三开口,所述外壳固定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外壳覆盖所述第三开口,所述收容槽、所述第三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收容腔依次连通,所述若干第一散热片间隔固定于所述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相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凹槽,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壳体的表面抵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的表面设置有若干第二散热片。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逆变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逆变器还包括开关,所述壳体还设置有第四开口,所述第四开口与所述收容腔连通,所述开关收容于所述收容腔,所述开关自所述第四开口伸出所述收容腔,所述开关与所述输出板电连接。
10.一种电气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逆变器。
CN202321215630.1U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Active CN219612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5630.1U CN219612468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215630.1U CN219612468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12468U true CN219612468U (zh) 2023-08-29

Family

ID=877388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215630.1U Active CN219612468U (zh) 2023-05-18 2023-05-18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12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629011U (zh) 基于半导体发电的散热组件
CN217985809U (zh) 全封闭风冷散热结构
CN217283820U (zh) 具有风冷和液冷装置的电源
CN111614145A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114340332A (zh) 浸没式冷却系统
CN219612468U (zh)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CN212627220U (zh) 一种储能电源
CN117355089A (zh) 功率变换设备与储能设备
CN115413200A (zh) 一种功率设备及光伏系统
CN214412575U (zh) 一种端子式电源
CN211378590U (zh) 一种散热性能好的五金电源外壳
CN211128734U (zh) 母排电容组件散热装置及电动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
CN209982994U (zh) 通讯设备及其具有散热结构的光模块
CN210157562U (zh) 一种电子产品用快速散热装置
CN220254332U (zh) 一种逆变器及电气设备
CN114449841A (zh) 散热器机柜
CN112701880A (zh) 一种功率电源的电容器模块绝缘散热方式
CN218071292U (zh) 一种一体化散热好的电源模块
CN219628226U (zh) 一种提升散热效率的电源逆变器
CN216699809U (zh) 高防护液冷变频器
CN214253143U (zh) 带有散热模组的机箱
CN217082741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800318U (zh) 一种电力电子设备
CN21705775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0327393U (zh) 一种微型逆变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