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5019U - 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5019U
CN216775019U CN202220339584.5U CN202220339584U CN216775019U CN 216775019 U CN216775019 U CN 216775019U CN 202220339584 U CN202220339584 U CN 202220339584U CN 216775019 U CN216775019 U CN 216775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ice coil
magnetic
washer
magnetic circuit
coil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3958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22033958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5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5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5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该驱动组件应用于扬声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磁路系统和音圈,所述磁路系统设有磁间隙,所述音圈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所述音圈具有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磁间隙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第一线圈段内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以消除音圈的反向电动势的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应用于扬声器和电子设备中,可有效减少失真,提高响度,提高主观听音品质。

Description

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声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组件以及应用该驱动组件的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音质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中的发声器件受到电子设备外观结构的影响,其体积也越来越小。而发声器件作为电子设备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功能性部件,发声器件使用磁路系统来驱动音圈振动,使得发声器件向外辐射更多声音。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发声器件在音圈内通入电流会产生反向电动势,导致发声器件出现失真,降低发声器件的响度和主观听音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旨在提供一种可以消除音圈的反向电动势的驱动组件,该驱动组件应用于扬声器和电子设备中,可有效减少失真,提高响度,提高主观听音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驱动组件,应用于扬声器,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设有磁间隙;和
音圈,所述音圈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所述音圈具有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磁间隙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第一线圈段内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音圈包括音圈管和缠绕于所述音圈管的音圈线,所述音圈管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所述音圈线沿所述音圈管的轴向方向形成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相邻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线圈段沿所述音圈管周向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音圈管周向的缠绕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路部分和第二磁路部分,所述第一磁路部分与所述第二磁路部分间隙配合,以限定出所述磁间隙,所述音圈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和所述第二磁路部分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和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均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第一华司、磁铁及第二华司,所述第一华司、所述磁铁及所述第二华司沿所述磁间隙的轴向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线圈段与两个所述第一华司和部分所述磁铁对应,所述第二线圈段与两个所述第二华司和部分所述磁铁对应。
在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一华司邻近所述磁间隙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两个所述第二华司邻近所述磁间隙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磁路部分的所述第一华司与所述第二华司邻近所述磁间隙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所述第二磁路部分的所述第一华司与所述第二华司邻近所述磁间隙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磁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2mm~0.5mm;
且/或,所述第一线圈段沿所述磁间隙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倍的所述第一华司的厚度;
且/或,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磁间隙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倍的所述第二华司的厚度;
且/或,所述磁铁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倍所述第一华司或所述第二华司的厚度;
且/或,所述第一华司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华司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扬声器,所述扬声器包括:
上述所述的驱动组件;和
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音圈一端连接,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磁路系统相对且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上述所述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于所述设备壳体。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驱动组件通过在磁路系统设置磁间隙,并将音圈插设于磁间隙内,使得磁路系统在磁间隙内产生较强磁场,从而增大对音圈的驱动力;同时,在音圈上形成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使得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沿磁间隙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且第一线圈段内的电流方向与第二线圈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如此利用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在磁间隙内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感应电动势,使得两个感应电动势会相互抵消,与传统的发声装置相比,在输入相同电流的情况下,本申请可以有效减小失真,提高电声转换效率高,使得主观听感响度更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音圈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驱动组件 16 第二华司
1 磁路系统 2 音圈
11 磁间隙 21 音圈管
12 第一磁路部分 22 音圈线
13 第二磁路部分 221 第一线圈段
14 第一华司 222 第二线圈段
15 磁铁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电子设备的音质要求越来越高,电子设备中的发声器件受到电子设备外观结构的影响,其体积也越来越小。而发声器件作为电子设备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功能性部件,发声器件使用磁路系统来驱动音圈振动,使得发声器件向外辐射更多声音。但是,在相关技术中,发声器件在音圈内通入电流会产生反向电动势,导致发声器件出现失真,降低发声器件的响度和主观听音品质。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驱动组件100。可以理解的,驱动组件100可应用于扬声器中,可通过驱动组件100的音圈2带动扬声器的振膜振动,实现振动发声。扬声器应用于电子设备中,例如音箱、手机、耳机、电脑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驱动组件100包括磁路系统1和音圈2,其中,磁路系统1设有磁间隙11,音圈2插设于磁间隙11内,音圈2具有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沿磁间隙11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且第一线圈段221内的电流方向与第二线圈段222内的电流方向相反。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100的磁路系统1用于形成磁场,通过在磁路系统设置磁间隙11,从而使得磁路系统1在磁间隙11内形成较强磁场,如此将音圈2插入磁间隙11内,使得磁间隙11内较强磁场为音圈2提供驱动力。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磁间隙11内的音圈2与外部电路连接导通,使得音圈2接收到外部变化的交流电信号后,在磁路系统1的磁场力的驱动下做往复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使得音圈2做上下运动。
由于音圈内通入电流会产生反向电动势,反向电动势会阻碍音圈2的振动,如此将驱动组件100应用于扬声器中后,音圈2与振膜连接后,则会导致振膜的振动会受到音圈2形成的反向电动势影响,从而使得扬声器出现失真,降低扬声器的响度和主观听音品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音圈2上设置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使得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沿磁间隙11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并使得第一线圈段221内的电流方向与第二线圈段222内的电流方向相反,如此向音圈2内通入外部变化的交流电信号后,第一线圈段221内的电流方向与第二线圈段222内的电流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在磁间隙11内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感应电动势,使得两个感应电动势会相互抵消,如此在输入相同电流的情况下,可以该驱动组件100有效减小失真,提高扬声器的电声转换效率高,使得主观听感响度更大。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100通过在磁路系统1设置磁间隙11,并将音圈2插设于磁间隙11内,使得磁路系统1在磁间隙11内产生较强磁场,从而增大对音圈2的驱动力;同时,在音圈2上形成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使得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沿磁间隙11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且第一线圈段221内的电流方向与第二线圈段222内的电流方向相反,如此利用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在磁间隙11内产生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感应电动势,使得两个感应电动势会相互抵消,与传统的发声装置相比,在输入相同电流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小失真,提高电声转换效率高,使得主观听感响度更大。同时,将驱动组件100应用于扬声器中,驱动组件100的结构并不会增加或改变原有扬声器的尺寸。
在一实施例中,音圈2包括音圈管21和缠绕于音圈管21的音圈线22,音圈管21插设于磁间隙11内,音圈线22沿音圈管21的轴向方向形成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音圈2呈环形设置,如此将驱动组件100应用于扬声器中时,音圈2的一端与振膜连接后,环形音圈2能够在周向方向上驱动振膜振动,从而提高振膜的振动效果,提高扬声器的声学性能。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音圈2设置为音圈管21和音圈线22,音圈管21呈环形的管状或筒状结构,音圈管21为音圈线22提供安装或支撑基础。音圈管21的材质可以是金属或非金属材质,为了减小音圈2的阻值,音圈管21可选为非金属或不导电的材质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音圈线22可选为导电金属线制成,例如铜线或铝线或其他能够导电的金属线等,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音圈线22沿音圈管21的周向方向进行缠绕以固定在音圈管21上,音圈线22沿音圈管21的轴向方向形成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
可选地,音圈线22可以是一根或多根,在此不做限定。音圈线22为一根时,音圈线22沿音圈管21的周向方向缠绕呈环形线圈,且该环形线圈沿音圈管21的轴向方向延伸且呈间隔排布,也即音圈线22呈螺旋方式缠绕于音圈管21上,此时如图2和图3,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相邻的一端相连接,且第一线圈段221沿音圈管21周向的缠绕方向与第二线圈段222沿音圈管21周向的缠绕方向相反。
可以理解的,当音圈线22为多根时,多根音圈线22可以是并排缠绕,且多根音圈线22的缠绕方向相同,也即都同时从音圈管21的一端缠绕,多根音圈线22的缠绕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一根音圈线22的缠绕方式一致。当多根音圈线22分别从音圈管21的两端分别缠绕时,此时多根音圈线22分别在音圈管21的两端形成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也即多根音圈线22可以同时在音圈管21上沿其轴向方向上形成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或者,多根音圈线22中部分音圈线22在音圈管21上形成第一线圈段221,多根音圈线22中的另外部分音圈线22在音圈管21上形成第二线圈段222,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磁路系统1包括第一磁路部分12和第二磁路部分13,第一磁路部分12与第二磁路部分13间隙配合,以限定出磁间隙11,音圈2插设于磁间隙11内,并与第一磁路部分12和第二磁路部分13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磁路系统1的第一磁路部分12与第二磁路部分13间隙配合,使得第一磁路部分12与第二磁路部分13之间形成磁间隙11。可以理解的,磁路系统1的第一磁路部分12可以是环绕第二磁路部分13设置,例如第一磁路部分12呈一个整体的环形结构,此时第一磁路部分12的内环与第二磁路部分13的外周缘间隔;或者,第一磁路部分12包括多个部分组成,多个部分间隔且环绕第二磁路部分13设置,此时第一磁路部分12的每个部分与第二磁路部分13间隔且相对。
可选地,磁路系统1包括间隔且相对设置的第一磁路部分12和第二磁路部分13,使得第一磁路部分12和第二磁路部分13间隔且相对,以限定出磁间隙11,音圈2插设于磁间隙11内,并与第一磁路部分12和第二磁路部分13间隔。
可以理解的,第一磁路部分12和第二磁路部分13的结构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在此不做限定。如图1所示,第一磁路部分12和第二磁路部分13均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第一华司14、磁铁15及第二华司16,第一华司14、磁铁15及第二华司16沿磁间隙11的轴向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磁路部分12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第一华司14、磁铁15及第二华司16,第二磁路部分13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第一华司14、磁铁15及第二华司16,且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一华司14、磁铁15及第二华司16与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一华司14、磁铁15及第二华司16分别对应且间隔设置,也即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一华司14、磁铁15及第二华司16沿磁间隙11的轴向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一华司14、磁铁15及第二华司16沿磁间隙11的轴向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可以理解的,第一磁路部分12的磁铁15与第二磁路部分13的磁铁15相互之间形成磁场,并形成环形的磁感线,如此使得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一华司14和第二华司16与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一华司14和第二华司16被磁化,从而形成不同极性的磁极。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华司14和第二华司16可选为导磁板,具有聚磁作用,能够对磁铁15产生的磁场具有均匀化效果。可选地,磁铁15可选为永磁铁。可以理解的,磁铁15的形状轮廓与第一华司14和第二华司16的形状轮廓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此不做限定。
如图1所示,音圈2中位于音圈管21上的第一线圈段221与两个第一华司14和部分磁铁15对应,第二线圈段222与两个第二华司16和部分磁铁15对应。可以理解的,音圈管21的两端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华司14之间和两个第二华司16之间。
如此设置,可使得第一线圈段221在磁路系统1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极化后的两个第一华司14的作用下产生第一方向的感应电动势,而第二线圈段222在磁路系统1产生的磁场作用下,极化后的两个第二华司16的作用下产生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感应电动势,此时第一线圈段221的感应电动势与第二线圈段222的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从而使得两个感应电动势会相互抵消,从而在输入相同电流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减小失真,提高电声转换效率高,使得主观听感响度更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两个第一华司14邻近磁间隙11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两个第二华司16邻近磁间隙11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可以理解的,若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一华司14的磁极极性为N极时,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一华司14磁极极性为S极;若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一华司14的磁极极性为S极时,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一华司14磁极极性为N极。
当然,若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二华司16的磁极极性为N极时,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二华司16磁极极性为S极;若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二华司16的磁极极性为S极时,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二华司16磁极极性为N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一华司14与第二华司16邻近磁间隙11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一华司14与第二华司16邻近磁间隙11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可以理解的,若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一华司14的磁极极性为N极时,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二华司16磁极极性为S极;若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一华司14的磁极极性为S极时,第一磁路部分12的第二华司16磁极极性为N极。
当然,若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一华司14的磁极极性为N极时,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二华司16磁极极性为S极;若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一华司14的磁极极性为S极时,第二磁路部分13的第二华司16磁极极性为N极。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定义磁间隙11的宽度为第一磁路部分12与第二磁路部分13之间的间距。可选地,磁间隙11的宽度范围为0.2mm~0.5mm。
可以理解的,将磁间隙11的宽度范围设置在0.2mm~0.5mm范围,如此既可以确保磁路系统1在磁间隙11内产生的磁场强度,同时也确保音圈2在磁间隙11内不受影响。可选地,磁间隙11的宽度为0.2mm、0.3mm、0.4mm、0.5mm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线圈段221沿磁间隙11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倍的第一华司14的厚度。可以理解的,第一线圈段221沿磁间隙11轴向的长度为音圈线22沿音圈管21的轴向方向缠绕线圈的长度,第一华司14的厚度为音圈管21插入磁间隙11方向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线圈段221沿磁间隙11轴向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倍的第一华司14的厚度,从而确保第一线圈段221在磁间隙11内的长度,以确保音圈2中第一线圈段221产生足够的驱动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线圈段222沿磁间隙11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倍的第二华司16的厚度。可以理解的,第二线圈段222沿磁间隙11轴向的长度为音圈线22沿音圈管21的轴向方向缠绕线圈的长度,第二华司16的厚度为音圈管21插入磁间隙11方向的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二线圈段222沿磁间隙11轴向的长度设置为大于或等于2倍的第二华司16的厚度,从而确保第二线圈段222在磁间隙11内的长度,以确保音圈2中第二线圈段222产生足够的驱动力。
可选地,第一华司14的厚度与第二华司16的厚度相同。第一线圈段221沿磁间隙11轴向的长度与第二线圈段222沿磁间隙11轴向的长度相同,如此可确保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一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磁铁15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倍第一华司14或第二华司16的厚度。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可确保磁路系统1中磁铁15能够产生足够的磁场强度,使得第一华司14和第二华司16能够被极化。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组件100中音圈2的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可选为同一根音圈线22缠绕而成,其中在音圈管21的中部,即磁铁15的中部位置,音圈线22进行反向缠绕,即如图2至图3所示,当上音圈线22中第一线圈段221内电流是垂直纸面向外,则第二线圈段222内电流垂直纸面向里。
可以理解的,第一华司14和第二华司16在磁间隙11左右两端的极性相反,即如图1所示,当第一华司14位于磁间隙11左端为S极,位于磁间隙11右端的第一华司14为N极,磁间隙11上端的磁感应线为从右向左,根据左手定则,第一线圈段221产生的驱动力方向向上;第二华司16位于磁间隙11左端为N极,位于磁间隙11右端的第二华司16为S极,磁间隙11下端的磁感应线为从左向右,根据左手定则,第二线圈段222产生的驱动力方向向上。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受力方向一致,同时带动音圈管21上下运动,从而推动振膜向外辐射声音。此种设计,相比较常规扬声器磁路系统,可以在相同功率下,电声转换效率更高,产生更大的响度。
当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向上运动到冲程最高处,此时,常规扬声器设计中,音圈管21会受到振膜的折环和定心支片给的向下的驱动力,促使音圈管21向下移动,但这个时候根据左手定则,音圈2其实是受到向上的驱动力,但在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切割磁感线,音圈线22内就会产生与电流相反的感应电动势,这对于扬声器的工作来说是极其不好,相当于是阻碍振膜的运动,即电声转换效率偏低。但在本申请的方案中,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是联通的,这两个感应电动势会相互抵消,相当于输入的电流可以最大程度用来推动振膜向外发声,即电声转换效率高,主观听感响度更大。此外,没有反电动式的阻碍,主观音质更干净,失真大大减小。同时由于是第一线圈段221和第二线圈段222在磁间隙11内被驱动,响度提升进一步加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扬声器,该扬声器包括上述的驱动组件100和振膜,该驱动组件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扬声器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振膜与驱动组件100的音圈2一端连接,并与驱动组件100的磁路系统1相对且间隔设置。通过设置于磁间隙11内的音圈2接收到外部变化的交流电信号后,在磁路系统1的磁场力的驱动下做往复切割磁力线的运动,使得音圈2做上下运动,并带动振动系统的振膜振动发声。
可以理解的,磁路系统1和振动系统构成扬声器的主体结构,磁路系统1内设有磁间隙11,音圈2插设于该磁间隙11内,当音圈2与外部电源连通,利用音圈2将电能传递至磁路系统1的磁间隙11内,并在磁间隙11产生的磁力线作用下,使得音圈2做上下运动,也即利用磁路系统1产生的磁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从而使得音圈2发生振动。
在本实施例中,振动系统包括振膜和音圈2,振膜具有球顶,球顶与振膜相连,并位于振膜的中心位置,振膜的边缘部可与磁路系统1或外壳连接。通过将球顶连接于振膜的中心位置,使得振膜的边缘部与外壳连接,从而利用球顶提高振膜中心位置的强度。
可以理解的,振膜具有向上凸起或向下凹陷的折环部,球顶与振膜的折环部内侧连接,振膜的折环部外侧与外壳连接,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振膜的折环部可选为向下凹陷的折环部,也即折环部呈具有弹性恢复的U型结构,如此设置,使得振膜在提供较大顺性的基础上,占用了很小的振动辐射面,有效增大了振动发声面积。
在本实施例中,振膜和球顶可采用一体化成型技术加工成一体结构。可以理解的,振膜的平面部分与球顶紧密压合,且振膜的外边沿与外壳耦合在一起,此一体成型的振膜通过外壳连接,三者的一体成型技术保证接触可靠耐用。
在一实施例中,扬声器包括定心支片,定心支片的一端与外壳连接,定心支片的另一端与音圈2连接。可以理解的,定心支片设有内焊盘,音圈2的引线部与内焊盘焊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定心支片,从而利用定心支片有效避免音圈2在振动过程中出现的摆动限定,同时利用定心支片实现音圈2与外部电路连接导通。可以理解的,定心支片可以是一个整体结构,也可以包括多个。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上述的扬声器,扬声器设于设备壳体。该扬声器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音箱、手机、耳机、电脑等,设备壳体可以是音箱、手机、耳机、电脑等的外壳或壳体,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驱动组件,应用于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包括:
磁路系统,所述磁路系统设有磁间隙;和
音圈,所述音圈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所述音圈具有第一线圈段和第二线圈段,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磁间隙的轴向方向依次排布,且所述第一线圈段内的电流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段内的电流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音圈包括音圈管和缠绕于所述音圈管的音圈线,所述音圈管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所述音圈线沿所述音圈管的轴向方向形成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圈段和所述第二线圈段相邻的一端相连接,且所述第一线圈段沿所述音圈管周向的缠绕方向与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音圈管周向的缠绕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路系统包括第一磁路部分和第二磁路部分,所述第一磁路部分与所述第二磁路部分间隙配合,以限定出所述磁间隙,所述音圈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并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和所述第二磁路部分间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和所述第二磁路部分均包括依次层叠放置的第一华司、磁铁及第二华司,所述第一华司、所述磁铁及所述第二华司沿所述磁间隙的轴向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所述第一线圈段与两个所述第一华司和部分所述磁铁对应,所述第二线圈段与两个所述第二华司和部分所述磁铁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华司邻近所述磁间隙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两个所述第二华司邻近所述磁间隙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路部分的所述第一华司与所述第二华司邻近所述磁间隙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所述第二磁路部分的所述第一华司与所述第二华司邻近所述磁间隙一端的磁极极性相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间隙的宽度范围为0.2mm~0.5mm;
且/或,所述第一线圈段沿所述磁间隙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倍的所述第一华司的厚度;
且/或,所述第二线圈段沿所述磁间隙轴向的长度大于或等于2倍的所述第二华司的厚度;
且/或,所述磁铁的厚度大于或等于4倍所述第一华司或所述第二华司的厚度;
且/或,所述第一华司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华司的厚度。
9.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驱动组件;和
振膜,所述振膜与所述驱动组件的音圈一端连接,并与所述驱动组件的磁路系统相对且间隔设置。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壳体和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扬声器,所述扬声器设于所述设备壳体。
CN202220339584.5U 2022-02-18 2022-02-18 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6775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9584.5U CN216775019U (zh) 2022-02-18 2022-02-18 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39584.5U CN216775019U (zh) 2022-02-18 2022-02-18 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5019U true CN216775019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6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39584.5U Active CN216775019U (zh) 2022-02-18 2022-02-18 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50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25650U (zh) 压电陶瓷双频耳机结构
CN109068244B (zh) 电磁激励器以及屏幕发声装置
CN101924974B (zh) 扬声器
JP4875733B2 (ja) 可動磁石型スピー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901735B (zh) 发声器及包括该发声器的电子产品
CN216391402U (zh) 扬声器
US20080137902A1 (en) Highly elongated loudspeaker and motor
CN115119115B (zh)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WO2021258653A1 (zh) 扬声器和耳机
CN110740409B (zh) 一种电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CN114363778A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US20200314548A1 (en) Speaker
CN110418259B (zh) 发声装置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116349247A (zh) 由单个永磁体和一个或多个音圈驱动的扁平扬声器
CN114466288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6775019U (zh) 驱动组件、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109587609B (zh) 发声装置
CN203747992U (zh) 低功率小型低频扬声器
CN210609691U (zh) 激光焊接弹片结构的微型扬声器
CN114866921A (zh) 发声器件和音频设备
CN210725309U (zh) 扬声器
CN211531307U (zh) 一种扬声器
CN114466289B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02873048U (zh) 微型扬声器及其振动结构
CN114745640B (zh) 音频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