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3365U -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3365U
CN216763365U CN202220423114.7U CN202220423114U CN216763365U CN 216763365 U CN216763365 U CN 216763365U CN 202220423114 U CN202220423114 U CN 202220423114U CN 216763365 U CN216763365 U CN 216763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conveying
conveying belt
conveyor
pack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2311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智
翟锦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Tuohua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Tuohua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Tuohua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Tuohua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2311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3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3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33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rting Of Articles (AREA)
  • Control Of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该单件分离系统至少包括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其中,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位于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下方,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与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具有预设落差,用于分离重叠输送的包裹;第二输送方向与第一输送方向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用于将并排输送的包裹调整为前后输送。本实用新型通过相邻传输带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提升分拣系统的分拣效果,简化分拣系统结构,有效减少单件分离系统中包裹重叠输送和包裹并排输送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分拣设备领域,进一步地涉及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
背景技术
在现代快递及物流自动化系统中,自动分拣设备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单件分离设备在自动分拣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一堆随机堆放的快递包裹或者物品分隔成单件、拉开合适的间距、并且排列成行输送给后续的设备,以便进行自动识别、称量、分拣等自动化作业。
但现有技术中,多数分拣设备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且由于自动分拣设备体积偏大,导致对设备安装场地要求较高,进一步增加了前期成本投入。此外,在包裹量大、包裹大小不一的情况下,容易出现包裹重叠和包裹并排运输的情况,导致分拣难度增加。
综上所述,需要对现有的分拣设备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升分拣系统的分拣效果,简化分拣系统结构,有效减少单件分离系统中包裹重叠输送和包裹并排输送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包括:第一传输带,具有第一输送方向;第二传输带,具有第二输送方向;其中,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具有预设落差,用于分离重叠输送的包裹;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方向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用于将并排输送的包裹调整为前后输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单件分离系统还包括: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输带至第一输送速度;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输带至第二输送速度;若干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传输带表面前后相邻输送的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的原始间距、及位置信息;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原始间距、及位置信息,调节所述第一输送速度和/或第二输送速度,以使所述第一包裹和所述第二包裹的间距等于预设间距。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干所述传感器包括:若干第一传感器,装设于所述第一传输带;若干第二传感器,装设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其中,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原始间距小于预设间距,且随后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包裹掉落至所述第二传输带时,所述第一输送速度降低至小于第二输送速度,或所述第二输送速度提升至大于所述第一输送速度,直至所述原始间距增加至预设间距;或直至所述第二包裹掉落至所述第二传输带后,根据所述第二包裹与其后续相邻包裹的间距及位置信息,重新调整所述第一输送速度和/或第二输送速度;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检测到所述原始间距大于预设间距,且随后所述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第一包裹掉落至所述第二传输带时,所述第一输送速度提升至大于第二输送速度,或所述第二输送速度降低至小于所述第一输送速度,直至所述原始间距减小至预设间距;或直至所述第二包裹掉落至所述第二传输带后,根据所述第二包裹与其后续相邻包裹的间距及位置信息,重新调整所述第一输送速度和/或第二输送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感器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至少装设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和/或所述第二传感器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至少装设于所述第二传输带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出料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单件分离系统还包括:第三传输带,具有第三输送方向;其中,所述第三传输带的入料端位于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三传输带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出料端具有预设落差,用于分离重叠输送的包裹;所述第三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方向具有第二预设夹角,用于将并排输送的包裹调整为前后输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相同侧,以使所述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带和所述第三传输带呈回旋形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相反侧,以使所述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带和所述第三传输带呈Z字型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搭接在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侧挡板边缘。
一种分拣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系统,还包括:进料传输带,所述进料传输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入料端连接,用于批量输入包裹;出料传输带,用于将所述单件分离系统排列后的包裹输出至后续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料传输带和所述出料传输带同向设置,且所述进料传输带的出料端位于所述出料传输带的入料端的上方,之间预设有所述单件分离系统的装设空间;所述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和第三传输带首位相连,由高到低依次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入料端位于所述进料传输带的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三传输带的出料端位于所述出料传输带的入料端的上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该分拣设备还包括:第四传输带,与所述出料传输带水平设置,且所述第四传输带、所述进料传输带和所述出料传输带位于同一竖直面;其中,所述第四传输带入料端位于所述第三传输带的出料端,所述第四传输带的出料端与所述出料传输带的入料端相连接,且第三传输带垂直于所述第四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带垂直于所述第三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垂直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和所述进料传输带。
一种分拣方法,适用于以上任一所述的分拣设备,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第一传感器检测第一传输带表面前后相邻输送的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的原始间距;
步骤二:通过第一传感器和/或第二传感器检测所述第一包裹已到达第二传输带、而第二包裹未到达第二传输带的时间段;
步骤三:通过比对原始间距与预设间距的差值,调节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的传输速度,直至所述第一包裹和所述第二包裹的间距等于预设间距,或所述第一包裹和所述第二包裹离开第一传输带;
步骤四:所述第一传输带根据所述第二包裹之后的包裹间距重新调整传输速度,所述第二传输带根据所述第二包裹之前的包裹间距重新调整传输速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三包括:
若所述原始间距大于预设间距,则第一传输带加速,和/或第二传输带减速或暂停;
若所述原始间距小于预设间距,则第一传输带减速或暂停,和/或第二传输带加速;
若所述原始间距等于预设间距,则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保持原传输速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至少一条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设于第一传输带出料端的下方,使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与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具有预设落差。进而使在相互重叠的包裹由第一传输带进入第二传输带的过程中,受重力和惯性影响使其掉落到第二传输带表面的不同位置,使其相互分离;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装设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的过程中,使第二传输带的第二输送方向与第一传输带的第一输送方向具有第一预设夹角,以使第一传输带表面并排输送的包裹到达第二传输带后,包裹的位置变为先后排列,将并排输送的包裹调整为前后输送;
3、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传感器检测包裹的间距和位置并发送至控制器,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器计算并控制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调节传输带输送速度,以使相邻包裹在由第一传输带完全进入第二传输带的过程中,调节两包裹之间的间距,使其达到预设间距;
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二传输带的输出端进一步增设第三传输带,使单件分离系统所输送的包裹可进行二次分离,进一步降低包裹重叠和并排输送的现象,使相邻包裹等距输送;
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和第三传输带首位相连,由高到低依次水平设置在进料传输带的出料端和出料传输带的入料端之间,可有效消除进料传输带表面重叠输送和并排输送的包裹,且调整相邻包裹的间距;
6、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将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第三传输带和第四传输带首位相连,由高到低依次水平设置在进料传输带的出料端和出料传输带的入料端之间,可有效消除进料传输带表面重叠输送和并排输送的包裹,调整相邻包裹的间距;另一方面,将进料传输带和出料传输带线形摆放、传输带由高到低两两垂直,回旋形设置,可减小分拣设备的整体宽度,降低设备的占地面积;
7、本实用新型通过传感器检测相邻包裹被相邻传输带(例如:第一传输带和第二传输带、第二传输带和第三传输带、第三传输带和第四传输带)分隔开的时间间隙,控制器再将相邻包裹的间隔和位置信息准确转化为相邻传输带的速度控制信号,以在上述时间间隙内完成包裹间距的调节。构思巧妙、结构简单且准确性高。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单件分离系统的一种实施例;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件分离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左回旋设置);
图4是图3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单件分离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右回旋设置);
图7是本实用新型单件分离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Z字型设置);
图8是图7的主视图;
图9是图7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单件分离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直线型设置);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分拣设备的一种实施例;
图12是图11的主视图;
图13是图11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分拣方法的一种实施例;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分拣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分拣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
附图标号说明:
单件分离系统100;
第一传输带110,第一输送方向111,第一驱动器112;
第二传输带120,第二输送方向121,第二驱动器122,第一预设夹角123;
第三传输带130,第三输送方向131,第三驱动器132,第二预设夹角133;
第四传输带140;
传感器150,第一传感器151,第二传感器152;
挡板160;预设落差170;
分拣设备200,进料传输带210,出料传输带220;
包裹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件分离系统100,如图1至图10,上述单件分离系统100包括连续设置的第一传输带110和第二传输带120,该第一传输带110具有第一输送方向111、第二传输带120具有第二输送方向121。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传输带110和第二传输带120以及其它实施例中传输带既可以为皮带传输带,也可以为滚轮传输带,或者现有技术中其他类型的传输带。而第一输送方向111和第二输送方向121指的是第一传输带110和第二传输带120各自的整体输送方向,在多数情况下第一输送方向111或第二输送方向121与第一传输带110和第二传输带120的长度方向一致。但在个别少数情况下,由于传输带表面具有多组不同方向的子传输带,此时传输带的输送方向指的是该传输带的整体输送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说明不同传输带之间的位置关系及控制逻辑,在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所限定的第一传输带110、第二传输带120、第三传输带130或第四传输带140,均不具有唯一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满足对应实施例规定的前提下,以上传输带可指代单件分离系统中的任意一组传输带。类似地,在本实施例及后续实施例中所限定的第一包裹或第二包裹,仅表示具有特定相互关系的一组包裹,同样不具有唯一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以上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可表示单件分离系统所输送的任意一组前后相邻、左右并排或相互重叠的包裹。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传输带120的入料端位于第一传输带110的出料端下方,第二传输带120的入料端与第一传输带110的出料端具有预设落差170,用于分离重叠输送的包裹300。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二传输带120的入料端设于第一传输带110出料端的下方,使第二传输带120的入料端与第一传输带110的出料端具有预设落差170。进而使在相互重叠的包裹300由第一传输带110进入第二传输带120的过程中,受重力和惯性影响使其掉落到第二传输带120表面的不同位置,达到使相互重叠的包裹300相分离的技术效果。
第二输送方向121与第一输送方向111具有第一预设夹角123,用于将并排输送的包裹300调整为前后输送。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装设第一传输带110和第二传输带120的过程中,使第二传输带120的第二输送方向121与第一传输带110的第一输送方向111具有第一预设夹角123,以使第一传输带110表面并排输送的包裹300先后到达第二传输带120,以改变包裹300的位置,以实现将并排输送的包裹300调整为前后输送的技术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预设落差170可根据同一批次待分拣包裹300的平均大小进行调节,为确保分拣效果上述预设落差170优选不低于大多数包裹300的最高高度。例如,大多数分拣包裹的最高高度不超过20厘米,则可令预设落差170大于20厘米。此外,上述第一预设夹角123以及其它实施例中的第二预设夹角133,均指两相邻传输带对接处的夹角。且如图5和图9所示,上述第一预设夹角123或第二预设夹角133优选为直角;如图10所示,第一预设夹角123或第二预设夹角133也包括平角。
具体地,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传输带110和第二传输带120,以及后续实施例中的第三传输带130和第四传输带140,均优选由支架、传输皮带、挡板160、伺服电机、控制器和传感器150组成。
其中,支架起支撑作用,并将传输皮带支撑至指定高度;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和传感器150组成闭环伺服系统,用于控制传输皮带的速度实现包裹300分拣,传感器150可装设于传输皮带两侧的挡板160内侧;挡板160装设于传输皮带的两侧和入料端的一侧,而在传输皮带的出料端远离入料端的一侧未装设挡板160,便于输送出包裹300。上述挡板160不仅具有一定的高度,并且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在第一传输带110和第二传输带120的连接处、第二传输带120和第三传输带130的连接处以及第三传输带130和第四传输带140的连接处,均由当前传输皮带的出料端搭接在相邻下游传输皮带入料端的挡板160上边缘。当相邻传输带呈线形设置时,当前传输皮带的出料端搭接在相邻下游传输皮带入料端远离出料端一侧的挡板160上边缘;当相邻传输带呈回旋型或Z字型设置时,当前传输皮带的出料端搭接在相邻下游传输皮带入料端两侧挡板160上边缘。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2,上述单件分离系统100还包括第一驱动器112、第二驱动器122、若干传感器150和控制器。其中,第一驱动器112用于驱动第一传输带110至第一输送速度;第二驱动器122用于驱动第二传输带120至第二输送速度。若干传感器150用于检测第一传输带110表面前后相邻输送的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的原始间距、及位置信息。控制器与传感器150、第一驱动器112和第二驱动器122通信连接,并通过上述原始间距、及位置信息,调节第一输送速度和/或第二输送速度,以使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的间距等于预设间距。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传输带110及第二传输带120的结构功能类似,第三传输带130具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三驱动器132,第四传输带140具有与控制器通信连接的第四驱动器。各传输带具有独立运行的能力,且相邻传输带的输送速度根据传感器150的反馈信号受控制器统一调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150包括装设于每段传输带上的传感器阵列,即装设于第一传输带110的若干第一传感器151,装设于第二传输带120的若干第二传感器15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传感器150可以是红外对射式传感器、反射式红外传感器、散射式红外传感器、摄像头、或者深度相机等。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均以红外对射式传感器为例来说明。
第一传感器151和第二传感器152的工作原理包括:当第一传感器151检测到原始间距小于预设间距,且随后第一传感器151或第二传感器152检测到第一包裹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时,第一输送速度降低至小于第二输送速度,或第二输送速度提升至大于第一输送速度,直至原始间距增加至预设间距。此时,如果第二包裹后面还有与其相邻包裹,则第一传感器151继续检测第二包裹与其后续相邻包裹的间距,并反馈控制器重新调整第一输送速度和第二输送速度,依次类推。
当第一传感器151检测到原始间距大于预设间距,且随后第一传感器151或第二传感器152检测到第一包裹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时,第一输送速度提升至大于第二输送速度,或第二输送速度降低至小于第一输送速度,直至原始间距减小至预设间距,第一输送速度与第二输送速度调整为相同速度。同理,如果第二包裹后面还有与其相邻包裹,则第一传感器151继续检测第二包裹与其后续相邻包裹的间距,并反馈控制器重新调整第一输送速度和第二输送速度,依次类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传感器151沿第一输送方向111至少装设于第一传输带110的一侧,以及第一传输带110的出料端。具体地,部分第一传感器151可装设于第一传输带110任意一侧的挡板160上,以用于检测相邻包裹之间的间距及位置信息。如图2、图4和图8所示,另一部分第一传感器151可装设于第一传输带110的出料端;优选地,可通过将该部分第一传感器151的感应区域沿第一输送方向111延伸到第二传输带120入料端的上方,以便更加准确、及时的检测包裹是否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
类似地,第二传感器152沿第二输送方向121至少装设于第二传输带120的一侧,以及第二传输带120的出料端。具体地,部分第二传感器152可装设于第二传输带120任意一侧的挡板160上,以用于检测相邻包裹之间的间距及位置信息。另一部分第二传感器152可装设于第二传输带120的出料端;优选地,可通过将该部分第二传感器152的感应区域沿第二输送方向121延伸到第三传输带130入料端的上方,以便更加准确、及时的检测包裹是否掉落至第三传输带130,依次类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3至图10,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三传输带130。第三传输带130的入料端位于第二传输带120的出料端下方,第三传输带130的入料端与第二传输带120的出料端具有预设落差170,用于分离重叠输送的包裹300。第三输送方向131与第二输送方向121具有第二预设夹角133,用于将并排输送的包裹300调整为前后输送。本实施例中的预设落差170和第二预设夹角133与前述实施例中的预设落差170和第一预设夹角123相类似,再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该单件分离系统100包括第一传输带110、第二传输带120和第三传输带130,其至少具备四种设置方式:左回旋设置、右回旋设置、Z字型设置以及直线型设置。其中左回旋设置和右回旋设置可统称为回旋设置。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单件分离系统100呈左回旋设置的情况下,第一预设夹角123和第二预设夹角133位于第一传输带110的相同侧,第一输送方向111向右、第三输送方向131向左,以使第一传输带110、第二传输带120和第三传输带130呈顺时针回旋形设置。
如图6所示,在单件分离系统100呈右回旋设置的情况下,第一预设夹角123和第二预设夹角133位于第一传输带110的相同侧,第一输送方向111向左、第三输送方向131向右,以使第一传输带110、第二传输带120和第三传输带130呈逆时针回旋形设置。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在单件分离系统100呈Z字型设置的情况下,第一预设夹角123和第二预设夹角133位于第一传输带110的相反侧,以使第一传输带110、第二传输带120和第三传输带130呈Z字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分拣设备200,如图11、图12及图13所示,该分拣设备2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单件分离系统100,单件分离系统100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分拣设备200还包括进料传输带210和出料传输带220,进料传输带210的出料端与第一传输带110的入料端连接,用于批量输入包裹300;出料传输带220用于将单件分离系统100排列后的包裹300输出至后续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料传输带210和出料传输带220同向设置,且进料传输带210的出料端位于出料传输带220的入料端的上方,之间预设有单件分离系统100的装设空间。第一传输带110、第二传输带120和第三传输带130首位相连,由高到低依次水平设置,且第一传输带110的入料端位于进料传输带210的出料端下方,第三传输带130的出料端位于出料传输带220的入料端的上方。需要说明的是,出料传输带220既可以直接连接至第三传输带130的出料端,也可以通过以下实施例中的第四传输带140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分拣设备200还包括第四传输带140。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四传输带140与出料传输带220水平设置,且第四传输带140、进料传输带210和出料传输带220位于同一竖直面。
第四传输带140入料端位于第三传输带130的出料端,第四传输带140的出料端与出料传输带220的入料端相连接,且第三传输带130垂直于第四传输带140、第二传输带120垂直于第三传输带130、第一传输带110垂直于第二传输带120和进料传输带210。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分拣设备200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选择传输带的数量和设置形式,且各个传输带均由对应的驱动器独立驱动。
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分拣设备200可由多段存在高低落差的传输带组成,每段传输带由伺服电机驱动可以快速启停,每段传输带上有传感器阵列来检测包裹300的位置及间距,上述传输带优选为皮带机。
随机堆放的包裹300在各传输带上沿着由第一传输带110向第二传输带120的方向行进,即由高一级到低一级传输带的方向行进,当行进在前面的包裹300由第一传输带110落入第二传输带120的时候,在重力作用下,前面的包裹300有一个突然加速的过程,前后包裹300之间会产生一定的间隙;第二传输带120的传感器阵列检测到前面的包裹300落入时,立即通知第一传输带110,第一传输带110的伺服电机立即减速乃至暂停,使后面的包裹300减速,并使前后包裹300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扩大至设计的宽度。
当包裹300有上下堆叠的情况时,在包裹300由第一传输带110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的过程中,会使堆叠的包裹300散开平摊;当包裹300有左右紧紧挨在一起的情况时,在第一传输带110与第二传输带120的行进方向之间设置90度预设夹角,且传输带优选有3段以上,使包裹300有2次以上的掉落过程,则在第1次掉落后,左右紧挨的包裹300沿第2段传输带行进方向行进时变成了前后紧挨的包裹300,在第2次掉落的过程中能够被间隔开。
如图10所示,多段传输带沿一字或线形排列时,可以将上下堆叠和前后紧挨的包裹300间隔开。如图3至图9所示,多段传输带按照左回旋、右回旋、或者Z字排列时,可以将上下堆叠、前后紧挨、和左右紧挨的包裹300间隔开。此外,按照左回旋或者右回旋排列更多段传输带时,可以取得满足需求的单件分离的效果,同时利用好垂直空间,占用的场地很小。
综上所述,随机堆放的包裹300在沿多段高低落差的传输带组成的单件分离系统上行进时,不论是上下堆叠、前后紧挨、还是左右紧挨,在多次包裹300掉落、传输带加减速的过程中都会被间隔成单件的包裹300,控制每段传输带的加减速过程,可以使包裹300之间的间距达到设计的宽度,并排列成行输送给后续的设备。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分拣方法,如图14至图16,适用于上述任一所述的分拣设备200。如图14所示,该分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第一传感器151检测第一传输带110表面前后相邻输送的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的原始间距;
步骤二:通过第一传感器151或第二传感器152检测所述第一包裹已到达第二传输带120、而第二包裹未到达第二传输带120的时间段;
步骤三:通过比对原始间距与预设间距的差值,调节第一传输带110和第二传输带120的传输速度,直至所述第一包裹和所述第二包裹的间距等于预设间距,或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离开第一传输带110;
步骤四:第一传输带110根据第二包裹之后的包裹间距重新调整传输速度,第二传输带120根据所述第二包裹之前的包裹间距重新调整传输速度,依次循环。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和图16所示,步骤三包括三种判断逻辑:
若所述原始间距大于预设间距,则第一传输带110加速,和/或第二传输带120减速或暂停;
若所述原始间距小于预设间距,则第一传输带110减速或暂停,和/或第二传输带120加速;
若所述原始间距等于预设间距,则第一传输带110保持原传输速度,和/或第二传输带120根据两包裹与之前的包裹间距决定其速度。
换言之,根据两相邻包裹间距的大小和运输位置的变化,第一传输带110和第二传输带120至少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情形一:第一传输带110检测两相邻包裹之间的距离,若大于预设间距:当前面的包裹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后面的包裹未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时,第二传输带120减速、第一传输带110传输速度不变,或者第二传输带120传输速度不变、第一传输带110加速;直至两相邻包裹之间的距离减小至预设间距,或者后面的包裹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
情形二:第一传输带110检测两相邻包裹之间的距离,若小于预设间距:当前面的包裹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后面的包裹未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时,第二传输带120加速或者保持速度不变、第一传输带110减速或暂停;直至两相邻包裹之间的距离增加至预设间距,或者后面的包裹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
情形三:第一传输带110检测两相邻包裹之间的距离,若等于预设间距:两相邻包裹之间的距离符合要求,两相邻包裹在由第一传输带110掉落至第二传输带120时,第一传输带110的运行速度不改变,第二传输带120根据两包裹与之前的包裹间距决定其速度。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上述分拣方法,各传输带有停止、前进、快进三种状态,其基本控制逻辑如下:
停止状态:初始或者默认状态,或者为了拉开两个包裹之间的间距而进入停止状态:即,当行进在前面的包裹由第一传输带110落入第二传输带120的时候,后面的包裹如果在过短的时间内到达第一传输带110的末端,则第一传输带110进入停止状态,直至前后包裹之间拉开预定的间距。
前进状态:第一传输带110上面有包裹,而且又不满足进入停止状态或者快进状态的条件时,则第一传输带110处于前进状态。
快进状态:前后包裹之间的间距过大时,则当前面的包裹由第一传输带110落入第二传输带120时,第一传输带110进入快进状态,快进状态中传输带的速度高于前进状态,直至前后包裹之间的间距达到预定值或者后面的包裹也落入第二传输带120。
在一个实施例中,分拣设备200包括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传输带110、第二传输带120和第三传输带130,每一段传输带的控制逻辑状态图如图15所示,在停止、前进、快进三种状态之间控制切换的逻辑判断条件均为第一传输带110、第二传输带120和第三传输带130上的传感器阵列的输出以及延时时间的函数。根据传感器阵列的输出进行逻辑运算后的结果,每一段传输带的速度均为独立控制,前后段传输带之间的速度不存在固定的快慢或者依存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传感器阵列可以是红外对射式传感器、回归反射式红外传感器、或者是散射式红外传感器,用于检测包裹在传输带上的位置。当用摄像头、或者深度相机代替以上传感器阵列来检测包裹的位置时,摄像头或者深度相机检测到的包裹位置可以换算成前述传感器输出的逻辑高低电平,从而用同样的逻辑控制传输带在停止、前进、快进三个状态之间切换。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传输带,具有第一输送方向;
第二传输带,具有第二输送方向;其中,
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具有预设落差,用于分离重叠输送的包裹;所述第二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一输送方向具有第一预设夹角,用于将并排输送的包裹调整为前后输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一传输带至第一输送速度;
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第二传输带至第二输送速度;
若干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传输带表面前后相邻输送的第一包裹和第二包裹的原始间距、及位置信息;
控制器,与所述传感器、第一驱动器和第二驱动器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原始间距、及位置信息,调节所述第一输送速度和/或第二输送速度,以使所述第一包裹和所述第二包裹的间距等于预设间距。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传感器包括:
若干第一传感器,装设于所述第一传输带;
若干第二传感器,装设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其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沿所述第一输送方向至少装设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
和/或所述第二传感器沿所述第二输送方向至少装设于所述第二传输带的一侧,以及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出料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三传输带,具有第三输送方向;其中,
所述第三传输带的入料端位于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三传输带的入料端与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出料端具有预设落差,用于分离重叠输送的包裹;
所述第三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输送方向具有第二预设夹角,用于将并排输送的包裹调整为前后输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相同侧,以使所述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带和所述第三传输带呈回旋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夹角和所述第二预设夹角位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相反侧,以使所述第一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带和所述第三传输带呈Z字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预设夹角为直角,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出料端搭接在所述第二传输带的入料端侧挡板上边缘。
8.一种分拣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进料传输带,所述进料传输带的出料端与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入料端连接,用于批量输入包裹;
出料传输带,用于将所述单件分离系统排列后的包裹输出至后续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料传输带和所述出料传输带同向设置,且所述进料传输带的出料端位于所述出料传输带的入料端的上方,之间预设有所述单件分离系统的装设空间;
所述第一传输带、第二传输带和第三传输带首位相连,由高到低依次水平设置,且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入料端位于所述进料传输带的出料端下方,所述第三传输带的出料端位于所述出料传输带的入料端的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分拣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四传输带,与所述出料传输带水平设置,且所述第四传输带、所述进料传输带和所述出料传输带位于同一竖直面;其中,
所述第四传输带入料端位于所述第三传输带的出料端,所述第四传输带的出料端与所述出料传输带的入料端相连接,且第三传输带垂直于所述第四传输带、所述第二传输带垂直于所述第三传输带、所述第一传输带垂直于所述第二传输带和所述进料传输带。
CN202220423114.7U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 Active CN216763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3114.7U CN216763365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23114.7U CN216763365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3365U true CN216763365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76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23114.7U Active CN216763365U (zh) 2022-02-28 2022-02-28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33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476613A (zh)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分拣设备及其分拣方法
US10500613B2 (en) Induction conveyor
CN110997529B (zh) 物品分类和分拣系统
US10773897B2 (en) Off-loading, typing and item separation system
US10226795B2 (en) Vision based item typing and separation system
US10906746B2 (en) Article typing and sorting system
US5740901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andling flow of packages
US6244421B1 (en) Singulated release for a zoned conveyor system
US6702281B2 (en) Device for loading a feeder rack
US5873448A (en) Automated separating packaging system for continuously feeding warp flakes
CN110817356A (zh) 物料定向整理设备及物料投放系统
CN216763365U (zh) 一种单件分离系统及分拣设备
CN211488602U (zh) 物料分离设备及物料投放系统
CN209835093U (zh) 自动装车机水泥袋连包处理装置
CN110756442A (zh) 物料分离设备及物料投放系统
CN115848717A (zh) 一种粘性物料供料输送装置
CA1324588C (en) Controlled spacing induction from plural lines
EP0459272B1 (en) Synchronizing device for timely feeding solid articles to a cyclically operated pocket conveyor or to an other component of a machine
JP2001019152A (ja) 搬送物品の合流装置
CN109607246B (zh) 连包处理方法
CN113060521B (zh) 一种可调拆盘机构快速出料装置及快速出料方法
JP7479751B2 (ja) 物品供給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計量システム
JP4012650B2 (ja) 物品の供給装置
CN117443746A (zh) 一种高效率的双通道分拣装置
DK200801578A (en) A CONVEYOR SYSTEM FOR WIDE AND / OR MULTIPLE ARTIC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