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8848U -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8848U
CN216778848U CN202122772932.6U CN202122772932U CN216778848U CN 216778848 U CN216778848 U CN 216778848U CN 202122772932 U CN202122772932 U CN 202122772932U CN 216778848 U CN216778848 U CN 2167788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liquid feeding
main body
arc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7293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iana Shanghai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iana Shanghai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iana Shanghai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iana Shanghai Instru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7293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88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88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88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支撑主体和至少一个送液管;所述支撑主体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上,所述支撑主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送液孔,设置有送液孔的支撑主体能够转动;所述送液管与所述送液孔一一对应,所述送液管容置于送液孔内,所述送液管能够推送原料液体于目标容器内。本实用新型设置送液孔的支撑主体能够翻转,为送液管安装于送液孔内或自送液孔内取出提供极大地便利,且翻转后能够清晰观察到送液管有无牢固安装入进液口内,确保了原料液体向微流控芯片盒内输送时不发生泄漏,确保产品稳定制备;转动部件优选阻尼转轴或万向阻尼器,可以根据需要使送液孔翻转在任意的位置,操作非常方便,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背景技术
微流控是能够精确控制微尺度流体的一项技术,尤其是针对微米和亚微米结构,目前微流控的制备是将原料液体输送至微流控芯片盒,通过微流控芯片盒内的微流道制备出需要的微流体混合液。
因目前的微流体制备装置较为简单,大部分还需要手工输送原料液体,将送液管固定于进液口处,然后向微流控芯片盒内输送原料液体,如何将送液管与进液口密封固定,并且同时如何方便取出或放置送液管,如果解决这一问题将给微流体制备带来很大的便利、更高的成功率和制备出更优良的微流体混合液。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特点,本专利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计巧妙、操作及使用方便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包括设备主体、支撑主体和至少一个送液管;
所述支撑主体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上,所述支撑主体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送液孔,设置有送液孔的支撑主体能够转动;
所述送液管与所述送液孔一一对应,所述送液管容置于送液孔内,所述送液管能够推送原料液体于目标容器内。
作为本专利所述可翻转送液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设置有送液孔的支撑主体能够转动并停止于任意位置。
作为本专利所述可翻转送液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主体包括移动部和固定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上,所述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所述移动部能够绕固定部转动;
所述移动部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部,所述固定部设置有第二弧形部,所述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合围形成送液孔。
作为本专利所述可翻转送液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弧形部沿轴线方向包括弧形段和圆形段,所述弧形段位于所述送液孔远离目标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部与所述弧形段相匹配。
作为本专利所述可翻转送液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设置有开口和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容置有支撑主体,所述支撑主体转动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开口处;
所述支撑主体转动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开口处。
作为本专利所述可翻转送液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主体通过阻尼转轴或万向阻尼器转动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的开口处。
作为本专利所述可翻转送液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弧形段的弧形夹角范围为180°-360°,所述弧形段能够阻止送液管自送液孔内松脱或掉落。
作为本专利所述可翻转送液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移动部通过阻尼转轴或万象阻尼器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
作为本专利所述可翻转送液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送液管容纳原料液体的容积范围为0.5ml-20ml。
作为本专利所述可翻转送液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不同容积的送液管的外径不同;
还包括管套,所述管套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管,所述送液管通过管套卡扣于送液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至少具有如下一种或多种有益效果:
(1)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设置送液孔的支撑主体能够翻转,为送液管安装于送液孔内或自送液孔内取出提供极大地便利,且翻转后能够清晰观察到送液管有无牢固安装入进液口内,确保了原料液体向微流控芯片盒内输送时不发生泄漏,确保产品稳定制备。
(2)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通过支撑主体绕设备主体转动,或支撑主体设置固定部和移动部转动,能够使送液孔发生转动,便于取出和放置送液管,转动部件优选阻尼转轴或万向阻尼器,可以根据需要使送液孔翻转在任意的位置,操作非常方便,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3)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设置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可转动,便于放置和取出送液管,且第二弧形部具有牢固固定送液管的圆形段和弧形夹角大于180°的弧形段,使得弧形段也能够牢固卡扣送液管和/或卡套,防止其松脱或掉落,达到既方便取出和放置送液管,又能牢固卡扣送液管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支撑主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支撑主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支撑主体和管套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中支撑主体和管套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9是图5中支撑主体、微流控芯片盒和接液管的翻转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B向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专利所述的接液管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专利所述的接液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专利所述的管套的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专利所述的管套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设备主体,11-开口,12-容纳腔,13-支撑主体,133-转动孔,134-限位翼,135-加热槽,137-翻转把手,17-设备容纳孔,2-微流控芯片盒,212-进液口,31-送液管,32-送液孔,33-管套,34-转轴,301-移动部,302-固定部,311-溶液筒,3111-溶液腔,3112-送液头,312-推拉杆,321-第一弧形部,322-第二弧形部,3211-弧形段,3212-圆形段,3213-限位环槽,331-限位环,3311-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一端”、“一侧”、“另一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有”、“设有”、“连接”、“设置有”、“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主要应用于微流控设备上,用于将原料液体按照一定的比例、数量或其他控制要求等输送至微流体设备的微流控芯片盒内,以制得的微流体混合液,其中,设置有送液孔的支撑主体具有翻转功能,能够方便送液管安装于送液孔内或自送液孔内取出,使用及操作非常便利。所述微流控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所述设备主体1包括开口和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设置有支撑主体13内,所述支撑主体13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开口11处,支撑主体13上开设有盒体槽,微流控芯片盒2卡扣于盒体槽内,微流控芯片盒2的进液口212下方设置有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微流控芯片盒2的出液口下方设置有接液装置。
下面以应用于微流体设备上为例,阐述可翻转的送液装置的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14,如图1-14所示,所述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包括支撑主体13和至少一个送液管31;
所述支撑主体1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送液孔32,所述送液孔32位于所述微流控芯片盒2的进液口212下方,所述送液孔32与所述盒体槽相连通,所述送液孔32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盒体槽的轴线方向相垂直,设置有送液孔32的支撑主体13能够转动,所述送液孔32的一端开口朝向所述进液口;示例中,所述送液孔32有两个,当然,所述送液孔32包括但不限于两个,也根据用户需求、实验需求或生产需求,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示例中,所述送液孔32远离进液口212的一端开设有限位环槽3213。所述送液孔32既可以一体设计,如图1-4所示,所述送液孔32还可以分体设计,如图5-10所示。
优选的,所述支撑主体13上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加热结构能够加热所述送液孔32;示例中,所述送液孔32为导热送液孔,所述送液孔能够热传导于所述送液管31内的原料液体,优选的,加热片只加支撑主体13的送液孔32部分,支撑主体13的其他部分与送液孔32部分不进行热传导,即与其隔热处理。
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加热结构通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控制加热结构的开启、关闭、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示例中,所述加热结构为加热片,所述加热片固定于所述支撑主体13靠近送液孔32的一侧。设置加热结构,能够加热原料液体,根据需要,设定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等条件,拓宽实验条件,为产品的制备方法提供更多的制备条件。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主体13上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送液孔32的温度;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通讯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能够接收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送液孔32的温度,以精确控制加热的温度,提高实验或产品制备的精度。
所述送液管31容置于送液孔32内,所述送液管31与所述进液口一一对应,所述送液管31包括溶液筒311和推拉杆312,如图10-11所示,所述溶液筒311具有两端开口的溶液腔3111,所述溶液腔3111内能够容置原料液体,所述推拉杆312能够在溶液腔3111内移动,所述推拉杆312自溶液腔3111的一端伸入并容纳于溶液腔3111内,所述溶液筒311远离推拉杆312的一端设置有中空的送液头3112,所述送液头3112内径小于溶液筒311内径,所述推拉杆312能够推送原料液体依次通过送液头3112和进液口进入至微流控芯片盒内。示例中,所述送液头外径不大于微流控芯片盒的进液口内径。示例中,所述推拉杆312靠近送液头3112的一端还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垫能够密封原料液体于溶液腔3111内,所述密封垫优选为橡胶垫,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具有弹性的密封垫。
在一个示例中,如图1-4所示,所述送液孔32为一体设计,所述支撑主体13转动连接于设备主体1上,所述支撑主体13能够绕设备主体1转动或翻转,一个示例,所述支撑主体1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设备主体1上,所述转轴优选为阻尼转轴,当然所述转轴也可以为非阻尼转轴,所述支撑主体13的侧壁对称开设有转动孔133,所述设备主体1上开设有设备容纳孔17,转轴一端固定容置于转动孔133内,转轴另一端固定容置于设备容纳孔17内。另一示例,所述支撑主体13通过万向阻尼器转动连接于设备主体1上,其万向阻尼器转动更灵活,转动的角度和方向更多样,使用更方便。设置支撑主体能够翻转,方便所述送液管31自送液孔32内取出或放置于送液孔32内。示例中,所述支撑主体13远离送液孔32的一侧设置有限位翼134,所述限位翼134与所述设备主体1相抵触,所述限位翼134能够使支撑主体13抵触放置于设备主体1的开口处,所述加热片固定于所述支撑主体13靠近送液孔32的一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10所示,所述送液孔32为分体设计,所述支撑主体13包括移动部301和固定部302,所述移动部301与固定部302转动连接,所述移动部301能够绕固定部302转动,所述移动部301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部321,所述固定部302设置有第二弧形部322,所述第一弧形部321和第二弧形部322合围形成送液孔32。示例中,所述移动部301通过转轴34、特别是阻尼转轴或万向阻尼器与固定部302转动连接,当然,还可以使用非阻尼转轴,或其他转动部件连接,只要能实现移动部301转动的部件,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示例中,所述第一弧形部321沿轴线方向包括弧形段3211和圆形段3212,所述弧形段3211位于所述送液孔32远离微流控芯片盒2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部322与所述弧形段3211相匹配。优选的,所述弧形段3211的弧形夹角范围为180°-360°,所述弧形段3211能够阻止送液管31自送液孔32内松脱或掉落,优选的,所述弧形段3211弧形夹角范围为180°-270°,设置弧形夹角范围,使得所述送液孔32既能够卡扣送液管31,又方便取出和放置所述送液管31。示例中,固定部呈竖直固定状态,移动部301翻转起来呈接近水平状态时可以方便放置或取出所述送液管31,待送液管31放置完成后,移动部301移动至与固定部302相抵触,此时所述第一弧形部321和第二弧形部322合围形成完整的送液孔32,然后可以自动或手动按压送液管31,根据实验的需要或要求向进液口输送原料液体。示例中,所述支撑主体1上设置有翻转把手137,所述翻转把手137能够使得所述移动部301翻转更方便;所述固定部302远离移动部301的一侧开设有加热槽135,所述加热片固定设于加热槽135内。优选的,加热片只加热固定部302上的第二弧形部322,固定部302的其他部分和移动部301不加热,其与固定部302上的第二弧形部322做隔热处理。
设置送液孔的支撑主体能够翻转,翻转起来时,方便送液管安装和取出,使得设备操作更方便。
优选的,还包括管套33,如图6和图13-14所示,所述管套33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管,所述送液管31通过管套33卡扣于送液孔32内,所述管套33外的一端套设有限位环331,所述管套33容置于送液孔32内,所述限位环331与所述送液孔32孔口相抵触,所述管套33外径与送液孔32内径相一致,所述管套33内径与所述送液管31外径相一致,所述管套33长度不大于所述送液孔32长度;示例中,所述送液管31容纳原料液体的容积范围包括但不限于0.5ml-20ml;不同容积的送液管31的外径不相同,故不同容积规格的送液管31配置有与之相配套的管套33,不同规格的管套33的内径不相同,不同规格的管套33的外径均相同,管套33外径与所述送液孔32内径一致。优选的,不同容积的送液管31的内径也不相同,所述送液管31容纳原料液体的容积包括但不限于0.5ml、1ml、2ml、3ml、5ml、7ml、8ml、10ml、12ml、15ml、18ml和20ml。示例中,所述限位环33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向内凹陷的弧形槽3311,所述限位环331与所述限位环槽3213相匹配,所述限位环331容置于所述限位环槽3213内。设置弧形槽3311,既美观,又便于取出和放置送液管31。如图1-4所示,一体设计的所述送液孔32,所述限位环槽3213侧壁开设有把手槽,所述管套33卡扣于所述送液孔32内,所述限位环331容置于所述限位环槽3213内,设置的把手槽方便自把手槽内取出管套33,方便操作。
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设置送液孔的支撑主体能够翻转,为送液管安装于送液孔内或自送液孔内取出提供极大地便利,且翻转后能够清晰观察到送液管有无牢固安装入进液口内,确保了原料液体向微流控芯片盒内输送时不发生泄漏,确保产品稳定制备。
(2)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通过支撑主体绕设备主体转动,或支撑主体设置固定部和移动部转动,能够使送液孔发生转动,便于取出和放置送液管,转动部件优选阻尼转轴或万向阻尼器,可以根据需要使送液孔翻转在任意的位置,操作非常方便,极大提升用户体验。
(3)本专利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设置第一弧形部和第二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可转动,便于放置和取出送液管,且第二弧形部具有牢固固定送液管的圆形段和弧形夹角大于180°的弧形段,使得弧形段也能够牢固卡扣送液管和/或卡套,防止其松脱或掉落,达到既方便取出和放置送液管,又能牢固卡扣送液管的目的。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支撑主体(13)和至少一个送液管(31):
所述支撑主体(13)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1)上,所述支撑主体(13)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送液孔(32),设置有送液孔(32)的支撑主体(13)能够转动;
所述送液管(31)与所述送液孔(32)一一对应,所述送液管(31)容置于送液孔(32)内,所述送液管(31)能够推送原料液体于目标容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送液孔(32)的支撑主体(13)能够转动并停止于任意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3)包括移动部(301)和固定部(302),所述固定部(302)固定设置于所述设备主体上,所述移动部(301)与所述固定部(302)转动连接,所述移动部(301)能够绕固定部(302)转动;
所述移动部(301)上设置有第一弧形部(321),所述固定部(302)设置有第二弧形部(322),所述第一弧形部(321)和第二弧形部(322)合围形成送液孔(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部(321)沿轴线方向包括弧形段(3211)和圆形段(3212),所述弧形段(3211)位于所述送液孔(32)远离目标容器的一端,所述第二弧形部(322)与所述弧形段(3211)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设置有开口(11)和容纳腔(12),所述容纳腔(12)内容置有支撑主体(13),所述支撑主体(13)转动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开口(11)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主体(13)通过阻尼转轴或万向阻尼器转动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1)的开口(11)处。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段(3211)的弧形夹角范围为180°-360°,所述弧形段(3211)能够阻止送液管(31)自送液孔(32)内松脱或掉落。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部(301)通过阻尼转轴或万象阻尼器与所述固定部(302)转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管(31)容纳原料液体的容积范围为0.5ml-20ml。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翻转的送液装置,其特征在于,不同容积的送液管(31)的外径不同;
还包括管套(33),所述管套(33)呈两端开口的中空管,所述送液管(31)通过管套(33)卡扣于送液孔(32)内。
CN202122772932.6U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Active CN2167788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2932.6U CN21677884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72932.6U CN21677884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8848U true CN216778848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0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72932.6U Active CN216778848U (zh) 2021-11-12 2021-11-12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88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560165B1 (ko) 밸브리스 액체 분배기
EP3393282B1 (en) Aerosol-generating system comprising variable air inlet
EP1899079B1 (en) Multicomponent dispensing device with valve assembly
EP3407947B1 (en) Cartridge assembly comprising a guide slot
EP2284397B1 (en) System for loading of tubing into a pumping device
CN102066236B (zh) 一种用于打开封闭的流体容器的装置
CN216778848U (zh)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EP1165221B1 (en) Mixing system for mixing and dispensing reactive materials
US20210130072A1 (en) Portable heating for small quantities of consumer product
CN213194332U (zh) 一种加热式双组份螺杆阀
JP2002526342A5 (zh)
CN216384567U (zh) 一种原料液体加热装置
CN216778659U (zh) 一种微流控设备
CN116116469A (zh) 一种可翻转的送液装置
CN216458928U (zh) 一种微流送液装置
KR20100080909A (ko) 휘발성 액체 발산용 전기 장치
CN116116284A (zh) 一种微流控设备
TWI678235B (zh) 使用噴頭的吸量管施配器尖端之設備及系統
EP3347631B1 (en) Water tap body
US11340102B2 (en) Handheld solids dispenser
WO2023083257A1 (zh) 一种微流控芯片盒及其微流控设备
WO1999005046A1 (en) Dual compartment dispensing apparatus
US20090230158A1 (en) Lubricant dispenser with nozzle
CN217120716U (zh) 旋转式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US20220039473A1 (en) Vaporization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