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40288U - 幕墙系统 - Google Patents

幕墙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40288U
CN216740288U CN202122995399.XU CN202122995399U CN216740288U CN 216740288 U CN216740288 U CN 216740288U CN 202122995399 U CN202122995399 U CN 202122995399U CN 216740288 U CN216740288 U CN 2167402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ventilation
curtain wall
vertical rod
upr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99539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浪
孙志浩
黎宇明
吴昊
谢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di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Group Shenzhen
Original Assignee
Ccdi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Group Shenzhe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di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Group Shenzhen filed Critical Ccdi China Construc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Group Shenzhen
Priority to CN20212299539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402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402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402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ad-Bearing And Curtain Wall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幕墙系统,涉及建筑物的幕墙技术领域,为解决开启扇在开启时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外露的问题而发明。幕墙系统,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幕墙、开启扇和通风件,第二立柱和第一立柱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幕墙与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第一通风道与安装间隙连通,开启扇安装在幕墙靠近建筑物的一侧且安装在安装间隙内,并遮挡安装间隙,开启扇开启时,开启扇处于建筑物的内侧,且安装间隙与建筑物的内侧连通,通风件内部形成有通风腔,通风件覆盖第一通风道,第一通风道与通风腔连通,通风件还形成有第二通风道,第二通风道的两端分别与通风腔连通和建筑物的外侧连通。本申请幕墙系统用于形成建筑物的外立面。

Description

幕墙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物的幕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幕墙系统。
背景技术
幕墙由于通透性好、整体外观大方明亮,在大型公共建筑、高端住宅建筑上,应用都非常普遍。
目前,在幕墙系统的建筑外立面部分设置有开启扇,通过设置在开启扇顶部的开启挂件及与开启挂件配合使用的悬挂轴实现开启扇上悬外开,将开启扇朝建筑外立面外打开后,使得开启扇处于建筑外立面外。
而开启扇在打开的状态时,开启扇处于建筑外立面外会导致很多问题,例如:1、开启扇外开后,会对建筑外立面的平面平整度造成影响,不能保证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性;2、开启扇设置在建筑的外立面,在开启扇长时间使用后,出现五金件老化的问题,开启扇容易出现轻微摇晃的现象,开启扇的密封性和稳定性都会大打折扣;3、在遇到台风、暴风雨等天气下,风力增强,开启扇承重力降低,可能会出现变形等问题,情况严重的话,可能会发生开启扇掉落,并对他人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的威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幕墙系统,主要目的是为了有效避免开启扇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外露,并提升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幕墙系统,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幕墙、开启扇和通风件,第一立柱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外侧,第二立柱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外侧,第二立柱和第一立柱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幕墙安装在第一立柱上,幕墙与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第一通风道与安装间隙连通,开启扇安装在幕墙靠近建筑物的一侧且安装在安装间隙内,并遮挡安装间隙,开启扇开启时,开启扇处于建筑物的内侧,且安装间隙与建筑物的内侧连通,通风件内部形成有通风腔,通风件安装在第二立柱远离建筑物的一侧,并覆盖第一通风道,第一通风道与通风腔连通,通风件还形成有第二通风道,第二通风道的两端分别与通风腔连通和建筑物的外侧连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幕墙系统,幕墙安装在第一立柱上,形成建筑物的外立面,因为开启扇安装在安装间隙内,并且安装在幕墙靠近建筑物的一侧,所以在开启扇开启时,开启扇处于建筑物外立面的内侧;而且,为了实现建筑物内侧的通风,幕墙与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开启扇可以通过第一通风道外露,幕墙没有完全覆盖开启扇,幕墙只对部分开启扇起到遮挡的作用,又因为第二立柱远离建筑物的一侧安装有通风件,通风件对第一通风道进行覆盖,从而对开启扇未被幕墙遮挡的部分进行遮挡,所以开启扇的开启不会破坏建筑外立面的整体性,有效避免了开启扇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外露;另外,开启扇开启时,建筑物内侧、安装间隙、第一通风道、通风腔、第二通风道和建筑物外侧依次连通,保障了建筑物的室内通风。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开启扇与第一立柱转动连接,开启扇的转动轴线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平行。
通过将开启扇与第一立柱转动连接,方便对开启扇的开启和关闭;另外,开启扇的转动轴线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平行,使得开启扇在打开后不需要额外的支撑。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开启扇靠近建筑物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
通过设置有隔热板,隔热板对建筑物可以起到保温、隔热和降噪等作用。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幕墙系统还包括第三立柱,第三立柱用于安装在建筑物外侧,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均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三立柱设置在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第三立柱与横梁相对,第三立柱相对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靠近通风件设置;幕墙安装在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
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均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延伸,而且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所以第一通风道也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延伸,以达到建筑物的每层楼层同时进风的效果;再通过横梁,便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连接;第三立柱相对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靠近通风件设置,并且幕墙安装在第一立柱和第三立柱之间,进一步对幕墙进行固定,第一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的连线与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的连线形成折角,所以使得幕墙与开启扇形成折角,一方面增加了建筑物外立面的立面效果,另一方面增加了幕墙可安装的面积,便于光线照射进建筑物的内部。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通风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首尾依次相连接,且内部形成通风腔,并形成断面为三角形的结构;其中,断面为与幕墙相垂直的面;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形成的折角的开口朝向建筑物,且第一侧部与第一通风道相对,第二侧部与幕墙相对;第一侧部与第二立柱间隔设置,第一侧部与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道。
通风件的断面为三角形的结构,因为三角形具有一定的受力稳定性,所以将通风件安装在幕墙外,在遇到台风或者暴风雨等天气下,减少通风件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同时,三角形的结构也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外立面的立面造型,使得建筑物外立面更加美观;另外,第一侧部与第一通风道相对,从而对第一通风道进行遮挡,使得第一通风道不会对建筑物外立面的造型造成影响,并且第一侧部与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道,实现了从通风件的侧面进风,在不影响建筑物外立面的造型的情况下,保证了建筑物内侧的通风。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二侧部相对幕墙间隔设置,第二侧部与幕墙之间形成有第三通风道,第三通风道连通通风腔和建筑物的外侧。
通过第二侧部与幕墙之间形成的第三通风道,增大了通风腔的进风量,从而增大建筑物内侧的通风量。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任一侧部包括多块挡板和多根横杆,多根横杆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挡板与横杆连接,且每相邻两根横杆之间形成的间隙被挡板遮挡。
建筑物的高度通常比较高,尤其是高层建筑物,通过多根横杆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并将挡板与横杆连接后,对相邻两根横杆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遮挡,便于在高层建筑物上形成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通风件还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相互平行,且均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竖杆和第三竖杆相对第二竖杆靠近幕墙,且第二竖杆相对第三立柱设置;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以及连接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的多根横杆和多块挡板形成第一侧部,且第一竖杆与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道;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以及连接在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之间的多根横杆和多块挡板形成第二侧部,且第三竖杆与幕墙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第一竖杆和第三竖杆之间形成第三侧部。
第一竖杆和第三竖杆相对第二竖杆靠近幕墙,使得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三者的连线形成三角形;再通过将横杆连接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便于多根横杆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安装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之间后,以形成第一侧部的骨架;通过将横杆连接在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之间,便于多根横杆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安装在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之间后,以形成第二侧部的骨架;另外,第二竖杆分别与第一侧部的横杆连接和第二侧部的横杆连接,便于第一侧部的端部和第二侧部的端部相连接;而且,第一竖杆与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道,以及第三竖杆与幕墙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实现了从通风件的侧面进风。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一竖杆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竖杆的一端与第二立柱连接,第一连接杆上连接有第一通风板,第一通风板覆盖第二通风道,第一通风板贯穿有多个第一通风孔,第一通风孔连通通风腔和建筑物的外侧。
通过第一连接杆分别与第一竖杆和第二立柱,实现对通风件的固定;通过第一通风板对第二通风道进行遮挡,一方面减少第二通风道由于间隙过大,对建筑物外立面的外观影响,另一方面减少杂物随着空气流动进入第二通风道内,并且建筑物外侧的流动空气通过第一通风孔进入第二通风道内,不影响第二通风道的通风。
在本申请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第三竖杆朝向幕墙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上连接有第二通风板,第二通风板覆盖第三通风道,第二通风板贯穿有多个第二通风孔,第二通风孔连通通风腔和建筑物的外侧。
再通过第二通风板对第三通风道进行遮挡,一方面减少第三通风道由于间隙过大,对建筑物外立面的外观影响,另一方面减少杂物随着空气流动进入第三通风道内,并且建筑物外侧的流动空气通过第二通风孔进入第三通风道内,不影响第三通风道的通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幕墙系统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C-C向的截面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幕墙系统部分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D-D向的截面图;
图5为图4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F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4中的部分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幕墙系统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立柱;101、公立柱;102、母立柱;2、第二立柱;3、安装间隙;4、幕墙;5、第一通风道;6、开启扇;601、窗扇;602、窗框;7、通风件;701、第一侧部;702、第二侧部;703、第三侧部;704、第一竖杆;705、第二竖杆;706、第三竖杆;8、通风腔;9、第二通风道;10、隔热板;11、第三立柱;12、横梁;13、第三通风道;14、第一连接杆;15、第一通风板;16、第一通风孔;17、第二连接杆;18、第二通风板;19、第二通风孔;20、挡板;21、横杆;22、吊顶板;23、地板面层;24、第三连接杆;25、第四连接杆;26、灯槽;27、铝型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一种幕墙系统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A代表建筑物的外侧,B代表建筑物的内侧。如图1所示,建筑物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设置有多层楼层,楼层包括吊顶板22和地板面层23,每层楼层的吊顶板22和地板面层23由上而下设置,吊顶板22和地板面层23之间形成一层楼层的内部空间。
图2为图1中C-C向的截面图,结合图1和图2,而在幕墙系统中,为了实现楼层内部的通风,设置有开启扇6。由于开启扇6直接设置在建筑的外立面部分,将开启扇6朝建筑外侧打开后,开启扇6处于建筑外立面外,不仅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而且会影响建筑物的美观。
为了有效避免开启扇6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外露,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幕墙系统,图3示出了一种幕墙系统部分结构的主视图,图4示出了图3中D-D向的截面图,其中图4中A也代表建筑物的外侧,B也代表建筑物的内侧。具体的,结合图3和图4,该幕墙系统包括第一立柱1、第二立柱2、幕墙4、开启扇6和通风件7,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均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外侧,建筑物的外侧为建筑物远离室内的一侧。而且,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间隔设置,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3,安装间隙3与建筑物的内侧连通。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延伸方向可以有多种情况,在本申请中,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的均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延伸。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均可以采用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
另外,建筑物的外墙中预埋有分别用于与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连接的连接钢板,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与建筑物外墙的连接钢板连接方式具有多种情况,示例的,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可以分别直接与连接钢板进行焊接,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也可以分别与连接钢板螺栓连接。
参照图4,幕墙4安装在第一立柱1上,具体地,幕墙4可以是中空钢化Low-E玻璃或者是透明玻璃。多块幕墙4可以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并排铺设在第一立柱1,或者是沿垂直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并排铺设在第一立柱1上,以形成建筑物的外立面。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块幕墙4可以是梯形或者是矩形,并且满足300mm最小切割尺寸。
其中,幕墙4朝向第二立柱2延伸,并与第二立柱2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5,第一通风道5与安装间隙3连通。
而且,为了进一步对幕墙4的安装固定,幕墙系统还包括第三立柱11,第三立柱11也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延伸,并且第三立柱11安装在建筑物外侧。第三立柱11设置在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之间,并且,幕墙4安装在第一立柱1和第三立柱11之间,第二立柱2和第三立柱11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5。
图5示出了图4中E部分的放大图,结合图4和图5,幕墙4的端部连接有铝型材27,铝型材27内设置有用于卡接幕墙4端部的卡槽,幕墙4的端部卡接在卡槽内,使得幕墙4与铝型材27连接,再向卡槽内打胶对与铝型材27连接的幕墙4进行加固。
其中,铝型材27可以通过螺钉分别连接在第一立柱1和第三立柱11上,或者直接焊接在第一立柱1和第三立柱11上,从而使得幕墙4安装在第一立柱1和第三立柱11之间。
进一步地,为了减少幕墙4端部卡接在卡槽后,幕墙4与铝型材27之间的间隙,幕墙4与铝型材27之间粘接有橡胶条,具体地,橡胶条可以是EPDM(乙丙)橡胶条。
另外,为了便于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形成整体,参照图4,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之间连接有横梁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横梁12可以由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
因此,横梁1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焊接或者通过螺钉连接。
继续参照图4,为了增加建筑物外立面的立面效果,同时也为了增加幕墙4的面积,便于光线照射进建筑物的内部,第三立柱11与横梁12相对,第三立柱11相对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远离建筑物设置。
同时,第一立柱1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三立柱11,第一立柱1分别和两根第三立柱11之间均连接有幕墙4,且第一立柱1分别连接的两块幕墙4之间形成折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立柱1包括公立柱101和母立柱102,公立柱101和母立柱102相互拼接形成第一立柱1。
图6示出了图4中F部分的放大图,结合图4和图6,为了实现对安装间隙3的开启和关闭,安装间隙3内安装有开启扇6,且开启扇6安装在幕墙4靠近建筑物的一侧,并遮挡安装间隙3。开启扇6开启时,安装间隙3与建筑物的内侧连通。
具体地,开启扇6包括窗扇601和窗框602,窗框602分别与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连接。窗框602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的截面可以是矩形,窗扇601安装在窗框602内,窗扇601可以是真空玻璃或者是钢化玻璃。
其中,窗框602可以由不锈钢或者铝合金制成,窗框602沿建筑物高度方向的一侧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第一立柱1上,另一侧也通过自攻螺钉固定在第二立柱2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启扇6可以设置为推拉窗,窗框602内一体成型有供窗扇601滑动的滑槽,窗扇601通过滑槽与窗框602滑动连接,以实现开启扇6在第一立柱1和第二立柱2之间的开启和关闭。同时,因为开启扇6处于建筑物外立面的内侧,再通过幕墙4对开启扇6的遮挡,所以可以有效避免开启扇6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外露。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开启扇6可以设置为内平开窗,窗扇601与窗框602转动连接。具体地,窗扇601与窗框602通过窗合页连接,且窗扇601的转动轴线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平行,窗扇601朝向建筑物内侧开启。同时,因为开启扇6朝向建筑物内侧打开,再通过幕墙4对开启扇6的遮挡,所以可以有效避免开启扇6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外露。
另外,为了便于窗扇601转动打开,窗扇601螺栓连接或者焊接有窗执手。
而且,为了对建筑物的内部空间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开启扇6靠近建筑物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隔热板10可以是聚氨酯泡沫或者聚苯板。
另外,因为幕墙4与第二立柱2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5,开启扇6可以通过第一通风道5外露,幕墙4并没有完全覆盖开启扇6,幕墙4只对部分开启扇6起到遮挡的作用。为了对开启扇6未被幕墙4遮挡的部分进行遮挡,参照图4,通风件7安装在第二立柱2远离建筑物的一侧,并覆盖第一通风道5。通风件7内部形成有通风腔8,第一通风道5与通风腔8连通,通风件7还形成有第二通风道9,第二通风道9的两端分别与通风腔8连通和建筑物的外侧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减少通风件7对建筑物外立面的外观影响,通风件7沿垂直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的截面可以是矩形或者是三角形。
而且,为了提高通风件7安装在建筑物外立面的稳定性,减少通风件7在遇到台风或者暴风雨等天气下,通风件7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图7示出了图4中的部分结构图,其中图7中A也代表建筑物的外侧,B也代表建筑物的内侧。参照图7,通风件7包括第一侧部701、第二侧部702和第三侧部703,第一侧部701、第二侧部702和第三侧部703首尾依次相连接,且内部形成通风腔8,并形成断面为三角形的结构,其中断面为与幕墙4相垂直的面。并且,第一侧部701与第二侧部702形成的折角的开口朝向建筑物,且第一侧部701与第一通风道5相对。
具体地,断面可以是等腰三角形的结构,使得通风件7具有一定的受力稳定性。
参照图7,第一侧部701包括多块挡板20和多根横杆21,多根横杆21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间隔设置,挡板20与横杆21连接,且每相邻两根横杆21之间形成的间隙被挡板20遮挡。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横杆21可以是由铝合金型材或者是不锈钢制成。
另外,挡板20可以是由铝单板或者是不锈钢板制成。
其中,每块挡板20可以焊接在相邻的两块横杆21之间,或者是通过镀锌角钢与横杆21螺钉连接,具体地,镀锌角钢的横截面为L形,镀锌角钢的一直角边与挡板20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另一直角边与横杆21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
因为,第二侧部702和第一侧部701的结构相同,同理,第二侧部702也包括多块挡板20和多根横杆21,第二侧部702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7,通风件7还包括第一竖杆704、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第一竖杆704、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且均沿建筑物的高度方向L延伸,第二竖杆705相对第三立柱11设置。
而且,第一竖杆704和第三竖杆706相对第二竖杆705靠近幕墙4,第一竖杆704、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首尾相连可以形成等腰三角形。第一竖杆704和第二竖杆705,以及连接在第一竖杆704和第二竖杆705之间的多根横杆21和多块挡板20形成第一侧部701。
其中,横杆2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竖杆704和第二竖杆705的连接,挡板20对第一竖杆704和第二竖杆705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遮挡。
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以及连接在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之间的多根横杆21和多块挡板20形成第二侧部702。
其中,横杆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的连接,挡板20对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遮挡。
另外,第一竖杆704和第三竖杆706之间形成第三侧部70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竖杆704、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可以是由铝合金型材或者不锈钢制成。
具体地,第一侧部701的横杆21的两端可以通过自攻螺钉分别与第一竖杆704和第二竖杆705连接,也可以分别与第一竖杆704和第二竖杆705焊接。同理,第二侧部702的横杆21的两端可以通过自攻螺钉分别与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连接,也可以分别与第二竖杆705和第三竖杆706焊接。
同时,第一侧部701的横杆21远离第一竖杆704的一端与第二竖杆705连接,第二侧部702的横杆21远离第三竖杆706的一端与第二竖杆705连接,有效避免可第一侧部701的横杆21端部与第二侧部702的横杆21端部直接相连形成空隙,便于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形成等腰三角形的折角。
另外,为了便于将示廓灯或者景观灯安装在建筑物的外立面上,从而在夜晚的时候对建筑物进行示廓,参照图5,第一竖杆704上沿其延伸方向上和第三竖杆706沿其延伸方向上均形成有灯槽26,示廓灯或者景观灯可以通过灯光连接件分别与第一竖杆704和第二竖杆705螺钉连接。
继续参照图7,为了实现建筑物内侧的通风,第一竖杆704与第二立柱2之间形成第二通风道9。当开启扇6打开时,建筑物外侧的流动空气通过第二通风道9、通风腔8、第一通风道5和安装间隙3依次进入建筑物内侧,从而通过通风件7的侧面通风,在不影响建筑物外立面的造型的情况下,保证了建筑物内侧的通风。
为了进一步增大通风腔8的进风量,从而增大建筑物内侧的进风量,第二侧部702相对幕墙4间隔设置,第二侧部702与幕墙4之间形成有第三通风道13,第三通风道13连通通风腔8和建筑物的外侧。
具体地,第三竖杆706与幕墙4之间形成第三通风道13。当开启扇6打开时,建筑物外侧的流动空气通过第三通风道13、通风腔8、第一通风道5和安装间隙3依次进入建筑物内侧,从而通过通风件7的另一侧面通风,在不影响建筑物外立面的造型的情况下,进一步保证了建筑物内侧的通风。
继续参照图7,为了便于第一竖杆704的安装固定,第二立柱2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4,第一连接杆14远离第二立柱2的一端与第一竖杆704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杆14可以由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
其中,第一连接杆14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竖杆704和第二立柱2焊接,也可以分别通过镀锌角钢与第一竖杆704和第二立柱2连接。具体地,镀锌角钢的横截面为L形,与第一竖杆704连接的镀锌角钢的一直角边与第一竖杆704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另一直角边与第一连接杆14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与第二立柱2连接的镀锌角钢的一直角边与第二立柱2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另一直角边与第一连接杆14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
进一步地,图8示出了一种幕墙系统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其中A也代表建筑物的外侧,B也代表建筑物的内侧。结合图7和图8,为了在不影响对第二通风道9通风的前提下,第一连接杆14上连接有第一通风板15,第一通风板15覆盖第二通风道9,并且第一通风板15贯穿有多个第一通风孔16,第一通风孔1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通风道9连通和建筑物的外侧连通,保证第二通风道9与建筑物外侧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通风板15可以由铝单板或者不锈钢板制成。
另外,第一通风板15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折边,第一通风板15的一端可以通过折边与第一竖杆704焊接或者通过自攻螺钉连接,第一通风板15的另一端可以通过折边与第二立柱2焊接或者通过自攻螺钉连接。
同理,结合图7和图8,为了在不影响对第三通风道13通风的前提下,第三竖杆706朝向幕墙4连接有第二通风板18,第二通风板18覆盖第三通风道13,并且第二通风板18贯穿有多个第二通风孔19,第二通风孔19的两端分别与第三通风道13连通和建筑物的外侧连通,保证第三通风道13与建筑物外侧的连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通风板18可以由铝单板或者不锈钢板制成。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第二通风板18的安装,参照图7,第三竖杆706朝向幕墙4连接有第二连接杆17,第二通风板18连接在第二连接杆17上。
其中,第二连接杆17的端部可以与第三竖杆706焊接,也可以通过镀锌角钢与第三竖杆706连接。具体地,镀锌角钢的横截面为L形,镀锌角钢的一直角边与第三竖杆706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另一直角边与第二连接杆17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
而且,第二通风板18的两端分别一体成型有折边,第二通风板18的一端可以通过折边与第三竖杆706焊接或者通过自攻螺钉连接,第二通风板18的另一端可以通过折边与第二连接杆17焊接或者通过自攻螺钉连接。
另外,为了减少第二连接杆17的挠度,并且提升第二连接杆17的稳定性,第一连接杆14通过第三连接杆24与第二连接杆17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连接杆24可以由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
其中,第三连接杆24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连接杆14和第二连接杆17焊接,也可以分别通过镀锌角钢与第一连接杆14和第二连接杆17连接。具体地,镀锌角钢的横截面为L形,与第一连接杆14连接的镀锌角钢的一直角边与第一连接杆14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另一直角边与第三连接杆24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与第二连接杆17连接的镀锌角钢的一直角边与第二连接杆17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另一直角边与第三连接杆24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第二立柱2的安装稳定性,第三连接杆24通过第四连接杆25与第三立柱11连接。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四连接杆25可以由铝合金或者不锈钢制成。
其中,第四连接杆25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三连接杆24和第三立柱11焊接,也可以分别通过镀锌角钢与第三连接杆24和第三立柱11连接。具体地,镀锌角钢的横截面为L形,与第三连接杆24连接的镀锌角钢的一直角边与第三连接杆24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另一直角边与第四连接杆25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与第三立柱11连接的镀锌角钢的一直角边与第三立柱11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另一直角边与第四连接杆25平行并通过自攻螺钉相连接。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立柱,所述第一立柱用于安装在建筑物的外侧;
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用于安装在所述建筑物的外侧,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一立柱之间形成有安装间隙;
幕墙,所述幕墙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柱上,所述幕墙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形成第一通风道,所述第一通风道与所述安装间隙连通;
开启扇,所述开启扇安装在所述幕墙靠近所述建筑物的一侧且安装在所述安装间隙内,并遮挡所述安装间隙,所述开启扇开启时,所述开启扇处于所述建筑物的内侧,且所述安装间隙与所述建筑物的内侧连通;
通风件,所述通风件内部形成有通风腔,所述通风件安装在所述第二立柱远离所述建筑物的一侧,并覆盖所述第一通风道,所述第一通风道与所述通风腔连通,所述通风件还形成有第二通风道,所述第二通风道连通所述通风腔和所述建筑物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扇与所述第一立柱转动连接,所述开启扇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扇靠近所述建筑物的一侧设置有隔热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幕墙系统还包括:
第三立柱,所述第三立柱用于安装在所述建筑物外侧,所述第一立柱、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均沿所述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三立柱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之间连接有横梁,所述第三立柱与所述横梁相对,所述第三立柱相对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靠近所述通风件设置;
所述幕墙安装在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之间,所述第二立柱和所述第三立柱之间形成所述第一通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件包括第一侧部、第二侧部和第三侧部;
所述第一侧部、所述第二侧部和所述第三侧部首尾依次相连接,且内部形成所述通风腔,并形成断面为三角形的结构;
其中,所述断面为与所述幕墙相垂直的面;
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形成的折角的开口朝向所述建筑物,且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一通风道相对,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幕墙相对;
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立柱间隔设置,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风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部相对所述幕墙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侧部与所述幕墙之间形成有第三通风道,所述第三通风道连通所述通风腔和所述建筑物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部和所述第二侧部中的任一侧部包括:
多块挡板和多根横杆,所述多根横杆沿所述建筑物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挡板与所述横杆连接,且每相邻两根所述横杆之间形成的间隙被所述挡板遮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件还包括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第三竖杆;
所述第一竖杆、所述第二竖杆和所述第三竖杆相互平行,且均沿所述建筑物的高度方向延伸;
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三竖杆相对所述第二竖杆靠近所述幕墙,且所述第二竖杆相对所述第三立柱设置;
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二竖杆之间的多根横杆和所述多块挡板形成所述第一侧部,且所述第一竖杆与所述第二立柱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通风道;
所述第二竖杆和所述第三竖杆,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二竖杆和所述第三竖杆之间的多根横杆和所述多块挡板形成所述第二侧部,且所述第三竖杆与所述幕墙之间形成所述第三通风道;
所述第一竖杆和所述第三竖杆之间形成所述第三侧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杆连接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所述第一竖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连接有第一通风板,所述第一通风板覆盖所述第二通风道,所述第一通风板贯穿有多个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通风孔连通所述通风腔和所述建筑物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竖杆朝向所述幕墙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连接有第二通风板,所述第二通风板覆盖所述第三通风道,所述第二通风板贯穿有多个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二通风孔连通所述通风腔和所述建筑物的外侧。
CN202122995399.XU 2021-11-30 2021-11-30 幕墙系统 Active CN2167402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5399.XU CN216740288U (zh) 2021-11-30 2021-11-30 幕墙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995399.XU CN216740288U (zh) 2021-11-30 2021-11-30 幕墙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40288U true CN216740288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302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995399.XU Active CN216740288U (zh) 2021-11-30 2021-11-30 幕墙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402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914521B (zh) 玻璃幕墙排风口掩饰结构的施工方法
CN216740288U (zh) 幕墙系统
CN113982163A (zh) 幕墙系统
CN111877957A (zh) 一种节能防水的玻璃幕墙开启窗
CN216740256U (zh) 一种幕墙系统
CN211774858U (zh) 一种节能通风的框架幕墙
CN113982157A (zh) 一种幕墙系统
CN213391715U (zh) 幕墙式窗
CN216740287U (zh) 一种幕墙系统
CN113738229A (zh) 一种侧面开启的隐藏式内开窗及其安装方法
CN214403333U (zh) 一种百叶天窗屋顶
CN208777509U (zh) 一种单元幕墙系统
CN108252441B (zh) 一种隐框内启窗玻璃幕墙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113982162A (zh) 一种幕墙系统
CN115182494B (zh) 建筑物外墙排风洞口的隐藏方法
CN215213048U (zh) 一种模块化全隐幕墙窗结构
CN107166613B (zh) 一种隐形的窗式通风器
CN114320085B (zh) 一种玻璃幕墙外观效果的窗口系统
CN219733209U (zh) 一种全玻幕墙玻璃结构门斗系统
CN216142629U (zh) 一种地弹簧门框架及具有其的隐框地弹簧门
CN218092820U (zh) 用于建筑物外墙的隐藏式排风洞口结构
CN214365709U (zh) 一种单层幕墙通风装置
CN217974973U (zh) 一种带有通风器的玻璃幕墙结构
CN217679871U (zh) 开启扇与幕墙的安装结构
CN213980430U (zh) 安装方便的幕墙式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