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807405U - 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807405U
CN216807405U CN202220052910.4U CN202220052910U CN216807405U CN 216807405 U CN216807405 U CN 216807405U CN 202220052910 U CN202220052910 U CN 202220052910U CN 216807405 U CN216807405 U CN 2168074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coke
conveyor belt
pipe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5291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英
蔡继莹
金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shan Huatai Huann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shan Huatai Huann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shan Huatai Huann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shan Huatai Huanneng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5291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8074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8074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8074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其中,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包括第一除尘部件和第二除尘部件,第一除尘部件用于与传送焦炭的传送带对应设置,并用于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以能够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第二除尘部件与第一除尘部件连通,并用于与传送带外对应设置,以能够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外的粉尘进行抽吸。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能够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内的焦炭粉尘进行处理,改善转运站内的环境。

Description

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熄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干熄焦系统中,成型后的焦炭需要通过转运站运输至筛焦楼或储焦仓进行后续工艺,通常转运站内设置有传送带,以借助传送带传送焦炭来实现焦炭的运输,而由于焦炭运输至传送带上、从传送带上传送至后续部件上、以及在传送带上传送时均会产生粉尘,因此,转运站内通常还设置有除尘管路,除尘管路与传送带对应设置,并与抽吸部件连接,用于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作用下将这些粉尘抽走,避免粉尘扩散沉积至转运站内,对转运站内的环境造成影响。
但是,由于除尘管路并非覆盖整个传送带,也就是说,传送带的有些位置并不设置除尘管路,并且,除尘管路与传送带上的焦炭之间具有间隙,因此,仍会有焦炭产生的粉尘扩散沉积至转运站内,对转运站内的环境造成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出了一种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其能够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内的焦炭粉尘进行处理,改善转运站内的环境。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供一种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包括第一除尘部件和第二除尘部件,所述第一除尘部件用于与传送焦炭的传送带对应设置,并用于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以能够在所述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所述传送带上传送的所述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
所述第二除尘部件与所述第一除尘部件连通,并用于与所述传送带外对应设置,以能够在所述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所述传送带上传送的所述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所述传送带外的粉尘进行抽吸。
可选的,所述第一除尘部件包括第一除尘管,所述第二除尘部件包括第二除尘管,所述第一除尘管上设有第一进尘口和第一排尘口,所述第一进尘口用于与所述传送带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排尘口用于与所述抽吸部件连通;
所述第二除尘管上设有第二进尘口和第二排尘口,所述第二进尘口用于与所述传送带外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除尘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除尘管的周壁上设有连通口,所述第二除尘管的设有所述第二排尘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除尘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排尘口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除尘管包括可伸缩管道。
可选的,所述第二除尘部件还包括第二除尘罩,所述第二除尘罩与所述第二除尘管连接,所述第二除尘罩设有第一罩口和第二罩口,所述第一罩口与所述第二进尘口连通,所述第二罩口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进尘口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罩口用于与所述传送带外对应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除尘罩呈环状,所述第一罩口和所述第二罩口分别设于呈环状的所述第二除尘罩相对的两端,且呈环状的所述第二除尘罩的内部径向尺寸自所述第一罩口至所述第二罩口逐渐增大。
可选的,所述第二除尘部件还包括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二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除尘管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除尘管的通断。
可选的,所述第一除尘部件还包括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除尘管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除尘管的通断,所述第二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除尘管连通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通断阀靠近所述第一排尘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焦炭转运设备,包括传送带和如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焦炭粉尘处理装置,所述传送带用于传送焦炭;
所述焦炭粉尘处理装置与所述传送带以及所述传送带外对应设置,并用于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以能够在所述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所述传送带上传送的所述焦炭产生的粉尘,以及对所述传送带上传送的所述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所述传送带外的粉尘进行抽吸。
可选的,所述传送带包括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所述第一带段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带段,用于将所述焦炭传送至所述第二带段上,所述第一带段和所述第二带段分别对应设置有所述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所述第一除尘部件,所述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所述第二除尘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除尘部件连通。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通过与传送焦炭的传送带对应设置第一除尘部件,并将第一除尘部件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可以借助第一除尘部件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通过与传送带外对应设置第二除尘部件,并将第二除尘部件与第一除尘部件连通,可以借助第二除尘部件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外的粉尘进行抽吸,从而在传送带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由于未被第一除尘部件抽吸走,而扩散沉积至传送带外的例如转运站内时,可以借助第二除尘部件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内的粉尘进行抽吸,进而能够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内的焦炭粉尘进行处理,改善转运站内的环境。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转运设备,通过与传送焦炭的传送带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并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可以借助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以及对传送带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外的粉尘进行抽吸,从而能够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内的焦炭粉尘进行处理,改善转运站内的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转运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转运设备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除尘部件;11-第一除尘管;12-第一除尘罩;13-第一通断阀;2-第二除尘部件;21-第二除尘管;22-第二除尘罩;23-第二通断阀;3-传送带;31-第一带段;32-第二带段;4-转运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包括第一除尘部件1和第二除尘部件2,第一除尘部件1用于与传送焦炭的传送带3对应设置,并用于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以能够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第二除尘部件2与第一除尘部件1连通,并用于与传送带3外对应设置,以能够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粉尘进行抽吸。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通过与传送焦炭的传送带3对应设置第一除尘部件1,并将第一除尘部件1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可以借助第一除尘部件1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通过与传送带3外对应设置第二除尘部件2,并将第二除尘部件2与第一除尘部件1连通,可以借助第二除尘部件2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粉尘进行抽吸,从而在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由于未被第一除尘部件1抽吸走,而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例如转运站4内时,可以借助第二除尘部件2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进行抽吸,进而能够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焦炭粉尘进行处理,改善转运站4 内的环境。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实际应用中,传送带3可以包括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一带段31和第二带段32,且第一带段31和第二带段32 的部分均穿入至转运站4内,第一带段31在高度方向上高于第二带段32,用于将焦炭传送至第二带段32上,以改变焦炭的传送方向,第一带段31和第二带段32分别对应设置有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第一除尘部件1。
成型后的焦炭被运输至转运站4内的第一带段31上,并被第一带段31传送至第二带段32上的过程中,焦炭在被第一带段31传送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第一带段31的震动而产生粉尘,并且焦炭在从第一带段31上传送至第二带段32上时可能会由于下落至第二带段32上的震动而产生粉尘,并且焦炭在被第二带段32传送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第二带段32的震动而产生粉尘,对于这些焦炭在传送带3 上产生的粉尘,借助第一除尘部件1可以进行抽吸,由于粉尘主要产生在焦炭自第一带段31下落至第二带段32上时,因此,通常在第一带段31和第二带段32相互靠近的两端处分别对应设置第一除尘部件 1,并且,为了避免第一除尘部件1对传送带3传送焦炭造成干涉,第一除尘部件1还需要与传送带3上的焦炭之间具有一定间距,这就使得这些焦炭在传送带3上产生的粉尘,无法完全被第一除尘部件1 抽吸走,仍会有部分粉尘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从而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此时,借助第二除尘部件2对这些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 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进行抽吸,从而能够避免粉尘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对转运站4内的环境造成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人工将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进行清理并集中在一起,再使用第二除尘部件 2将集中在一起的粉尘进行抽吸。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除尘部件1可以包括第一除尘管11,第二除尘部件2可以包括第二除尘管21,第一除尘管11上设有第一进尘口和第一排尘口,第一进尘口用于与传送带3对应设置,第一排尘口用于与抽吸部件连通;第二除尘管21上设有第二进尘口和第二排尘口,第二进尘口用于与传送带 3外对应设置,第二排尘口与第一除尘管11连通。
通过在第一除尘管11上开设第一进尘口和第一排尘口,并使第一进尘口与传送带3对应设置,且使第一排尘口与抽吸部件连通,可以使得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能够依次通过第一排尘口、第一除尘管 11和第一进尘口作用于传送带3上,从而使第一除尘管11能够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通过在第二除尘管21上开设第二进尘口和第二排尘口,并使第二进尘口与传送带3外对应设置,且使第二排尘口与第一除尘管11连通,可以使得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能够依次通过第一排尘口、第一除尘管11、第二排尘口、第二除尘管21和第二进尘口作用于传送带3外,从而使第二除尘管21能够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粉尘进行抽吸。
这样在第一除尘管11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时,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可以由传送带3上先经第一进尘口被抽吸至第一除尘管11内,在经过第一除尘管11后,再经第一排尘口从第一除尘管11内被抽吸至第一除尘管11外。在第二除尘管21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粉尘进行抽吸时,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可以由传送带3送带外、转运站4内先经第二进尘口被抽吸至第二除尘管21内,在经过第二除尘管21后,再经第二排尘口从第二除尘管21内被抽吸至第一除尘管11内,在经过第一除尘管11后,再经第一排尘口从第一除尘管11内被抽吸至第一除尘管11外。
可选的,抽吸部件可以包括抽吸泵。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除尘管11的周壁上可以设有连通口,第二除尘管21的设有第二排尘口的一端可以与第一除尘管11的外周壁固定连接,且第二排尘口与连通口连通,从而可以实现第二排尘口与第一除尘管11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除尘管21可以包括可伸缩管道。这样当需要对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 内的粉尘进行抽吸时,通过伸长或缩短可伸缩管道,可以便于对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不同位置的粉尘进行抽吸,并且,当人工将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清理并集中在一起时,通过伸长或缩短可伸缩管道,可以便于将第二除尘管21的第二进尘口移动至与集中在一起的粉尘对应,便于对集中在一起的粉尘进行抽吸,从而提高使用便捷性。而当不需要对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进行抽吸时,通过缩短可伸缩管道,可以减小第二除尘管21所占用的空间,便于收纳。
可选的,第二除尘管21可以是至少一部分为可伸缩管道。也就是说,第二除尘管21可以是一部分为可伸缩管道,也可以是整个均为可伸缩管道。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除尘部件2可以还包括第二除尘罩22,第二除尘罩22与第二除尘管21 连接,第二除尘罩22设有第一罩口和第二罩口,第一罩口与第二进尘口连通,第二罩口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进尘口的径向尺寸,第二罩口用于与传送带3外对应设置。
这样在第二除尘管21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粉尘进行抽吸时,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可以由传送带3送带外、转运站4内先经第二罩口被抽吸至第二除尘罩22内,在经过第二除尘罩22后,再依次经第一罩口和第二进尘口被抽吸至第二除尘管21内,由于第二罩口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二进尘口的径向尺寸,因此,借助第二除尘罩22可以扩大第二除尘管21抽吸粉尘的面积,提高第二除尘管21抽吸粉尘的效率,从而提高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焦炭粉尘进行处理的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除尘罩22可以呈环状,第一罩口和第二罩口分别设于呈环状的第二除尘罩22相对的两端,且呈环状的第二除尘罩22的内部径向尺寸自第一罩口至第二罩口逐渐增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除尘部件1可以还包括第一除尘罩12,第一除尘罩12与第一除尘管11 连接,第一除尘罩12设有第一罩口和第二罩口,第一罩口与第一进尘口连通,第二罩口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进尘口的径向尺寸,第二罩口用于与传送带3对应设置。
这样在第一除尘管11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时,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可以由传送带3上先经第二罩口被抽吸至第一除尘罩12内,在经过第一除尘罩12后,再依次经第一罩口和第一进尘口被抽吸至第一除尘管11内,由于第二罩口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一进尘口的径向尺寸,因此,借助第一除尘罩12 可以扩大第一除尘管11抽吸粉尘的面积,提高第一除尘管11抽吸粉尘的效率,从而提高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处理的效率。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除尘罩12可以呈环状,第一罩口和第二罩口分别设于呈环状的第一除尘罩12相对的两端,且呈环状的第一除尘罩12的内部径向尺寸自第一罩口至第二罩口逐渐增大。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二除尘部件2可以还包括第二通断阀23,第二通断阀23设置在第二除尘管 21上,用于控制第二除尘管21的通断。
借助第二通断阀23控制第二除尘管21的通断,可以提高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例如,当需要对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 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进行抽吸时,可以开启第二通断阀 23,使第二除尘管21处于连通状态,从而使第二除尘管21能够对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进行抽吸,当不需要对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进行抽吸时,可以关闭第二通断阀23,使第二除尘管21处于断开状态,从而使第二除尘管21停止对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进行抽吸。
可选的,第二通断阀23可以包括手动阀。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除尘部件1可以还包括第一通断阀13,第一通断阀13设置在第一除尘管 11上,用于控制第一除尘管11的通断,第二排尘口与第一除尘管11 连通的位置相对于第一通断阀13靠近第一排尘口。
借助第一通断阀13控制第一除尘管11的通断,可以提高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并且,通过使第二排尘口与第一除尘管 11连通的位置相对于第一通断阀13靠近第一排尘口,即,第二排尘口与第一除尘管11连通的位置比第一通断阀13靠近第一排尘口,使第一通断阀13的开闭不会对第二除尘管21的通断造成影响,从而可以避免第一通断阀13的开闭对第二除尘管21抽吸粉尘造成影响。
例如,当需要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时,可以开启第一通断阀13,使第一除尘管11处于连通状态,从而使第一除尘管11能够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当不需要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时,可以关闭第一通断阀13,使第一除尘管11处于断开状态,从而使第一除尘管11 无法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焦炭转运设备,包括传送带3和如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传送带3用于传送焦炭;焦炭粉尘处理装置与传送带3以及传送带3 外对应设置,并用于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以能够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以及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粉尘进行抽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焦炭转运设备,通过与传送焦炭的传送带3对应设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并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可以借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在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粉尘,以及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粉尘进行抽吸,从而能够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焦炭粉尘进行处理,改善转运站4内的环境。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优选实施例中,传送带3 可以包括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一带段31和第二带段32,第一带段31 在高度方向上高于第二带段32,用于将焦炭传送至第二带段32上,第一带段31和第二带段32分别对应设置有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第一除尘部件1,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第二除尘部件2与至少一个第一除尘部件1连通。
借助第一带段31将焦炭传送至第二带段32上,可以改变焦炭的传送方向,实现焦炭的转运,由于焦炭在从第一带段31上传送至第二带段32上时,由于下落至第二带段32上的震动较大,产生的粉尘会较多,因此,通过在第一带段31和第二带段32相互靠近的两端处分别对应设置第一除尘部件1,可以借助第一除尘部件1对传送带 3产生粉尘较多的位置进行抽吸,从而减少由传送带3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粉尘,继而能够改善转运站4 内的环境,进而可以减少借助第二除尘部件2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粉尘进行抽吸的次数。
并且,通过与至少一个第一除尘部件1连通第二除尘部件2,也就是说,所有第一除尘部件1中可以有一个第一除尘部件1连通有第二除尘部件2,也可以有两个第一除尘部件1均连通有第二除尘部件 2,还可以所有第一除尘部件1均连通有第二除尘部件2,从而可以提高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使用灵活性,并且,通过使所有第一除尘部件1均连通有第二除尘部件2,可以借助与所有第一除尘部件1均连通的所有第二除尘部件2对传送带3上传送的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传送带3外的粉尘进行抽吸,从而提高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能够对扩散沉积至转运站4内的焦炭粉尘进行处理,改善转运站4内的环境。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除尘部件和第二除尘部件,所述第一除尘部件用于与传送焦炭的传送带对应设置,并用于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以能够在所述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所述传送带上传送的所述焦炭产生的粉尘进行抽吸;
所述第二除尘部件与所述第一除尘部件连通,并用于与所述传送带外对应设置,以能够在所述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所述传送带上传送的所述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所述传送带外的粉尘进行抽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部件包括第一除尘管,所述第二除尘部件包括第二除尘管,所述第一除尘管上设有第一进尘口和第一排尘口,所述第一进尘口用于与所述传送带对应设置,所述第一排尘口用于与所述抽吸部件连通;
所述第二除尘管上设有第二进尘口和第二排尘口,所述第二进尘口用于与所述传送带外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除尘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管的周壁上设有连通口,所述第二除尘管的设有所述第二排尘口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除尘管的外周壁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二排尘口与所述连通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尘管包括可伸缩管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尘部件还包括第二除尘罩,所述第二除尘罩与所述第二除尘管连接,所述第二除尘罩设有第一罩口和第二罩口,所述第一罩口与所述第二进尘口连通,所述第二罩口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二进尘口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二罩口用于与所述传送带外对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尘罩呈环状,所述第一罩口和所述第二罩口分别设于呈环状的所述第二除尘罩相对的两端,且呈环状的所述第二除尘罩的内部径向尺寸自所述第一罩口至所述第二罩口逐渐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除尘部件还包括第二通断阀,所述第二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二除尘管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二除尘管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尘部件还包括第一通断阀,所述第一通断阀设置在所述第一除尘管上,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除尘管的通断,所述第二排尘口与所述第一除尘管连通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通断阀靠近所述第一排尘口。
9.一种焦炭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和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焦炭粉尘处理装置,所述传送带用于传送焦炭;
所述焦炭粉尘处理装置与所述传送带以及所述传送带外对应设置,并用于与提供抽吸力的抽吸部件连通,以能够在所述抽吸部件提供的抽吸力的作用下,对所述传送带上传送的所述焦炭产生的粉尘,以及对所述传送带上传送的所述焦炭产生的扩散沉积至所述传送带外的粉尘进行抽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焦炭转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带包括传送方向不同的第一带段和第二带段,所述第一带段在高度方向上高于所述第二带段,用于将所述焦炭传送至所述第二带段上,所述第一带段和所述第二带段分别对应设置有所述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所述第一除尘部件,所述焦炭粉尘处理装置的所述第二除尘部件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除尘部件连通。
CN202220052910.4U 2022-01-10 2022-01-10 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 Active CN2168074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2910.4U CN216807405U (zh) 2022-01-10 2022-01-10 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52910.4U CN216807405U (zh) 2022-01-10 2022-01-10 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07405U true CN216807405U (zh) 2022-06-24

Family

ID=82064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52910.4U Active CN216807405U (zh) 2022-01-10 2022-01-10 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074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07941A (zh) 一种电路板除尘装置
CN113578599B (zh) 一种全自动翻转式工件喷漆喷砂设备
CN209368758U (zh) 一种金属加工车间地面碎屑清理装置
CN106629070A (zh) 一种气力粉料输送装置
CN216807405U (zh) 焦炭粉尘处理装置及焦炭转运设备
CN105328580A (zh) 自动进料人工回砂干喷砂房
CN216397448U (zh) 一种周转箱用清洗设备
WO2022077156A1 (zh) 一种高效工业除尘设备
CN220334211U (zh) 一种料仓放料口除尘装置
CN210728278U (zh) 一种在线臭氧灭菌净化传递装置
CN215248157U (zh) 一种用于油泥热解飞灰的间歇自动卸灰装置
CN210994982U (zh) 一种用于汽车部件的喷涂装置
CN213010074U (zh) 一种碳化硅晶圆无尘存放装置
CN208932526U (zh) 一种连续式真空上料机
CN214812660U (zh) 应用于石料运输的除尘装置及系统
CN211687477U (zh) 无尘室传递物料机构
CN105692209A (zh) 一种颗粒输送机
CN207838630U (zh) 工业除尘系统
CN111606054A (zh) 一种输送机
JPH0131416Y2 (zh)
CN107253129A (zh) 一种用于木包装的抛光设备
CN220970179U (zh) 一种五金件上料转运装置
CN220011347U (zh) 真空上料机的防堵塞吸料机构
CN111107963A (zh) 喷丸处理装置
CN217131306U (zh) 漆包机烘炉出口废气回收装置及漆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