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63626A - 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 Google Patents

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263626A
CN114263626A CN202111608467.0A CN202111608467A CN114263626A CN 114263626 A CN114263626 A CN 114263626A CN 202111608467 A CN202111608467 A CN 202111608467A CN 114263626 A CN114263626 A CN 1142636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voltage
fan
receiving
fixing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60846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锦晨
王世超
任新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60846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26362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263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2636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其中,智能风扇包括:风扇主体;负载,设于风扇主体内,以及,无线接收电路,设于风扇主体内,无线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的电能,并为负载供电。本发明技术方案可提高风扇供电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风扇都需使用数据线插接式的供电方式,但这种充电方式存在接触不良、导线裸露、电路老化、漏电以及容易与其他电器的数据线杂糅等使用不便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风扇,旨在解决风扇供电不便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智能风扇,所述智能风扇包括:
风扇主体;
负载,设于所述风扇主体内,以及,
无线接收电路,设于所述风扇主体内,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的电能,并为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地,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
接收谐振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的电能,并输出交流电压;以及,
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用于将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电压经电压变换后,输出至所述负载的电源端,以为所述负载供电。
可选地,所述接收谐振电路包括接收线圈;
所述风扇主体包括底座、筒体和上盖,所述底座和上盖分设于所述筒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底座、筒体和上盖合围形成容置腔,所述接收线圈设于所述容置腔中。
可选地,所述底座对应所述接收线圈设有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限位槽。
可选地,所述筒体对应所述接收线圈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限位于所述接收线圈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限位凸台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限位柱均设置有第三固定孔,所述上盖设置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的位置对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和所述底座;
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孔的位置对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和所述上盖。
可选地,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压变换电路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设有隔离件。
可选地,所述电压变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整流滤波电路和调压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用于接入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并用于将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至所述调压电路,以经所述调压电压调压后输出至所述负载的电源端;
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
电压检测保护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检测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并用于在确定所述直流电压异常时,断开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和所述调压电路的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
主控制器;
显示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电压检测保护模块还用于输出电压检测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对应的电压信息。
可选地,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
无线通信电路,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与设备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用于接收设备终端发送的状态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状态控制信号对应控制所述智能风扇的工作状态。
可选地,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
按键电路,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按键电路用于被触发时,输出相应的按键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按键信号对应控制所述负载的运行状态。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器设备,所述电器设备包括:
无线发射电路;以及,
如上述的智能风扇,所述无线发射电路用于发射电能至所述智能风扇。
可选地,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
智能平台,所述无线发射电路设于所述智能平台中。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采用风扇主体、负载和无线接收电路,并通过设于风扇主体内的无线接收电路接收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的电能,并为负载供电。本发明智能风扇通过集成无线供电功能,无需采用数据线插接的供电方式,因而不会出现接触不良、导线裸露、电路老化、漏电以及数据线杂糅等使用不便的情况,从而解决了智能风扇采用数据线插接供电不便的情况,且用户随放随用,无需过多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电器的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智能风扇一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智能风扇另一实施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智能风扇又一实施例中底座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智能风扇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风扇主体 45 限位凸台
11 支撑轴 46 电路板
12 扇叶组件 47 隔离件
20 负载 50 电压检测保护模块
30 无线接收电路 70 显示模块
31 接收谐振电路 80 无线通信电路
311 接收线圈 90 按键电路
32 电压变换电路 100 无线发射电路
321 整流滤波电路 L 谐振电感
322 调压电路 C 谐振电容
40 底座组件 A1 第一固定孔
41 底座 A2 第二固定孔
42 筒体 A3 第三固定孔
43 上盖 A4 第四固定孔
44 限位柱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智能风扇。
数据线插接的供电方式需要数据线的一端经电源适配器接入市电电压等交流电压,而另一端需要以插接的方式与风扇的USB母口、圆4PIN等充电接口连接,以将电源适配器输出的供电电压传输至风扇,从而实现为风扇供电。但数据线插接的供电方式容易在日常使用中,会出现与风扇的充电接口接触不良、外部绝缘层破损而导致导线裸露和漏电、电源适配器中导电路老化而致电能转换效率降低等使用不便的情况,且随着电器类型的增多,各风扇的数据线容易互相交错杂糅,十分不美观。
针对上述问题,参照图1至图4,在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风扇包括:
风扇主体10;
负载20,设于所述风扇主体10内,以及,
无线接收电路30,设于所述风扇主体10内,所述无线接收电路30用于接收无线发射电路100发射的电能,并为所述负载20供电。
风扇主体10可包括沿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底座组件40、支撑轴11和扇叶组件12。其中,底座组件40可用于放置于智能平台上,以为风扇主体10提供支撑;支撑轴11可分别与底座组件40和扇叶组件12连接,用于为扇叶组件12提供支撑,以使扇叶组件12可间隔底座组件40预设高度设置;扇叶组件12可为智能风扇中负载20的一种,可在接入相应类型的供电电压时以对应大小的转速转动,从而实现送风功能。
无线接收电路30可以感应外部无线发射电路100发射的磁感线、光线或者与无线发射电路100的固有频率共振的方式,接收无线发射电路100发射的电能,并可将电能转换为具有相应幅值的供电电压后,输出至负载20的电源端,从而以实现为智能风扇正常使用供电。可以理解的是,负载20可为风扇中除无线接收电路30外的各种用电负载20,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功能电路以及电控组件。换而言之,负载20的电源端可为智能风扇的总电源端,因而无线接收电路30的输出电压可由负载20的额定电压来确定,例如可为5V、12V、或者24V的直流电压。
如此,当用户将智能风扇放置在无线接收电路30的耦合范围时,无线接收电路30即自动可为智能风扇的正常工作提供电能,无需采用数据线插接的供电方式,因而不会出现接触不良、导线裸露、电路老化、漏电以及数据线杂糅等使用不便的情况,从而解决了智能风扇采用数据线插接供电不便的情况,且用户随放随用,无需过多的操作,极大的提高了电器的使用便利性。现有技术还存一种在风扇中集成锂电池的供电方案,但是该方案依然需要用户采用数据线插接的方式为锂电池充电,依然存在上述使用不便的情况,而本申请技术方案则从根源上完全克服了上述痛点。
参照图1至图4,在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无线接收电路30包括:
接收谐振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发射电路100发射的电能,并输出交流电压;以及,
电压变换电路32,所述电压变换电路32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32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20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32用于将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电压经电压变换后,输出至所述负载20的电源端,以为所述负载20供电。
接收谐振电路可采用谐振电感L和谐振电容C来实现,也即本申请智能风扇所集成的为电磁共振式无线供电。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谐振电路具有与谐振电感L、谐振电容C参数相关的谐振频率。当发射谐振电路接入交流电压时,可将交流电压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时,而接收谐振电路的接收线圈311又在其耦合的范围内,则接收端的接收线圈311将产生感应电流电动势,即交流电压,供给其后端电路使用;如果发射端的交流电压的频率与发射端和接收端组成的新的回路的谐振频率相同时,此时整个能量传输通道会以最低的阻抗进行发射端到接收端的电能传输,并且不受其它非金属物质的干扰;如果偏离谐振频率,电能也会传送,只不过传输的效率低下,因为能量会发热或其它形式消耗在电路的其它元件上面。
电压变换电路32可采用接收谐振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上电工作,并可将接入的交流电压变换为相应大小的直流电压后,输出至负载20的电源端,从而以使得电器正常工作。
可选地,所述接收谐振电路包括接收线圈311;
所述风扇主体10包括底座41、筒体42和上盖43,所述底座41和上盖43分设于所述筒体42的相对两端,所述底座41、筒体42和上盖43合围形成容置腔,所述接收线圈311设于所述容置腔中。
本实施例中,底座41、筒体42和上盖43三者组成了底座组件40的壳体部分。底座41和上盖43均可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表面和下标面,底座41和上盖43二者可可拆卸固定连接于筒体42的相对两端,以使底座41的上表面、上盖43的下表面可与筒体42的内侧壁合围形成一容置腔。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谐振电路中谐振电感L可具有一电感线圈,部分或全部的电感线圈可为接收线圈311,且对于接收端而言,存在接收线圈311与发射谐振电路中发射线圈的相对距离越远,无线供电效率越低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将接收线圈311设于底座组件40的容置腔中,以在智能风扇被放置时,减小接收线圈311和发射线圈二者的相对距离,有利于提高无线供电的效率,且还可避免接收线圈311因裸露而在日常使用中受损,因而还有利于提高无线供电功能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至图4,在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1对应所述接收线圈311设有限位槽。
限位槽可以凹槽或者凸槽的形式开设于底座41的上表面,以使接收线圈311可安装于限位槽中,以通过槽壁来限制接收线圈311在容置腔中的水平移动。或者,还可在底座41的上表面上设置多个限位结构,以通过限位结构之间的相互配合来限制接收线圈311在容置腔中的水平移动。如此设置,使得接受线圈无法水平移动,可减少有效接收线圈311在日常使用中与腔壁的撞击,有利于延长接受线圈的使用寿命并减少更换次数。
可选地,所述底座41上设置有限位柱44,所述限位柱44与所述底座41的内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限位槽。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41的上表面设置限位柱44,限位柱44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在此不做限定。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限位柱44的数量为4个,4个限位柱44沿底座41的轴向方向,朝向上盖43延伸设置,以在自身与底座41的内侧壁之间限定出限位槽。如此设置,使得接收线圈311可限位安装于限位柱44与底座41的内侧壁之间,无需额外的开槽设计和操作,有利于降低底盖的设计制造成本。
可选地,所述筒体42对应所述接收线圈311设有限位凸台45,所述限位凸台45限位于所述接收线圈311背向所述底座41的一侧。
限位凸台45的一侧可连接于筒体42的内侧壁,另一侧可朝向筒体42的中心延伸设置,限位凸台45距离底座41上表面的距离可对应接收线圈311的高度设置。此外,限位凸台45还可为多个,其具体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来确定,在此不做限定;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限位凸台45的数量为4个,4个限位凸台45均设于筒体42的内侧壁,且位于同一水平面。如此设置,使得接受线圈无法垂直移动,可减少有效接收线圈311在日常使用中与上盖43的撞击,有利于进一步延长接受线圈的使用寿命并减少更换次数。
可选地,所述限位凸台45设置有第一固定孔A1和第二固定孔A2,所述限位柱44均设置有第三固定孔A3,所述上盖43设置有第四固定孔A4,所述第一固定孔A1与所述第三固定孔A3的位置对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A1与所述第三固定孔A3,以固定连接所述筒体42和所述底座41;
所述第二固定孔A2与所述第四固定孔A4的位置对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A2与所述第四固定孔A4,以固定连接所述筒体42和所述上盖43。
限位凸台45可分别正对上盖43的第一面和正对底座41的第二面。第一固定孔A1可开设于限位凸台45的第二面,并不贯穿限位凸台45设置;第三固定孔A3可开设于底座41的上表面,并贯穿底座41设置,如此即可通过第三固定孔A3向上安装螺钉等连接件来实现底座41和筒体42的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孔A2可开设于限位凸台45的第一面,并贯穿限位凸台45设置;第四固定孔A4可开设于上盖43的下表面,并不贯穿上盖43设置,如此即可通过第二固定孔A2向上安装螺钉等连接件来实现筒体42和上盖43的固定连接。在图二所示实施例中,上盖43还可开设有以供支撑轴11穿过的穿孔,底座41上还可设有用于固定支撑轴11的定位轴,以用于实现支撑轴11与底座组件40的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使得底座41、筒体42和上盖43三者之间可拆卸连接,不仅便于用户初次装配,还便于后期拆卸。
参照图1至图4,在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主体10还包括电路板46,所述电压变换电路32设于所述电路板46上,所述电路板46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电路板46和所述接收线圈311之间设有隔离件47。
电路板46上可焊接有电压变换电路32等各种功能电路,并可通过连接线与接收线圈311等其他组件实现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接收谐振电路还可包括谐振电容C,谐振电容C可设于电路板46上。本申请通过将电路板46设于容置腔中,使得谐振电容C和接受线圈的连接线较短,可缩短电压变换电路32接入接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电的时间,显著降低了智能风扇的上电延迟感,有利于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4个限位凸台45的第二面上均设有电路板46安装位,每一电路板46安装位对应电路板46的一角设置,在电路板46安装后,电路板46的每一角还可通过螺钉锁付的方式与对应的电路板46安装位固定连接,可有效降低智能风扇中电机组件工作时对电路板46稳定性的影响。此外,隔离件47可为磁场隔离纸,用以将接收线圈311接收的磁场与电路板46进行隔离,减小磁场对电路板46上各功能电路输入/输出信号的干扰,有利于增强各功能电路的抗扰性。
参照图1至图4,在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压变换电路32包括依次连接整流滤波电路321和调压电路322,所述整流滤波电路321用于接入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并用于将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至所述调压电路322,以经所述调压电压调压后输出至所述负载20的电源端;
所述风扇主体10还包括:
电压检测保护模块50,设于所述电路板46上,用于检测所述整流滤波电路321输出的直流电压,并用于在确定所述直流电压异常时,断开所述整流滤波电路321和所述调压电路322的电连接。
整流滤波电路321可包括依次连接的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其中整流电路可由二极管或者开关器件等具有单向导通功能的器件来实现,滤波电路可采用电容来实现。整流滤波电路321用于将交流电压整流为直流电压后输出至滤波电路,以经滤波电路滤波处理后再输出至后端调压电路322。调压电路322中可采用开关器件和储能器件组成的boost电路或者buck电来实现,其中,开关器件可为三极管、MOS管或者IGBT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储能器件可为电感或者电容;或者,调压电路322还可采用专用的电压变换芯片及其外围电路来实现,在此不做限定。调压电路322可根据通过控制其中开关器件的导通/关断状态,以使得相应的储能器件处于充电/放电状态,从而实现将接入的直流电压进行升压或者降压变换后为负载20供电。
本实施例中,电压检测保护模块50可采用电阻元件、比较器以及开关器件来实现,或者,还可采用专用的过/欠压保护芯片来实现。电压检测保护模块50的检测端可与整流滤波电路321的输出端连接,以对整流滤波电路321输出直流电压进行实时检测,并获取入相应的电压检测信号。电压检测保护模块50还可利用集成的硬件电路或者软件程序或算法,将电压检测信号与相应的基准电压或者预设电压阈值进行比较,在比较结果为大于或者小于时,可分别确定整流滤波电路321输出的直流电压过压或者欠压。此时电压检测保护模块50可通过控制相应的开关器件导通,来将整流滤波电路321的输出端与接地短接,以使得过大或者过小的直流电压可输出至地,从而断开整流滤波电路321和调压电路322的电连接,进而以实现对调压电路322的过压保护和欠压保护。
可选地,所述风扇主体10还包括:
主控制器;
显示模块70,设于所述电路板46上;
所述电压检测保护模块50还用于输出电压检测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显示模块70显示对应的电压信息。
本实施例中,显示模块70可包括显示控制板和显示屏,显示屏可为LCD显示屏或者数码管显示屏,在此不做限定。主控制器可为MCU、DSP、FPGA等微处理器,或者还可采用专用的主控芯片来实现。主控制器可集成有相应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或算法,以及可通过相应的端口与其他功能电路连接,以接入其他功能电路输出的检测信号,并可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至其他功能电路,来控制其他功能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以对智能风扇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监控。
电压检测保护模块50可将获取的电压检测信号输出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可根据接收到的电压检测信号,输出相应的显示控制信号至显示控制板,以使其可控制显示屏中相应像素液晶层的翻转程度或者相应数码管的亮灭,从而使得显示屏可以文字、图像或者数字等方式显示与电压检测信号对应的电压信息。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上盖43还对应显示模块70开设有显示窗口,以在电路板46安装后,显示模块70可从显示窗口向外凸伸。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可直观获取电器当前的电压状态,并判断当前电器的无线供电功能是否正常,以便于及时检修。
可选地,所述风扇主体10还包括:
无线通信电路80,设于所述电路板46上,所述无线通信电路80与设备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无线通信电路80用于接收设备终端发送的状态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状态控制信号对应控制所述智能风扇的工作状态。
无线通信电路80可采用蓝牙通信模块、WIFI通信模块、红外通信模块、无线RF通信模块等。无线通信电路80可与手机、IPAD等设备终端无线通信连接,以接收用户通过设备终端发出的电磁波、红外线等形式的状态控制信号,并可将其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出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可对状态控制信号进行分析识别来确定其表征调节的智能风扇状态,例如:开启/关闭送风,增大/减小风速等。可以理解的是,电路板46上还可设有电机驱动电路,电机驱动电路可在主控制器的控制下,将电压变换电路32输出的直流电压逆变为相应的交流电压后输出至风机,以驱动风机带动扇叶组件12转动来实现送风功能。因此主控制器可根据确定表征调节的智能风扇状态,对应调节电机驱动电路的工作状态,以通过控制风机的转速来实现对智能风扇状态的多种调节。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可远程调节智能风扇的工作状态,有利于提高智能风扇的使用便利性。
可选地,所述风扇主体10还包括:
按键电路90,设于所述电路板46上,所述按键电路90用于被触发时,输出相应的按键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按键信号对应控制所述负载20的运行状态。
按键电路90可具有多个按键开关,每一按键开关可在被触发时输出相应的按键信号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可运行集成的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或算法对接收的按键信号的进行分析识别,来确定其表征调节的智能风扇状态,并可根据确定结果,对应调节电机驱动电路的工作状态,从而以实现对智能风扇工作状态的按键调节。在图2所示实施例中,按键电路90还包括设于电路板46上的多个触动开关,每一触动开关对应一按键开关设置,当按键开关被按下时,可触发对应的触动开关闭合并输出闭合信号的按键信号至主控制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按键电路90中还可设有集成电路,以将按键信号转换为相应的电压调节信号后再输出至主控制器。如此设置,使得用户可按键调节智能风扇的工作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智能风扇的使用便利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器设备,该电器设备包括无线发射电路100和智能风扇,该智能风扇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器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无线发射电路100用于发射电能至智能风扇。
可选地,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
智能平台,所述无线发射电路100设于所述智能平台中。
智能平台可为近桌状、近柜状或者近台状,在此不做限定。智能平台可设有支撑台,无线发射电路100可对应支撑台设置,支撑台可供用户以放置智能风扇。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风扇包括:
风扇主体;
负载,设于所述风扇主体内,以及,
无线接收电路,设于所述风扇主体内,所述无线接收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的电能,并为所述负载供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接收电路包括:
接收谐振电路,用于接收无线发射电路发射的电能,并输出交流电压;以及,
电压变换电路,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谐振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负载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电压变换电路用于将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交流电压经电压变换后,输出至所述负载的电源端,以为所述负载供电。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谐振电路包括接收线圈;
所述风扇主体包括底座、筒体和上盖,所述底座和上盖分设于所述筒体的相对两端,所述底座、筒体和上盖合围形成容置腔,所述接收线圈设于所述容置腔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对应所述接收线圈设有限位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与所述底座的内侧壁之间限定出所述限位槽。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对应所述接收线圈设有限位凸台,所述限位凸台限位于所述接收线圈背向所述底座的一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设置有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限位柱均设置有第三固定孔,所述上盖设置有第四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的位置对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三固定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和所述底座;
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孔的位置对应,通过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四固定孔,以固定连接所述筒体和所述上盖。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压变换电路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电路板和所述接收线圈之间设有隔离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变换电路包括依次连接整流滤波电路和调压电路,所述整流滤波电路用于接入所述接收谐振电路输出的交流电压,并用于将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滤波后输出直流电压至所述调压电路,以经所述调压电压调压后输出至所述负载的电源端;
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
电压检测保护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上,用于检测所述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的直流电压,并用于在确定所述直流电压异常时,断开所述整流滤波电路和所述调压电路的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
主控制器;
显示模块,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电压检测保护模块还用于输出电压检测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电压检测信号控制所述显示模块显示对应的电压信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
无线通信电路,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无线通信电路与设备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无线通信电路用于接收设备终端发送的状态控制信号,并输出至所述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状态控制信号对应控制所述智能风扇的工作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主体还包括:
按键电路,设于所述电路板上,所述按键电路用于被触发时,输出相应的按键信号至所述主控制器,以使所述主控制器根据所述按键信号对应控制所述负载的运行状态。
13.一种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包括:
无线发射电路;以及,
如权利要求1-12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风扇,所述无线发射电路用于发射电能至所述智能风扇。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器设备还包括:
智能平台,所述无线发射电路设于所述智能平台中。
CN202111608467.0A 2021-12-23 2021-12-23 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Pending CN11426362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8467.0A CN114263626A (zh) 2021-12-23 2021-12-23 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608467.0A CN114263626A (zh) 2021-12-23 2021-12-23 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263626A true CN114263626A (zh) 2022-04-01

Family

ID=80830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608467.0A Pending CN114263626A (zh) 2021-12-23 2021-12-23 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263626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2326B1 (en) * 2005-08-08 2006-09-05 Fego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Motor speed variator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080088270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Yong Shin T.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Three-in-one control device for a ceiling fan
CN203009322U (zh) * 2012-11-22 2013-06-19 中国矿业大学 无线供电台扇
CN105257564A (zh) * 2015-10-16 2016-0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风扇
CN107863793A (zh) * 2017-10-16 2018-03-30 深圳闪电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散热型桌面式超速无线充电器
CN214176928U (zh) * 2020-09-25 2021-09-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化器
CN113803285A (zh) * 2021-10-20 2021-12-17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驱动保护电路、装置及风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02326B1 (en) * 2005-08-08 2006-09-05 Fego Precision Industrial Co., Ltd. Motor speed variator and a driving method thereof
US20080088270A1 (en) * 2006-10-13 2008-04-17 Yong Shin T. Electric Machine Co., Ltd. Three-in-one control device for a ceiling fan
CN203009322U (zh) * 2012-11-22 2013-06-19 中国矿业大学 无线供电台扇
CN105257564A (zh) * 2015-10-16 2016-01-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电风扇
CN107863793A (zh) * 2017-10-16 2018-03-30 深圳闪电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散热型桌面式超速无线充电器
CN214176928U (zh) * 2020-09-25 2021-09-10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净化器
CN113803285A (zh) * 2021-10-20 2021-12-17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驱动保护电路、装置及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86180B1 (en) Intelligent device and power source interaction
CN202034798U (zh) 可携式无线充电装置
US20120300526A1 (en) Power Adapter Apparatus
CN109217497A (zh) 一种高频、高效率的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
KR20150069952A (ko) 벽에 설치 가능한 무선전력 전송장치
CN219420382U (zh) 一种能够隔空充电的智能笔、隔空供电装置和系统
US20230006563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charging control method
CN107634565A (zh) 一种锂电池无线充电电路
CN117439287B (zh) 无线充电设备及电子设备组件
CN212572199U (zh) 无线供电装置、智能锁系统和智能门
CN114263626A (zh) 智能风扇和电器设备
US11522384B2 (en) Fast charging device for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6721026U (zh) 智能平台和电器设备
CN114744892A (zh) 一种智慧用电安全系统
CN210724267U (zh) 可移动的电源转换主机及移动储能设备
CN210894671U (zh) 掉电检测电路、掉电检测系统及电表
KR100726014B1 (ko) 통합형 어댑터
CN210350180U (zh) 一种充电器的充电插头和充电器
CN112928786A (zh)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与无线充电方法
CN110752647A (zh) 组合式可移动储能设备
CN216256029U (zh) 一种带无线供电系统的电动升降桌
CN210898578U (zh) 组合式可移动储能设备
CN214755750U (zh) 无线充电装置及无线充电指示器
CN114079317B (zh) 移动电子装置的快充式充电装置
CN220190655U (zh) 一种节能安全的电源适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