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3826U - 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3826U
CN216793826U CN202220384197.3U CN202220384197U CN216793826U CN 216793826 U CN216793826 U CN 216793826U CN 202220384197 U CN202220384197 U CN 202220384197U CN 216793826 U CN216793826 U CN 216793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layer
tab
hot melt
bend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841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万辉
祁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841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3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3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3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所述封装复合膜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形成用于封装第一电芯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形成用于封装第二电芯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本实用新型的封装复合膜可以同时封装两个电芯,一个电芯封装在第一腔体内,另一个电芯封装在第二腔体内,两个电芯通过第二段隔开,避免封装膜层叠放置,减小了电池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为了实现锂电池的大功率充放电,将两个电芯通过封装膜封装制成双电芯的电池。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双电芯电池的两个电芯分别封装后再通过电路连接,两个电芯的封装膜层叠,占用空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基于发明人对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相关技术中,两个电芯分别封装后并排放置,再通过电路连接形成双电芯电池,两个电芯需要设计成窄长状或者短宽状,电解液浸润差,导致容量衰减。
此外,两个电芯的封装膜层叠,增加了整体尺寸,降低了空间利用率,进而导致电池体积能量密度较低。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封装复合膜,该封装复合膜可以减小电池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电池,该电池的空间利用率高、体积能量密度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形成用于封装第一电芯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形成用于封装第二电芯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可以同时封装两个电芯,一个电芯封装在第一腔体内,另一个电芯封装在第二腔体内,两个电芯通过第二段隔开,避免封装膜层叠放置,减小了电池的占用空间。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可以减小电池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朝向所述第二段弯折且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用于封装所述第一电芯的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三段包括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和所述第四弯折部朝向所述第二段弯折且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二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形成用于封装所述第二电芯的所述第二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在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设在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弯折部设在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第三段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三弯折部和所述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和所述第六端在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设在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五端,所述第四弯折部设在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六端,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所述另一端形成第一封装端,所述第一封装端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方向弯折,所述第三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所述第三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弯折部的所述另一端形成第二封装端,所述第二封装端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方向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一热熔层和第二热熔层,所述第一热熔层位于所述第二段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一段的一侧,所述第二热熔层位于所述第二段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三段的一侧,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三热熔层,所述第三热熔层位于所述第一段邻近所述第二段的一侧,所述第一热熔层和所述第三热熔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第三段包括第四热熔层,所述第四热熔层位于所述第三段邻近所述第二段的一侧,所述第二热熔层和所述第四热熔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包括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热熔层和所述第二热熔层之间,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三热熔层之间,所述第三段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和所述第四热熔层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三保护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三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四金属层之间,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和所述第三保护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四金属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热熔层和所述第三热熔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热熔层和所述第四热熔层连接为一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层为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热熔层和所述第三热熔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热熔层和所述第四热熔层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和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封装复合膜,所述第一电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电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还包括电路板、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第三极耳和第四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一电芯相连,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相连,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串联或并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电芯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一电芯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四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处均设有极耳胶,所述极耳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封装层、第一散热层、功能层、第二散热层和第二封装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电芯或者第二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极耳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封装复合膜1;第一腔体100;第二腔体200;
第一段10;
第一本体11;第三端111;第四端112;第一弯折部12;第一封装端121;第二弯折部13;
第三热熔层101;第一金属层102;第一保护层103;
第二段20;第一端21;第二端22;
第一热熔层201;第二热熔层202;第三金属层203;第四金属层204;第三保护层205;
第三段30;
第二本体31;第五端311;第六端312;第三弯折部32;第二封装端321;第四弯折部33;
第四热熔层101;第二金属层102;第二保护层103;
第一电芯2;第二电芯3;第一极耳4;第二极耳5;第三极耳6;第四极耳7;电路板8;极耳胶9;第一封装层91;第一散热层92;功能层93;第二散热层94;第二封装层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段10、第二段20和第三段30。第一段10和第二段20之间形成用于封装第一电芯的第一腔体100,第二段20和第三段30之间形成用于封装第二电芯的第二腔体200。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在第二段20的厚度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布置。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的第一段10和第三段30一体连接且围成空腔,第二段20位于该空腔内且与第一段10和第三段30一体连接,且第二段20将该空腔分隔为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
具体地,第一腔体100位于第二段20的左侧,第二腔体200位于第二段20的右侧。
也就是说,第二段20在左右方向上将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分隔开,第一电芯封装在第一腔体100内,第二电芯封装在第二腔体200内,进而两个电芯之间通过第二段20隔开。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同时封装两个电芯,两个电芯之间只通过第二膜20隔开,避免了封装膜层叠放置,减小了电池的占用空间。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减小电池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述,第二段20包括第一端21(如图1中第二段20的前端)和第二端22(如图1中第二段20的后端),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在第二段2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
第一段10包括第一弯折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第一弯折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朝向第二段20弯折且在第二段2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弯折部12与第一端21相连,第二弯折部13与第二端22相连,以使第一段10和第二段20之间形成用于封装第一电芯的第一腔体1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弯折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均向右侧弯折,且第一弯折部12的右端与第二段20的前端相连,第二弯折部13的右端与第二段20的后端相连,因此,第一段10和第二段20之间形成用于封装第一电芯的第一腔体100。
第三段30包括第三弯折部32和第四弯折部33,第三弯折部32和第四弯折部33朝向第二段20弯折且在第二段20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弯折部32与第一端21相连,第四弯折部33与第二端22相连,以使第二段20和第三段30之间形成用于封装第二电芯的第二腔体200。
可以理解的是,第三弯折部32和第四弯折部33均向左侧弯折,且第三弯折部32的左端与第二段20的前端相连,第四弯折部33的左端与第二段20的后端相连,因此,第三段30和第二段20之间形成用于封装第二电芯的第二腔体200。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同时封装两个电芯,两个电芯之间只通过第二段20隔开,避免了封装膜层叠放置,减小了电池的占用空间。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减小电池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如图1-图4所示,第一段10包括第一本体11、第一弯折部12和第二弯折部13。第一本体11包括第三端111(如图1中第一本体11的前端)和第四端112(如图1中第一本体11的后端),第三端111和第四端112在第一本体11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的前后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一弯折部12设在第一本体11的第三端111,第二弯折部13设在第一本体11的第四端112,第一本体1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段20的长度方向一致。
第三段30包括第二本体31、第三弯折部32和第四弯折部33。第二本体31包括第五端311(如图1中第二本体31的前端)和第六端312(如图1中第二本体31的后端),第五端311和第六端312在第二本体31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第三弯折部32设在第二本体31的第五端311,第四弯折部33设在第二本体31的第六端312,第二本体31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段20的长度方向一致。
换言之,第一段10的前端向右弯折形成第一弯折部12,第一段10的后端向右弯折形成第二弯折部13,第三段30的前端向左弯折形成第三弯折部32,第三段30的后端向左弯折形成第四弯折部33。
也就是说,第一段10的整体与第二段20围成第一腔体100,第三段30的整体与第二段20围成第二腔体200。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同时包裹两个电芯,两个电芯之间只通过第二段20隔开,避免了封装膜层叠放置,减小了电池的占用空间。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减小电池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弯折部12在第二段2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如图2中第一弯折部12的左端)与第一本体11相连,第一弯折部12在第二段20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如图2中第一弯折部12的右端)与第二段20的第一端21相连,第一弯折部12的另一端形成第一封装端121,第一封装端121在第二段20的长度方向上朝向远离第二弯折部13的方向弯折。
第三弯折部32在第二段20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如图2中第三弯折部32的右端)与第二本体31相连,第三弯折部32在第二段20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如图2中第三弯折部32的左端)与第二段20的第一端21相连,第三弯折部32的另一端形成第二封装端321,第二封装端321在第二段20的长度方向上朝向远离第二弯折部13的方向弯折。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段20的第一端21形成第三封装端,两个电芯分别放入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之后,第一封装端121与第三封装端连接完成第一腔体100中第一电芯的封装,第二封装端321与第三封装端连接完成第二腔体200中第二电芯的封装,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同时封装两个电芯,两个电芯之间只通过第二段20隔开,避免了封装膜层叠放置,减小了电池的占用空间。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减小电池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二段20包括第一热熔层201和第二热熔层202,第一热熔层201位于第二段20在第二段20的厚度方向上邻近第一段10的一侧(如图1中第二段20的左侧),第二热熔层202位于第二段20在第二段20的厚度方向上邻近第三段30的一侧(如图1中第二段20的右侧)。
第一段10包括第三热熔层101,第三热熔层101位于第一段10邻近第二段20的一侧(如图1中第一段10的右侧),第一热熔层201和第三热熔层101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00。
第三段30包括第四热熔层101,第四热熔层101位于第三段30邻近第二段20的一侧(如图1中第三段30的左侧),第二热熔层202和第四热熔层101之间形成第二腔体200。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电芯分别放入第一腔体100和第二腔体200之后,第一段10的第三热熔层101以及第二段20的第一热熔层201与第一电芯通过热压融合相连,且第一段10的第三热熔层101与第二段20的第一热熔层201也通过热压融合相连;第三段30的第四热熔层101以及第二段20的第耳热熔层与第二电芯通过热压融合相连,且第三段30的第四热熔层101与第二段20的第二热熔层202也通过热压融合相连,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同时封装两个电芯,两个电芯之间只通过第二段20隔开,避免了封装膜层叠放置,减小了电池的占用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二段20包括中间层,中间层位于第一热熔层201和第二热熔层202之间,第一段10包括第一金属层102和第一保护层103,第一金属层102位于第一保护层103和第三热熔层101之间,第三段30包括第二金属层102和第二保护层103,第二金属层102位于第二保护层103和第四热熔层101之间。
也就是说,第一金属层102为第一段10提供支撑,使第一段10保持稳定的形状,第一保护层103为第一段10提供防护,提高第一段10的耐磨性、耐压性以及耐热性。第二金属层102为第三段30提供支撑,使第三段30保持稳定的形状,第二保护层103为第三段30提供防护,提高第三段30的耐磨性、耐压性以及耐热性。中间层能够作为第一热熔层201和第二热熔层202的基体,为第二段20提供支撑。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层包括第三保护层205、第三金属层203和第四金属层204,第三保护层205位于第三金属层203和第四金属层204之间。第三金属层203和第四金属层204为第二段20提供支撑,使第二段20保持稳定的形状,第三保护层205能够提高第二段20的耐压性和耐热性。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金属层102、第二金属层102、第三金属层203和第四金属层204均为铝箔。
具体地,第一保护层103、第二保护层103和第三保护层205连接为一体,第一金属层102和第三金属层203连接为一体,第二金属层102和第四金属层204连接为一体,第一热熔层201和第三热熔层101连接为一体,第二热熔层202和第四热熔层101连接为一体。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稳定性好、可靠性高。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中间层为第三金属层203,第三金属层203为第二段20提供支撑,使第二段20保持稳定的形状,而且还能够减小第二段20的厚度,可以进一步减小两个电芯之间的间隔距离,从而减小了电池的占用空间。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金属层102、第二金属层102和第三金属层203均为铝箔。
具体地,第一金属层102、第二金属层102和第三金属层203连接为一体,第一保护层103和第二保护层103连接为一体,第一热熔层201和第三热熔层101连接为一体,第二热熔层202和第四热熔层101连接为一体。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可以减小电池占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
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包括第一电芯2、第二电芯3和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封装复合膜1,其中,第一电芯2位于第一腔体100内,第二电芯3位于第二腔体200内。
可以理解的是,封装复合膜1能够减小第一电芯2和第二电芯3的间隔距离,使第一电芯2和第二电芯3可以沿厚度方向设置。因此,第一电芯2和第二电芯3具有足够的长度和宽度,从而有利于提高电解液浸润效果以及电池容量。
此外,封装复合膜1减小了第一电芯2和第二电芯3的间隔距离,减小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的尺寸。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占用空间小、空间利用率高、体积能量密度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还包括电路板8、第一极耳4、第二极耳5、第三极耳6和第四极耳7。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与第一电芯2相连,第三极耳6和第四极耳7与第二电芯3相连,第一极耳4、第二极耳5、第三极耳6和第四极耳7均与电路板8电连接,以使第一电芯2和第二电芯3串联或并联。
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8具有连接电路,连接电路可以根据需要设计成串联电路或者并联电路,从而使第一电芯2和第二电芯3串联或并联。
具体地,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极耳4与第一电芯2的连接处、第二极耳5与第一电芯2的连接处、第三极耳6与第二电芯3的连接处、以及第四极耳7与第二电芯3的连接处均设有极耳胶9,极耳胶9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封装层91、第一散热层92、功能层93、第二散热层94和第二封装层95。
具体地,第一散热层92和第二散热层94可以为石墨烯、MXene或者其它超薄散热材料。
发明人发现,第一极耳4和第二极耳5均位于第一电芯2的前端,第三极耳6和第四极耳7均位于第二电芯3的前端,且电路板8也设在第一电芯2和第二电芯3的前侧,电路板8以及各个极耳发热,容易造成局部温度升高过快。
可以理解的是,极耳胶9具有两个散热层,能够提高散热效果,提高电路板8以及各个极耳附近的散热效率,从而缓解局部温度升高过快。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封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形成用于封装第一电芯的第一腔体,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形成用于封装第二电芯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间隔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朝向所述第二段弯折且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二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形成用于封装所述第一电芯的所述第一腔体,
所述第三段包括第三弯折部和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三弯折部和所述第四弯折部朝向所述第二段弯折且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与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四弯折部与所述第二端相连,以使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之间形成用于封装所述第二电芯的所述第二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本体、所述第一弯折部和所述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一本体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在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弯折部设在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三端,所述第二弯折部设在所述第一本体的所述第四端,所述第一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一致,
所述第三段包括第二本体、所述第三弯折部和所述第四弯折部,所述第二本体包括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五端和所述第六端在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所述第三弯折部设在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五端,所述第四弯折部设在所述第二本体的所述第六端,所述第二本体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封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本体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弯折部的所述另一端形成第一封装端,所述第一封装端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方向弯折,
所述第三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本体相连,所述第三弯折部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段的所述第一端相连,所述第三弯折部的所述另一端形成第二封装端,所述第二封装端在所述第二段的长度方向上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弯折部的方向弯折。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包括第一热熔层和第二热熔层,所述第一热熔层位于所述第二段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一段的一侧,所述第二热熔层位于所述第二段在所述第二段的厚度方向上邻近所述第三段的一侧,
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三热熔层,所述第三热熔层位于所述第一段邻近所述第二段的一侧,所述第一热熔层和所述第三热熔层之间形成所述第一腔体,
所述第三段包括第四热熔层,所述第四热熔层位于所述第三段邻近所述第二段的一侧,所述第二热熔层和所述第四热熔层之间形成所述第二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包括中间层,所述中间层位于所述第一热熔层和所述第二热熔层之间,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金属层和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一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三热熔层之间,所述第三段包括第二金属层和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二保护层和所述第四热熔层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第三保护层、第三金属层和第四金属层,所述第三保护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和所述第四金属层之间,
所述第一保护层、所述第二保护层和所述第三保护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四金属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热熔层和所述第三热熔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热熔层和所述第四热熔层连接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装复合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为第三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和所述第三金属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保护层和所述第二保护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一热熔层和所述第三热熔层连接为一体,所述第二热熔层和所述第四热熔层连接为一体。
9.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芯、第二电芯和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封装复合膜,所述第一电芯位于所述第一腔体内,所述第二电芯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路板、第一极耳、第二极耳、第三极耳和第四极耳,所述第一极耳和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一电芯相连,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相连,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三极耳和所述第四极耳均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以使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串联或并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耳与所述第一电芯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极耳与所述第一电芯的连接处、所述第三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四极耳与所述第二电芯的连接处均设有极耳胶,所述极耳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封装层、第一散热层、功能层、第二散热层和第二封装层。
CN202220384197.3U 2022-02-23 2022-02-23 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 Active CN216793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4197.3U CN216793826U (zh) 2022-02-23 2022-02-23 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84197.3U CN216793826U (zh) 2022-02-23 2022-02-23 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3826U true CN216793826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8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84197.3U Active CN216793826U (zh) 2022-02-23 2022-02-23 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3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4087000A1 (en) Battery, battery module, battery pack, and automobile
TWI748789B (zh) 一種電池、電池包和電動車
JP4502265B2 (ja) パウチ型リチウムポリマ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414909B (zh) 具有电绝缘的单元模块和互连器外围的高电压模块化电池
CN103119753B (zh) 高输出且大容量的电池组
EP4087026A1 (en) Battery pack and electric vehicle
WO2021143560A1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和电动车
CN101999184A (zh) 模块化电池、这种电池用的互连器和与模块化电池有关的方法
JP5079782B2 (ja) ソフトパッケージ大容量リチウムイオン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10256444A1 (en)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ird terminal in addition to positive and negative electrode terminals and storage battery using the same
KR102488346B1 (ko) 조전지
CN106356586A (zh) 一种集散热加热一体的动力电池模块
CN111435727A (zh) 电池极耳焊接结构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CN108140779A (zh) 电池模组以及包含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和车辆
CN212303776U (zh) 软包电池及电池模组
CN216793826U (zh) 封装复合膜和具有其的电池
KR102065102B1 (ko) 향상된 냉각구조를 갖는 배터리 모듈
US9748531B2 (en) Cap assembly for battery
KR20230082218A (ko) 이차전지모듈
WO2021164568A1 (zh) 电池包及车辆
CN112736369B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及锂离子电池设计工艺
CN217334348U (zh) 一种电芯体及电池
CN219832697U (zh) 电极片层叠体、电芯、模组、动力电池包和车辆
CN114899555B (zh) 一种电芯体及其制备方法、电池
CN218351667U (zh) 一种高能量密度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