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21026U - 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21026U
CN216721026U CN202123299465.6U CN202123299465U CN216721026U CN 216721026 U CN216721026 U CN 216721026U CN 202123299465 U CN202123299465 U CN 202123299465U CN 216721026 U CN216721026 U CN 216721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voltage
output
voltage conversion
intelligent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29946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锦晨
徐俊
任新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29946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21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21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21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其中,智能平台包括:智能平台主体,用于放置具有无线接收电路的电器;以及,无线发射电路,设于智能平台主体,无线发射电路用于发射电能至放置的电器,以供电器中的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并为电器供电。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可提高电器充电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电器都需使用数据线插接式的充电方式,但这种充电方式存在接触不良、导线裸露、电路老化、漏电以及容易与其他电器的数据线杂糅等使用不便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平台,旨在解决电器充电不便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智能平台,所述智能平台包括:
智能平台主体,用于放置具有无线接收电路的电器;以及,
无线发射电路,设于所述智能平台主体,所述无线发射电路用于发射电能至放置的电器,以供所述电器中的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并为所述电器供电。
可选地,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
发射谐振电路;
主控制器;以及,
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交流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谐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将接入的所述交流电压经电压变换后输出至所述发射谐振电路,以驱动所述发射谐振电路发射电能。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包括:
第一整流电路,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用于将接入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
第一调压电路,所述第一调压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调压电路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调压后输出;
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调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逆变电路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调压电路调压后的直流电压逆变为交流电压后输出。
可选地,所述智能平台主体具有供电器放置的支撑台;
所述发射谐振电路包括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沿所述支撑台的边缘设置;或者,所述发射线圈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射线圈分设于所述支撑台的不同区域。
可选地,所述支撑台设有容置腔,所述发射线圈设于所述支撑台的容置腔中。
可选地,所述支撑台包括多个子支撑台,各所述子支撑台之间间隔相应的预设高度设置。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
电器,具有无线接收电路;以及,
如上所述的智能平台,所述智能平台用于发射电能至放置的所述电器,以供所述电器中的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并为所述电器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器包括:
负载;
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
接收谐振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智能平台发射的电能,并输出交流电压;
第二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用于将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电压经电压变换后,输出至所述负载的电源端,以为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器具有放置于所述智能平台的底部;
所述接收谐振电路包括:
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设于所述电器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接收谐振电路包括:
第二整流电路,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以及,
第二调压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接收谐振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调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调压后输出。
可选地,所述电器还包括:
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并输出电压检测信号;以及,
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信号显示对应的电压信息。
可选地,所述电器还包括:
无线通信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电连接,并用于与设备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无线通电路用于接收设备终端发送的电压调节信号,并将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
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负载的电压大小。
可选地,所述电器还包括:
按键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电连接,所述按键电路用于被触发时,输出相应的按键信号至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
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按键信号,调节输出至负载的电压大小。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智能平台主体和无线发射电路,并通过使设于智能平台主体中的无线发射电路可发射电能至所放置的电器,以供电器中的无线接收电路可接收并为电器供电。本申请智能平台通过集成无线供电功能为电气供电,无需采用数据线插接的充电方式,因而不会出现接触不良、导线裸露、电路老化、漏电以及数据线杂糅等使用不便的情况,从而解决了输出插接式的充电方式使得电器充电不便的问题,且用户随放随用,无需过多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电器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平台一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智能平台一实施例中无线发射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器设备一实施例中无线接收电路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器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器设备另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29153970000041
Figure DEST_PATH_GDA000362915397000005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智能平台。
数据线插接的充电方式需要数据线的一端经电源适配器接入市电电压等交流电压,而另一端需要以插接的方式与电器的USB母口、圆4PIN等充电接口连接,以将电源适配器输出的供电电压传输至电器,从而实现为电器供电。但数据线插接的充电方式容易在日常使用中,会出现与电器的充电接口接触不良、外部绝缘层破损而导致导线裸露和漏电、电源适配器中导电路老化而致电能转换效率降低等使用不便的情况,且随着电器的增多,各电器的数据线会互相交错杂糅,十分不美观。
针对上述问题,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平台包括:
智能平台主体10,用于放置电器30;以及,
无线发射电路20,设于智能平台主体10,无线发射电路20用于发射电能至放置的电器30,以供电器30中的无线接收电路32接收并为电器30供电。
智能平台主体10可根据智能平台的类型来确定,例如,可为近桌状主体、近柜状主体近或者近台状主体,在此不做限定。智能平台主体10可设有支撑台11,支撑台11可供用户以贴设、悬挂、悬浮等多种方式放置电器30。
无线发射电路20可安装于智能平台中靠近电器30放置的位置,并对应多个支撑台11设置。无线发射电路20可与市电电网等供电电源连接,以接入供电电源输出的供电电压,并可将供电电压进行相应的转换后,以电磁耦合、光电耦合或者电磁共振等方式,将相应大小的电能分别朝向多个支撑台11发射。可以理解的是,电器30中可设有无线接收电路32、电压变换电路以及用于实现电器30各种功能的负载31;如此,当用户将电器30放置在支撑台11时,电器30可通过无线接收电路32,以感应无线发射电路20发射的磁感线、光线或者与无线发射电路20的固有频率共振的方式接收无线发射电路20发射的电能,并可将电能以电压的形式输出至后端电压变换电路进行电压变换,以变换为合适的供电电压后再输出至负载31,从而实现为电器30正常使用供电。可以理解的是,当支撑台11放置有多个电器30时,无线发射电路20可发射电能至每一电器30,以为每一电器30无线供电,从而以实现一平台托多负载工作。
由于本申请智能平台通过无线供电为所放置电器30供电,无需采用数据线插接的充电方式,因而不会出现接触不良、导线裸露、电路老化、漏电以及数据线杂糅等使用不便的情况,从而解决了输出插接式的充电方式使得电器充电不便的问题,且用户随放随用,无需过多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电器 30的使用便利性。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无线发射电路20还包括:
发射谐振电路21;
主控制器22;以及,
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的受控端与主控制器22的控制端连接,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的输入端用于接入交流电压,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的输出端与发射谐振电路21的输入端连接,电压变换电路用于在主控制器22的控制下,将接入的交流电压经电压变换后输出至发射谐振电路 21,以驱动发射谐振电路21发射电能。
发射谐振电路21可采用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来实现,可以理解的是,发射谐振电路21具有与第一电感L1、第一电容C1参数相关的谐振频率。当发射谐振电路21接入交流电压时,可将交流电压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时,而接收端的接收线圈又在其耦合的范围内,则接收端的接收线圈将产生感应电动势,供给其后端的负载31使用;如果发射端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与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的新的回路的谐振频率相同时,此时整个能量传输通道会以最低的阻抗进行发射端到接收端的电能传输,并且不受其它非金属物质的干扰;如果偏离谐振频率,电能也会传送,只不过传输的效率低下,因为能量会发热或其它形式消耗在电路的其它元件上面。
主控制器22可为MCU、DSP、FPG电器30等微处理器,或者还可采用专用的主控芯片来实现。主控制器22可集成有相应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或算法,以及可通过相应的端口与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连接,并可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来实现对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的工况控制。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可在主控制器22的控制下,将输入端从外部电源接入的交流电压进行相应的电压变换,以其变换为具有相应的频率和相位的交流电压后,再输出至发射谐振电路21,从而以驱动发射谐振电路21实现无线供电。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包括:
第一整流电路231,第一整流电路231的输入端为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 的输入端,第一整流电路231用于将接入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
第一调压电路232,第一调压电路232的受控端与主控制器22连接,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的输入端与第一整流电路231的输出端连接,第一调压电路232用于在主控制器22的控制下,将第一整流电路231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调压后输出;
逆变电路233,逆变电路233的受控端与主控制器22连接,逆变电路233的输入端与第一调压电路232的输出端连接,逆变电路233的输出端为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的输出端,逆变电路233用于在主控制器22的控制下,将第一调压电路232调压后的直流电压逆变为交流电压后输出。
第一整流电路231可由二极管或者开关器件等具有单向导通功能的器件来实现,第一整流电路231用于将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至第一调压电路232。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电压变换电路22还可包括滤波电路,以将第一整流电路231整流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后,再输出至后端第一调压电路232。
第一调压电路232中可采用开关器件和储能器件组成的boost电路或者 buck电来实现,其中,开关器件可为三极管、MOS管或者IGBT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储能器件可为电感或者电容;或者,第一调压电路232还可采用专用的电压变换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来实现,在此不做限定。第一调压电路232可根据主控制器22输出的开关控制信号,控制其中开关器件的导通/关断状态,以使得相应的储能器件处于充电/放电状态,从而实现将接入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或者降压变换后输出。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调压电路232采用buck电路来实现。逆变电路233可采用多个开关器件组成的全桥逆变电路233实现,其中,开关器件可如上述,在此不做赘述。逆变电路233可在主控制器22的控制下,控制其中相应的开关器件按一定的顺序导通/关断,从而以将输入的直流电压逆变为具有相应频率和相位的交流电压后输出至发射谐振电路21,进而实现对发射谐振电路21的驱动。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智能平台主体10具有供电器30放置的支撑台11;
发射谐振电路21包括发射线圈S1,发射线圈S1沿支撑台11的边缘设置;或者,发射线圈S1为多个,多个发射线圈S1分设于支撑台11的不同区域。
智能平台主体10可根据自身的类型,具有相应的支撑台11,例如:当智能平台主体10为桌状或者台状主体时,其支撑台11可为桌面或者台面;当智能平台主体10为柜状主体时,其支撑台11可为其内部隔板的侧面。
发射谐振电路21中电感可具有一电感线圈,部分电感线圈可为发射线圈 S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发射线圈S1的形状可与支撑台11的形状相同,或者可为与支撑台11形状对应的环状结构,例如:当支撑台11为圆形时,发射线圈S1可为近圆形或者近圆环形;当支撑台11为矩形时,发射线圈S1可为近矩形或者近矩形环形。如此设置,使得发射线圈S1可对应支撑台11的边缘位置进行设置,以最大化利用支撑台11的有效面积,且还可使得发射线圈S1 所发射的电能可覆盖支撑台11的大部分面积,因而还有利于提高无线供电的供电效率。此外,当支撑台11较大时,可将支撑台11划分为多个预设区域,每一预设区域可对应设有一发射线圈S1,每一发射线圈S1用于为对应预设区域内所放置的电器30无线供电,此时各发射线圈S1的形状可根据实际形状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地,支撑台11设有容置腔,发射线圈S1设于支撑台11的容置腔中。
由于发射线圈S1与电器30的相对距离越远,无线发射电路20的无线供电效率越低。针对此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台11中设有容置腔,并将发射线圈S1设于容置腔中,以在电器30放置处于支撑台11时,使得发射线圈S1与电器30之间只有支撑台11自身腔壁的厚度和少量裕量空间,有利于减小发射线圈S1与电器30之间的相对距离以及提高无线供电效率。在图5所示实施例中,容置腔中还可容置有电路板,第一整流电路321、第一调压电路232、逆变电路233、主控制器22、第一电容C1和部分第一电感L1均可设于电路板上,以构造发射端的控制板24。
可选地,支撑台11包括多个子支撑台111,各子支撑台111之间间隔相应的预设高度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类型的电器30需要不同的高度进行放置,以达到最好的使用效果,例如,台灯和风扇等电器30可放置于用户正常使用的高度,而电蚊器或者电熏香器等电器30可放置于一较高的高度。针对此问题,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使支撑台11包括多个子支撑台111,并使得各子支撑台111 之间间隔相应的预设高度设置,而各预设高度可根据多次预先实验来确定,在此不做限定。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将不同类型的电器30放置于相应高度的子支撑台111上,有利于提高智能平台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器30设备,该电器30设备包括电器30和智能平台,该智能平台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器30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智能平台用于发射电能至放置的电器30,以供电器30中的无线接收电路32接收并为电器30供电。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智能平台上还可设有相应的供电接口,以供放置的电器30 以数据线插接的充电方式进行有线充电。可以理解的是,电器30的数量至少为一个。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器30包括:
负载31;
无线接收电路32包括:
接收谐振电路321,用于接收智能平台发射的电能,并输出交流电压;
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的输入端与接收谐振电路 32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的输出端与负载31的电源端连接,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用于将接收谐振电路321输出交流电压经电压变换后,输出至负载31的电源端,以为负载31供电。
本实施例中,接收谐振电路321可采用第二电感L2和第二电容C2来实现。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谐振电路321的谐振频率同样可由其第二电感L2、第二电容C2参数来确定,当接收谐振电路321的谐振频率处于与发射谐振电路21的耦合范围内时,二者共振,此时接收谐振电路321可接收智能平台发射的电能,并产生输出具有相应频率和相位的交流电压至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
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可用于将接入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相应大小的直流电压后,输出至负载31的电源端,从而以使得电器30正常工作。需要说明的是,负载31可为电器30中除接收谐振电路321和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之外的其余用电负载31,简而言之,负载31的电源端可为电器30的总电源端,因而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的输出电压可由电器30的额定电压来确定,例如可为 5V、12V、或者24V的直流电压。
可选地,电器30具有放置于智能平台的底部;
接收谐振电路321包括:
接收线圈,接收线圈设于电器30的底部。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谐振电路321中电感可具有一电感线圈,部分电感线圈可为接收线圈,且对于接收端而言,同样存在接收线圈与智能平台的相对距离越远,无线供电效率越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将接收线圈设于与智能平台接触的电器30底部,以使电器30在被放置时,进一步减小接收线圈和发射线圈S1二者的相对距离,以进一步提高无线供电的效率。
可选地,接收谐振电路321包括:
第二整流电路3211,第二整流电路3211的输入端为第二电压变换电路 322的输入端,第二整流电路3211用于将接收谐振电路321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
第二调压电路3212,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的输入端与第二整流电路 321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调压电路3212的输出端为接收谐振电路321的输出端,第二调压电路3212用于将第二整流电路3211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调压后输出。
第二整流电路3211和第二调压电路321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分别参照第一整流电路231和第一调压电路232,在此不做赘述。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还可包括滤波电路,以将第二整流电路3211整流输出的直流电压进行滤波处理后,再输出至后端第一调压电路232。第二整流电路3211用于将交流电压整流为处于宽范围的直流电压后输出至第二调压电路3212,以使第二调节电压可将直流电压升压或者降压为合适幅值的直流电压后,再输出至负载31的电源端,从而实现为负载31供电。在图3所示实施例中,第二调压电路3212采用SEPIC电路来实现,可将第二整流电路3211输出的宽范围直流电压转换为稳定幅值的直流电压后为负载31供电。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器30包括:
电压检测电路40,电压检测电路40的检测端与第二整流电路3211的输出端连接,电压检测电路40用于检测第二整流电路3211输出的直流电压,并输出电压检测信号;以及,
显示模块50,显示模块50的输入端与电压检测电路40的输出端连接,显示模块50用于根据电压检测信号显示对应的电压信息。
本实施例中,电压检测电路40可采用电阻元件组成的分压电路来实现,或者,还可采用专用的电压传感器来实现。电压检测电路40的检测端可与第二整流电路3211的输出端连接,以对第二整流电路3211的输出端输出直流电压进行实时检测,并输出相应大小的电压检测信号至显示模块50。
显示模块50可包括主控板和显示屏,显示屏可为LCD显示屏或者数码管显示屏,在此不做限定。显示模块50中的主控板可根据接收到的电压检测信号,控制显示屏中相应像素液晶层的翻转程度或者相应数码管的亮灭,从而使得显示屏可以文字、图像或者数字等方式显示与电压检测信号对应的电压信息。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可直观获取电器30当前的电压状态,并判断当前电器30的无线供电功能是否正常,以便于及时检修。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器30还包括:
无线通信电路,与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电连接,并用于与设备终端通信连接,无线通电路用于接收设备终端发送的电压调节信号,并将电压调节信号输出至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
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负载31的电压大小。
无线通信电路可采用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无线RF通信模块等。无线通信电路可与手机、IPAD等设备终端无线通信连接,以及可与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电连接,无线通信电路可接收用户通过设备终端发出的电磁波、红外线等形式的电压调节信号,并可对电压调节信号进行分析识别来确定其表征的电压调节幅度。无线通信电路还可根据确定结果输出相应的调压控制信号至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以使第二电压变换电路 322可根据调压控制信号,对应增大/减小输出至负载31的输出电压大小。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器30的工作性能与电源端接收到的直流电压呈正比,因而用户可通过终端设备远程控制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的输出电压,来实现对电器30工况的远程调节。
在此举证几例以做解释说明,例如,当电器30为风扇时,可通过增大/ 减小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的输出电压来将风速对应增大/减小;当电器30为台灯时,可通过增大/减小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的输出电压来将灯光亮度对应增大/减小;当电器30为电熏香器时,可通过增大/减小第二电压变换电路 322的输出电压来将熏香浓度对应增大/减小。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可对电器 30工况的远程调节,有利于提高电器30使用的便利性。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电器30还包括:
按键电路,与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电连接,按键电路用于被触发时,输出相应的按键信号至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
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按键信号,调节输出至负载 31的电压大小。
按键电路可具有多个按键开关,每一按键开关可在被触发时输出相应的按键信号至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以使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可运行集成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或算法,对接收的按键信号的进行分析识别来确定其表征的电压调节幅度。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还可根据确定结果,对应增大/减小输出至负载31的输出电压大小,从而以实现对电器30工况的按键调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电路中还可设有集成电路,以将按键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调节信号后再输出至第二电压变换电路322。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可对电器30工况的远程按键调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电器30使用的便利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平台包括:
智能平台主体,用于放置具有无线接收电路的电器;以及,
无线发射电路,设于所述智能平台主体,所述无线发射电路用于发射电能至放置的电器,以供所述电器中的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并为所述电器供电;
所述无线发射电路包括:
发射谐振电路;
主控制器;以及,
第一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用于接入交流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发射谐振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将接入的所述交流电压经电压变换后输出至所述发射谐振电路,以驱动所述发射谐振电路发射电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包括:
第一整流电路,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用于将接入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
第一调压电路,所述第一调压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调压电路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调压后输出;
逆变电路,所述逆变电路的受控端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调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逆变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第一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所述逆变电路用于在所述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将所述第一调压电路调压后的直流电压逆变为交流电压后输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平台主体具有供电器放置的支撑台;
所述发射谐振电路包括发射线圈,所述发射线圈沿所述支撑台的边缘设置;或者,所述发射线圈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射线圈分设于所述支撑台的不同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设有容置腔,所述发射线圈设于所述支撑台的容置腔中。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包括多个子支撑台,各所述子支撑台之间间隔相应的预设高度设置。
6.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包括:
电器,具有无线接收电路;以及,
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平台,所述智能平台用于发射电能至放置的所述电器,以供所述电器中的无线接收电路接收并为所述电器供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包括:
负载;
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
接收谐振电路,用于接收所述智能平台发射的电能,并输出交流电压;
第二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用于将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电压经电压变换后,输出至所述负载的电源端,以为所述负载供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具有放置于所述智能平台的底部;
所述接收谐振电路包括:
接收线圈,所述接收线圈设于所述电器的底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谐振电路包括:
第二整流电路,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入端为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用于将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以及,
第二调压电路,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调压电路的输出端为所述接收谐振电路的输出端,所述第二调压电路用于将所述第二整流电路整流后的直流电压进行调压后输出。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还包括:
电压检测电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端与所述第二整流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整流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并输出电压检测信号;以及,
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电压检测信号显示对应的电压信息。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还包括:
无线通信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电连接,并用于与设备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无线通电路用于接收设备终端发送的电压调节信号,并将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输出至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
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电压调节信号,调节输出至负载的电压大小。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还包括:
按键电路,与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电连接,所述按键电路用于被触发时,输出相应的按键信号至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
所述第二电压变换电路还用于根据接收到的按键信号,调节输出至负载的电压大小。
CN202123299465.6U 2021-12-23 2021-12-23 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Active CN216721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9465.6U CN216721026U (zh) 2021-12-23 2021-12-23 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299465.6U CN216721026U (zh) 2021-12-23 2021-12-23 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21026U true CN216721026U (zh) 2022-06-10

Family

ID=81886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299465.6U Active CN216721026U (zh) 2021-12-23 2021-12-23 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210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6180B1 (en) Intelligent device and power source interaction
CN202034798U (zh) 可携式无线充电装置
CN102315692A (zh) 高功率无线感应式电源供应器的电源传输方法
US10849431B2 (en) Smart chair
CN108173356A (zh)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方法
US20210305847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system, and wireless charging method
CN109217497A (zh) 一种高频、高效率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CN208508575U (zh) 无线充电装置
CN109462091B (zh) 一种智能插座及其控制电路
CN216721026U (zh) 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CN203734860U (zh) 具有无线充电的电磁炉
CN110336361A (zh) 无线充电器及其控制方法
CN208316420U (zh) 一种双面无线充电电路和双面无线充电器
CN211880144U (zh) 充电器及充电系统
CN205248827U (zh) 一种支架式无线充电器
CN203813500U (zh) 蓝牙无线充电装置
CN209217749U (zh) 无线充电器
CN114263626A (zh) 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CN110352531B (zh) 便携用能量存储装置用能量级转换电路
CN203180655U (zh) 无线供电设备
CN214314740U (zh) 一种磁共振式一对多无线充电装置
CN210350180U (zh) 一种充电器的充电插头和充电器
CN219304715U (zh) 电力电源转换装置及电力电源系统
CN220857114U (zh) 一种多功能排插
CN216216097U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电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