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9474U - 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9474U
CN216819474U CN202220301295.6U CN202220301295U CN216819474U CN 216819474 U CN216819474 U CN 216819474U CN 202220301295 U CN202220301295 U CN 202220301295U CN 216819474 U CN216819474 U CN 216819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up
robot
pcb
infra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0129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岸军
冯臻
徐美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Bori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Bori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Bori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Borin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0129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9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9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9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包括:盖体、底座和对接发射装置,盖体和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腔,对接发射装置设置在容纳腔内;对接发射装置包括PCB板、第一红外发光体和反光杯,第一红外发光体和反光杯位于PCB板的同一侧;第一红外发光体与PCB板匹配连接,PCB板上还连接有反光杯固定支架,反光杯固定设置在反光杯固定支架上并与第一红外发光体匹配对应;反光杯为经过镜面抛光处理的圆锥体,反光杯的顶端朝向第一红外发光体;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将对接发射装置放在充电座的内部;既节省空间又解决了阳光照射对机器人回充时的干扰,反光杯做镜面抛光处理,增强反射效果,提高回充的速度和精准度。

Description

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自动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在,服务机器人越来越多进入我们的生活,为我们提供服务,为了提高这些服务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减少人对机器的干预和维护,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以及降低产品的成本,如何对机器人自动充电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现有的技术当中,曾经提出过多种的系统将用于机器人的回充充电装置,已完成机器人成功回家充电的工作。典型的设计系统已经用在大量的机器人中,比如系统中带有便携式的障碍信号传送器,该信号通过沿着一条轴来传递信号,机器人一旦检测到此障碍信号便以红外线的频率发射,同时,机器人还包括全方位的信号检测器,当检测到此信号,机器人障碍回避算法选定方向直至检测不到此障碍信号为止,但是,此装置的反光杯是放置在机器的上端外露且需要表面电镀处理,易受到阳光照射的影响;同时充电座对接发射装置反光杯需要表面电镀处理,回充速度较慢,总路径较长,精准度较低。
因此,对上述技术问题做进一步探索与实践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将对接发射装置放在充电座的内部,这样既节省了充电座所占的物理空间又解决了阳光照射对机器人回充时的干扰,同时反光杯做镜面抛光处理,增强反射效果,提高了回充的速度和精准度。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包括:盖体、底座和对接发射装置,所述盖体和所述底座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对接发射装置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对接发射装置包括PCB板、第一红外发光体和反光杯,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和所述反光杯位于所述PCB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与所述PCB板匹配连接,所述PCB板上还连接有反光杯固定支架,所述反光杯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固定支架上并与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匹配对应;
所述反光杯为经过镜面抛光处理的圆锥体,所述反光杯的顶端朝向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红外发光体发射信号到反光杯上,反光杯将此信号反射发散出来,机器人主机会接收到此信号并寻找信号;将对接发射装置放在充电座的内部,反光杯为180°锥体;这样既节省了充电座所占的物理空间又解决了阳光照射对机器人回充时的干扰,同时反光杯做镜面抛光处理,增强反射效果,提高了回充的速度和精准度。
进一步地,所述PCB板的另一侧还连接有红外发光体支架、以及固定在所述红外发光体支架上的第二红外发光体,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体与所述PCB板匹配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器人主机寻找过程中,机器人主机前端的接收器会分为左右两端,分别来对接充电座中红外发光体支架中的四个红外发光体,从而实现机器人主机与充电座之间良好的对接。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若干连接柱,所述PCB板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包括匹配连接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腔体;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电源、充电连接件和电源连接头;所述充电连接件和所述电源连接头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连接;所述上壳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电源连接头对应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连接件包括充电支架和设置在所述充电支架一端的充电接触片;所述上壳体与所述充电接触片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使得所述充电接触片暴露在所述底座的外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机器人主机找到充电座后并与充电接触片接触进行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与所述充电支架设置有所述充电接触片一端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充电支架与所述定位柱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支架相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柱相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弹性件优选为弹簧,机器人主机与充电座上的充电支架进行对接时,通过弹性件进行缓冲,避免发生碰撞。
进一步地,所述反光杯顶角为α,65°≤α≤80°。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光杯顶角优选为73.2°,反射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用于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的反光杯结构,包括反光杯,所述反光杯为外壁经过镜面抛光处理的180°圆锥体;并且所述反光杯的顶角为α,65°≤α≤80°。
上述技术方案中,反光杯顶角优选为73.2°,反射效果更好。
进一步,还包括成型在反光杯外围的反光杯固定支架。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通过第一红外发光体发射信号到反光杯上,反光杯将此信号反射发散出来,机器人主机会接收到此信号并寻找信号;将对接发射装置放在充电座的内部,反光杯为180°锥体;这样既节省了充电座所占的物理空间又解决了阳光照射对机器人回充时的干扰,同时反光杯做镜面抛光处理,增强反射效果,提高了回充的速度和精准度;
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机器人主机寻找过程中,机器人主机前端的接收器会分为左右两端,分别来对接充电座中红外发光体支架中的四个红外发光体,从而实现机器人主机与充电座之间良好的对接,并通过弹性件进行缓冲,避免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解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光杯和反光杯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反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盖体、2为底座、201为上壳体、202为下壳体、203为电源、204为电源连接头、205为充电连接件、206为充电支架、207为充电接触片、208为弹性件、209为定位柱、210为连接柱、3为对接发射装置、301为PCB板、302为第一红外发光体、303为反光杯、304为反光杯固定支架、305为红外发光体支架、306为第二红外发光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包括:盖体1、底座2和对接发射装置3,所述盖体1和所述底座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对接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对接发射装置3包括PCB板301、第一红外发光体302和反光杯303,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302和所述反光杯303位于所述PCB板30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302与所述PCB板301匹配连接,所述PCB板301上还连接有反光杯固定支架304,所述反光杯303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固定支架304上并与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302匹配对应;所述反光杯303为经过镜面抛光处理的圆锥体,所述反光杯303的顶端朝向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302;反光杯303顶角为α,65°≤α≤80°,优选为73.2°,反射效果更好。
通过第一红外发光体302发射信号到反光杯303上,反光杯303将此信号反射发散出来,机器人主机会接收到此信号并寻找信号;将对接发射装置3放在充电座的内部,反光杯303为180°锥体;这样既节省了充电座所占的物理空间又解决了阳光照射对机器人回充时的干扰,同时反光杯303做镜面抛光处理,增强反射效果,提高了回充的速度和精准度。
所述PCB板301的另一侧还连接有红外发光体支架305、以及固定在所述红外发光体支架305上的第二红外发光体306,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体306与所述PCB板301匹配连接;机器人主机寻找过程中,机器人主机前端的接收器会分为左右两端,分别来对接充电座中红外发光体支架305中的四个红外发光体,从而实现机器人主机与充电座之间良好的对接。
所述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若干连接柱210,所述PCB板301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柱210相连;所述底座2包括匹配连接的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2,所述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2之间形成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电源203、充电连接件205和电源连接头204;所述充电连接件205和所述电源连接头204分别与所述电源203电连接;所述上壳体20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电源连接头204对应的通孔。
所述充电连接件205包括充电支架206和设置在所述充电支架206一端的充电接触片207;所述上壳体201与所述充电接触片207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使得所述充电接触片207暴露在所述底座2的外部,机器人主机找到充电座后并与充电接触片207接触进行充电。
所述充电支架206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201和所述下壳体202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202与所述充电支架206设置有所述充电接触片207一端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柱209,所述充电支架206与所述定位柱209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08,所述弹性件208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支架206相接,所述弹性件208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柱209相接,弹性件208优选为弹簧,机器人主机与充电座上的充电支架206进行对接时,通过弹性件208进行缓冲,避免发生碰撞。
一种用于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的反光杯结构,包括反光杯303和成型在反光杯303外围的反光杯固定支架304,所述反光杯303为外壁经过镜面抛光处理的180°圆锥体;并且所述反光杯303的顶角为α,65°≤α≤80°,顶角优选为73.2°,反射效果更好。
具体工作时,充电座内的第一红外发光体302发射信号到反光杯303上,反光杯303在将此信号发射发散出来,机器人主机收到此信号并寻找信号,在寻找过程中,机器人主机的接收器分为左右两端对接充电座中的四个第一红外发光体306,从而实现机器人主机与充电座之间良好的对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通过第一红外发光体发射信号到反光杯上,反光杯将此信号反射发散出来,机器人主机会接收到此信号并寻找信号;将对接发射装置放在充电座的内部,反光杯为180°锥体;这样既节省了充电座所占的物理空间又解决了阳光照射对机器人回充时的干扰,同时反光杯做镜面抛光处理,增强反射效果,提高了回充的速度和精准度;机器人主机寻找过程中,机器人主机前端的接收器会分为左右两端,分别来对接充电座中红外发光体支架中的四个红外发光体,从而实现机器人主机与充电座之间良好的对接,并通过弹性件进行缓冲,避免发生碰撞。
综上所述,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性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修饰或者等效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Claims (9)

1.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1)、底座(2)和对接发射装置(3),所述盖体(1)和所述底座(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对接发射装置(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所述对接发射装置(3)包括PCB板(301)、第一红外发光体(302)和反光杯(303),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302)和所述反光杯(303)位于所述PCB板(30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302)与所述PCB板(301)匹配连接,所述PCB板(301)上还连接有反光杯固定支架(304),所述反光杯(303)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光杯固定支架(304)上并与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302)匹配对应;
所述反光杯(303)为经过镜面抛光处理的圆锥体,所述反光杯(303)的顶端朝向所述第一红外发光体(3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301)的另一侧还连接有红外发光体支架(305)、以及固定在所述红外发光体支架(305)上的第二红外发光体(306),所述第二红外发光体(306)与所述PCB板(301)匹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的上方设置有若干连接柱(210),所述PCB板(301)通过螺钉与所述连接柱(210)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匹配连接的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2),所述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2)之间形成腔体;
所述腔体内设置有电源(203)、充电连接件(205)和电源连接头(204);所述充电连接件(205)和所述电源连接头(204)分别与所述电源(203)电连接;所述上壳体(20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电源连接头(204)对应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连接件(205)包括充电支架(206)和设置在所述充电支架(206)一端的充电接触片(207);所述上壳体(201)与所述充电接触片(207)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使得所述充电接触片(207)暴露在所述底座(2)的外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支架(206)的另一端与所述上壳体(201)和所述下壳体(202)之间为转动连接,所述下壳体(202)与所述充电支架(206)设置有所述充电接触片(207)一端对应位置设置有定位柱(209),所述充电支架(206)与所述定位柱(209)之间设置有弹性件(208),所述弹性件(208)的一端与所述充电支架(206)相接,所述弹性件(208)的另一端与所述定位柱(209)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杯(303)为180°圆锥体,其顶角为α,65°≤α≤80°。
8.一种用于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的反光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光杯(303),所述反光杯(303)为外壁经过镜面抛光处理的180°圆锥体;并且所述反光杯(303)的顶角为α,65°≤α≤8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的反光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成型在所述反光杯(303)外围的反光杯固定支架(304)。
CN202220301295.6U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 Active CN216819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1295.6U CN216819474U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01295.6U CN216819474U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9474U true CN216819474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417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01295.6U Active CN216819474U (zh) 2022-02-15 2022-02-15 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94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58578B (zh) 一种机器人的充电座和自动充电系统和方法
KR101738931B1 (ko) 신호 가이드 청소 장치 및 신호 가이드 청소 시스템
CN1159264A (zh) 光发射机及收发机模块
US20130314028A1 (en) Wireless charging system
EP1930797A2 (en) Apparatus for inducing automatic docking of robot
US20170025905A1 (en) Method of automatic charging
CN216819474U (zh) 一种机器人自动充电装置及用于其的反光杯结构
US20200001466A1 (en) Robotic System Capable Of Facilitating Return Alignment
US20210267426A1 (en) Charging station for robot vacuum cleaner
TWI645276B (zh) 自動充電方法以及清潔機器人
CN203562798U (zh) 无线充电装置组合
CN212811308U (zh) 一种基于二维码和反光板导引的自动充电装置
CN110323807B (zh) 机器人用充电装置
CN206436236U (zh) 躯体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217510418U (zh) 一种基于红外发射和接收的光路结构及其扫地机器人
CN210182691U (zh) 一种rfid自动充电桩的充电枪
CN112952955A (zh) 机器人自动充电座、对接方法及对接控制器、介质及设备
CN113437577A (zh) 充电插头组件、自适应对接机构和充电桩
CN216595492U (zh) 旋转式激光测距雷达
CN210273612U (zh) 无线充电底座
CN109288452B (zh) 扫地机器人中防碰撞感应组件的安装结构及扫地机器人
CN218684213U (zh) 一种感应模组及扫地机器人
KR102204336B1 (ko) 서비스로봇 고속 도킹시스템
CN112152274A (zh) 无线充电底座及无线充电底座控制方法
CN220741148U (zh) 一种家用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