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8389U - 助针系统 - Google Patents
助针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98389U CN216798389U CN202122922482.4U CN202122922482U CN216798389U CN 216798389 U CN216798389 U CN 216798389U CN 202122922482 U CN202122922482 U CN 202122922482U CN 216798389 U CN216798389 U CN 2167983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needle
- button
- assisting
- bottom plate
- puncture need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助针系统。该助针系统包括底板、助针组件、皮下植入管路,底板具有底板通孔和底板卡扣;助针组件包括壳体、按钮、穿刺针座、穿刺针和弹簧,其中:按钮至少部分地位于助针通道内,助针工作前与穿刺针座顶部卡接,助针后脱离,按钮还包括释放控制件,用于协助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在助针工作后分离;穿刺针座用于固定穿刺针;弹簧设置在穿刺针座与壳体之间,在助针工作前松弛,在助针工作中压缩,在助针工作后回弹;皮下植入管路在助针工作后通过卡接件与底板卡接。本实用新型的助针系统受到按压力后连贯地完成植入管路、自动撤针、拆卸脱离动作,具有使用过程简便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助针系统。
背景技术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治疗糖尿病。贴敷式胰岛素泵需要通过皮下植入管路将药液平稳可靠的注射到使用者体内,而皮下植入管路需要通过助针系统将其针管部分植入到使用者体内并安全可靠的固定。助针系统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还要兼顾操作便利性和低成本的要求。
现有技术的助针系统可以参考专利CN 211884802 U,该助针系统包括壳体,壳体的顶壳和底壳上分别设有开口;壳体的侧壁上设有按钮孔;壳体设有配合座;配合座的底部设有卡接组件;配合座的外壁上设有托板,托板与顶壳之间设有主弹簧;配合座的外壁上还设有释放按钮及释放弹簧;释放按钮到达按钮孔时在释放弹簧的作用下从按钮孔内伸出,此时主弹簧呈压缩状态;在释放按钮在受到外力按压从而与按钮孔分离时,在主弹簧的伸展弹力作用下配合座向底壳的方向弹出,使连接于卡接组件上的留置针组件被弹至壳体以外。该助针系统的缺点为:部件繁多,操作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助针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助针系统,包括:底板、助针组件、皮下植入管路,底板具有底板通孔和底板卡扣;助针组件包括壳体、按钮、穿刺针座、穿刺针和弹簧,其中:壳体的底部与底板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进行连接,壳体的内部具有助针通道;按钮至少部分地位于助针通道内,助针工作前按钮与穿刺针座顶部卡接,助针工作后按钮与穿刺针座顶部脱离,按钮还包括释放控制件,释放控制件被触发后能够协助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在助针工作后分离;穿刺针座位于助针通道内并且位于按钮下方;穿刺针在助针工作前与穿刺针座、皮下植入管路连接,助针工作过程中穿刺针、皮下植入管路和穿刺针座三者共同运动,助针工作后穿刺针与皮下植入管路分离、仅被穿刺针座固定;弹簧设置在穿刺针座与壳体底部之间,弹簧在助针工作前处于松弛状态,在助针工作过程中处于压缩状态,在助针工作后处于回弹状态;皮下植入管路具有与底板卡扣相匹配的卡接件,在助针工作后通过卡接件与底板卡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壳体可变形件;所述按钮还包括位于壳体可变形件的上方的卡扣;所述助针系统在受到大于按力阈值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壳体可变形件发生变形并且所述卡扣被解扣,然后所述按钮在所述助针通道中滑动。
可选地,所述助针通道还包括通道侧面孔;所述按钮还包括按钮可变形件;助针工作前,所述按钮可变形件与所述助针通道的所述通道侧面孔之上的部分配合,使得该按钮可变形件变形并且与穿刺针座的顶部卡接;助针工作后,所述按钮可变形件部分嵌入所述通道侧面孔,使得所述按钮可变形件恢复原状并且与所述穿刺针座的顶部脱离。
可选地,所述可拆卸固定装置为夹子机构。
可选地,所述释放控制件为侧翼,并且,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侧翼形状相匹配的壳体外侧孔,当所述侧翼部分嵌入所述壳体外侧孔时,实现所述壳体的底部能够与所述底板分离。
可选地,所述按钮的顶部具有按压平台。
可选地,还包括:所述皮下植入管路与所述底板之间采用密封防水设计。
可选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按钮之间的安全锁定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点:第一方面:当皮下植入管路植入到位后,弹簧触发回退,实现自动撤针功能,操作方便,节约时间。第二方面:当皮下植入管路植入到位、弹簧回弹撤针后,按钮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下按,按钮的侧翼会迫使壳体夹子向两边张开,实现助针系统与底板的拆卸脱离。该方法将助针植入动作与拆卸动作合二为一,操作简便,而且不会因为颠倒顺序而出现误操作等。第三方面:初始时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或者是轻度压缩状态),在皮下植入管路植入过程中弹簧同时被压缩;至皮下植入管路被成功植入到位后,弹簧被压缩到工作位置,触发回弹。其优点包括:1.在组装系统时更容易,不需要压缩弹簧;2.减少系统在未使用前,弹簧自行弹开的风险,系统更稳定,更安全;3.无需提前压缩弹簧,意味着避免了弹簧长期处于压缩受力状态,从而降低了发生永久变形或断裂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待机寿命。第四方面: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说明而非限制的目的,现在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特别是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不同视角的助针系统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的主视图;
图4为图3对应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中的防水设计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逐渐植入皮下过程的示意图;
图8为图7对应的主视角度的剖面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在按钮位于第一位置时的主视图,要点在于:按钮可变形件被部分嵌入通道侧面孔中;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对应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在按钮位于第二位置时的主视图,要点在于:侧翼被部分嵌入壳体外侧孔中;
图13为图12的局部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的助针工作完成后壳体和底板分离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的助针工作完成后保留部分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的助针工作完成后丢弃部分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为:
底板10;底板通孔101;底板卡扣102;
助针组件20;壳体201;夹子机构201a;助针通道201b;壳体可变形件201c;通道侧面孔201d;壳体外侧孔201e;按钮202;按压平台202a;按钮可变形件202b;侧翼202c;卡扣202d;穿刺针座203;穿刺针204;弹簧205;
皮下植入管路30;卡接件301;密封圈302;
安全锁定装置4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主要包括底板10、助针组件20和皮下植入管路30。
底板10具有底板通孔101和底板卡扣102。底板10用于与使用者皮肤接触,以及用于对皮下植入管路30至少部分固定。
助针组件20主要包括壳体201、按钮202、穿刺针座203、穿刺针204和弹簧205。
壳体201的底部与底板10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进行连接。该可拆卸固定装置可以为夹子机构201a,该夹子机构201a具有可多方向施力、结合牢固、易于加工等优点。壳体201的内部具有垂直于底板10并且开口对准底板通孔101的助针通道201b。壳体201包括壳体可变形件201c,壳体可变形件201c在受到大于按力阈值的作用力的情况下发生变形并且允许按钮202在助针通道201b中滑动,助针通道201b还包括通道侧面孔201d。
按钮202的远肤端位于壳体201的顶面之外,近肤端位于助针通道201b内。为了方便使用者使用手指或者手掌按压按钮202,按钮202的顶部具有按压平台202a。
按钮202还包括按钮可变形件202b。助针工作前,该按钮可变形件202b与助针通道201b的通道侧面孔201d之上的部分配合使得该按钮可变形件202b变形并且与穿刺针座203顶部卡接。助针工作后,该按钮可变形件202b部分嵌入通道侧面孔201d使得该按钮可变形件202b恢复原状并且与穿刺针座203顶部脱离。按钮可变形件202b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它们在按钮202的圆形截面的轮廓圆上均匀布置。
按钮202还包括释放控制件。释放控制件被触发前能够防止壳体201的底部与底板10在助针工作前分离,释放控制件被触发后能够协助壳体201的底部与底板10在助针工作后分离。释放控制件具体可以是侧翼202c,该侧翼202c设置在的壳体201的夹子机构201a的运动轨迹上。同时,壳体201还包括与侧翼202c形状相匹配的壳体外侧孔201e,当侧翼部分嵌入壳体外侧孔201e时,实现壳体201的底部能够与底板10分离。
按钮202还包括卡扣202d,该卡扣202d位于壳体可变形件201c的上方。卡扣202d的数量可以为两个,在按钮202的圆形截面的轮廓上相对设置,并且与按钮可变形件202b位置错开。
该助针系统通过使用者按压按钮202的方式触发,通过利用惯性力来完成部分皮下植入管路的植入。具体的:当使用者按压按钮202时,如果按压力未突破按力阈值,助针系统不会启动;当突破按力阈值时,壳体可变形件201c才会变形向两边张开,开放让按钮202的卡扣202d通过助针通道201b,这时助针系统才会启动。该按力阈值可通过实际情况调整,推荐值为15至30N。因为触发力较大且触发突然,使用者会在惯性的作用下将按钮202一直按压到最靠近皮肤的位置(详见后续分析)。
穿刺针座203位于助针通道201b内并且位于按钮202下方。
穿刺针204与皮下植入管路30尺寸匹配。助针工作前,穿刺针座203底部与穿刺针204的尾端固定连接,并且皮下植入管路30套接在穿刺针204的中段。助针工作过程中,穿刺针204、皮下植入管路30和穿刺针座203三者共同运动。助针工作后,穿刺针204与皮下植入管路30分离,穿刺针204仅被穿刺针座203固定。
皮下植入管路30通常可以选用4.5mm硬针、6mm软针或9mm软针。
弹簧205的远肤端与穿刺针座203底部抵接,近肤端与壳体201的底部抵接。弹簧205在助针工作前处于松弛状态;在助针工作过程中处于压缩状态;在助针工作后处于回弹状态。
皮下植入管路30的近肤端具有适于至少部分地插入到使用者皮下组织中的部分。皮下植入管路30具有与底板卡扣102相匹配的卡接件301。皮下植入管路30在助针工作前与穿刺针座203的底部抵接,在助针工作后通过卡接件301与底板10的底板卡扣102卡接。皮下植入管路30与底板10之间优选采用密封防水设计,具体可以通过密封圈302或者过盈配合来实现。
优选地,助针系统还可以包含至少一个安全锁定装置40。安全锁定装置可以设置在壳体201与按钮202之间。该安全锁定装置40可以通过移除或者破坏的方式离开助针系统。在安全锁定装置40离开助针系统的主体部分之前,助针系统的主体部分不能被启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的组装方法主要包括如下步骤。
(1)将穿刺针204的尾端粘接固定在穿刺针座203的底部,然后将穿刺针204的尖端贯穿皮下植入管路30,使得皮下植入管路30固定于穿刺针座203下方;
(2)将壳体201的底部与底板10可拆卸地连接,然后将弹簧205放置到壳体201的助针通道201b中;
(3)将已固定好的穿刺针座203、穿刺针204和皮下植入管路30共同地放置到壳体201的助针通道201b中;
(4)将按钮202的远肤端留在壳体201顶面之上,将按钮202的近肤端置入壳体201的助针通道201b中,并且将按钮可变形件202b与助针通道201b的通道侧面孔201d之上的部分配合使得该按钮可变形件202b变形并且与穿刺针座203顶部卡接,以及将卡扣202d与壳体可变形件201c位置对齐,即使得卡扣202d位于壳体可变形件201c的远肤方向(即图中的上方)。
若该助针系统还包括安全锁定装置的情况下,则组装方法还应当包括步骤:将安全锁定装置40设置在壳体201和按钮202之间。
完成上述组装过程后,可以对该助针系统进行包装和灭菌。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的使用方法详细介绍如下:
使用者从包装内取出助针系统,移除安全锁定装置40(如有),然后施力按压按钮202。按压力较小时,按钮202中的卡扣202d被壳体可变形件201c挡住,助针系统无法启动。当按压力突破按力阈值时,壳体可变形件201c向两边变形,导致按钮202被按动并且在惯性作用下推动穿刺针座203、穿刺针204和皮下植入管路30在助针通道201b内共同滑动同时压缩弹簧205。
按钮202刚开始向下滑动的一段时间内,如图7(为方便观察其他细节,图7中的弹簧省略未绘出)和图8所示,按钮可变形件202b仍然与助针通道201b的通道侧面孔201d之上的部分配合,按钮可变形件202b仍是变形状态,按钮可变形件202b仍与穿刺针座203的顶部卡接,穿刺针204的尖端和皮下植入管路30被逐渐插入使用者身体内。这一过程即逐渐植入的过程。
按钮202继续行进到第一特定位置时,如图9至图11所示,皮下植入管路30与底板卡扣102卡接固定,即完成植入。同时,按钮可变形件202b部分嵌入通道侧面孔201d,使得按钮可变形件202b恢复原状并且与穿刺针座203的顶部脱离,穿刺针座203连带穿刺针204在弹簧205的弹力作用下向远离皮肤的方向运动,即触发撤针。
按钮202继续行进到第二特定位置时,如图12至图14所示,释放结构被触发,即侧翼202c被嵌入壳体外侧孔201e中,使壳体201的夹子机构201a向外崩开,从而壳体201的底部与底板10可以分离。这一步即拆卸脱离。
沿与底板10垂直的方向取下助针组件20。此时,使用者皮肤上仅保留了底板10和皮下植入管路30(如图15所示)。可以将壳体201、按钮202、穿刺针座203、穿刺针204以及弹簧205共同组成的助针组件20(如图16所示)丢弃到特定的医疗锐器垃圾桶内。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助针系统具有多方面的优点:
第一方面:当皮下植入管路植入到位后,弹簧触发回退,实现自动撤针功能,操作方便,节约时间。
第二方面:当皮下植入管路植入到位、弹簧回弹撤针后,按钮会在惯性作用下继续下按,按钮的侧翼会迫使壳体夹子向两边张开,实现助针系统与底板的拆卸脱离。该方法将助针植入动作与拆卸动作合二为一,操作简便,而且不会因为颠倒顺序而出现误操作等。
第三方面:初始时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或者是轻度压缩状态),在皮下植入管路植入过程中弹簧同时被压缩;至皮下植入管路被成功植入到位后,弹簧被压缩到工作位置,触发回弹。其优点包括:1.在组装系统时更容易,不需要压缩弹簧;2.减少系统在未使用前,弹簧自行弹开的风险,系统更稳定,更安全;3.无需提前压缩弹簧,意味着避免了弹簧长期处于压缩受力状态,从而降低了发生永久变形或断裂的风险,提高系统的待机寿命。
第四方面:结构简单,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助针系统的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等优点。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的是,取决于设计要求和其他因素,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修改、组合、子组合和替代。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助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助针组件、皮下植入管路,
底板具有底板通孔和底板卡扣;
助针组件包括壳体、按钮、穿刺针座、穿刺针和弹簧,其中:
壳体的底部与底板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进行连接,壳体的内部具有助针通道;
按钮至少部分地位于助针通道内,助针工作前按钮与穿刺针座顶部卡接,助针工作后按钮与穿刺针座顶部脱离,按钮还包括释放控制件,释放控制件被触发后能够协助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底板在助针工作后分离;
穿刺针座位于助针通道内并且位于按钮下方;
穿刺针在助针工作前与穿刺针座、皮下植入管路连接,助针工作过程中穿刺针、皮下植入管路和穿刺针座三者共同运动,助针工作后穿刺针与皮下植入管路分离、仅被穿刺针座固定;
弹簧设置在穿刺针座与壳体底部之间,弹簧在助针工作前处于松弛状态,在助针工作过程中处于压缩状态,在助针工作后处于回弹状态;
皮下植入管路具有与底板卡扣相匹配的卡接件,在助针工作后通过卡接件与底板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还包括壳体可变形件;
所述按钮还包括位于壳体可变形件的上方的卡扣;
所述助针系统在受到大于按力阈值的作用力的情况下,所述壳体可变形件发生变形并且所述卡扣被解扣,然后所述按钮在所述助针通道中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助针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助针通道还包括通道侧面孔;
所述按钮还包括按钮可变形件;
助针工作前,所述按钮可变形件与所述助针通道的所述通道侧面孔之上的部分配合,使得该按钮可变形件变形并且与穿刺针座的顶部卡接;
助针工作后,所述按钮可变形件部分嵌入所述通道侧面孔,使得所述按钮可变形件恢复原状并且与所述穿刺针座的顶部脱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固定装置为夹子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释放控制件为侧翼,并且,所述壳体还包括与所述侧翼形状相匹配的壳体外侧孔,当所述侧翼部分嵌入所述壳体外侧孔时,实现所述壳体的底部能够与所述底板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钮的顶部具有按压平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皮下植入管路与所述底板之间采用密封防水设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按钮之间的安全锁定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22482.4U CN216798389U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助针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922482.4U CN216798389U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助针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98389U true CN216798389U (zh) | 2022-06-24 |
Family
ID=820497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922482.4U Active CN216798389U (zh) | 2021-11-25 | 2021-11-25 | 助针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9838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624669A (zh) * | 2022-12-12 | 2023-01-20 | 北京深纳普思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注针装置和具有其的给药系统 |
WO2023093784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微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助针系统、助针系统的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 |
-
2021
- 2021-11-25 CN CN202122922482.4U patent/CN21679838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93784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微泰医疗器械(杭州)股份有限公司 | 助针系统、助针系统的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 |
CN115624669A (zh) * | 2022-12-12 | 2023-01-20 | 北京深纳普思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注针装置和具有其的给药系统 |
CN115624669B (zh) * | 2022-12-12 | 2023-03-31 | 北京深纳普思人工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注针装置和具有其的给药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798389U (zh) | 助针系统 | |
US7141040B2 (en) | Safety intravenous starter | |
US6602268B2 (en) | Blood lancet system for blood withdrawal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
CN107072605B (zh) | 一种弹卸式采血笔结构 | |
US7927317B2 (en) | Injection device with extraction mechanism | |
RU2746954C2 (ru) | Инструмент для прокалывания тела с одноразовым картриджем с ручным управлением | |
US10405885B2 (en) | Medical applicator | |
CN111068144A (zh) | 一种助针器 | |
WO2011160244A1 (en) | Device for inserting an insertion member into the tissue of the body of a patient | |
CN113226403B (zh) | 药剂给药设备和药剂给药系统 | |
KR20150005605A (ko) | 수조작 압력 작동식 적용 메커니즘 | |
CN217138851U (zh) | 可重复使用型助针器 | |
CN114027945A (zh) | 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助针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2613977A (zh) | 凸轮致动的医疗穿刺装置及方法 | |
CN114391838A (zh) | 植入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114795194A (zh) | 一种植入式生物传感器的一体式植入组件 | |
CN216797780U (zh) | 一种助针器 | |
KR101021922B1 (ko) | 랜싱장치 | |
CN116159206A (zh) | 助针系统、助针系统的组装方法和使用方法 | |
CN114870157B (zh) | 输液装置及使用方法 | |
CN215608327U (zh) | 一种药液输注装置 | |
CN115969371B (zh) | 一种持续血糖监测器植入装置 | |
CN215608328U (zh) | 一次性输注管路装置 | |
US20050059933A1 (en) | Safety intravenous (IV) catheter assembly | |
CN215840946U (zh) | 一种输液针助推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