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70292U - 一种全热交换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全热交换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0292U
CN216770292U CN202122799208.2U CN202122799208U CN216770292U CN 216770292 U CN216770292 U CN 216770292U CN 202122799208 U CN202122799208 U CN 202122799208U CN 216770292 U CN216770292 U CN 216770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d water
heat exchanger
plate
hot water
exchange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9920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穗江
梁大化
马从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acro Gas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9920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0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0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0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的换热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体内还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板、换热支架、第二金属板,上压板与第一金属板密封组成第一冷水腔,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5将换热支架夹持在内密封组成热水腔,第二金属板与下压板密封组成第二冷水腔,所述第一冷水腔、热水腔、第二冷水腔均设置有进出口。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换热效率高、成本低,适用于家用产品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全热交换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应用于家电产品如净水器用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又叫热交换技术,是利用两种不同温度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使一种介质降温,另一种介质升温,以满足各自的需要,实现节约能源、热能回收再利用的目的。现有的热交换技术有很多,按结构主要归结为管壳式和板式。管壳式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板式换热器是由一系列具有一定波纹形状的金属片叠装而成的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各种板片之间形成薄矩形通道,通过板片进行热量交换。
现有换热器的方案主要应用在化工、石油、电力、造船、供热、冶炼等工业方面,换热器体积大,成本高,而且材料多为金属材料,采用焊接方式对换热器进行固定及密封,若用于净水器,在食品安全方面风险较大,对家电产品的实用性不大。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01821459.2、申请公布号为CN1483135A、申请日为2001.12.26、申请公布日为 2018.04.13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层状热交换器,例如用作机动车冷却器用的层状热交换器。为了在热交换器中设置用于改变呈之字形流经流体回路的流体的流动方向的弯头部分,用于制造交换器的金属板在分隔脊的上端或者下端设置有用于形成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的凹陷部分,该凹陷部分具有横截面为圆弧形的底壁。扁平管部分的前、后上部箱体部分或者其前、后下部箱体部分通过流体流动方向改变通道保持彼此相通,该通道具有大致为圆形的横截面并由彼此相对的凹陷部分形成。弯头部分减小了因为流体内部压力而在其上产生的应力集中,并提高了对压力的抵抗性,以有效地防止箱体侧壁破裂,因此可以减小制造热交换器的金属板的厚度,因为板厚减小可降低成本,并确保提高了热交换效率。然而,其热交换效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体积还待进一步改进。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全部内容均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积小巧,成本低,适用于家用产品的全热交换器。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的换热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体内还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板、换热支架、第二金属板,上压板与第一金属板密封组成第一冷水腔,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将换热支架夹持在内密封组成热水腔,第二金属板与下压板密封组成第二冷水腔,所述第一冷水腔、热水腔、第二冷水腔均设置有进出口。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说明,所述依次设置的上压板、第一金属板、换热支架、第二金属板、上压板之间均通过硅胶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支架内,或者上压板和/或下压板内设置有若干纵向排布的横向栅格,每间隔一个栅格与换热支架、或者上压板和/或下压板的同一侧内壁设置间隙,从而使内部形成弯曲的水流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栅格为直线形或为波浪形栅格。
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结构,二者之间设置有螺钉或者锁扣连接成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塑胶件与金属板结合起来,使换热器装置的体积更加小巧,降低了成本,更加符合家电产品的需求。
2、本发明通过硅胶、螺钉等方式进行密封,避免了焊接工艺,更易满足食品卫生要求。
3、本全热交换器利用两块金属板把热水进行双面换热,增加了热传递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外观结构示意图。
其中:
Figure DEST_PATH_503277DEST_PATH_IMAGE00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热交换器,是由上压板1、第一金属板2、换热支架3、下压板4、第二金属板5等零件组成,上压板1、换热支架3、下压板4为框型结构,全热交换器内部形成密封的三个腔体:热水腔7、第一冷水腔6、第二冷水腔8,其中第一冷水腔6是由上压板1与第一金属板2密封组成,它们通过硅胶密封。热水腔7是由第一金属板2、换热支架3和第二金属板5密封组成,也是由硅胶进行密封;第二冷水腔8是由第二金属板5与下压板4密封组成,通过硅胶密封。第一冷水腔、热水腔与第二冷水腔通过硅胶、螺钉或者锁扣等方式连接成一个整体,防止腔体之间的串水问题。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上压板1、换热支架3、下压板4内设置有若干纵向排布的横向栅格,栅格每间隔一个栅格间隔与其同一内侧板壁或架壁设置间隙,从而使内部形成弯曲的水流结构,增加换热效率,本实施例中,栅格为直线形。当然,可以只在换热支架3内设置栅格,上压板1和下压板4内不设置,或者只在上压板1和下压板4其中之一中设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压板设置的第一冷水进水口9与第一冷水出水口、下压板4上所设置的第二冷水进水口11与第二冷水出水口14、换热支架3上所设置的热水进水口10与热水出水口13均对角线相对设置,且所有进水口在同一侧,所有出水口在相对的另一侧。
在上述实施例中,其上压板1、下压板4具体的固定方式包括在上压板1、下压板4侧边的相对位置设置有凸耳,凸耳上设置螺孔,通过螺钉穿过上下凸耳的螺孔来进行固定,在凸耳长边缘每一边间隔距离设置有一对。
本实用新型的全热交换器工作原理如下,在第一冷水腔内,冷水或者其他介质通过第一冷水进水口9进入腔体,再从第一冷水出水口12流出;第二冷水腔内,冷水或者其他介质由第二冷水进水口11进入腔体,再从第二冷水出水口14流出;热水腔内,热水从热水进水口10进入腔体,再从热水出水口13流出。此全热交换器利用第一金属板与第二金属板把热水腔内的热量转移到第一冷水腔和第二冷水腔内,完成热量的转移。
实施例二。
如图4、图5、图6所示,与上一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1、间隔横向排布的栅格为波浪形栅格,热水进水口10和热水出水口13的设置方向与第二冷水出水口14、第二冷水进水口11的方向相反,第二冷水出水口14、第二冷水进水口11与第一冷水出水口12、第一冷水进水口9的水流方向相同,这样更有利于使内部形成弯曲的水流结构,增加换热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项及其等同物限定之。具体实施方式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

Claims (10)

1.一种全热交换器,包括上压板、下压板和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的换热腔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体内还依次设置有第一金属板、换热支架、第二金属板,上压板与第一金属板密封组成第一冷水腔,第一金属板和第二金属板将换热支架夹持在内密封组成热水腔,第二金属板与下压板密封组成第二冷水腔,所述第一冷水腔、热水腔、第二冷水腔均设置有进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依次设置的上压板、第一金属板、换热支架、第二金属板、上压板之间均通过硅胶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支架内,或者上压板和/或下压板内设置有若干纵向排布的横向栅格,每间隔一个栅格与换热支架、或者上压板和/或下压板的同一侧内壁设置间隙,从而使内部形成弯曲的水流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为直线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格为波浪形栅格。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压板与下压板之间还设置有固定结构,二者之间设置有螺钉或者锁扣连接成一个整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在上压板、下压板侧边的相对位置设置有凸耳,凸耳上设置螺孔,通过螺钉穿过上下凸耳的螺孔来进行固定,在凸耳长边缘每一边间隔距离设置有一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出口为上压板所设置的第一冷水进水口与第一冷水出水口、下压板上所设置的第二冷水进水口与第二冷水出水口、换热支架上所设置的热水进水口与热水出水口;所述第一冷水进水口与第一冷水出水口、第二冷水进水口与第二冷水出水口、热水进水口与热水出水口均为对角线相对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有进水口在同一侧,所有出水口在相对的另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水出水口、第二冷水进水口与第一冷水出水口、第一冷水进水口的水流方向相同,热水进水口和热水出水口的设置方向与第二冷水出水口、第二冷水进水口的方向相反。
CN202122799208.2U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全热交换器 Active CN216770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9208.2U CN216770292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全热交换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99208.2U CN216770292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全热交换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0292U true CN216770292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62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99208.2U Active CN216770292U (zh) 2021-11-15 2021-11-15 一种全热交换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02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654450B (zh)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成组箱
WO2018064916A1 (zh) 电池冷却换热器
WO2018006740A1 (zh) 电池冷却换热器
CN208889811U (zh) 液冷板及安装其的电池模组
CN212342696U (zh) 一种具有增大电池模组冷却面积的口琴管结构液冷板
JP2001121947A (ja) 空調システム用熱交換装置
CN202188782U (zh) 蜂窝束管式热交换器
CN216770292U (zh) 一种全热交换器
CN102226655B (zh) 蜂窝束管式热交换器及其制造工艺
CN210040305U (zh) 水冷电池箱体
CN110890605A (zh) 一种可双面工作的双侧截面渐缩式液冷板
CN205537257U (zh) 一种含错排热管阵列的板式换热器
CN216558438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115117514A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11204985U (zh) 拼接型高效换热器
CN211702804U (zh) 一种微通道散热器
CN206131825U (zh) 一种高效板式换热器
CN21888730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包微通道水冷板
CN217764585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07019536U (zh) 一种板式换热型石墨烯电采暖器用换热板片
CN206364660U (zh) 一种发电机冷却器
CN211261873U (zh) 一种方便更换的换热器芯体
CN216645016U (zh) 换热管组件及集成式换热器
CN213578881U (zh) 一种新型螺旋板式换热器
CN210296566U (zh) 冷却板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