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173356A -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173356A CN108173356A CN201810132615.8A CN201810132615A CN108173356A CN 108173356 A CN108173356 A CN 108173356A CN 201810132615 A CN201810132615 A CN 201810132615A CN 108173356 A CN108173356 A CN 10817335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signal
- control
- power
- transceiver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4 block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0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50 progres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H02J50/12—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of the resonant typ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4—Method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
- H02J7/025—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充电方法,包括电源模块、收发模块、线圈和控制模块。当移动终端为其它移动终端供电时,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当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时,电源模块为该收发模块供电,收发模块将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将该交流电信号提供给线圈,由线圈根据该交流电信号感应产生电磁波并发射出去。当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时,线圈能够感应到发射方发射的电磁波并在线圈内产生交流电信号,然后,将该交流电信号经过收发模块进行整流稳压后为电源模块供电。通过上述过程实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充电,无需使用任何传输线,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终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终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移动终端内通常都设置有可充电电池,为移动终端正常工作提供电能。当移动终端内的可充电电池电量不足时,可以由电能充足的设备通过充电器或充电传输线等为该移动终端内的可充电电池充电。
目前,为移动终端内的可充电电池充电的过程必须通过电能传输线等设备来传输电能,这种方式具有非常大局限,例如,在用户没有可用的电能传输线等的情况下,无法为电量不足的可充电电池充电。因此,亟需一种基于无线充电技术的移动终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方法,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实现移动终端间的电能传输。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包括:电源模块、收发模块、线圈和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模式控制指令,并解析所述模式控制指令获得指令内容,所述指令内容包括切换至充电模式和切换至放电模式;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指令内容为切换至放电模式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并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收发模块供电;
处于发射模式的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信号并将所述交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线圈;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指令内容为切换至充电模式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
所述线圈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时,将所述收发模块输出的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发射,或者,当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时,将感应到的电磁波转换为交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收发模块;
处于接收模式的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线圈传输的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电源模块。
可选地,所述收发模块包括发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以及控制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线圈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线圈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第一控制开关;
设置在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第二控制开关;
设置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第三控制开关;
设置在所述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第四控制开关;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及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闭合/断开状态。
可选地,所述发射子模块包括:振荡电路和功率放大器;
所述振荡电路的输入端为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振荡电路用于将所述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将所述交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
所述功率放大器,用于将所述交流电信号放大得到高频交流信号,并将所述高频交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线圈。
可选地,所述发射子模块还包括滤波器;
所述滤波器,用于滤除所述振荡电路输出的交流电信号中的高频谐波后,得到低频交流信号并将所述低频交流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
可选地,所述接收子模块包括:整流稳压电路;
所述整流稳压电路,用于对所述线圈输出的交流电信号进行整流和稳压后,得到直流电信号,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电源模块。
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可充电电池;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收发模块供电,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供电指令,所述供电指令用于使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输出电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源模块、收发模块、线圈和控制模块;
当所述控制模块获得模式控制指令后,解析所述模式控制指令得到指令内容,所述指令内容包括切换至充电模式和切换至放电模式;
当确定所述指令内容为切换至放电模式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并向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使电源模块为所述收发模块供电,以及使所述收发模块将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线圈,所述线圈根据所述交流电信号产生电磁波;
当确定所述指令内容为切换至充电模式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接收由所述线圈根据感应到的电磁波产生的交流电信号,并将所述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为所述电源模块充电。
可选地,所述收发模块包括发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
所述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以及,控制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线圈连接;
所述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线圈连接。
可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可充电电池;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向所述收发模块提供电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包括电源模块、收发模块、线圈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还是接收模式;当需要为该移动终端充电时,控制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当移动终端为其它移动终端供电时,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当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时,电源模块为该收发模块供电,该收发模块能够将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将该交流电信号提供给线圈,由线圈根据该交流电信号感应产生电磁波并发射出去。当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时,线圈能够感应到发射方发射的电磁波并在线圈内产生交流电信号,然后,将该交流电信号经过收发模块进行整流稳压后提供给电源模块,为电源模块供电。通过上述过程能够实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充电,无需使用任何传输线,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又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收发模块的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目前的移动终端充电方式都需要通过充电器或传输线等,当用户在没有任何电能传输设备的环境中出现移动终电量不足的情况,无法为电量不足的移动终端充电。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内设置有电源模块、收发模块、线圈和控制模块。控制模块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还是接收模式。如果需要为当前移动终端充电,则控制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如果当前移动终端为其它移动终端充电,则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当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时,电源模块为该收发模块供电,收发模块将电源模块提供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将交流电信号传输至线圈,线圈根据该交流电信号感应得到电磁波并将电磁波发射出去;接收方的移动终端内的线圈能够感应到发射方线圈发射的电磁波,并根据该电磁波感应产生交流电信号,然后,将该交流电信号转换成直流电信号,最后,利用得到的直流电信号为接收方移动终端内的电源模块进行充电。整个过程不需要任何充电器或充电线,利用无线充电技术实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电能传输,用户使用更方便,局限更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的框图,该图仅示出了移动终端内与无线充电相关的部分,其它部分不再详述。
如图1所示,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包括控制模块110、收发模块120、电源模块130和线圈140。
线圈140连接收发模块120的一端,同时,收发模块120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130。
控制模块110可以根据获得的模式控制指令,然后,解析该模式控制指令得到指令内容,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指令内容可以包括切换至充电模式和切换至放电模式。即控制当前移动终端工作在充电模式还是供电模式。
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的相应控件选择当前移动终端是充电模式还是供电模式,例如,可以在系统设置程序中设置无线充电时处于充电模式还是供电模式的选择控件,用户通过该选择控件选择当前移动终端的充放电模式。控制模块110检测用户触控选择控件的操作后生成相应的模式控制指令,例如,当检测到用户选择充电模式的触控操作后,产生切换至充电模式的模式控制指令。
当然,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可以利用其它方式选择移动终端的充放电模式。
当获得的模式控制指令为切换至放电模式的指令时,控制模块110控制收发模块120工作于发射模式。并控制电源模块130为收发模块120供电。
处于发射模式的收发模块120能够将电源模块130提供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将该交流电信号传输至线圈140,线圈140会根据其内部的交流电信号产生电磁波。
当获得的模式控制指令为切换至充电模式的指令时,控制模块110控制收发模块120工作于接收模式。此种模式在,线圈140能够感应到发射方线圈产生的电磁波,并根据感应到的电磁波在线圈内部产生交流电信号,并将该交流电信号提供给处于接收模式的收发模块120。收发模块120将该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后为电源模块130充电。
下面将对两个移动终端之间的充电过程进行介绍:
两个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移动终端,选择其中任意一个为供电终端,另一个为充电终端;供电终端内的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电源模块为处于发射模式的收发模块供电,该收发模块将电源模块输出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传输至线圈。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变化的电场可以生成变化的磁场,在线圈140中输入交变电信号,线圈中会产生变化的磁场。
充电终端内的线圈能够感应到发射终端内的线圈产生的电磁波,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变化的磁场可以生成变化的电场,在线圈内产生交流电信号,并将该交流电信号传输至处于接收模式的收发模块,该收发模块将接收到的交流电信号进行整流稳压后得到直流电信号,并将该直流电信号传输至电源模块,从而实现为电源模块充电。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电源模块120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可充电电池;控制模块110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芯片控制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电源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充电和放电。
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模块,可以是移动终端的CPU,或者,是移动终端内集成的MCU,或者,还可以是CPU和MCU的结合,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采用QI无线充电技术,此种无线充电技术的优点是便携性和通用性,但是传输距离短,使用位置相对固定。为了获得稳定的较大的电流,在进行无线充电时,尽量将两个移动终端相互叠加摆放,使两个线圈间的距离保持最小,从而提高传输电流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还是接收模式;当需要为该移动终端充电时,控制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当移动终端为其它移动终端供电时,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当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时,电源模块为该收发模块供电,该收发模块能够将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将该交流电信号提供给线圈,由线圈根据该交流电信号感应产生电磁波并发射出去。当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时,线圈能够感应到发射方发射的电磁波并在线圈内产生交流电信号,然后,将该交流电信号经过收发模块进行整流稳压后提供给电源模块,为电源模块供电。通过上述过程能够实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充电,无需使用任何传输线,使用方便。
为了实现收发模块既可以工作在发射模式又可以工作在接收模式,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收发模块120可以包括发射子模块121和接收子模块122。
发射子模块121的输入端与电源模块130连接,且输出端与线圈140连接。接收子模块122的输入端与线圈140连接,且输出端与电源模块130连接。
当需要收发模块120处于发射模式时,控制发射子模块121工作,接收子模块122不工作;当需要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时,控制接收子模块122工作,发射子模块121不工作。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模块110控制发射子模块工作还是接收子模块工作,例如,可以通过是否为发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提供工作电压控制两个子模块是否工作。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发射子模块121和接收子模块122的输入/输出端设置相应的控制开关,通过控制该控制开关的闭合/断开状态控制哪个子模块接入电路中。
如图3所示,发射子模块121的输入端和电源模块130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开关K1,发射子模块121的输出端和线圈140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开关K2。
接收子模块122的输出端与电源模块130之间设置有第三控制开关K3,接收子模块122的输入端与线圈140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开关K4。
控制模块110能够控制这四个控制开关的闭合/断开状态。
当需要发射子模块121工作时,控制K1和K2闭合,同时,控制K3和K4断开,此时,发射子模块121接入电路中,而接收子模块122未接入电路中。
当需要接收子模块122工作时,控制K3和K4闭合,同时,控制K1和K2断开,此时,接收子模块122接入电路中,而发射子模块121未接入电路中。
控制开关可以采用MOS管等开关管实现,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可控开关,此处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收发模块包括发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通过控制这两个子模块中哪个处于工作状态实现收发模块的工作模式,控制过程简单且成本低。
请参见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收发模块的框图,本实施例中将详细介绍发射子模块121和接收子模块122的工作过程。
如图4所示,发射子模块121包括振荡电路1211和功率放大器1212。
振荡电路1211可以采用RC振荡电路实现。
振荡电路1211的输入端为该发射子模块的输入端,振荡电路1211的输出端连接功率放大器1212的输入端,功率放大器1212的输出端为该发射子模块的输出端。
当电源模块130为该发射子模块供电后,振荡电路1211产生正弦信号,振荡电路1211产生的正弦信号的频率可以根据需求调整。通过调整该正弦信号的频率能够调整电流转换效率。
振荡电路1211产生的正弦信号传输至功率放大器1212,功率放大器1212对该正弦信号放大至高频信号,例如,1.6Mhz~2MHz。
功率放大器1212输出的高频交流信号传输至线圈140中,根据电磁感应原理,线圈中会产生变化的磁场。
在本申请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发射子模块12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振荡电路1211和功率放大器1212之间的滤波器1213。
振荡电路1211产生的正弦信号存在谐波信号(例如,二次谐波、三次谐波等),该谐波信号经过功率放大器1212后会形成较大的干扰信号,因此,在将正弦波信号提供给功率放大器1212之前需要过滤掉谐波信号,以避免产生较大干扰信号。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接收子模块122可以包括整流稳压电路。
整流稳压电路用于对线圈输出的交流电信号进行整流和稳压后,得到直流电信号,并将该直流电信号传输至电源模块,从而实现为电源模块充电。
该整流稳压电路可以通过整流桥电路实现,此处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通过振荡电路和功率放大器发将直流电信号转换交流电信号;通过整流稳压电路将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振荡电路、功率放大器和整流稳压电路的电路简单且成本低,使得移动终端的电路结构简单且成本低。
相应于上述的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本申请还提供了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
请参见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上述图1-图4所示的移动终端内。如图5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当控制模块获得模式控制指令后,解析模式控制指令得到指令内容。所述指令内容包括切换至充电模式和切换至放电模式。
S120,当确定指令内容为切换至放电模式时,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并向电源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使电源模块为收发模块供电,以及使收发模块将电源模块提供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传输至线圈,线圈根据交流电信号产生电磁波。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可充电电池;控制模块可以向电源管理芯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电源管理芯片根据该第一控制指令控制可充电电池的工作模式,例如,充电还是放电。
S130,当确定指令内容为切换至充电模式时,控制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接收由线圈根据感应到的电磁波产生的交流电信号,并将该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为电源模块充电。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收发模块包括发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发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是否工作来控制收发模块的工作模式。
当需要收发模块工作在发射模式时,则控制发射子模块工作,同时,控制接收子模块不工作。当需要收发模块工作在接收模式时,控制接收子模块工作,同时,控制发射子模块不工作。
本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无线充电方法,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还是接收模式;当需要为该移动终端充电时,控制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当移动终端为其它移动终端供电时,控制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当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时,电源模块为该收发模块供电,该收发模块能够将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将该交流电信号提供给线圈,由线圈根据该交流电信号感应产生电磁波并发射出去。当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时,线圈能够感应到发射方发射的电磁波并在线圈内产生交流电信号,然后,将该交流电信号经过收发模块进行整流稳压后提供给电源模块,为电源模块供电。通过上述过程能够实现两个移动终端之间进行无线充电,无需使用任何传输线,使用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申请各实施例方法中的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顺序调整、合并和删减。
本申请各实施例种装置及终端中的模块和子模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终端,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终端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模块或子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子模块或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模块,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或子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或子模块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或子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或子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或子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或子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或子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或子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或子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或子模块的形式实现。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模块、收发模块、线圈和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获取模式控制指令,并解析所述模式控制指令获得指令内容,所述指令内容包括切换至充电模式和切换至放电模式;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指令内容为切换至放电模式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并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收发模块供电;
处于发射模式的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电源模块输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交流电信号并将所述交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线圈;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当所述指令内容为切换至充电模式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
所述线圈与所述收发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时,将所述收发模块输出的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发射,或者,当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时,将感应到的电磁波转换为交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收发模块;
处于接收模式的所述收发模块,用于将所述线圈传输的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电源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包括发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以及控制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线圈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线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第一控制开关;
设置在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第二控制开关;
设置在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出端之间的第三控制开关;
设置在所述接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线圈之间的第四控制开关;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三控制开关及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的闭合/断开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子模块包括:振荡电路和功率放大器;
所述振荡电路的输入端为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振荡电路用于将所述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将所述交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
所述功率放大器,用于将所述交流电信号放大得到高频交流信号,并将所述高频交流信号传输至所述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子模块还包括滤波器;
所述滤波器,用于滤除所述振荡电路输出的交流电信号中的高频谐波后,得到低频交流信号并将所述低频交流信号传输至所述功率放大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子模块包括:整流稳压电路;
所述整流稳压电路,用于对所述线圈输出的交流电信号进行整流和稳压后,得到直流电信号,并将所述直流电信号传输至所述电源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可充电电池;
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电源模块为所述收发模块供电,包括:
所述控制模块向所述电源管理芯片发送供电指令,所述供电指令用于使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输出电能。
8.一种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电源模块、收发模块、线圈和控制模块;
当所述控制模块获得模式控制指令后,解析所述模式控制指令得到指令内容,所述指令内容包括切换至充电模式和切换至放电模式;
当确定所述指令内容为切换至放电模式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并向所述电源模块发送第一控制指令,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使电源模块为所述收发模块供电,以及使所述收发模块将所述电源模块提供的直流电信号转换为交流电信号并传输至所述线圈,所述线圈根据所述交流电信号产生电磁波;
当确定所述指令内容为切换至充电模式时,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接收由所述线圈根据感应到的电磁波产生的交流电信号,并将所述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直流电信号为所述电源模块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包括发射子模块和接收子模块;
所述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发射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以及,控制所述发射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线圈连接;
所述控制所述收发模块处于接收模式,包括:
控制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以及,控制所述接收子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线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和可充电电池;
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根据所述第一控制指令控制所述可充电电池向所述收发模块提供电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2615.8A CN108173356A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32615.8A CN108173356A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173356A true CN108173356A (zh) | 2018-06-15 |
Family
ID=625140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132615.8A Pending CN108173356A (zh) | 2018-02-09 | 2018-02-09 |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173356A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87315A (zh) * | 2019-02-19 | 2019-05-21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和包括无线充电装置的安全装置 |
CN110165752A (zh) * | 2019-06-27 | 2019-08-23 | 珠海市嘉德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放电装置及其充放电方法 |
CN110165756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299751A (zh) * | 2019-07-30 | 2019-10-01 | 深圳华尊电子有限公司 | 无线充放电电路及无线充放电方法 |
CN110531427A (zh) * | 2019-08-14 | 2019-12-03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直流电法导电锚杆电极及其无线探测使用方法 |
CN111130180A (zh) * | 2020-01-06 | 2020-05-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反向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769246A (zh) * | 2019-11-06 | 2021-05-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放电方法、无线充放电装置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6288A (zh) * | 2005-10-24 | 2007-05-0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过感应方法无线地共享功率的设备的方法 |
CN105098848A (zh) * | 2014-04-28 | 2015-11-25 | 索尼公司 | 无线充电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
CN105244943A (zh) * | 2015-10-08 | 2016-01-13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 |
CN105723589A (zh) * | 2013-11-20 | 2016-06-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充电方法 |
-
2018
- 2018-02-09 CN CN201810132615.8A patent/CN108173356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56288A (zh) * | 2005-10-24 | 2007-05-02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过感应方法无线地共享功率的设备的方法 |
CN105723589A (zh) * | 2013-11-20 | 2016-06-29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充电方法 |
CN105098848A (zh) * | 2014-04-28 | 2015-11-25 | 索尼公司 | 无线充电方法、系统以及移动终端 |
CN105244943A (zh) * | 2015-10-08 | 2016-01-13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智能移动终端的无线充电系统以及智能移动终端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787315A (zh) * | 2019-02-19 | 2019-05-21 |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和包括无线充电装置的安全装置 |
CN110165756A (zh) * | 2019-05-31 | 2019-08-23 | 上海创功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165752A (zh) * | 2019-06-27 | 2019-08-23 | 珠海市嘉德电能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放电装置及其充放电方法 |
CN110299751A (zh) * | 2019-07-30 | 2019-10-01 | 深圳华尊电子有限公司 | 无线充放电电路及无线充放电方法 |
CN110531427A (zh) * | 2019-08-14 | 2019-12-03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直流电法导电锚杆电极及其无线探测使用方法 |
CN110531427B (zh) * | 2019-08-14 | 2021-07-09 | 北京科技大学 | 一种直流电法导电锚杆电极及其无线探测使用方法 |
CN112769246A (zh) * | 2019-11-06 | 2021-05-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无线充放电方法、无线充放电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1130180A (zh) * | 2020-01-06 | 2020-05-08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反向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130180B (zh) * | 2020-01-06 | 2021-10-19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反向无线充电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73356A (zh) | 一种基于无线充电的移动终端及无线充电方法 | |
CN106030957B (zh) | 针对感应式功率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 | |
CN201349139Y (zh) | 感应式无线充电装置 | |
US9225195B2 (en) | Wireless power receiver for increased charging efficiency | |
CN204290504U (zh) | 电力传输系统以及用于该电力传输系统的送电装置 | |
CN103812195B (zh) | 一种无线充放电电路、终端设备及无线充放电方法 | |
CN103138406B (zh) | 无线电力传送器及其传送电力的方法 | |
CN108390467B (zh) | 驱动电路、无线电能发射端和应用其的无线供电系统 | |
CN104659925A (zh) | 无线电能收发方法和装置 | |
CN108923509A (zh) | 一种无线充电发射电路、无线充电接收电路及方法 | |
CN106134032A (zh) | 具有无线电力发送装置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 |
CN109417309A (zh) | 带内通信的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8183559A (zh) | 无线充电接收端直接给电池充电的单芯片工作方法 | |
CN106716762B (zh) | 受电器以及电力传输系统 | |
CN108521153B (zh) | 无线充电发射电路及无线充电装置 | |
WO2021227652A1 (zh) | 无线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 | |
TW200532965A (en) | Power management for battery powered appliances | |
CN108258816A (zh) | 一种无线充电接收模块及无线充电系统 | |
CN105846499B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和无线充电系统 | |
US20180331558A1 (en) |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based on back cover mobile power supply | |
CN206211626U (zh) | 基于频率跟踪的耦合谐振无线充电移动电源 | |
CN210608648U (zh) | 一种外置式无线充电接收装置 | |
CN102801206A (zh) | 具有可变供电电压的电源供应系统 | |
CN210018105U (zh) |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 |
CN112366760A (zh) | 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及无线发射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6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