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4146U - 一种防呆套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呆套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4146U
CN216794146U CN202122804384.0U CN202122804384U CN216794146U CN 216794146 U CN216794146 U CN 216794146U CN 202122804384 U CN202122804384 U CN 202122804384U CN 216794146 U CN216794146 U CN 2167941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l
external member
witted
hole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0438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久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Fengn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80438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41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41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41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呆套件,其具有内腔,防呆套件轴线方向两端分别有与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凹槽结构,凹槽结构长度方向与防呆套件轴线方向一致,若干凹槽结构沿防呆套件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防呆套件内壁设有若干凸起结构。本申请防呆套件外壁等间隔设置若干凹槽结构,且用于正负连接器上的防呆套件,其凹槽结构的数量不一致,可以起到防呆作用避免错插的同时,使连接器线端接头与板端接头插接时不需要再转动防呆套件以使凹槽结构与线端接头上的防呆筋条位置对应,进而使得插接更加简单方便。其内壁设置凸起结构,可以增加防呆套件在线端接头上的转动阻力,防止线端接头与板端接头插接后线端接头转动过于灵敏。

Description

一种防呆套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的防呆套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连接器大多采用颜色防呆,一般以红色作为正连接器的颜色,黑色作为负连接器的颜色。虽然正负连接器间做了颜色防呆,但在后续使用时仍然存在正负连接器的插头差错的风险,一旦插错很容易造成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为了更好的起到防呆作用,可以通过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之间设置一个防呆套件,以起到结构防呆的作用。在防呆套件设计时,可以通过改变防呆套件上防呆凹槽的宽度以及板端接头上防呆筋条的宽度来用于区分正负连接器,比如正极连接器上的防呆凹槽和防呆筋条较宽,负极连接器上的防呆凹槽和防呆筋条较窄,这样的结构设计确实可以起到一定的防呆作用,但存在一个缺陷,就是负极连接器的线端接头还是依然可以顺利的与正极的板端接头插接,还是存在插错的风险。另外一种,就是可以通过改变防呆套件上防呆凹槽和防呆筋条的间隔来用于区分正负连接器,虽然这种结构设计很好的避免了上个结构的问题,但是依然存在一个缺陷,就是由于设备空间限制以及线端接头上连接有线缆,因此线端接头在插接的过程中转动幅度不宜过大,所以用户在插接线端接头和板端接头的过程中,需要先转动线端接头上的防呆套件至防呆套件上各防呆凹槽与板端接头上防呆筋条位置对应,之后在完成插接,费事费力,且插接不够方便。
另外,由于正负连接器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在设计时会将两种连接器邻近设计,需要保证正负连接器的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完成插接后,线端接头能够整齐排布,以保证设备排线的整齐性。
因此,结合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的防呆套件,利用结构防呆保证不同极性连接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间不会发生误插。同时,防呆套件上凹槽结构采用等间隔设计,可以保证连接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插接时,不需要再转动防呆套件对准位置后再插接。
为了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呆套件,其具有内腔,所述防呆套件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防呆套件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呆套件的轴线方向一致,若干个所述凹槽结构沿所述防呆套件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所述防呆套件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结构为长条形,所述凸起结构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呆套件的轴线方向一致。
进一步的,若干个所述凸起结构沿所述防呆套件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防呆套件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卡凸结构和/或环形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卡凸结构或所述卡槽结构位于相邻两个凸起结构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结构长度方向的一端贯穿所述防呆套件设有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内腔的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远离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圈边缘为倒角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圈边缘为倒角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防呆套件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本申请的防呆套件,其通过结构防呆代替原来的颜色防呆,防呆效果极佳,有效避免了不同极性连接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间的误插;在其外壁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凹槽结构,通过保证正负连接器的防呆套件上凹槽结构数量的不一致,可以起到防呆作用避免错插的同时,使连接器线端接头与板端接头插接时不需要再转动防呆套件以使凹槽结构与线端接头上的防呆筋条位置对应,进而使得插接更加简单方便。同时,在其内壁设置有凸起结构,可以增加防呆套件在线端接头上的转动阻力,防止线端接头与板端接头插接后线端接头转动过于灵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板端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防呆套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板端接头,11-插接部,12-凸起结构,13-板状结构,2-线端接头,21-插接凹槽,22-管状结构,23-第一环状凸起结构,24-第二环状凸起结构,3-防呆套件,31-凹槽结构,32-第一通孔,33-第二通孔,34-凸起结构,35-卡凸结构,4-卡接件,41-弹性端,42-卡接结构,5-板端端子,6-线端端子,7-母端子,8-护线外壳,9-密封件,10-密封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
本实施了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板端接头1、线端接头2和防呆套件3。
所述板端接头1具有插接部11,如图2至图4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板端接头1在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板状结构13,其四个角上分别开设一个固定孔,可以使用螺钉等固定件固定安装在机箱等固定面上。该板状结构13的两侧分别延伸有一个柱状结构,一个即所述板端接头1的插接部11,用于与所述线端接头2插接。另一个即作为所述板端结构的固定部,可以在其外壁上设置螺纹结构。固定所述板端接头1时,将所述固定部穿过机箱等固定面,既可以采用螺钉等紧固件固定板状结构13的方式,也可以采用通过在固定部上紧固螺母等结构的方式。当然,固定部上的螺纹结构也可以用于固定线缆,比如通过与线缆端部的螺母套配合实现螺纹连接。
所述插接部11和所述固定部分别具有内腔,且两内腔连通。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板状结构13的一侧和所述插接部11远离所述板状结构13的一侧均为设置有开口,且开口与各自的内腔连通。所述板端接头1内设置有板端端子5。所述板端端子5的一端贯穿所述板状结构13延伸至所述插接部11的内腔内。所述板端端子5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固定部的内腔延伸至所述板端接头1外,用于连接线缆。
所述线端接头2的一侧具有插接凹槽21,如图2和图3所示,图中示意性展示的线端插头其插接凹槽21是设置在厚度方向的一侧。在所述插接凹槽21内设置有管状结构22,且所述管状结构22的一端朝所述插接凹槽21外延伸。所述管状结构22内设置有母端子7,所述线端接头2内设置有线端端子6。所述线端端子6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线端接头2的轴线方向一致,即所述母端子7与所述线端端子6垂直设置。所述线端端子6安装在所述线端接头2内时,所述线端端子6的一端一直延伸至所述管状结构22下,所述线端端子6对应所述管状结构22的位置设置有连接孔,安装在所述管状结构22内的母端子7,其一端穿过所述管状结构22压装在所述连接孔内,进而与所述线端端子6实现连接。所述线端端子6的另一端一直延伸至所述线端接头2外,用于连接线缆。在所述板端接头1与所述线端接头2插接时,所述板端端子5的一端插入至所述母端子7内,进而实现板端端子5与线端端子6连接。
所述防呆套件3套设在所述管状结构22上。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防呆套件3为套管状,其具有内腔。在所述防呆套件3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3,所述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3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防呆套件3通过所述第二通孔33套设在所述管状结构22上。所述第一通孔32的直径小于所述内腔的直径,这样使得所述防呆套件3设置第一通孔32的一端在其内腔内形成一环状阻挡结构,在所述防呆套件3套设在所述管状结构22上时,所述管状结构22的一端与所述环状结构之间形成抵触限位,防止所述防呆套件3在套设时套设过度。为了更好的便于所述防呆套件3套设在所述管状结构22上,所述第二通孔33远离所述第一通孔32的内圈边缘为倒角设计。同样的为了使得在板端接头1与所述线端接头2插接时,板端端子5的一端能够顺利的穿过所述防呆套件3,所述第一通孔32远离所述第二通孔33的内圈边缘同样进行倒角设计。
所述防呆套件3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凹槽结构31,所述凹槽结构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呆套件3的轴线方向一致,若干个所述凹槽结构31沿所述防呆套件3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所述凹槽结构31长度方向的一端贯穿所述防呆套件3设有所述第一通孔32的一端。在所述插接部11的内腔内壁沿所述插接部11的圆周方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结构12。所述凸起结构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内腔的轴线方向一致。所述凸起结构12与所述凹槽结构31对应设置。在所述板端接头1与所述线端接头2插接时,所述插接部11位于所述插接凹槽21内,所述防呆套件3位于所述插接部11的内腔内,所述凸起结构12位于对应的凹槽结构31内。不同极性的电连接器,其凸起结构12的数量不同,比如安装在正极电连接器上的防呆套件3设置有16个凹槽结构31,而负极电连接器上的防呆套件3设置有15个凹槽结构31。对应的正极电连接器板端接头1和负极电连接器板端接头1上的凸起结构12的数量匹配设置。这样在数量上的不同设计,可以保证安装有防呆套件3的线端连接头无法与极性相反的板端接头1进行插接,进而起到防呆作用。同时由于采用的是等间隔的排布方式,因此所述线端接头2在插接在所述板端接头1上时,不需要单独找准所述防呆套件3的位置,只需要转动很小的角度便可以将防呆套件3插入至板端端子5插接部11的内腔内。但由于正负电连接器使用的防呆套件3上凹槽结构31的数量不同,这就导致所述正负电连接器完成插接后,各自线端接头2歪斜的角度不同,影响整齐和美观。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呆套件3采用可转动设计。具体的,在所述管状结构22上设置一个环形凹槽,在所述防呆套件3的内壁对应位置设置有若干个卡凸结构35,所述防呆套件3套设在所述管状结构22上时,所述卡凸结构35刚好与所述环形凹槽卡接,在保证所述防呆套件3不会从所述管状结构22上分离的同时,所述防呆套件3还可以在所述管状结构22上转动,进而可以实现在板端接头1和线端接头2完成插接后,可以调整线端接头2的歪斜角度。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所述管状结构22设置卡凸结构35,在所述防呆套件3的内壁设置环形凹槽,同样可以实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在赘述。
为了防止所述防呆套件3在所述管状结构22上转动过于灵敏,在在所述防呆套件3的内壁设置若干个凸起结构34,如图6所示。所述凸起结构34为长条形,所述凸起结构3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呆套件3的轴线方向一致。若干个所述凸起结构34沿所述防呆套件3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当所述防呆套件3内壁设置的卡凸结构35时,所述卡凸结构35位于相邻两个凸起结构34之间。这样通过增设凸起结构34,可以使防呆套件3与所述管状结构22之间形成干涉,进而增加所述防呆套件3的转动阻力。
在所述管状结构22的底部还可以套设一个密封环10,当所述线端接头2与所述板端接头1插接后,可以对所述防呆套件3和所述板端接头1的插接部11进行密封。
所述线端接头2上设置有按键孔,所述按键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线端接头2的宽度方向一致,即所述按键孔的轴线方向分别与所述管状结构22的轴线方向和所述线端接头2的轴线方向垂直,如图1所示。所述按键孔与所述插接凹槽21连通。在所述按键孔内设置有卡接件4,所述卡接件4插入至所述按键孔的的一端为弹性端41,所述卡接件4朝向所述插接凹槽21的一侧设置有卡接结构42,如图7所示。而在所述板端接头1的插接部11的外壁设置有两圈间隔设置的环形凸起,这样在所述线端端子6插接在所述板端接头1上时,所述板端接头1插接部11上的第一圈环形凸起挤压所述卡接件4的卡接结构42,使得所述卡接件4朝弹性端41一侧移动,直至所述第一圈环形凸起通过,所述卡接件4在弹性作用下回弹,所述卡接件4的卡接结构42回复至两圈环形凸起之间,进而实现锁紧,保证线端接头2不会从板端接头1上脱离。而在需要脱离时,只需要在所述按键孔的位置按压所述卡接件4即可实现解锁。
所述线端接头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环状凸起结构23,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结构23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插接凹槽21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结构23围成的区域内还设置有第二环状凸起结构24,所述第二环状凸起结构24的轴线方向与所述插接凹槽21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第二环状凸起结构24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结构23之间具有间隔,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线端端子6的一端从所述第二环状凸起结构24围成的区域内延伸至所述线端接头2外。所述电连接器还包括护线外壳8,所述护线外壳8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结构23卡接。此种双环状凸起结构间隔的结构设计,可以保证所述线端端子6与所述护线外壳8之间存在一个间隔,而间隔之间形成的内壁则可以有效增加爬电距离。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加爬电距离,所述第二环状凸起结构24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结构23在轴线方向上的长度。
所述护线外壳8内还设置有密封件9,优选采用硅胶材质的密封圈套。所述密封件9套设在所述线端端子6外,所述密封件9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环状凸起结构23和所述第二环状凸起结构24之间,如图3所示。线缆穿过所述护线外壳8和密封件9之后与所述线端端子6连接,在所述护线外壳8卡接在所述线端接头2上后挤压所述密封件9,使之发生形变,进而可以起到防水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电连接器至少具有如下一个或多个有益效果:
(1)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其通过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之间设置一个防呆套件起到结构防呆,通过改变不同极性连接器上防呆套件的凹槽结构数量,可以保证不同极性连接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间不会发生误插;
(2)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其防呆套件上凹槽结构采用等间隔设计,可以保证连接器板端接头和线端接头插接时,不需要再转动防呆套件对准位置后再插接;
(3)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其可以在防呆套件的内壁增设多个凸起结构,可以增加防呆套件与管状结构之间的转动阻力,防止线端接头与板端接头插接后线端接头转动过于灵敏;
(4)本申请的电连接器,其通过在线端接头主体与护线外壳的连接处设置两圈间隔设置的环状凸起,可以增加护线外壳和线端接头主体之间的爬电距离。
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除了包含所列的那些要素,而且还可包含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
在本文中,所涉及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中零部件位于图中以及零部件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所述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文中上述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防呆套件,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内腔,所述防呆套件轴线方向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3),所述第一通孔(32)和第二通孔(33)分别与所述内腔连通,所述防呆套件的外壁设置有若干个凹槽结构(31),所述凹槽结构(31)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呆套件的轴线方向一致,若干个所述凹槽结构(31)沿所述防呆套件的圆周方向等间隔分布,所述防呆套件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凸起结构(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34)为长条形,所述凸起结构(34)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防呆套件的轴线方向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呆套件,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凸起结构(34)沿所述防呆套件的圆周方向间隔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呆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套件的内壁设置有若干个卡凸结构(35)和/或环形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呆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凸结构(35)位于相邻两个凸起结构(3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结构(31)长度方向的一端贯穿所述防呆套件设有所述第一通孔(32)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32)的直径小于所述内腔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32)远离所述第二通孔(33)的内圈边缘为倒角设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呆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33)远离所述第一通孔(32)的内圈边缘为倒角设计。
CN202122804384.0U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防呆套件 Active CN2167941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4384.0U CN216794146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防呆套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04384.0U CN216794146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防呆套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4146U true CN216794146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27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04384.0U Active CN216794146U (zh) 2021-11-16 2021-11-16 一种防呆套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41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07930B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improved fixing member
WO2021036843A1 (zh) 插头、电连接器及终端设备
JP5341532B2 (ja) 1対の誤嵌合防止キー及び該キー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JP3228675U (ja) コネクタ
CN106911031B (zh) 汽车插件底座安装模块
US10992090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two plugs for providing a secure connection
CN216794146U (zh) 一种防呆套件
CN220544292U (zh) 双线端连接器组件
CN217882229U (zh) 一种可阻挡转动的电连接器
CN216794145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4254911U (zh) 电连接器装置
TWI626804B (zh) 轉接器總成及轉接器
CN217691941U (zh) 一种防呆组件
CN109560419A (zh) 可盲插连接器装置
CN114156698A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13460262U (zh) 防水连接头
TWI728578B (zh) 具有迫緊與旋轉鎖定/解鎖之快速接頭結構
CN208738517U (zh) 一种服务器用新型连接器外壳
CN203166159U (zh) 线缆连接器
JPS6031187Y2 (ja) タブ接続器
CN112821125B (zh) 一种带自锁微型防水连接器
CN111262085A (zh) 一种一体式外壳的工业插头及其应用
CN213401772U (zh) 一种插接稳定性好的储能连接器
CN210379563U (zh) 一种防水接头
CN209896302U (zh) 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