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832560U -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832560U
CN213832560U CN202022726403.8U CN202022726403U CN213832560U CN 213832560 U CN213832560 U CN 213832560U CN 202022726403 U CN202022726403 U CN 202022726403U CN 213832560 U CN213832560 U CN 2138325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g body
self
liquid container
bag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2640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勤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72640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8325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8325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8325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所述自热组件包括外袋和内袋,所述内袋包括:第一袋体、第二袋体和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内均设置有发热材料;所述第一袋体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二袋体设置在第一袋体长度方向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体将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袋体的长度大于液体容器外圆周面的周长,所述第二袋体的形状与液体容器的底座形状相匹配;与液体容器配合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袋体环绕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外壁面上,将所述第二袋体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底座上;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便捷的有益效果,适用于日常用品的领域。

Description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瓶装式或桶装式饮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极大的满足了人们在外出时的饮用需求。
然而,在寒冷的天气出行过程中,因室外温度较低,随身携带或购买的饮品,通常为冰冷状态,无法满足体质较弱人群(如小孩、老人等)的需求,造成喝水的不便。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关于自热材料和加热食物的发明/产品,主要分为两类:
一种为采用电加热的方式,可以自带充电电池,但是,该瓶装水造价高,不能达到一次性使用的成本要求;
另一种为采用水加热的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自热食品中,其结构复杂,操作不便,且会在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的热量,容易对人造成烫伤,安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便捷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与液体容器配合使用,所述自热组件包括外袋和内袋,所述内袋包括:第一袋体、第二袋体和第一连接体,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内均设置有发热材料;所述第一袋体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二袋体设置在第一袋体长度方向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体将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连接在一起;与液体容器配合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袋体环绕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外壁面上,将所述第二袋体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袋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液体容器外圆周面的周长,所述第二袋体的形状与液体容器的底座形状相匹配。
优选地,所述第一袋体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袋体,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三袋体通过第二连接体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袋体内设置有发热材料;所述第三袋体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三袋体的长度与第一袋体的长度相一致。
优选地,所述第一袋体、第二袋体、第三袋体上均设至有黏贴层。
优选地,所述第二袋体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发热材料包含活性炭。
相应地,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容器本体和自热组件,所述自热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自热组件;相互配合使用时,所述第一袋体环绕设置在容器本体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袋体设置在容器本体的底座上。
优选地,所述容器本体上设置有塑料膜,所述塑料膜将自热组件塑封在容器本体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塑料膜上设置有可撕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在使用时,首先,撕去外袋,将内袋中的第一袋体环绕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外壁面上,然后将内袋中的第二袋体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底座上,置于所述第一袋体和第二袋体内的发热材料与外部媒介(如空气)接触,产生热量,进而能够内液体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使用方便,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2、本实用新型中,在发热材料中添加的活性炭,可以延长其发热时间,提高取暖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袋体、第二袋体、第三袋体上均设至有黏贴层,通过所述的黏贴层可使第一袋体、第二袋体、第三袋体与液体容器紧密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对液体容器内液体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中外袋为矩形结构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外袋,2为内袋,3为容器本体,4为塑料膜;
21为第一袋体,22为第二袋体,23为第一连接体,24为第三袋体,25为第二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的液体容器可为便携式的水杯、桶装水瓶、酒瓶、饮料瓶等,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以水瓶为例,进行示意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所述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液体容器的一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与液体容器配合使用,所述自热组件包括外袋1和内袋2,所述内袋2包括:第一袋体21、第二袋体22和第一连接体23,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内均设置有发热材料;所述第一袋体21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二袋体22设置在第一袋体21长度方向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体23将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连接在一起;
与液体容器配合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袋体21环绕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外壁面上,将所述第二袋体22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底座上。
具体地,所述第一袋体21的长度与液体容器外圆周面的周长相匹配,所述第一袋体21的长度可为大于或等于液体容器外圆周面的周长,使第一袋体21更好的环绕在液体容器的外壁上;所述第二袋体22的形状可为与液体容器底部相适应的多种形状,如可为圆形或矩形结构。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发热材料可为用于暖宝宝的发热材料,所述的发热材料可包括铁粉、水、活性炭、蛭石、吸水性树脂和盐;本实施例在发热材料中添加的活性炭,可以延长其发热时间,提高取暖效率。
一般地,液体的热传导方向是从热水传递到冷水,即本实施例中,从液体容器的底部传递到液体容器的上部,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袋体21的高度可为液体容器的高度的二分之一,即可满足大多数人对液体的加热需求,也可节约成本,经济性好。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容器本体3和自热组件,所述自热组件为如上所述的自热组件;相互配合使用时,所述第一袋体21环绕设置在容器本体3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袋体22设置在容器本体3的底座上。
具体地,所述容器本体3上设置有塑料膜4,所述塑料膜4将自热组件塑封在容器本体3的外部;具体地,所述塑料膜4上设置有可撕口。
本实施例中,外袋的形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如:为矩形结构(如图3所示),或与内袋相匹配的结构(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在使用时,首先,撕去外袋1,将内袋2中的第一袋体21环绕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外壁面上,然后将内袋2中的第二袋体22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底座上,置于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内的发热材料与外部媒介(如空气)接触,产生热量,进而能够内液体容器中的液体进行加热,使用方便,操作便捷,实用性强。
实施例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所述第一袋体2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袋体24,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三袋体24通过第二连接体25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袋体24内设置有发热材料;所述第三袋体24可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三袋体24的长度可与第一袋体21的长度相一致。
为适应不同尺寸的液体容器、以及不同人群对液体容器的加热需求,特别是适应侧部带有把手、拉环等部件的液体容器,提高这类液体容器的加热效率,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还包括:第三袋体24和第二连接体25,使用时,第三袋体24能够避开把手、拉环的位置,进而环绕设置在液体容器把手区域的外壁上,增大了对液体容器的加热面积,提高了加热效率。
具体地,本实施例二中,所述第一连接体23、第二连接体25上均可设置有撕开线,通过所述撕开线,用户可根据加热需求(如不需要对液体加热过快,或液体已饮用完),可选择将第二袋体21、第三袋体24撕下,将其设置在随身携带的其他物品上进行加热保暖,提高了对自热组件的有效利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袋体21、第二袋体22、第三袋体24上均设至有黏贴层,通过所述的黏贴层可使第一袋体21、第二袋体22、第三袋体24与液体容器紧密接触,进一步提高了对液体容器内液体的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能够有效地解决了室外无法饮用加热水的问题,能够满足体质较弱等特殊人群的需求;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发热组件为独立包装形式,通过使用1个或多个加热组件对液体进行多次加热,满足不同的温度需求,实用性强。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与液体容器配合使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热组件包括外袋(1)和内袋(2),所述内袋(2)包括:第一袋体(21)、第二袋体(22)和第一连接体(23),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内均设置有发热材料;
所述第一袋体(21)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二袋体(22)设置在第一袋体(21)长度方向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体(23)将第一袋体(21)和第二袋体(22)连接在一起;
与液体容器配合使用时,将所述第一袋体(21)环绕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外壁面上,将所述第二袋体(22)设置在液体容器的底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体(21)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液体容器外圆周面的周长,所述第二袋体(22)的形状与液体容器的底座形状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体(2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设置有第三袋体(24),所述第一袋体(21)和第三袋体(24)通过第二连接体(25)连接在一起;
所述第三袋体(24)内设置有发热材料;
所述第三袋体(24)为长条形结构,所述第三袋体(24)的长度与第一袋体(21)的长度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袋体(21)、第二袋体(22)、第三袋体(24)上均设至有黏贴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袋体(22)的形状为圆形或矩形结构。
6.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容器本体(3)和自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热组件为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自热组件;
相互配合使用时,所述第一袋体(21)环绕设置在容器本体(3)的外壁面上,所述第二袋体(22)设置在容器本体(3)的底座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3)上设置有塑料膜(4),所述塑料膜(4)将自热组件塑封在容器本体(3)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塑料膜(4)上设置有可撕口。
CN202022726403.8U 2020-11-23 2020-11-23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Active CN2138325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6403.8U CN213832560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26403.8U CN213832560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832560U true CN213832560U (zh) 2021-07-30

Family

ID=76990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26403.8U Active CN213832560U (zh) 2020-11-23 2020-11-23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8325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139860A1 (en) Beverage container warmer
WO2009089690A1 (fr) Bouteille retenant la chaleur
CN213832560U (zh) 一次性、便携式自热组件及具有自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CN202426318U (zh) 嵌入式温奶器及奶瓶
CN2910066Y (zh) 一种相变蓄热保温瓶
KR200490787Y1 (ko) 사계절 다목적 배달용 가방
CN205214870U (zh) 一种加热杯
CN212261054U (zh) 一种便携可充电式保温杯
CN201675747U (zh) 方便食品及饮料的即时加热包装装置
CN102512085A (zh) 嵌入式温奶器及奶瓶
JPH11221160A (ja) 保温器
CN201822140U (zh) 真空保鲜自动加热饭盒
CN213832558U (zh) 一种带加热功能的液体容器
CN206949994U (zh) 一种快速加热、保温的两用杯盖及其杯子
CN106618079A (zh) 一种快速加热、保温的两用杯盖及其杯子
CN2534125Y (zh) 自热食品包装装置
CN205923263U (zh) 户外用加热饭盒
CN202396701U (zh) 一种保温饭盒
CN105836300B (zh) 一种自加热或制冷饮料罐
CN210747839U (zh) 一种便携式快速冷却饮用杯
CN218074641U (zh) 一种新型保温容器
CN215738242U (zh) 一种水杯保温套
CN210354388U (zh) 一种多功能便携式饮品器具电加热保温套
CN212307472U (zh) 一种智能水杯
CN210656791U (zh) 一次性外卖加热保温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