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0310U - 一种叠合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叠合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0310U
CN216740310U CN202122899053.XU CN202122899053U CN216740310U CN 216740310 U CN216740310 U CN 216740310U CN 202122899053 U CN202122899053 U CN 202122899053U CN 216740310 U CN216740310 U CN 2167403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fabricated
cast
bottom plate
steel bars
steel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8990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力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28990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03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03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03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叠合板,包括本体,本体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预制部包括预制底板和至少一根肋梁,肋梁位于预制底板上表面并与预制底板一同浇筑形成;预制部还包括钢筋桁架,钢筋桁架的下层嵌至预制底板内;现浇部还包括现浇缓凝土层和多个附加钢筋,现浇缓凝土层浇筑于预制部的浇筑面,底板上表面、肋梁及钢筋桁架的至少部分与现浇缓凝土层固定连接;多个附加钢筋分别设置于预制部的边和/或角,并通过现浇缓凝土层固定,附加钢筋用于与建筑结构部件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板,整体的性能更好,便于施工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叠合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叠合板。
背景技术
叠合板是由预制底板和现浇混凝土层叠合而成的装配整体式板。叠合板整体性好。预制底板既是叠合板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又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叠合层的永久性模板,现浇叠合层内可敷设水平设备管线。叠合板自承跨度一般为3-4m。叠合板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预制底板底面平整,建筑物天花板不必进行抹灰处理,减少室内湿作业,加速施工进度;叠合板本身制作简便,便于推广,重量轻,便于运输安装;叠合板兼有预制和现浇板的优点,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现有的叠合板仍存在以下不足:预制底板刚度低,容易变形、承载力较弱,自承跨度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合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整体的性能更好,便于施工安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叠合板,包括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预制部和现浇部;所述预制部包括预制底板和至少一根肋梁,所述肋梁位于所述预制底板上表面并与所述预制底板一同浇筑形成;所述预制部还包括钢筋桁架,所述钢筋桁架的下层嵌至所述预制底板内;所述现浇部还包括现浇缓凝土层和多个附加钢筋,所述现浇缓凝土层浇筑于所述预制部的浇筑面,所述底板上表面、所述肋梁及所述钢筋桁架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现浇缓凝土层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附加钢筋分别设置于所述预制部的边和/或角,并通过所述现浇缓凝土层固定,所述附加钢筋用于与建筑结构部件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制部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预制部之间并排设置并通过所述现浇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肋梁的数量设置为多根,多根所述肋梁沿所述预制底板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交错设置;且所述预制底板与多个所述肋梁一同浇筑形成,并将所述钢筋桁架的下层浇筑于所述预制底板中。
优选地,所述预制底板的上表面最外侧的所述肋梁距离所述预制底板的边缘不小于100mm,所述肋梁宽度设置为100-1000mm,任意并排的两个所述肋梁间距设置为600-2400mm。
优选地,所述预制底板的厚度为所述本体厚度的20%-40%;所述预制底板与所述肋梁厚度之和为所述本体厚度的60%-80%。
优选地,所述钢筋桁架沿厚度方向依次包括上层钢筋、中间钢筋和下层钢筋,所述中间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层钢筋和所述下层钢筋固定连接,且所述下层钢筋和所述中间钢筋的部分嵌至所述预制底板内。
优选地,所述中间钢筋包括多个竖直钢筋和多个斜直钢筋,任意一根所述竖直钢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层钢筋和所述下层钢筋固定连接,任意一根所述斜直钢筋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直钢筋的一端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层钢筋、所述下层钢筋和所述竖直钢筋直径为10-30mm,相邻的两个所述竖直钢筋之间的距离为100-300mm;所述斜直钢筋直径为所述竖直钢筋直径的50%-80%,且所述上层钢筋和所述下层钢筋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本体厚度的70%-90%。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叠合板,预制底板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肋梁,提升了预制底板自身的刚度,并通过固定连接钢筋桁架,且肋梁和预制底板一同浇筑形成,进一步提升预制部的刚度及强度,使预制部能够实现更大的跨度,且无需临时支撑;现浇筑时,通过在预制底板的上表面即浇筑面浇筑混凝土组成现浇混凝土层,预制底板上的肋梁和钢筋桁架能够提升预制部与现浇混凝土层连接的强度,进而提升叠合板整体的强度;且现浇筑混凝土时,通过叠合板和其他构件(如梁、柱或剪力墙等构件)的连接关系,可在连接处设置附加钢筋,并通过现浇混凝土层和其他构件固定,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一提供的预制部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叠合板和建筑构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B向的剖视图。
图标:1-本体;10-预制部;110-预制底板;120-肋梁;130-钢筋桁架;131-上层钢筋;132-中间钢筋;1321-竖直钢筋;1322-斜直钢筋;133-下层钢筋;20-现浇部;210-现浇混凝体土层;220-附加钢筋;2-柱;3-梁;4-剪力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叠合板,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整体的性能更好,便于施工安装。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叠合板,请参见图1-图4,包括本体1,本体1包括预制部10和现浇部20;预制部10包括预制底板110和至少一根肋梁120,肋梁120位于预制底板110上表面并与预制底板110一同浇筑形成;预制部10还包括钢筋桁架130,钢筋桁架130的下层嵌至预制底板110内;现浇部20还包括现浇混凝土层210和多个附加钢筋220,现浇混凝土层210浇筑于预制部10的浇筑面,预制底板110上表面、肋梁120及钢筋桁架130与现浇混凝土层210固定连接;多个附加钢筋220分别设置于预制部10的边和/或角,并通过现浇混凝土层210固定,附加钢筋220用于与建筑结构部件固定连接。
预制底板110上表面固定设置有肋梁120,提升了预制底板110自身的刚度,并通过固定连接钢筋桁架130,进一步提升预制部10整体的刚度,使预制部10能够实现更大的跨度,且无需临时支撑;现浇筑时,通过在预制底板110的上表面即浇筑面浇筑混凝土组成现浇混凝土层210,预制底板110上的肋梁120与钢筋桁架130能够提升预制部10与现浇混凝土层210连接的强度,进而提升叠合板整体的强度;且现浇筑混凝土时,通过叠合板和其他构件(如梁3、柱2或剪力墙4等构件)的连接关系,可在连接处设置附加钢筋220,并通过现浇混凝土层210和其他构件固定,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现浇混凝土层210上表面可超出于钢筋桁架130的上层,是叠合板上表面平整,避免凸出有钢筋。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请参见图3和图4,预制部10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多个预制部10之间并排设置并通过现浇部20固定连接;根据需要确定预制部10的数量后,进行现浇筑,在各个预制部10的特定位置设置附加钢筋220,并进行混凝土浇筑形成现浇混凝土层210,使各个预制部10之间以及预制部10与柱2、梁3或者剪力墙4之间通过现浇混凝土层210固定为一体,并通过附加钢筋220提升强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肋梁120的数量设置为多根,多根肋梁120沿预制底板11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交错设置,且预制底板110与多个肋梁120一同浇筑形成,并将钢筋桁架130的下层浇筑于预制底板110中,进一步提升预制部10整体性和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预制底板110的上表面最外侧的肋梁120距离预制底板110的边缘不小于100mm,肋梁120宽度设置为100-1000mm,如宽度设置为100mm、200mm等;任意并排的两个肋梁120间距设置为600-2400mm,如设置为600mm、800mm、1000mm等;在肋梁120能够提升预制部10强度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材料成本,需要说明的是,并不限于上述尺寸范围,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预制底板110的厚度为本体1厚度的20%-40%,预制底板110与肋梁120厚度之和为本体1厚度的60%-80%,如本体1厚度为200mm,则预制底板110的厚度范围为40mm-80mm,肋梁120的厚度范围为80mm-120mm,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尺寸可根据施工强度要求和生产成本具体调整。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请参见图2,钢筋桁架130沿厚度方向依次包括上层钢筋131、中间钢筋132和下层钢筋133,中间钢筋132的两端分别与上层钢筋131和下层钢筋133固定连接,且下层钢筋133和中间钢筋132的部分嵌至预制底板110内;进一步地,中间钢筋132132包括多个竖直钢筋1321和多个斜直钢筋1322,任意一根竖直钢筋1321的两端分别与上层钢筋131和下层钢筋133固定连接,任意一根斜直钢筋132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竖直钢筋1321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如此设置,提升叠合板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上层钢筋131、下层钢筋133和竖直钢筋1321直径为10-30mm,如设置为10mm、20mm等;相邻的两个竖直钢筋1321之间的距离为100-300mm,如100mm、200mm等;斜直钢筋1322直径为竖直钢筋1321直径的50%-80%,如竖直钢筋1321直径为20mm,则斜直钢筋1322的直径尺寸范围为10mm-16mm;上层钢筋131和下层钢筋133之间的距离为本体1厚度的70%-90%;如本体1厚度为200mm,则上层钢筋131和下层钢筋133之间距离范围为140mm-180mm;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尺寸可根据施工强度要求和生产成本具体调整,并非限于上述数值。
进一步地,本体1的厚度可设置为不小于130mm,具体可设置为150mm、200mm等,具体尺寸可根据施工强度要求和生产成本具体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8)

1.一种叠合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包括预制部(10)和现浇部(20);所述预制部(10)包括预制底板(110)和至少一根肋梁(120),所述肋梁(120)位于所述预制底板(110)上表面并与所述预制底板一同浇筑形成;所述预制部(10)还包括钢筋桁架(130),所述钢筋桁架(130)的下层嵌至所述预制底板(110)内;
所述现浇部(20)还包括现浇混凝土层(210)和多个附加钢筋(220),所述现浇混凝土层(210)浇筑于所述预制部(10)的浇筑面,所述预制底板(110)上表面、所述肋梁(120)及所述钢筋桁架(130)与所述现浇混凝土层(210)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附加钢筋(220)分别设置于所述预制部(10)的边和/或角,并通过所述现浇混凝土层(210)固定,所述附加钢筋(220)用于与建筑结构部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部(10)的数量可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预制部(10)之间并排设置并通过所述现浇部(2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梁(120)的数量设置为多根,多根所述肋梁(120)沿所述预制底板(110)的长度和宽度方向交错设置,所述钢筋桁架(130)的下层浇筑于所述预制底板(110)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110)的上表面最外侧的所述肋梁(120)距离所述预制底板(110)的边缘不小于100mm,所述肋梁(120)宽度设置为100-1000mm,任意并排的两个所述肋梁(120)间距设置为600-240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110)的厚度为所述本体(1)厚度的20%-40%;所述预制底板(110)与所述肋梁(120)厚度之和为所述本体(1)厚度的60%-8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桁架(130)沿厚度方向依次包括上层钢筋(131)、中间钢筋(132)和下层钢筋(133),所述中间钢筋(13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层钢筋(131)和所述下层钢筋(133)固定连接,且所述下层钢筋(133)和所述中间钢筋(132)的部分嵌至所述预制底板(110)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钢筋(132)包括多个竖直钢筋(1321)和多个斜直钢筋(1322),任意一根所述竖直钢筋(1321)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层钢筋(131)和所述下层钢筋(133)固定连接,任意一根所述斜直钢筋(1322)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竖直钢筋(1321)的一端部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叠合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钢筋(131)、所述下层钢筋(133)和所述竖直钢筋(1321)直径为10-30mm,相邻的两个所述竖直钢筋(1321)之间的距离为100-300mm;所述斜直钢筋(1322)直径为所述竖直钢筋(1321)直径的50%-80%,且所述上层钢筋(131)和所述下层钢筋(133)之间的距离为所述本体(1)厚度的70%-90%。
CN202122899053.XU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叠合板 Active CN2167403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9053.XU CN216740310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叠合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899053.XU CN216740310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叠合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0310U true CN216740310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28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899053.XU Active CN216740310U (zh) 2021-11-24 2021-11-24 一种叠合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03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ew et al. Steel concrete composite systems for modular construction of high-rise buildings
EP2848750B1 (en) Method of casting in-situ steel wire mesh cement slab with spliced rack and suspended formwork
CN202416650U (zh) 自承式带肋钢筋桁架混凝土叠合楼板
CN202559569U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自保温暗密肋轻质叠合楼板
CN110130527B (zh) 模块化装配式复合墙、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及施工方法
CN207063170U (zh) 一种由钢方管和钢板拼接的剪力墙板装配而成的房屋
CN1399047A (zh) 一种三维结构体系建筑及工业化施工方法
CN113653235A (zh) 叠合板、叠合板与组合梁的连接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0644662A (zh) 一种基于受力的预制无梁楼盖叠合板及其拆分方法
CN212670968U (zh) 叠合楼板和建筑物
CN201826392U (zh) 配筋砌块钢筋混凝土结构及其隔震、减震体系
RU2008151996A (ru) Плоскостная бетонная несущ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CN111749364A (zh) 一种基于c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及其施工方法
CN21019486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结构
CN216740310U (zh) 一种叠合板
CN213449071U (zh) 钢筋桁架普通混凝土整间预制叠合楼板
CN212772980U (zh) 一种基于c型钢的装配式复合墙
CN214364235U (zh) 一种装配式钢板组合剪力墙体结构
CN213926975U (zh) 混凝土墙与预制压型钢板组合板连接结构
CN212506971U (zh) 一种建筑用叠合板
RU201193U1 (ru) Сталебетонное изоляционное перекрытие
CN212656421U (zh) 一种包覆钢及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结构
CN210827936U (zh) 一种装配式模块化轻钢结构墙体
CN112726942A (zh) 一种设置夹层钢板的混凝土预制剪力墙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3404189A (zh) 双面多层筋叠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