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3702U - 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3702U
CN216773702U CN202220371309.1U CN202220371309U CN216773702U CN 216773702 U CN216773702 U CN 216773702U CN 202220371309 U CN202220371309 U CN 202220371309U CN 216773702 U CN216773702 U CN 2167737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jack
connector assembly
clamping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7130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chao Dianlian Technology Zhejia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Jianchao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Jianchao Conne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Jianchao Conne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7130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37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37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37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壳体中设置有若干个插孔,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插孔相同数量的导电端子和导电插片,每个导电端子均从插孔的一侧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孔中并与插孔配合卡接,每个导电插片均与电路板固定并与电路板电连接,每个导电插片均从插孔的另一侧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孔中并与对应位置上的导电端子接触导电,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导电插片与壳体之间均设置有卡接结构,每个卡接结构均用于卡紧导电插片和壳体以避免导电插片脱离壳体;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由壳体和导电端子构成的连接器本体与导电插片配合插接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Description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电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连接器组件是常用的导电器件,连接器组件包括连接器本体和用于与连接器本体配合插接的导电插片,连接器本体包括壳体和安装在壳体内部的若干个导电端子,每个导电端子的一端均分别用于与其中一根导线电连接,导电插片则用于固定在电路板上,且每个导电插片均用于与位于壳体中的其中一个导电端子配合插接,当每个导电插片与对应的导电端子配合插接后,每个导电插片均可与对应位置上的导电端子实现电连接,然而在目前市面上的连接器组件中,在导电插片与连接器本体配合插接后,当导线受到拉扯时,连接器本体容易出现脱离导电插片的情况,从而会影响连接器本体与导电插片配合插接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器组件,其能够提高由壳体和导电端子构成的连接器本体与导电插片配合插接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壳体中设置有若干个插孔,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插孔相同数量的导电端子和导电插片,每个导电端子均从插孔的一侧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孔中并与插孔配合卡接,每个导电插片均与电路板固定并与电路板电连接,每个导电插片均从插孔的另一侧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孔中并与对应位置上的导电端子接触导电,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导电插片与壳体之间均设置有卡接结构,每个卡接结构均用于卡紧导电插片和壳体以避免导电插片脱离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卡接结构均包括设置在导电插片的外壁上的凸出部,壳体上设置有用于与凸出部一一配合卡接的卡槽;通过采用这种卡接结构后,在位于电路板上的每个导电插片均与对应位置上的插孔配合插接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导电插片上的凸出部均能够与所在侧的卡槽配合卡接,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导电插片出现脱离壳体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导电端子上均设置有弹扣,每个插孔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卡台,每个弹扣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台配合卡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每个导电端子均装配到对应位置上的插孔中后,位于每个导电端子上的弹扣均能够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台配合卡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导电端子出现脱离壳体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导电端子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导线固定的固定部,每个固定部均包括设置在导电端子上的线槽以及位于线槽两侧的夹片,线槽用于供导线的线芯嵌入,夹片被折弯后用于将线芯压紧在线槽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导线的线芯嵌入到线槽中并折弯夹片以使夹片夹紧位于线槽中的线芯后,导线的线芯能够可靠地与导电端子固定在一起,且导线与导电端子之间能够可靠地实现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其中,线槽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沿线槽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凹槽,每道凹槽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其中一个夹片的内壁上;通过在线槽的内壁上设置若干道凹槽且每道凹槽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其中一个夹片的内壁上,这样一来,在夹片将线芯夹紧在线槽中后,能够增大线芯与线槽的内壁以及线芯与夹片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线芯出现脱离线槽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每个导电端子的两侧均设置有压片,位于每个导电端子两侧的压片被折弯后用于将导线压紧在对应位置上的导电端子上;通过在每个导电端子的两侧均设置压片后,在压片被折弯并将压片压紧在导电端子上后,能够进一步避免导线出现脱离导电端子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其中,壳体的外底部上设置有凹陷;通过在壳体的外底部上设置凹陷后,在壳体与导电插片插拔时,能够增大手指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也即能够更容易的将壳体与导电插片配合插接,或更容易地将壳体从导电插片上拔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导电插片与壳体之间均设置卡接结构后,每个卡接结构均能够卡紧导电插片和壳体以避免导电插片脱离壳体,即能够提高由壳体和导电端子构成的连接器本体与导电插片配合插接后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部分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导电端子与壳体配合卡接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1,壳体1中设置有若干个插孔11,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插孔11相同数量的导电端子2和导电插片3,每个导电端子2均从插孔11的一侧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孔11中并与插孔11配合卡接,每个导电插片3均与电路板4固定并与电路板4电连接,每个导电插片3均从插孔11的另一侧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孔11中并与对应位置上的导电端子2接触导电,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导电插片3与壳体1之间均设置有卡接结构,每个卡接结构均用于卡紧导电插片3和壳体1以避免导电插片3脱离壳体1。
每个卡接结构均包括设置在导电插片3的外壁上的凸出部31,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凸出部31一一配合卡接的卡槽12;通过采用这种卡接结构后,在位于电路板上的每个导电插片均与对应位置上的插孔配合插接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导电插片上的凸出部均能够与所在侧的卡槽配合卡接,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导电插片出现脱离壳体的情况。
每个导电端子2上均设置有弹扣21,每个插孔1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卡台111,每个弹扣21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台111配合卡紧;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每个导电端子均装配到对应位置上的插孔中后,位于每个导电端子上的弹扣均能够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台配合卡紧,这样一来,能够有效避免导电端子出现脱离壳体的情况。
每个导电端子2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导线固定的固定部22,每个固定部22均包括设置在导电端子2上的线槽221以及位于线槽221两侧的夹片222,线槽221用于供导线的线芯嵌入,夹片222被折弯后用于将线芯压紧在线槽221上;通过采用这种结构后,在导线的线芯嵌入到线槽中并折弯夹片以使夹片夹紧位于线槽中的线芯后,导线的线芯能够可靠地与导电端子固定在一起,且导线与导电端子之间能够可靠地实现电连接。
线槽22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沿线槽22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凹槽223,每道凹槽223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其中一个夹片222的内壁上;通过在线槽的内壁上设置若干道凹槽且每道凹槽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其中一个夹片的内壁上,这样一来,在夹片将线芯夹紧在线槽中后,能够增大线芯与线槽的内壁以及线芯与夹片的内壁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有效避免线芯出现脱离线槽的情况。
每个导电端子2的两侧均设置有压片23,位于每个导电端子2两侧的压片23被折弯后用于将导线压紧在对应位置上的导电端子2上;通过在每个导电端子的两侧均设置压片后,在压片被折弯并将压片压紧在导电端子上后,能够进一步避免导线出现脱离导电端子的情况。
壳体1的外底部上设置有凹陷13;通过在壳体的外底部上设置凹陷后,在壳体与导电插片插拔时,能够增大手指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也即能够更容易的将壳体与导电插片配合插接,或更容易地将壳体从导电插片上拔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连接器组件,包括由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中设置有若干个插孔(11),所述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插孔(11)相同数量的导电端子(2)和导电插片(3),每个所述导电端子(2)均从插孔(11)的一侧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孔(11)中并与插孔(11)配合卡接,每个所述导电插片(3)均与电路板(4)固定并与电路板(4)电连接,每个所述导电插片(3)均从插孔(11)的另一侧插入在对应位置上的插孔(11)中并与对应位置上的导电端子(2)接触导电,其特征在于:位于最外侧的两个所述导电插片(3)与所述壳体(1)之间均设置有卡接结构,每个所述卡接结构均用于卡紧导电插片(3)和壳体(1)以避免导电插片(3)脱离所述壳体(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卡接结构均包括设置在导电插片(3)的外壁上的凸出部(31),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于与凸出部(31)一一配合卡接的卡槽(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端子(2)上均设置有弹扣(21),每个所述插孔(11)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卡台(111),每个所述弹扣(21)均与对应位置上的卡台(111)配合卡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端子(2)上均设置有用于与导线固定的固定部(22),每个所述固定部(22)均包括设置在导电端子(2)上的线槽(221)以及位于所述线槽(221)两侧的夹片(222),所述线槽(221)用于供导线的线芯嵌入,所述夹片(222)被折弯后用于将线芯压紧在线槽(2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221)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道沿线槽(221)的长度方向分布的凹槽(223),每道所述凹槽(223)的两端均分别延伸至其中一个夹片(222)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端子(2)的两侧均设置有压片(23),位于每个所述导电端子(2)两侧的压片(23)被折弯后用于将导线压紧在对应位置上的导电端子(2)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外底部上设置有凹陷(13)。
CN202220371309.1U 2022-02-23 2022-02-23 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2167737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309.1U CN216773702U (zh) 2022-02-23 2022-02-23 连接器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71309.1U CN216773702U (zh) 2022-02-23 2022-02-23 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3702U true CN216773702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68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71309.1U Active CN216773702U (zh) 2022-02-23 2022-02-23 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37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1722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flexible connecting strips of a film circuitry and a main circuit board
TWM320773U (en) Hook and connector with the hook
CN219247035U (zh) 双口连接器
US4445742A (en) Electrical cable connector
EP1215766B1 (en) Electric connector
CN216773702U (zh) 连接器组件
CN211743475U (zh) 电连接器的舌板补强结构及Type-C连接器
US6540535B1 (en) Socket connector having resilient element for increasing contact force to inserted plug
JP2002222392A5 (zh)
CN213026772U (zh) 一种具备防呆结构的ffc排线
CN211907762U (zh) 电连接器
JP3059965B1 (ja) ケ―ブル圧接用コネクタの接続構造
CN217387641U (zh) 连接器
CN218005271U (zh) 漆包线接线端子
CN219246979U (zh) 连接器导电接触结构
JP2601193Y2 (ja) 差込形接続端子
CN214099987U (zh) 连接器端子、连接器及电机
CN108346879B (zh) 开放式usb插座
CN220042330U (zh) 具有抗塑性形变结构的导电插接端子
CN218004734U (zh) 接触器低压模块和接触器
CN219979447U (zh) 一种电流继电器保险片连接装置
CN215645097U (zh) 一种与pcb板直接插装的连接器
CN218242453U (zh) 接插结构、公头接插件、母头接插件及接插装置
CN215343091U (zh) 一种连接端子及插座连接器
CN217087028U (zh) 连接器用导电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58, Guangming North Road, Simen Town,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chao Dianlian Technology (Zhejia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58, Guangming North Road, Simen Town, Yuyao City,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INGBO JIANCHAO CONNEC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