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84459U - 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84459U
CN216784459U CN202122794413.XU CN202122794413U CN216784459U CN 216784459 U CN216784459 U CN 216784459U CN 202122794413 U CN202122794413 U CN 202122794413U CN 216784459 U CN216784459 U CN 2167844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ide plate
end part
front frame
fo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44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uasen Daily Use Art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uasen Daily Use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uasen Daily Use Art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uasen Daily Use Art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44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844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844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844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igid Containers With Two Or More Constituent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盒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包括:上板;中板;第一折叠机构,其安装在上板与中板之间并配合形成第一容纳腔;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机构包括:前框架,其端部铰接在上板上,用于形成取放物品的开口;后侧板,其端部铰接在上板上;左侧板和右侧板,该左侧板的和右侧板均链接在上板上;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具有相互铰接的上侧板和下侧板;该上侧板的端部铰接在上板上;该下侧板的端部铰接在中板上;打开状态时,后侧板的端部和前框架的端部均抵接在中板的上端面,同时后侧板和前框架均支撑左侧板的内壁和右侧板的内壁;本实用新型具有使用简单、能快速完成组装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盒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
背景技术
收纳盒,顾名思义是用来装鞋的,不论是家庭中还是展会上,都需要特定的收纳盒来进行盛装,在能保护鞋子的前提下,又不会影响观看。
所以市面上出现了例如中国专利202120163577.X,公开了一种可折叠收纳收纳盒,包括底板、侧板和顶板,所述侧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前侧板、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铰接在底板上并可向内侧翻转,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竖向插接在底板上并给前、后侧板竖向定位,所述顶板扣接在侧板顶部。
但是这种收纳盒只能装一双鞋,同时组装时比较麻烦,使用起来比较麻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简单、能快速完成组装的双层折叠收纳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包括:
上板;
中板;
第一折叠机构,其安装在上板与中板之间并配合形成第一容纳腔;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机构包括:
前框架,其端部铰接在上板上,用于形成取放物品的开口;
后侧板,其端部铰接在上板上;
左侧板和右侧板,该左侧板的和右侧板均链接在上板上;
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均具有相互铰接的上侧板和下侧板;
该上侧板的端部铰接在上板上;
该下侧板的端部铰接在中板上;
打开状态时,后侧板的端部和前框架的端部均抵接在中板的上端面,同时后侧板和前框架均支撑左侧板的内壁和右侧板的内壁;
折叠状态时,后侧板和前框架均绕铰接处转动并贴合上板内壁,同时上侧板外壁和下侧板的外壁相互抵接。
优选地,还包括:
下板;
第二折叠机构,其安装在下板与中板之间并配合形成第二容纳腔;
其中,第一折叠机构的端部和第二折叠机构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中板的上下两端。
优选地,所述中板的上端面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挡边,前框架的端部和后侧板的端部分别抵靠中板的前后两端的挡边的内壁上,用于限制前框架和后侧板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前框架的下端部和后侧板的下端部均成型有限位凸起,中板上成型有与限位凸起配合的限位槽;
当前框架的端部和后侧板的端部抵靠挡边后,限制前框架和后侧板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上侧板和下侧板上均成型有槽口二,槽口二的侧壁设置有铰接凸起;
铰接块,其置于槽口二内,且侧壁开设有用于连接铰接凸起的铰接孔;
该铰接凸起的上成型有斜面,铰接孔上成型有导向面,铰接凸起通过斜面与导向面的配合卡接到铰接孔内,实现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框架的侧面中部开设有槽口一,上侧板侧壁和下侧板侧壁均凸出成型有限位部;
当前框架支撑左侧板的内壁和右侧板的内壁时,限位部卡接在槽口一内,用于限制左侧板和右侧板的移动。
优选地,所述中板下端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固定边,固定板与中板配合形成折叠槽,用于容纳折叠状态下的第二折叠机构。
优选地,所述折叠槽的边缘成型有若干组铰接部,用于铰接第二折叠机构;
该铰接部包括:
支撑边,其上端设有弧形槽;
勾边,其端部位于支撑边的上方,
勾边与弧形槽配合形成用于铰接第二折叠机构的铰接空间。
优选地,还包括:
门板,其铰接在上板和下板的侧端,用于封堵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
优选地,所述上板上开设有容纳槽,该容纳槽内铰接一把手,用于搬运收纳盒。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计通过中板来将第一折叠机构和第二折叠机构组合起来,从而在一个收纳盒里成型两个容纳腔来进行装鞋。一次组装形成两个容纳腔,来提高组装组装速度,同时一体设计后,也方便搬运和使用。
2、本实用新型挡边的设计可以挡住前框架和后侧板,能避免出现过多移动的情况,从而实现快速组装的目的,保证组装的准确性。
3、本实用新型的中板配合固定板能形成折叠槽,来容纳折叠状态下的第二折叠机构,从而实现双层折叠收纳盒能实现折叠的目的,保证体积的缩小,方便收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折叠收纳盒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隐藏面板后的双层折叠收纳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板和前框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中板的下端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下侧板和铰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板;2、中板;3、下板;4、第一折叠机构;5、第一容纳腔;6、第二折叠机构;7、第二容纳腔;8、前框架;9、后侧板;10、左侧板; 11、右侧板;12、上侧板;13、下侧板;14、挡边;15、限位凸起;16、限位槽;17、槽口二;18、铰接凸起;19、铰接块;20、铰接孔;21、斜面;22、导向面;23、槽口一;24、限位部;25、固定边;26、铰接部;27、支撑边; 28、弧形槽;29、勾边;30、门板;3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包括:上板1、中板2、下板3、门板30、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6;
所述第一折叠机构4,其安装在上板1与中板2之间,并配合上板1与中板2形成第一容纳腔5;
第二折叠机构6,其安装在下板3与中板2之间,并配合下板3与中板2 形成第二容纳腔7;
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6分别连接在中板2的上下两端,从而竖直方向上形成两个容纳腔,可以用来容纳鞋子。
之后将门板30铰接在上板1和下板3的前端面,用来密封开口,即可完成收纳盒的组装。
本实用新型设计通过中板2来将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6组合起来,从而在一个收纳盒里成型两个容纳腔来进行装鞋。一次组装形成两个容纳腔,来提高组装组装速度,同时一体设计后,也方便搬运和使用。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折叠机构4的结构如下。
所述第一折叠机构4包括前框架8、后侧板9、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
前框架8、后侧板9、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的上端部分别铰接在上板1 的边缘,前框架8、后侧板9、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的下端铰接中板2的边缘,从而形成方形的第一容纳腔5,前框架8处形成第一容纳腔5的开口,用来方便放入或取出鞋子。
所述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均具有相互铰接的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
当需要折叠时,是先将前框架8和后侧板9先向内绕铰接点转动,直至抵接在上板1的内壁上,之后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在转动折叠,即上侧板 12和下侧板13之间折叠,使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的外壁相互抵接,同时上侧板12绕与上板1的铰接点向内转动,下侧板13绕与中板2的铰接点向内转动,直至前框架8、后侧板9、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均置于上板1的下端槽内,即完成折叠,实现折叠状态。
采用这样的折叠方式可以实现上板1、中板2、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之间的连接,这样在打开时,只需提起上板1,在重力的作用下,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会自动打开,之后只需将前框架8和后侧板9固定好,使后侧板9 的端部和前框架8的端部均抵接在中板2的上端面,同时后侧板9和前框架8 均支撑左侧板10的内壁和右侧板11的内壁,即可完成组装。
能实现快速组装,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如图4所示,为了容纳折叠状态下的第一折叠机构4,将上板1除了固定前框架8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从而形成容纳空间,实现了折叠状态,同时保证美观性。
第二折叠机构6与第一折叠机构4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关于第二折叠机构6的结构就不展开描述。
如图5所示,在中板2的下端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固定边25,固定边25与中板2配合可以形成折叠槽,该折叠槽的作用与上述的容纳空间作用相同,是用来容纳第二折叠机构6的,以此来保证折叠状态的实现。
在中板2的上端面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挡边14,打开状态下的前框架8的端部和后侧板9的端部分别抵靠中板2的前后两端的挡边14的内壁上;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也分别抵靠在对应的挡边14上,利用挡边14来限制对应的部件的转动。
同时挡边14能保证打开状态的快速形成,当抵靠到挡边14上后,即可以安装到位,保证安装位置的准确。
如图5所示,为了保证打开后的结构的稳定性,在前框架8的下端部和后侧板9的下端部均成型有限位凸起15,在中板2的前后端均成型有与限位凸起15配合的限位槽16;
当转动到位后,限位凸起15卡入限位槽16内,即可实现对前框架8和后侧板9的转动限制,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前框架8和后侧板9随意转动,导致打开状态的崩溃,保证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的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在所述前框架8的两侧和后侧板9的两侧中部均开设有两个槽口一23,上侧板12侧壁和下侧板13侧壁均凸出成型有限位部24;打开状态下时,限位部24是置于槽口一23内的并卡住,对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进行约束,提高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的承受能力,加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当前框架8支撑左侧板10的内壁和右侧板11的内壁时,限位部24卡接在槽口一23内,用于限制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的移动。
限位部24的形状可以是方形凸台或者是L形的折边,只要能卡接在槽口一23内,能约束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的转动即可。
如图6所示,折叠机构与各板之间的铰接结构相似,基本包括两种:
一种是折叠槽的边缘成型有若干组铰接部26,用于铰接第二折叠机构6;
该铰接部26包括:
支撑边27,其上端设有弧形槽28;
勾边29,其端部位于支撑边27的上方;
勾边29与弧形槽28配合形成用于铰接第二折叠机构6的铰接空间,铰接空间侧面开口。
另一种是铰接部26为凸台,凸台上端开设弧形安装槽,弧形安装槽的开口小于安装槽的直径。
铰接时,均是将前框架8或后侧板9或左侧板10或右侧板11的铰接轴卡接到铰接部26内,实现铰接。
勾板的设计能避免铰接轴脱离铰接部26,保证铰接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上板1上开设有容纳槽,该容纳槽内铰接一把手31,用于搬运收纳盒。
第二折叠机构6与第一折叠机构4的结构可以不一样,可以采用现有的其他折叠结构,只要能实现两者都能折叠即可。
上板1的上端面设置有便于堆叠的槽位,下板3的下端凸出设置;堆叠时,将下板3下端置于槽位内,即可完成堆叠,槽位的设计能有效防止位移的发生,保证堆叠的稳定。
如图7所示,所述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上均成型有槽口二17,槽口二 17的侧壁设置有铰接凸起18;
铰接块19,其置于槽口二17内,且侧壁开设有用于连接铰接凸起18的铰接孔20;
该铰接凸起18的上成型有斜面21,铰接孔20上成型有导向面22,铰接凸起18通过斜面21与导向面22的配合卡接到铰接孔20内,实现连接。
对立的铰接凸起18上的斜面21的间距沿着铰接块19的安装方向逐渐缩小,即靠近槽口的开口处的斜面21间距大于靠近槽口底部的斜面21间距。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方便铰接凸起18进入刀片铰接孔20内,同时又不会径向铰接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板(1);
中板(2);
第一折叠机构(4),其安装在上板(1)与中板(2)之间并配合形成第一容纳腔(5);
其中,所述第一折叠机构(4)包括:
前框架(8),其端部铰接在上板(1)上,用于形成取放物品的开口;
后侧板(9),其端部铰接在上板(1)上;
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该左侧板(10)的和右侧板(11)均链接在上板(1)上;
所述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均具有相互铰接的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
该上侧板(12)的端部铰接在上板(1)上;
该下侧板(13)的端部铰接在中板(2)上;
打开状态时,后侧板(9)的端部和前框架(8)的端部均抵接在中板(2)的上端面,同时后侧板(9)和前框架(8)均支撑左侧板(10)的内壁和右侧板(11)的内壁;
折叠状态时,后侧板(9)和前框架(8)均绕铰接处转动并贴合上板(1)内壁,同时上侧板(12)外壁和下侧板(13)的外壁相互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下板(3);
第二折叠机构(6),其安装在下板(3)与中板(2)之间并配合形成第二容纳腔(7);
其中,第一折叠机构(4)的端部和第二折叠机构(6)的端部分别连接在中板(2)的上下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板(2)的上端面边缘向上延伸形成挡边(14),前框架(8)的端部和后侧板(9)的端部分别抵靠中板(2)的前后两端的挡边(14)的内壁上,用于限制前框架(8)和后侧板(9)的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框架(8)的下端部和后侧板(9)的下端部均成型有限位凸起(15),中板(2)上成型有与限位凸起(15)配合的限位槽(16);
当前框架(8)的端部和后侧板(9)的端部抵靠挡边(14)后,限制前框架(8)和后侧板(9)的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侧板(12)和下侧板(13)上均成型有槽口二(17),槽口二(17)的侧壁设置有铰接凸起(18);
铰接块(19),其置于槽口二(17)内,且侧壁开设有用于连接铰接凸起(18)的铰接孔(20);
该铰接凸起(18)的上成型有斜面(21),铰接孔(20)上成型有导向面(22),铰接凸起(18)通过斜面(21)与导向面(22)的配合卡接到铰接孔(20)内,实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框架(8)的侧面中部开设有槽口一(23),上侧板(12)侧壁和下侧板(13)侧壁均凸出成型有限位部(24);
当前框架(8)支撑左侧板(10)的内壁和右侧板(11)的内壁时,限位部(24)卡接在槽口一(23)内,用于限制左侧板(10)和右侧板(11)的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板(2)下端边缘向下延伸形成固定边(25),固定板与中板(2)配合形成折叠槽,用于容纳折叠状态下的第二折叠机构(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折叠槽的边缘成型有若干组铰接部(26),用于铰接第二折叠机构(6);
该铰接部(26)包括:
支撑边(27),其上端设有弧形槽(28);
勾边(29),其端部位于支撑边(27)的上方;
勾边(29)与弧形槽(28)配合形成用于铰接第二折叠机构(6)的铰接空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门板(30),其铰接在上板(1)和下板(3)的侧端,用于封堵第一容纳腔(5)和第二容纳腔(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折叠收纳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板(1)上开设有容纳槽,该容纳槽内铰接一把手(31),用于搬运收纳盒。
CN202122794413.XU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 Active CN2167844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4413.XU CN216784459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4413.XU CN216784459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84459U true CN216784459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3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4413.XU Active CN216784459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844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36892B1 (ko) 냉장고용 도어바스켓
CN109835570B (zh) 可折叠容器
US11297796B2 (en) Easy-to-fold and easy-to-assemble box and pet house using the box
CN216784459U (zh) 一种双层折叠收纳盒
WO2022252209A1 (zh) 一种折叠单元柜
CN112056821A (zh) 一种折叠组合柜
MX2012003284A (es) Contenedor plegable de almacenamiento y transporte.
CN210213116U (zh) 可折叠容器
CN212437896U (zh) 一种折叠组合柜
CN211923125U (zh) 一种可移动式隔墙结构
CN211474476U (zh) 折叠风扇
CN112443567A (zh) 一种铰接组件及包括其的柜子
JP4238188B2 (ja) 折り畳みコンテナー
CN219312481U (zh) 一种连接机构及具有该连接机构的皮卡车厢盖
CN220477190U (zh) 一种可折叠的储物柜
CN219858097U (zh) 一种拼装式收纳箱
CN217547507U (zh) 一种具有门组件的单元柜及组合柜
CN210538050U (zh) 宠物笼
CN216316372U (zh) 一种折叠组合柜
CN220924838U (zh) 一种可拆卸收纳的收纳箱
CN217524270U (zh) 一种具有支撑座的单元柜及组合柜
CN217117812U (zh) 一种折叠柜
CN208842803U (zh) 组合式折叠衣物收纳筐
CN219134820U (zh) 折叠板组件
CN219030103U (zh) 一种折叠收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