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14259U - 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14259U
CN216814259U CN202123324978.8U CN202123324978U CN216814259U CN 216814259 U CN216814259 U CN 216814259U CN 202123324978 U CN202123324978 U CN 202123324978U CN 216814259 U CN216814259 U CN 2168142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gathering
heat
cover plate
upper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3249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吉明
向安奎
陈阳
李洲承
莫秋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Dimpl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Guangdong Silik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Dimpl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Guangdong Silik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Dimpl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Guangdong Silik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Dimple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3249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142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142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142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灶具配件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其包括上盖盘、下盖盘以及隔热层;上盖盘与下盖盘盖合连接,上盖盘与下盖盘之间形成一隔热空腔,隔热层填充于所述隔热空腔内,上盖盘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以使燃气以及空气混合形成螺旋上升气流。相比传统锅架,本申请的锅架能够增强锅架的隔热效果以及聚能作用,减少热能损失与有害气体的排放,能有效提高燃气灶的热效率,有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灶具配件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
背景技术
锅架是燃气灶通常配备的备用配件,主要是用于支撑炊具。目前,家用或商用燃气灶的锅架多是一种具有聚能功能的金属锅架,此种锅架一般为双层结构,其上层与下层之间密闭连接,形成一个空腔,空腔中填充有空气,利用中空不易传热的的性能,减少燃气燃烧过程中热量的损失,提高燃气灶的能效。
但现有的锅架只是利用空腔中空气的隔热作用,可以起到一定的聚能作用,并不能大力提高燃气燃烧的热效率,此种锅架的聚能效果较差,还有欠缺不足,仍需要做出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一种聚能隔热功能更佳的锅架。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包括上盖盘、下盖盘以及隔热层;所述上盖盘与下盖盘盖合连接,所述上盖盘与下盖盘之间形成一隔热空腔,所述隔热层填充于所述隔热空腔内。
优选的,所述上盖盘顶面向下凹陷形成聚能面。
优选的,所述聚能面中设置有聚能结构,所述聚能结构包括若干个朝同一侧弯曲的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所述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的一端延伸至上盖盘位于聚能面上的外环边缘处,所述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的另一端延伸至上盖盘位于聚能面上的内环边缘处,所述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呈两端平整、中部隆起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包括朝同一侧弯曲的内侧聚能导向面以及外侧聚能导向面,所述内侧聚能导向面与外侧聚能导向面均自聚能面内环边缘处向聚能面外环边缘处延伸并逐渐弯曲收缩,且所述内侧聚能导向面与外侧聚能导向面于聚能面外环边缘处交汇。
优选的,所述下盖盘底面上可拆卸设置有若干个垫块。
优选的,所述下盖盘还包括若干个支撑腿,若干个所述垫块对应设置于若干个支撑腿底部上。
优选的,所述上盖盘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炊具的若干个支撑耳片,若干个所述支撑耳片与若干个支撑腿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支撑耳片共设置有三个,且所述支撑耳片的一端延伸至聚能面中。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隔热层、聚能面以及若干个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相互配合的结构,使得聚能面与若干个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之间形成一个聚能盘螺旋压型结构,当燃气从燃烧器中喷出并点燃时,未完全燃烧的燃气可顺着聚能面以及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的内侧聚能导向面以及外侧聚能导向面螺旋上升,并在此过程与空气进一步充分混合,继续燃烧释放更多的热量,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同时,当上层火焰燃烧时,在聚能面底部与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上方形成更大的压强差,使得空气可更多地进入聚能面,进而使下层进氧率更高,进一步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此外,与采用空气隔热的方式相比,隔热层具有更佳的隔热作用,能够提高锅架的隔热作用,同时配合聚能盘螺旋压型结构,使得大部分热量只能向上传递,减少热量的损失率,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燃气灶具的热效率,有利于节能减排、“双碳”目标的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盖盘;2、下盖盘;3、隔热层;4、隔热空腔;5、聚能面;6、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1、内侧聚能导向面;62、外侧聚能导向面;7、垫块;8、支撑腿;9、支撑耳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请参阅图1和图2,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包括上盖盘1、下盖盘2以及隔热层3,其中,上盖盘1与下盖盘2之间盖合连接,并在上盖盘1于下盖盘2之间形成一隔热空腔4,隔热层3则填充于隔热空腔4中。在本实施例中,隔热层3采用隔热棉,具体为玻纤棉,同时,为了达到更佳的隔热效果,故使隔热棉能够完全填充满隔热空腔4,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依据不同的产品隔热要求,隔热棉也可采用其他任意种类的隔热棉,隔热棉也可不完全填充满隔热空腔4。由此,与采用空气隔热的方式相比,隔热层3具有更佳的隔热作用,能够提高锅架的隔热作用,在减少热量损失的同时使得大部分热量只能向上传递,有利于提高锅架的聚能效果。
优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2,上盖盘1顶面向下凹陷形成聚能面5,且在本实施例中,为使灶具更加美观并使燃烧器达到更佳的热效率,故在聚能面5底面与侧面设置过渡圆角,且过渡圆角上端向靠近上盖盘1外侧的方向向上倾斜设置。
优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2,聚能面5中设置有聚能结构,聚能结构包括若干个朝同一侧弯曲的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呈两端平整、中部隆起的结构,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的一端延伸至上盖盘1位于聚能面5上的外环边缘处内侧上端面,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的另一端延伸至上盖盘1位于聚能面5上的内环边缘处。在本实施例中,若干个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沿着聚能面5内环周向均匀分布。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包括朝同一侧弯曲的内侧聚能导向面61以及外侧聚能导向面62,内侧聚能导向面61与外侧聚能导向面62均自聚能面5内环边缘处向聚能面5外环边缘处延伸并逐渐弯曲收缩,且内侧聚能导向面61与外侧聚能导向面62于聚能面5外环边缘处交汇。故,使得聚能面5与若干个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之间形成一个聚能盘螺旋压型结构,当燃气从燃烧器中喷出并点燃时,未完全燃烧的燃气可顺着聚能面5以及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的内侧聚能导向面61以及外侧聚能导向面62螺旋上升,形成一股螺旋上升的气流,并在此过程与空气进一步充分混合,继续燃烧释放更多的热量,提高了燃烧器的热效率。同时,当上层火焰燃烧时,能够在聚能面5底部与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的上方形成更大的压强差,使得空气能够更多地补充进入聚能面5,进而使得下层进氧率更高,能够进一步提高未完全燃烧的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比,使燃气充分燃烧,减少热量损失,从而进一步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经过实验,同传统的锅架相比,本申请提供的锅架可提高约20%的热效率。
优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2,下盖盘2底面上可拆卸设置有若干个垫块7,用以提高锅架的放置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垫块7可采用耐高温的硅胶垫,用以增大锅架于放置台面之间的摩擦力,同时也可减少支撑腿8划花台面的可能性。
优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2,下盖盘2还包括若干个支撑腿8,若干个垫块7对应设置于若干个支撑腿8底部上。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腿8以及垫块7均设置有三个,且三个支撑腿8沿着下盖盘2的周向均匀分布下盖盘2底部。其次,在本实施例中,三个支撑腿8均为空腔结构,为了减少隔热层3的工序复杂程度,减少成本,隔热棉不填充于三个支撑腿8的空腔结构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隔热棉也可填充于支撑腿8中。
优选的,请参阅图1和图2,上盖盘1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炊具的若干个支撑耳片9,若干个支撑耳片9与若干个支撑腿8位置相对应。在本实施例中,支撑耳片9共设置有三个,且支撑耳片9的一端延伸至聚能面5中,支撑耳片9的下端则依次穿过上盖盘1、隔热棉并延伸至支撑腿8的空腔中,其中,为了提高锅架的美观度,支撑耳片9与上盖盘1底面焊接固定。支撑耳片9在燃烧器使用过程中,会起到一定的导热作用,损失部分热量,故每多一个支撑耳片9便会损失更多的热量,反之,每少一个支撑耳片9便可减少热量的损失,相比市面上的锅架设置四个或五个支撑耳片9的结构,本申请提供三个支撑耳片9的设计,经过试验,能够对锅具起到稳定支撑的同时,可减少支撑耳片9约25%的热量损失,意味着可提升燃烧器热效率约1-2%。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盘(1)、下盖盘(2)以及隔热层(3);
所述上盖盘(1)与下盖盘(2)盖合连接,所述上盖盘(1)与下盖盘(2)之间形成一隔热空腔(4),所述隔热层(3)填充于所述隔热空腔(4)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盘(1)顶面向下凹陷形成聚能面(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面(5)中设置有聚能结构,所述聚能结构包括若干个朝同一侧弯曲的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所述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的一端延伸至上盖盘(1)位于聚能面(5)上的外环边缘处内侧上端面,所述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的另一端延伸至上盖盘(1)位于聚能面(5)上的内环边缘处,所述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呈两端平整、中部隆起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伯努利流体涡旋造型面(6)包括朝同一侧隆起弯曲的内侧聚能导向面(61)以及外侧聚能导向面(62),所述内侧聚能导向面(61)与外侧聚能导向面(62)均自聚能面(5)内环边缘处向聚能面(5)外环边缘处延伸并逐渐弯曲收缩,且所述内侧聚能导向面(61)与外侧聚能导向面(62)于聚能面(5)外环边缘处交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盘(2)底面上可拆卸设置有若干个垫块(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盘(2)还包括若干个支撑腿(8),若干个所述垫块(7)对应设置于若干个支撑腿(8)底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盘(1)固定设置有用于支撑炊具的若干个支撑耳片(9),若干个所述支撑耳片(9)与若干个支撑腿(8)位置相对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耳片(9)共设置有三个,且所述支撑耳片(9)的一端延伸至聚能面(5)中。
CN202123324978.8U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 Active CN2168142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4978.8U CN216814259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324978.8U CN216814259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14259U true CN216814259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56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324978.8U Active CN216814259U (zh) 2021-12-24 2021-12-24 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142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205075U (zh) 燃气灶
CN2804639Y (zh) 一种大负荷上进风灶具
CN102269406B (zh) 一种鼓风式红外线燃烧器及安装该燃烧器的灶具
CN216814259U (zh) 一种带有聚能隔热功能的锅架
CN208871674U (zh) 一种燃气灶
CN210153883U (zh) 一种聚能锅架组件及燃气灶
CN109869767B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灶具
CN113237117B (zh) 聚能圈及灶具燃烧器
CN201259250Y (zh) 节能减排燃气灶
CN112344396A (zh) 一种锅支架组件及红外燃烧器
CN211084157U (zh) 一种多功能灶炉
CN111256171A (zh) 一种余热利用的灶具
CN216521841U (zh) 一种隔热锅架
CN205939255U (zh) 一种中式炒炉节能炉头
CN213119219U (zh) 一种节能罩及燃气灶
CN205425074U (zh) 一种聚能隔热锅支架
CN212378010U (zh) 一种带双层聚能炉架的集成灶及燃气灶
CN103047688B (zh) 蒸汽湿燃全热式升降灶
CN109519975B (zh) 一种具有引导燃烧烟气排放的燃气灶
CN221035868U (zh) 一种蓄热式高效锅架
CN216203579U (zh) 一种聚能环及其炉架
CN212841738U (zh) 一种双层聚能炉架
CN210128385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2777480U (zh) 一种平板式燃气灶
CN214120129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的燃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