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93581U -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93581U
CN216793581U CN202220066596.5U CN202220066596U CN216793581U CN 216793581 U CN216793581 U CN 216793581U CN 202220066596 U CN202220066596 U CN 202220066596U CN 216793581 U CN216793581 U CN 2167935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reaker
leakage
magnetic ring
tripping
earth leak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6659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琪
杨忠富
徐俊豪
张恒
常前坤
刘伦
张程豪
胡陈键
陈彦明
包志舟
翟连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People El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People Ele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People Ele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People Ele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6659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935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935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935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包括安装在断路器本体出线端的漏电检测装置,和安装在断路器本体侧面的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与漏电检测装置之间通过接插件结构相连,漏电检测装置内设有磁环结构,漏电保护装置包括设置于漏电壳体的漏电脱扣机构、试验按钮机构及控制线路板,漏电脱扣机构通过脱扣结构来触发断路器本体实现脱扣分闸,起到漏电保护功能,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漏电保护装置和漏电检测装置的体积设计较小,从而将整个漏电断路器的体积做小,使全系列漏电产品的宽度相比传统漏电产品减少30%‑50%,节省了配电箱空间,增加产品安装数量,将小型漏电断路器产品应用于配电箱中可为用户节约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目前漏电断路器要实现漏电功能通常采用模块式组装方式,是将漏电模块并排安装在断路器的侧面,这种漏电模块包含漏电动作装置、检测线路板和磁环部分等,其宽度方向体积是单极断路器的两倍,不管是一级还是四极断路器型号,每极断路器都要通过导线接入至漏电模块中并穿过磁环,穿线距离长,布线复杂,拆装困难,这样就造成漏电断路器整体体积很大,占用配电柜的安装空间要很大,可安装数量就少。
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8400069A公开了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MCB模块(即断路器部分)和总出线端模块,磁环安装在总出线端模块内,MCB模块的出线端与断路器总出线端模块之间通过接线板连接,接线板需要穿过磁环设置,总出线端模块上是设有多个用于外接电力线的接线端子,接线板是通过螺钉与出线端和接线端子分别紧固相连。这种漏电断路器安装结构复杂,多个接线板在磁环上安装穿设难度大,对绝缘要求很高,安装起来较为繁琐,装配效率低,以及出线端和接线端子安装占用空间大,使总出线端模块体积普遍做得很大,以致于断路器整体长度做得较长,生产成本又高。
再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820164B公开了一种具有漏电检测模块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包括相连接的漏电检测模块和断路器本体,漏电检测模块包括第一壳体和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漏电检测线圈和漏电处理单元,电力线从漏电检测线圈中穿过,第一壳体上还设置有电力线进线插孔和试验按钮,第一壳体内部设置有一个副壳,漏电检测线圈设置于副壳的承载板下部,漏电处理单元设置在电路板上,该电路板置于所述的副壳内,断路器本体包括第二壳体,和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动作机构和漏电动作机构。从而上述漏电断路器结构可以看出,虽然漏电检测模块是设置断路器本接线端位置,但漏电动作机构是直接做在断路器本体内,而市面上单极或多极断路器是不具备漏电脱扣功能,只有1P+N断路器的N极(即第二壳体部分)有空间可用以安装漏电动作机构(因为N极内省去电磁机构和过载机构部分),N极在安装漏电动作机构及动作机构后空间有限,将漏电处理单元及试验按钮都做在漏电检测模块中,使得漏电检测模块体积做得较大,结构设计复杂且布局不够合理,还要改变断路器内部结构,在全系列漏电产品中的通用性差,也不利于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组装,存在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漏电断路器的漏电检测模块体积做得较大,以致整体产品体积偏大,并在全系列漏电产品中通用性差,也不利于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组装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体积小,通用性好,实现标准化和模块化生产组装,降低生产成本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和安装于断路器本体侧面的漏电保护装置,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出线端一侧的漏电检测装置,所述漏电保护装置与漏电检测装置之间通过接插件结构相连,配合用于在发生漏电故障时驱动断路器本体分闸;
所述漏电检测装置包括:磁环壳体,和贯穿设置于所述磁环壳体的穿线孔,以及围绕所述穿线孔设置于磁环壳体内的磁环结构,以使外接电线穿过所述穿线孔和磁环结构后接入至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出线端;
所述漏电保护装置包括:漏电壳体,和设置于所述漏电壳体的漏电脱扣机构、试验按钮机构及控制线路板,所述漏电壳体与断路器本体之间活动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断路器本体执行脱扣分闸的脱扣结构,所述磁环结构通过接插件结构与控制线路板形成电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用于获取所述磁环结构检测的漏电信息,并在所述漏电信息超出设定范围时控制所述漏电脱扣机构驱动所述脱扣结构动作,以实现断路器本体的脱扣分闸。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接插件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一端的母端插件,和对应设置在所述磁环壳体上且与母端插件匹配插接的公端插件,所述母端插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线路板上,所述磁环结构的输出线端与所述公端插件相连。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磁环壳体通过固定结构安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出线端上,所述固定结构为卡扣结构或螺钉结构或卡钩结构,所述磁环壳体的底侧设置有可使断路器本体底部的导轨卡扣露出的L形让位口。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磁环壳体包括具有容置槽的外壳罩,和相匹配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的盖板,以及分别对应设置在外壳罩和盖板上的多个穿线孔,所述外壳罩内间隔成型有分别连通多个穿线孔的多个导孔凸起,多个穿线孔贯穿设置于多个导孔凸起,并与所述断路器本体和漏电壳体上的接线端口相对应;所述磁环结构定位套设在多个所述导孔凸起之间,最外侧的两个导孔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磁环结构的两个圆弧端匹配相连的两个圆弧侧壁。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盖板在所述容置槽内沉降一定深度并抵接于所述导孔凸起上,使所述盖板与外壳罩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凹槽区间,所述外壳罩的侧壁上开设有高于所述盖板的至少一个散热槽口。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外壳罩包括成型在所述L形让位口一侧的凸台部,和平行于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凸台部内的电连接板,所述公端插件穿过所述盖板固定插接在所述电连接板上,所述盖板上设有抵在所述电连接板上侧边的定位凸条,所述导电板在所述外壳罩和盖板配合固定时被挤压紧固。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接线端口的周围沿其轮廓边沿设置有边框凸起,所述盖板上设有至少一个位于相邻两个穿线孔之间的隔板结构,所述磁环壳体固定在所述断路器本体时,带动所述隔板结构抵接在相邻两个接线端口的两个边框凸起之间。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试验按钮机构用于产生动作电流信号并被所述磁环结构检测,以触发所述漏电脱扣机构动作;所述试验按钮机构通过线路与所述母端插件相连,并由所述公端插件引出线路穿过所述磁环结构,在所述试验按钮机构、母端插件、公端插件之间连接形成穿经所述磁环结构的试验触发电路,所述试验触发电路在所述试验按钮机构的驱动下闭合或断开,且在闭合状态下传递所述动作电流信号。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试验按钮机构包括弹性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顶部的试验按钮,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内部卡槽中的两个触发电片,两个触发电片通过线路分别连接在所述母端插件上,所述试验按钮按压时驱动两个触发电片接触并产生动作电流信号;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脱扣结构为可滑动穿设在所述断路器本体和漏电壳体之间成型的弧形孔中的脱扣轴,所述断路器本体内设置有使其合闸或分闸的操作机构,所述脱扣轴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机构的锁扣上,所述脱扣轴被所述漏电脱扣机构驱动时沿弧形孔滑动,并触发所述操作机构执行断路器分闸动作。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漏电脱扣机构包括:
漏电脱扣器,其具有被触发时做直线往复移动的驱动杆;
传动支架,转动设置在所述漏电脱扣器与脱扣轴之间,所述脱扣轴位于所述传动支架的转动路径上;所述驱动杆穿接在所述传动支架上,其向所述漏电脱扣器一侧移动时驱动所述传动支架正向转动,以使所述传动支架驱动所述脱扣轴动作;
复位指示按钮,弹性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顶部且与试验按钮相对,其被按压时驱动所述传动支架反向转动;所述复位指示按钮具有与所述传动支架在反向转动时形成限位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与所述传动支架在正向转动时解除所述限位配合的分离位置;所述复位指示按钮在锁定位置时容纳于所述漏电壳体中,以及在分离位置时弹出所述漏电壳体顶部。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传动支架一侧设置有斜板结构,以及由所述斜板结构延伸至所述弧形孔的拨杆部;所述复位指示按钮上设有配合滑动抵接在所述斜板结构上的滑块结构,并与所述传动支架之间设有用于形成限位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支架上的限位孔,和对应设置在所述滑块结构底部的限位钩,所述限位钩在所述复位指示按钮驱动传动支架反向转动过程中插入所述限位孔。
上述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漏电保护装置与断路器本体之间设有取电结构,所述断路器本体的接线端口内部上方穿设有导电板,所述取电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板与所述接线端口之间的取电间隙,和紧固插接在所述取电间隙中的取电片,以及与母端插件相邻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一端的引线通口,所述取电片通过导线穿过所述引线通口与所述控制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取电片伸出所述取电间隙外的一端及其导线均被磁环壳体的凹槽区间覆盖包围,所述盖板上设有用于限位导线的布线槽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在断路器本体的侧面安装有漏电保护装置,将漏电检测装置安装在断路器本体的出线端一侧,并通过接插件结构与漏电保护装置对插相连,这样设计使外部电力线先穿过漏电检测装置的穿线孔后、再接入到断路器的出线端上,起到检测漏电故障的作用,这种漏电检测装置内部主要就设置了磁环结构,结构简单紧凑,使自身体积就做得较小,以及根据漏电保护装置不再设置操作机构及磁环结构,既减小自身宽度及体积,又保证有足够空间用于安装漏电脱扣机构、试验按钮机构及控制线路板,当控制线路板通过磁环结构检测到线路发生漏电故障时,是由漏电脱扣机构通过脱扣结构来触发断路器本体实现脱扣分闸,从而断开电路,采用本方案设计的漏电保护装置和漏电检测装置的体积设计较小,从而将整个漏电断路器的体积做小,使全系列漏电产品的宽度相比传统漏电产品减少30%-50%,节省了配电箱空间,增加产品安装数量,将小型漏电断路器产品应用于配电箱中可为用户节约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根据漏电保护装置和漏电检测装置与断路器本体之间采用模块化组装,也不需要改变断路器内部结构,通用性好,结构布局合理,能够很好适用于全系列漏电断路器产品中(包含了1P+N、2P、3P、3P+N及4P型号),该漏电保护装置是可以作为漏电断路器N极使用,实现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生产组装,组装方便快捷,有利于降低零部件库存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磁环壳体与断路器本体之间的安装固定方式有多种,所述磁环壳体通过卡扣结构或螺钉结构或卡钩结构固定安装在断路器本体的出线端上,安装固定方式多样,组装起来较为方便,有利于漏电断路器产品的模块式装配,根据磁环壳体的底侧设置有可使断路器本体底部的导轨卡扣露出的L形让位口,这样就避免磁环壳体安装在断路器本体时遮挡住导轨卡扣位置,由于导轨卡扣在断路器安装于配电箱的导轨时会受压发生弹性位移,这样设计使导轨卡扣安装于导轨时不会受到磁环壳体的位置限制,保证了漏电断路器在配电箱导轨上的正常安装使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所述磁环壳体由外壳罩和盖板组件,外壳罩内间隔成型有连通多个穿线孔的多个导孔凸起,磁环结构定位套设在多个导孔凸起之间,并在最外侧两个导孔凸起上设置有与磁环结构两端相匹配的圆弧侧壁,这种外形结构匹配设计也是降低磁环结构的成型制造难度,便于生产装配,通过多个导孔凸起对磁环结构起到定位安装作用,同时,使多个穿线孔沿着导孔凸起准确延伸通过所述磁环结构的中部空腔,从而保证电力线穿入所述穿线孔时势必穿过磁环结构,通过磁环结构对电力线起到漏电信号检测的作用。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盖板上设有位于相邻两个穿线孔之间的隔板结构,以及在接线端口的周围设置有边框凸起,当漏电检测装置安装在断路器本体的出线端时,正好使所述盖板上的隔板结构抵接在相邻两个接线端口的两个框体凸起之间,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根据隔板结构与两个框体凸起是相邻错开设置,起到多重的隔弧作用,增大了相邻两个接线端口之间的安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大,以防止漏电断路器各相极之间发生窜弧短路事故,提升产品使用寿命。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试验按钮机构通过线路与母端插件相连,并由公端插件引出线路穿过所述磁环结构,当公端插件与母端插件对插电连接时,会在所述试验按钮机构、母端插件、公端插件之间连接形成穿经所述磁环结构的试验触发电路,所述试验触发电路在磁环壳体和漏电壳体中分成了两部分并通过公端插件与母端插件实现模块化连接,通过磁环结构来检测所述试验触发电路的动作电流信号,这种结构设置,通过试验按钮机构来模拟漏电信号,从而实现触发所述漏电脱扣机构动作的目的,起到用于检测漏电断路器的漏电功能是否正常的作用。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漏电脱扣机构由漏电脱扣器、传动支架和复位指示按钮组成,该漏电脱扣器在发生漏电故障时通过驱动杆带动传动支架正向转动,由传动支架在转动过程中驱动脱扣动作,以实现断路器的脱扣分闸动作,这时的复位指示按钮与传动支架之间解除限位配合并弹出漏电壳体顶部,起到指示用户断路器因漏电故障跳闸,由于脱扣轴受到传动支架的阻挡处于滑扣状态,使得断路器不能正常合闸,因此需要按下复位指示按钮,复位指示按钮在按下时驱动传动支架反向转动进行复位,并与传动支架重新形成限位配合,从而将所述复位指示按钮限位容纳在漏电壳体中不会向上弹起,用以起到指示漏电断路器解除了漏电故障可正常合闸操作。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中,通过取电片插接在导电板与接线端口之间形成的取电间隙中,该取电片又通过导线穿过引线通口进入漏电壳体内并与控制线路板电连接,从而为控制线路板提供工作所需电源,这种取电结构的结构简单,装配零部件少,降低了生产成本,当磁环壳体固定在断路器的接线端时,通过凹槽区间将取电片及其相连的导线覆盖包围住,避免取电片及其导线出现裸露情况,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隐藏磁环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特别示出取电片;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漏电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漏电脱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漏电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漏电检测装置的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漏电检测装置的磁环结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1P+N模式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2P模式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3P模式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3P+N模式的模块式漏电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断路器本体;11、接线端口;12、导电板;2、漏电保护装置;20、漏电壳体;21、控制线路板;22、试验按钮机构;22、试验按钮;24、触发电片;3、漏电检测装置;30、磁环壳体;301、外壳罩;302、盖板;303、定位凸条;31、磁环结构;32、穿线孔;33、L形让位口;34、导孔凸起;35、散热槽口;36、凸台部;37、电连接板;38、布线槽道;39、隔板结构;4、接插件结构;41、母端插件;42、公端插件;5、固定结构;6、边框凸起;7、脱扣结构;8、漏电脱扣机构;81、漏电脱扣器;82、驱动杆; 83、传动支架;831、斜板结构;832、拨杆部;84、复位指示按钮;85、滑块结构;86、限位钩;87、限位孔;9、取电片;91、取电间隙;92、引线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下面结合附图1-11对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1和安装于断路器本体1侧面的漏电保护装置2,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出线端一侧的漏电检测装置3,所述漏电保护装置2与漏电检测装置3之间通过接插件结构4相连,配合用于在发生漏电故障时驱动断路器本体1分闸;
所述漏电检测装置3包括:磁环壳体30,和贯穿设置于所述磁环壳体30 的穿线孔32,以及围绕所述穿线孔32设置于磁环壳体30内的磁环结构31,以使外接电线穿过所述穿线孔32和磁环结构31后接入至所述断路器本体1 的出线端;
所述漏电保护装置2包括:漏电壳体20,和设置于所述漏电壳体20的漏电脱扣机构8、试验按钮机构22及控制线路板21,所述漏电壳体20与断路器本体1之间活动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断路器本体1执行脱扣分闸的脱扣结构7,所述磁环结构31通过接插件结构4与控制线路板21形成电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21用于获取所述磁环结构31检测的漏电信息,并在所述漏电信息超出设定范围时控制所述漏电脱扣机构8驱动所述脱扣结构7动作,以实现断路器本体1的脱扣分闸。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断路器本体1的侧面安装有漏电保护装置2,将漏电检测装置3安装在断路器本体1的出线端一侧,并通过接插件结构4与漏电保护装置2对插相连,这样设计使外部电力线先穿过漏电检测装置3的穿线孔32后、再接入到断路器的出线端上,起到检测漏电故障的作用,这种漏电检测装置3内部主要就设置了磁环结构31,结构简单紧凑,使自身体积就做得较小,以及根据漏电保护装置2不再设置操作机构及磁环结构31,既减小自身宽度及体积,又保证有足够空间用于安装漏电脱扣机构8、试验按钮机构 22及控制线路板21,当控制线路板21通过磁环结构31检测到线路发生漏电故障时,是由漏电脱扣机构8通过脱扣结构来触发断路器本体实现脱扣分闸,从而断开电路,采用本方案设计的漏电保护装置和漏电检测装置的体积设计较小,从而将整个漏电断路器的体积做小,使全系列漏电产品的宽度相比传统漏电产品减少30%-50%,节省了配电箱空间,增加产品安装数量,将小型漏电断路器产品应用于配电箱中可为用户节约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了解的是,所述漏电保护装置2两端上也是设计有两个接线端口11,当漏电断路器需要连接N极线路时(如1P+N、3P+N),通过在两个接线端口11内设置两个接线端子,就可以作为漏电断路器N极接线使用,并将两个接线端子直接通过导线相连,是不需要设置触头结构和操作机构即可使用,同时会在磁环壳体30上对应漏电壳体作为N极使用的接线端口设置一个穿线孔32,可参考图8和图11;以及当漏电断路器不需要连接N极线路时(如2P、3P断路器),则选择在两个接线端口11内安装盲塞将接线端口11封堵即可,同时在磁环壳体30上对应漏电壳体的接线端口不会设置穿线孔32,可参考图9和图10。综上所述可知,根据漏电保护装置2和漏电检测装置3与断路器本体1之间采用模块化组装,能够很好适用于全系列漏电断路器产品中(包含了1P+N、2P、3P、3P+N及4P型号),实现产品标准化和模块化的生产组装,组装方便快捷,有利于降低零部件库存管理成本和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插件结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20 一端的母端插件41,和对应设置在所述磁环壳体30上且与母端插件41匹配插接的公端插件42,所述母端插件41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线路板21上,所述磁环结构31的输出线端与所述公端插件42相连,所述母端插件41与公端插件42配合插接时实现电路连通,这样设置使所述控制线路板21与磁环结构31实现模块化连接,安装连接方便,同时实现了二者电连接关系,从而将所述磁环结构31检测到的漏电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线路板21,所述控制线路板21上是设置有信号比较电路单元,所述控制线路板21具有数据信息处理的功能,以其为核心通过协议或电路集中控制其它装置。
下面结合图1和图5-7对漏电检测装置的具体设置方式作详细说明:
所述磁环壳体30通过固定结构5安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出线端上,所述固定结构5为卡扣结构或螺钉结构或卡钩结构,具体可优选采用螺钉结构安装所述磁环壳体30,所述磁环壳体30上设有连接孔,在断电器本体的出线端上设有安装螺孔,将螺钉结构穿过连接孔固定在所述安装螺孔中,这种所述磁环壳体30的安装固定方式具有多种,组装起来较为方便,有利于漏电断路器产品的模块式装配,其中,所述磁环壳体30的底侧设置有可使断路器本体1底部的导轨卡扣露出的L形让位口33,这样就避免磁环壳体30安装在断路器本体1时遮挡住导轨卡扣位置,由于导轨卡扣在断路器安装于配电箱的导轨时会受压发生弹性位移,这样设计使导轨卡扣安装于导轨时不会受到磁环壳体30的位置限制,保证了漏电断路器在配电箱导轨上的正常安装使用。
进一步优选设置的,所述磁环壳体30包括具有容置槽的外壳罩301,和相匹配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的盖板302,以及分别对应设置在外壳罩301和盖板302上的多个穿线孔32,所述外壳罩内间隔成型有分别连通多个穿线孔32 的多个导孔凸起34,多个穿线孔32贯穿设置于多个导孔凸起34,并与所述断路器本体1和漏电壳体20上的接线端口11相对应;所述磁环结构31定位套设在多个所述导孔凸起34之间,最外侧的两个导孔凸起34上设置有与所述磁环结构31的两个圆弧端匹配相连的两个圆弧侧壁,这种外形结构匹配设计也是降低了所述磁环结构31的成型制造难度,便于生产装配,通过多个导孔凸起34对磁环结构31起到定位安装作用,同时,使多个穿线孔32沿着导孔凸起34准确延伸通过所述磁环结构31的中部空腔,从而保证电力线穿入所述穿线孔32时势必穿过磁环结构31,通过磁环结构31对电力线起到漏电信号检测的作用。
如图5所示,所述盖板302在所述容置槽内沉降一定深度并抵接于所述导孔凸起34上,使所述盖板302与外壳罩301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凹槽区间,所述外壳罩301的侧壁上开设有高于所述盖板302的至少一个散热槽口35,这样设计避免盖板302直接抵挡在断路器本体1的接线端口11上,有利于断路器通过接线端口11位置向所述凹槽区间处进行散热,并在所述外壳罩301的轮廓侧壁上开设有高于所述盖板302的一个散热槽口35,即为所述散热槽口35与所述凹槽区间相连通,使热量通过散热槽口35 快速散发出去,提升散热效果。
所述外壳罩301包括成型在所述L形让位口33一侧的凸台部36,和平行于所述盖板302设置在所述凸台部36内的电连接板37,所述公端插件42穿过所述盖板302固定插接在所述电连接板37上,所述电连接板37起到电路连接作用,所述磁环结构31的输出线端焊接在该电连接板37上,所述盖板 302上设有抵在所述电连接板37上侧边的定位凸条303,通过所述定位凸条 303对所述电连接板起到定位作用,所述电连接板37在所述外壳罩和盖板302配合固定时被挤压紧固,安装结构简单,安装稳定性好。
本实施例的断路器本体1是由单极或多极断路器模块组成,为了防止断路器本体1上的多个接线端口11之间发生爬电现象,所述接线端口11的周围沿其轮廓边沿设置有边框凸起6,所述盖板302上设有至少一个位于相邻两个穿线孔32之间的隔板结构39,所述磁环壳体30固定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 时,带动所述隔板结构39抵接在相邻两个接线端口11的两个边框凸起6之间,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当所述漏电检测装置3安装在断路器本体1的出线端时,正好使所述盖板302上的隔板结构39抵接在相邻两个接线端口11 的两个框体凸起之间,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根据隔板结构39与两个框体凸起是相邻错开设置,起到多重的隔弧作用,增大了相邻两个接线端口11之间的安全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大,以防止漏电断路器各相极之间发生窜弧短路事故,提升产品使用寿命。
根据所述漏电检测装置3是独立的安装在断路器的出线端上,因此在断路器接线时,就会主动将导线穿过漏电检测装置3的磁环结构31再接入到断路器的出线端上,也就避免再从断路器的出线端上接出导线穿入到漏电保护装置2中,简化了接线结构,组装也方便,但如此一来就需要改变漏电保护装置2的控制线路板21取电方式,为此,所述漏电保护装置2与断路器本体 1之间设有取电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接线端口11内部上方穿设有导电板12,所述取电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板12与所述接线端口 11之间的取电间隙91,和紧固插接在所述取电间隙91中的取电片9,以及与母端插件41相邻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20一端的引线通口92,所述取电片9 通过导线穿过所述引线通口92与所述控制线路板21电连接。这种结构设置,所述取电片9紧固插接在取电间隙91中与导电板12贴合接触,该取电片9 通过导线与控制线路板21电连接,从而为控制线路板21提供工作所需电源,这种取电结构的结构简单,装配零部件少,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当磁环壳体30固定在断路器本体1的出线端时,使所述取电片9伸出所述取电间隙 91外的一端及其导线均被磁环壳体的凹槽区间覆盖包围住,以避免取电片9 及其导线出现裸露情况,使用更加安全可靠,所述盖板302上设有用于限位该导线的布线槽道38,所述布线槽道38一端朝向所述公端插接,这样可以保证所述导线的走线整齐且不会散乱。
下面结合图1-4对漏电脱扣机构的具体设置方式作详细说明:
所述脱扣结构7为可滑动穿设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和漏电壳体20之间成型的弧形孔中的脱扣轴,所述断路器本体1内设置有使其合闸或分闸的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部分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尽说明),所述脱扣轴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机构的锁扣上,其另一端穿伸在所述漏电壳体20内,该锁扣与跳扣是形成锁定配合,当发生漏电故障时,所述脱扣轴被所述漏电脱扣机构8驱动时沿弧形孔滑动,并驱动所述跳扣与锁扣脱扣分离,从而触发所述操作机构执行断路器分闸动作。
所述漏电脱扣机构8包括漏电脱扣器81、传动支架83和复位指示按钮 84;其中,所述漏电脱扣器81具有被触发时做直线往复移动的驱动杆82;所述传动支架83转动设置在所述漏电脱扣器81与脱扣轴之间,所述脱扣轴位于所述传动支架83的转动路径上,所述驱动杆82穿接在所述传动支架83上,对应在所述传动支架83上设有连接孔,所述驱动杆82穿过连接孔的端部设有配合抵在所述传动支架83一侧侧面上的限位卡块,所述驱动杆82向所述漏电脱扣器81一侧移动时驱动所述传动支架83正向转动,以使所述传动支架83驱动所述脱扣轴动作;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弹性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 20顶部且与试验按钮相对,其被按压时驱动所述传动支架83反向转动;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具有与所述传动支架83在反向转动时形成限位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与所述传动支架83在正向转动时解除所述限位配合的分离位置,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在锁定位置时容纳于所述漏电壳体20中,以及在分离位置时弹出所述漏电壳体20顶部。本文中的正向转动和反向转动是指某个零部件的两次转动方向不同,而不表示其实际转动方向,例如所述传动支架的正向转动是靠近漏电脱扣器一侧转动,所述传动支架的反向转动则是远离漏电脱扣器一侧转动。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所述漏电脱扣器81在发生漏电故障时通过驱动杆82 带动传动支架83正向转动,由传动支架83在转动过程中驱动脱扣动作,以实现断路器的脱扣分闸动作,这时的复位指示按钮84与传动支架83之间解除限位配合并弹出漏电壳体20顶部,起到指示用户断路器因漏电故障跳闸,由于脱扣轴受到传动支架83的阻挡处于滑扣状态,使得断路器不能正常合闸,因此需要按下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复位指示按钮84在按下时驱动所述传动支架83反向转动进行复位,并与传动支架83重新形成限位配合,从而将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限位容纳在漏电壳体20中不会向上弹起,用以起到指示漏电断路器解除了漏电故障可正常合闸操作。这种漏电脱扣机构8通过与脱扣轴配合以触发断路器的脱扣分闸,配合传动可靠,避免再采用在漏电壳体20设置由跳扣、锁扣等部件组成操作机构的脱扣方式,简化了结构,并具有漏电保护和漏电指示的功能,提升产品使用安全性。
如图3所示,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是由按钮本体和复位弹簧组成,所述漏电壳体20顶部设置有适合安装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的按钮孔,所述传动支架83一侧设置有斜板结构831,以及由所述斜板结构831延伸至所述弧形孔的拨杆部832,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上设有配合滑动抵接在所述斜板结构 831上的滑块结构85,这种结构设置,斜板结构831在复位指示按钮84下压时受到所述滑块结构85的滑动抵压作用,通过斜板结构831与滑块结构85 的导向配合以驱动传动支架83反向转动,从而实现所述传动支架83的复位动作,复位后的传动支架83不再限制脱扣轴的合闸动作,可以操作断路器进行自由分合闸操作。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与所述传动支架83之间设有用于形成限位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支架 83上的限位孔87,和对应设置在所述滑块结构85底部的限位钩86,所述限位钩86在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驱动传动支架83反向转动过程中插入所述限位孔87,将所述传动支架83与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保持相对位置锁定,对处于按压状态的复位指示按钮84起到限位作用,从而限制所述复位指示按钮 84向上弹出所述漏电壳体20顶部;当漏电脱扣器81通过驱动杆82驱动所述传动支架83正向转动时,使所述限位钩86退出所述限位孔87外,从而解除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与所述传动支架83之间的限位配合,此时的复位指示按钮84在其弹性力作用下自动弹出所述漏洞壳体底部,用于指示漏电断路器发生漏电故障跳闸。
下面结合图3和图7对试验按钮机构22的具体设置方式作详细说明:
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用于产生动作电流信号并被所述磁环结构31检测,以触发所述漏电脱扣机构8动作,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通过线路与所述母端插件41相连,并由所述公端插件42引出线路穿过所述磁环结构31,在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母端插件、公端插件42之间连接形成穿经所述磁环结构 31的试验触发电路,所述试验触发电路在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的驱动下闭合或断开,且在闭合状态下传递所述动作电流信号,根据上述结构可知,所述试验触发电路在磁环壳体30和漏电壳体20中分成了两部分并通过公端插件42与母端插件41实现模块化连接,在闭合所述试验触发电路后,由所述磁环结构31检测所述试验触发电路上的动作电流信号,这样设计是通过试验按钮机构22来模拟漏电信号,从而实现触发所述漏电脱扣机构8动作的目的,起到用于检测漏电断路器的漏电功能是否正常的作用。
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包括弹性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20顶部的试验按钮23,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20内部卡槽中的两个触发电片24,两个触发电片24通过线路分别连接在所述母端插件41上,所述试验按钮23按压时驱动两个触发电片24接触并产生动作电流信号,所述漏电壳体由底壳和盖板组成,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和漏电脱扣机构8相邻间隔设置在底壳中,所述控制电路板位于所述漏电脱扣机构下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本体(1)和安装于断路器本体(1)侧面的漏电保护装置(2),以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出线端一侧的漏电检测装置(3),所述漏电保护装置(2)与漏电检测装置(3)之间通过接插件结构(4)相连,配合用于在发生漏电故障时驱动断路器本体(1)分闸;
所述漏电检测装置(3)包括:磁环壳体(30),和贯穿设置于所述磁环壳体(30)的穿线孔(32),以及围绕所述穿线孔(32)设置于磁环壳体(30)内的磁环结构(31),以使外接电线穿过所述穿线孔和磁环结构后接入至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出线端;
所述漏电保护装置(2)包括:漏电壳体(20),和设置于所述漏电壳体(20)的漏电脱扣机构(8)、试验按钮机构(22)及控制线路板(21),所述漏电壳体(20)与断路器本体之间活动设置有用于触发所述断路器本体执行脱扣分闸的脱扣结构(7),所述磁环结构(31)通过接插件结构(4)与控制线路板(21)形成电连接,所述控制线路板(21)用于获取所述磁环结构(31)检测的漏电信息,并在所述漏电信息超出设定范围时控制所述漏电脱扣机构(8)驱动所述脱扣结构(7)动作,以实现断路器本体的脱扣分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结构(4)包括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20)一端的母端插件(41),和对应设置在所述磁环壳体(30)上且与母端插件(41)匹配插接的公端插件(42),所述母端插件(41)固定连接在所述控制线路板(21)上,所述磁环结构(31)的输出线端与所述公端插件(4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壳体(30)通过固定结构(5)安装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出线端上,所述固定结构(5)为卡扣结构或螺钉结构,所述磁环壳体(30)的底侧设置有可使断路器本体(1)底部的导轨卡扣露出的L形让位口(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环壳体(30)包括具有容置槽的外壳罩(301),和相匹配固定在所述容置槽内的盖板(302),以及分别对应设置在外壳罩(301)和盖板(302)上的多个穿线孔(32),所述外壳罩内间隔成型有分别连通多个穿线孔(32)的多个导孔凸起(34),多个穿线孔(32)贯穿设置于多个导孔凸起(34),并与所述断路器本体(1)和漏电壳体(20)上的接线端口(11)相对应;所述磁环结构(31)定位套设在多个所述导孔凸起(34)之间,最外侧两个导孔凸起(34)上设置有与所述磁环结构(31)的两个圆弧端匹配相连的两个圆弧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02)在所述容置槽内沉降一定深度并抵接于所述导孔凸起(34)上,使所述盖板(302)与外壳罩(301)之间形成开口朝向所述断路器本体的凹槽区间,所述外壳罩(301)的侧壁上开设有高于所述盖板的至少一个散热槽口(3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罩(301)包括成型在所述L形让位口(33)一侧的凸台部(36),和平行于所述盖板(302)设置在所述凸台部(36)内的电连接板(37),所述公端插件(42)穿过所述盖板(302)固定插接在所述电连接板(37)上,所述盖板(302)上设有抵在所述电连接板上侧边的定位凸条(303),所述电连接板(37)在所述外壳罩和盖板(302)配合固定时被挤压紧固。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口(11)的周围沿其轮廓边沿设置有边框凸起(6),所述盖板(302)上设有至少一个位于相邻两个穿线孔(32)之间的隔板结构(39),所述磁环壳体(30)固定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时,带动所述隔板结构(39)抵接在相邻两个接线端口(11)的两个边框凸起(6)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用于产生动作电流信号并被所述磁环结构(31)检测,以触发所述漏电脱扣机构(8)动作;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通过线路与所述母端插件(41)相连,并由所述公端插件(42)引出线路穿过所述磁环结构(31),在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母端插件、公端插件(42)之间连接形成穿经所述磁环结构(31)的试验触发电路,所述试验触发电路在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的驱动下闭合或断开,且在闭合状态下传递所述动作电流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按钮机构(22)包括弹性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20)顶部的试验按钮(23),和相对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20)内部卡槽中的两个触发电片(24),两个触发电片(24)通过线路分别连接在所述母端插件(41)上,所述试验按钮(23)按压时驱动两个触发电片接触并产生动作电流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扣结构(7)为可滑动穿设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和漏电壳体(20)之间成型的弧形孔中的脱扣轴,所述断路器本体(1)内设置有使其合闸或分闸的操作机构,所述脱扣轴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操作机构的锁扣上,所述脱扣轴被所述漏电脱扣机构(8)驱动时沿弧形孔滑动,并触发所述操作机构执行断路器分闸动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脱扣机构(8)包括:
漏电脱扣器(81),其具有被触发时做直线往复移动的驱动杆(82);
传动支架(83),转动设置在所述漏电脱扣器(81)与脱扣轴之间,所述脱扣轴位于所述传动支架(83)的转动路径上;所述驱动杆(82)穿接在所述传动支架(83)上,其向所述漏电脱扣器(81)一侧移动时驱动所述传动支架(83)正向转动,以使所述传动支架(83)驱动所述脱扣轴动作;
复位指示按钮(84),弹性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20)顶部且与试验按钮相对,其被按压时驱动所述传动支架(83)反向转动;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具有与所述传动支架(83)在反向转动时形成限位配合的锁定位置,以及与所述传动支架(83)在正向转动时解除所述限位配合的分离位置;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在锁定位置时容纳于所述漏电壳体(20)中,以及在分离位置时弹出所述漏电壳体(20)顶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支架(83)包括设置于其一侧的斜板结构(831),以及由所述斜板结构(831)延伸至所述弧形孔的拨杆部(832);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上设有配合滑动抵接在所述斜板结构(831)上的滑块结构(85),并与所述传动支架(83)之间设有用于形成限位配合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传动支架(83)上的限位孔(87),和对应设置在所述滑块结构(85)底部的限位钩(86),所述限位钩(86)在所述复位指示按钮(84)驱动传动支架(83)反向转动过程中插入所述限位孔(87)。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保护装置(2)与断路器本体(1)之间设有取电结构,所述断路器本体(1)的接线端口内部上方穿设有导电板(12),所述取电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电板(12)与所述接线端口(11)之间的取电间隙(91),和紧固插接在所述取电间隙(91)中的取电片(9),以及与母端插件(41)相邻设置在所述漏电壳体(20)一端的引线通口(92),所述取电片(9)通过导线穿过所述引线通口(92)与所述控制线路板(21)电连接;所述取电片(9)伸出所述取电间隙(91)外的一端及其导线均被磁环壳体的凹槽区间覆盖包围,所述盖板(302)上设有用于限位导线的布线槽道(38)。
CN202220066596.5U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Active CN2167935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6596.5U CN216793581U (zh)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66596.5U CN216793581U (zh)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93581U true CN216793581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2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66596.5U Active CN216793581U (zh) 2022-01-11 2022-01-11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935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35398A1 (zh) 小型断路器
CN101354988B (zh) 可与断路器连接的剩余电流装置
WO2020135386A1 (zh) 小型断路器
CN111370271A (zh) 一种带有多类型检测模块的自动重合断路器
CN111477503A (zh) 插入式断路器
CN216793581U (zh)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CN112908791A (zh) 一种智能断路器
CN114300316A (zh) 一种模块式漏电断路器
WO2020135410A1 (zh) 小型断路器
CN113223900A (zh) 断路器和配电盒
CN216015257U (zh) 一种低压智能断路器
CN212695091U (zh) 一种紧凑型重合闸断路器
CN213519791U (zh) 断路器
CN214956668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4505409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214588693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的电动操作机构
CN215869222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5869238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8160225U (zh) 一种断路器
CN112863963B (zh) 漏电断路器
CN216487924U (zh) 一种漏电断路器的漏电保护装置
CN215869221U (zh) 一种插入式断路器
CN216389233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267575U (zh) 防窃电智能预付费断路器
CN213519790U (zh) 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