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9901U - 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9901U
CN216759901U CN202220088166.3U CN202220088166U CN216759901U CN 216759901 U CN216759901 U CN 216759901U CN 202220088166 U CN202220088166 U CN 202220088166U CN 216759901 U CN216759901 U CN 2167599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evel gear
driving piece
driv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0881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候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ingzhao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ingzhao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ingzhao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ingzhao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0881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99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99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99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ar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包括中轴线垂直设置的第一轴及第二轴,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以及润滑机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一轴传动连接,驱动第一轴转动,并带动第二轴沿第一轴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第二轴传动连接,驱动第二轴沿自身中轴线转动;本发明主要针对注塑末端的机械手取件问题进行设计,增加机械手的模内动作方向,改变现有机械手单一的动作方式,代替人工,减少安全风险,提高企业效率;驱动方式简单,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且紧凑,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驱动,即能实现第二轴沿两个轴线方向的转动,角度变化范围广,进而实现与固定板连接的部件执行动作更灵活。

Description

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背景技术
在注塑行业,自动化设备被更多、更广泛的应用,其中注塑末端产品流转也被作为成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标准机械手成型之后,对于机械手多种运动方式更是倍加依赖;但是目前注塑末端的标准机械手运动方向单一,对于一些模内多次多角度运动无能为力,因此本实用新型研制了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经检索,未发现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似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注塑末端的标准机械手运动方向单一,对于一些模内多次多角度运动无能为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包括中轴线垂直设置的第一轴及第二轴,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以及润滑机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一轴传动连接,驱动第一轴转动,并带动第二轴沿第一轴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第二轴传动连接,驱动第二轴沿自身中轴线转动;所述润滑机构设置于第一轴内,用以润滑第二驱动件末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呈中空状,外侧壁具有法兰盘;所述第二轴包括内轴及外轴,所述外轴与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内轴通过轴承与外轴连接,端部延伸至第一轴内部;所述第一驱动件末端与第一轴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末端设置于第一轴内,并与内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带及减速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减速机分别与两个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减速机的传动端与第一轴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同步轮、第二同步带、传动轴,锥齿轮A及锥齿轮B;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和传动轴分别与两个第二同步轮连接,且所述传动轴与第一轴同轴设置,端部延伸至第一轴内部;所述锥齿轮A和锥齿轮B分别与传动轴及内轴固定连接,并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传动轴外侧套设有固定安装的套轴,且传动轴与套轴内壁之间采用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轴远离减速机的一端呈开口状,插设在套轴外侧,并与套轴外壁之间采用轴承连接。
优选的,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转轴,以及安装于转轴端部的锥齿轮C;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一轴外壁连接,并向第一轴内部延伸;所述锥齿轮C固定于转轴内侧端部,并与锥齿轮A啮合,内部具有油槽,所述油槽向部分齿顶面处延伸。
优选的,连通有油槽的所述锥齿轮C的单齿中,具有内凹形成的嵌槽及油腔,所述嵌槽内嵌套配合有毛毡,所述油腔与油槽连通。
优选的,所述毛毡均布于锥齿轮C上,设定相邻两个毛毡之间的齿数为m,设定锥齿轮A的齿数为n,则m与n之间的关系需满足:m+1不能被n整除。
优选的,所述毛毡端面凸出锥齿轮C的齿顶面。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均安装在骨架上,并分设在骨架不同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均朝向骨架内部安装,并错位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主要针对注塑末端的机械手取件问题进行设计,增加机械手的模内动作方向,改变现有机械手单一的动作方式,代替人工,减少安全风险,提高企业效率。
(2)驱动方式简单,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且紧凑,通过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的驱动,即能实现第二轴沿两个轴线方向的转动,角度变化范围广,进而实现与固定板连接的部件执行动作更灵活。
(3)第二轴自转或绕第一轴中轴线转动的过程中,锥齿轮A与锥齿轮B均会发生相对转动,因此两者之间的高效啮合十分重要,需时刻保证其润滑度,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润滑机构,在锥齿轮A发生转动时,由于传动作用及齿数的设计,能够保证锥齿轮A的每一个齿间均能与毛毡接触实现润滑,并在锥齿轮A与锥齿轮B传动过程中实现锥齿轮B的进一步润滑;同时毛毡不仅在啮合传动过程中能够向锥齿轮A传递润滑油,同时也能吸附住润滑油,防止润滑油在第一轴内滴落,润滑效果优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骨架为爆炸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进行局部剖的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锥齿轮A、锥齿轮B、锥齿轮C啮合时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锥齿轮C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锥齿轮C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锥齿轮C中连通有油槽的单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锥齿轮A与锥齿轮C啮合转动润滑时的原理图。
其中:1、骨架;
11、上支架,12、下支架,13、罩壳,14、前面板,15、后面板;
2、第一轴;
21、法兰盘;
3、第二轴;
31、内轴,32、外轴,33、固定板;
4、第一驱动件;
41、第一伺服电机,42、第一同步轮,43、第一同步带,44、减速机;
5、第二驱动件;
51、第二伺服电机,52、第二同步轮,53、第二同步带,54、传动轴,55、套轴,56、锥齿轮A、57、锥齿轮B;
6、润滑机构,61、转轴,62、锥齿轮C,63、油槽,64、毛毡,65、嵌槽,66、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包括骨架1,中轴线垂直设置的第一轴2及第二轴3,第一驱动件4及第二驱动件5,以及润滑机构6;简单的,第一驱动件4及第二驱动件5均安装在骨架1上,并分设在骨架1不同侧;第一驱动件4与第一轴2传动连接,驱动第一轴2转动,并带动第二轴3沿第一轴2的中轴线转动;第二驱动件5与第二轴3传动连接,驱动第二轴3沿自身中轴线转动;润滑机构6设置于第一轴2内,用以润滑第二驱动件5末端。
具体的,如图1所示,骨架1包括上支架11、下支架12、设置在两侧的罩壳13、安装于前后两侧的前面板14及后面板15;上支架11沿垂直于前面板14/后面板15端面的截面呈n型,并形成上腔室;下支架12固定在上支架11下方,沿平行于前面板14/后面板15端面的截面呈n型,并形成下腔室;罩壳13固定在上支架11与下支架12两侧,前面板14及后面板15分别固定在上支架11前后两侧。
如图2、图3所示,第一轴2设置于下腔室内,用于与第一驱动件4的末端固定连接,进而受第一驱动件4的驱动执行动作;其结构呈中空状,内壁围成一柱形,外侧壁具有呈一体结构设置的法兰盘21,沿中轴线方向的一侧呈封闭状,另一侧呈开口状。
如图2所示,第二轴3包括内轴31及外轴32,外轴32与法兰盘21固定连接,内轴31通过轴承与外轴32连接,一侧端部延伸至第一轴2内部,另一侧端部安装有固定板33,该固定板33处于外轴32外侧端,用于安装治具,便于从注塑机内部取料;需要注意的是,内轴31/外轴32并非一体成型的结构,可采用多个零部件固定组合而成。
结合图2所示,第一驱动件4包括第一伺服电机41、第一同步轮42、第一同步带43及减速机44,第一伺服电机41和减速机44分别与两个第一同步轮42(主动轮、从动轮之分)连接;第一伺服电机41安装于上腔室内,第一同步轮42及第一同步带43安装于罩壳13内,减速机44安装于下腔室内,并与第一轴2同轴设置,且减速机44的传动端与第一轴2呈封闭状的端部固定连接,进而通过第一伺服电机41的驱动,能够实现第一轴2的转动,并带动第二轴3沿第一轴2的中轴线转动。
如图2所示,第二驱动件5包括第二伺服电机51、第二同步轮52、第二同步带53、传动轴54,锥齿轮A56及锥齿轮B57;第二伺服电机51和传动轴54分别与两个第二同步轮52(主动轮、从动轮之分)连接;第二伺服电机51安装于上腔室内,并与第一伺服电机41错开设置,保证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第二同步轮52及第二同步带53安装于另一侧罩壳13内;传动轴54与第一轴2同轴设置,外侧套设有固定安装的套轴55,端部延伸至第一轴2内部;锥齿轮A56和锥齿轮B57分别与传动轴54及内轴31固定连接,并相啮合,进而通过第二伺服电机51的驱动,能够实现第二轴3沿自身中轴线转动。
如图4-6所示,润滑机构6包括转轴61,以及安装于转轴61端部的锥齿轮C62;转轴61通过轴承与第一轴外壁连接,并向第一轴内部延伸;锥齿轮C62固定于转轴61内侧端部,并与锥齿轮A56啮合,内部具有油槽63,油槽63向部分齿顶面处延伸,如图7所示,连通有油槽63的锥齿轮C62的单齿中,具有内凹形成的嵌槽65及油腔66,嵌槽65内嵌套配合有毛毡64,毛毡64密封油腔66,并使油腔66仅与油槽63连通;毛毡64端面凸出锥齿轮C62的齿顶面,当锥齿轮C62与锥齿轮A56啮合转动时,使毛毡64挤压,部分润滑油传递至锥齿轮A56上,同时由于毛毡64也具有吸附性,保证润滑油不会出现滴落现象。
毛毡64均布于锥齿轮C62上,设定相邻两个毛毡64之间的齿数为m,设定锥齿轮A56的齿数为n,则m与n之间的关系需满足:m+1不能被n整除,即m除以m+1具有余数;具体的:
如图8所示,设定锥齿轮A56的齿数n=20,设定锥齿轮C62的齿数为9,相邻两个毛毡64之间的齿数m=2,即任意三个相邻的齿之间就具有一个毛毡64;当锥齿轮C62与锥齿轮A56啮合转动过程中,锥齿轮C62滚动第一圈时,图中第一圈上对应黑点连线上的齿间被润滑,即编号①④⑦⑩
Figure BDA0003467849360000051
当锥齿轮C62滚动第二圈是,图中第二圈上对应的黑点连线上的齿间被润滑,即编号②⑤⑧
Figure BDA0003467849360000052
当锥齿轮C62滚动第三圈时,图中第三圈上对应的黑点连线上的齿间被润滑,即编号③⑥⑨
Figure BDA0003467849360000053
此时所有锥齿轮A56上的齿间均实现与毛毡64接触润滑;而当锥齿轮A56与锥齿轮B57传动过程中也实现锥齿轮B57的进一步润滑。
关于套轴55,其固定在下支架12上,内壁与传动轴54之间采用轴承连接,外壁与第一轴2开口状的一端采用轴承连接,保证第一轴2在转动时的稳定性。
关于第二轴3沿第一轴2的中轴线转动:采用第一驱动件4进行驱动,第一伺服电机41启动,通过第一同步轮42、第一同步带43及减速机44的传动,实现第一轴2的转动,进而带动第二轴3转动,与之连接的固定板33发生转动;此时与内轴31连接的锥齿轮B57也会相对锥齿轮A56发生转动。
关于第二轴3沿自身中轴线转动:采用第二驱动件5进行驱动,第二伺服电机51启动,通过第二同步轮52、第二同步带53、传动轴54,锥齿轮A56及锥齿轮B57的传动,实现内轴31的转动,与之连接的固定板33发生转动。
关于润滑机构6的润滑,当锥齿轮A56转动过程中,会带动锥齿轮B57及锥齿轮C62转动,由于传动作用及齿数的设计,能够保证锥齿轮A56的每一个齿间均能与毛毡64接触实现润滑,并在锥齿轮A56与锥齿轮B57传动过程中实现锥齿轮B57的进一步润滑;同时毛毡64不仅在啮合传动过程中能够向锥齿轮A56传递润滑油,同时也能吸附住润滑油,防止润滑油在第一轴内滴落,润滑效果优良。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Claims (9)

1.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轴线垂直设置的第一轴及第二轴,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以及润滑机构;所述第一驱动件与第一轴传动连接,驱动第一轴转动,并带动第二轴沿第一轴的中轴线转动;所述第二驱动件与第二轴传动连接,驱动第二轴沿自身中轴线转动;所述润滑机构设置于第一轴内,用以润滑第二驱动件末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呈中空状,外侧壁具有法兰盘;所述第二轴包括内轴及外轴,所述外轴与法兰盘固定连接,所述内轴通过轴承与外轴连接,端部延伸至第一轴内部;所述第一驱动件末端与第一轴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末端设置于第一轴内,并与内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带及减速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和减速机分别与两个第一同步轮连接,所述减速机的传动端与第一轴端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同步轮、第二同步带、传动轴,锥齿轮A及锥齿轮B;所述第二伺服电机和传动轴分别与两个第二同步轮连接,且所述传动轴与第一轴同轴设置,端部延伸至第一轴内部;所述锥齿轮A和锥齿轮B分别与传动轴及内轴固定连接,并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外侧套设有固定安装的套轴,且传动轴与套轴内壁之间采用轴承连接;所述第一轴远离减速机的一端呈开口状,插设在套轴外侧,并与套轴外壁之间采用轴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机构包括转轴,以及安装于转轴端部的锥齿轮C;所述转轴通过轴承与第一轴外壁连接,并向第一轴内部延伸;所述锥齿轮C固定于转轴内侧端部,并与锥齿轮A啮合,内部具有油槽,所述油槽向部分齿顶面处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连通有油槽的所述锥齿轮C的单齿中,具有内凹形成的嵌槽及油腔,所述嵌槽内嵌套配合有毛毡,所述油腔与油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毡均布于锥齿轮C上,设定相邻两个毛毡之间的齿数为m,设定锥齿轮A的齿数为n,则m与n之间的关系需满足:m+1不能被n整除。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毡端面凸出锥齿轮C的齿顶面。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及第二驱动件均安装在骨架上,并分设在骨架不同侧;所述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伺服电机均朝向骨架内部安装,并错位放置。
CN202220088166.3U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Active CN2167599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8166.3U CN216759901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088166.3U CN216759901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9901U true CN216759901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76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088166.3U Active CN216759901U (zh) 2022-01-13 2022-01-13 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99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24775B (zh) 一种同步带减速平面关节机器人
CN110774277A (zh) 蛇形臂三自由度手腕关节及运动方法
CN101637912A (zh) 一种超冗余度机器人关节
CN216759901U (zh) 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CN114131633A (zh) 一种增加机械手多方向运动执行端设备
CN211220700U (zh) 蛇形臂三自由度手腕关节
CN206320244U (zh) 行星齿轮减速器及汽车尾箱升降机构
CN110788848B (zh) 一种节能型驱动单元后置工业机器人
CN209999190U (zh) 机器人的腰部结构及机器人
CN106855104B (zh) 一种串联式轻型滚珠关节
CN210034302U (zh) 一种大速比中空式行星减速机
CN216742657U (zh) 一种用于工业机器人关节的单级章动减速器
CN111853169A (zh) 一种紧凑型减速机
CN205618624U (zh) 一种二合一电动汽车变速箱
CN106641150B (zh) 一种串联式微型滚珠关节
CN102059702B (zh) 一种机器人末端操作器传动机构
CN215701697U (zh) 一种柔性伺服谐波关节执行器
CN214352540U (zh) 一种机械臂关节及机械臂
CN210949695U (zh) 一种防爆式单级减速机
CN219639384U (zh) 一种行星齿轮箱体的连接结构
CN217703426U (zh) 水平多关节机器人
CN215548791U (zh) 带自锁功能的紧凑轻量型二自由度机器人安装平台
CN213689926U (zh) 一种毫米波雷达测试转台
CN220994515U (zh) 驱动机构及机器人
CN215092827U (zh) 一种机械零件加工用抛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