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60556U - 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 - Google Patents

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60556U
CN216760556U CN202122662905.3U CN202122662905U CN216760556U CN 216760556 U CN216760556 U CN 216760556U CN 202122662905 U CN202122662905 U CN 202122662905U CN 216760556 U CN216760556 U CN 2167605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channel
channel
heating
modul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66290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洋
石鹏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JIANG BANGDA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JIANG BANGDA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JIANG BANGDA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JIANG BANGDA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66290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605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605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605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一种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上加热冷却板包括第一上排入口和第一上排出口;上模块包括模芯、第一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以及分别与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连通的第一填充结构;上加热冷却板贴合设置在上模块的上侧面,且第一上排入口与第一传输通道的位置对应,第一上排出口与第二传输通道的位置对应;下模块包括与模芯位置对应的成型腔、第三传输通道、第四传输通道、以及分别与第三传输通道、第四传输通道连通的第二填充结构;模芯与成型腔相互配合设置;第一传输通道与第三传输通道对应连通设置,第二传输通道与第四传输通道对应连通设置。其成型时加热、冷却效果佳,实现产品定型稳定可靠,提升效率。

Description

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成型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运动鞋等鞋子的构成大致分为鞋帮与鞋底,鞋底又区分为外底、中底,以及内底。其中,外底为直接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并形成通过外底保护中底与内底的层叠结构。而现有的用于生产上述鞋底的模具,对于EVA发泡鞋底的成型时加热、冷却效果较差,从而导致产品定型效果不稳定,效率低,在上述缺陷下,申请人鉴于相关领域的研究改进之道,有本实用新型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设计的一种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具体结构如下。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包括上加热冷却板、上模块和下模块,上模块的后端与下模块的后端相互销轴铰接;
上加热冷却板包括第一上排入口和第一上排出口;
上模块包括模芯、第一传输通道、第二传输通道、以及分别与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连通的第一填充结构;
上加热冷却板贴合设置在上模块的上侧面,且第一上排入口与第一传输通道的位置对应,第一上排出口与第二传输通道的位置对应;
下模块包括与模芯位置对应的成型腔、第三传输通道、第四传输通道、以及分别与第三传输通道、第四传输通道连通的第二填充结构;
模芯与成型腔相互配合设置;第一传输通道与第三传输通道对应连通设置,第二传输通道与第四传输通道对应连通设置,并且第一传输通道与第三传输通道之间、第二传输通道与第四传输通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圈。
作为优选,上加热冷却板还包括第二上排入口和第二上排出口,上模块还包括第五传输通道和第六传输通道,下模块还包括与第五传输通道对应设置的第七传输通道、以及与第六传输通道对应设置的第八传输通道,第七传输通道和第八传输通道分别与第二填充结构连通,第五传输通道与第七传输通道之间、第六传输通道与第八传输通道之间均设置于密封垫圈,第二上排入口与第五传输通道对应设置,第二上排出口与第六传输通道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第一填充结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第一填充体和第二填充体分别与上模块上的两个模芯位置对应;第二填充结构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第三填充体和第四填充体,第三填充体和第四填充体分别与下模块上的两个成型腔位置对应;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与第一填充体连通,第五传输通道和第六传输通道与第二填充体连通,第三传输通道和第四传输通道与第三填充体连通,第七传输通道和第八传输通道与第四填充体连通。
作为优选,还包括贴合设置于下模块下侧面的下加热冷却板,下加热冷却板上设置有第二循环通道;下模块上设置有与第二填充结构连通的输出通道,下加热冷却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下排出口,输出通道与下排出口的位置对应设置。
作为优选,上模块和下模块的侧边均设置有把手。
作为优选,上模块的侧面旋转铰接有锁扣,下模块上设置有扣块,上模块和下模块闭合后,锁扣扣接在扣块上。
作为优选,下模块上位于第三传输通道、第四传输通道、第七传输通道和第八传输通道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凹陷,且密封垫圈置于定位凹陷内。
作为优选,下模块上设置有定位导向槽,上模块上设置有定位导向柱,上模块和下模块闭合后,定位导向柱对应插入定位导向槽内。
作为优选,上模块上设置有第一抽真空口;上加热冷却板上设置有第一循环通道和第二抽真空口,第一抽真空口与第二抽真空口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使得EVA发泡鞋底的成型时加热、冷却效果较较佳,实现产品定型效果稳定可靠,提升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加热冷却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一);
图4是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三);
图6是成型模具结构示意图(四);
图7是下加热冷却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上加热冷却板结构示意图;
图9是第一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一);
图10是第一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二);
图11是第二实施例的上加热冷却板结构示意图;
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一);
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二);
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三);
图15第三实施例的上加热冷却板结构示意图;
图16第三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一);
图17第三实施例的模具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10所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包括上加热冷却板 1、上模块2和下模块3,上模块2的后端与下模块3的后端相互销轴铰接;上加热冷却板1 包括第一上排入口11和第一上排出口12;上模块2包括模芯20、第一传输通道21、第二传输通道22、以及分别与第一传输通道21和第二传输通道22连通的第一填充结构27;上加热冷却板1贴合设置在上模块2的上侧面,且第一上排入口11与第一传输通道21的位置对应,第一上排出口12与第二传输通道22的位置对应;下模块3包括与模芯20位置对应的成型腔 30、第三传输通道31、第四传输通道32以及分别与第三传输通道31、第四传输通道32连通的第二填充结构38;模芯20与成型腔30相互配合设置;第一传输通道21与第三传输通道31对应连通设置,第二传输通道22与第四传输通道32对应连通设置,并且第一传输通道21与第三传输通道31之间、第二传输通道22与第四传输通道32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圈7。其中第一填充结构27和第二填充结构38可以是蛇形通道或空腔。
当第一传输通道21输入冷源或热源,且冷源或热源进入第一填充结构27,通过第三传输通道31进入第二填充结构38后,通过第二传输通道22和第四传输通道32排出。
优选地,上模块2和下模块3的侧边均设置有把手25,便于进行打开上模块2和下模块 3。
优选地,上模块2的侧面旋转铰接有锁扣5,下模块3上设置有扣块6,上模块2和下模块3闭合后,达到锁模效果,使得锁扣5扣接在扣块6上,锁扣5上设置有提手。
优选地,下模块3上位于第三传输通道31、第四传输通道32、第七传输通道33和第八传输通道34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凹陷36,且密封垫圈7置于定位凹陷36内,其结构设置使得各传输通道之间得到密封,防止热源或冷源泄漏。
优选地,下模块3上设置有定位导向槽35,上模块2上设置有定位导向柱28,上模块2 和下模块3闭合后,定位导向柱28对应插入定位导向槽35内,其结构设置的上模块2和下模块3闭合定位效果较佳,提升生产效果。
优选地,上模块2上设置有第一抽真空口26;上加热冷却板1上设置有第一循环通道15 和第二抽真空口16,第一抽真空口26与第二抽真空口16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模芯20与成型腔30形成的成型空间与抽真空口连通,达到在成型前进行抽真空效果。
对于第一循环通道15和第二循环通道41的设置达到对模具进行辅助加热或冷却,提升生产效率,并且热源为蒸汽、高压高温液态水或导热油,冷源为常温水或冰水。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1-14所示,上加热冷却板1还包括第二上排入口13和第二上排出口14,上模块2还包括第五传输通道23和第六传输通道24,下模块3还包括与第五传输通道23对应设置的第七传输通道33、以及与第六传输通道24对应设置的第八传输通道34,第七传输通道33和第八传输通道34分别与第二填充结构38连通,第五传输通道23与第七传输通道33之间、第六传输通道24与第八传输通道34之间均设置于密封垫圈7,第二上排入口13与第五传输通道23对应设置,第二上排出口14与第六传输通道24对应设置。
当第一传输通道21和第二传输通道22的下端口、以及第三传输通道31和第四传输通道 32的上端口被堵头封堵后,实现上模块2内通过第一传输通道21输入热源或冷源至第一填充结构27内后,再经第二传输通道22排出,上模块2内通过第五传输通道23和第七传输通道33进行输入热源或冷源至第二填充结构38内后,再经第六传输通道24和第八传输通道34排出。
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5-17所示,第一填充结构27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第一填充体271和第二填充体272,第一填充体271和第二填充体272分别与上模块2上的两个模芯20位置对应;第二填充结构38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第三填充体381和第四填充体382,第三填充体381 和第四填充体382分别与下模块3上的两个成型腔30位置对应;第一传输通道21和第二传输通道22与第一填充体271连通,第五传输通道23和第六传输通道24与第二填充体272连通,第三传输通道31和第四传输通道32与第三填充体381连通,第七传输通道33和第八传输通道34与第四填充体382连通;其中第一填充体271、第二填充体272、第三填充体381 和第四填充体382可以是蛇形通道或空腔。
当冷源或热源利用第一传输通道21进入至第一填充体271,并经第三传输通道31进入至第三填充体381,之后,经第二传输通道22和第四传输通道32排出;冷源或热源利用第五传输通道23进入至第二填充体272,并经第七传输通道33进入至第四填充体382,之后,经第六传输通道24和第八传输通道34排出。
上述各实施例中的冷源或热源输出可通过在下模块3上设置输出通道37情况下进行输出,且输出通道37可与第二填充结构38连通;并且成型装置还包括贴合设置于下模块3下侧面的下加热冷却板4,下加热冷却板4上设置有第二循环通道41;下模块3上设置有与第二填充结构38连通的输出通道37,下加热冷却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下排出口42,输出通道37与下排出口42的位置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加热冷却板(1)、上模块(2)和下模块(3),上模块(2)的后端与下模块(3)的后端相互销轴铰接;
上加热冷却板(1)包括第一上排入口(11)和第一上排出口(12);
上模块(2)包括模芯(20)、第一传输通道(21)、第二传输通道(22)、以及分别与第一传输通道(21)和第二传输通道(22)连通的第一填充结构(27);
上加热冷却板(1)贴合设置在上模块(2)的上侧面,且第一上排入口(11)与第一传输通道(21)的位置对应,第一上排出口(12)与第二传输通道(22)的位置对应;
下模块(3)包括与模芯(20)位置对应的成型腔(30)、第三传输通道(31)、第四传输通道(32)以及分别与第三传输通道(31)、第四传输通道(32)连通的第二填充结构(38);
模芯(20)与成型腔(30)相互配合设置;第一传输通道(21)与第三传输通道(31)对应连通设置,第二传输通道(22)与第四传输通道(32)对应连通设置,并且第一传输通道(21)与第三传输通道(31)之间、第二传输通道(22)与第四传输通道(32)之间均设置有密封垫圈(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加热冷却板(1)还包括第二上排入口(13)和第二上排出口(14),上模块(2)还包括第五传输通道(23)和第六传输通道(24),下模块(3)还包括与第五传输通道(23)对应设置的第七传输通道(33)、以及与第六传输通道(24)对应设置的第八传输通道(34),第七传输通道(33)和第八传输通道(34)分别与第二填充结构(38)连通,第五传输通道(23)与第七传输通道(33)之间、第六传输通道(24)与第八传输通道(34)之间均设置于密封垫圈(7),第二上排入口(13)与第五传输通道(23)对应设置,第二上排出口(14)与第六传输通道(24)对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填充结构(27)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第一填充体(271)和第二填充体(272),第一填充体(271)和第二填充体(272)分别与上模块(2)上的两个模芯(20)位置对应;第二填充结构(38)包括相互分隔设置的第三填充体(381)和第四填充体(382),第三填充体(381)和第四填充体(382)分别与下模块(3)上的两个成型腔(30)位置对应;第一传输通道(21)和第二传输通道(22)与第一填充体(271)连通,第五传输通道(23)和第六传输通道(24)与第二填充体(272)连通,第三传输通道(31)和第四传输通道(32)与第三填充体(381)连通,第七传输通道(33)和第八传输通道(34)与第四填充体(382)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贴合设置于下模块(3)下侧面的下加热冷却板(4),下加热冷却板(4)上设置有第二循环通道(41);下模块(3)上设置有与第二填充结构(38)连通的输出通道(37),下加热冷却板(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下排出口(42),输出通道(37)与下排出口(42)的位置对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块(2)和下模块(3)的侧边均设置有把手(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块(2)的侧面旋转铰接有锁扣(5),下模块(3)上设置有扣块(6),上模块(2)和下模块(3)闭合后,锁扣(5)扣接在扣块(6)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模块(3)上位于第三传输通道(31)、第四传输通道(32)、第七传输通道(33)和第八传输通道(34)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凹陷(36),且密封垫圈(7)置于定位凹陷(36)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下模块(3)上设置有定位导向槽(35),上模块(2)上设置有定位导向柱(28),上模块(2)和下模块(3)闭合后,定位导向柱(28)对应插入定位导向槽(35)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上模块(2)上设置有第一抽真空口;上加热冷却板(1)上设置有第一循环通道和第二抽真空口,第一抽真空口与第二抽真空口的位置相互对应设置。
CN202122662905.3U 2021-11-02 2021-11-02 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 Active CN2167605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2905.3U CN216760556U (zh) 2021-11-02 2021-11-02 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662905.3U CN216760556U (zh) 2021-11-02 2021-11-02 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60556U true CN216760556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61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662905.3U Active CN216760556U (zh) 2021-11-02 2021-11-02 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605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00117B (zh) 一种鞋子的制造方法及其模具、鞋面和鞋底
CN216760556U (zh) 带加热冷却结构的鞋底成型装置
CN102632591A (zh) 一体成型鞋的制造模具及制造方法
US20070216065A1 (en) Method for filling polymer materials into a hot-mold for manufacturing a multizone polymer blank
CA2364589A1 (en) Method for making a shoe
WO2001076843A1 (en) Molding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midsole and insole of shoes
CN113997484B (zh) 全自动鞋底发泡成型生产工艺
US11752719B2 (en) Footwear injection mould
CN207388213U (zh) 一种塑封模具
KR200170475Y1 (ko) 신발의 중창제조용 금형장치
CN207465857U (zh) 一种鞋壳成型模具装置
CN208020595U (zh) 一种用于成型前后双密度鞋的模具
CN220157701U (zh) 中底定型机导热油加热板
CN215501586U (zh) 一种带有冷却装置的压底机
CN219114599U (zh) 一种油压驱动的冷热一体式鞋底成型机构
CN217964655U (zh) 一种用于通讯5g基站滤波器腔体模具的镶拼结构
CN206644238U (zh) 一种eva发泡拖鞋模具
KR20010011882A (ko) 고무창과 발포체 중창의 동시(同時)제조방법
KR20020078655A (ko) 신발 금형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레스 장치
CN110919966A (zh) 一种双色水晶吹气拖鞋模具及使用该模具制作拖鞋的方法
CN217862526U (zh) 一种后跟侧墙渐变花纹三层精密贴合鞋大底成型模具
CN2277205Y (zh) 高尔夫球鞋钉座成型装置
CN216782370U (zh) 一种pu多色中底鞋制鞋模具
CN217047566U (zh) 人字拖的模制成型模具
CN217021240U (zh) 一种eva双头进料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