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34143U - 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 - Google Patents

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34143U
CN216734143U CN202220311521.9U CN202220311521U CN216734143U CN 216734143 U CN216734143 U CN 216734143U CN 202220311521 U CN202220311521 U CN 202220311521U CN 216734143 U CN216734143 U CN 2167341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cense plate
reflective
plate
reflective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31152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灿忠
陈斌
陈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Carbide Industries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31152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341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341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341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Waterproofing, Decoration, And Sanitation Devices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包括反光膜层,所述反光膜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反光顶层、反光层和胶粘剂层;其中,所述反光层包括聚焦层、分离作用层和镜面反射层,所述分离作用层位于聚焦层和镜面反射层之间,且所述胶粘剂层为可剥离型的胶层;所述分离作用层与所述镜面反射层之间的剥离力小于所述胶粘剂层与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使用时被贴附基材之间的剥离力。

Description

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管理牌证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尤其适合是一种无底板的反光膜的临时车牌。
背景技术
反光膜是一种薄膜型的逆反射材料,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逆反射材料。由于其能够在光源照射下,产生强烈的反光效果,特别是漆黑的夜晚在光照射下给人以明显的视觉感官效应,从而反光膜多应用于道路指示、车牌、广告张贴等应用领域。
普通的机动车车牌,由于其为永久性使用,通常采用反光膜贴在铝板或塑料板等底板上,进行冲压而制成,并悬挂在汽车车牌位置处。通常,普通的机动车车牌的制作成本较高。
机动车临时行驶车车牌(以下简称“临时车牌”)是机动车车牌的一种,是机动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无正式车牌,但需要临时上道路行驶机动车的重要管理手段。目前的临时车牌通常采用的纸张打印,通常不具有反光性,粘贴在汽车的前后挡风玻璃上。
目前的临时车牌,由于不具有反光效果,夜晚识别困难;并且,使用临时车牌时,通常粘贴在汽车前、后挡风玻璃上,影响驾驶安全,而且目前的汽车车牌识别系统不能识别和管理临时车牌。同时,现有的普通机动车车牌使用的反光膜必须用铝板或塑料板等作为底板,才可制成车牌使用,如果直接粘贴在汽车上使用,将难以去除,影响车辆的美观。
用于临时车牌的反光膜与普通的号车牌的反光膜在使用期限上不同,临时车牌的有效期一般为15天或30天,到期后则无使用价值,因此一般要求方便制作,使用结束后容易去除,并且由于是短时间的使用,制作成本需要尽可能低廉。
引用文献1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新型机动车临时号牌,其包括承载基层和复合层,复合层包括依次设置的打印层、反光层和胶粘层。其制作过程需要承载基层作为底板,并在工厂中将复合层、承载基层通过复合工艺、冲切工艺制作,制作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提供一种成本降低、使用方便且具有改进的夜间辨识性的车牌制品仍然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引用文献:
引用文献1:CN112248945A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代替目前使用的纸张型临时车牌,亦可代替现有的有底板的车牌。该无底板的反光膜的临时车牌无需采用车牌底板,制作低成本,并且使用方便,同时该无底板的反光膜的临时车牌在夜晚使用时,与普通车牌一样具有反光效果,增加夜晚的辨认性。
另外,该无底板的反光膜的临时车牌可以纳入统一的汽车车牌识别系统进行管理。使用结束时,仅需简单地撕下反光膜的临时车牌、剥去胶粘剂即可,撕除简单,汽车表面不留胶粘剂,对车漆的表面也无任何影响。在临时车牌的使用期间,不易掉落,能满足正常使用。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经过发明人的长期研究发现,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实施,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1].一种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中,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包括反光膜层,所述反光膜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反光顶层、反光层和胶粘剂层;其中,
所述反光层包括聚焦层、分离作用层和镜面反射层,所述分离作用层位于聚焦层和镜面反射层之间,且所述胶粘剂层为可剥离型的胶层;
所述分离作用层与所述镜面反射层之间的剥离力小于所述胶粘剂层与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使用时被贴附基材之间的剥离力。
[2].根据[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中,所述分离作用层与所述镜面反射层之间剥离力为1N/25.4mm~5N/25.4mm。
[3].根据[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中,所述分离作用层的厚度为1μm~7μm。
[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中,所述胶粘剂层与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使用时被贴附基材之间的剥离力为10N/25.4mm~20N/25.4mm。
[5].根据[4]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中,所述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μm~60μm。
[6].根据[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中,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使用时被贴附基材为汽车车漆。
[7].根据[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中,所述反光顶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表面层、植株层和玻璃微珠。
[8].根据[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中,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未使用时,所述胶粘剂层下方还设置有剥离基材层。
实用新型的效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可以取代现有纸张型临时车牌,制造低成本,可以直接贴附在汽车表面(车牌位置),使用方便,并且能被纳入统一的汽车车牌识别系统进行管理。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可以直接贴在车辆车牌位置处的汽车油漆上使用,使用期间不易掉落;
2、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使用结束后,取下反光膜车牌时,反光膜的结构先被破坏,破坏掉的部分不再有反光效果。通过这种方式,在临时使用期到期时,首先撕去分离作用层,由于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的结构被破坏,使得其无法被二次利用,达到防伪效果,也避免了由于临时车牌到期后处理不当带来的隐患;
3、临时使用期到期后可以将反光膜撕去,反光膜的胶粘剂可以从汽车车漆上简单去除,不影响汽车表面的车漆。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表面层;2植株层;3玻璃微珠;4聚焦层;5分离作用层;6镜面反射层;
10反光膜层;20反光顶层;30反光层;40胶粘剂层;50剥离基材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所记载的技术特征的说明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实施方案、具体例子而进行,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案、具体例子。需要说明的是:
本说明书中,使用“数值A~数值B”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端点数值A、B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使用“以上”或“以下”表示的数值范围是指包含本数的数值范围。
本说明书中,使用“可以”表示的含义包括了进行某种处理以及不进行某种处理两方面的含义。
本说明书中,使用“任选”或“任选的”表示某些物质、组分、执行步骤、施加条件等因素使用或者不使用。
本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具体/优选的实施方案”、“另一些具体/优选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等是指所描述的与该实施方案有关的特定要素(例如,特征、结构、性质和/或特性)包括在此处所述的至少一种实施方案中,并且可存在于其它实施方案中或者可不存在于其它实施方案中。另外,应理解,所述要素可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在各种实施方案中。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绘制,而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各种特征的适当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方向、位置和外形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所附多个附图中,同样的或等同的部件(元素)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标引。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现有典型的玻璃微珠型反光膜,可以包括任选的光透过性表面层(或称保护层);光透过性植株层(或称支撑层),该光透过性植株层的光线入射侧的相反一侧有摆放着一层玻璃微珠球,并且半个球是埋入在植株层,没有埋入在植株层的该玻璃微珠球一侧是一层光焦点形成层(或称聚焦层),聚焦层之下具有镜面反射层(简称反射层),并且该反射层通常不与玻璃微珠接触。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的反光膜层,在以往玻璃微珠型反光膜的聚焦层与镜面反射层间加入一层分离作用层。并且对于胶粘剂层,将现在一般用于车牌的反光膜使用的永久粘附能力的胶粘剂层改为可剥离型的胶粘剂层。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包括位于上层的反光膜层和位于下层的剥离基材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未使用时,剥离基材层用于支撑或保护胶粘剂层,所述剥离基材层的材质没特别限制,可以选自聚烯烃、聚酯、聚丙烯酸酯、聚碳酸酯等树脂膜,树脂膜与纤维层(如无纺布等)的复合膜,纸质膜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反光膜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反光顶层、反光层和胶粘剂层。其中,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反光膜层为玻璃微珠型反光膜。反光顶层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表面层、植株层和玻璃微珠。本实用新型对于表面层、植株层和玻璃微珠的材质、厚度等没有特殊的限制,使用适于制备玻璃微珠型反光膜的相应材料、厚度,达到反光膜的应用效果(例如反光效果)即可。例如,表面层的材质可以选自聚丙烯酸酯树脂、聚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等中的任何一种或多种的组合,表面层的厚度可以为15~60μm。表面层的作用对反光膜的表面起保护作用,同时该表面层具有普通车牌反光膜同样的功能,在制作车辆号码时能进行喷绘、印刷、烫印等将车牌号码加工在该产品上。表面层可根据不同使用需要,加入不同颜料。加入颜料的作用可以改变临时车牌的外观颜色,可以与普通的车牌加以区别。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植株层涂覆于表面层的下方,植株层用于玻璃微珠的嵌入,即玻璃微珠的一部分置于植株层内。构成表面层所采用的树脂可应用于植株层。
本实用新型对于玻璃微珠的参数,例如折射率、直径等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适用于玻璃微珠型反光膜的达到反光膜的作用(例如反光作用)即可。例如,玻璃微珠可以由玻璃、陶瓷、聚合物、矿石中至少一种构成,玻璃微珠为具有折射功能的任意形状,如球状体、半球状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反光层涂覆于反光顶层的下方,反光层自上而下依次包括聚焦层、分离作用层和镜面反射层。其中,聚焦层涂覆于反光顶层中的玻璃微珠及植株层的下方,使玻璃微珠位于植株层和聚焦层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聚焦层和镜面反射层的材质、厚度等没有特殊的限制,使用适于制备玻璃微珠型反光膜的材料、厚度,使反光膜达到应用效果(例如反光效果)即可。例如,聚焦层用于调节玻璃微珠的表面到镜面反射的距离,可以选择用于构成表面层的树脂作为聚焦层的材质。镜面反射层可以是由铝、铜、银等金属构成的层状结构,比如用真空蒸镀的方式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中,分离作用层涂覆于聚焦层的下方,其厚度为1μm~7μm,优选2μm~7μm、2μm~6μm,更优选2μm~5μm。分离作用层的材质没有特殊的限制,只要不影响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的反光效果,并可达到如后文所述所需的剥离力即可,例如可以为ARTON树脂等透明材质。镜面反射层置于分离作用层下方,例如可通过蒸镀方法将镜面反射层置于分离作用层下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在传统车牌反光膜的反光层中加入了一层分离作用层,将反光膜层分为反光顶层和反光层。反光顶层的表面层可进行各种图案的印刷或者喷绘(例如,标注车牌号信息)并且具有很好的耐老化性、耐水性、耐油性和耐溶剂性。分离作用层涂覆于聚焦层上,其无色透明,不影响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的反光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分离作用层与镜面反射层之间的剥离力小于胶粘剂层与被贴附基材(例如汽车车漆)之间的剥离力。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分离作用层与镜面反射层之间的剥离力为1N/25.4mm~5N/25.4mm。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分离作用层与镜面反射层之间的剥离力控制在1.5~5N/25.4mm、2~5N/25.4mm,更优选在2.5~5N/25.4mm。分离作用层与镜面反射层之间的剥离力在上述的条件下,当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需要从被贴附基材表面剥离时,分离作用层将会先被破坏,破坏其所需破坏力(即,分离作用层与镜面反射层之间的剥离力)控制在1N/25.4mm~5N/25.4mm范围内,且小于胶粘剂层与被贴附基材(例如汽车车漆)之间的剥离力,从而使镜面反射层与胶粘剂层留于被贴附基材表面,从而达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被破坏、且无法二次使用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剥离力的测定及观察剥离时分离面的检测方法根据国家标准GB/T 7122-199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角度:180°,测定速度:300mm/min。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案中,胶粘剂层涂覆于镜面反射层的下方,胶粘剂层厚度为10μm~60μm,优选20μm~60μm、20μm~50μm,更优选20μm~40μm。胶粘剂层为可剥离型的胶粘剂层,对于胶粘剂层的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本领域常规使用的具有再剥离性质的压敏胶粘剂或热熔胶等。对于压敏胶粘剂,通常可选自丙烯酸系压敏胶粘剂、聚硅氧烷系压敏胶粘剂、聚酯类压敏胶粘剂、聚氨酯类压敏胶粘剂、聚酰胺系压敏胶粘剂等。对于可用的热熔胶,可以选自各种具有热塑性的树脂。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胶粘剂层的材质可以选择丙烯酸类单组份压敏胶,其母体树脂为高粘性的聚丙烯酸改性树脂,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0℃~-40℃,固化剂种类为异氰酸酯类固化剂或金属偶合物类固化剂。
在本实用新型中,胶粘剂层由传统的永久粘附能力的胶层,改为了可剥离型的胶层。胶粘剂层具有对被贴附基材(汽车车漆)有合适的粘附能力(剥离力控制在10N/25.4mm~20N/25.4mm之间,例如10N/25.4mm~15N/25.4mm之间、或者15N/25.4mm~20N/25.4mm之间),保证在日常使用时,车牌反光膜不会轻易从被贴附基材(汽车车漆)掉落;并且,当需要将临时车牌从被贴附基材(汽车车漆)表面剥离时,可以保证分离作用层优先起作用,破坏反光膜的反光膜效果;同时,当将残留在被贴附基材(汽车车漆)表面的胶粘剂层去除时,可轻松去除,保证无胶层残留在被贴附基材(汽车车漆)表面上,并且不损坏汽车表面的车漆。
其他功能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为实现更多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在反光膜层、剥离基材层之间、内部或外部增加其他功能层,进一步在反光膜层的反光顶层、反光层和胶粘剂层之间、内部或外部增加其他功能层,例如,但不限于印刷层、防伪层等等。
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的反光顶层20中的表面层1、植株层2、玻璃微珠3的加工工艺与目前市场售卖的Nikkalite反光膜的反光顶层的加工工艺基本一致,并无特殊技术要求。反光层30中的聚焦层4、镜面反射层6的加工工艺与目前市场售卖的Nikkalite反光膜的反光层的加工工艺基本一致,并无特殊技术要求。反光层30中的分离作用层5较一般的Nikkalite反光膜为新的机能层,本实施例中,其材质为ARTON树脂。
首先,将ARTON树脂颗粒使用二甲苯进行溶解,获得ARTON溶液,该溶液的固含量控制在20%~30%;然后,使用20#螺纹凃工棒将ARTON溶液手工印刷于聚焦层4表面;再次,将印刷好的样品放置于145℃烘箱内干燥1~2min。完成干燥后,该分离作用层5的干厚为:2μm。该步骤即可完成分离作用层5的制备。
完成以上步骤后,通过蒸镀的方法,在分离作用层5上完成镜面反射层6的制备。至此,本实施例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的反光膜层10制备完成。本实施例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的胶粘剂层40可采用以下方法得以实现:
本实施例中,胶粘剂层40中的胶粘剂组合物以其总重量计包含:86重量%的丙烯酸类共聚物P1,该共聚物P1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的多元共聚物;1重量%的交联剂(本实施例选用脂肪族异氰酸酯);13重量%的溶剂(乙酸乙酯)。将此胶粘剂组合物用上交棒涂覆于剥离基材层50上,并放置于烘箱内干燥5分钟,待干燥完成将其与反光膜层10使用贴合机进行贴合。其中,胶粘剂组合物经干燥后,其干厚为:40μm。至此,本实施例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制作完成。
该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分离作用层5与反射层6间的破坏力测定结果为2.5N/25.4mm(根据国家标准GB/T 7122-199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角度:180°,测定速度:300mm/min)。
对该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样品的胶粘剂层40进行检测时,将胶粘剂层40先涂覆于普通Nikkalite反光膜的蒸镀层上,再经2Kg的辊筒贴附于具有汽车车漆的铝板表面,然后放于23℃恒温室内进行长达1个月的经时养生,并在第1天、第7天、第15天及第30天进行相关剥离力的测定及观察胶层剥离时分离面(具体结果见以下表1-2),检测方法根据国家标准GB/T 7122-1996中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测定角度:180°,测定速度:300mm/min。
实施例2
实施例2中的反光膜层10的制造方式与实施例1一致,本实施例将提出一种新的胶粘剂层40的制作方法:
本胶粘剂层40中的胶粘剂组合物以其总重量计包含:86重量%的丙烯酸类共聚物P2,该共聚物P2为丙烯酸丁酯-丙烯酸的二元共聚物;13重量%的交联剂(本实施例选用乙酰丙酮铝溶液);1重量%的溶剂(乙酸乙酯)。将此胶粘剂组合物用上交棒涂覆于剥离基材层50上,并放置于烘箱内干燥5分钟,待干燥完成将其与反光膜层10使用贴合机进行贴合。其中,胶粘剂组合物经干燥后,其干厚为:40μm。至此,本实施例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制作完成。
该样品的检测方式参考实施例1,具体结果见以下表1-表2。
表1:
Figure BDA0003507421820000101
表2:
Figure BDA0003507421820000111
以上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呈现的描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想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描述的精确形式。显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教导做出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选择示例性实施方式并进行描述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便于理解、实现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及其各种选择形式和修改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意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形式所限定。

Claims (8)

1.一种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包括反光膜层,所述反光膜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反光顶层、反光层和胶粘剂层;其中,
所述反光层包括聚焦层、分离作用层和镜面反射层,所述分离作用层位于聚焦层和镜面反射层之间,且所述胶粘剂层为可剥离型的胶层;
所述分离作用层与所述镜面反射层之间的剥离力小于所述胶粘剂层与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使用时被贴附基材之间的剥离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作用层与所述镜面反射层之间剥离力为1N/25.4mm~5N/25.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作用层的厚度为1μm~7μm。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层与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使用时被贴附基材之间的剥离力为10N/25.4mm~20N/25.4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层的厚度为10μm~6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使用时被贴附基材为汽车车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光顶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表面层、植株层和玻璃微珠。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其特征在于,所述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未使用时,所述胶粘剂层下方还设置有剥离基材层。
CN202220311521.9U 2022-02-16 2022-02-16 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 Active CN2167341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1521.9U CN216734143U (zh) 2022-02-16 2022-02-16 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311521.9U CN216734143U (zh) 2022-02-16 2022-02-16 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34143U true CN216734143U (zh) 2022-06-14

Family

ID=819185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311521.9U Active CN216734143U (zh) 2022-02-16 2022-02-16 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341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545437B2 (ja) 裏打フイルム付き再帰反射性シ―ト材料
EP1742090B1 (en) Hue variable retroreflective sheet
US6350036B1 (en)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containing a validation image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JP4326149B2 (ja) 接着コーティング基板の提供方法
KR100738190B1 (ko) 축광 역반사시트를 이용한 차선표시용 테이프
KR20030071831A (ko) 탬퍼 표시 재귀반사성 물품
US6869654B2 (en) Method of making printable forms comprising stickers and articles
JP5824494B2 (ja) 反射製品用プロセス
EP2335099A1 (en) Metallized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with increased daytime brightness
CN216734143U (zh) 无底板的反光膜车牌
JP3594969B2 (ja) 再帰反射性ライセンスプレ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957237B2 (ja) 紫外線照射型標識用粘着シート及び紫外線照射型標識装置
CN106154380B (zh) 阻燃型反光膜及其制作方法
JP2960478B2 (ja) 再帰反射性シート物
JP2005338799A5 (zh)
CN208721823U (zh) 一种防水型高强级反光膜
KR100815060B1 (ko) 바닥면에 사용되는 역반사시트
JP2000249817A (ja) 再帰反射シート
JPH0848954A (ja) 保護用粘着フィルム
KR20060016291A (ko) 평활하지 않은 굴곡면에 안착성이 우수한 역반사 시트 및그 제조방법
WO1996008737A1 (en) Retroreflective article that has phenolic resin in chemical association with reflective aluminum layer
WO1999034240A1 (en) Self-adhesive retroreflective sheeting
JP2003105281A (ja) タックシート
JP3847407B2 (ja) 保護用シート
JP2002090516A (ja) 再帰反射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