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54149U - 一种发热杯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热杯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54149U
CN216754149U CN202220327781.5U CN202220327781U CN216754149U CN 216754149 U CN216754149 U CN 216754149U CN 202220327781 U CN202220327781 U CN 202220327781U CN 216754149 U CN216754149 U CN 2167541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heating
self
cup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2778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云鹏
王东
闫菁嵩
王超
张健新
尹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Fuq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Fuq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Fuq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Fuqin Science & Technology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2778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541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541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541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热杯套,属于保温技术领域,包括套体和自发热体,自发热体设置于套体的内侧面;还包括空气流通腔室,空气流通腔室设置于套体的内侧壁上。通过设置空气流通腔室,使自发热体内侧的支撑导热层贴置于饮料杯的杯体后,空气可以通过空气流通腔室到达自发热体表面,空气流通从而满足自发热体的原电池反应过程中的供氧需求。自发热体的内层上还可以同时设置支撑导热层,通过支撑导热层的传导作用使自发热体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杯体上,与此同时由于支撑导热层的支撑作用,还可以使发热杯套更加平整、挺括。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热饮放置时间长、或者热饮配送时间过长,导致的热饮变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发热杯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热杯套。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饮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了,对于工作繁忙的年轻人,在工作、学习之余通过网络点购一杯热气腾腾的奶茶、咖啡或者热的果茶,既能够解除口渴之苦,又能够消解人的疲乏之感,因此,网购热饮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选择。
但对于网购的热饮,一方面,由于中间经历了从饮品店产出热饮,到外卖小哥将热饮配送至顾客手中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段较长时间的等待,特别是人们用餐高峰时,这段时间更长;另一方面,当天气寒冷时,外部气温低,饮料散热快,对热饮的保温影响也很大。因此,现实生活中往往是热饮经过配送后,彻底变成了冷饮,对于喜欢喝热饮的顾客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不好的购物体验。
因此,开发设计一种能够加热的发热杯套,能够在饮料配送过程中为其进行加热,以达到热饮保温的效果,是目前市场所亟需的产品。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热杯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奶茶、咖啡或者果茶等热饮在配送过程中,由于配送时间长、散热快而导致的热饮配送至顾客手中变凉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发热杯套,包括:套体和自发热体,所述自发热体设置于所述套体的内侧面;
还包括空气流通腔室,所述空气流通腔室设置于所述套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自发热体包括一个或多个自发热单元,多个所述自发热单元横向和/或纵向依次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自发热单元包括内层、外层和发热粉料层,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侧缘连接,所述内层和所述外层包裹所述发热粉料层;
所述外层与所述套体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内层与杯子的外壁连接;
其中,所述外层无纺布、织造布、纸质或微孔塑料膜复合的微透气材质,所述内层为透气材质或者不透气材质;
还包括支撑导热层,所述支撑导热层设置于所述内层的近杯体侧面,所述支撑导热层与所述内层依附设置或者所述支撑导热层替代所述内层单独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为瓦楞纸材质,所述套体内侧壁为瓦楞结构,所述瓦楞结构形成所述空气流通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平铺展开时为扇形或者所述套体卷曲为筒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导热层为纸质、塑料膜、铝塑膜或金属薄片,所述支撑导热层与所述内层通过胶粘或者热压的方式依附;
其中,所述支撑导热层近杯体的侧面上可附着粘胶或无粘胶。
进一步地,还包括粘贴层,所述粘贴层设置于所述套体的侧缘,所述套体卷曲呈筒状时,所述套体两侧缘通过所述粘贴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套体外侧壁设置衬纸层。
进一步地,当所述支撑导热层上附着粘胶时,还包括背纸层,所述背纸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导热层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一、自发热体和套体围至于杯体的外侧壁后,由于空气流通腔室的存在,即可以使自发热包自发热体在发生化学反应时,空气可以通过空气流通腔室到达自发热体表面,空气流通从而满足自发热体的原电池反应过程中的供氧需求,从而自发热体能够充分发挥对杯体的加热、保温作用。
二、套体材质为瓦楞纸,利用瓦楞结构向内形成的空腔作为空气流通空腔,瓦楞结构向外形成的空腔内,不仅能够防止热量快速散失,而且避免人手持套体时发生烫伤。
三、在自发热包的内层设置支撑导热层,通过支撑导热层的传导作用使自发热体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杯体上,与此同时由于支撑导热层的支撑作用,还可以使发热杯套更加平整、挺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杯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杯套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发热杯套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套体;11粘贴层;12衬纸层;2自发热体;21自发热单元;211内层;212外层;213发热粉料层;214支撑导热层;215背纸层;3空气流通腔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热杯套,包括:套体1和自发热体2,所述自发热体2设置于所述套体1的内侧面;所述套体1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杯套所采用的材质,例如可以为为纸质、布材或者瓦楞板等。所述自发热体2与饮料杯体直接接触。所述自发热体2采用现有技术中自发热产品的设计方式,所述自发热体2与空气接触后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所产生的热量作用于杯体,以达到维持杯体温度的目的,从而防止饮料杯内的热饮变凉。
还包括空气流通腔室3,所述空气流通腔室3设置于所述套体1的内侧壁上。所述空气流通腔室3位于所述自发热体2的外侧,当所述自发热体2接触空气时,空气中的氧气能够通过空气流通腔室3扩散到自发热体2内,从而激发自发热体2内的原电池反应并放出热量。因此,通过自发热体2能够产生充足的热量作用于饮料杯的杯体上,从而对于维持饮料的温度发挥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自发热体2包括一个或多个自发热单元21,多个所述自发热单元21横向和/或纵向依次连接。所述自发热单元21与自发热单元21连接部位为柔性材质,利于所述自发热体2围至于杯体上,且有利于自发热体2与杯体紧密贴合,从而防止热量流失。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自发热单元21包括内层211、外层212和发热粉料层213,所述内层211和所述外层212侧缘连接,所述内层211和所述外层212包裹所述发热粉料层213;所述内层211与杯体外侧壁连接,所述外层212与所述套体1连接。所述发热粉料层213中含有自发热基质,自发热基质所选用的材料为现有技术中所提供的材料,例如可以包含有易氧化铁、蛭石、炭粉、氯化钠、吸水树脂、水等成份。
其中,所述外层212为无纺布、织造布、纸质或微孔塑料膜复合的微透气材质;所述内层211为透气材质或者不透气材质。将所述外层212设置为透气材质,可以使所述空气流通腔室3中扩散进来的氧气透过外层212,从而进入并接触到发热粉料层213,从而激发原电池反应放热。
还包括支撑导热层214,所述支撑导热层214设置于所述内层211的近杯体侧面,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与所述内层211依附设置或者所述支撑导热层214替代所述内层211单独设置。所述内层211的近杯体侧面为所述内层211的外侧面为与饮料杯杯体的接触面,通过所述支撑导热层214的传导作用使所述自发热体2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杯体上,与此同时由于所述支撑导热层214的支撑作用,还可以使发热杯套更加平整、挺括。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套体1为瓦楞纸材质,所述套体1内侧壁为瓦楞结构11,所述瓦楞结构11形成所述空气流通腔室3。瓦楞纸是由挂面纸和通过瓦楞辊加工而形成的波形的瓦楞纸粘合而成的板状物,瓦楞纸的发明和应用有一百多年历史,具有成本低、质量轻、加工易、强度大、印刷适应性样优良、储存搬运方便等优点,80%以上的瓦楞纸均可通过回收再生,瓦楞纸相对环保,应用广泛。本实施例中将瓦楞纸板加工成单面瓦楞纸板,所述瓦楞结构11向内形成的空腔作为空气流通腔室3,所述瓦楞结构11向外形成的空腔内容纳一定空气隔层,利用瓦楞的此结构特点,不仅能够防止热量快速散失,而且能够避免人手持所述套体1时发生烫伤。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套体1平铺展开时为扇形或者所述套体1卷曲为筒形。此结构特点便于所述自发热体2粘贴于饮料杯的杯体上,且能够保证所述套体1围至于饮料杯体的杯体时紧密贴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为纸质、塑料膜、铝塑膜或金属薄片,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与所述内层(211)通过胶粘或者热压的方式依附;
其中,所述支撑导热层214近杯体的侧面上可附着粘胶或无粘胶。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发热粉料层213单独存在或者依附于所述内层211和/或外层21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还包括粘贴层12,所述粘贴层12设置于所述套体1的侧缘,所述套体1卷曲呈筒状时,所述套体1两侧缘通过所述粘贴层12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套体1外侧壁设置衬纸层13。所述衬纸层13上可以根据所使用的产品特点,在其上印刷相应的商标、图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当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上附着粘胶时还包括背纸层215,所述背纸层215设置于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上。杯套在存放未使用时,所述背纸层215覆盖于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之上,使用时将所述背纸层215撕离后,通过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上所附着的粘胶将所述自发热体2粘贴于饮料杯的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发热杯套使用前密封于密封袋中,使用时将密封袋打开,撕离背纸层215,将自发热体2粘贴于热饮杯的外侧壁上,套体1卷曲将自发热体1围至于内,最后,将套体1侧缘连接,通过粘贴层11粘贴固定套体1。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套体(1)和自发热体(2),所述自发热体(2)设置于所述套体(1)的内侧面;
还包括空气流通腔室(3),所述空气流通腔室(3)设置于所述套体(1)的内侧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体(2)包括一个或多个自发热单元(21),多个所述自发热单元(21)横向和/或纵向依次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发热单元(21)包括内层(211)、外层(212)和发热粉料层(213),所述内层(211)和所述外层(212)侧缘连接,所述内层(211)和所述外层(212)包裹所述发热粉料层(213);
所述外层(212)与所述套体(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内层(211)与杯子的外壁连接;
其中,所述外层(212)为无纺布、织造布、纸质或微孔塑料膜复合的微透气材质,所述内层(211)为透气材质或者不透气材质;
还包括支撑导热层(214),所述支撑导热层(214)设置于所述内层(211)的近杯体侧面,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与所述内层(211)依附设置或者所述支撑导热层(214)替代所述内层(211)单独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1)为瓦楞纸材质,所述套体(1)内侧壁为瓦楞结构(11),所述瓦楞结构(11)形成所述空气流通腔室(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1)平铺展开时为扇形或者所述套体(1)卷曲为筒形。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为纸质、塑料膜、铝塑膜或金属薄片,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与所述内层(211)通过胶粘或者热压的方式依附;
其中,所述支撑导热层(214)近杯体的侧面上可附着粘胶或无粘胶。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粉料层(213)单独存在或者依附于所述内层(211)和/或外层(212)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粘贴层(12),所述粘贴层(12)设置于所述套体(1)的侧缘,所述套体(1)卷曲呈筒状时,所述套体(1)两侧缘通过所述粘贴层(12)连接。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1)外侧壁设置衬纸层(13)。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杯套,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上附着粘胶时还包括背纸层(215),所述背纸层(215)设置于所述支撑导热层(214)上。
CN202220327781.5U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发热杯套 Active CN2167541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7781.5U CN216754149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发热杯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27781.5U CN216754149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发热杯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54149U true CN216754149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58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27781.5U Active CN216754149U (zh) 2022-02-18 2022-02-18 一种发热杯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541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8247B (zh) 具有内衬和通气口的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253980B (en) Insulating label stock
US7451911B2 (en) Insulated cup
US20060283868A1 (en) Beverage container accessory
CN101155732A (zh) 可热收缩的隔热包装
US20150059729A1 (en) Package for oxygen activated portable heater
CN216754149U (zh) 一种发热杯套
CN209871023U (zh) 一种高度抗压双面淋膜纸容器
JP2014188723A (ja) 積層体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包装体
CN206620985U (zh) 一种一次性自热保温饭盒
TWI551520B (zh) 具有未發泡層之紙容器的製法
CN217907263U (zh) 自热保温杯垫
US20050244599A1 (en) Paper and foil wrap product
CN218593887U (zh) 高温耐蒸煮的膜及袋体
JP3168341U (ja) 断熱紙カップ
CN212150055U (zh) 一种组合式食品包装用包装盒
CN210656791U (zh) 一次性外卖加热保温贴
CN210734739U (zh) 一种双层淋膜纸杯
TWI337970B (en) Method of container production and a container produced by the same
CN217706677U (zh) 一种双层保温隔热纸杯
CN214876243U (zh) 一种防烫手的新型泡茶纸杯
CN209905289U (zh) 一种方便拿取的纸杯
CN213832560U (zh)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JP2009283415A (ja) 発熱シートおよびこの発熱シートを用いた食品原料貯蔵装置
CN107348651A (zh) 一种太阳能饭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