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7353U - 触觉回馈系统 - Google Patents

触觉回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7353U
CN216817353U CN202220245258.8U CN202220245258U CN216817353U CN 216817353 U CN216817353 U CN 216817353U CN 202220245258 U CN202220245258 U CN 202220245258U CN 216817353 U CN216817353 U CN 2168173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haptic feedback
feedback system
movable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24525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庄博翔
沈炜哲
陈怡和
赵科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Taiwan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73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73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Abstract

一种触觉回馈系统,设置于一装置,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连接组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部固定地连接装置。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可沿着一第一模态方向以及一第二模态方向运动。活动部经由连接组件活动地连接固定部。驱动组件通过一驱动力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运动,其中驱动力的一驱动方向与第一模态方向以及第二模态方向不同。

Description

触觉回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觉回馈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不同振动模态的触觉回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电子装置的应用愈来愈普遍。尤其是消费型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穿戴式装置等,已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电子装置通常具有振动的功能,以例如通知使用者或提升使用者使用电子装置的体验。然而,现有的触觉回馈系统无法有效地实现不同振动模式,且目前的趋势对电子装置的尺寸有愈来愈高的要求,故现有的触觉回馈系统仍有改良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触觉回馈系统,其结构可以通过沿着相同驱动方向的驱动力,而使得活动部沿着第一模态方向或是第二模态方向运动。
本公开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觉回馈系统,设置于一装置,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连接组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部固定地连接装置。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可沿着一第一模态方向以及一第二模态方向运动。活动部经由连接组件活动地连接固定部。驱动组件通过一驱动力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运动,其中驱动力的一驱动方向与第一模态方向以及第二模态方向不同。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固定部包括一上盖以及一底座,上盖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一第三面、一第四面以及一顶面,顶面为矩形,具有一长度以及一宽度,并且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以及第四面具有一高度,从顶面沿着一第一方向往底座延伸。其中高度小于长度以及宽度。其中第一面与第三面相对,并且第二面与第四面相对。其中活动部包括一主体,设置于上盖内部,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一第三侧、一第四侧、一第一凹陷部、一第二凹陷部、一第一容纳部以及多个第二容纳部,其中第一侧、第二侧、第三侧、第四侧分别与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以及第四面相对。其中第一凹陷部由第一侧沿着一第二方向远离第一面而凹陷,第二凹陷部由第三侧沿着第二方向远离第三面而凹陷,其中第一容纳部以及多个第二容纳部沿着第一方向贯通活动部,当沿着一第三方向观察时,第一容纳部与多个第二容纳部至少部分重叠。其中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并且第三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第一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一第三段部、一第一弯折部、一第二弯折部、一第一连结部以及一第二连结部,其中第一段部经由第一弯折部而连接第二段部,并且第二段部经由第二弯折部而连接第三段部。第一连结部连结第一段部与固定部,并且第二连结部连结第三段部与活动部。第一段部、第二段部以及第三段部彼此不平行。第一弯折部具有一第一弯曲角度,并且第二弯折部具有一第二弯曲角度,第一弯曲角度小于第二弯曲角度。第一段部具有一第一长度,第二段部具有一第二长度,并且第三段部具有一第三长度,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并且第三长度大于第二长度。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弹性元件的第一段部以及第二段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一镂空图案。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驱动组件包括一驱动磁铁组以及一驱动线圈组,驱动磁铁组设置于活动部的第一容纳部,驱动线圈组设置于固定部的底座,并且部分地容纳于第一容纳部。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驱动磁铁组与驱动线圈组不重叠。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驱动磁铁组包括至少两个磁性元件,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部的两个内壁。其中两个磁性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三个磁性单元,多个磁性单元沿着第三方向排列。其中相邻的任意两个磁性单元的磁极方向不同。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驱动线圈组包括一第一线圈、一第二线圈以及一导磁元件,第一线圈以及第二线圈缠绕于导磁元件。其中导磁元件具有一轴部以及一分隔部,轴部沿着第三方向延伸,分隔部将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隔。其中第一线圈的一第一绕线方向与第二线圈的一第二绕线方向不同。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驱动组件还包括一导磁板,具有矩形形状,设置于活动部与上盖的顶面之间。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导磁板与驱动磁铁组重叠。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触觉回馈系统还包括一电路组件以及一位置感测组件,通过电路组件与位置感测元件对活动部进行闭回路控制。其中电路组件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固定部的底座。其中感测组件与电路板连接,并且感测活动部相对固定部的运动,包括一参考元件以及一位置感测元件,参考元件设置于活动部,位置感测元件设置于电路板,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参考元件与位置感测元件至少部分重叠。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触觉回馈系统还包括多个缓冲元件,设置于固定部与活动部之间。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观察时,活动部的第一容纳部为矩形,并且多个缓冲元件中的四个设置于第一容纳部的四个角落。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多个缓冲元件中的一个设置于活动部的第一凹陷部与连接组件之间。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触觉回馈系统还包括多个阻尼元件,设置于固定部与活动部之间。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多个阻尼元件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活动部与底座之间。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多个阻尼元件的至少一个设置于活动部与驱动组件的一线圈之间。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活动部还包括多个配重元件,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二容纳部。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多个配重元件与主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活动部具有一第一自然频率,当驱动组件以一第一激振频率驱动活动部,并且第一激振频率等于第一自然频率时,活动部相对固定部具有一第一振动模态,并且沿着第一模态方向运动。其中活动部还具有一第二自然频率,当驱动组件以一第二激振频率驱动活动部,并且第二激振频率等于第二自然频率时,活动部相对固定部具有一第二振动模态,并且沿着第二模态方向运动。其中第一模态方向与第二模态方向不同且不平行。
根据本公开一些实施例,其中驱动方向与第一模态方向以及第二模态方向不平行。其中驱动方向与第一模态方向以及第二模态方向不垂直。其中驱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其中第一模态方向以及第二模态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
附图说明
本公开可通过之后的详细说明并配合图示而得到清楚的了解。要强调的是,按照业界的标准做法,各种特征并没有按比例绘制,并且仅用于说明的目的。事实上,为了能够清楚的说明,因此各种特征的尺寸可能会任意地放大或者缩小。
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触觉回馈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触觉回馈系统的爆炸图。
图3为沿图1中A-A线段切开的触觉回馈系统的剖面图。
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触觉回馈系统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触觉回馈系统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如下:
1:触觉回馈系统
100:固定部
110:上盖
111:第一面
112:第二面
113:第三面
114:第四面
115:顶面
120:底座
200:活动部
210:主体
211:第一侧
212:第二侧
213:第三侧
214:第四侧
215:第一凹陷部
216:第二凹陷部
217:第一容纳部
218:第二容纳部
220:配重元件
300:连接组件
310:第一弹性元件
311,321:第一段部
312,322:第二段部
313,323:第三段部
314,324:第一弯折部
315,325:第二弯折部
316,326:第一连结部
317,327:第二连结部
320:第二弹性元件
400:驱动组件
410:驱动磁铁组
411:磁性元件
411A:磁性单元
420:驱动线圈组
421:第一线圈
422:第二线圈
423:导磁元件
423A:轴部
423B:分隔部
430:导磁板
500:电路组件
510:电路板
520:IC元件
600:感测组件
610:参考元件
620:位置感测元件
700:缓冲元件
800:阻尼元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f:驱动方向
Dr1:第一模态方向
Dr2:第二模态方向
Dw1:第一绕线方向
Dw2:第二绕线方向
H:高度
L:长度
P:镂空图案
W:宽度
θ1:第一弯曲角度
θ2:第二弯曲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公开的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示做详细说明。其中,实施例中的各元件的配置为说明之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公开。且实施例中附图标号的部分重复,为了简化说明,并非意指不同实施例之间的关联性。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公开。
应了解的是当一元件被提及是被“连接于”或是“耦接于”另一元件时,此元件可能直接连接于或是耦接于另一个元件,或是在两元件之间存在一个或是多个元件。此外,像是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之类的序数的使用不一定隐含等级的顺序感,而是可以仅区分动作或结构的多个实例。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参考是指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中各处出现的句子“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不一定都指的是同一实施例。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首先,请先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触觉回馈系统1的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一触觉回馈系统1的爆炸图。图3为沿图1中A-A线段切开的触觉回馈系统的剖面图。触觉回馈系统1可广泛地设置于各种装置,例如智能手机、穿戴式装置、游戏手把、游戏机、平板电脑等,使装置能利用触觉回馈系统1的振动作为信息反馈。触觉回馈系统1包括一固定部100、一活动部200、一连接组件300、一驱动组件400、一电路组件500、一感测组件600、多个缓冲元件700以及多个阻尼元件800。
固定部100固定地连接上述的任一种装置,包括一上盖110以及一底座120。上盖110具有一第一面111、一第二面112、一第三面113、一第四面114以及一顶面115,第一面111与第三面113相对,并且第二面112与第四面114相对。顶面115为矩形,具有一长度L以及一宽度W,并且第一面111、第二面112、第三面113以及第四面114具有一高度H,从顶面115沿着一第一方向D1往底座120延伸。其中高度H小于长度L以及宽度W,形成扁平式结构,以利于装置的小型化。
活动部200相对于固定部100可沿着一第一模态方向Dr1以及一第二模态方向Dr2运动,并且经由连接组件300活动地连接固定部100。活动部200包括一主体210以及多个配重元件220。主体210设置于上盖110内部,具有一第一侧211、一第二侧212、一第三侧213、一第四侧214、一第一凹陷部215、一第二凹陷部216、一第一容纳部217以及多个第二容纳部218,第一侧211、第二侧212、第三侧213、第四侧214分别与第一面111、第二面112、第三面113以及第四面114相对。
第一凹陷部215由第一侧211沿着一第二方向D2远离第一面111而凹陷,第二凹陷部216由第三侧213沿着第二方向D2远离第三面113而凹陷,第一容纳部217以及多个第二容纳部218沿着第一方向D1贯通活动部200,当沿着一第三方向D3观察时,第一容纳部217与多个第二容纳部218至少部分重叠。第二方向D2垂直于第一方向D1,并且第三方向D3垂直于第一方向D1以及第二方向D2。
多个配重元件220分别设置于多个第二容纳部218。多个配重元件220与主体210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举例而言,配重元件220可由高密度金属制成,例如含钨(W)的合金或任何其他适合的材料,而主体210可由例如塑胶或任何其他适合的材料制成。通过配重元件220的设置,可在有限的空间内配置足够质量,使活动部200能够以所需的振动模态运作,进而加强使用者感受到的振动回馈。
连接组件300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310以及一第二弹性元件320。第一弹性元件310具有一第一段部311、一第二段部312、一第三段部313、一第一弯折部314、一第二弯折部315、一第一连结部316以及一第二连结部317,其中第一段部311经由第一弯折部314而连接第二段部312,并且第二段部312经由第二弯折部315而连接第三段部313。第一连结部316连结第一段部311与固定部100,并且第二连结部317连结第三段部313与活动部200。
第一段部311、第二段部312以及第三段部313彼此不平行。第一弯折部314具有一第一弯曲角度θ1,并且第二弯折部315具有一第二弯曲角度θ2。第一段部311具有一第一长度,第二段部312具有一第二长度,并且第三段部313具有一第三长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弯曲角度θ1小于第二弯曲角度θ2,第一长度大于第二长度,并且第三长度大于第二长度,但不限于此,可以视需求而改变。
第二弹性元件320具有与第一弹性元件310相同的构造,具有一第一段部321、一第二段部322、一第三段部323、一第一弯折部324、一第二弯折部325、一第一连结部326以及一第二连结部327,当沿着第一方向D1观察时,第一弹性元件310与第二弹性元件320对称设置。
更详细地说,第一弹性元件310的第一连结部316连接至上盖110的第四面114,第一弹性元件310的第二连结部317连接至上盖110的第三面113,并且第二弹性元件320的第一连结部326连接至上盖110的第二面112,第二弹性元件320的第二连结部327连接至上盖110的第一面111。第一弹性元件310的第一段部311以及第二段部312设置在上盖110的第四面114与活动部200的第四侧214之间。第一弹性元件310的第三段部313设置在上盖110的第三面113与活动部200的第二凹陷部216之间。第二弹性元件320的第一段部321以及第二段部322设置在上盖110的第二面112与活动部200的第二侧212之间。第二弹性元件320的第三段部323设置在上盖110的第一面111与活动部200的第一凹陷部215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元件310与第二弹性元件320的第一段部311、321以及第二段部312、3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一镂空图案P。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段部311、321以及第二段部312、322皆设置有镂空图案P,借以调整第一弹性元件31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320的共振频率以及震感响应。
接着,请参考图1至图4。图4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触觉回馈系统1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驱动组件400通过一驱动力驱动活动部200相对于固定部100运动,其中驱动力的一驱动方向Df与第一模态方向Dr1以及第二模态方向Dr2不同,之后将详细说明。驱动组件400包括一驱动磁铁组410、一驱动线圈组420以及一导磁板430。驱动磁铁组410设置于活动部200的第一容纳部217,驱动线圈组420设置于固定部100的底座120,并且部分地容纳于第一容纳部217。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D1观察时,驱动磁铁组410与驱动线圈组420不重叠。
驱动磁铁组410包括至少两个磁性元件411,对称地设置于第一容纳部217的两个内壁。两个磁性元件411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三个磁性单元411A,如图4所示,图4是示出设置于磁性元件411内的多个磁性单元411A与驱动线圈组420的配置示意图,多个磁性单元411A沿着第三方向D3排列。其中相邻的任意两个磁性单元411A的磁极方向不同。
驱动线圈组420包括一第一线圈421、一第二线圈422以及一导磁元件423,第一线圈421以及第二线圈422缠绕于导磁元件423。其中导磁元件423具有一轴部423A以及一分隔部423B,轴部423A沿着第三方向D3延伸,分隔部423B将第一线圈421与第二线圈422分隔。其中第一线圈421的一第一绕线方向Dw1与第二线圈422的一第二绕线方向Dw2不同,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圈421以及第二线圈422中之一以顺时钟方向缠绕轴部423A,另一个则以逆时钟方向缠绕轴部423A。通过上述磁性单元411A与第一线圈421以及第二线圈422这样的配置,可以使得沿着第三方向D3的磁场更强,进而使得沿着第三方向D3的驱动力更大,而可以加强振动幅度。
导磁板430具有矩形形状,设置于活动部200与上盖110的顶面115之间,用于导磁并且可以作为活动部200相对于上盖110的承靠面,通过设置导磁板430可以增加磁场,使得驱动力增大进而提升振动幅度,此外,还可以使得在组装驱动磁铁组410与配重元件220时更为容易。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D1观察时,导磁板430与驱动磁铁组410重叠。
电路组件500以及位置感测组件600用以对活动部200进行闭回路控制。电路组件500包括一电路板510以及设置于电路板510上的多个IC元件520(为简化起见,图2只示出一个IC元件520),电路板510设置于固定部100的底座120。感测组件600与电路板510连接,并且感测活动部200相对固定部100的运动,包括一参考元件610以及一位置感测元件620,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元件610为一磁性元件,设置于活动部200,位置感测元件620例如可为霍尔感测器(Hall effect sensor)、磁敏电阻感测器(MR sensor)、或磁通量感测器(Fluxgate)等,设置于电路板510,以感测设置在活动部200上的参考元件610的磁场,借以获得活动部200相对于固定部100的位置。其中当沿着第一方向D1观察时,参考元件610与位置感测元件620至少部分重叠。
接着请参考图2、图3以及图5。图5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触觉回馈系统1的部分元件的示意图。多个缓冲元件700可以包括凝胶或是阻尼油等,用以减少撞击破坏或是当触觉回馈系统1运作时产生的噪音,设置于固定部100与活动部200之间。举例来说,当沿着第一方向D1观察时,活动部200的第一容纳部217为矩形,多个缓冲元件700中的四个可以设置于第一容纳部217的四个角落,避免活动部200直接撞击设置于固定部100的驱动线圈组420。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凹陷部215、第二凹陷部216,使得连接组件300与活动部200之间具有一缓冲距离,并且将活动部200中靠近连接组件300的两个角落设计为非直角,使得多个缓冲元件700中的一个设置于活动部200的第一凹陷部215以及/或第二凹陷部216与连接组件300之间(上述的两个角落),可以避免活动部200撞击连接组件300而使得连接组件300断裂。
多个阻尼元件800可以包括凝胶或是阻尼油等,用以加速触觉回馈系统1的响应速度,使得触觉回馈系统1可以达到快速启动并且快速停止的效果。多个阻尼元件800设置于固定部100与活动部200之间。举例来说,多个阻尼元件800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于活动部200与底座之间。并且多个阻尼元件800的至少一个可以设置于活动部200与驱动组件400的第一线圈421(以及/或第二线圈422)之间。
接着参考图3说明触觉回馈系统1的作动。活动部200具有一第一自然频率(更详细地说,活动部200与连接组件300的组合具有第一自然频率),当驱动组件400以一第一激振频率驱动活动部200,并且第一激振频率等于第一自然频率时,活动部200相对固定部100具有一第一振动模态,并且沿着第一模态方向Dr1运动。
并且活动部200具有一第二自然频率(更详细地说,活动部200与连接组件300的组合具有第二自然频率),当驱动组件400以一第二激振频率驱动活动部200,并且第二激振频率等于第二自然频率时,活动部200相对固定部100具有一第二振动模态,并且沿着第二模态方向Dr2运动。
如前所述,可以通过活动部200的配重元件220改变质量、或是通过改变连接组件300的镂空图案P或是粗细等,进而改变活动部200与连接组件300的组合的自然频率,在本实施例中,控制上述的变因使得第一模态方向Dr1与第二模态方向Dr2不同且不平行,更详细地说,第一模态方向Dr1以及第二模态方向Dr2垂直于第一方向D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方向Df垂直于第一方向D1,并且驱动方向Df与第一模态方向Dr1以及第二模态方向Dr2不平行也不垂直。
由于活动部200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二种力的作用,其一为驱动力,是由设置于活动部200的驱动磁铁组410与设置于固定部100的驱动线圈组420彼此的磁场相互作用下而产生。其二为第一弹性元件310与第二弹性元件320的弹性恢复力,即第一弹性元件310与第二弹性元件320受活动部200的牵引发生弯曲变形而产生的弹性恢复力。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弹性元件310与第二弹性元件320的结构设计,即第一弹性元件310以及第二弹性元件320具有朝向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段部311、321、第二段部312、322以及第三段部313、323,使得第一弹性元件310与第二弹性元件320受活动部200牵引而产生的弯曲变形,除了在平行于驱动力方向有变形分量,在垂直于驱动力方向也有变形分量。因而使得驱动组件400施加驱动力至活动部200上时,尽管驱动力的驱动方向Df并非沿着第一模态方向Dr1或是第二模态方向Dr2,依然可以通过上述连接组件300的结构而使得活动部200在第一激振频率下沿着第一模态方向Dr1运动,并且可以在第二激振频率下沿着第二模态方向Dr2运动,进而实现仅由一个触觉回馈系统1就能产生多个方向的振动,达到装置的功能强化、轻量化以及成本低的功效。
此外,第一段部311、321、第二段部312、322以及第三段部313、323的延伸长度、第一弯曲角度θ1以及第二弯曲角度θ2也能影响活动部200的振动振幅在第二方向D2以及第三方向D3的分量,由此改变各段部之间的长度以及角度,可以使得触觉回馈系统1能满足装置需要的不同方向的振动的振幅分量,以达到产品客制化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公开提供一种触觉回馈系统,设置于一装置,包括一固定部、一活动部、一连接组件以及一驱动组件。固定部固定地连接装置。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可沿着一第一模态方向以及一第二模态方向运动。活动部经由连接组件活动地连接固定部。驱动组件通过一驱动力驱动活动部相对于固定部运动。本公开的触觉回馈系统可以实现通过沿着相同驱动方向的驱动力,而使得活动部沿着第一模态方向或是第二模态方向运动。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已公开如上,但应该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更动、替代与润饰。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未局限于说明书内所述特定实施例中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可从本实用新型公开内容中理解现行或未来所发展出的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只要可以在此处所述实施例中实施大抵相同功能或获得大抵相同结果皆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上述工艺、机器、制造、物质组成、装置、方法及步骤。另外,每一权利要求构成个别的实施例,且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包括各个权利要求及实施例的组合。

Claims (20)

1.一种触觉回馈系统,设置于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固定部,固定地连接该装置;
一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可沿着一第一模态方向以及一第二模态方向运动;
一连接组件,该活动部经由该连接组件活动地连接该固定部;以及
一驱动组件,通过一驱动力驱动该活动部相对于该固定部运动,其中该驱动力的一驱动方向与该第一模态方向以及该第二模态方向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包括一上盖以及一底座,该上盖具有一第一面、一第二面、一第三面、一第四面以及一顶面,该顶面为矩形,具有一长度以及一宽度,并且该第一面、该第二面、该第三面以及该第四面具有一高度,从该顶面沿着一第一方向往该底座延伸;
其中该高度小于该长度以及该宽度;
其中该第一面与该第三面相对,并且该第二面与该第四面相对;
其中该活动部包括一主体,设置于该上盖内部,具有一第一侧、一第二侧、一第三侧、一第四侧、一第一凹陷部、一第二凹陷部、一第一容纳部以及多个第二容纳部,其中该第一侧、该第二侧、该第三侧、该第四侧分别与该第一面、该第二面、该第三面以及该第四面相对;
其中该第一凹陷部由该第一侧沿着一第二方向远离该第一面而凹陷,该第二凹陷部由该第三侧沿着该第二方向远离该第三面而凹陷,
其中该第一容纳部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容纳部沿着该第一方向贯通该活动部,当沿着一第三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容纳部与多个所述第二容纳部至少部分重叠;
其中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并且该第三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以及该第二方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包括一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弹性元件具有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一第三段部、一第一弯折部、一第二弯折部、一第一连结部以及一第二连结部,其中:
该第一段部经由该第一弯折部而连接该第二段部,并且该第二段部经由该第二弯折部而连接该第三段部;
该第一连结部连结该第一段部与该固定部,并且该第二连结部连结该第三段部与该活动部;
该第一段部、该第二段部以及该第三段部彼此不平行;
该第一弯折部具有一第一弯曲角度,并且该第二弯折部具有一第二弯曲角度,该第一弯曲角度小于该第二弯曲角度;
该第一段部具有一第一长度,该第二段部具有一第二长度,并且该第三段部具有一第三长度,该第一长度大于该第二长度,并且该第三长度大于该第二长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连接组件还包括一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弹性元件具有与该第一弹性元件相同的构造,具有一第一段部、一第二段部、一第三段部、一第一弯折部、一第二弯折部、一第一连结部以及一第二连结部,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弹性元件与该第二弹性元件对称设置;
其中该第一弹性元件的该第一连结部连接至该上盖的该第四面,该第一弹性元件的该第二连结部连接至该上盖的该第三面,并且该第二弹性元件的该第一连结部连接至该上盖的该第二面,该第二弹性元件的该第二连结部连接至该上盖的该第一面;
该第一弹性元件的该第一段部以及该第二段部设置在该上盖的该第四面与该活动部的该第四侧之间;
该第一弹性元件的该第三段部设置在该上盖的该第三面与该活动部的该第二凹陷部之间;
该第二弹性元件的该第一段部以及该第二段部设置在该上盖的该第二面与该活动部的该第二侧之间;
该第二弹性元件的该第三段部设置在该上盖的该第一面与该活动部的该第一凹陷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元件与该第二弹性元件的该第一段部以及该第二段部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一镂空图案。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包括一驱动磁铁组以及一驱动线圈组,该驱动磁铁组设置于该活动部的该第一容纳部,该驱动线圈组设置于该固定部的该底座,并且部分地容纳于该第一容纳部;
其中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驱动磁铁组与该驱动线圈组不重叠。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磁铁组包括至少两个磁性元件,对称地设置于该第一容纳部的两个内壁;
其中该两个磁性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至少三个磁性单元,多个所述磁性单元沿着该第三方向排列;
其中相邻的任意两个磁性单元的磁极方向不同。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线圈组包括一第一线圈、一第二线圈以及一导磁元件,该第一线圈以及该第二线圈缠绕于该导磁元件;
其中该导磁元件具有一轴部以及一分隔部,该轴部沿着该第三方向延伸,该分隔部将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二线圈分隔;
其中该第一线圈的一第一绕线方向与该第二线圈的一第二绕线方向不同。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组件还包括一导磁板,具有矩形形状,设置于该活动部与该上盖的该顶面之间;
其中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导磁板与该驱动磁铁组重叠。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路组件以及一位置感测组件,通过该电路组件与该位置感测元件对该活动部进行闭回路控制;
其中该电路组件包括一电路板,设置于该固定部的该底座;
其中该感测组件与该电路板连接,并且感测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的运动,包括:
一参考元件,设置于该活动部;以及
一位置感测元件,设置于该电路板,其中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参考元件与该位置感测元件至少部分重叠。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缓冲元件,设置于该固定部与该活动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沿着该第一方向观察时,该活动部的该第一容纳部为矩形,并且多个所述缓冲元件中的四个设置于该第一容纳部的四个角落。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缓冲元件中的一个设置于该活动部的该第一凹陷部与该连接组件之间。
1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阻尼元件,设置于该固定部与该活动部之间。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阻尼元件的至少一个设置于该活动部与该底座之间。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阻尼元件的至少一个设置于该活动部与该驱动组件的一线圈之间。
1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还包括多个配重元件,分别设置于多个所述第二容纳部。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配重元件与该主体由不同的材料制成。
1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活动部具有一第一自然频率,当该驱动组件以一第一激振频率驱动该活动部,并且该第一激振频率等于该第一自然频率时,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具有一第一振动模态,并且沿着该第一模态方向运动;
其中该活动部还具有一第二自然频率,当该驱动组件以一第二激振频率驱动该活动部,并且该第二激振频率等于该第二自然频率时,该活动部相对该固定部具有一第二振动模态,并且沿着该第二模态方向运动;
其中该第一模态方向与该第二模态方向不同且不平行。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触觉回馈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方向与该第一模态方向以及该第二模态方向不平行;
其中该驱动方向与该第一模态方向以及该第二模态方向不垂直;
其中该驱动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其中该第一模态方向以及该第二模态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CN202220245258.8U 2021-11-05 2022-01-29 触觉回馈系统 Active CN21681735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76237P 2021-11-05 2021-11-05
US63/276,237 2021-11-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7353U true CN216817353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663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245258.8U Active CN216817353U (zh) 2021-11-05 2022-01-29 触觉回馈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681374B2 (zh)
CN (1) CN216817353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566888B2 (en) * 2015-09-08 2020-02-18 Apple Inc. Linear actuators for use in electronic devices
JP6692242B2 (ja) * 2016-07-25 2020-05-13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振動モー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81374B2 (en) 2023-06-20
US20230144554A1 (en) 2023-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15085B2 (en) Haptic actuator
US10270326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07872137B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5406676A (zh) 一种线性振动马达
JP6017009B1 (ja) 線形振動モーター
US20170070132A1 (en) Linear Vibrator
CN102812728A (zh) 扬声器力矩和扭矩平衡
US11245320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US10170967B2 (en) Vibration motor
EP3694088B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WO2017088367A1 (zh) 线性振动马达
US10376919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03872875A (zh) 线性电机
CN110429784A (zh) 一种水平线性振动马达结构及其实现方法
US11462986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with magnets fixed to a base and coils fixed to a weight
US20200212775A1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216871175U (zh) 触觉回馈机构
CN107565791B (zh) 两级振动线性马达
CN216817353U (zh) 触觉回馈系统
US10505436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CN111344936A (zh) 振动产生装置
CN113794349B (zh) 振动马达
CN216531045U (zh) 一种振动马达及电子设备
WO2022142188A1 (zh) 线性振动马达和电子设备
CN215341001U (zh) 触觉回馈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