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3956U - 电池及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电池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93956U CN216793956U CN202220385181.4U CN202220385181U CN216793956U CN 216793956 U CN216793956 U CN 216793956U CN 202220385181 U CN202220385181 U CN 202220385181U CN 216793956 U CN216793956 U CN 216793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 hole
- core
- cell
- current collec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电池及电池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电池壳体设置有注液孔;电芯,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电芯包括电芯孔,注液孔朝向电芯的端口在电池壳体上形成第一正投影,电芯孔朝向注液孔的端口在电池壳体上形成第二正投影,第一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正投影内,以使得由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芯孔。通过使得电池壳体上的注液孔与电芯的电芯孔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由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芯孔,以此减少电解液冲击电芯上的活性物质的风险,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池在注入电解液时都是通过注液孔进行注液,由于注液孔的设置位置限制,在进行注液时,会产生较多问题,例如电解液将电芯上的活性物质冲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及电池组,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
电池壳体,电池壳体设置有注液孔;
电芯,电芯设置于电池壳体内,电芯包括电芯孔,注液孔朝向电芯的端口在电池壳体上形成第一正投影,电芯孔朝向注液孔的端口在电池壳体上形成第二正投影,第一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正投影内,以使得由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芯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电芯,通过使得电池壳体上的注液孔与电芯的电芯孔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由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芯孔,以此减少电解液冲击电芯上的活性物质的风险,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壳体和电芯,通过使得电池壳体上的注液孔与电芯的电芯孔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由注液孔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芯孔,以此减少电解液冲击电芯上的活性物质的风险,以改善电池组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公开,可参考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的部件未必是按比例的,并且相关的元件可能省略,以便强调和清楚地说明本公开的技术特征。另外,相关要素或部件可以有如本领域中已知的不同的设置。此外,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在各个附图中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第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第二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一个视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第三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电池的另一个视角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电池壳体;11、注液孔;12、第一凸出部;121、阶梯面;13、壳体件;14、盖板;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限位部;18、密封钉;20、电芯;21、电芯孔;30、集流盘;31、通孔;32、凹槽;33、第二凸出部;40、防爆阀;41、储气空间;42、减弱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示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本文中的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仅仅是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用于限制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因此应当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示例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联列出项目的任何组合和所有组合。特别地,提到“该/所述”对象或“一个”对象同样旨在表示可能的多个此类对象中的一个。
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进一步地,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上”、“下”、“内”、“外”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定。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上下文中,当提到一个元件或特征连接在另外元件(一个或多个)“上”、“下”、或者“内”、“外”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外(一个或多个)元件“上”、“下”或者“内”、“外”。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请参考图1至图7,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电池壳体10设置有注液孔11;电芯20,电芯20设置于电池壳体10内,电芯20包括电芯孔21,注液孔11朝向电芯20的端口在电池壳体10上形成第一正投影,电芯孔21朝向注液孔11的端口在电池壳体10上形成第二正投影,第一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正投影内,即注液孔11的至少部分可以与电芯孔21相对设置,以使得由注液孔11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芯孔21。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和电芯20,通过使得电池壳体10上的注液孔11与电芯20的电芯孔21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由注液孔11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芯孔21,以此减少电解液冲击电芯20上的活性物质的风险,以改善电池的性能。
需要明的是,电池包括电芯20和电解质,能够进行诸如充电/放电的电化学反应的最小单元。电芯是指将堆叠部卷绕或层压形成的单元,该堆叠部包括第一电极、分隔物以及第二电极。当第一电极为正电极时,第二电极为负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极性可以互换。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涂布活性物质。分隔物可以为隔膜,电芯孔21可以是在卷绕形成电芯时形成的,如电芯孔21可以是卷芯孔。当然在层压形成电芯时形成也可以形成电芯孔21,例如,在层压形成电芯的过程中放置一个模具,在完成电芯堆叠后将模具取出,从而也可以形成一个孔。此处的电芯孔21重点在于说明电芯20的内部具有一个空腔结构,从而可以通过此空腔结构进行电解液的注入,因此可以避免电解液冲击电极上的活性物质的风险,以改善电池的性能。电芯孔21的孔壁可以由隔膜形成,电解液注入电芯孔21可以避免电解液直接冲刷电芯导致掉料,同时电解液通过电芯孔21进入到电芯内部,使得电解液快速并充分浸润电芯20。电芯孔21可以是圆孔、或者矩形孔,此处不作限定。相应的,注液孔11可以是圆孔或者矩形孔。
注液孔11朝向电芯20的端口在电池壳体10上形成第一正投影,电芯孔21朝向注液孔11的端口在电池壳体10上形成第二正投影,第一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正投影内,从而可以保证由注液孔11注入的电解液的至少部分可以直接进入到电芯孔21内,以此减少冲击电芯20上的活性物质的风险。
注液孔11包括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位于电池壳体10的外侧,第二端口位于电池壳体10的内侧,即第二端口相对于第一端口更靠近电芯20。电解液由第一端口注入到注液孔11内,并由第二端口排入到电池壳体10内部,而第二端口的至少部分与电芯孔21直接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由注液孔11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芯孔21。
考虑到电解液是由第二端口排入到电芯孔21的,因此需要保证,第二端口在电池壳体10上形成的第一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正投影内。此时,不用考虑注液孔11内部的结构形式以及第一端口的结构形式。电芯孔21朝向注液孔11的端口在电池壳体10上形成第二正投影,也是重点强调电解液进入电芯孔21的端口,对于电芯孔21的具体结构形式不作限定。
注液孔11朝向电芯20的端口在电池壳体10上形成第一正投影,例如,注液孔11位于电池壳体10的一个平面上,则注液孔11朝向电芯20的端口在该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一正投影,而电芯孔21朝向注液孔11的端口在该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第二正投影。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液孔11的深度可以等于电池壳体10的厚度,即注液孔11可以不凸出电池壳体10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注液孔11可以凸出电池壳体10的外表面设置。注液孔11可以凸出电池壳体10的内表面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4以及图6和图7所示,电池壳体10朝向电芯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部12,第一凸出部12形成部分的注液孔11,以使得注液孔11朝向电芯20的一端凸出电池壳体10设置,从而可以缩小注液孔11与电芯孔21之间的距离,可以获得良好的注液效果。
电池壳体10朝向电芯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部12,第一凸出部12形成部分的注液孔11,则注液孔11可以凸出电池壳体10的内表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的全部均位于电芯孔21外,但第一凸出部12的设置可以缩小注液孔11与电芯孔21之间的距离,例如,可以使得注液孔11与电芯孔21之间的距离为0。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电芯孔21内,从而可以使得由注液孔11排出的电解液直接进入到电芯孔21内,从而可以避免电解液直接冲击电芯20的活性物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凸出部12的全部均位于电芯孔21内时,可以使得电芯20与电池壳体10的内表面直接接触。或者,电芯20与电池壳体10的内表面之间可以设置有集流盘。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电芯孔21内,第一凸出部12与电芯孔21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宽度为0.5mm-2mm,既可以避免第一凸出部12与电芯20直接接触而引发短路风险,且可以保证注液孔11的面积足够大以此保证注液效率。
第一凸出部12与电芯孔21之间形成间隙,间隙的宽度可以为0.5mm、0.6mm、0.7mm、1mm、1.2mm、1.5mm、1.8mm、1.9mm以及2mm等等。
第一凸出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电芯孔21内,也可以避免第一凸出部12占用电芯内部较大空间。电芯孔21可以为圆孔,而第一凸出部12可以为圆柱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间隙内可以不设置有任何结构,即可以形成气隙。或者,间隙内可以设置有绝缘材料,以此避免第一凸出部12与电芯20之间形成电连接。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第一凸出部12与电芯20的极耳部直接接触,从而可以形成电连接,但需要保证第一凸出部12不与正极片和负极片形成接触。
电芯20可以包括电芯主体和极耳部,电芯主体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而极耳部包括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电芯孔21的一部分可以由极耳部形成,因此,在需要电池壳体10与极耳部直接形成电连接时,则可以使得第一凸出部12与极耳部直接接触。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可以为导电材料,例如,第一凸出部12的材料与电池壳体10相一致,第一凸出部12与电池壳体10的部分一体成型,因此需要考虑到绝缘或者电连接。而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第一凸出部12由绝缘材料制备而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凸出部12为阶梯结构,第一凸出部12的阶梯面121与电芯20的端面相接触,从而可以使得电芯20对第一凸出部12形成支撑,方便后续注液和密封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注液时,通过使得第一凸出部12的阶梯面121与电芯20的端面相接触,使得内部电芯20作为支撑面方便进行注液和抽真空操作,同时便于后续注液孔11密封的焊接操作。并且如果电池壳体10与电芯20直接形成电连接,则阶梯面121与电芯20的端面相接触,可以增大过流和焊接面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电池还包括:集流盘30,集流盘30位于电池壳体10与电芯20之间,集流盘30电连接电芯20,集流盘30设置有通孔31,第一凸出部12穿设于通孔31;其中,阶梯面121与电芯20的端面直接相接触,即第一凸出部12可以穿过通孔31与电芯20的端面直接相接触。
集流盘30可以与电芯20的极耳部直接接触,以此形成电连接,而集流盘30可以与电池壳体10形成电连接,或者,可以在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极柱与集流盘30形成电连接,此时,极柱与电池壳体10形成绝缘设置。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集流盘30与电池壳体10形成绝缘设置,但集流盘30可以直接用于电池的充电和放电,例如,集流盘30可以直接用于连接汇流排等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阶梯面121与集流盘30直接相接触,以此使得阶梯面121通过集流盘30与电芯20的端面相接触,从而可以增加过流能力。集流盘30与电芯20的极耳部可以焊接,而集流盘30与电池壳体10可以焊接,或者集流盘30与电池壳体10上的极柱可以焊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7所示,电池还包括:集流盘30,集流盘30位于电池壳体10与电芯20之间,集流盘30电连接电芯20,集流盘30设置有通孔31,以使得注液孔11通过通孔31连通电芯孔21,从而可以使得电解液依次通过注液孔11和通孔31注入到电芯孔2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可以位于通孔31内,但第一凸出部12与通孔31的孔壁之间间隔设置。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可以位于通孔31内,第一凸出部12与通孔31的孔壁可以直接接触。
在某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也可以不位于通孔31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与集流盘30卡接,从而增加电池壳体10与集流盘30的连接稳定性。例如,第一凸出部12可以与通孔31直接卡接,或者第一凸出部12可以与集流盘30形成通孔31之外的结构卡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集流盘30朝向第一凸出部1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32,凹槽32的底壁设置有通孔31;其中,第一凸出部12卡设于凹槽32内,以此保证第一凸出部12与集流盘30的连接稳定性,且可以保证电解液能够通过通孔31注入到电芯孔21内。
需要说明的是,凹槽32的底壁可以设置有一个通孔31,此时,第一凸出部12可以位于通孔31内,或者,第一凸出部12也可以不位于通孔31内。凹槽32的底壁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31,如图7所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集流盘30朝向电芯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出部33,第二凸出部33的至少部分位于电芯孔21内;其中,凹槽32设置于第二凸出部33内,从而可以使得第一凸出部12与电芯孔21之间具有第二凸出部33,不仅可以增强电池壳体10与集流盘30的连接稳定性,且可以避免凸起结构占用电池内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凸出部33可以与电芯孔21的孔壁间隔设置,或者,第二凸出部33可以与电芯孔21的孔壁可以相接触,例如,第二凸出部33可以与形成电芯孔21的极耳部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凸出部1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倒角,第二凸出部33的端部设置有第二倒角,从而可以方便第一凸出部12安装于凹槽32内,并且也可以方便第二凸出部33安装于电芯孔21内。电芯孔21可以为圆孔,而第一凸出部12可以为圆柱结构,第二凸出部33可以为圆柱结构。
在某些实施例中,凹槽32的端部可以设有第三倒角,电芯孔21的端部可以设有第四倒角,从而可以方便第一凸出部12安装于凹槽32内,并且也可以方便第二凸出部33安装于电芯孔21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集流盘30电连接电池壳体10,从而可以使得电池壳体10作为电极引出端进行电池的充电和放电。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和图2所示,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防爆阀40,防爆阀40与电芯20之间具有储气空间41,从而方便储气空间41内进行可靠储气,方便防爆阀40的爆开,以此保证电池的安全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防爆阀40,防爆阀40环绕注液孔11设置,从而可以高效利用电池壳体10的空间,以此实现电池的注液和电池安全保护。
结合图2所示,电池壳体10可以与电芯20之间具有储气空间41,进一步的,电池壳体10可以与集流盘30之间具有储气空间41,从而可以使得电池内部压力较高时,可以及时冲破防爆阀40。
如图2所示,储气空间41可以由电池壳体10外表面上冲压形成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时的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形成,而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之间的结构可以作为防爆阀40,例如在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之间的结构上形成减弱部42,减弱部42可以是刻痕。而第一凹槽15和第二凹槽16可以作为电池壳体10的加强结构,或者,第一凹槽15可以作为抽真空时的密封面,此处不作限定。
如图2所示,电池壳体10内侧形成有限位部17,限位部17可以与电芯20限位接触,从而可以实现定位,保证第一凸出部12的安装到位。限位部17可以直接与电芯20相接触,或者,限位部17可以直接与集流盘30相接触。限位部17可以是台阶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壳体10即为电池外壳,如图1至图7所示,电池壳体10包括:壳体件13;盖板14,盖板14与壳体件13相连接,以密封电芯20;其中,注液孔11设置于盖板14,以此方便电解液的注入。壳体件13包括一个开口端,盖板14实现了对开口端的密封,以此实现对电芯20的密封。壳体件13与盖板14可以是采用焊接、铆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结合图6所示,注液孔11内可以设置有密封钉18进行密封。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件13可以包括主体部和盖体部,主体部和盖体部可以是分体结构,盖体部的结构可以类似盖板14,并且盖体部可以与盖板14相对设置。主体部和盖体部可以焊接或者通过其他连接方式进行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壳体件13为一体成型式结构,不仅制作简单,且制作效率相对较高,可以保证可靠的密封性能。
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注液孔11设置于壳体件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盖板14的外表面可以是非平面结构。或者,如图3至图7所示,盖板14的外表面可以是平面。
需要说明是,结合图2所示,电池壳体10可以是圆柱形结构。在某些实施例中,不排除电池壳体10可以是矩形体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芯2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极耳部,一个极耳部可以与壳体件13上的与极柱相连接的集流盘进行电连接,另一个极耳部可以与盖板14进行电连接,另一个极耳部可以通过另一个集流盘与盖板14进行电连接。两个极耳部中的一个为正极极耳,另一个为负极极耳。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20可以包括两个极耳部,一个极耳部为正极极耳,另一个为负极极耳,本实用新型重在体现注液孔11的一侧对应的极耳部,例如,注液孔11的一侧可以对应正极极耳,而另一侧的负极极耳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负极极耳可以与壳体件13上的极柱进行电连接,此时,极柱和壳体件13可以作为电池的电极引出端,或者,极柱和盖板14可以作为电池的电极引出端。或者,注液孔11的一侧可以对应负极极耳,而另一侧的正极极耳的连接方式不作限定,例如,正极极耳可以与壳体件13上的极柱进行电连接,此时,极柱和壳体件13可以作为电池的电极引出端,或者,极柱和盖板14可以作为电池的电极引出端。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组,包括上述的电池。
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壳体10和电芯20,通过使得电池壳体10上的注液孔11与电芯20的电芯孔21相对设置,从而可以使得由注液孔11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电芯孔21,以此减少电解液冲击电芯20上的活性物质的风险,以改善电池组的性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组为电池模组或电池包。
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电池可以是方形电池,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端板和侧板,端板和侧板用于固定多个电池。电池可以是圆柱电池,电池模组还可以包括托架,电池可以固定于托架上。
电池包包括多个电池和箱体,箱体用于固定多个电池。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包括电池,电池可以为多个,多个电池设置于箱体内。其中,多个电池可以形成电池模组后安装于箱体内。或者,多个电池可以直接设置在箱体内,即无需对多个电池进行成组,利用箱体对多个电池进行固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实用新型创造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实用新型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示例实施方式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体(10),所述电池壳体(10)设置有注液孔(11);
电芯(20),所述电芯(20)设置于所述电池壳体(10)内,所述电芯(20)包括电芯孔(21),所述注液孔(11)朝向所述电芯(20)的端口在所述电池壳体(10)上形成第一正投影,所述电芯孔(21)朝向所述注液孔(11)的端口在所述电池壳体(10)上形成第二正投影,所述第一正投影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正投影内,以使得由所述注液孔(11)注入的电解液能够进入所述电芯孔(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朝向所述电芯(20)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凸出部(12),所述第一凸出部(12)形成部分的所述注液孔(11),以使得所述注液孔(11)朝向所述电芯(20)的一端凸出所述电池壳体(10)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12)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芯孔(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12)与所述电芯孔(21)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的宽度为0.5mm-2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12)为阶梯结构,所述第一凸出部(12)的阶梯面(121)与所述电芯(20)的端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集流盘(30),所述集流盘(30)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与所述电芯(20)之间,所述集流盘(30)电连接所述电芯(20),所述集流盘(30)设置有通孔(31),所述第一凸出部(12)穿设于所述通孔(31);
其中,所述阶梯面(121)与所述电芯(20)的端面直接相接触,或者,所述阶梯面(121)与所述集流盘(30)直接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还包括:
集流盘(30),所述集流盘(30)位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与所述电芯(20)之间,所述集流盘(30)电连接所述电芯(20),所述集流盘(30)设置有通孔(31),以使得所述注液孔(11)通过所述通孔(31)连通所述电芯孔(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出部(12)与所述集流盘(30)卡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30)朝向所述第一凸出部(12)的一侧设置有凹槽(32),所述凹槽(32)的底壁设置有所述通孔(31);
其中,所述第一凸出部(12)卡设于所述凹槽(3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30)朝向所述电芯(2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凸出部(33),所述第二凸出部(33)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芯孔(21)内;
其中,所述凹槽(32)设置于所述第二凸出部(33)内。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盘(30)电连接所述电池壳体(10)。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防爆阀(40),所述防爆阀(40)与所述电芯(20)之间具有储气空间(4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0)上设置有防爆阀(40),所述防爆阀(40)环绕所述注液孔(11)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为圆柱电池。
15.一种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85181.4U CN216793956U (zh) | 2022-02-24 | 2022-02-24 | 电池及电池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385181.4U CN216793956U (zh) | 2022-02-24 | 2022-02-24 | 电池及电池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93956U true CN216793956U (zh) | 2022-06-21 |
Family
ID=82017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385181.4U Active CN216793956U (zh) | 2022-02-24 | 2022-02-24 | 电池及电池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93956U (zh) |
-
2022
- 2022-02-24 CN CN202220385181.4U patent/CN21679395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421101A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6850226U (zh) | 电池组 | |
CN217062304U (zh) |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114497904B (zh) | 电池的装配方法及电池 | |
CN216793840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5411462A (zh) | 电池 | |
CN217062312U (zh) |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114388990A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20585445U (zh) | 电池 | |
CN219476835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8919232U (zh) | 电池 | |
CN217062307U (zh) |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16793949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6793956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7086831U (zh) | 电池盖板组件及电池 | |
CN216793941U (zh) | 一种电池、电池组、电池极片及电芯 | |
CN216773359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114725477A (zh) | 电芯单元、电池及电池的装配方法 | |
CN216793945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
CN221596606U (zh) | 电池 | |
CN216773475U (zh) | 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9534841U (zh) | 电池 | |
CN216793944U (zh) | 一种电池及电池组 | |
CN218769808U (zh) | 电池包 | |
CN216958240U (zh) | 电池及电池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