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718466U - 移送装置、样本分析仪 - Google Patents
移送装置、样本分析仪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718466U CN216718466U CN202123258024.1U CN202123258024U CN216718466U CN 216718466 U CN216718466 U CN 216718466U CN 202123258024 U CN202123258024 U CN 202123258024U CN 216718466 U CN216718466 U CN 2167184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ction
- abutting
- abutting section
- transfer device
- sample ra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送装置、样本分析仪,其中移送装置包括容纳体和第一固定机构,容纳体设有第一容纳腔;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抵接段和第二抵接段,第一抵接段与第二抵接段传动连接;第二抵接段用于抵接样本架,第一抵接段向外延伸设置,第一抵接段用于抵接外部结构而使第二抵接段降低对样本架的抵接力。当移送装置在转运过程中被拿起时,第二抵接段能够抵接样本架,将样本架抵接固定在容纳腔内;当移送装置在放置到外部结构上后,第一抵接段受到抵接,能够使第二抵接段产生运动或运动趋势,使第二抵接段减轻对样本架的抵接力,样本架更容易移动。样本移送装置既提高了样本架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又提高了样本架在外部结构上的移动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样本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送装置、样本分析仪。
背景技术
现有的样本分析仪在对血样等样本进行检测时,需要将样本放置到试管等样本容器中,再将样本容器放置到样本架上进行固定,再将容纳有试管等样本容器的样本架放置到样本分析仪的进样区,由样本分析仪通过采样针进行采样;采样完成后,样本架被移动到回收区。在将样本架放到进样区、将样本架从回收区取走的转运过程中,通常会采用托盘、提篮等来转运样本架。但采用托盘、提篮等来转运样本架。样本架容易滑动而产生不必要的碰撞甚至是发生掉落,会对试管等样本容器、样本容器内的样本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移送装置,旨在提高转运过程中样本架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移送装置,包括容纳体和用于固定样本架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容纳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样本架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抵接段和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一抵接段与所述第二抵接段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段用于抵接所述样本架,所述第一抵接段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抵接段用于抵接外部结构而使所述第二抵接段降低对所述样本架的抵接力。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连接通道,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穿过所述连接通道,所述第一抵接段凸设于所述连接通道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所述第二抵接段凸设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第一固定机构设置穿过连接通道,能够减少第一固定机构的外露,使移送装置整体结构更紧凑。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二抵接段运动至抵接所述样本架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段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通道连接。弹性件能够在第一抵接段受到抵接接触后、第二抵接段降低了对样本架的抵接力后,通过使第二抵接段运动至抵接样本架,为第二抵接段提供抵接力,使第二抵接段恢复对样本架的抵紧作用。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摆动件,所述摆动件包括与所述连接通道枢接的枢接部,所述第一抵接段、所述第二抵接段分别设置在所述枢接部的两侧。摆动件能够通过摆动的形式改变第二抵接段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抵接段对样本架的抵接力,能够实现第一抵接段、第二抵接段之间的传动连接,且传动结构少、作用力损失少。
可选地,所述第二抵接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凹陷,所述至少一个抵接凹陷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横向于所述连接通道的轴向。抵接凹陷的侧壁能够提供进行卡紧的位置,使第二抵接段在抵接时能够提供更好的固定作用。抵接凹陷沿横向于连接通道的轴向的方向排列设置,使各个抵接凹陷的抵接力更平均,能够提高第二抵接段的抵接平衡性。
可选地,所述摆动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抵接段并排设置的对折段,所述对折段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抵接段连接的折弯部,所述抵接凹陷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折弯部上。通过将抵接凹陷至少部分设置在折弯部上,能够减少抵接凹陷的边角的锐利程度,降低第二抵接段导致样本架产生抵接伤痕的可能性。
可选地,所述连接通道内设有轴体段,所述枢接部与所述轴体段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轴体段上,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动件、所述容纳体连接;所述轴体段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容纳体固定连接,所述轴体段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摆动件上还设有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抵接段设置在第一折弯板上,所述轴体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板的折弯内侧;所述摆动件上还设有第二折弯板,所述枢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轴体段上,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与所述轴体段转动连接;和/或,所述容纳体的外壁上设有抵接平面,所述连接通道延伸至所述抵接平面;所述第一抵接段与所述抵接平面之间设有抵接夹角,所述抵接夹角小于90度;和/或,所述摆动件具有使所述第一抵接段运动至所述连接通道内的摆动路径。轴体段、扭簧实现了摆动件的往复摆动,轴体段、扭簧设置在连接通道内也提高了移送装置外部的整体平整性,降低移送装置与外部结构发生意外卡紧、意外剐蹭伤的风险。第一折弯板降低了摆动件变形而导致第二抵接段运动精度下降的风险,提高了第一固定机构的固定精确度。轴体段设置在第一折弯板的折弯内侧,降低了异物伸入到轴体段与摆动件之间的可能性,避免摆动件发生摆动卡滞。第一折弯板、第二折弯板,提高了摆动件的制造效率。抵接夹角小于90度,使外部结构能够更方便抵接摆动件、使摆动件摆动。摆动件具有使第一抵接段运动至连接通道内的摆动路径,使移送装置外部更平整,更容易在外部结构上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连接通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段上设有抵接斜面;第一抵接段与所述容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抵接段的端部用于与所述抵接斜面抵接。第一抵接段在受到抵接后,能够通过抵接斜面,使第二抵接段产生横向于第一抵接段的滑动方向的移动或移动趋势,使第二抵接段能够横向于第一抵接段的滑动方向将样本架抵紧在容纳腔内,使第一固定机构能够利用移送装置本身结构进行夹紧,使移送装置整体结构更简洁。
可选地,所述连接通道设有导轨结构和滑动体,所述滑动体与所述导轨结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滑动体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抵接段具有运动至所述连接通道内的滑动路径。导轨结构和滑动体提高了第二抵接结构的移动稳定性,使第二抵接结构能够更平稳地作用到样本架上,使样本架受力更均衡。第一抵接段具有运动至连接通道内的滑动路径,使移送装置外部更平整,更容易在外部结构上滑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三抵接段,所述第三抵接段用于抵接所述样本架,所述第三抵接段与所述第二抵接段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抵接段用于抵接所述外部结构而使所述活动间隙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三抵接段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抵接段用于抵接凹槽结构的一侧壁,所述第三抵接段用于抵接所述凹槽结构的另一侧壁;所述第二抵接段自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凸出设置,所述第三抵接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容纳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三抵接段、所述第二侧壁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到所述第二抵接段的距离与所述第三抵接段到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设有预设差值;和/或,所述第二抵接段上设有第一磁吸体;和/或,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向外延伸设置的扣合体,所述扣合体与所述容纳体活动连接,所述扣合体用于与所述样本架卡扣连接;和/或,所述第一抵接段伸出所述容纳体的底面。第一抵接段用于抵接外部结构而使活动间隙增大或减小,使第二抵接段的内侧与第三抵接段的内侧能够用于进行夹紧、第二抵接段的外侧与第三抵接段的外侧均能够用于进行顶紧。第一磁吸体能够提供与受磁力吸引的部件的磁吸力,使第一固定机构提供了更多的固定方式,有利于通过多形式的固定方式提高固定作用的稳定性。第二固定机构能够通过扣合体,进一步增强移送装置对样本架的固定作用。第二抵接段、第三抵接段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抵接段用于抵接凹槽结构的一侧壁,第三抵接段用于抵接凹槽结构的另一侧壁,使第二抵接段、第三抵接段能够对具有凹槽结构的样本架起到导向作用。第一侧壁到第二抵接段的距离与第三抵接段到第二侧壁的距离设有预设差值,使移送装置能够起到避免具有凹槽结构的样本架反向装入到第一容纳腔,起到防呆作用。
可选地,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样本容器的样本架,所述样本架的外壁设有连接凹陷,所述第二抵接段用于与所述连接凹陷的侧壁抵接。样本架的外壁的连接凹陷,使样本架的包络面平整,能够降低与其他部件意外刮擦、卡紧的风险。第二抵接段与连接凹陷的侧壁抵接,能够提高第一固定机构与样本架配合时所空间利用率。
可选地,所述第一容纳腔沿预设方向延伸至贯穿所述容纳体的侧壁,所述第二抵接段、所述连接凹陷均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抵接段、连接凹陷均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使样本架在沿预设方向进入第一容纳腔时,第一容纳腔的侧壁、第二抵接段与连接凹陷的配合均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样本架能够更平稳的进入到第一容纳腔中,减少样本架由于移动方向变化多而对样本容器带来的晃动或颤动。
可选地,所述容纳体背离所述预设方向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和/或,所述第二抵接段伸出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所述连接凹陷设置在所述样本架的底面上。第二通孔与第一容纳腔连通,提供了对样本架进行顶出的通道,使样本架在装运装置上能够更方便地取出。第二抵接段伸出第一容纳腔的底壁,连接凹陷设置在样本架的底面上,使移送装置能够利用自身的重力保持与外部结构的抵接作用,更稳定地使第二抵接段降低对样本架的抵接力,提高了样本架顺利取出的成功率。
可选地,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的样本架,所述样本架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抵接凹陷抵接;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依次排列设置,所述凸起与所述抵接凹陷一一对应连接。凸起与抵接凹陷抵接,能够进一步提高样本架与第二抵接段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地避免样本架的意外滑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样本分析仪,包括上述移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当移送装置在转运过程中被拿起时,第二抵接段能够抵接样本架,将样本架抵接固定在容纳腔内;当移送装置在放置到进样区、回收区等外部结构上后,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抵接段受到抵接,能够通过传动连接使第二抵接段产生至少部分远离样本架的运动或运动趋势,使第二抵接段减轻对样本架的抵接力,样本架更容易移动。样本移送装置既提高了样本架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又提高了样本架在外部结构上的移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移送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送装置一实施例轴体段处的局部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移送装置一实施例中轴体段与摆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移送装置一实施例与样本架连接的局部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移送装置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移送装置另一实施例与样本架连接的局部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 | 容纳体 | 11 | 第一容纳腔 |
111 | 连接通道 | 112 | 轴体段 |
113 | 固定块 | 114 | 导轨结构 |
115 | 滑动体 | 116 | 第三抵接段 |
1161 | 活动间隙 | 12 | 抵接平面 |
13 | 第二通孔 | 2 | 第一固定机构 |
21 | 第一抵接段 | 22 | 第二抵接段 |
221 | 抵接凹陷 | 222 | 抵接斜面 |
23 | 弹性件 | 24 | 摆动件 |
241 | 对折段 | 242 | 折弯部 |
243 | 第一折弯板 | 244 | 第二折弯板 |
2441 | 第一通孔 | 3 | 第二固定机构 |
31 | 扣合体 | 4 | 样本架 |
41 | 连接凹陷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者“及/或”,其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移送装置。
参照图1至图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移送装置包括容纳体1和用于固定样本架4的第一固定机构2,容纳体1设有用于容纳样本架4的第一容纳腔11,容纳体1上还设有两个提手。
第一固定机构2包括第一抵接段21和第二抵接段22,第一抵接段21与第二抵接段22传动连接;第二抵接段22用于抵接样本架4,第一抵接段21向外延伸设置,本实施例中设置为第一抵接段21向下延伸设置。第一抵接段21用于抵接外部结构(如进样区、回收区的平台)而使第二抵接段22降低对样本架4的抵接力,包括第二抵接段22部分降低、全部降低对样本架4的抵接力,即通过传动连接使第二抵接段22产生至少部分远离样本架4的运动或运动趋势。当移送装置在转运过程中被拿起时,第二抵接段22能够抵接样本架4,将样本架4抵接固定在第一容纳腔11内;当移送装置在放置到进样区、回收区等外部结构上后,向外延伸设置的第一抵接段21受到抵接,使第二抵接段22减轻对样本架4的抵接力,样本架4更容易移动。样本移送装置既提高了样本架4在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又提高了样本架4在外部结构上的移动便利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容纳腔11的腔壁上设有连接通道111,本实施例中连接通道111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的底壁上,本实施例中容纳体1的底壁呈中空的壳体结构,壳体结构的上端设有开口、壳体结构的下端设有开口而构成连接通道111;连接通道111也可以设置为通孔状等结构。第一固定机构2穿过连接通道111,第一抵接段21凸设于连接通道111背离第一容纳腔11的一端(即图4中的下端),第二抵接段22凸设于连接通道111的另一端(即图4中的上端),如第一容纳腔11、连接通道111沿自上到下的方向设置,连接通道111的下端背离第一容纳腔11,此时第一抵接段21从连接通道111的下端向下凸出设置;连接通道111的上端为与下端相对而言的另一端,此时第二抵接段22从连接通道111的上端向上凸出设置。第一固定机构2设置穿过连接通道111,能够减少第一固定机构2的外露,使移送装置整体结构更紧凑。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机构2还包括用于使第二抵接段22运动至抵接样本架4的弹性件23,弹性件23可设置为弹簧、弹性胶柱、弹片等。弹性件23的一端与第二抵接段22连接,弹性件23的另一端与连接通道111连接。弹性件23能够在第一抵接段21受到抵接接触后、第二抵接段22降低了对样本架4的抵接力后,通过使第二抵接段22运动至抵接样本架4,为第二抵接段22提供抵接力,使第二抵接段22恢复对样本架4的抵紧作用;即第一抵接段21受到抵接接触后,第二抵接段22降低对样本架4的抵接力(包括第二抵接段22远离样本架4,此时对样本架4的抵接力降低至零),样本架4处于解锁状态,方便样板架4的取出,此时弹性件23被压缩;在第一抵接段21受到抵接接触解除后,弹性件23的回复力作用在第二抵接段22上,使第二抵接段22增大对样本架4的抵接力(包括从远离到抵接样本架4,即抵接力从零开始增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固定机构2包括摆动件24,摆动件24包括与连接通道111枢接的枢接部,第一抵接段21、第二抵接段22分别设置在枢接部的两侧,即图4中的上下两侧。摆动件24能够通过摆动的形式改变第二抵接段22的位置,从而改变第二抵接段22对样本架4的抵接力,能够实现第一抵接段21、第二抵接段22之间的传动连接,且传动结构少、作用力损失少。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抵接段22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凹陷221,至少一个抵接凹陷221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第一方向横向于连接通道111的轴向(第一方向即图3中的左右方向)排列设置。抵接凹陷221的侧壁能够提供进行卡紧的位置,使第二抵接段22在抵接时能够提供更好的固定作用。抵接凹陷221沿横向于连接通道111的轴向的方向排列设置,使各个抵接凹陷221的抵接力更平均,能够提高第二抵接段22的抵接平衡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摆动件24上还设有与第二抵接段22并排设置的对折段241,对折段241上设有与第二抵接段22连接的折弯部242,抵接凹陷221至少部分设置在折弯部242上。本实施例中,第二抵接段22、对折段241、折弯部242通过钣金工艺一体折弯成型。通过将抵接凹陷221至少部分设置在折弯部242上,能够减少抵接凹陷221的边角的锐利程度,降低第二抵接段22导致样本架4产生抵接伤痕的可能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通道111内设有轴体段112,枢接部与轴体段112转动连接;弹性件23包括扭簧,扭簧套设在轴体段112上,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摆动件24、容纳体1连接;轴体段112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块113,固定块113与容纳体1固定连接,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轴体段112与固定块113转动连接,具体可设置为固定块113上设有通孔,利用该通孔与轴体段112转动连接。摆动件24上还设有第一折弯板243。第一抵接段21设置在第一折弯板243上,轴体段112设置在第一折弯板243的折弯内侧,该折弯内侧如图3的纸面朝外一侧所示;摆动件24上还设有第二折弯板244,第一折弯板243、第二折弯板244与摆动件24一体成型。枢接部包括设置在第二折弯板244上的第一通孔2441,第一通孔2441套设在轴体段112上,第一通孔2441的侧壁与轴体段112转动连接;容纳体1的外壁上设有抵接平面12,本实施例中容纳体1的底面设置为该抵接平面12,连接通道111延伸至抵接平面12,从而第一抵接段21能够伸出;第一抵接段21与抵接平面12之间设有抵接夹角,抵接夹角如图4的角A所示,抵接夹角小于90度;摆动件24具有使第一抵接段21运动至连接通道111内的摆动路径。轴体段112、扭簧实现了摆动件24的往复摆动,轴体段112、扭簧设置在连接通道111内也提高了移送装置外部的整体平整性,降低移送装置与外部结构发生意外卡紧、意外剐蹭伤的风险。第一折弯板243降低了摆动件24变形而导致第二抵接段22运动精度下降的风险,提高了第一固定机构2的固定精确度。轴体段112设置在第一折弯板243的折弯内侧,降低了异物伸入到轴体段112与摆动件24之间的可能性,避免摆动件24发生摆动卡滞。第一折弯板243、第二折弯板244,提高了摆动件24的制造效率。抵接夹角小于90度,使外部结构能够更方便抵接摆动件24、使摆动件24摆动。摆动件24具有使第一抵接段21运动至连接通道111内的摆动路径,使移送装置外部更平整,更容易在外部结构上滑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容纳腔11的腔壁上设有第三抵接段116,第三抵接段116用于抵接样本架4,第三抵接段116与第二抵接段22之间设有活动间隙1161,第一抵接段21用于抵接外部结构而使活动间隙1161增大或减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段21用于抵接外部结构而使活动间隙1161减小,此时第二抵接段22的外侧、第三抵接段116的外侧可用于抵紧样本架4,如抵紧本实施例中的样本架4上的连接凹陷41或者其他结构;作为另选的实施方式,当第一抵接段21用于抵接外部结构而使活动间隙1161增大时,可将样本架4放置在第二抵接段22的内侧、第三抵接段116的内侧,以承受抵接而固定,此时的第三抵接段116可设置为第一容纳腔11的侧壁等。第一抵接段21用于抵接外部结构而使活动间隙1161增大或减小,使第二抵接段22的内侧与第三抵接段116的内侧能够用于进行夹紧、第二抵接段22的外侧与第三抵接段116的外侧均能够用于进行顶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二抵接段22上设有第一磁吸体,即通过磁力吸引进行连接的部件,包括磁铁、电磁铁、铁钴镍材质的物件等。第一磁吸体能够提供与受磁力吸引的部件的磁吸力,使第一固定机构2提供了更多的固定方式,有利于通过多形式的固定方式提高固定作用的稳定性。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移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机构3,第二固定机构3包括向外延伸设置的扣合体31,扣合体31与容纳体1活动连接,扣合体31用于与样本架4卡扣连接。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扣合体31可设置为与容纳体1活动连接,扣合体31的底部用于承受抵接而使扣合体的顶部摆动开,松开与样本架4的扣合连接。第二固定机构3能够通过扣合体31,进一步增强移送装置对样本架4的固定作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抵接段21伸出容纳体1的底面,即从连接通道111的底部开口向外延伸。第二抵接段22伸出第一容纳腔11的底壁,连接凹陷41设置在样本架4的底面上。第二抵接段22伸出第一容纳腔11的底壁,连接凹陷41设置在样本架4的底面上,使移送装置能够利用自身的重力保持与外部结构的抵接作用,更稳定地使第二抵接段22降低对样本架4的抵接力,提高了样本架4顺利取出的成功率。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移送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样本容器的样本架4,样本架4的外壁设有连接凹陷41,第二抵接段22用于与连接凹陷41的侧壁抵接。样本架4的外壁的连接凹陷41,使样本架4的包络面平整,能够降低与其他部件意外刮擦、卡紧的风险。第二抵接段22与连接凹陷41的侧壁抵接,能够提高第一固定机构2与样本架4配合时所空间利用率。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容纳腔11沿预设方向(如图1所示的向前的方向)延伸至贯穿容纳体1的侧壁,第二抵接段22、连接凹陷41均沿上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此时第二抵接段22整体呈条状,连接凹陷41整体呈凹槽状。第二抵接段22、连接凹陷41均沿预设方向延伸设置,使样本架4在沿预设方向进入第一容纳腔11时,第一容纳腔11的侧壁、第二抵接段22与连接凹陷41的配合均能够起到导向作用,使样本架4能够更平稳的进入到第一容纳腔11中,减少样本架4由于移动方向变化多而对样本容器带来的晃动或颤动。进一步而言,第二抵接段22、第三抵接段116均沿第二方向(即上述第一容纳腔11延伸贯穿容纳体1的侧壁的方向,即上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抵接段22用于抵接凹槽结构的一侧壁,第三抵接段116用于抵接凹槽结构的另一侧壁,该凹槽结构如上述呈凹槽状的连接凹陷41;第二抵接段22自第一容纳腔11的底壁向第一容纳腔11凸出设置,第三抵接段116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1的底壁上;第一容纳腔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即图1中所示的左侧壁和右侧壁),第一侧壁、第二抵接段22、第三抵接段116、第二侧壁依次排列设置,即沿图1中从左到右的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第一侧壁到第二抵接段22的距离与第三抵接段116到第二侧壁的距离设有预设差值;第二抵接段22、第三抵接段116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抵接段22用于抵接凹槽结构的一侧壁,第三抵接段116用于抵接凹槽结构的另一侧壁,使第二抵接段22、第三抵接段116能够对具有凹槽结构的样本架起到导向作用;即第二抵接段22能够与凹槽状的连接凹陷41配合而起到导向作用,也能够设置为第二抵接段22、第三抵接段116共同与凹槽状的连接凹陷41配合而起到导向作用。第一侧壁到第二抵接段22的距离与第三抵接段116到第二侧壁的距离设有预设差值,使移送装置能够起到避免具有凹槽结构的样本架反向装入到第一容纳腔11,起到防呆作用。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容纳体1背离预设方向的侧壁(即图1中的后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13,第二通孔13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第二通孔13与第一容纳腔11连通,提供了对样本架4进行顶出的通道,此通道给外部推动机构留出了空间,使外部推动机构能够将样本架4从图1的前端推出,使样本架4在装运装置上能够更方便地取出。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移送装置还包括的样本架4,样本架4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凸起用于与抵接凹陷221抵接;至少一个凸起依次排列设置,凸起与抵接凹陷221一一对应连接。凸起与抵接凹陷221抵接,能够进一步提高样本架4与第二抵接段22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地避免样本架4的意外滑出。
参照图6,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该移送装置与上述实施例有所不同的是第二抵接段22与第一抵接段21的传动连接的结构。具体而言,第二抵接段22与连接通道111滑动连接,如图6所示的沿左右方向的滑动连接。第二抵接段22上设有抵接斜面222;第一抵接段21与容纳体1滑动连接,如图6所示的沿上下方向的滑动连接,第一抵接段21的端部用于与抵接斜面222抵接。第一抵接段21在受到抵接后,能够通过抵接斜面222,使第二抵接段22产生横向于第一抵接段21的滑动方向的移动或移动趋势,使第二抵接段22能够横向于第一抵接段21的滑动方向将样本架4抵紧在容纳腔内,使第一固定机构2能够利用移送装置本身结构进行夹紧,使移送装置整体结构更简洁。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连接通道111设有导轨结构114和滑动体115,导轨结构114沿图6中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滑动体115与导轨结构114滑动连接,第二抵接段22与滑动体115固定连接,如通过焊接、螺栓或螺钉连接等方式;第一抵接段21具有运动至连接通道111内的滑动路径,即滑动收缩到连接通道111内。导轨结构114和滑动体115提高了第二抵接结构的移动稳定性,使第二抵接结构能够更平稳地作用到样本架4上,使样本架4受力更均衡。第一抵接段21具有运动至连接通道111内的滑动路径,使移送装置外部更平整,更容易在外部结构上滑动。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样本分析仪,该样本分析仪包括上述移送装置。该移送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样本分析仪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体和用于固定样本架的第一固定机构,所述容纳体设有用于容纳所述样本架的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抵接段和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一抵接段与所述第二抵接段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段用于抵接所述样本架,所述第一抵接段自所述容纳体向外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抵接段用于抵接外部结构而使所述第二抵接段降低对所述样本架的抵接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连接通道,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穿过所述连接通道,所述第一抵接段凸设于所述连接通道背离所述第一容纳腔的一端,所述第二抵接段凸设于所述连接通道的另一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二抵接段运动至抵接所述样本架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段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通道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包括摆动件,所述摆动件包括与所述连接通道枢接的枢接部,所述第一抵接段、所述第二抵接段分别设置在所述枢接部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段上设有至少一个抵接凹陷,所述至少一个抵接凹陷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横向于所述连接通道的轴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抵接段并排设置的对折段,所述对折段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抵接段连接的折弯部,所述抵接凹陷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折弯部上。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内设有轴体段,所述枢接部与所述轴体段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包括扭簧,所述扭簧套设在所述轴体段上,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动件、所述容纳体连接;所述轴体段的两端均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容纳体固定连接,所述轴体段与所述固定块转动连接;所述摆动件上还设有第一折弯板,所述第一抵接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板上,所述轴体段设置在所述第一折弯板的折弯内侧;所述摆动件上还设有第二折弯板,所述枢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折弯板上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套设在所述轴体段上,所述第一通孔的侧壁与所述轴体段转动连接;
和/或,所述容纳体的外壁上设有抵接平面,所述连接通道延伸至所述抵接平面;所述第一抵接段与所述抵接平面之间设有抵接夹角,所述抵接夹角小于90度;
和/或,所述摆动件具有使所述第一抵接段运动至所述连接通道内的摆动路径。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连接通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段上设有抵接斜面;第一抵接段与所述容纳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抵接段的端部用于与所述抵接斜面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设有导轨结构和滑动体,所述滑动体与所述导轨结构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抵接段与所述滑动体固定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抵接段具有运动至所述连接通道内的滑动路径。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腔壁上设有第三抵接段,所述第三抵接段用于抵接所述样本架,所述第三抵接段与所述第二抵接段之间设有活动间隙,所述第一抵接段用于抵接所述外部结构而使所述活动间隙增大或减小;所述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三抵接段均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抵接段用于抵接凹槽结构的一侧壁,所述第三抵接段用于抵接所述凹槽结构的另一侧壁;所述第二抵接段自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向所述第一容纳腔凸出设置,所述第三抵接段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上;所述第一容纳腔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抵接段、所述第三抵接段、所述第二侧壁依次排列设置,所述第一侧壁到所述第二抵接段的距离与所述第三抵接段到所述第二侧壁的距离设有预设差值;
和/或,所述第二抵接段上设有第一磁吸体;
和/或,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机构包括向外延伸设置的扣合体,所述扣合体与所述容纳体活动连接,所述扣合体用于与所述样本架卡扣连接;
和/或,所述第一抵接段伸出所述容纳体的底面。
11.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纳样本容器的样本架,所述样本架的外壁设有连接凹陷,所述第二抵接段用于与所述连接凹陷的侧壁抵接。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腔沿预设方向延伸至贯穿所述容纳体的侧壁,所述第二抵接段、所述连接凹陷均沿所述预设方向延伸设置。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体背离所述预设方向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容纳腔连通;
和/或,所述第二抵接段伸出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底壁,所述连接凹陷设置在所述样本架的底面上。
14.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移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送装置还包括的样本架,所述样本架的外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起,所述凸起用于与所述抵接凹陷抵接;所述至少一个凸起依次排列设置,所述凸起与所述抵接凹陷一一对应连接。
15.一种样本分析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移送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58024.1U CN216718466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移送装置、样本分析仪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3258024.1U CN216718466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移送装置、样本分析仪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718466U true CN216718466U (zh) | 2022-06-10 |
Family
ID=81884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3258024.1U Active CN216718466U (zh) | 2021-12-21 | 2021-12-21 | 移送装置、样本分析仪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7184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47900A (zh) * | 2023-08-31 | 2023-12-01 | 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容器固定装置、样本分析仪及样本分析系统 |
-
2021
- 2021-12-21 CN CN202123258024.1U patent/CN2167184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147900A (zh) * | 2023-08-31 | 2023-12-01 | 中元汇吉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容器固定装置、样本分析仪及样本分析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718466U (zh) | 移送装置、样本分析仪 | |
US20090086456A1 (en) | Tool-less blade ejector latch with integrated spring | |
KR920007469B1 (ko) | 프레임과 침압출구를 구비한 스테이프러 | |
JP2002519257A (ja) | 側壁を取り外し可能に接合するための接合装置を有する輸送容器 | |
US11643252B2 (en) | Storage device | |
US11303066B2 (en) | Connector tray and connector | |
CN215498943U (zh) | 卡托组件 | |
CN208896877U (zh) | 汽车仪表板 | |
CN206939291U (zh) | 一种可折叠托盘箱 | |
CN207543176U (zh) | 手机支架及具有该手机支架的遥控器 | |
CN216371789U (zh) | 定位治具 | |
CN212536341U (zh) | 一种一体式锁卡 | |
CN113472376A (zh) | 卡托组件 | |
CN115164503A (zh) | 搁物架组件及具有其的冰箱 | |
CN210912225U (zh) | 一种具有无线充电功能的组合式储物盒构件 | |
US6923126B2 (en) | Drop leaf support apparatus | |
CN213502394U (zh) | 一种方便收纳的组合推车 | |
CN219927559U (zh) | 一种导弹包装箱托车的紧固支撑结构 | |
CN214190769U (zh) | 收纳式把手组件以及箱体 | |
CN219434857U (zh) | 一种试剂卡中转机构及样本分析仪 | |
CN212203089U (zh) | 一种带缓冲装置的压力容器 | |
CN220866510U (zh) | 转运装置和制卡机 | |
JP3003076B2 (ja) | 板金用引出し具 | |
CN221166716U (zh) | 镀膜治具 | |
CN215626593U (zh) | 一种电池结构以及搬运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