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6193U - 口罩 - Google Patents

口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6193U
CN216776193U CN202220028039.4U CN202220028039U CN216776193U CN 216776193 U CN216776193 U CN 216776193U CN 202220028039 U CN202220028039 U CN 202220028039U CN 216776193 U CN216776193 U CN 21677619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k
user
strip
covering
sha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2803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倩慧
周昭瑜
容晓雅
陈慧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aoyi Studi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aoyi Studi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aoyi Studio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aoyi Studi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2803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619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619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619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罩。口罩包括主体和佩戴件,主体包括用于覆盖使用者的口鼻的第一覆盖部,以及用于覆盖使用者的下巴的第二覆盖部,其中,第二覆盖部由弹性布料制成;佩戴件连接于主体,佩戴件用于环绕使用者的耳部或者头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在使用者说话时仍能保持在原来的佩戴位置上,口罩不易因使用者说话而偏移,使用者在戴着口罩说话时仍能有良好的佩戴舒适感,且口罩的防护效果也不会因偏移而大打折扣。

Description

口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口罩。
背景技术
由于场合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使用者需要在佩戴口罩的情况下说话。但是,使用者说话的时候,脸部肌肉运动时会带动口罩移动,这会导致口罩偏离原来的佩戴位置,口罩偏移不仅会给使用者带来不舒适的佩戴感觉,还会影响口罩的防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口罩,该口罩在使用者说话时不易偏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口罩,包括:主体,包括第一覆盖部和第二覆盖部,所述第二覆盖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底部,所述第一覆盖部用于覆盖使用者的口鼻,所述第二覆盖部用于覆盖所述使用者的下巴,所述第二覆盖部由弹性布料制成,以使所述第二覆盖部能够随所述使用者的下巴运动而发生弹性形变;佩戴件,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佩戴件用于环绕使用者的耳部或头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口罩,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第二覆盖部由弹性布料制成,第二覆盖部的弹性较好,当使用者说话时,第二覆盖部可以随着使用者的下巴的运动而发生弹性形变,第二覆盖部可以频繁地扩张、复位。使用者说话时,下巴对第二覆盖部的抵持作用主要会引起第二覆盖部的弹性形变,下巴不易抵持第二覆盖部而直接将口罩整体往下拉。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在使用者说话时仍能保持在原来的佩戴位置上,口罩不易因使用者说话而偏移,使用者在戴着口罩说话时仍能有良好的佩戴舒适感,且口罩的防护效果也不会因偏移而大打折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定型条,所述第一定型条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型条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顶部,所述第一定型条的底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底部,所述第一定型条朝远离所述使用者的口鼻的方向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主体还包括两个第二定型条,所述第二定型条连接于所述第一覆盖部,两个所述第二定型条基于所述第一定型条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定型条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顶部边缘处,所述第二定型条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定型条的底端相邻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定型条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定型条和所述第二定型条均具有弹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覆盖部由尼龙网布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覆盖部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的边缘与所述内层的边缘相互连接,所述外层由抗菌面料制成,所述内层由尼龙网布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口罩还包括两个调节件,每一所述佩戴件穿设于一个所述调节件中,所述调节件可以相对于佩戴件移动,以改变所述佩戴件环绕于所述使用者的耳朵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调节件具有弹性,所述调节件能够箍紧所述佩戴件,以固定所述调节件相对于所述佩戴件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佩戴件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覆盖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覆盖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由潜水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定位条,所述定位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顶部边缘处,所述定位条能够发生形变以贴合所述使用者的鼻梁。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口罩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口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口罩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口罩的后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口罩的内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口罩,101-第一覆盖部,102-第二覆盖部,103-主体,104-第二连接段,105-第一连接段,106-佩戴件,107-调节件,108-第一定型条,109-第二定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口罩100。参照图2至图3,口罩100包括主体103和佩戴件106,佩戴件106分别连接于主体103。佩戴件106用于环绕在使用者的耳朵或者头部,图1至图5中示出的口罩100中,两个佩戴件106分别连接于主体103的左右两端,佩戴件106环绕使用者的耳朵;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两个佩戴件106可以环绕使用者的头部,相应地,两个佩戴件106沿上下方向间隔设置。参照图1至图3,主体103包括第一覆盖部101和第二覆盖部102,其中,第二覆盖部102连接在第一覆盖部101的底部,第一覆盖部101用于覆盖使用者的嘴巴和鼻子,第二覆盖部102则用于覆盖使用者的下巴。而且,第二覆盖部102由弹性布料制成。
由于第二覆盖部102由弹性布料制成,第二覆盖部102的弹性较好,当使用者说话时,第二覆盖部102可以随着使用者的下巴的运动而发生弹性形变,第二覆盖部102可以频繁地扩张、复位。使用者说话时,下巴对第二覆盖部102的抵持作用主要会引起第二覆盖部102的弹性形变,下巴不易抵持第二覆盖部102而直接将口罩100整体往下拉。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口罩100,在使用者说话时仍能保持在原来的佩戴位置上,口罩100不易因使用者说话而偏移,使用者在戴着口罩100说话时仍能有良好的佩戴舒适感,且口罩100的防护效果也不会因偏移而大打折扣。
参照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03还包括第一定型条108,第一定型条108用于保持第一覆盖部101的形状,以免第一覆盖部101贴住使用者的嘴巴和鼻孔。第一定型条108与第一覆盖部101连接,第一定型条108设置于第一覆盖部101的中心处,第一定型条108沿上下方向延伸,第一定型条108的顶端设置在第一覆盖部101的顶部,第一定型条108的底部设置在第一覆盖部101的底部,第一定型条108朝远离使用者的口鼻的方向弯曲。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覆盖部101具有内层和外层,内层的边缘和外层的边缘相互连接,内层位于第一覆盖部101靠近使用者的一侧,外层则位于第一覆盖部101背对使用者的一侧。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第一覆盖部101由内、外两层布缝合而成。在此情况下,关于第一定型条108与第一覆盖部101之间的连接方式,具体可以是:可以将内层的一部分折叠,使内层的一部分包裹第一定型条108,然后再用缝线缝合内层本身,使缝线设置在第一定型条108的附近(图4和图5中,第一定型条108附近的虚线便是缝线),从而约束第一定型条108的位置。
设置第一定型条108有利于提高使用者的佩戴舒适性。在第一定型条108的支撑作用下,第一覆盖部101大致会呈一个向外弯曲的弧形(如图1所示),第一覆盖部101与使用者的嘴巴和鼻孔具有较大的距离;而且由于第一定型条108具有支撑作用,使用者吸气的时候,第一覆盖部101也不易被吸到嘴巴和鼻孔附近,因此口罩100的佩戴舒适性高。此外,第一覆盖部101不易被吸到嘴巴和鼻孔处,也方便使用者说话。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第一覆盖部101中间处的缝合以及提高第一覆盖部101的形状稳定性,第一定型条108可以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定型条108并排设置在第一覆盖部101的中心处。
参照图4和图5,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覆盖部101的形状稳定性,可以在设置有第一定型条108的情况下,再设置第二定型条109。第二定型条109设置有两个,第二定型条109亦与第一覆盖部101连接。两个第二定型条109基于第一定型条108对称设置,第二定型条109的顶端设置于第一覆盖部101的顶部,第二定型条109的底端与第一定型条108的底端相邻设置。在口罩100被佩戴时,第二定型条109是朝远离使用者的面部的方向弯曲的。第二定型条109倾斜设置,两个第二定型条109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当使用者佩戴口罩100时,第二定型条109的顶端会被使用者的脸部支撑,第一定型条108的底端会被下巴的前侧支撑,第一定型条的顶端会被鼻梁支撑;第二定型条109和第一定型条108共同支撑第一覆盖部101,以保证第一覆盖部101的弧度,防止第一覆盖部101被吸入嘴巴和鼻孔处。第二定型条109与内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可参照第一定型条108与内层之间的连接方式,此处不重复描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型条108和第二定型条109均可以具有弹性,以便口罩100的收纳,以及降低口罩100损伤使用者的皮肤的风险。例如,第一定型条108和第二定型条109均可以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塑胶件。此外,上文提及,内层可以包裹第一定型条108,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定型条108和第二定型条109直接接触使用者的皮肤,从而提高口罩100的佩戴舒适性。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型条108的宽度可以设置为2mm,第二定型条109的宽度可以设置为5mm。
参照图1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口罩100还包括两个调节件107,每一调节件107分别连接在一个佩戴件106上,调节件107用于调节佩戴件106环绕在使用者的耳朵的那一部分的长度,以提高口罩100对不同使用者的适用性。如图1所示,A区域所对应的佩戴件106的部分,便是佩戴件用于环绕在使用者的耳朵的部分。佩戴件106穿设于调节件107中,调节件107可以相对于佩戴件106运动,从而改变环绕部的长度,以使口罩100能够匹配不同的使用者。例如,对于脸较小的使用者,可以将调节件107往靠近主体103的方向移动,以减小调节件用于环绕使用者的耳朵的长度。
而为了在调节完成后防止口罩100松脱,可以将调节件107设置有为具有弹性的部件(例如,调节件107为橡胶材质,或者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塑胶材质)。如图1所示,调节件107可以设置为筒状,调节件107中空设置,佩戴件106可以穿设调节件107,具有弹性的调节件107可以箍紧佩戴件106。调节件107的内壁与佩戴件106之间的摩擦,可以阻碍调节件107相对于佩戴件106移动,从而固定调节件107相对于佩戴件106的位置,保证口罩100的佩戴稳定性。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佩戴件106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05和第二连接段104。其中,第一连接段105与第一覆盖部101连接,第一连接段105为佩戴件106中相对更靠近主体103的部分,调节件107设置于第二连接段104上,并可以在第二连接段104上移动。第一连接段105可以设置为潜水料(即Neoprene,氯丁橡胶),以提高佩戴件106的弹性,方便使用者佩戴口罩100;而第二连接段104的厚度比第一连接段105的厚度,以便降低调节件107的安装难度和移动难度。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连接段105本身就具有较好的弹性,第二连接段104可以设置为具有弹性的布料,也可以设置为不具有弹性的布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口罩100还包括定位条(未具体示出)。定位条设置于第一覆盖部101的内部,定位条设置在第一覆盖部101的顶部边缘处,定位条具有挠性,定位条能够发生形变以贴合使用者的鼻梁。定位条贴合鼻梁时,第一覆盖部101的顶部边缘亦会贴合鼻梁,从而减小口罩100与使用者的脸部之间的间隙,保证口罩100的防护效果。定位条具体可以设置为外表包裹有塑胶的铝丝。
下面再介绍口罩100中的某些部位所采用的材料。
对于第一覆盖部101,在第一覆盖部101设置有内层和外层的情况下,内层可以选用尼龙网布,外层可以选用抗菌面料。在这种设置方式下,第一覆盖部101的外层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第一覆盖部101的防护性能高。同时,由于内层由尼龙网布制成,第一覆盖部101可以经受多次洗涤,第一覆盖部101的重复使用性好;内层也具有较好的透气性,有利于减小使用者的呼吸阻力。抗菌面料,其主要材质可以是涤纶或尼龙,抗菌面料是通过向基础布料添加抗菌剂(例如银离子抗菌剂)而制成的。更具体地,内层可以选用120目的尼龙网布,以兼顾透气性和防护性。
对于第二覆盖部102,在保证第二覆盖部102具有弹性的基础上,为了提高第二覆盖部102的透气性以及第二覆盖部102的耐洗涤性,第二覆盖部102的材料可以选为尼龙网布(且选为具有弹性的尼龙网布)。此外,第二覆盖部102的材料的目数可以少于内层的材料的目数,以增强第二覆盖部102的透气性,从而提高口罩100的佩戴舒适感。需要说明的使,由于第二覆盖部102是覆盖于使用者的下巴而并非覆盖于使用者的口鼻,即便第二覆盖部102的目数较小,也不会使口罩100的防护效果大打折扣。当然,第二覆盖部102也可以选用其他的具有弹性的布料,此处不一一列举。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口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包括第一覆盖部和第二覆盖部,所述第二覆盖部连接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底部,所述第一覆盖部用于覆盖使用者的口鼻,所述第二覆盖部用于覆盖所述使用者的下巴,所述第二覆盖部由弹性布料制成,以使所述第二覆盖部能够随所述使用者的下巴运动而发生弹性形变;
佩戴件,连接于所述主体,所述佩戴件用于环绕使用者的耳部或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第一定型条,所述第一定型条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定型条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顶部,所述第一定型条的底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底部,所述第一定型条朝远离所述使用者的口鼻的方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还包括两个第二定型条,所述第二定型条连接于所述第一覆盖部,两个所述第二定型条基于所述第一定型条对称设置,所述第二定型条的顶端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顶部边缘处,所述第二定型条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定型条的底端相邻设置,两个所述第二定型条之间的距离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型条和所述第二定型条均具有弹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覆盖部由尼龙网布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部包括外层和内层,所述外层的边缘与所述内层的边缘相互连接,所述外层由抗菌面料制成,所述内层由尼龙网布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还包括两个调节件,每一所述佩戴件穿设于一个所述调节件中,所述调节件能够相对于佩戴件移动,以改变所述佩戴件环绕于所述使用者的耳部或头部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具有弹性,所述调节件能够箍紧所述佩戴件,以固定所述调节件相对于所述佩戴件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佩戴件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覆盖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覆盖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段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段由潜水料制成,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连接段,所述调节件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段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条,所述定位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内部,且位于所述第一覆盖部的顶部边缘处,所述定位条能够发生形变以贴合所述使用者的鼻梁。
CN202220028039.4U 2022-01-04 2022-01-04 口罩 Active CN21677619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8039.4U CN216776193U (zh) 2022-01-04 2022-01-04 口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28039.4U CN216776193U (zh) 2022-01-04 2022-01-04 口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6193U true CN216776193U (zh) 2022-06-21

Family

ID=82013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28039.4U Active CN216776193U (zh) 2022-01-04 2022-01-04 口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619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56388B1 (en) Mask
US20180250488A1 (en) Elastic headgear
CN211379732U (zh) 防雾垫及具备该防雾垫的口罩
AU2012247020B2 (en) Mask
JP3227736U (ja) マスク
CN216776193U (zh) 口罩
JPH11206896A (ja) 着装帯付顔面マスク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60287829A1 (en) Cushioned Sleep Apnea Mask
CN114223999A (zh) 口罩
CN210158748U (zh) 抬头颈枕
JP5088176B2 (ja) 脊椎用コルセット
JP6077029B2 (ja) エルボガード
JP3830104B1 (ja) 美顔用保湿マスク
US20230248089A1 (en) Mask guide
KR200389797Y1 (ko) 얼굴 전면 방한대
KR20090002495U (ko) 위장용 마스크
KR102667364B1 (ko) 위생 마스크용 지지패드
CN210904527U (zh) 防腹胀无创呼吸机面罩
CN216358305U (zh) 一种立体性强的改良型口罩
US20030070202A1 (en) Protective mask
JP4098519B2 (ja) 外付けワイヤーブラジャー
KR200496469Y1 (ko) 후드-넥 워머
JP3227245U (ja) マスク
KR20120007661U (ko) 착용이 용이한 원통형 스카프
JP3221506U (ja) いびき防止用ベル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