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20427U - 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20427U
CN216820427U CN202122462227.6U CN202122462227U CN216820427U CN 216820427 U CN216820427 U CN 216820427U CN 202122462227 U CN202122462227 U CN 202122462227U CN 216820427 U CN216820427 U CN 2168204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gap
liquid
seat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46222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昌杰
陈赛虎
谢子方
蒋波
顾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Anxin Cn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nxin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nxin Cn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nxin Cn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46222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204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204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204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包括相对合的上盖和下板,下板上凹陷形成有一冷却腔,下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冷却腔的一侧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一隔座,冷却腔相对的另一侧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二隔座,多个第一隔座与第二隔座之间相互错开设置,使得第一隔座位于相邻两个第二隔座之间,上盖的下表面间隔固定有多个纵向分布的翅片,当上盖覆盖安装到下板上时,多个翅片位于第一隔座和第二隔座之间,且与第一隔座以及第二隔座之间形成供待冷却液流通的多个连续的S型通道,S型通道分别与进液口和出液口连通;优点是散热效果好且提高了冷却均匀性。

Description

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冷驱动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芯片的发热量越来越大,而且对散热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伺服器系统上,空间有限而且经常会有多处的功率高且性能要求也较为严苛的驱动器需要散热。
目前,针对驱动器的散热结构多采用铝合金材料,其主要包括固定板以及并列设置于固定板上的若干散热片,固定板和散热片一体成型,通过固定板与驱动器壳体建立连接,从而实现热量的传导。但是当驱动器内部元器件发热量较大时,散热片传导的热量并不能快速的从驱动器周围传导出,还是会导致温度进一步上升。
也有采用液冷驱动器采用液冷的方式进行散热,但是其仅仅是通过在冷却板内开设供冷却液过的空腔,空腔一侧连接进水管,另一侧连接出水管,继而造成冷却板两端的温差较大,冷却效果不均匀。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散热效果好且提高了冷却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包括相对合的上盖和下板,所述下板上凹陷形成有一冷却腔,所述下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冷却腔的一侧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一隔座,所述冷却腔相对的另一侧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二隔座,多个所述第一隔座与所述第二隔座之间相互错开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隔座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隔座之间,所述上盖的下表面间隔固定有多个纵向分布的翅片,当所述上盖覆盖安装到所述下板上时,多个所述翅片位于所述第一隔座和所述第二隔座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隔座以及所述第二隔座之间形成供待冷却液流通的多个连续的S型通道,所述S型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
所述第一隔座上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将所述第一隔座分割为两个间隔分布的第一隔板,每个第一隔板的下部上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延伸至所述冷却腔的另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一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一空隙相连通,两者之间形成一用于夹持所述翅片的第一夹持空间。该结构中,第一间隙以及第一空隙的宽度与翅片的宽度相适配,两者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夹持住翅片,这样翅片能够经受较大的冲击,可以保证S型通道的稳定,从而利于冷却液流动,以提高散均匀性,其中,第一底板设置在第一隔板的下部,并且固定在冷却腔的底部,且一端延伸至冷却腔的另一侧,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第二隔座上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将所述第二隔座分割为两个间隔分布的第二隔板,每个第二隔板的下部上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延伸至所述冷却腔的另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隙,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二空隙相连通,两者之间形成一用于夹持所述翅片的第二夹持空间。该结构中,第二间隙以及第二空隙的宽度与翅片的宽度相适配,两者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空间夹持住翅片,这样翅片能够经受较大的冲击,可以保证S型通道的稳定,从而利于冷却液流动,以提高散均匀性,其中,第一底板设置在第一隔板的下部,并且固定在冷却腔的底部,且一端延伸至冷却腔的另一侧,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冷却腔的左右两侧壁之间连接有多个横向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之间均呈垂直分布。该结构中,加强筋连接在冷却腔的左右两侧壁上,并且固定在冷却腔底部,其与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之间均呈垂直分布,加强了整体的稳固性。
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高度相同,所述加强筋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底板的高度,所述翅片的底部与所述加强筋相接触。由此便于翅片进行放置。
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至少分布有两个所述翅片。该结构中,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之间分布有两个翅片,翅片与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之间均存在距离,这样便于冷却液流动,减缓其在S型通道的流速,以提高冷却均匀性。
所述冷却腔在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进液凹陷,所述冷却腔在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出液凹陷。该结构中,进液凹陷的设置则防止冷却液的流速过快,以防止对翅片造成损伤,而由于出液口和进液口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因此在出液口处也设置了出液凹陷。
所述上盖通过螺丝组件与所述下板相固定,且所述上盖与下板之间设置有密封件。该结构中,采用螺丝组件将上盖和下板固定限位,便于后期拆装,密封件的设置提高了上盖和下板之间的密封性。
所述密封件为一密封胶条,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上环形槽,所述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下环形槽,所述上环形槽和所述环形槽相对接,两者之间形成一安装空间,所述密封胶条嵌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该结构中,将密封胶条嵌设在安装空间内,进一步提高了上盖和下板之间的密封性。
所述上盖和所述下板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材质。其好处在于使得整体质量较轻且强度较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多个第一隔座和第二隔座的设置,使两者与翅片之间形成多个连续的S型通道,因此可增加冷却腔中冷却液的流程,提高了冷却均匀性,同时使得冷却液在流动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流动换热综合性能,提高换热效率;翅片固定在上盖的下表面上,在安装时,采用覆盖安装的形式,这样便于后期维护,一旦上盖或下板出现问题时,只需更换其中之一即可,节省了维护成本;本实用新型散热效果好且提高了冷却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分解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包括相对合的上盖1和下板2,下板2上凹陷形成有一冷却腔21,下板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冷却腔21连通的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冷却腔21的一侧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一隔座3,冷却腔21相对的另一侧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二隔座4,多个第一隔座3与第二隔座4之间相互错开设置,使得第一隔座3位于相邻两个第二隔座4之间,上盖1的下表面间隔固定有多个纵向分布的翅片5,当上盖1覆盖安装到下板2上时,多个翅片5位于第一隔座3和第二隔座4之间,且与第一隔座3以及第二隔座4之间形成供待冷却液流通的多个连续的S型通道6,S型通道6分别与进液口22和出液口23连通。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隔座3上设置有第一间隙31,第一间隙31将第一隔座3分割为两个间隔分布的第一隔板32,每个第一隔板32的下部上设置有第一底板33,第一底板33延伸至冷却腔21的另一侧,且两个第一底板33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隙34,第一间隙31和第一空隙34相连通,两者之间形成一用于夹持翅片5的第一夹持空间35。该结构中,第一间隙31以及第一空隙34的宽度与翅片5的宽度相适配,两者之间形成的第一夹持空间35夹持住翅片5,这样翅片5能够经受较大的冲击,可以保证S型通道6的稳定,从而利于冷却液流动,以提高散均匀性,其中,第一底板33设置在第一隔板32的下部,并且固定在冷却腔21的底部,且一端延伸至冷却腔21的另一侧,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第二隔座4上设置有第二间隙41,第二间隙41将第二隔座4分割为两个间隔分布的第二隔板42,每个第二隔板42的下部上设置有第二底板43,第二底板43延伸至冷却腔21的另一侧,且两个第二底板43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隙44,第二间隙41和第二空隙44相连通,两者之间形成一用于夹持翅片5的第二夹持空间45。该结构中,第二间隙41以及第二空隙44的宽度与翅片5的宽度相适配,两者之间形成的第二夹持空间45夹持住翅片5,这样翅片5能够经受较大的冲击,可以保证S型通道6的稳定,从而利于冷却液流动,以提高散均匀性,其中,第一底板33设置在第一隔板32的下部,并且固定在冷却腔21的底部,且一端延伸至冷却腔21的另一侧,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冷却腔21的左右两侧壁之间连接有多个横向分布的加强筋24,加强筋24与第一底板33以及第二底板43之间均呈垂直分布。该结构中,加强筋24连接在冷却腔21的左右两侧壁上,并且固定在冷却腔21底部,其与第一底板33以及第二底板43之间均呈垂直分布,加强了整体的稳固性。
第一底板33和第二底板43的高度相同,加强筋24的高度低于第一底板33的高度,翅片5的底部与加强筋24相接触。由此便于翅片5进行放置。
第一底板33和第二底板43之间至少分布有两个翅片5。该结构中,在第一底板33和第二底板43之间分布有两个翅片5,翅片5与第一底板33以及第二底板43之间均存在距离,这样便于冷却液流动,减缓其在S型通道6的流速,以提高冷却均匀性。
冷却腔21在进液口22处设置有进液凹陷25,冷却腔21在出液口23处设置有出液凹陷26。该结构中,进液凹陷25的设置则防止冷却液的流速过快,以防止对翅片5造成损伤,而由于出液口和进液口22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因此在出液口处也设置了出液凹陷26。
上盖1通过螺丝组件与下板2相固定,且上盖1与下板2之间设置有密封件7。该结构中,采用螺丝组件将上盖1和下板2固定限位,便于后期拆装,密封件7的设置提高了上盖1和下板2之间的密封性。
密封件7为一密封胶条,上盖1的下表面设置有上环形槽11,下板2的上表面设置有下环形槽27,上环形槽11和环形槽相对接,两者之间形成一安装空间,密封胶条嵌设在安装空间内。该结构中,将密封胶条嵌设在安装空间内,进一步提高了上盖1和下板2之间的密封性。
上盖1和下板2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材质。其好处在于使得整体质量较轻且强度较高。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包括相对合的上盖和下板,所述下板上凹陷形成有一冷却腔,所述下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的一侧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一隔座,所述冷却腔相对的另一侧间隔固定有多个第二隔座,多个所述第一隔座与所述第二隔座之间相互错开设置,使得所述第一隔座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隔座之间,所述上盖的下表面间隔固定有多个纵向分布的翅片,当所述上盖覆盖安装到所述下板上时,多个所述翅片位于所述第一隔座和所述第二隔座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隔座以及所述第二隔座之间形成供待冷却液流通的多个连续的S型通道,所述S型通道分别与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座上设置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将所述第一隔座分割为两个间隔分布的第一隔板,每个第一隔板的下部上设置有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延伸至所述冷却腔的另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一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隙,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一空隙相连通,两者之间形成一用于夹持所述翅片的第一夹持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座上设置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将所述第二隔座分割为两个间隔分布的第二隔板,每个第二隔板的下部上设置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延伸至所述冷却腔的另一侧,且两个所述第二底板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隙,所述第二间隙和所述第二空隙相连通,两者之间形成一用于夹持所述翅片的第二夹持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的左右两侧壁之间连接有多个横向分布的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与所述第一底板以及第二底板之间均呈垂直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的高度相同,所述加强筋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底板的高度,所述翅片的底部与所述加强筋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之间至少分布有两个所述翅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腔在所述进液口处设置有进液凹陷,所述冷却腔在所述出液口处设置有出液凹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通过螺丝组件与所述下板相固定,且所述上盖与下板之间设置有密封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一密封胶条,所述上盖的下表面设置有上环形槽,所述下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下环形槽,所述上环形槽和所述环形槽相对接,两者之间形成一安装空间,所述密封胶条嵌设在所述安装空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和所述下板的材质均为铝合金材质。
CN202122462227.6U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Active CN2168204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2227.6U CN216820427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462227.6U CN216820427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20427U true CN216820427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39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462227.6U Active CN216820427U (zh) 2021-10-13 2021-10-13 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204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00507B2 (ja) 半導体モジュール用冷却器及び半導体モジュール
US20220178627A1 (en) Multi-channel high-efficiency heat dissipation water-cooling radiator
CN213873936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6820427U (zh) 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CN111490448A (zh) 一种激光器模块
CN114040636A (zh) 一种液冷驱动器冷却板结构
CN210298360U (zh) 一种层叠式散热器
CN105514064A (zh) 散热器
WO2018161614A1 (zh) 异形油道片式散热器
CN216308711U (zh) 一种热管散热器
CN216528867U (zh) 散热片和具有其的散热器
CN218274578U (zh) 散热器的散热底板和散热器
CN215500288U (zh) 车辆的控制器和车辆
CN214676302U (zh) 具有渐缩入水孔设计的均温板散热器
CN104768356A (zh) 一种应用3d打印技术的新型水冷板结构
CN218548659U (zh) 一种侧板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17740304U (zh) 六焊道片式散热器
KR102348363B1 (ko) 냉각 성능 가변형 수냉식 히트 싱크
CN220492073U (zh) 电池箱体及电池包
CN213175848U (zh) 一种双缸风冷摩托车发动机气缸头
CN216312331U (zh) 激光泵浦散热结构及组件、大功率激光泵浦设备
CN109548364A (zh) 一种散热装置及其应用
AU2021102059A4 (en) A laser module
CN210003385U (zh) 水冷式中冷器和车辆
CN111525820B (zh) 一种逆变器及其装配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